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地理学科教学方法与提分策略
地理学科教学方法与提分策略一、地图学习法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通过地图学习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中的各种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城市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案例分析法地理学科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例如,可以选取一些自然灾害、城市规划、资源分布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比较学习法比较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学生可以发现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例如,可以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同时,比较学习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践探究法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实践探究法,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实地观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地理课题的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
例如,可以绘制一幅关于地球仪的思维导图,将地球的构造、地轴、经纬网等知识进行整合。
通过思维导图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地理知识。
六、课堂互动法课堂互动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七、定期复习法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定期复习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
探索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探索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探索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然而,地理知识的教学往往被认为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为了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探索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开启地理课堂的探索之旅地理教学应以学生的前置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开启探索之旅。
教师可以选择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作为课堂引导,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当授课关于地球自转时,可以提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某些地区的时间是下午,而在另一些地区是凌晨?”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地理的动机。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地理课堂的视觉效果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演示文稿、视频和幻灯片等多媒体软件,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地理知识。
例如,当教授关于地质构造的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关于地震发生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亲眼目睹地壳运动的实际情况。
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三、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感受地理知识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部,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和人文环境。
例如,当教授关于农业发展的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农田,让他们了解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实地考察活动将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实际感受,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四、利用地理模拟游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模拟游戏是一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地理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地理学家或地球探险家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地理过程和探索地理规律。
例如,通过模拟地质勘探,学生可以亲自挖掘地下资源,从而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和地球资源的利用。
五、开设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地理知识的交流与分享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努力,还需要团队合作的支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地理知识。
地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地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地理环境丰富的地方进行考察和实地学习。
通过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概念。
图像和多媒体资料: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概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方式加深理解。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其中涉及的地理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地理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游戏:设计地理概念相关的教学游戏,如地理知识问答、地理拼图等,通过游戏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探究式学习: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地理概念。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感官体验:利用触摸、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地理概念。
比如利用沙盘模拟地形、制作地理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
故事叙述: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将地理概念融入其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问答和讨论: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通过交流和分享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及时纠正
学生的错误认识,促进他们的学习。
地理教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地理教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进行地理课教学时,教师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知识掌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理教案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地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概念构建法概念构建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它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图表、图像、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感受地理现象,并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逐步形成对地理概念的认识。
例如,在教授气候变化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地区的气候,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交互过程,学生可以形成对气候变化概念的初步认知,并逐渐深化对该概念的理解。
二、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案例或模拟情境,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城市规划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城市规划师,如何设计一个宜居的城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考虑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绿化率等因素,从多个角度综合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问题解决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城市规划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法是一种注重实践和实地体验的教学策略。
地理学科天然适合实践与实地考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实地或实施实践探究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学习内容。
中学生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中学生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地理知识是中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要一部分,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紧密,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地理知识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学生可以通过地理知识了解城市规划原理和方法,分析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交通网络的结构与发展,分析交通拥堵问题以及提出改善交通状况的建议。
2. 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分析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的发生。
3. 社会经济问题: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地理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分析农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
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 收集和整理信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地理相关的书籍、期刊和报纸,收集有关实际问题的信息。
同时,互联网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
通过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
2. 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在城市交通问题中,学生可以运用交通网络的概念和原理,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运用地理工具进行实地调查: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实际问题的相关数据。
例如,在研究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时,学生可以实地考察资源分布情况、环境污染情况等,从而更准确地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
4. 运用地理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呈现:学生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通过制作地图、图表等形式,将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更好地展示和解释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初中地理学习策略(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学习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学习策略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自然地理知识,还包括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
初中地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地理学习策略。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初中地理学习目标主要包括: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分布规律;认识世界各国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知识体系构建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将零散的地理知识整合为完整的知识网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例如,了解经纬度、半球、时区等基本地理概念,掌握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习地理分布规律。
例如,掌握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地理分布规律,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
3.关注地理现象和问题。
例如,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1.地图学习法。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学生应熟练掌握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各类地图,通过观察、分析地图,提高地理素养。
2.案例分析法。
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和实际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比学习法。
学生可以运用对比方法,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和联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4.实践考察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地理教学问题和策略
地理教学问题和策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理教学是中小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
在地理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结合地理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地理实地考察,地图绘制比赛,实验等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地理教学PPT、电子地图等工具,使课堂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寻找关于地理知识的更多资料,从而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入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意识是指学生对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认知和感知,而地理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用地理知识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性的地理活动,如地理实地考察、地图绘制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启发性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第二篇示例:地理教学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观察能力
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观察能力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在初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地理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进行深入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观察能力。
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地理思维力和观察能力也有待提高。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观察能力,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地理学是以地球和人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学科,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直接接触到真实的地理环境和现象。
例如,在学习人口分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口普查实践,并实地调查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情况。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思维与观察能力。
其次,开展地理科技应用是另一种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学在数据采集、分析和展示方面的工具不断更新和完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以及虚拟地理实验室等新技术,能够将地理学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展示地球上的自然地貌和人类活动,通过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的特点,并进行模拟实验。
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地理思维与观察能力。
此外,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也是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之一。
地理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涉及内容广泛,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支撑。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共同解决地理问题,相互交流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气候与气象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地理区域,通过共同收集、分析气象数据,讨论该区域的气候特点,并形成小组报告。
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与观察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的重要阵地,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当前地理教学中亟需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概念和原则出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提出一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以期为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和原则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或组别,对每个层次或组别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宜的学习任务和教学资源,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分层教学的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内容广泛、知识量大,既有地理常识和基本原理,又有地理事实和案例;涉及的学科交叉性较强,涵盖了地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地理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创新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地理思维;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1.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通过考试成绩、作业表现、课堂表现、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差异化的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2.确定分层教学的目标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需要明确分层教学的目标,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目标,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或组别,例如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成两个层次,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进行分组。
初中地理教材解读策略
初中地理教材解读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材解读策略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地理教材的深入解读成为地理教学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材解读策略。
二、教材内容解读1. 知识点梳理:初中地理教材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多个领域。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 知识点拓展:在梳理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当拓展相关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引入世界主要地形区的气候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3. 生活实例引入: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地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讲解水资源分布不均时,可以引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材结构解读1. 教材编排体系:初中地理教材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编排,分为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实践三个部分。
教师应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知识模块划分:教材中的知识模块划分清晰,各模块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
教师在进行教材解读时,应关注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单元设计:教材以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每个单元包含多个课时。
教师应结合单元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方法解读1. 启发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实践性教学: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育课程的地理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育课程的地理教学策略
地理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帮助学生
了解世界,还促进他们对环境和社会的关注。
为了有效地教授地理
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的
建议:
1. 创设真实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是激发学生
研究兴趣和深入理解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实地考察、地理模拟和
案例研究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地理概念和技能。
2. 引导探究研究:地理学科强调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证观察和分析数据,以培养他
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设备,如投影仪、
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
度和研究效果。
4. 小组合作研究:地理学科特别适合进行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研究地理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教学策略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教师应当持续进行专业发展,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地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特点,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可以通过组织校外考察、举办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中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较为接受,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地理模拟软件等工具来呈现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3.采用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课外拓展活动:5.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应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课程的重点和要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6.合作学习:地理学科具有跨学科特点,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
8.周边地理教育: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9.大课堂教学:大课堂是指教学环境中学生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系统地传授地理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学生参与度,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
10.示例教学:通过示例教学,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选取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
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地理教学是学生了解世界和各种地理现象的途径。
一位优秀的地理老师应该知道如何使用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学知识。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
1. 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教育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实地考察来增强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亲身经历,还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内容连接到实际场景中。
但是,实地考察常常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所以地理老师可以将实地考察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例如,地理老师可以利用映射技术、多媒体素材和实时数据来为学生展示一些真实的地理现象。
2. 加强地图技能和可视化教学地图技能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应该掌握使用地图、地球仪、卫星图像等工具的基本技能。
此外,可视化工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例如,地理老师可以使用图表、图像、模型和表格等多种可视化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可视化技能。
3. 采用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地理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负责一个项目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
例如,学生可以研究一个当地的地理问题,并通过调查、场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来探索解决方案。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 引入地理科技最近几年,地理科技成为了地理教学中的一种新趋势。
地理科技如地图软件、卫星图像和GIS技术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
例如,GIS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地理数据,卫星图像可以提供对真实环境的卫星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中“亲临”那些地方。
采用地理科技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技能,更能锻炼学生使用科技的技能和对互联网安全的意识。
总之,地理教育不仅教会学生地理常识,更是教会他们如何像一名地理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1. 创设情境:在地理课堂中,学生通常对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知识难以理解和接受。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图片、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地理现象和景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地理问题。
给学生展示一张世界地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各大洲、各国家的位置和相对位置关系,培养他们的地理空间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 多媒体辅助: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地理图片、实地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
教师还可以使用地理软件和应用,让学生通过电脑等设备进行地理模拟实验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 知识联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同的地理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教师可以通过知识链接的方式,将不同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讲解地理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案例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5. 问题驱动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解答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为什么山区的水资源更加丰富?”等等。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原理和现象。
6. 实践探究: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地理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地表观测、地图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家校合作: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
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发送学习指导书籍或参加实地考察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家庭支持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初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地理概念教学难以理解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抽象的地理概念往往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导致他们在学习地理概念时感到困难。
2. 地理知识孤立性强地理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往往被忽视,学生只是记住一些零散的地理知识,而很难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3. 地图阅读能力差地理教学中,地图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然而很多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能力较差,无法正确理解地图中的信息。
4. 缺乏实地考察地理教学过于偏向于理论知识,缺乏对实地考察的重视。
学生只能通过书本和图片来了解地理现象,而缺乏对实地地理景观的直观体验。
二、解决策略1. 创设情境教学法针对地理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地理案例和实际的地理环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通过参观地理景观、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概念,从而更容易理解。
在地理知识教学上,教师应该注重地理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综合素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地理知识的综合性。
针对地图阅读能力差的问题,教师可以加强地图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地图,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可以通过地图练习、地图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为了弥补缺乏实地考察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景观,深化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地理景观进行实地考察,或者通过地理实验、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正确应对,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就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问题一: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这给地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的挑战。
解决策略一:生活化教学通过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具有实践性和可见性。
例如,在讲解气候带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并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带的差异,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解决策略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例如,在讲解板块构造理论时,可以通过播放地震发生时地壳的活动情况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板块运动的过程。
二、问题二:地理知识脱离实际应用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但是在教学中,有时地理知识脱离了实际应用,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解决策略一: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例如,在讲解土地资源利用时,引入当前社会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决策略二:考察实地考察和调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城市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让学生撰写相关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问题三:地理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地理教学内容通常包含大量的地名、数据和理论,学生往往难以掌握这些内容,导致学习成效不佳。
解决策略一:拓展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拓展性内容,如地理趣闻、地理文化等,提高课堂趣味性。
地理教学问题和策略
地理教学问题和策略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地理
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
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
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实地考察和实验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学生
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增强他们的
地理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此外,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另外,合作学习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合
作探究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
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道德观念,引导他们珍爱地球、保护环境,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总之,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策略和方法,来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及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及教学策略地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尤其是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以说其属于“以人为本”的学科。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同时,其知识体系结构也比较复杂。
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地理概念作为一条贯穿整个地理知识的线索,是学生深度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正确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优化,使其在课堂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高中地理“核心概念”的主要含义“核心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是体现地理理念和核心思想的重要概念。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以“核心概念”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科素质的提升。
“核心概念”是布鲁纳从认知结构说、有意义学习说、建构主义学习说等诸多思想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将“核心概念”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科思考能力。
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将教学核心理念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教师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的中心目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核心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一个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理念教育的价值(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地理学素质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在于强调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之中适应社会化,从而能够促进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提升其和讯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符合了时代和个人的需要,它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中学地理教育是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其基本思想,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淡化学科知识体系,将培养学生地理只是中作为教学发展的目标。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是对地理现象的反映,它表达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而概念的建立和原理的理解需要一种感知,不是一种简单的背诵式的记忆。
这一感知过程也就是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是对众多地理信息进展抽象;因此,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
提出地理概念原理的教学对策是让学生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地理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才能。
并讨论几种感悟教学的切入点。
:地理概念、原理本质特征教学策略信息感悟地理概念是地理根底知识的组成局部,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根本原理、根本规律的关键。
一、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本质特征表达着根本地理思维1.地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地理信息的一种抽象。
现行高考考试大纲中改变了才能目的的表述,侧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在四个考核目的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直接与地理概念和原理有关。
所谓地理信息,就是用文字、图象、数字等表达的一些地理现象和特征;调用的知识绝大局部都是地理概念和原理。
当我们理解了地理概念和原理背后的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后,就能有效地实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读信息。
2.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和时空的条件性。
认识概念、原理的过程,是一种信息有序化的过程;所以,概念、原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概念的建立过程与原理的把握是一种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
3.地理概念、原理的建立过程,是一种对地理现象中所蕴涵的本质特征的感悟。
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
例如,应用根本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有“热力环流〞。
二、地理概念教学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最根本的特征是强调准确性和关联性。
准确性要求学会归纳、判断;关联性要求学会联想、发散。
他们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
1.从“准确〞的相对性中去感悟概念概念要求准确,所以概念中的限定词通常是作为把握概念的关键。
初中地理教材解读策略
初中地理教材解读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材解读策略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深入解读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地理素养,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材解读策略。
一、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包括教材的结构、体系、重点和难点。
对于初中地理教材,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教材的结构:了解教材的章节划分,明确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层次关系。
2.教材的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教材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部分,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等。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激发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案例等,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情境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3.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三、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融入地理素养的培养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传授地理知识: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是对地理现象的反映,它体现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而概念的建立和原理的理解需要一种感知,不是一种简单的背诵式的记忆。
这一感知过程也就是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是对众多地理信息进行抽象;因此,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
提出地理概念原理的教学对策是让学生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地理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探讨几种感悟教学的切入点。
:地理概念、原理本质特征教学策略信息感悟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一、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本质特征体现着基本地理思维1.地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地理信息的一种抽象。
现行高考考试大纲中改变了能力目标的表述,侧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在四个考核目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直接与地理概念和原理有关。
所谓地理信息,就是用文字、图象、数字等表达的一些地理现象和特征;调用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地理概念和原理。
当我们理解了地理概念和原理背后的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后,就能有效地实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读信息。
2.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和时空的条件性。
认识概念、原理的过程,是一种信息有序化的过程;所以,概念、原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概念的建立过程与原理的把握是一种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
3.地理概念、原理的建立过程,是一种对地理现象中所蕴涵的本质特征的感悟。
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
例如,应用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有“热力环流”。
二、地理概念教学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准确性和关联性。
准确性要求学会归纳、判断;关联性要求学会联想、发散。
他们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1.从“准确”的相对性中去感悟概念概念要求准确,所以概念中的限定词通常是作为把握概念的关键。
但从表达这一层面来说,所下的定义永远是一个相对的准确;从反映概念的某一事物的现象和特征来说,通常又不能涵盖概念的全部。
这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
比如,热力环流:体现在许多环节上;空间上有地面和高空,温度上有冷和热,空气运动有垂直和水平运动。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也就不能达到概念本身要求准确的特点。
地理思维需要在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
比如对“季风环流” “城市热力环流”的教学通常存在一个难点:到底什么时候是季风气候?什么时候是城市热力环流?如果我们通过条件的追加来完善知识结构,就是培养地理思维的一种方法、手段。
2.在综合分析中拓展深化概念学会关联各要素,追加各种要素在地图上加以综合。
综合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通过对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的成因分析,将各种影响要素在图上进行叠加,然后进行分析。
自然带是在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下形成的,由于风带气压带直接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因此,在不同纬度水热的组合中,风带气压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叠加图中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带与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荒漠与副热带高压都是一一对应的。
洋流是影响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又一重要原因,从叠加图中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带在大陆东岸伸展,热带荒漠直逼大陆西岸,中纬度自然带西岸偏高、东侧偏低,都与寒暖流的分布影响有关。
此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世界气候的类型、分布和成因,以及与陆地自然带的关系。
3.从概念的演绎、概念群的建立中培养思维概念群的建立可以通过概念的延伸来实现。
通过条件的追加或细化,将一级概念延伸出二级概念、三级概念……;在同一条件下,通过不同的视角,联系出并列的同级别的概念。
这样,就通过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视角、不同级别的概念共同构建起起了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群。
比如,“热力环流”这一标题,可以分解为“热力”、“环流”两个级别的概念。
两者的逻辑关系是:要掌握“热力环流”必须先理解“热力差异”,而“冷热不均”又可以从“太阳辐射”的角度去审视它;要掌握“环流”必须先理解“冷热差异”的产生的空气运动。
还引出低气压、高气压、空气水平运动等等概念,形成了有联系的概念群,显然,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通过概念的演绎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达到思维的有序化。
4.概念教学几点做法(1)学会抓,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
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分析疑难点。
我们可将“热力环流”分割成“热力”“环流”,什么是热力,什么是环流。
(2)实地观察: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
如从学生的野外烧火的实验,或拿酒精灯放在教室门口,或让学生观察火苗方向,还可指着窗户外的烟囱正在冒烟的现象,通过这些事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可向学生分别提出这样的问题:近地面地区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而冷的地方空气下降?为什么为什么热的地方空气气压低?而冷的地方空气气压高?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纸片在点燃后为何会上升,而又在四周落下。
启发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认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这一事实,归纳得出地表热力不均,引起大气的运动。
小结:热力、环流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以地面、高空为参照建立起来的大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它不仅仅确定了大气运动的一个空间概念,而且它的本质特征昭示了大气的运动特征。
(3)归纳法: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
如热力环流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讲述地理热力环流原理就要抓住冷热不均、气压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几个重要的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分析,着重强调其成因。
然后归纳总结气压分布特点和气流的运动特征和对天气状况。
1.气压分布特点:在水平方向上,受热的地区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
在垂直方向上,受冷的地区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
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等压线是弯曲的,受热的地区向高空凸出,受冷的地区向低空凸出。
在冷热均一的情况下,等压线是平行的,低空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2.气流运动特点:受热的地区,空气上升。
而受冷的地空气下沉。
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北半球低气压逆时针辐合,高气压按顺时针辐散。
3.对天气的影响:受热的地区湿热空气上升降水多,而受冷的地区空气下沉降水少。
(4)类比法: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相似概念、原理的类比迁移。
如:大气环流,季风环流等。
要利用与热力环流原理相似或相近部分进行联想,以获得新的启迪,发展思维的变通性,能用热力原理分析解释热力现象,以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还有哪些地方因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在城市之间,海陆之间,山谷之间,乃至高低纬之间存在热力差异。
教师可通过提问学生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如让学生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等。
在学习了热力环流基础知识后,学生就能够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②矛盾概念,如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
对流运动中的空气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低气压、高气压。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如地理循环、大气环流、热力环流三个概念,具有包含关系。
如掌握了热力环流之后要去学习掌握更复杂的大气环流的形成时也就容易多了,教师只需利用气温和气压的关系这一原理,推导两极地区和赤道地区高低空的气压差异,形成单一的热力环流,用左右手法则判别高低空空气运动的偏向,然后对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稍加解释,学生就能通过自学看书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了解大气环流,可联系其它的地理循环如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等。
所以,地理概念和原理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背诵、记忆,而是一种感悟。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使学生背诵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
三、原理教学地理原理体现了一般性规律,它反映了最基本的地理特征;因此,存在着一个需要我们去演绎、挖掘的空间。
比如“热力环流”原理的策略可以分如下几步进行。
1.分析原理,总结规律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
讲述地理热力环流原理时,我运用比较法进行比较归纳。
如下表:比较气压分布特点、气流的运动特征和对天气状况气压分布特点气流的运动特征天气状况不同点近地面高空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受热的地区低气压高气压空气上升低压向高压降水多受冷的地区高气压低气压空气下沉高压向低压降水少相同点由热力原因引起通过对受热的地区和受冷的地区从气压分布,气流运动特征天气状况等列表综合比较后教师的归纳说明:(1)气压分布特点:在水平方向上,受热的地区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
在垂直方向上,受冷的地区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
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等压线是弯曲的,受热的地区向高空凸出,受冷的地区向低空凸出。
在冷热均一的情况下,等压线是平行的,低空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2)气流运动特点:受热的地区,空气上升。
而受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北半球低气压逆时针辐合,高气压按顺时针辐散。
(3)对天气的影响:受热的地区湿热空气上升降水多,而受冷的地区空气下沉降水少。
教师引导学生还可综合归纳得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线分布规律:高高低低(低气压向低空处凸出、高气压向高空处凸出)。
在学习了热力环流原理知识后,要去学习掌握更复杂的大气环流的形成时也就容易多了,让学生与大气环流形成原理图相比较,有哪些相似性和不同点,其原因是什么?教师只需利用气温和气压的关系这一原理,推导两极地区和赤道地区高低空的气压差异,形成单一的热力环流,用左右手法则判别高低空空气运动的偏向,然后对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稍加解释,学生就能通过自学看书,学生联系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这样通过比较不仅培养了了学生的比较能力,还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
2.实例体验,问题感受借助直观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材料,增强直接感性认识,使抽象原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我在热力环流知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预先做了一个实验,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些柴禾,纸屑,打火机一个。
目的是观察冷热不均,带来的空气运动情况,让学生懂得地区间冷热不均造成空气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引起水平气压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