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 四

合集下载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一、文学思想的多元性汉魏六朝时期是一个思想多元、流派纷呈的时期。

自《庄子》、《墨子》以来,传统的思想体系受到了时代的考验和挑战,新的思想和流派不断涌现。

如永明诗派、琅琊派、书生派、纵横家、道家等,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多元性。

永明诗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是汉末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在作品中展现了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完美的人生态度。

琅琊派则以孔融、阮籍、边赤等人为代表,他们在文学上强调个性自由和艺术表现力度的探索。

而书生派则更多的反映了官僚文化和中庸之道。

纵横家是汉末兴起的一个思想流派,他们主张实用主义,认为忠于国家是最高的道德。

而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营造出诗性与哲思并重的文学风貌。

二、现实情感中的审美趣味汉魏六朝文学探索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反映了人的现实感受和生活情趣。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关注个人的感受和主体精神的抒发。

在这个时期的诗歌中,个人的感受对于诗歌的创作和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离骚》中,屈原借助自然景物的声色情感,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而曹操的《短歌行》则借用了骆宾王的“解语花”和“暗香疏影里”等典故,反应了曹操的爱情缠绵和情感细腻。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中还体现出一种以现实情感为审美趣味的倾向。

比较经典的例子便是《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短篇故事汇集了六朝时期的人情世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方面评价,被誉为“文学中的经典人性”。

三、诗歌和散文的并行汉魏六朝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是诗歌和散文的并行。

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乐府、琵琶、小令、《山水诗》和五言绝句等,透过诗歌的语言和韵律,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和博大。

同时,在这一时期,散文逐渐从零散的日记、笔记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散文方面,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汉魏六朝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作品。

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先秦文学:以诗、书、礼为主要表现形式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主要表现为诗、书、礼三种形式。

其中,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以《诗经》为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书法则是通过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而礼仪则是古代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魏六朝文学: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时期,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音乐的伴奏下的诗歌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和人们的情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等。

而散文则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学形式,以叙事和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和《文选》等。

三、唐宋元明清文学: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宋代则以词为主,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元明清时期则是戏曲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元曲《西华山》和明传奇《汉宫秋》等。

四、古代文学流派:以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要流派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其中以纪实文学和小说最为重要。

纪实文学主要是以史书和传记为代表,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

史书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等。

而小说则是虚构的故事性作品,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五、文学批评与理论:以诗经注疏和文心雕龙为重要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与理论著作。

汉魏六朝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司马迁《史记》一、关于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与农夫牧童为伴,饱览山河,广闻史传,培养灵秀之气读书: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孔安国《尚书》,董仲舒《春秋》,范围广,知人论世漫游:东南一带,感受各地民风习俗差异,拓阔视野,接触各阶层,加深历史理解出任:继任父职太史令,《太史公书》即《史记》遭刑:向武帝解释李陵战败投降事情原委而遭刑著史:发奋著书,历史总结(通史)与身世之叹(倾诉)结合,怨刺成分二、李陵之祸与《报任安书》中书令与北军护军使者通信:半公开的宣言*以“推贤进士”为线索,实则1.向任安、刘彻以及天下人解说他的生死观内心对死的渴望—史记的悲剧气氛悲剧英雄—生死的选择是为有意义的目标苟活2.向汉武帝宣告自己的胜利知识者人格尊严与非理性权威的对抗3.不能解救朋友的隐言生死“要之死日,是非乃定”;沉痛、屈辱、愤怨、自豪、自傲、自伤*贡献1.文学史上纯粹抒情散文从私人书信体中开始2.影响后世表达人生志向和感慨的名篇3.研究司马迁生平的重要资料三、《史记》1.结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司马迁。

通史:贯通古今的史书,史记从上古贯通到汉初)。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叙事艺术(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显历史意义;人物传记的排列顺序,基本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类相从;《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3).因果关系的探索和展示史学家素养:史学、史才、史德、史识、详因略果、因果关系探究:“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认为“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中国的文学史和现代文学成就

中国的文学史和现代文学成就

中国的文学史和现代文学成就中国是世界文化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度之一,也是全球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

在这两个方面,中国文学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中国人民精神高度发达的表现。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的诗歌开始,就有了伟大的文化传承,贯穿着几千年的文艺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先秦文学:这一时期,文学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以《诗经》为祖的风雅之文为主,代表着古代主流文学的端倪。

汉魏六朝文学:这一时期,文学呈现宽厚多样的态势,形成了儒、道、墨、法四家文学,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唐宋元明清文学:这一时期,文学发展最为繁荣,具有更加唯美的情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

然而,长久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都是囿于传统的出路,一直缺乏大胆和挑战的创新。

新国人的文学创作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它打破了文学界的既有规则,跳出了传统的文学范畴,将现代性与文学创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新文学的创始人鲁迅的文学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对推动中国文学创作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新文学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迅速的发展。

其间不止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还包括了许多接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宣扬,如“震惊汉土,掀起一片文学海洋”、新诗等等。

这些文学流派的诞生,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文学在传承和突破中呈现出新的面貌。

这一阶段,中国文学更加强调接近生活,注重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也更加关注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取向。

比如,作家莫言在其小说中描写民俗文化,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也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文化和人民。

女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也深刻地表达了女性在婚姻、生命和社会地位方面的焦虑和困惑,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思想面貌,也挖掘了人的灵魂深处,给人以温暖和启示。

同时,回顾历史,经过磨难和战争,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命运的追问也逐渐超出了个人层面,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章汉魏六朝文学

第二章汉魏六朝文学

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61岁。班固 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 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 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 卷。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 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 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 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 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 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 年。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 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
康是晋武帝年号(280~289),这一时期经济呈 现上升局面,文学上出现了以“三张、二陆、两潘 、一左”为代表的作家群。太康文学呈现出对繁缛 、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逐渐丧失了建安文学的风 骨,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尤其是左 思对门阀制度的抗议、抒发寒士不平之鸣的诗歌, 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富有光彩的亮点。 东晋文学起自晋室南渡(317),终于刘裕篡晋 (420)。自魏晋以来,在哲学思想领域所兴起的玄 学,至西晋时盛极一时。降及东晋,玄风仍盛而不 衰,加之佛学流行,玄佛合流,整个文坛为玄风所 笼罩。这种风气影响到文体,使得玄言诗占据文坛 长达百年之久,因此东晋除了玄言诗外,无可称道 者,唯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为东晋文坛带来了新 的气息而成为东晋文坛之异彩。 自刘宋起迄陈末,为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
阳伽蓝记》、《水经注》等。南北方不同的文学 风貌,在对峙中交流,在交流中渐渐融合,至隋统 一而使得这种交流、融合大大加强,终而至唐朝时 形成了一种文质并焕的文学新局面。
第一节 史传文学

汉魏六朝诗派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诗派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诗派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诗派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文学流派,起源于汉朝末年,发展至魏国时期达到高峰。

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以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等人的诗歌为代表,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和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在六朝时期,该流派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流派的代表性诗人包括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七步诗》等。

这些诗人的诗歌以高超的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爱情、友情等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除了代表性诗人外,汉魏六朝诗派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如曹操的“三绝”政策、曹丕的“文景之治”、曹植的文学批评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都对汉魏六朝诗派的发展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魏六朝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作品和影响不仅在诗歌领域,还在文学、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

要点二
象征手法运用巧妙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于自 然现象、物品、人物等方面的象征描写,表达出作者的 情感和思想。
05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影响 与价值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启示
丰富文学形式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文学形式,为后来的诗歌 、散文等文学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世说新语·品藻篇》 该篇记录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名士的言行,展现了当时的社会 风貌和价值观念。
《庄子·逍遥游》 该篇讲述了如何达到心灵的自由 和解放,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论语·为政篇》 该篇以“为政以德”为核心思想 ,强调了道德、仁义的重要性, 以及君子的品格和行为规范。
模拟赋选读
该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曹植与 洛神真挚的爱情,以及人神殊途的 无奈和悲哀。
精炼含蓄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语言表达精炼含蓄,注重文字 的内在含义和深层次的表达,表现出文学的深度和 厚度。
文化内涵丰富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富含文化内涵,涉及历史 、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表现出当时文化 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叙事技巧的运用与表现
01
情节曲折离奇
02
人物形象鲜明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情节设置曲折离 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表现出当时 人们对于故事的热爱和追求。
01
推动文化创新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在当代得到了新的 发展和创新,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 成了新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
02
03
增强文化自信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发展和传承,有 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 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对个人创作与欣赏的价值
1 2 3
提高审美水平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汉魏六朝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七体 《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西 汉枚乘著《七发》假借吴客说七件事,从 而启发楚太子。自枚乘《七发》问世之后, 后世仿作并以“七”名篇的代不乏人。即 以汉代而言,傅毅有《七激》、刘广世有 《七兴》、李尤有《七款》、张衡有《七 辩》、马融有《七厉》,如此等等,数量 众多。所以萧统《文选》和刘勰《文心雕 龙· 杂文》于赋体之外,别立“七体”。
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 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 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国语· 楚语下》
《庄子· 齐物论》 庄子认为人们精神上有痛苦,原因在于事物有 差别。如果没有差别,人们的心灵自然就安静了。因 此他提出了“齐物论”,即一切事物都是同样的,没 有差别的理论。庄子看来,事物的差别都是相对的, 从“道”的角度来看,此也是彼,彼就是此,没有确 定的区别。事物的差别根本没有客观标准,而完全是 由人的主观决定的,随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而区别。一 切差别都是主观的,相对的,不存在客观标准。 庄子认为认识的真伪没有判断的标准。他举例 说,人睡在潮湿的地方要生病;但泥鳅却认为潮湿的 地方最好。人爬到树梢上会害怕,可猴子在树上自由 自在。“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 之高飞,麇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庄子一次做梦变成了蝴蝶,飞来飞去很得意,可一醒 来还是庄子自己。于是庄子自己也搞糊涂了,究竟是 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他认 为这个问题没法搞清楚。
与汉赋相关的几个术语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 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 化。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它借 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 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 诗歌融入其中。仅从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来看,既有传 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汉赋的文体来源 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 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枚乘的 《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 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 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 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 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囊括了整个公元前206年到589年这一时间段的文学作品。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鲜活生动,充满创意,作品风格也各具特色。

本文将对这段时期的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一、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开放开明在南北朝之时,汉族文化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内涵。

在这段时间内,佛教文化进入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与儒家、道家并列,影响到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2.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汉魏六朝时期文学作品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充满戏剧性,这些作品往往是由具有强烈主见的作家所写。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现实的深刻洞悉,表达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3.风格多样,形式丰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有诗、词、曲、赋、论等多种文学体裁,他们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还具有社会背景、思想性质和历史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文学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之前,它始终与其他领域的文化工艺相融合。

二、汉魏六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精神奋发,为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家们所借鉴和传承。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人称道。

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刘义庆。

该书以语录形式记载了历史上名人的言行,对国之兴衰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部书语言质朴,节奏自然,内容是彰显深刻的思想性的。

2.《小品文精选》《小品文精选》是唐朝文人刘义庵所著,《小品文》是指篇幅短小,表现对象广泛,内容充实的文体。

该书运用简短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了一幅幅画面,为后人所借鉴。

3.《庄子精华选》《庄子精华选》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文集。

庄子的思想在汉魏六朝时期已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和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文化。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介绍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创作经历了明清两朝时期的风貌,同时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进行考察,从文学作品的内容、文风、思想与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

文学作品的内容1. 诗歌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要代表。

乐府诗是一种以乐府音乐为伴奏的诗歌形式,主要描写了宫廷生活、战争、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的题材。

这些诗歌往往具有优美动人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感,在表达感情和抒发思想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2. 散文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辞表、赋、记、志等各类散文形式。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散文作品也以其清晰明了的文字表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3. 戏曲汉魏六朝时期,戏曲开始兴起,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戏曲作品。

这些戏曲作品有的是以历史故事为主题,有的是以民间传说为基础,以其生动的表演和曲调吸引了众多观众。

同时,戏曲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娱乐方式,推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

文学作品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而闻名于世。

这种文风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特点和时代背景。

1. 平实质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平实质朴的文风为主,追求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

这种文风经常运用白描写实的手法,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文风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 博大精深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博大精深的文风,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

作者通过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这种文风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3. 文人雅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注重表达情感和追求艺术美。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

5、“——,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三、词语解释(5分)1、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造:2、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辟倪:3、今当涂之人,既不能昭练贤鄙,然又却于贵人之风指。

(王符《潜夫论》)练:4、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汉书·苏武传》)乳:5、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汉书·苏武传》)复:四、简答题(40分)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何意义?3、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4、王粲《登楼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论述题(25分)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文学,深刻反映现实,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刚健清新。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作家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骈文:一种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的文体,在南朝时达到兴盛。

北朝三才子:指北朝的三位作家:温子升、邢邵、魏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王充2、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答对三个给1分,否则不给分)3、孙绰、许询4、何必骨肉亲5、时危见臣节(4、5填空有错别字不给分)三、词语解释(每题1分,共5分):1、到、到达。

2、窥视、斜眼看。

3、选择。

4、产子。

5、免除赋税徭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七件事情启发太子,大肆铺陈,讲究文采,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

对后来的辞赋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结构;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话;环境渲染。

3、南朝多为情歌,北朝内容广泛;南朝委婉含蓄,多用双关语,形式短小;北朝粗犷豪放,直率,形式多样。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文学的背景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变迁较为显著的时期,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历经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分裂。

这段时期的文学也受到了社会变革以及宫廷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特点一:儒家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汉魏六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主导,因此文学作品中常涌现出对道德、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等问题的思考。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文体形式,如辞章、赋曲等。

特点二:佛教与道教在文学中的渗透随着佛教与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兴起,它们也渐渐影响到了当时文学创作。

一些作品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并对人生、宇宙等问题展开思考。

特点三:女子儿童题材逐渐增多尽管男性作者仍占主导地位,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女子和儿童题材逐渐增多。

这些作品常表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儿童成长经历等。

代表作品一:《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编纂的一部记录当时人物言行的笔记类文学作品。

该书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为人处世、思想见解等,被视为了解汉魏六朝时期风貌和人情的重要资料。

代表作品二:《文选》《文选》是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董仲舒所编纂的一部诗文选集。

该书收录了当时众多杰出作家的优秀诗文,并对其进行点评和评论,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艺术批评观点。

代表作品三:《尔雅》《尔雅》是东晋学者许慎所撰写的一部古代文字考证与释义工具书。

它系统整理了古代文字音韵、字义、用法等方面知识,并对各种事物进行详细解释,对后世文字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具有延续儒家传统、佛教与道教渗透以及女子儿童题材增多等特点。

《世说新语》、《文选》和《尔雅》等作品代表着当时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和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知识点解读

中国文学史知识点解读

中国文学史知识点解读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记录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精神世界。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的知识点进行解读,带领读者一窥中国文学的辉煌与发展。

一、先秦文学:儒家与道家的较量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体现了儒家与道家两大学派的思想与观念。

儒家注重人伦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准则,其代表作品《论语》集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道家则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和谐,以《道德经》为代表。

这两种思想流派的较量,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魏六朝文学:艺术与浪漫的盛世汉魏六朝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赋、文、曲等多种文体。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楚辞》、《古诗十九首》等。

这些作品以其艺术性和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

三、唐宋元明清文学:经典与民间的交融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既注重经典的传承,也融入了民间文化的元素。

唐代的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以其豪放的笔调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宋代的词人苏轼、辛弃疾等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成为了文坛的瑰宝。

元明清时期,戏曲成为了主流文学形式,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四、现代文学:多元与探索的时代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探索。

在这个时代,文学形式更加多元,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鲁迅是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同时,女性文学、乡土文学等新的文学流派也崭露头角,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中国文学史的知识点解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瑰宝,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承载着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起源开始,分别探讨了古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明清文学等,展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学传统。

一、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

这段时期的文学主要集中在经典和诗歌创作上。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诸多不同流派的诗歌。

这些诗歌以描绘生活和抒发情感为主题,形式简练,语言优美。

同时,诸子百家的哲学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的交替时期,文学创作达到巅峰。

在这个时期,诗歌、散文和小说都有了长足发展。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古文观止》、《世说新语》等。

其中,《古文观止》是一部文言文的典籍,收集了一些古代文学名篇,对文言语法和修辞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三、唐宋文学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尤以诗歌最为影响力巨大。

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王维等都是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们的诗作以豪放的气势、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蜚声中外。

宋代文学则更加注重细腻的表达和理性思考,代表性的作品有苏轼的《东坡新事》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四、明清文学明清时期,文学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与发展。

小说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另外,戏曲也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著名的剧种如京剧、评剧等都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多元文化的传统。

从诗经时期开始,通过汉魏六朝、唐宋、明清等阶段的发展,古代文学经历了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魏六朝诗文

汉魏六朝诗文

汉魏六朝诗文[转自东南大学]汉魏诗〔总论〕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汉魏五言,源于《国风》,而本乎情,故多托物兴寄,体制玲珑,为千古五言之宗。

汉魏五言,本乎情兴,故其体委婉而语悠圆,有天成之妙。

五言古,唯是为正。

详而论之,魏人渐见作用,而渐入于变矣。

汉魏五言,委婉悠圆,于《国风》为近,此变之善者,使汉魏复为四言,则不免于袭,不能擅美千古矣。

汉魏五言,虽本乎情之真,未必本乎情之正,故性情不复论耳。

汉魏五言,委婉悠圆,虽本乎情,然亦非才高者不能,但有才而不露耳。

以《十九首》、苏、李、曹植、王、刘与赵壹、徐、陈琳、阮相比,则知非才高者不能也。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 建安之诗,体虽敷叙,语虽构结,然终不失雅正。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四) 建安文学,革易前型,迁蜕之由,可得而说:两汉之世,户习《七经》,虽及子家,必缘经术。

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一也。

建武以还,士民秉礼。

迨及建安,渐尚通;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二也。

献帝之初,诸方棋峙,乘时之士,颇慕纵横,骋词之风,肇端于此,三也。

又汉之灵帝,颇好俳词,下习其风,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四也。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 (建安五言诗)文采缤纷,而不离闾里歌谣之质。

故其称物则不尚雕镂,叙胸情则唯求诚恳,而又缘以雅词,振其美响,斯所以兼笼前美,作范后来者也。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学的发展之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于公元220年至589年的220年间,以汉、魏、晋、南北朝为主要代表。

汉魏六朝文学承袭了秦汉文学的基础,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魏六朝文学的体裁更加多样化。

除了继承了汉代流行的诗、赋、曲、辞等体裁外,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比如散文、小说等。

其中,魏晋时期的散文特别发达,出现了许多重要作家如嵇康、阮籍、刘义庆、陆机等,他们的散文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打破了传统的限制,注重真实感和个性表达,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趋势。

其次,汉魏六朝文学的风格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风格上更加自由,创作技巧更加多样。

例如,赋体诗流行于东晋时期,以花间派为代表,注重音韵和形象的描绘,形成了优美华丽的风格。

而世说新语则是以短小精湛的形式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观点。

这些不同的风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南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被誉为“魏晋风骨,唐宋之祖”,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了当时的文人的推崇,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魏晋时期的辞章和演讲技巧为后来的演讲和辞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都表明,汉魏六朝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其体裁的多样化和风格的丰富多样,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对中国文学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文学批评史——汉魏六朝时期

中国文学批评史——汉魏六朝时期
周秦汉的文学批评实质是经学的批评那么周秦汉的文学批评实质是经学的批评那么魏晋六朝的文学批评已经具备文学批评的现代意魏晋六朝的文学批评已经具备文学批评的现代意第三文学批评与学术文化的关系不再第三文学批评与学术文化的关系不再是周秦汉时代文学批评依附于哲学史学是周秦汉时代文学批评依附于哲学史学经学的附庸之学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经学的附庸之学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的学科而又与同时代的学术外的一门新的学科而又与同时代的学术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文学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文学批评与魏晋玄学与印度北传佛教与道批评与魏晋玄学与印度北传佛教与道教与永明声律运动等关系十分密切教与永明声律运动等关系十分密切又推动了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又推动了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第四文学批评家与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第四文学批评家与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崛起
第一节 封建正统文艺观的确立 ——从《礼记〃乐记》到《毛诗大序》




(三)论音乐的创作 《礼记》所论音乐是包括了诗乐舞三者的, 这也是上古诗乐的一个真实面貌。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 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 心,然后乐器从之。(《乐象》)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 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师乙》)
第一节 封建正统文艺观的确立 ——从《礼记〃乐记》到《毛诗大序》


一、《礼记〃乐记》
《礼记》中的《乐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美 学著作,由于诗乐关系密切,实际上也是一部重 要的文艺理论著作。关于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迄今未有定论。有的说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 公孙尼子所作,有的说是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 组织一批儒生采取《周礼》和先秦诸子的乐论编 成一部《乐记》。《乐记》中的内容与荀子的 《乐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现存的《乐记》,共十一篇,同时保存在《礼记》 和《史记》中,分别题为《乐记第十九》、《乐 书第二》。内容是一样的。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

汉代文学第一章汉代散文一、《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二、汉高祖(前206)-----汉惠帝刘盈(前194)-----吕后(前187)-----汉文帝刘恒(前179)-----汉景帝刘启(前156)-----汉武帝刘彻(前140)三、“黄老之学”:汉初道家学派----黄老学派的学说。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黄老学派以《老子》为依据,认为虚无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道”是无为的,人效法“道”也应该无为。

因而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也就是适应时势,顺其自然。

高祖、文帝时期“与民休息”的各项政策,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四、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又作《治安策》)、《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五、晁错的政论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说景帝削吴》六、贾谊、晁错政论文的异同:同:1、内外政策立场观点一致2、文风明白了当,激烈迫切,尽所欲言。

异:1、贾谊文章辞藻华丽,喜用夸张排比甚至有些堆砌;晁错文章浅显质实,朴实无华。

---晁错比贾谊略乏文采。

2、贾谊文章思想敏锐,出言大胆直率;晁错文章见解深刻,说理透辟。

---二人各有千秋。

但晁文不如贾文感情激荡,富有鼓动性;而贾文不如晁文简练明快,词旨通达。

3、贾谊文章气势纵横,但思维不够严密,建议不够实在;晁错文章分析事物具体细致,建议比较切合实际。

---晁文中的建议可操作性强,贾文反之。

---贾谊的政论文是文学性的政论文,晁错的政论文是实用性的政论文第二章《史记》1、《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

”2、“李陵之祸”贰师将军李广利路博德因杅将军公孙敖李绪3、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70)“天子称本纪”;“时势主宰者”《秦本纪》、《项羽本纪》“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灌溉,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拂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Logo
《于玄武陂作诗》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 野田宽开辟,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 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 垂渚望长州,群鸟讙哗鸣。 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Logo
2、曹丕的文有许多精品,代表作有《与吴质 书》、《答繁钦书》和《典论》,其优点在于: a、文中颇能见其真性情,悲喜个性,跃然 纸上。 b、叙述条理清晰,富于变化曲折,又饶有 兴味,文字优雅。
Log,丕白:季重无恙!途路虽局, 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 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每念昔日南皮之游, 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 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 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皦 日既没,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 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 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 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
Logo
《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翩翩床前帐,张以蔽光辉。 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 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
Logo
* 曹丕的文与赋 1、辞赋作品现存26篇,建安文人中仅次于曹 植, 可分为两类:述军国大事、记个人情怀。 前者如《述征赋》、《浮淮赋》等,后者如 《离居赋》、《永思赋》等,以后者为多,从取 材上可以看出与当时由两汉体物大赋向魏晋抒 情小赋过渡的总趋势相一致。 曹丕的赋作大都篇幅短小,抒情成分也明显 较重。
Logo
* 曹丕的文学成就与贡献 诗体方面:曹丕《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 七言诗。 文论方面:《典论· 论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 文学批评专著。 此外,在文化事业方面,曹丕很重视兴复经 学,制定政策鼓励对经书的研读,他还很注意 收集整理图书文献,在此基础上,他还组织了 一批文士,着手编辑《皇览》,开创了我国编 辑大型类书的先河。
Logo
《典论· 论文》 夫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 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 能 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 自 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 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 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 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 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骐骥于千里,
Logo
作家的气质、禀赋,看作是文的风格面貌的决 定性因素。作者决定作品,作品决定于作者, 风格即人,曹丕初步接触到这一命题,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 关于文章功能问题。“经国之大业,不朽 之 盛事”,概括了本段文字的基本意思,也最受 论 者重视。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 立言”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从此, 士 子们便自觉追求这个目标,成为一种人生观。
Logo
以嘲戏,及其时有所善,杨、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 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 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 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 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
Logo
《答繁钦书》 披书欢笑,不能自胜,奇才妙伎,何其善也! 顷守宫士孙世,有女曰琐,年始九岁,梦与神 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涉历六载,于今十 五,近者督将具以状闻。是日戊午,祖于北园, 博延众贤,遂奏名倡,曲极数弹,欢情未逞。 白日西逝,清风赴闱,罗帏徒祛,玄烛方微。 乃令从官,引内世女,须臾而至,厥状甚美: 素颜玄发,皓齿丹唇。详而问之,云善歌舞。 于是振袂徐进,扬蛾微眺,芳声清激,逸足横 集,众倡腾游,群宾失席。然后修容饰妆,改
Logo
曲变度。激《清角》,扬《白雪》,接孤声, 赴危节。于是商风振条,春鹰度吟,飞雾成霜。 斯可谓声协钟石,气应风律,网罗韶濩,囊括 郑卫者也。今之妙舞,莫巧于绛树,清歌莫激 于宋臈,岂能上乱灵祗,下变庶物,漂悠风云, 横厉无方。若斯也哉,固非车子喉转长吟所能 逮也。吾练色知声,雅应此选,谨卜良日,纳 之闲房。
Logo
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 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 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 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 之过已,而人多不努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 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 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
Logo
《黎阳作诗》 朝发邺城,夕宿韩陵。 霖雨载涂,舆人困穷。 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舍我高殿,何为泥中? 在昔周武,爰暨公旦。 载主而征,救民涂炭。 彼此一时,惟天所赞。 我独何人,能不静乱。
Logo
《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Logo
3、游子行役与思妇离愁诗,如《于清河县见 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杂诗》二首等,这类诗最能反映曹丕诗歌的创 作水平,尤其是他的名作《燕歌行》,是中国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曹丕诗歌的风格: 一是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是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
Logo
附录:
《芙蓉池作诗》
Logo
言。 《典论》写作时间在建安后期,是曹丕精心 之作,他的写作动机,原为立言扬名。《典论》 成书后,曹丕颇为自得,登基后,即抄录一份 送给孙权,一份送给张昭,以显示自己的文化 优势。 《典论》中历来最受推重的,就是《论文》, 《典论· 论文》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较完整且 自成体系的文的专论。
Logo
汉魏六朝文学
(四)
Logo
曹丕
曹丕
▽ 生平 187-226,字子 桓。先后任五官中郎将、 副丞相,217年立为魏太子, 曹操卒后继位为魏王兼丞 相,同年建立魏国,改元 黄初。黄初七年死于洛阳, 谥“文”,故世称魏文帝。
Logo
▽ 文学成就 * 曹丕现存诗作约四十首,可分为三类:宴游 诗、纪事抒情诗、游子行役与思妇离愁诗。 1、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的《芙蓉池作 诗》,写游览玄武池的《于玄武陂作诗》等, 这类诗,以写游宴之乐为主,文辞富丽,用语 工整。 2、纪事抒情诗,如《黎阳作诗》写了曹军南 征之事,不仅写行军之艰苦,更写了“救民涂 炭” 的志向与决心。
Logo
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 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 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 《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 称是。陈琳、阮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 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 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
Logo
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方 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 繁。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 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 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行矣,自 爱!丕白。
Logo

《与吴质书》是他与一位挚友叙衷肠的信札, 信中回忆往昔同游之乐,慨叹今日朋辈多已长逝, 引发无限内心波澜,情真意切,颇为动人。此篇 书笺以骈偶形式写来,某些文句如“高谈娱心, 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对偶 已 经相当工整,在文的由散而骈的过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Logo
《典论· 论文》论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关 于文人相轻问题,关于文与“气”问题,关于 文 章的功能问题。 关于文人相轻,曹丕认为原因有二:以是文 人都有“不自见之患”,“闇于己见,谓己为 贤”, 二是“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所长,相 轻 所短”。 关于“文气”问题,曹丕所说的“气”,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