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水系统一次与二次比较

合集下载

空调水系统的节能要点

空调水系统的节能要点
—— —本刊编辑部
空调水系统的节能要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热泵空调技术研究所 马最良 * 倪龙 唐青松
摘 要 空调水系统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运行电耗十分可观。本文从空调水
系统的水力平衡、空调变水量系统和空调冷冻水系统大温差设 计等三 个方面 , 详 细介绍 了空调水 系统的节能要点。
关键词 空调水系统 节能 水力平衡 变水量 大温差
* 马最良, 1940 年 7 月生,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地址: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 区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434#
12 二 OO 八年十月
特别策划
SPECIAL PLANNING
此可见, 空调系统中各部分都离不开管路 系统, 管路系统庞大而复杂, 是空调系统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指冷冻水系统、冷 却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和热媒系统( 如蒸汽 系统和热水系统) 。这些系统不仅需要较大 的管路和设备投资, 而且需要消耗较大的 水泵输送能量。管路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空调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与 经济运行问题。为此, 本文将着重介绍空调 水系统的节能设计要点。
a ir- conditioning. The powe r cons umption of a ir- conditioning wa te r s ys te ms is ve ry impre s s ive . The ke y points to e ne rgy s a ving of a ir- conditioning wa te r s ys te ms we re a na lyze d in de ta il, including the hydra ulic ba la nce , va ria ble flow wa te r s ys te m a nd la rge te mpe ra ture diffe re nce s de s ign s tra te gie s of a ir- conditioning wa te r s ys te ms .

某酒店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一次泵定流量vs二次泵变流量)对比分析报告

某酒店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一次泵定流量vs二次泵变流量)对比分析报告

某酒店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一次泵定流量vs二次泵变流量)对比分析报告一、引言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是酒店中重要的供冷装置之一,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酒店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

本报告对比分析了一次泵定流量和二次泵变流量两种冷冻水输配方式,以期为酒店空调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二、一次泵定流量方式一次泵定流量方式是指主泵将冷冻水直接输送至冷负荷末端设备,循环回水由负荷设备自主调节。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操作维护方便,适用于小型酒店。

三、二次泵变流量方式二次泵变流量方式是指主泵将冷冻水通过二次回路输送至冷负荷设备,冷负荷设备通过调节二次泵的叶轮来改变冷冻水的流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根据负荷需求实现流量的变化,提高系统的节能效果。

四、对比分析1.能耗比较一次泵定流量方式中,主泵需要提供冷负荷设备的最大需求流量,导致运行时间长且功耗大,导致能耗较高。

而二次泵变流量方式中,二次泵可根据冷负荷需求进行流量调节,避免了主泵过度耗能。

因此,二次泵变流量方式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2.运行稳定性比较一次泵定流量方式中,冷负荷设备自主调节回水温度,导致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差。

而二次泵变流量方式中,二次回水温度由二次泵的负荷调节来完成,保证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3.操作维护比较一次泵定流量方式相对简单,操作和维护方便。

而二次泵变流量方式中,二次泵的调节需要人工干预,增加了操作和维护的难度。

五、结论综合对比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小型酒店,一次泵定流量方式较为适用,可以满足基本的空调制冷需求。

2.对于大型酒店,特别是需要变化较大的冷负荷的场合,二次泵变流量方式更为适用,可以提高系统的节能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六、建议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针对酒店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建议采用以下措施:1.针对小型酒店,可采用一次泵定流量方式,提前考虑好冷负荷设备的需求,确保主泵的承载能力。

2.针对大型酒店,应采用二次泵变流量方式,优化系统的流量调节机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和维护的难度。

一、二次泵水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一、二次泵水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一、 二次泵水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荣剑文 1 王波 2 吴洋 3 管涛 41阿特金斯顾问(深圳) 有限公司 2华润置地(山东) 有限公司 3北京江森自控有限公司 4华润建筑有限公司摘 要: 传统一、 二次泵水系统普遍存在由于一次泵回路与二次泵回路流量不匹配而造成供水温度偏离设计值的 情况发生, 且冷机也存在低负荷、 多台运行等情况。

调节一次泵回路流量跟随二次泵回路流量, 可很好地改善该问 题, 并在实际工程项目得到应用和验证。

关键词: 一、 二次泵水系统 盈亏管 加卸载 变流量Issue about Primary/Secondary Pump Water Systemand Improvement ActionRONG Jian­wen 1 ,WANG Bo 2 ,WU Yang 3 ,GUAN Tao41Atkins Consultant (Shenzhen)Co.,Ltd. 2China Resources Land Shangdong Co.,Ltd.3Beijing Jonhson Control Co.,Ltd. 4China Resources Construction Corp.Abstract: Because primary water flow doesn't match secondary water flow,the general supply water temperature will deviate from design value sometime.This issue exists commonly in traditional primary/secondary pump system.More chillers have to work with low load.Controlling primary water flow to track secondary water flow will improve this problem.This improvement action has be applied and verified in actual project.Keywords: primary/secondary pump water system,bypass pipe,load/unload,variable water flow,energy saving收稿日期: 2016­1­5作者简介: 荣剑文 (1972~), 男, 硕士, 高工; 上海市南京西路 388号 22楼 (200003); E­mail:*******************传统的一、二次泵水系统是一次泵定转速运行, 希望一次泵回路是定流量,满足冷机定流量运行的要 求。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选择合适的一次泵型号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一次泵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考虑一次泵的变流量控制策略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变流量控制策略,如压差控制、流量控制等,以实现系统的节 能和稳定运行。
关键参数选择与计算方法
设计流量的确定
根据建筑物的冷热负荷、空调系统的形式和运行策略等,合理确定设 计流量。
二次泵系统在节能方面表现更优,而一 次泵变流量系统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能耗 较高。
VS
控制复杂性
二次泵系统控制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 水泵的运行状态;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控 制相对简单。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 投资成本:二次泵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 维护成本较高,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相对 较低。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选择合适的二次泵型号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二次泵 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3
考虑二次泵的调节方式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调节方式,如变频调 节、阀门调节等,以实现系统的节能和稳定运行 。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确定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布局,合理选择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确保系统水力平衡和稳定运行。
,如改进控制策略、更换高效设备等。
存在问题二
一些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控制逻辑上存在缺陷,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改进措施包括 :对控制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如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提
高传感器精度等。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1
揭示了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基本工 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
• 控制简便: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逻辑相对简 单,易于实现和调试。

《暖通空调》复习答案2023年修改整理

《暖通空调》复习答案2023年修改整理

(0757)《暖通空调》复习考虑题答案一、填空题1、集中采暖系统要紧由热源、输送管网和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2、依照供暖系统散热方式不同,要紧可分为对流供温顺辐射供暖。

3、以对流换热为要紧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

4、辐射供暖是以辐射传热为主的一种供暖方式。

5、利用热空气作为热媒,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

6、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要紧区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要紧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7、蒸汽采暖系统按干管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8、蒸汽采暖系统按立管布置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蒸汽采暖系统。

9、蒸汽采暖系统按回水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两种形式。

10、集中供热系统都是由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11、热负荷概算法一般有两种: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和单位体积热指标法。

12、我国目前常用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类型要紧有二柱M-132、四柱、五柱三种类型13、最常用的疏水器要紧有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热静力型疏水器三种。

14、按照通风系统的作用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5、通风房子气流组织的常用形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16、局部排风系统由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等组成。

17、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燃烧法、冷凝法、汲取法和吸附法。

18、自然通风可分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管道式自然通风和渗透通风等形式。

19、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有风量、风压、轴功率、有效功率、效率、转数。

20、常见的避风天窗有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线形天窗等形式。

21、通风系统常用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

22、一般把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为保证人体舒适的空调称为舒适性空调。

2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纳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2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纳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二级泵变流量系统设计实例探讨

二级泵变流量系统设计实例探讨

二级泵变流量系统设计实例探讨作者:任照峰于… 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180 更新时间:2006-3-11 11:29:59解压缩密码:本文结合某大学区域冷冻站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二级泵变流量系统的特点,分析了二级泵变流量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负荷计算分析、设备选型、水泵设置、自控节能等),最后给出了该工程设计实例中用到的二级泵变流量系统,并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二级泵变流量系统设计实例1 引言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空调水变流量系统主要有一次泵系统和二次泵系统,其简单流程图如图一、二所示。

1.1 一次泵系统。

这种空调水系统靠在供回水干管之间设置旁通管来调节负荷侧流量,使负荷侧流量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这种空调系统中,只设置有一次冷水循环泵,定流量运行,仍然存在浪费能源的问题,因此该系统形式只适用于中小型工程。

1.2 二次泵系统。

这种空调水系统在冷源侧设置一次冷水泵,定流量运行,保证冷水机组蒸发器流量恒定;在负荷侧设置二次冷水泵,分别满足各供冷环路不同需求。

因为二次泵系统中负荷侧的二次泵可以根据各供冷环路需要分别设置,并且可以变频运行,所以适合用于系统较大、阻力较高且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的场合,并且节能效果显著。

随着我国节能政策的实施,变流量系统设计越来越多,下面就重点介绍一下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中做一些探讨。

2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随着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在国内的应用实例越来越多,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版)(以下简称《规范》)及该规范2002年送审稿就针对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给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下面结合某大学区域供冷站工程实例对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探讨。

2.1 各供冷回路冷负荷计算、负荷变化曲线分析、循环阻力计算。

在本工程中,需要由本供冷站提供冷源的单体建筑有三个,分别为图文信息及行政办公中心(冷负荷6600kW)、国际交流中心(冷负荷3300kW)、食堂及超市(冷负荷5400kW)。

空调水系统二次泵变频控制节能原理的浅谈

空调水系统二次泵变频控制节能原理的浅谈

念 , 控 制 技 术 已在 美 国成 功 运 行 超 过 2 该 7年 。 主 要 解 决 了水 泵 转 速 随 空 调 负 荷变 化 而 变 化 , 它 取 消 了 压差 旁 通 阀 , 二次 泵 能 耗 大 大 降 低 。在 上 海 新 建 项 目 中 已有 多个 成 功 运 行 的 例 子 , 使 项
某 一 智 能 化 办 公 大 楼 空 调 系 统 的 管 理 工 作 中看 到 , 楼 实 际 运 行 情 况 表 明 , 年 有 8 % 的 时 大 全 O 间是 在 设 计 负荷 6 % 或 以 下 运 行 的 。该 大 楼 空 调 水 系统 采 用 的是 一 次 泵 系 统 , 户 通 过 盘 管 O 用 上 的 电动 调 节 阀 自动 凋节 水 流 量 。 了保 证 冷 水机 组 在 定 流 量 下 运 行 , 供 回 水 管 间设 有 旁 通 为 在 阀 , 过 供 回水 管 上 的 压 差 来 调 节 该 阀 的 开 启 度 , 终 调 节 制 冷 机 组 的 制 冷 量 。冷 水 机 组 有 通 最 8 % 时 间是 在 设 备 容 量 6 % 的 负荷 下工 作 , 用 3台冷 水 机 组 O O O 选 %时 间仅 需 2台机 组工 作 , 然 而 水 泵 是 定 流 量 运 行 , 终 处 于 工 频 状 态 上 运 转 , 部分 能 量 消 耗 在 旁 通 阀 上 , 始 大 能耗 浪 费严 重 。 2 .二 次 泵 水 系 统 变 频 控 制 原 理 自上 一 世 纪 7 O年 代 初 , 国 空 调 技 术 人 员 提 出 空 调 水 系 统 采 用 二 次 泵 变 频 控 制 运 行 观 美
图3 盘管 的运 行特 性 资 回 收 进 行 平 衡 。一 般 来 说 空 调 水 系 统 二 次

空调水系统一次与二次比较

空调水系统一次与二次比较

空调二次泵定流量,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常见的空调二次泵水系统(其二次泵采用变速控制方式)及一次泵水系统分别如图1a,b所示。

通常水系统中冷水机组按定流量方式运行.随着空调负荷的减少,负荷侧的需水量也减少,当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不变时,超过用户侧需求部分的水量,在一次泵系统中,通过图1b中的旁通调节阀从供水管流至回水管;在二次泵系统中,则是通过调节次级泵的转速来满足负荷侧的需求,同时,初级泵总水量多出次级泵总水量部分由平衡管流回。

理论上说,如果把次级泵取消,将图1b的一次泵系统直接改为水泵变流量运行,肯定比二次泵系统更为节能,同时系统也会变得较为简单,这样做是否可行?引发了许多同行的思索。

图1 空调水系统图当冷水机组侧为定流量运行时,通常冷水温差控制在5~6℃,此时相当于蒸发器管束内的水流速在2.4~2.8m/s之间,冷水机组的效率和水泵的耗功率都达到较佳值。

对于冷水机组变水量运行的要求,目前许多冷水机组生产厂家并没有提出太多的异议,有的厂家资料还给出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水流速可以在1。

07~3.66m/s之间变化的数据。

当供水温度低于5。

6℃时,蒸发器内水流速最低值为1.45m/s,相当于最小流量在额定流量的28%~40%之间.为了安全起见,要求运行时冷水机组的流量不得小于其最小流量,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在机组冷水进、出水管口之间设压差控制器,当流量减小、压差降低到整定值时,冷水机组自动停机。

通常国产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压差整定值为10kPa,按蒸发器总阻力在50~100kPa之间变化来计算,对应于10kPa整定值时的最小流量应在额定流量的31.6%~44。

7%之间变化.因此,冷水机组运行时,要求的流量下限必须高于压差保护所对应的最小流量,否则不起保护作用,还有可能出现局部冰冻.从使用上来看,蒸发器流量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合理的。

过大会对管道造成冲刷侵蚀,过小会使传热管内流态变成层流而影响冷水机组性能并有可能增加结垢速度.综上所述,将冷水机组的下限流量定为其额定流量的50%~60%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下限流量越小,水泵的运行能耗越小,但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且系统综合能耗也可能并不完全如此(与冷水机组的类型甚至不同的厂家品牌等因素有关)。

一次泵和二次泵系统

一次泵和二次泵系统

在冷源侧和负荷侧合用一组循环泵的称为一次泵或称单式泵)系统;在冷源侧和负荷侧分别配置循环泵的称为二次泵(或称复式泵)系统。

1. 一次泵系统(1)一次泵定流量系统(2)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冷水机组与循环水泵一一对应布置,并将冷水机组设在循环泵的压出口,使得冷水机组和水泵的工作较为稳定。

只要建筑高度不太高(<100m),这样布置是可行的,也是目前用得较多的一种方式。

如果建筑高度高(>100m),系统静压大,则将循环泵设在冷水机组蒸发器出口,以降低蒸发器的工作压力。

当空调负荷减小到相当的程度,通过旁通管路的水量基本达到一台循环泵的流量时,就可停止一台冷水机组的工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旁通管上电动两通阀的最大设计水流量应是一台循环泵的流量,旁通管的管径按一台冷水机组的冷水量确定。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方法压差旁通控制法恒定用户处两通阀前后压差的旁通控制法设置负荷侧调节阀是为了缓解在系统增加或减少水泵运行时,在末端处产生的水力失调和水泵启停的振荡。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特点是简单、自控装置少、初投资较低、管理方便,因而目前广泛应用。

但是它不能调节泵的流量,难以节省系统输送能耗。

特别是当各供水分区彼此间的压力损失相差较为悬殊时,这种系统就无法适应。

因此,对于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的中小型工程,宜采用一次泵系统。

2.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该系统用旁通管AB将冷水系统划分为冷水制备和冷水输送两个部分,形成一次环路和二次环路。

一次环路由冷水机组、一次泵,供回水管路和旁通管组成,负责冷水制备,按定流量运行。

二次环路由二次泵、空调末端设备、供回水管路和旁通管组成,负责冷水输送,按变流量运行。

设置旁通管的作用是使一次环路保持定流量运行。

旁通管上应设流量开关和流量计,前者用来检查水流方向和控制冷水机组、一次泵的启停;后者用来检测管内的流量。

旁通管将一次环路与二次环路两者连接在一起。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方法二次泵采用压差控制、一次泵采用流量盈亏控制二次泵采用流量控制、一次泵采用负荷控制。

水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差异

水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差异

水系统和多联机系统的差异1. 水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水系统内外机之间的管道内为循环冷冻水,换热方式为二次换热。

由于水的传热性比较稳定,所以整个系统运行比较稳定;多联机系统内外机之间的管道内为制冷剂,换热方式为直接蒸发式。

由于制冷剂在管道内的物态变化(液态变气态/气态变液态)比较复杂且频繁,容易造成有的房间过冷而有的房间却不够冷。

2. 水系统除湿量小,人体舒适度高平时家用空调如果长期开机,容易感觉口干舌燥,主要是由于空调在不停除湿,导致房间内湿度不够;多联机系统的直接蒸发式换热和家用空调的其实是同一种换热方式,容易造成室内机除湿很厉害,人在其中工作容易疲乏不适;水系统的二次换热,室内机换热式无需过度除湿,可以让房间内保证比较适宜的湿度,人体舒适度也很好;(星级酒店从不用多联机系统,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较低的舒适度感受无法满足人体需求)。

3. 水系统比较节能多联机系统只要外机关机,室内机就不能再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水系统中由于水的传热性有一定滞后,所以在下班前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提前关闭主机,只保证水泵循环,都能满足室内需求。

4. 水系统容易查找故障点多联机系统一旦系统有漏点,整个系统中的制冷剂都会全部挥发,影响整个系统使用,而且漏点很难查找;水系统如果有漏点,水不会蒸发,只需要关闭故障点附近的阀门即可检修,不影响其他部分的使用。

5. 水系统更适合较大面积的办公场所多联机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室内只有50%房间以下使用时比较节能,但是对于办公楼来说,日常使用基本会达到70%以上,在这个情况下,多联机并不具备之前的节能优势。

一般来说,室内面积在500平米以下的建筑,可以使用多联机;500平米以上之后,水机从各方面来看都更适合。

6. 水系统更利于长期使用水系统内外机之间是相对独立的,长期使用后,若需要维护,只需要关闭相应的阀门即可以对设备进行维护;在多年使用后,若需要更换设备,也只需要关闭阀门即可更换对应冷量的设备;多联机系统的管道口径其实每个厂家都不会完全一样,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代产品都不一样,一旦多年使用后需要调整,基本不可能,只有把设备和管路全部更换,设备折旧率高,保值能力差。

空调一次泵变流量和定流量的系统探讨

空调一次泵变流量和定流量的系统探讨



甄 豫 飘嚣 孬坑原 理 圈
3 . 次 泵 变流 量 系统 一 蒸 发器 侧变 流 量 , 户侧 变 流量 .一 3 用 如 图 3 示 .南于 目前冷 水机 组 蒸发 器侧 可 以 实现 变流 量 控 所
21 0 0年 1 2月 总 3 9期 6
空 调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和 定 流 量 的 系 统 探 讨
王 晓鸥 李 薇 ( 兆业地 产 ( 宁 ) 限公 司 辽 宁 沈 阳 1 0 1 2 仁满 族 自治县 市政 管理 所 辽 宁 本 溪 1 7 0 ) 1佳 辽 有 104 桓 1 2 0 中 图分 类号 : 9 D 文献 标  ̄ -A 5 : 文章 编 号 :0 7 0 4 (0 0 1 - 1 5 0 10 —7 521 )20 0 —2


图 1 一 、 夏 定 流 量 系统 原 理 图 文 3 . 泵 变流 量 系统 一 蒸发 器 侧定 流 量 , 户侧 变 流量 , 二次 2 用 二 次泵 变 流量 系统 是在 冷 水 机组 蒸 发 侧 流 量恒 定 前 提下 , 把 传 统 的 一次 泵 分解 为两 级 . 图 2 示 。 如 所 次泵 用 来克 服冷 水机 组 蒸 发 器 和一 次 环路 的流 动 阻力 , 即 自蒸 发 器 出 口到旁 通管 路 再 到蒸 发 器入 口的阻 力 : 二 次泵 用来 克服 从 旁 通 管 的蒸 发 器 侧 到 末 端 设 备 再 到 旁 通 管 的用 户侧 的 水环 路 阻力 。 二次泵变 流量系统虽 然实现 了二次侧 水泵 的减载 , 比一次 泵定 流 系统节 能 , 是相应 的设 备初 投 资 , 房面 积增 加 , 但 机 同时控制 也 较 复杂 , 机房操作人 员的要求也 较高 。 文讨 论分析 可以在部分 负荷 对 下 时通 过一次泵 直接变流量来 达到更节能 , 更节省初投 资的效果 。

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单风管、双风管

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单风管、双风管

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单风管、双风管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对办公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和分配的空调系统。

系统组成:(1)空调房间;(2)空气处理设备;(3)送/回风管道;(4)冷热源;按送风管的套数不同分类:单风管系统和双风管系统。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回风与室外新风在喷淋室(或空气冷却器)前混合一次称一次回风式系统。

单风管系统(一次回风):只设置一根风管,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风管送入末端装置。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一次回风系统分类:一次回风露点送风:露点送风是指空气经冷却处理到接近饱和状态点(称机器露点)不经再加热送入室内。

一次回风再热送风:再热式系统是指处理到机器露点状态的空气经过再加热然后才送入室内的的空调系统。

再热式空调系统与露点送风空调系统的比较:对于空调精度要求不高的系统,如能用最大温差送风,即用机器露点状态作送风状态,则可以免去再热因而也可以减少抵消这部分再热的冷量,使制冷系统负荷降低。

从这一点出发,几乎所有的舒适性空调都无需使用再热。

单风管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的区别:在喷水室或空气冷却器前同新风进行混合的空调房间回风,叫第一次回风。

具有第一次回风的空调系统简称为一次回风式系统。

与经过喷水室或空气冷却器处理之后的空气进行混合的空调房间回风,叫第二次回风,具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回风的空调系统称为一、二次回风系统,简称二次回风式系统。

回风方式选择依据表:双风管系统:有两条送风管,分别送冷风和热风,新风与回风混合,经第一级空调器处理后,一部分经一根风管送到末端装置,另一部分再经第二级空调器处理后才送到末端装置;两种不同状态的空气在末端装置中混合,才送到空调房间。

双风道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双风道系统适用于每个房间都需要分别控制室温,而每个房间冷、热负荷变化情况又不同的多层、多房间建筑。

单风管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单风道集中式系统适用于空调房间较大,各房间负荷变化情况相类似的场合,如办公大楼、剧场、大会堂等。

一次回风系统与二次回风系统节能设计

一次回风系统与二次回风系统节能设计

一次回风系统与二次回风系统节能设计根据GMP-2010新要求,B级区域增大了房间换气次数,必然增加了房间总的送风量,合理的使用一次、二次回风(3、4),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格外重要,同时,对环境的控制也起到推动作用,XXX项目空调系统原理图如图3。

图3 XXX项目空调系统原理图结合空调225系统,对一次回风系统及二次回风系统进行比较:空调机组要求处理的总风量为20000m3/h,机组全压为300Pa,新风比20%,室内夏季工况要求:干球温度22℃,相对湿度55%。

冬季工况要求:干球温度20℃,相对湿度55%。

这里假定△t=5℃,△d=0.5g/kg。

2.2.5.1.一次回风系统2.2.5.1.1.一次回风系统功能段为:新风段、初效过滤段、回风混合段、表冷段、风机段、热水加热段、加湿段、中效过滤出风段。

假定,空调机组的新风20%,回风80%。

夏季工况下空气的整个处理过程如下,一次回风方案空气参数变化表(夏)见表5。

表5 一次回风方案空气参数变化表(夏)按i-d图上空气混合的比例关系,混合点H的位置就确定了,根据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功能段的设置满足送风S点要求,则表冷器的设计选择应保证表冷前H点处理后达到L点。

L点的含湿量与S的相同,即从L到S点为加热过程。

根据空调机组各状态点的要求,表冷段的制冷量为:Q1=G(i H-i L)=20000×1.2(54.16-34.48)/3600=131.2Kw加热段的制热量为:Q2=G﹒C p(t s-t L)=20000×1.2×1.01(17-12.5)/3600=30.3Kw2.2.5.1.2.冬季工况下,空调机组表冷器停用,空气的整个处理过程如下,一次回风方案空气参数变化表(冬)见表6。

表6 空气参数变化表(冬)冬季需要的加热量比夏季大,加热器应按冬季工况设计。

Q2=G﹒C p(t R-t H)=20000×1.2×1.01(28-17)/3600=74.1 Kw2.2.5.2.二次回风系统2.2.5.2.1.二次回风系统功能段为:新风段、初效过滤段、一次回风混合段、表冷段、二次回风混合段、风机段、热水加热段、加湿段、中效过滤出风段。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央空调节能系统设计指南二)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央空调节能系统设计指南二)

方案1为常规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冷水侧7-12℃,冷却水侧32-37℃,其配置如下:
冷水机组:三台800冷吨(2813kW)离心机,效率为0.59 kW/Ton或COP为5.96 冷 水 泵:四台(三用一备),单台流量为156 l/s,扬程320kPa,功率 75 kW 冷却水泵:四台(三用一备),单台流量为179 l/s,扬程280kPa,功率 75 kW 冷 却 塔:七台,每台功率为22 kW(采用某厂商CTI认证15365型号)
两个方案中水泵、冷却塔的配置一样,只是方案2的蒸发侧采用由末端压差控制的变流量水泵和相应的机房自控 系统。
一次泵定流量与一次泵变流量机房设备年能耗比较
6,992,973 kWh
6,597,340 kW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ystem Analyzer™
VVeerrssiioonn 55..00
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
可以采用System Analyzer 进行系统全年运行模
The use of variable primary flow pumping (variable flow through chiller evaporators) in chilled water systems is increasing due to its perceived potential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itial cost relative to more conventional pumping arrangements. Neither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s are realized nor the likely magnitude of savings are well documented.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应用探讨1、前言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是根据负荷的变化,利用水泵变频调节一次水流量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随着制冷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自控技术的发展,变流量技术的可靠性已经大大提高,同时由于水泵的功率与流量的三次成正比,降低系统的水流量可以大大的降低水泵的能耗,因此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本文将结合已普遍应用的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和二次泵系统,对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应用进行探讨。

2、空调水系统形式2.1、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如图1(a)所示。

该系统中通常每台机组配有一台水泵,水泵保持定流量运行,水泵与机组联动,当加载一台冷水机组时,其对应的水泵先启动,当减载一台机组时,先关闭机组,然后关闭水泵;系统末端安装电动二通调节阀,中间的旁通管上设有压差旁通阀,用来平衡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量。

机组的加减机控制分别是通过控制供水温度和旁通水量来实现的。

当供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运行一段时间(通常为10~15min),就会启动另一台冷水机组,当旁通水量达到单台机组设计流量的110%~120%,并持续运行一段时间(通常10~15min),系统会减载一台机组。

2.2、二次泵系统二次泵系统如图1(b)所示。

该系统中每台机组同样需要配备一台定速一次泵来维持恒定流量,一次泵与机组联动,系统加减机组的控制原理也与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相同;系统末端采用二通调节阀调节流量,二次水根据系统最远端的压差变化变频调节二次泵转速来维持设定的压差值;二次泵系统的旁通管不需要设压差控制器。

2.3、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见图1(c)。

该系统采用变频调节,不设定泵速,旁通管上设有压差控制阀。

当系统水量降低到单台冷水机组的最小允许流量时,旁通一部分水量,使冷水机组维持定流量运行。

最小流量由流量计或压差传感器测得。

系统末端仍然安装二通调节阀,水泵的转速由系统最远端压差的变化来控制。

冷水机组和水泵不必一一对应,它们的启停也分别独立控制。

一次、二次泵控制

一次、二次泵控制

本资料由“江南雨”提供希望对大家有用,并希望大家一块完善一次泵、二次泵控制总结:1、《09技术措施》11.3.4‐7条:用于控制水系统压差的旁通阀应设于总供、回水管中压力(或压差)相对稳定的位置。

2、《09技术措施》11.5.5条:空调冷水一次泵系统总供、回水管之间的旁通调节阀应采用压差控制,压差测点宜设在总供、回水管中压力相对稳定的位置,旁通调节阀工作压差设定值应在水路水力计算完成后,按阀门两端的计算压差值确定。

3、《09技术措施》11.5.7‐1条:一次泵(变频)变流量冷水系统总供、回水管之间的旁通调节阀可采用流量或压差控制。

水泵的台数和频率二级泵冷水泵的控制方式相同。

4、《09技术措施》11.5.6条:空调冷水二次泵系统二级冷水泵运行台数宜采用流量控制,频率或转速宜根据系统压差控制,系统压差测点宜设在最不利环路干管靠近末端处。

5、《07节能专篇》5.2.8条:空调冷水一次泵定流量系统末端装置宜采用两通调节阀;末端装置采用两通调节阀时应在总供、回水管之间设旁通管及由压差控制的旁通阀,旁通管管径应按1台冷冻水泵流量确定。

6、《07节能专篇》5.2.9条:空调冷水二冷泵系统末端装置应采用两通调节阀;冷热源侧和负荷侧的供、回水管集管(或分、集水器)之间应设旁通管(平衡管)或耦合罐,旁通管管径不宜小于空调供、回水总管管径,旁通管上不应设阀门;应根据系统供、回水压差控制二级泵转速和运行台数,控制调节循环水量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

系统压差测定点宜设在最不利环路干管靠近末端处。

7、《07节能专篇》5.2.10条: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末端装置应采用两通调节阀;冷水机组和水泵台数可不对应,其启停分别独立控制,水泵转速一般由最不利环路的末端压差变化来控制;应在总供、回水管之间设旁通管及由流量或压差控制的旁通阀,旁通管管径应按单台冷机的最小允许流量确定。

8、《07节能专篇》12.2.7条:当空调或采暖水系统采用二级泵或多级泵系统时,宜根据所服务的水环路中最不利末端压差的实时信号,自动控制该泵的转速。

热力一次侧和二次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热力一次侧和二次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热力一次侧和二次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热力一次侧和二次侧是热力系统中常用的两种侧面,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热力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定义、原理、应用领域、优势和特点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两种侧面。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系统的运行机制,为其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3.结论": {"3.1 总结": {},"3.2 展望": {},"3.3 结论": {}}}}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引出热力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基本概念。

2. 正文:2.1 热力一次侧:包括该领域的定义和原理、应用领域、优势和特点等内容。

2.2 热力二次侧:包括该领域的定义和原理、应用领域、优势和特点等内容。

3. 结论:总结文章内容,展望热力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未来发展趋势,给出结论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框架,便于深入了解和学习热力一次侧和二次侧相关知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热力一次侧和热力二次侧进行深入探讨和比较。

通过对这两种侧的定义和原理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它们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文章的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热力一次侧和热力二次侧,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选择和应用这两种侧,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热力一次侧:2.1.1 定义和原理:热力一次侧是指在热力系统中,通过一次传热面和一次侧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来实现能量传递的过程。

一次传热面通常是热源或者热媒,一次侧流体则是通过一次传热面进行热交换的流体。

热力一次侧的原理是利用一次传热面的高温能量传递给一次侧流体,通过热交换实现能量平衡,使一次侧流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实现能量传递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二次泵定流量,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常见的空调二次泵水系统(其二次泵采用变速控制方式)及一次泵水系统分别如图1a,b所示。

通常水系统中冷水机组按定流量方式运行。

随着空调负荷的减少,负荷侧的需水量也减少,当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不变时,超过用户侧需求部分的水量,在一次泵系统中,通过图1b中的旁通调节阀从供水管流至回水管;在二次泵系统中,则是通过调节次级泵的转速来满足负荷侧的需求,同时,初级泵总水量多出次级泵总水量部分由平衡管流回。

理论上说,如果把次级泵取消,将图1b的一次泵系统直接改为水泵变流量运行,肯定比二次泵系统更为节能,同时系统也会变得较为简单,这样做是否可行?引发了许多同行的思索。

图1 空调水系统图当冷水机组侧为定流量运行时,通常冷水温差控制在5~6℃,此时相当于蒸发器管束内的水流速在2.4~2.8m/s之间,冷水机组的效率和水泵的耗功率都达到较佳值。

对于冷水机组变水量运行的要求,目前许多冷水机组生产厂家并没有提出太多的异议,有的厂家资料还给出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水流速可以在1.07~3.66m/s之间变化的数据。

当供水温度低于5.6℃时,蒸发器内水流速最低值为1. 45m/s,相当于最小流量在额定流量的28%~40%之间。

为了安全起见,要求运行时冷水机组的流量不得小于其最小流量,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在机组冷水进、出水管口之间设压差控制器,当流量减小、压差降低到整定值时,冷水机组自动停机。

通常国产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压差整定值为10kPa,按蒸发器总阻力在50~100kPa之间变化来计算,对应于10kPa整定值时的最小流量应在额定流量的31.6%~44.7%之间变化。

因此,冷水机组运行时,要求的流量下限必须高于压差保护所对应的最小流量,否则不起保护作用,还有可能出现局部冰冻。

从使用上来看,蒸发器流量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合理的。

过大会对管道造成冲刷侵蚀,过小会使传热管内流态变成层流而影响冷水机组性能并有可能增加结垢速度。

综上所述,将冷水机组的下限流量定为其额定流量的50%~60%是有一定道理的。

尽管下限流量越小,水泵的运行能耗越小,但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且系统综合能耗也可能并不完全如此(与冷水机组的类型甚至不同的厂家品牌等因素有关)。

在冷水机组的运行过程中,其供冷量应满足下式:Q=cΔtG(1)式中Q为制冷量;c为比热容;Δt为水温差;G为流量。

在通常的空调水系统中,冷水机组都是定流量运行的。

即式(1)中G是一定的,c为常数,因此冷水机组的供冷量只与水温差有关,所以离心式、螺杆式和吸收式冷水机组才能设计成固定的出水温度以调节供冷量。

定速离心机主要采用导流叶片调节,蒸汽或热水吸收式机组则根据负荷的变化调节热媒流量,变速离心机在负荷变化的全过程中同时调节压缩机转速与导流叶片(分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方式),直燃机则是由燃烧器追踪高压发生器温度,同时调节溶液泵转速使溶液的循环量始终随负荷变化,后两者的特点都是在负荷变化过程中调节两个参数(或设备),目的都是为了减少能耗。

总的来看,上述冷水机组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负荷侧需冷量的变化,保持出水温度不变,调节容量。

从空调水系统本身来看,由于大多数表冷器具有非线性热工特性,使得当供水量减少时冷水温差通常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如果要冷水机组处于变流量工况下运行,进出机组的水温差和水流量都将发生变化。

这时,必须根据实时的温差和流量来计算实时的冷量需求以控制冷水机组制冷量。

如果还是按照前述的定流量方式通过机组出水温度来调节供冷量,将与实际需求无法对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制冷量控制的不稳定。

另外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变流量冷水机组运行时其油冷却器的冷却。

一般油冷却器的出口油温为30~45℃,通常采用冷水进行冷却。

当负荷减少时,对于机组定流量运行来说,油冷却器的冷却是有保证的(水量恒定);但如果机组采用变流量方式运行,则必须向制造厂商提出保证油冷却器冷却水量的要求,因为不论供冷量大小,油冷却器的发热量基本上变化不大。

当其冷却水量无法保证时,油冷却器应采用冷媒冷却的方式。

1一次泵系统中冷水机组变流量控制方案1.1负荷侧的冷量与流量特性表冷器供冷量通常通过电动两通阀自动控制。

当空气处理机组在定风量方式下运行时,随着需冷量的减少,电动两通阀将自动关小,从而减少流过的水量,但同时表冷器水温差将加大。

当空气处理机组变风量运行时,通常前半程由送风温度控制电动两通阀,通过室温控制末端装置的风量来达到对风机总送风量的控制;当送风量降至下限时(后半程),则由回风(或室温)直接控制电动两通阀。

在工程中,也有一些没有设置末端装置的变风量系统,其控制方式通常是前半程由室温直接控制风机风量,后半程与定风量系统相同。

对于风机盘管而言,其两通电动阀通常采用位式控制模式,打开时为设计流量,关闭时流量为零。

在一个大工程中,可能有上述多种空调风系统形式并存,其对水系统总冷量与流量特性的综合作用大致有3种情况,如图2所示。

图2中曲线1反映空气处理机组全部采用定风量方式运行的情况,曲线3反映多种风系统并存且定风量系统占较小比例的情况,曲线2表示冷量与水流量呈线性关系。

图2空调水系统特性在图1b系统中,假定冷水泵可以进行变速运行,冷水机组与冷水泵一一对应设置,冷水机组与冷水泵的运行台数控制也一一对应,那么对于节能来说是有利的。

但是,如果特性曲线不同,采用的控制方式不同,对系统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1.2冷量与水流量特性为曲线1时,冷水机组和水泵台数的控制假定采用总供水流量Gz来控制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

以3台泵为例,通常以总流量的1/3,2/3作为台数转换的流量点,即:33%Gz,66%Gz,考虑控制的滞留区(主要是防止设备在该点频繁动作)为8%Gz,则各转换点的动作下限为:25%Gz,58%Gz。

因此,确定台数控制的方式为:a)增加流量(运行台数增加)的过程中,0<G≤33%Gz时,1台机组运行;33%Gz<G≤66%Gz时,2台机组运行;G>66%Gz时,3台机组运行。

b)减少流量(运行台数减少)的过程中,G>58%Gz时,3台机组运行;25%Gz<G≤58%Gz时,2台机组运行;0 <G≤25%时,1台机组运行。

上述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

图3设备运行台数控制过程示意图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当流量下降至58%Gz时,系统的需冷量远大于2台冷水机组的额定供冷量(66%Gz),如果这时停止1台机组运行会造成供冷量不足,其结果是供水温度升高,表冷器冷却能力下降,必然要求开大与表冷器相连接的电动两通阀,从而导致用户侧水系统压差下降而要求提高正在运行的2台冷水泵的转速。

这时变成了一个增加流量过程,当这2台泵流量超过额定流量(由于电动两通阀的不断开大,系统阻力降至设计值之下是完全可能的)时,系统总流量已超过66%Gz,此时需要启动第3台机组,这时刚停运的机组又重新启动,频繁的启停显然不利于设备稳定的工作且容易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这时必须根据冷量来控制设备的运行台数。

当流量下降至58%Gz时,由于用户侧的需冷量远大于2台冷水机组的额定供冷量,因此冷水机组不能停止运行。

同时,由于流量已降至冷水机组的下限流量值,故此时水泵不宜再降低转速,因而这时冷水机组只能定流量运行,同时应通过压差旁通阀使多余的水流量旁通,直到用户侧的需冷量下降至58%时(图2中对应的用户侧的供水总流量为33%Gz,此时水泵的总流量仍然为58%Gz),才停止1台机组及相应的水泵。

之后,逐渐关闭压差旁通阀以使得用户侧供水总流量达到33%Gz的要求。

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

1.3冷量与流量特性为曲线3时,冷水机组和水泵台数的控制由图2可知,当用户侧的需冷量减少至58%时,用户侧需要的流量大约为73%Gz,大于2台泵的额定供水量。

如果这时用冷量来作为机组台数控制的依据,则停止1台机组和相应的水泵后,会导致总供水量不足。

尽管表冷器所配的电动两通阀会开大,要求增加供水流量,但此时正在运行的2台水泵流量已经达到额定值,电动两通阀的开大只会使系统水阻力降低而导致水泵的工作点向低扬程、大流量方向移动(右移),严重时可能造成水泵电机过载而发生事故。

因此,与曲线1的情况相反,这时应采用流量来控制运行台数。

只有当系统需要的流量降至58%Gz 时(图2中,此时对应的系统需冷量为45%),才能停止1台机组和相应水泵的运行。

2台向1台转换过程以此类推。

对于曲线2的情况,由于冷量与流量的关系呈线性特性,因此无论用冷量还是流量方式来控制设备的运行台数都是可行的。

1.4水泵的转速控制前面已述,水泵的启停台数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

对于水泵的转速,通常的思路是根据用户侧水路的压差通过变频器来进行调节。

从理论上讲,水泵流量的变化与频率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但在实测中发现,由于水泵出口止回阀的作用,在低流量时,二者不是线性关系,而是随频率的降低越来越向下弯曲,尤其是低转速时此点更为突出。

变频器的最大频率一般不应超过额定频率的10%(55Hz),最小频率则与冷水机组的类型和水系统的要求有关,即使同一冷水机组在不同应用场所时其流量调节下限也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流量的变化范围为50%Gz~100%Gz,此范围内流量与频率的变化基本上呈线性关系,因此流量降为50%Gz时,对应的水泵变频器频率近似为25Hz。

同时,变频器在低负荷时的效率将下降,也不宜无限制地扩大频率变化范围,只要能满足流量调节的变化范围即可。

水泵转速调节通常采用压差控制。

假定部分负荷率为qi,相应负荷率下全年运转时间百分数为t i。

以国内某地夏季空调分布规律(见表1)并结合图2中的曲线1,2,3来进行分析。

表1某建筑空调负荷分布规律对于曲线1,流量变化到下限值50%Gz~60%Gz时,冷量变化至额定值的75%~80%。

由表1可算出,水泵低负荷运转的总时间比例为35.3%~21.4%,流量调节下限越大和曲线1越向上凸,这个时间比例就越小,由此带来的水泵变速总的节能效果是有限的。

因此,在此情况下,是否采用水泵变速控制方案应进行较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

也许采用冷水大温差供、回水方案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也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如果是曲线2,流量下限为50%Gz~60%Gz时,冷量也变化至额定值的50%~60%,由表1可算出低负荷运转的总时间比例为70.8%~55.4%,节能效果明显高于前者。

对于曲线3,流量下限为50% Gz~60%Gz时,冷量已低于额定值的50%~60%,由表1可算出低负荷运转的总时间超过了70%,是节能效果最好的。

在图2中,3台冷水机组在运转过程中,如果流量已降至50%Gz~60%Gz,当负荷继续下降时,就不能再调节水量。

流量调节的下限信号发出后,冷水机组由变流量运转转换成定流量运行,必须停止采用用户侧供、回水压差来控制水泵变速的方式,而改用压差控制供、回水管之间的旁通电动两通阀,同时恢复采用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进行容量控制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