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合集下载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教育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如保持 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 提重物等,以减轻腰椎负担。
锻炼与康复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腰 背肌锻炼、太极拳、瑜伽等,以 增强腰椎稳定性和肌肉力量,促 进康复。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缓解焦虑和恐惧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这些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03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 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
04
推拿按摩
缓解肌肉紧张,减轻 疼痛。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01
对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根据狭窄部位和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如椎板切除、椎管扩
大成形术等。
手术风险
03
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需充分评估患
经电生理监测。
术后早期并发症
如切口感染、血肿形成、肺部感 染、尿路感染等。术后应密切观 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如定期换药、应用抗
生素等。
术后晚期并发症
主要有脊柱不稳、内固定松动或 断裂、邻近节段退变等。针对这 些并发症,医生应指导患者进行 康复锻炼,并定期复查,必要时
进行翻修手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 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01
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病机制
01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指 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 受压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管狭窄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管狭窄症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组慢性进行性脊髓及脊神经疾病,是由于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的骨性或纤维性狭窄,刺激或压迫由此通过的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常先有慢性腰痛史。

2.腰骶部疼痛或臀部疼痛,可有下肢放射痛和麻木,单侧或双侧,患者为减轻疼痛,常取腰前屈位。

3.间歇性跛行:患者常诉步行几米或几百米后下肢出现疼痛或麻木、乏力,当蹲下休息一会后症状可缓解,又可继续行走。

但行不远症状又出现,如此反复发生,可长时间骑自行车。

4.腰椎外观多无明显畸形,腰椎前屈一般不受影响当过伸位及侧屈位半分钟可诱发症状,而前屈时症状消失。

可有椎旁压痛。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或阳性,加强试验多为阴性。

可有下肢肌力、感觉、腱反射改变。

5.常合并有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辅助检查】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胸片、心电图;(4)影像学检查:卧位或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动力位像;腰椎CT和/或MRI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心肺功能检查、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康复评定】1.患者一般情况评定;2.感觉功能及疼痛评定;3.腰椎活动度的评定;4.下肢肌肉周径测量;5.腰臀部及双下肢肌力评定;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和生活质量的评定;7.步态分析及步行功能评定。

【治疗方案】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程虽长,但症状及体征反复发作,可以缓解者;由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行手术者;不同意手术者。

(1)推拿疗法:常用腰臀部按揉等法,操作时应轻柔;(2)休息、制动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2-10天,使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减轻,腰背肌放松。

起床时腰围固定。

(3)运动疗法;(4)物理疗法:可选用红外线、超短波、干扰电、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接触肌肉痉挛,促进炎症消除;(5)骨盆牵引;(6)硬膜外封闭疗法:将类固醇药物加生理盐水注入硬膜外达到松解粘连,消除炎症,减轻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纤维环断裂及髓核突出使腰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而压迫邻近的韧带和神经根导致腰痛及下肢疼痛,是严重影响患者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

60%~80%成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发生过腰腿痛,复发率为60%~85%,其中35%的患者发展为椎间盘突出症,如果既有腰痛又有坐骨神经痛,则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以L4~L5及L5~s1常见。

1975年Hijikata首次报道了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85年Onik发明了自动椎间盘摘除器,20世纪90年代以后PLD在我国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已趋成熟。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其他介入和微创治疗尚包括经皮椎间盘化学溶解术(chemonucleolysis,CN),经皮椎间盘激光消融术(pereutaneous laser disk decompression,PLDD),经皮椎间盘臭氧消融术及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基本操作及疗效评价相似,关键技术是经皮椎问盘穿刺。

为规范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使之能进一步安全、有效、持续地发展,特制定了本规范化操作专家共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必须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检查。

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腰痛及背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肌肉萎缩和(或)瘫痪、问歇性跛行、肢体麻木或发凉等,其中坐骨神经痛为常见的症状。

临床体征包括:特殊步态、脊柱侧凸畸形、压痛点、腰部活动受限、下肢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感觉改变,以及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屈颈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趾伸屈试验阳性等,其中,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感觉改变最有价值。

必备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cT和MRI,备选检查有腰椎x线片、椎间盘造影及骨盆x线片;术前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助于腰椎问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价,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近年来,国内外的腰椎学术会议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适应证、方式及疗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其中,___在2011年制定的腰椎管狭窄症诊治指南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国内,___学术年会(COA)、___北京学术年会(BOA)等会议也达成了部分专家共识,但缺乏系统的阐述。

现在,通过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合作,形成了本腰椎管狭窄症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与广大同行分享。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腰椎椎管或椎间孔狭窄,引起腰椎神经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以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早在1954年,学者就指出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体征。

现在,对该症状的认识更加深入,认为除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外,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特殊体位下的神经源性跛行症状。

部分患者上述症状可于前倾、前屈、蹲位缓解,过伸位加重。

患者可伴有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多以固定的脊神经分布区为主,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酸胀、针刺感、肢体发凉等。

部分狭窄较重的患者可出现二便异常或障碍,较少发展为失禁表现。

还可出现足部背伸无力或不能,以及足趾无力表现。

该病的典型特点是症状多、体征少。

患者骨科专科查体往往无明确的阳性体征。

部分患者可出现腰部过伸试验阳性。

有些学者尝试让患者在走步机上进行步行耐量试验,以此判断相对狭窄程度。

部分患者可出现肌力、腱反射、感觉异常。

X线可见腰椎前凸减小,可合并侧弯或滑脱,椎间隙塌陷,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

CT、MRI和腰椎管造影是重要的诊断工具。

CT及MRI上可见黄韧带、关节突增生,病变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病变椎间盘突出压迫同节段硬膜囊、单侧或双侧神经根。

MRI上还可见腰椎曲度改变,病变椎间盘信号减低,退变节段上、下终板信号改变。

对于CT和MRI上未见明显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的,可考虑行腰椎管造影,阳性者可见硬膜囊或神经根袖造影剂充盈缺损或欠佳,尤其在动力位造影时,可显示不同体位下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情况。

腰椎管狭窄症诊治要点(全文)

腰椎管狭窄症诊治要点(全文)

腰椎管狭窄症诊治要点(全文)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黄韧带肥厚增生、小关节增生内聚、椎间盘膨隆突出、骨性退变导致的腰椎中央管、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引起其中内容物——马尾、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临床上,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以及臀部、大腿、小腿的无力和不适,在行走或后伸后加重,另一临床特点是鞍区(会阴部)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异常。

按国际分类法分为以下几类:(1)脊椎退变所致的狭窄:因脊椎受老年改变及劳损的影响,而使椎板增厚,椎体骨赘增生等,使椎管产生容积上的缩小,而致狭窄、小关节肥大以及黄韧带肥厚等。

(2)复合因素所致的狭窄:先天后天畸形同时存在之狭窄,椎间盘突出使椎管容积变小,或椎间盘突出与椎管之轻度狭窄的复合原因之狭窄。

(3)脊椎滑脱症(退化性)与骨溶解病所致狭窄。

(4)医源性狭窄:有术后的骨质增生与髓核溶解素注射所造成的瘢痕增生粘连等。

(5)损伤性狭窄:如压缩骨折与骨折脱位。

(6)其他:畸形性骨炎(Pagets病)有脊椎变形,椎管可缩小;氟中毒也可使增生畸形,造成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腰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4)外伤性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摘要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会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LLIF的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LLIF专家共识,以供业界参考。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Capener[1]于1954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其后,Larson等[2]于1976年将该术式改良并广泛地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手术治疗。

2006年,Ozgur等[3]首次应用L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在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出血量少、植骨面积大和融合率高等优点。

但由于LLIF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而且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足,导致在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对LLIF的稳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LLIF的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4]进行LLIF专家共识的制定。

本共识由工作组详细查阅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共识所用的调查问卷,并邀请以腰椎学组委员为主的国内65位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

调查研究过程先后经过三轮问卷调查及会议讨论,按照Delphi调查研究法对问卷中获得70%(含)以上专家同意的条目纳入共识范畴,并以此为依据起草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

万方数据
空坐丝堑堂苤查垫!堡芏!旦箜!!鲞篁!塑堡生!』垦!尘!!,』!!!!堡!!!!:!!!:!!:盟!:! 工作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滕皋 军、何仕诚、郭金和);济南军区总医院影像科(孙钢);苏州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倪才方、朱晓黎);上海市第六人 民医院放射科(吴春根);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殷世武) 参考文献
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必须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 影像检查。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腰痛及背痛、坐骨神经痛、马 尾神经受压症状、肌肉萎缩和(或)瘫痪、问歇性跛行、肢体 麻木或发凉等,其中坐骨神经痛为常见的症状。临床体征包 括:特殊步态、脊柱侧凸畸形、压痛点、腰部活动受限、下肢肌 肉萎缩及肌力下降、感觉改变,以及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 验、屈颈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趾伸屈试验 阳性等,其中,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感觉改变最有价值。必 备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cT和MRI,备选检查有腰椎x线 片、椎间盘造影及骨盆x线片;术前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 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助于腰椎问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和 术后疗效评价,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二、介入和微创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机制 PLD的机制是机械性减压,通过纤维环开窗和切割抽取 髓核组织2个过程而实现”。2一…;cN应用化学药物溶解髓核 组织,从而降低突出髓核的压力,但盘内注射胶原酶盘可导
(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致纤维环的溶解,使椎问盘形成“发面馒头”样改变,增加压 迫症状,故目前已禁止行包容性椎问盘突出的盘内注 射¨‘2‘4’15‘1 6I;PLDD采用激光物理气化椎间盘内髓核组织,达 到椎间盘内减压心’4,”。1 8I;射频消融术则产热致椎间盘髓核 变性、固缩,达到椎间盘内减压,且局部加热毁损病变区域的 窦椎神经末梢,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4。;臭氧(O,)具有强 氧化作用,使髓核体积缩小、固缩,达到椎问盘内减压、解除 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具有局部消炎和止痛作用¨’”“。 三、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设施要求 1.X线影像设备及操作机房:配有高清晰度影像增强器 的c形臂x线机为必备条件,注射臭氧亦可在cT导向下操 作,但所有操作机房须达到无菌手术操作要求。 2.器械要求:鉴于目前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 的器械较多,且各有所长,难以强求统一,但术中所有需进入 椎问盘内的针管必须达到高温高压灭菌要求。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也4托”。201 1.适应证:(1)有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阳性,主要包 括腰腿痛、下肢神经感觉障碍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CT 和MRI检查证实腰椎问盘为包容性突出,且其病变平面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精编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精编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医学科与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共识起草小组于2013年进行文献检索和初筛,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和筛选。

阅读其中具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研究文献,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形成初稿。

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全体常委审阅,修改后提交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第二届骨科康复论坛,与会专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进行第一次讨论,共识起草小组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对其进行修改。

修改稿再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专委会”全体常委进行审阅、修改,并于2014年12月15日在第三届骨科康复论坛上进行第二次讨论,共识起草小组依据专家意见对专家共识再次进行修改,发给“专委会”的全体常委再审。

2015年7月4日于武汉举行的第四届骨科康复论坛上进行第三次讨论,2015年9月共识起草小组对文献进行补充检索,并根据讨论意见和最新检索结果对专家共识再次进行修改。

修改稿再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专委会”全体常委,并于2016年12月16日在兰州举行的第五届骨科康复论坛上进行第四次讨论,最终由全体与会委员通过。

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The Cochrane Library及UpToDate数据库。

最初设定的主要检索关键词为“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考虑欧美国家对疾病的表述习惯,将“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同样作为主要关键词进行检索。

因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那些能够改善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的措施,具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力。

故我们将“腰痛”(low b ack pain)和“坐骨神经痛”(sciatica)作为次要关键词进行检索,排除明确了非椎间盘源性致痛原因(如椎管狭窄、炎症、肿瘤等)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资料作为参考。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PPT课件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PPT课件

药物治疗种类和效果
镇痛药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缓解轻至中度 疼痛,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
肌松药
如氯唑沙宗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
神经营养药
如维生素B12等,可以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缓解神 经症状。
非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
非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相对安全、简 便、经济,对于轻症患者效果较好。
效果评估
术后应定期随访,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变化等。可采用疼痛评分、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 。对于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专家共识解读与争议讨论
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01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义和分类
专家共识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义、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 疗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16
目录
• 引言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概述 • 影像学检查与评估 • 非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 • 专家共识解读与争议讨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诊疗水平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制定专家共识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
02 规范行为
专家共识规范了临床医生的诊疗行为,避免了不 必要的诊疗差异和争议,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
03 推动发展
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退行性腰椎管 狭窄症相关研究和技术的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治疗手段和方案。
02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概述
定义和分类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定义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组
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2014,94(3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yx201435002.aspx

万方数据

主堡医堂苤查垫!垒生!旦垫旦箜丝鲞筮!!翅塑型丛鲤』垦!i坠:!!P堕塑!!!垫,垫!堡:Y!!:丝:盟!:堑
则:主要针对责任节段及不同的腰椎管狭窄类型,结 合身体状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2)减压原则: 充分减压,切除全部致压物(增生的骨质、黄韧带、 椎间盘、小关节),恢复神经根游离度。(3)安全性 原则:优化减压顺序(相对压迫较轻处开始,多为中 线逐渐向两侧的椎板、黄韧带、小关节进行减压), 术中注意精细操作,必要时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 测。(4)生物力学原则:有限减压、尽量保留脊柱 中、后柱结构进行融合内固定治疗。 (5)微创化原则:尽可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减少 出血量,减少软组织牵拉、损伤,减小手术切口。 (6)控制社会成本:严格按照阶梯化治疗理念规范 治疗策略,避免不必要的社会开支。手术方法选择 见表1。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35.002 通信作者:刘海鹰,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Email kevinwanl927@163.com
x线可见腰椎前凸减小,可合并侧弯或滑脱,椎 间隙塌陷,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
CT、MRI和腰椎管造影是重要的诊断工具。CT 及MRI上可见黄韧带、关节突增生,病变椎体上、下 缘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病变椎间盘突出 压迫同节段硬膜囊、单侧或双侧神经根。MRI上还 可见腰椎曲度改变,病变椎间盘信号减低,退变节段 上、下终板信号改变。对于cT和MRI上未见明显 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的,可考虑行腰椎管造影,阳性 者可见硬膜囊或神经根袖造影剂充盈缺损或欠佳, 尤其在动力位造影时,可显示不同体位下硬膜囊及 神经根受压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鼾症,又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据统计,全球范围 内鼾症的发病率约为9%-1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药在鼾症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本篇文章将就中医诊疗鼾症的专 家共识意见进行阐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背景介绍
鼾症是指在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患者会出现 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高血压、糖尿 病、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中医认为,鼾症的发生与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等 因素有关,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推荐意见
1、中医应成为鼾症诊疗的重要方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鼾症诊疗中具有 显著优势和良好疗效,应成为临床诊疗的重要方式。
2、建立规范的中医鼾症诊疗流程:为提高中医在鼾症诊疗中的规范化水平, 应建立规范的中医诊疗流程,包括辨证施治、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规范化 操作。
3、重视中医鼾症诊疗的优势和局限:在推广中医治疗鼾症的同时,应充分认 识到中医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使用
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等。非甾体类 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阿片类镇痛药如曲马多等, 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等,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 痛。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 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注意保护神经根,彻底 清除突出物,以减轻患者痛苦。手术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期,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指导。
4、未来的发展中,中医鼾症诊疗将面临挑战与机遇: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 展,中医在鼾症诊疗中既面临挑战又有机遇。应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探索更 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中医药在鼾症诊疗中的影响力。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作者: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2期范 围1本《指南》规定了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辩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2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内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根或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根据临床表现和腰腿痛”等范畴。

古典医籍的描述,腰椎管狭窄症归属于中医“痹证”“诊 断3诊断要点3.1症状体征 症状多、体征少是本病的特点。

主要有下肢、臀部、会阴部感觉减退,下 3.1.1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多不典型或为阴性。

多有间歇性跛行,当患者步行数十米或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以至跛行等;但当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又可继续步行。

随病情延长,髓核的少许突出(或脱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可引起持续性根性放射痛、腰部前屈活动受限等症状。

腰椎外观无显畸形,腰椎前屈不受影响。

取过伸位及侧屈位,半分钟左右可诱发症状,腰椎前屈时症状消失。

影像检查3.1.2线检查利用X线正位平片可测量双侧椎弓根之间距离,当小于18 mm时考虑为 3.1.2.1 X椎管狭窄;利用侧位片测量矢状径大小即椎体后缘至椎板与棘突交界处的距离,小于13 mm时考虑椎管狭窄。

3.1.2.2椎管造影 这是确定椎管狭窄最有价值的方法。

当造影显示前后径小于10 mm时,则一定出现椎管狭窄症状。

目前常用造影剂为水溶性碘造影剂。

检查 诊断价值较大,不仅可直接看到椎管的骨性狭窄,而且可以看到椎间盘、 3.1.2.3 CT黄韧带等软组织情况,并能对椎管、侧隐窝等进行精确测量。

检查 诊断价值没有CT扫描大,但在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意义,可以清楚地显 3.1.2.4 MRI示椎管内肿瘤、血肿等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手术治疗
✓经严格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且无法用微创技术处理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与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和(或)神经损害症状,而不是治愈椎间
盘退变和逆转椎间盘突出。
物理治疗
(1)牵引疗法:腰椎牵引是LDH病人常用的保守治疗手段之一,可减轻椎间盘内压、松
解粘连组织、松弛韧带、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纠正关节 突关节紊乱。
2.损伤:体力劳动、久坐久蹲、驾驶、体育运动等造成的积累性损伤是LDH发生的重要因素。 3.腰骶先天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关节突不对称等先天异
常,可使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椎间盘内压升高,易发生退 变和损伤。
4.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编码结构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凋亡因子、生长因子、
2.机械应力损伤:久坐、久蹲、长期弯腰、体力劳动等使脊柱处于过度负荷时,椎间盘内
的压力增加,通过细胞凋亡或免疫反应,加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最终 发展为LDH。
发病机制
3.免疫炎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引起各种炎性免疫反应,导致椎间盘发生变化,加重椎间盘
突出,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髓核可作为一种自身抗原,诱导自身免疫反应, 促进LDH的发生发展。
(2)CT:椎间盘组织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对局部钙化或骨性增生的诊
断较MRI明确。
(3)MRI: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直观显示突出物形态、位置、大小及与神经根压迫的
关系,对于病灶诊断与鉴别诊断更有价值。CT与MRI诊断LDH在敏感性和特异 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MRI对软组织显影优于CT,且椎间盘信号高低可反映其 退变程度。LDH病人,推荐优先考虑MRI检查,如病人不能做MRI,可考虑CT 检查(推荐级别B,证据水平2a)。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㊃共识解读㊃[收稿日期]2023-07-07[作者简介]张世民(1965-),男,北京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脊柱科疾病诊治研究㊂‘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张世民,时福东(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一科,北京100102) [摘要] 近年来,随着腰椎管狭窄症(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D L S S )诊疗技术的发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应时发布,该共识对以往D L S S 诊疗指南或共识进行更新补充,为临床医生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指导㊂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其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医务人员对该共识的理解,使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及规范化治疗㊂[关键词] 椎管狭窄;诊断;治疗;共识解读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3205.2024.01.001 [中图分类号] R 6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4)01-0001-05腰椎管狭窄症(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s pi n a l s t e n o s i s ,D L S S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在>60岁的人群中,其椎管相对狭窄与绝对狭窄的发病率可高达到47.2%与19.4%[1],其患病率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继续上升㊂对于D L S S 的诊断以及其治疗措施的选择,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㊂自2011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以及2014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以来[2-3],对D L S S 的诊断以及治疗均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㊂随着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对D L S S 的诊疗规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鉴于此,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微创分会组织业内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3年共识)[4],该共识在D L S S 的定义㊁分类㊁发病机制㊁诊断㊁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均有所补充,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好地指导,现解读如下㊂1 D L S S 的定义D L S S 是因腰椎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黄韧带肥厚等)导致椎管㊁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的狭窄,而引起神经源性跛行或下肢神经根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㊂2023年共识强调了对于D L S S 的诊断将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三者结合的重要性,若仅存在腰椎M R I 或腰椎C T 等影像学上狭窄,而无相应的临床症状,应诊断为影像学上的腰椎管狭窄,并非D L S S ㊂此外,新共识还明确指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㊁腰椎滑脱或脊柱侧弯继发导致的椎管狭窄,因有其自身的疾病特点,并不属于D L S S ,若合并D L S S 时,可根据疾病主次行伴随诊断,为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㊂2 D L S S 的分类2023年共识基于解剖位置(即中央椎管㊁侧隐窝或椎间孔),新增了D L S S 分类的描述㊂椎间隙高度丢失㊁上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骨赘形成以及黄韧带肥厚是D L S S 发生的主要因素[5],椎管和硬膜囊受累时发生中央管狭窄,侧隐窝受累时发生侧隐窝狭窄,椎间孔受累时发生椎间孔狭窄㊂明确椎管狭窄的责任节段㊁部位以及范围,有助于术前减压目标的确定以及术式的选择,行个体化手术减压㊂3 D L S S 的发病机制2023年共识新增了D L S S 的发病机制,对其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㊂新共识对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症状与姿势和运动状态相关的机制进行解释说明:上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黄韧带肥厚发生椎管结构性狭窄导致的神经根缺血是间歇性跛行发生的主要机制,除此之外,神经根氧合不足㊁代谢物积聚亦可引发神经源性跛行㊂当处于前屈位时,脊柱的前凸变小和黄韧带绷紧,椎管容积增大,反之则椎管容积变小,是D L S S 患者症状与姿势和运动状态相关的主要原因㊂㊃1㊃第45卷第1期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5 N o .1J a n . 20244D L S S的诊断4.1 D L S S症状及体征 D L S S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诊断的准确性,将病史㊁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正确诊断的基础㊂间歇性跛行㊁患者症状与姿势动态相关以及症状多㊁阳性体征少是D L S S的典型临床表现㊂2023年共识依据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更系统地对D L S S症状进行描述,进一步将患者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相结合,有利于对D L S S选择针对性治疗㊂4.2 D L S S影像学诊断腰椎MR I对椎管软组织解剖结构(椎间盘㊁后纵韧带㊁黄韧带等)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优越于其他检查方法,而腰椎管内充满神经㊁脂肪㊁纤维等软组织,故2023年共识指出腰椎M R I是临床诊断D L S S的主要检查方法㊂腰椎M R I测量的硬膜囊正中矢状位直径<10mm被认为是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直径<4mm时被认为神经根管狭窄[5-6]㊂M R I不需要暴露在辐射下,具有较好的软组织㊁神经根以及硬膜囊分辨率,对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㊂鉴于腰椎M R I在D L S S 诊断中的广泛应用,2023年共识补充了基于腰椎M R I的影像学狭窄分级评分系统,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㊂L e e等[7]根据T1加权矢状面图像提出腰椎椎间孔狭窄的3度分级法,S c h i z a s等[8]基于硬脊膜囊形态将椎管狭窄分为4级以及B a r t y n s k i等[9]将腰椎侧隐窝狭窄程度分为4级,这些分类方法,对了解椎管狭窄的程度及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帮助㊂2023年共识指出,腰椎C T是一种D L S S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㊂其对骨质改变㊁韧带钙化及骨化方面显示更为清晰,可明确侧隐窝骨性狭窄程度及范围㊂而腰椎X线片在评估软组织㊁椎间盘和神经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单凭X线片难以确定椎管狭窄㊂4.3 D L S S辅助诊断2023年共识补充强调了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D L S 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㊂对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存在责任节段诊断困难等情况,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可明确狭窄节段及部位,以达到精准靶点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㊂同时,对于不耐手术的患者,神经根阻滞技术亦可联合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病变神经根以消除炎症和水肿[10]㊂此外,鉴于肌电图虽然能判定神经根性病损情况,但在临床上诊断D L S S的特异度较低,多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因此,2023年共识认为肌电图在D L S S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㊂5D L S S的治疗5.1非手术治疗针对于D L S S的非手术治疗方面,2023年共识进一步细分为基础治疗与药物治疗,是病变程度不重㊁症状较轻D L S 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㊂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健康宣教㊁脊柱健康管理及物理锻炼,可长期改善D L S S患者预后;对于药物的选择,仍以应用控制疼痛㊁消除炎症㊁改善血液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等药物为主[11],相较于以往未见明显变化㊂但是,2023年共识新增了抗抑郁药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的相关推荐㊂一项包含21项研究的M e t a分析发现[12]:抑郁症㊁行走功能障碍或心血管疾病等是影响D L S S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负面因素㊂此外,鉴于近年来中医药在D L S S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2023年共识首次肯定了中医药治疗D L S S的应用效果㊂根据证型,中医将D L S S分为风寒痹阻型㊁肾气亏虚型㊁气虚血瘀型以及痰湿阻滞型,在应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以辨证施治[13]㊂5.2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通过增加椎管狭窄水平的横截面积,以解除神经压迫㊂2023年共识明确指出5点D L S S手术适应证,为临床医生治疗选择提供指导,如对于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建议选择手术减压治疗,这亦是ȡ65岁D L S S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最常见原因[14];但是对于一些存在神经根严重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应首选手术干预,以防止神经功能持续损害㊂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 n h a n c e dr e c o v e r y a f t e r s u r g e r y,E R A S)理念在脊柱外科领域不断发展,2023年共识首次将 加速康复 概念纳入D L S S 手术的基本原则,旨在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患者的创伤应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㊂5.2.1椎管减压术随着D L S S微创及阶梯治疗的理念不断深入,对于D L S S不伴腰椎失稳的患者,建议首选单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㊂关于开放性椎管减压术式的选择,2023年共识与以往共识所一致,建议尽可能选择创伤小㊁手术时间短㊁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强调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最大化保留脊柱的稳定性㊂目前有关微创手术治疗D L S S的研究逐步增多,其可减少开放手术造成的椎旁肌组织损伤以及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在保证减压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15-17]㊂因此,2023年共㊃2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识首次提出 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医院优先选择微创椎管减压术 的观点㊂D L S S微创减压手术主要包括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p e r c u t a n e o u s e n d o s c o p i c l u m b a r d i s c e c t o m y,PE L D)㊁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术等㊂P E L D包含经椎板间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18]㊂对于中央型椎管狭窄,经椎板间入路P E L D可切除椎板增生骨质㊁肥厚黄韧带以及增生的上关节突,扩大椎管和神经根管,对硬膜囊及神经根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19];对于神经根管出口区(椎间孔)狭窄,经椎间孔入路P E L D通过切除增生关节突和部分椎弓根,扩大椎间孔和侧隐窝的范围,能对椎间孔狭窄进行直接减压治疗,是P E L D治疗椎间孔狭窄的最佳选择[20];对于单侧侧隐窝狭窄,神经根致压因素偏于背侧者,经椎板间入路更为适合,致压因素偏于腹侧者,经椎间孔入路更为便捷,具体术式选择,需考虑术者的偏好及不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对于双侧侧隐窝狭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 n i l a t e r a l b i p o r t a l e n d o s c o p y,U B E)通过切除棘突基底部㊁对侧黄韧带和部分关节突,以达到椎管内270ʎ减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1]㊂2023年共识指出,P E L D治疗D L S S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开放性椎管减压手术㊂首先,对于重度或极重度狭窄的患者,由于其器械移动空间狭窄,操作受限,难以充分减压,建议行开放性椎管减压;其次对于多节断狭窄神经根受压患者,由于其核心为靶点治疗,视野及操作空间有限,使其难以对多节段椎管狭窄进行良好减压㊂因此,2023年共识认为 开放性椎管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手术方法 ㊂5.2.2腰椎固定融合术腰椎固定融合术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治疗策略,对于D L S S伴有椎体失稳或减压后存在失稳风险的患者,减压后需行腰椎固定融合术,以维持其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㊂2023年共识根据手术入路更系统地将腰椎固定融合术分为3类:①经后方入路,如后路椎间融合术(p o s t e r i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P L I F)㊁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T L I F)等㊂近年来,随着经皮螺钉内固定和通道技术的发展,微创T L I F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脊柱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其减少肌肉损伤及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结构破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㊂②经侧方入路,如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 b l i q u el u m b a r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O L I F)㊁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 x t r e m e l a t e r a l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X L I F)/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d i r e c t l a t e r a l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D L I F)等㊂O L I F㊁X L I F及D L I F属于经腹膜外间隙到达腰椎侧方的微创椎间融合技术,X L I F/D L I F需要劈开腰大肌,存在腰大肌损伤及较高的腰丛神经损伤的风险, O L I F则利用左侧腰大肌和腹主动脉间隙,降低了腰丛神经的损伤风险㊂侧方入路通过置入大面积融合器来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实现间接减压和重建腰椎间稳定性,但不适用于严重中央椎管狭窄Ⅱ度及以上椎体滑脱㊂③经前方入路,即椎体间融合术(a n t e r i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A L I F)㊂A L I F 采用腹直肌旁小切口腹膜后入路,进行椎体间融合,能有效恢复腰椎前凸,恢复椎间孔高度,对椎间孔狭窄进行间接减压,并具有较高的融合率㊂6围手术期E R A S管理自E R A S理念于1997年被K e h l e t[23]首次提出以来,在脊柱手术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并展现出诸多优势,故2023年共识新增了围手术期E R A S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宣教㊁术中处理㊁术后康复㊁围手术期疼痛管理㊂6.1术前评估宣教 D L S S多见于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前专项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全面详实评估,以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减少麻醉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㊂研究发现术前宣教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及减少住院时间[24]㊂2023年共识建议对术前预防镇静㊁镇痛以及 预康复 措施内容进行重点宣教,旨在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情绪,降低术后负面因素影响和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㊂6.2术中处理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脊柱手术入路㊁减少损伤出血㊁控制疼痛等方法,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25-26],因此,2023年共识建议在术中需仔细操作,保护神经,减少患者损伤㊁出血等㊂6.3术后康复在常规术后诊疗的基础上,2023年共识提倡D L S S患者应术后早期行功能康复锻炼,以避免肌肉萎缩,促进术后功能康复㊂相关研究表明,术后早期下地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27]㊂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间节点及方式应结合患者手术方式及身体情况个体化开展㊂㊃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6.4围手术期疼痛管理预防性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疼痛管理方式是E R A S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㊂2023年共识指出术前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术后疼痛,鉴于阿片类药物会导致出现恶心呕吐㊁呼吸抑制及肠道抑制等不良反应,以非甾体抗炎药为基础,联合其他低剂量镇痛药的多模式镇痛,有助于减少镇痛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㊂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如疼痛情况㊁用药史㊁药物反应等方面,以便针对性给予镇痛药物㊂7结语综上所述,2023年共识在以往指南或共识的基础上,对D L S S的定义及诊断进行更细分阐述,新增了对D L S S分类㊁发病机制㊁分级及责任节段诊断方法的描述;探讨了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作用机制,肯定了中医药在D L S S的临床疗效;修改完善了D L S S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原则,纳入 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医院优先选择微创椎管减压术 的新推荐;更加关注E R A S原则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做好围手术期管理,促进D L S S患者恢复㊂因此,2023年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化㊁个体化诊治D L S S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 K a l i c h m a n L,C o l e R,K i m D H,e t a l.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p r e v a l e n c e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w i t hs y m p t o m s:t h ef r a m i n g h a ms t u d y[J].S p i n e J,2009,9(7):545-550.[2] W a t t e r s W C3r d,B a i s d e nJ,G i l b e r t T J,e ta l.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 n 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l i n i c a l g u i d e l i n e f o r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J].S p i n e J,2008,8(2):305-310.[3] K r e i n e rD S,S h a f f e rWO,B a i s d e nJ L,e t a l.A ne v i d e n c e-b a s e dc l i n i c a l g u ide l i n ef o r t h e d i a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u p d a t e)[J].S p i n eJ,2013,13(7):734-743.[4]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微创分会.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16(2):97-103. [5] D e e rT,S a y e dD,M i c h e l s J,e t a l.Ar e v i e wo f l u m b a r 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w i t h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n e u r o g e n i c c l a u d i c a t i o n:d i s e a s e a n dd i a g n o s i s[J].P a i n Me d,2019,20(S u p p l2):S32-S44.[6] W a s s e n a a rM,v a nR i j nRM,v a nT u l d e rMW,e t a l.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f o rd i a g n o s i n g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p a t h o l o g y i n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l o wb ac k p a i n o rs c i a t i c a:ad i a g n o s t i c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 S p i n e J,2012,21(2):220-227.[7] L e eS,L e eJ W,Y e o m J S,e ta l.A p r a c t i c a l M R I g r a d i n gs y s t e m f o r l u m b a r f o r a m i n a l s t e n o s i s[J].A J R A m JR o e n t g e n o l,2010,194(4):1095-1098.[8]S c h i z a sC,T h e u m a n nN,B u r nA,e t a l.Q u a l i t a t i v e g r a d i n g o fs e v e r i t y o f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b a s e d o n t h em o r p h o l o g y o ft h e d u r a l s a c o n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e s[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10,35(21):1919-1924.[9] B a r t y n s k iW S,L i nL.L u m b a r r o o t c o m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 l a t e r a lr e c e s s:M R i m a g i n g,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y e l o g r a p h y,a n d C Tm y e l o g r a p h y 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s u r g i c a l c o n f i r m a t i o n[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3,24(3):348-360.[10] K oS,J u nC,M i n WK,e t a l.P a i nr e l i e f a f t e rs e l e c t i v en e r v er o o t b l o c ka s a p r e d i c t o r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d e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u r g e r y[J].S p i n e(P h i l a P a1976),2022,47(9):666-671.[11] T e m p o r i t i F,F e r r a r i S,K i e s e r M,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h y s i o t h e r a p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S p i n e J,2022,31(6):1370-1390.[12] A a l t o T J,M a l m i v a a r a A,K o v a c s F,e t a l.P r e o p e r a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 s f o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i n l u m b a r 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06,31(18):E648-E663.[13]崔学军,朱越峰,姚敏.腰椎管狭窄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3,18(7):936-944.[14] D e y oR A.T r e a t m e n to f l u m b a r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b a l a n c i n ga c t[J].S p i n e J,2010,10(7):625-627.[15]刘兵兵,任志楠,张盼可,等.经皮内镜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2(7):553-558.[16] D e e rT R,G r i d e r J S,P o p e J E,e t a l.T h eM I S T g u i d e l i n e s:t h e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c o n s e n s u s g r o u p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p i n et r e a t m e n t[J].P a i nP r a c t,2019,19(3):250-274.[17] H e r m a n s e nE,A u s t e v o l l I M,H e l l u m C,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3d i f f e r e n t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 N e tO p e n,2022,5(3):e224291.[18]张世民.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面临的问题[J].中国骨伤,2021,34(1):5-8.[19]S u n F,L i a n g Q,Y a n M,e ta l.U n i l a t e r a l l a m i n e c t o m y b ye n d o s c o p y i nc e n t r a l l u m b a rc a n a l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t e c h n i c a ln o t e a n d e a r l y o u t c o m e s[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20,45(14):E871-E877.[20]南运东,徐长科.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19):1811-1812.[21] K i m H S,P a u d e l B,J a n g J S,e t a l.P e r c u t a n e o u s f u l le n d o s c o p i cb i l a t e r a l l u m b a r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o f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t h r o u g h u n i p o r t a l-c o n t r a l a t e r a l a p p r o a c h: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p r e l i m i n a r y r e s u l t s[J].W o r l d N e u r o s u r g,2017,103:201-209.㊃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22] G eD H,S t e k a sN D,V a r l o t t aC G,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w o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 l u m b a r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o p e nT L I F v e r s u s w i l t s e M I S T L I F[J].S p i n e(P h i l a P a1976),2019,44(9):E555-E560.[23] K e h l e t H.M u l t i m o d a l a p p r o a c h t o c o n t r o l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J].B r JA n a e s t h,1997,78(5):606-617.[24] K o n g C B,J e o nD W,C h a n g B S,e t a l.O u t c o m e o f s p i n a l f u s i o nf o rl u m b a rd eg e n e r a t i v ed i s e a s e: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s t u d y i nK o r e a[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10,35(15):1489-1494.[25] L e s c h k eJ M,C h e n C C.S u p p l e m e n t i n g 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 w i t hi n s t r u m e n t e d f u s i o n f o r s y m p t o m a t i c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c r i t i c a l a p p r a i s a l o f a v a i l a b l e r a nd o m i z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J].N e u r o s u r g R e v,2021,44(2):643-648.[26] H e r m a n s e nE,A u s t e v o l l I M,H e l l u m C,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3d i f f e r e n t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 N e tO p e n,2022,5(3):e224291.[27] C h e n C Y,C h a n g C W,L e e S T,e t a l.I s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d u r i n g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e n o u g h f o r f u n c t i o n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l u m b a r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s u r g e r y?A p r o s p e c t i v e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s t u d y[J].C l i n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2015,129(S u p p l1):S41-S46.(本文编辑:赵丽洁)㊃5㊃张世民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专家共识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专家共识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专家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定期考核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专家组;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OSE脊柱微创学组;黄卫国【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24(30)3【摘要】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LSS脊柱内镜治疗方法有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scopy,OSE)、同轴内镜技术(即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

OSE治疗LSS具有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创伤较UBE更小,对椎管及双侧神经根管的减压较PTED更彻底。

虽然OSE这项技术被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已经4年余,但普及程度尚不够,目前缺乏OSE治疗LSS的专家共识和指南。

为提高脊柱外科医生对OSE技术的认识,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定期考核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专家组的主办下,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的协办下,于2022年8月20日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OSE脊柱微创学组成立大会上,OSE专家成员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订方法,通过调查确定拟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并对OSE、UBE、PTED领域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经德尔菲法投票及专家组讨论,提出推荐意见。

后经反复论证,对OS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形成共识,包括OSE的适应证、禁忌证、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流程、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及术前术后评估,旨在为脊柱外科医生采用OSE技术治疗LSS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和临床指导,以提高中国LSS的脊柱内镜诊疗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近年来,国内外腰椎学术会议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适应证、方式及疗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临床指导意见。

其中,北美脊柱协会于2011年制定的腰椎管狭窄症诊治指南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在国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COA)、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北京学术年会(BOA)等会议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亦达成了部分专家共识,但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

现通过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合作,形成了本腰椎管狭窄症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在此与广大同道分享。

一、定义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腰椎椎管或椎间孔狭窄,进而引起腰椎神经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以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二、症状
早在1954年就有学者指出,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体征,目前对于该症状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认为除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外,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特殊体位下的神经源性跛行症状,部分患者上述症状可于前倾、前屈、蹲位缓解,过伸位加重。

患者可伴有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多以固定的脊神经分布区为主,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酸胀、针刺感、肢体发凉等。

部分狭窄较重的患者可出现二便异常或障碍,较少发展为失禁表现。

可出现足部背伸无力或不能,也可有足趾无力表现。

三、体征
症状多、体征少,是该病的典型特点。

患者骨科专科查体往往无明确的阳性体征。

部分患者可出现腰部过伸试验阳性。

有些学者尝试让患者在走步机上进行步行耐量试验,以此判断相对狭窄程度。

部分患者可出现肌力、腱反射、感觉异常。

四、影像学
X线可见腰椎前凸减小,可合并侧弯或滑脱,椎间隙塌陷,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

CT、MRI和腰椎管造影是重要的诊断工具。

CT及MRI上可见黄韧带、关节突增生,病变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病变椎间盘突出压迫同节段硬膜囊、单侧或双侧神经根。

MRI上还可见腰椎曲度改变,病变椎间盘信号减低,退变节段上、下终板信号改变。

对于CT和MRI上未见明显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的,可考虑行腰椎管造影,阳性者可见硬膜囊或神经根袖造影剂充盈缺损或欠佳,尤其在动力位造影时,可显示不同体位下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情况。

五、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及影像学特征,一般症状重,体征轻。

诊断时需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特征综合考虑,并除外其他疾病,如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肿瘤等。

六、治疗
1.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病初期患者卧床休息多可获得较好疗效;指导患者避免久坐、弯腰、负重等,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避免受凉,适度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症状并延缓退变病程;积极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适度牵引往往对发病初期、退变尚不严重的病例有较好的疗效,有学者认为按摩、针灸、电疗、热疗等治疗均存在较为肯定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尚不明确;腰围或支具治疗,可增加腰椎稳定性,改善腰椎矢状位及冠状位平衡,早期疗效肯定,注意同时配合腰背部肌肉锻炼,避免长期佩戴而引起的腰背肌肉无力;对于症状明显患者,可予以NSAIDS 类药物、神经营养及促进修复类药物、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证如下:下肢疼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存在客观神经损害体征,如下肢感觉减退、下肢肌肉萎缩、下肢肌力下降;典型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行走距离<500 m,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症状持续存在且保守治疗3个月不好转,症状严重影响生活。

手术原则:(1)个性化原则:主要针对责任节段及不同的腰椎管狭窄类型,结合身体状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2)减压原则:充分减压,切除全部致压物(增生的骨质、黄韧带、椎间盘、小关节),恢复神经根游离度。

(3)安全性原则:优化减压顺序(相对压迫较轻处开始,多为中线逐渐向两侧的椎板、黄韧带、小关节进行减压),术中注意精细操作,必要时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4)生物力学原则:有限减压、尽量保留脊柱中、后柱结构,避免过多的去除关节突关节,若减压造成腰椎节段性不稳需同时进行融合内固定治疗。

(5)微创化原则:尽可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软组织牵拉、损伤,减小手术切口。

(6)控制社会成本:严格按照阶梯化治疗理念规范治疗策略,避免不必要的社会开支。

手术方法选择见表1。

表1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选择
七、康复及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术后恢复情况,尽早在医护人员辅导下下地活动并指导进行功能锻炼。

于术后1、3、6个月及1年规律复查X线,必要时可行MRI检查。

嘱患者加强腰背肌肉锻炼、避免久坐久站、弯腰负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