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南麻小学李晓攀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
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常规”概念的界定: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
“养成”概念的界定: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
”巴金《观察人》:“我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
”2.教育。
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宋曾巩《筠州学记》:“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
“体育课堂常规”概念的界定:顾名思义,就是体育课堂中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
是保障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的正常运行,对教师和学生双方制定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的整个体育在教学中,有一个完整的对账制度进行约束。
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研(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运动技能。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教研活动针对小学常规体育课堂进行探讨。
二、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常规体育课堂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2. 探讨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教研活动内容1. 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概述(1)小学常规体育课堂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运动技能的培养。
(2)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 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培养团队精神:通过集体活动、团队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加强运动技能训练: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训练,通过分解动作、示范讲解、练习巩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5)注重安全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3. 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1)课堂氛围评价:关注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3)学生身体素质评价:通过测试、观察等方法,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
(4)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课堂管理等方面。
四、教研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对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低年级课堂教学常规的建设策略研究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体能状况,合理安排教 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技能。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可以包括讲解、示范、小组 讨论、实践操作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知识。
5、强调课堂纪律:教师应当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指导,尊 重他人,爱护器材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培 养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小学一年级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体育 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还可以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课堂经常需要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如接力 比赛、篮球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制定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技能和增强身体素质为目标的 教学计划,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体育低 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和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如游戏、 球类、跳绳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内容 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各项体育技能。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体育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过程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 面;终结性评价
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及 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 评价机制的公正性和激励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体育教研究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体育素养,特制定本教学研究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参与体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 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能力。
3. 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探索和推广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四、活动对象1. 全体小学体育教师2. 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员五、活动内容1. 体育教学理论学习-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体育教学观摩与研讨- 开展校际间体育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们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
- 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其他教师进行评课和研讨。
3. 体育教学案例研究-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体育教学案例研究,总结教学经验。
- 邀请专家对案例进行点评,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 体育教学技能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开展体育教学技能比赛,激发教师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技能。
5. 体育教学资源开发-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丰富教学手段。
- 组织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资源展示和交流活动。
六、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2022年9月-10月):宣传发动,组织教师报名参加活动。
2. 第二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1月):开展体育教学理论学习、观摩研讨和案例研究。
3. 第三阶段(2023年2月-3月):组织体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比赛。
4. 第四阶段(2023年4月-5月):开展体育教学资源开发活动。
5. 第五阶段(2023年6月):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成果。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分组合作教学小学体育课堂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共五篇]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分组合作教学小学体育课堂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共五篇]第一篇: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分组合作教学小学体育课堂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分组合作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分组合作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合理构建、巧选内容、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更高的优势,使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集体性与竞争性,所以体育教育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有利于其自制能力、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因此,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个性、人格的培养与完善,保证学生得到全面锻炼的同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然而现状却是我校班级多,班级人数过多,场地设施不足不完善,严重制约着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锻炼和学习,因此,要将人数合理分组,让大课堂变成小课堂,让人人都能得到体育锻炼实践。
2、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校课堂教学模式也继而改革,“愉快、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为我校课堂教学奠定了方向,教师在新课设计和教授过程中有很多亮点,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近几年,在体育教学中,我对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与探索,也与本课题组其他教师实践交流。
因此,有必要在“愉快、合作”的模式下应用探索体育课堂的分组合作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目的通过对分组合作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的研究,探索分组合作教学在体育课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体育课堂常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2年9月20日开展了体育课堂常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探讨如何优化体育课堂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认识,明确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观摩、研讨,发现体育课堂常规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观摩体育课堂活动开始,全体教师观摩了两位教师的体育课堂。
两位教师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示了课堂常规的实践情况。
2. 研讨交流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针对课堂常规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以下是研讨的主要内容:(1)课堂常规的重要性教师们一致认为,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
良好的课堂常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1. 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纪律松散;2. 教师对课堂常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养成不良习惯;3. 课堂常规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3)改进措施1. 加强课堂常规教育,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2. 教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榜样;3. 制定针对性的课堂常规,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教学;4.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课堂常规的改进措施;5. 定期开展课堂常规教研活动,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课堂常规。
3. 反思总结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课堂常规进行了反思。
以下是反思的主要内容:(1)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课堂常规。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课堂常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加强课堂常规的执行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培养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
首先,小学体育课堂的常规养成应包括准备活动、实施活动和收尾活动。
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当天的体育课内容,并确保学生必备的运动鞋和服装。
实施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运动项目,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在收尾活动中,教师应及时总结当天的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其次,小学体育课堂的常规养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
教师在课前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各项运动项目的规则,让学生了解并遵守。
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则进行,不得违反比赛纪律。
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自我约束,自觉遵守课堂秩序,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小学体育课堂的常规养成还应重视安全教育。
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防止受伤。
同时,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状况,及时引导和提醒。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最后,小学体育课堂的常规养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家长应积极关注孩子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为孩子的体育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素质提高,也对其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教师和家长能够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享受到乐趣,收获成长!。
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研组教研计划
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研组教研计划
一、研究目标
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基础技能。
二、研究内容
1. 小学一、二年级体育课程设置方案。
研究设置适合此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体能水平的体育项目,并安排合理的课时。
2. 体育课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不同项目,选定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游戏化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 体育课场管理研究。
研究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体育活动,防止的发生。
4. 评估考核模式研究。
研究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时间安排
本次研究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9月-10月:研究计划起草和资料收集阶段。
2. 11月-1月: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验阶段。
3. 2月-3月:研究报告撰写和研讨会发表阶段。
四、研究小组成员
研究组长,成员、......
五、研究任务分工
组长负责整体推进和研究计划安排。
成员分工 ,各司其职,确保研究任务顺利完成。
六、研究预期效果
本次研究可以为小学一、二年级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的一角,孩子们欢声笑语,充满活力。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深知一个课题方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细节的把握和实施的可行性。
下面,就让我用意识流的写作方式,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1.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3.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养成。
三、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现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体育课堂常规养成方面的认知、态度和实践。
3.实证研究:选取部分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观察和分析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实际情况。
4.对比研究:对比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体育课堂常规养成情况,找出共性和差异。
四、研究内容1.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现状:包括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
2.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存在的问题:如课堂纪律混乱、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
3.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问题的原因:如教师素质不高、学校设施不足、家长观念落后等。
4.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学校设施、提高家长意识等。
五、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框架。
2.第二阶段(4-6个月):设计问卷,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3.第三阶段(7-9个月):进行实证研究,观察和分析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实际情况。
六、预期成果1.揭示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3.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养成。
4.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在这个充满阳光的早晨,我们怀揣着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热忱,开始了这个课题的研究。
小学体育教研小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课题旨在探讨基于游戏化教学的体育活动设计,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2. 探索适合小学体育教学的游戏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教育性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分析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其特点和优势。
2. 游戏化教学方法研究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际,研究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分类、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体育活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体育活动设计根据游戏化教学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教育性的体育活动,如:(1)体育游戏设计:结合体育项目特点,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如接力赛、障碍赛等。
(2)体育竞赛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体育活动课设计:将游戏化教学理念融入体育活动课,设计富有创意的体育活动,如户外探险、趣味运动会等。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成果。
2. 实地调查法:通过走访、访谈等形式,了解小学体育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游戏化体育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学效果。
4. 经验总结法: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基于游戏化教学的体育活动设计方案,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研(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进行教研,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引言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确保课堂教学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为此,本文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进行教研,以期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1. 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认识不足,缺乏对课堂常规的重视,导致在课堂上纪律涣散,影响教学进度。
2. 教师对课堂常规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课堂常规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堂常规只是表面的形式,没有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3. 课堂常规执行力度不足在课堂常规的执行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影响教学效果。
4. 课堂常规内容单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堂常规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激励机制。
三、改进措施1. 加强课堂常规教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堂常规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
2. 提高教师对课堂常规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课堂常规培训,提高教师对课堂常规的重视程度,使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课堂常规。
3.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纠正,确保课堂教学秩序。
4. 创新课堂常规内容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课堂常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纠正。
四、具体实施方法1. 制定详细的课堂常规制度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课堂常规制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
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策略研究
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策略研究摘要: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想上好体育课,体育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养成尤为重要,而小学低段为则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需要体育教师花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
关键词:水平一体育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安全意识评价养成策略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是师生都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做好体育课堂常规,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水平一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均不完善,注意力难以集中,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好奇心重,对任何事情都有很强的新鲜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小学低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最佳时期,我们应该抓准时机,落实好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低段课堂常规养成策略新课程背景下,高效体育课堂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制订了详尽的各领域目标,高效课堂探索以来,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课堂的实效性,是每一节体育课的追求,而要上好体育课,就要重视建立健全的课堂常规。
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完成“课堂常规”这项任务,但我们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管理、领导者,其课堂常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教学效果。
1.安全意识建立为课堂常规养成前提1.1上体育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能随声携带其他与体育课堂无关的物品,比如钥匙、硬币、尺子等...1.2集合整队的时候做到“静、齐、快”,排队过程中做到不推不挤不跑不跳,安全第一。
1.3教室到操场行进过程中,做到声音安静,队伍整齐,下楼梯时不不碰前后左右的人,不跑跳下楼,不在楼梯中间忽然停下。
1.4有身体不舒服的需要提前开好请假条,若课堂中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体育老师。
1.5不随意离开课堂,若需要离开要跟体育老师请假。
2.队列队形培养为课堂常规养成核心队列队形的运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合理运用队列队形,对一堂体育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小学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完整版)小学体育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的体育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体育课程的优化和改进方案,为提升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1. 分析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和制定过程;2. 探索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3. 研究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4. 提出一套适合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估方法。
三、研究内容1. 了解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和制定过程,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参考标准和具体操作方法等;2. 探索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包括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等;3. 研究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包括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的影响等;4. 提出一套适合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评估指标的选取、评估工具的设计和评估过程的实施等。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查找、阅读和分析,了解小学体育课程和教育研究的最新发展和现状;2. 实地调查法:选择一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3. 统计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和教学方法的效果;4. 实验研究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情况。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 对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和制定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指导;2. 发现并推广适合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3. 深入研究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理论依据;4. 提出适合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估方法,为课程质量的评估和改进提供参考。
小学生体育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开展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讨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4)为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有助于推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
(2)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4)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体育教育研究现状。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3)实验研究法: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4)案例分析法: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与不足。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3)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实施阶段(1)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
(2)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3)进行案例分析与评价。
3. 总结阶段(1)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小学体育教研课上课方案(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教研课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探讨和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研主题本教研课主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高效小学体育课堂”。
三、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明确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
2. 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四、教研内容1.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解读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3.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4. 课堂观摩与研讨五、教研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师分组:将参加教研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的研讨。
2. 集体备课:各小组根据教研主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集体备课,形成初步的教学方案。
3. 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研讨内容等。
(二)实施阶段1. 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 教学研讨:针对观摩的课堂案例,各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教学亮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专家点评:邀请体育教研专家对研讨内容进行点评,指导教师改进教学。
(三)总结阶段1. 教师反思:各小组对研讨内容进行总结,撰写教学反思。
2. 教研成果分享:各小组分享教研成果,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3. 制定改进措施:针对研讨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以一年级体育课程为例,教学内容为“简单的跳跃动作”。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提高跳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小学体育教研组研究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体育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活动目的1.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活动主题:围绕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体备课。
(2)活动流程:a. 分组讨论:将体育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教学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
b.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c. 整合优化:根据汇报交流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整合优化,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1)活动主题: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2)活动流程:a. 观摩课: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
b. 评课交流:观摩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交流,分享观摩感受,探讨教学改进措施。
c.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 教学研讨(1)活动主题: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活动流程:a. 问题提出: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研讨议题。
b. 分析讨论:围绕议题,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分析问题原因,探讨解决方案。
c. 总结提升: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形成共识,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四、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日益浓厚,体育锻炼习惯逐渐养成。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小学体育教研组课题计划(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我们小学体育教研组决定开展课题研究。
二、课题目标1.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2. 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 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
4.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1)调查分析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分析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2. 丰富体育教学方法(1)研究适合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2)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
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
4. 深化体育课程改革(1)研究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2)探讨如何将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课程整合度。
5.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1)研究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探讨如何将体育与健康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四、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2023年1月-2023年3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内容。
(3)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施阶段(2023年4月-2023年12月)(1)开展教学实践,探索适合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2)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3)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4)收集学生身体素质数据,分析学生身体素质变化。
3. 总结阶段(2024年1月-2024年3月)(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体育教研组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育课程不仅是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低等。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研究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索适合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心理。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有助于推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升小学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
(3)有助于丰富体育教育理论,为相关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势与不足。
(2)教学方法:分析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
(3)教学评价:分析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与实施情况。
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教学内容的优化:针对当前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研究如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
(2)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评价的改革: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价(1)制定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实施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和措施。
(2)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活动,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实施效果。
(3)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
南麻小学李晓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
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常规”概念的界定: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
“养成”概念的界定: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
”巴金《观察人》:“我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
”2.教育。
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宋曾巩《筠州学记》:“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
“体育课堂常规”概念的界定:顾名思义,就是体育课堂中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
是保障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的正常运行,对教师和学生双方制定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的整个体育在教学中,有一个完整的对账制度进行约束。
体育的常规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具有十分正要的意义。
他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另外,它还能有效防止教学过程中发生事故,让教学更加的规范化更标准,更高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寻找课堂常规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正对性的策略。
2. 通过对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引起大家对课堂常规中,学生好习惯养成的重视。
为有序的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保障课堂常规的有序进行。
四、研究内容与重点
1.了解体育课堂常规,在体育课程中的意义,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内涵。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的研究。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对学生更加科学全面的要求。
2.从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入手,体育课常规出现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教师自我教学状态散漫,导致常规不规范,还有教师自我要求不严格,致使能力不能快速提升,使得常规过于形式化。
以及教学策略导致准备不足,无法灵活应对课堂的变化,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考察研究,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3.从教学常规要求的改进策略入手,找到有效的方法提升课堂常规,课堂常规的改进策略必须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受益。
改进的策略要对学生、老师、学校具有可操作性。
改进的策略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资力量的选拨设立了更高的门槛。
对全体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五、课题研究思路
为了实现以上研究目标,课题组设计确定了以下研究思路:
1.了解学生。
真正地了解学生是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
在了解学生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
所以我们应认识到教育对象具有复杂性,他们不是二维的平面,而是多
维的。
本课题通过观察法、记录法、谈话法等方法直接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调查法、考验法等去间接了解学生。
2.调查现状。
经过前阶段的听课、调查访问,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受以前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特别是较多品德学科由语文老师兼,平时工作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品德的教学,表现为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缺乏,课堂教学实效低。
3.整合教材。
品德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因此,课程资源需要开发、需要整合、需要文化再生。
新课程理念也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成为教材的执行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建设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不违背课程要求下,可以结合本地、本校、教师本人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富有个性的重组、拓展和发挥,以便更好地落实具体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
本课题将通过对现行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的梳理,提炼形成一系列适于各年级学生活动的研究性小课题,做到课程整合、资源共享。
4.学习方式探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
其次,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如:
1)课前准备:问卷调查、搜集资料、参观访问等。
2课堂教学:听故事、趣味竞赛、快乐游戏、情境体验、实验操作、画画做做、角色扮演、社会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辩论、欣赏、成果展示等。
3)课外延伸:自我评价表、行动体验、家长评价、成长资料袋的搜集与整理等。
5.评价体系。
基于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品德教学更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
用,更要关注学生在品德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生活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等新的认识与提升。
6.形成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理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
它具体、简明、易于操作,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将在品德学科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特点上,立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各年级共性内容的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步骤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10—2018.2)
1.制定课题方案,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培训研究人员,查询相关资料。
3.做好子课题的分配工作,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4.建立汇报交流和学习研讨制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阶段(2018.2----2019.6)
1.研究相关的课题资料,收集有效信息。
2.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实施具体操作方法。
3.组织、协调,获得课题研究的现实材料。
4.组织中期汇报,调整课题方案。
5.完善并形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7——2019.9)
1.整理、分析、归纳材料与数据,形成研究报告。
2.经验总结推广。
七、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方法。
文献法:教师通过搜集、查阅资料、文献,一方面学习先进的理论及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用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献的加工、比较、概括提取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行动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围绕专题,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上、案例分析、课题沙龙等活动。
集体备课采取:个人构思(形成初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个人加工(形成学案)——课堂实践——交流反思。
八、预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