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重点难点)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重点难点)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重点难点)《黄鹤楼》原文【作者】崔颢【朝代】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七言律诗的规定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讲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要求对仗。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创作背景是怎样的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崔颢《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赏析: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曾经评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但是,假如我们细心吟读一下,就会发现,这首诗并没有严格遵守七言律诗的规格,比如前四句,“黄鹤”二字三次出现,这种重复是律诗上的大忌,第四句结尾还出现了“三平调”,这也是律诗不允许的。

那么,为什么严羽对这首诗评价这么高呢?这是因为,这首诗写得情感真挚,气势流畅,情与景的交融达到一片化机的地步。

正如沈德潜所评论的那样:“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人们被他那种苍茫千古的诗意,出神入化的妙笔所折服,也就不再计较一字一句的声韵格律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四句如行云流水,要一气连读。

“黄鹤楼”地处武昌黄鹤山上,传说古代有仙人在这里乘黄鹤飞升而去。

崔颢《黄鹤楼》鉴赏

崔颢《黄鹤楼》鉴赏

【原文】《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

传说三国时费祎在此楼乘鹤登仙,也有传说仙人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住留于此,故名黄鹤楼。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久远的意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草长得茂盛喜人。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汉阳,在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明末逐渐沉没。

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得名。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是作者借此以抒写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并感叹人在江湖无依的人生。

【古诗今译】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赏析】崔颢(公元704—754年),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

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黄鹤楼》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黄鹤楼》译文及注释二《黄鹤楼》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黄鹤楼》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黄鹤楼》分联详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赏析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崔颢(公元704?- 754年),汴州人。

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

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

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

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

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

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

”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

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

天宝十三年卒。

有诗一卷,今行。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注释] 黄鹤楼: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俯瞰江汉,极目千里。

旧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

此诗格调优美,最为传诵。

传说李白见题诗,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他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皆是模拟此诗。

昔人:指骑鹤的仙人。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汉阳:在武昌江北,中有鹦鹉洲。

萋萋:芳草茂盛。

乡关:故乡。

[译文]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唐诗三百首之登黄鹤楼参考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登黄鹤楼参考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登黄鹤楼参考赏析黄鹤楼/登黄鹤楼朝代:唐代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译文及注释】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斯人已乘黄鹤去,只余白云空悠悠是什么意思

斯人已乘黄鹤去,只余白云空悠悠是什么意思

斯人已乘黄鹤去,只余白云空悠悠是什么意思【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

【意思】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走了,这里空留下一座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不返还,唯有天上的白云千载百年空自飘悠。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

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

1985年已重建于蛇山高观山西坡。

复:再。

【鉴赏】昔日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已经乘鹤远去,只有这曾经见证他登仙的黄鹤楼长留此地。

载着仙人的黄鹤早已一去不返,唯有千年以来的白云依旧悠悠飘荡。

诗句描写的是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想,以古风句法入律诗,不拘格律,手法古拙而意境旷远。

一段驾鹤登仙的传说,两个“空”字的无奈引出了两组引人叹息的对比:昔人已去,空留故楼,传说与现实的对比流露出人世的无奈;黄鹤不返,白云悠悠,往昔与现今的比照彰显着世事的沧桑。

诗句给人一种时空的交错感,让人不由在沧海桑田之间发出一声沉重的长叹。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黄鹤楼久负盛名,美轮美奂。

[例]每次来武汉路过蛇山脚下,就会想起崔颢的千古佳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我多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享有“天下绝景”盛誉的黄鹤楼呀!(陈诺《游黄鹤楼》) 二、前两句用以形容人去楼空。

[例]我们来到大学英文系的一间普通房间,门口的墙上镶着一块铜牌,上面刻着:安格尔(1908—1991),这里便是“国际写作中心”的办公室了。

我们真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黄鹤楼”的感慨。

(贾宏图《到爱荷华去游泳》) 三、后两句用以形容事物或人一去不返,销声匿迹。

[例]1977年7月,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不相信黑竹沟的神秘传说,技术员老陈和助手小李背着工具勇敢地闯进了关门石,岂料,“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

两人进去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子钟《吃人的黑竹沟》)。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此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土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风格。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崔颢《黄鹤楼》原诗、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崔颢《黄鹤楼》原诗、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崔颢?黄鹤楼?原诗、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原诗】:黄鹤楼①崔颢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③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④汉阳⑤树,芳草萋萋⑥鹦鹉洲⑦。

日暮乡关⑧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②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③空余:只留下。

〔空:只〕④历历:清楚清楚。

⑤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⑥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⑦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⑧乡关:故土。

【翻译】: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土?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翻译二】: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土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在线朗读】:(Mp3格式,第一遍为女声朗读,第二遍为男声朗读〕【简析】: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

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

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符合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赏析】: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慷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衬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见到此诗佩服之至,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题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风格。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

《黄鹤楼》原文及翻译黄鹤楼原文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翻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诗文赏析《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作者】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

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名句赏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意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意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意思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翻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出自唐朝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白话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3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
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课外古诗十首之黄鹤楼注释赏析【唐】崔颢

课外古诗十首之黄鹤楼注释赏析【唐】崔颢
黄鹤楼
hào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zăi yōu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qī yīng w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意: 古代的仙人已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一座空
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头,而白云却千年不变悠悠
地飘飞在空中。 晴天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川水流经汉阳的林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 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 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1. 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 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 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傍晚时,暮色昏暗,看不清我的故乡,只见
江上苍茫的烟波,让人徒增感伤。
赏析: 整首诗在豪迈中露细腻,在伤感中充满对人
生的疑问。 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仙去楼空,唯余天
际白云,悠悠千载,世事茫茫。
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无穷,世事无变幻与宇 宙的永恒体现在短短的诗句当中,令人思索无限。

崔颢的《黄鹤楼》全诗赏析_唐代古诗

崔颢的《黄鹤楼》全诗赏析_唐代古诗

崔颢的《黄鹤楼》全诗赏析_唐代古诗黄鹤楼 / 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

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黄鹤楼原文及译文

黄鹤楼原文及译文

黄鹤楼原文及译文黄鹤楼原文及译文、注释《黄鹤楼》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原文及译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黄鹤楼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整体赏析《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

【诗词】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诗词】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诗词】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

其诗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古诗文及其赏析

黄鹤楼古诗文及其赏析

黄鹤楼古诗文及其赏析黄鹤楼古诗文及其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黄鹤楼古诗文及其赏析,我们来看看。

黄鹤楼古诗文原文黄鹤楼 / 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古诗文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古诗文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黄鹤楼古诗文的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唐朝诗人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

其诗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
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

“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
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
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

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

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

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

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
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
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

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

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

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

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
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

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

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