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望洞庭》精品教学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 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 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 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 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 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 约3900平方公里,
首联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颔联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
颈联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尾联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
湖面 的 波 光 和 秋 夜 的 月 光 交相辉映,是那么宁静而和 谐。湖面风平浪静,就像没 有经过打磨的铜镜一样迷迷 蒙蒙。远远望去,明亮的洞 庭湖环抱着苍翠的君山,就 好像白银盘里托着一枚玲珑 的 青 螺。
《望洞庭》教案(精选12篇)
《望洞庭》教案(精选12篇)《望洞庭》教案(精选12篇)《望洞庭》教案篇1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在吟诵中进一步升华主题,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情诗境让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到哪些地方旅游过:老师去过的地方比你们加起来的还要多,信吗?我去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鹳雀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天门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敕勒川我游历过这么多地方大家很羡慕吧,这都是在哪游历呀!你知识这叫什么吗?板书:神游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洞庭湖神游一番。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介绍一下洞庭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短片:(师介绍洞庭湖)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湖南和湖北的分界线。
面积274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还有许多座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君山。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秋天的洞庭更是碧波万顷,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望洞庭》齐读课题1. 解诗题这里的望是看,怎么看(远远地看),看哪里?(看洞庭)再读课题1. 知诗人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看本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说说你对诗人的了解: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学会积累有价值的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它积累在书上。
1. 明诗意悟诗情⑴自由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⑴同桌读,一人读,一人认真倾听,校正字音,把诗读正确,遇到困难互相帮助有了同学的帮助,现在能把这首诗读得一字不错吗?⑴指生读诗师生评议在这首诗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磨螺潭并理解潭和螺的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⑴我们初步接触这首诗,就有这么多的收获,再来读诗,就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请同学们默读诗:想想诗人远远地看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来、画出来。
苏教版四年级3 《古诗两首(望洞庭)》
小学语文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 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 两省 , 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 水 , 号称“八百里洞庭 ... 现水面被分割为东 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 , 许多景点都是 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 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 约3900平方公里,
3 古诗两首
《望洞庭》
小学语文
波光色 朦朦胧胧 心旷神怡
小学语文
洞dònɡ、潭tán、螺luó、磨mó
小学语文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望洞庭
唐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学语文
首联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颔联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
颈联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尾联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
小学语文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秋月:秋天皎洁的明月。
和:和谐,本文指水色与月色融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为一体
湖光:明月下清澈明净的湖水。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未:没有。
潭面:湖面。
遥望洞庭山水色, 镜:比喻平静的湖面。
遥望:远望。
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比喻湖水中的君山岛。
白银盘:比喻月光照射下平静
的湖水。
小学语文
理解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意思是: 秋夜皎洁的明月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 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 像一面平滑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公开课课件PPT
诗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的是千里洞庭 的秋夜景色,诗人选择了月 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 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 裁的描写出湖光山色的优美 动人,俨如山水画一般。
诗文今译
和 潭面 镜未磨
白银盘 青螺
全文翻译: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看 一 看
wàng dòng tíng
望 洞庭
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ɡ wèi mó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s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庭》作者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匈奴族后 裔,唐代中期诗人、政治家、哲学家。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 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 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 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 (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 《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 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 的动物 ;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 板书: 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 渡: 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 十年前 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 出一幅神 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 的感受 。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公开课课件PPT
《望洞庭》
《望洞庭》作者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匈奴族后 裔,唐代中期诗人、政治家、哲学家。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 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 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 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 (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 《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 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诗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的是千里洞庭 的秋夜景色,诗人选择了月 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 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 裁的描写出湖光山色的优美 动人,俨如山水画一般。
诗文今译
和 潭面 镜未磨
白银盘 青螺
全文翻译: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想一想
诗文运用了几次比喻手法?分别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 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 楚。 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 山。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 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 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
看 一 看
wàng dòng tí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望洞庭6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望洞庭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望洞庭精选6篇(一)教材目标:1. 了解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湖的特点。
2. 通过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对洞庭湖产生喜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材内容:《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抒情诗。
通过细腻的描写洞庭湖的风光,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既有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又有对离乡背井的忧思。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和课件投影仪。
2. 望洞庭的诗词。
3. 洞庭湖的图片。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用洞庭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洞庭湖,并请学生描述一下他们对洞庭湖的了解。
2. 介绍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湖的特点。
通过地理知识点的引入,让学生对洞庭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探究:1. 呈现《望洞庭》的诗词,给学生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联系课文内容,询问学生对于诗词的感受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解读诗词中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
拓展:1. 分组让学生分析《望洞庭》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 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地方并写出一首诗,分享给同学们。
总结:1.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内容,包括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以及《望洞庭》中的诗意表达。
2.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到家里后,继续完成练习册中关于洞庭湖的练习,并写一些自己喜欢的地方的诗句。
2. 教师在下节课时对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价。
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通过《望洞庭》这首诗词,让学生了解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小组讨论,学生对洞庭湖的理解更加深入。
同时,学生也通过自己对喜欢的地方的诗歌创作,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堂课让学生对洞庭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望洞庭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望洞庭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2.教学难点: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洞庭湖的印象。
教师简介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新课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洞庭》,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自读诗歌,标注出生字词,教师解释字词的意思。
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感受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洞庭湖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学生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仿写。
四、课后延伸1.学生收集关于洞庭湖的资料,了解洞庭湖的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信息。
2.学生创作一首关于洞庭湖的诗歌,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2.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洞庭湖的美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5.课后延伸部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洞庭湖,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诗歌原文、生字词、诗句解析等内容。
2.洞庭湖图片: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3.课后延伸资料:关于洞庭湖的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料。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默写诗歌的情况,以及仿写诗歌的质量。
《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案《望洞庭》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望洞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洞庭》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教师相机评价)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
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2、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èhéhuó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
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
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⑴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
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和情思。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一、学习《望洞庭》。
1、板书课题,齐读。
2、解题:“洞庭”即指洞庭湖。
二、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未”“螺”“磨”这几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①轻声自由读,说说不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镜”:洞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②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以磨拭的铜镜一样。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缓,语调平和,读出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的柔美安详。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①指名朗读,思考:这两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②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
“遥望”:远望。
③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眉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④指导朗读。
小结: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令人神往。
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变成了一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3、朗读全诗,体会意境。
四、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说一说,再写下来。
秋夜,月光如水,水映月光,那么的柔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只有一点细微的水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
月色中,这里的山水更绿,山更青;最可爱的是山,远远望去,就像一只白银盘里,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五、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六、作业:1、完成习字册上的习字任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1)
强调掌握
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 掌握,鼓励他们背诵和运 用所学知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理解《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羌江水流”的景象和情感表达。
掌握两首诗中的生字词,如“洞庭”、“峨眉”、 “秋月”、“江水”等,了解其读音和含义。
过程与方法
02
01
03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 情感。
通过想象诗中的景象,如“湖光秋月”、“半轮秋月 ”、“平羌江水”,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 掌握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望洞庭》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望洞庭》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望洞庭》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视频
用于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古诗的赏析等内 容。
通过视频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古诗 的内涵和意境。
05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总结词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古诗知识和经验。
详细描述
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之前是否学过其他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节 奏有何了解,以及是否了解诗人刘禹锡和李白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些提问,教师 可以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已有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策略
总结词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详细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 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让他们通过交流和思 考,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课文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材简析
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
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最新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优质课《望洞庭》课件
唐· 雍陶 《题君山》
注释: “疑是水仙梳洗处”: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
“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 螺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
月似。ຫໍສະໝຸ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是小诗人: 花儿开放了,红得像( 得如( )。 ) ,黄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望洞庭
自学指导
读一读: 把古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 读流利。 想一想: 查有关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 解“相、和、未”的意思。 说一说: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 看插图,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并 试着说一说。
湖光秋月两相和,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静悄悄。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qǐnɡ)如熔(rónɡ)金。”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注释: 生:形容明月倒映湖面的状态。
熔金:熔化了黄金,比喻金色的月光。
(2)“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dà i)镜中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语文教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理解两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峨眉山月歌》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能说出《峨眉山月歌》的大致含义。
教学难点:能说出《峨眉山月歌》的大致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吗?2. 解题简介作者及峨眉山。
3.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指读正音。
3. 汇报在预习中理解了那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1. 对课文内容质疑。
2. 解决疑难之处。
3. 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
(a. 学生根据词语解释自己理解。
)(b. 指名说说,相机引导理解。
)(c. 自由练习。
)4. 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展开想象,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表情会是什么样?5. 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初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
四、练习背诵1.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各在什么方位?2. 指导背诵。
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
2、完成《补充习题》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说出《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2、能背诵全诗。
3、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背诵古诗《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望洞庭》1.揭示课题。
2.理解望字含义。
3. 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4. 课前质疑:对这首古诗,你有那些地方不明白?三、初读课文1. 自读,读准字音。
(精选)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古诗两首 望洞庭课件 苏教版
56.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 1.上一秒已成过去,曾经的辉煌,仅仅是是曾经。 93.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 28.一个人只有亲眼看到自己伤疤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痛,什么是对与错。 18.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 71.每个人都必须找到生活的意义。他需要做一项工作,来促使自己真正找到时间的感觉。一个人所拥有的空闲时间越少,那么他就会更加理解时间的价值,也就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时间。 16.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22.我们有什么好怕的,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5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9.忘掉昨日的苦楚,抬头面对明天的太阳。 74.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21.我们用人生最好的年华作抵押,去担保一个说出来都会被嘲笑的梦想。 79.胜利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提高自己。我们只要每天进步百分之一,那就是成功。 76.人要懂得珍惜时光,不能丢了白天的太阳,又丢了夜晚的星星。天道酬勤的意思是,越努力,越幸运。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第一个辜负你。 26.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畏首畏尾,你今天不做的,或许就是永久的遗憾;不要悔,路是自己选择的,走过的,错过的,都是自己的情愿。 61.会遗憾,但不会后悔。会争取,但不会强求。能低头,但有底线。会妥协,但有原则。 45.我命由我,不由天! 25.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62.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这时,我们应化痛苦为力量,毫不犹豫的选择坚强。只要你在挫折时不屈服,失败时能从容,困难时能面对,坚 强一定属于你!成功也就一定属于你!
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二、设计思想《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完成了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批判与建设,本节课将以此理论为支撑,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关注每一位学生优势智能的培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七、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23
2020/7/23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 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 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 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 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经典之作。
2020/7/23
2020/7/23
诗人又将视线移向远方: 洞庭湖心,青山一点,那就是 自古闻名的君山了。这么苍翠 ,这么小巧,蹲在皓月清辉的 水面上,正好似白银盘里的一 只小青螺呢!
2020/7/23
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 喻。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 色,而且人对面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 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 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 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是站得 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 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 能的。
2020/7/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20/7/23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 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 宁静和谐、月明星稀、风清月朗、 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2020/7/23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
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020/7/23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 居易称作“诗豪”。他的 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 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 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 彩。
2020/7/23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 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 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 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 祖国的锦绣风光。下面我们再次读读这首 诗,领略它的美好景色。
2020/7/23
2020/7/23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 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 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2020/7/23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 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2020/7/23
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秋 水是最平静的。诗人这次来观赏洞庭湖的 风光,正是在一个清秋月夜,而且是水面 无风的时候。可以想象,呈现在他面前的 ,会是怎样一片宁静、和谐的湖光月色了 。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说:这很像是还没 磨光的镜面啊!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 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 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 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