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人类认识的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
高一1.1人类认识的宇宙练习题
1.1人类认识的宇宙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16世纪哥白尼倡导“___”,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___”一词,20世纪60年代大型望远镜使用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达到上百亿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2.物质性——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及星际空间的____和____等通称天体。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运动性——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3、九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3)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结构特征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小行星带位于____和____之间,质量最大的是____4.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距离为______亿千米,称一个天文单位。
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___,平均距离为____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特殊性的体现和有生命出现的条件宇宙环境①稳定的光照条件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液态水)②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原始海洋的形成生命的摇篮1.2太阳、月亮与地球的关系一、太阳和地球的关系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___和___;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4H He+Q(能量) 概念:太阳以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主要动力(图1.5)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结构光球层——黑子(太阳活强弱的标志)(周期多长)(图1.6)色球层——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层——太阳风(2)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对地球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耀斑的影响对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宇宙探测的发展 1957年10月,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登上月球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实验成功2.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广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月岩含地球没有的能源3He)3.保护宇宙环境空间垃圾的产生: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爆炸产生的碎片及宇航员扔出的垃圾。
03认识的宇宙、对宇宙的新探索
图3-1图3-3 重难点突破3 认识的宇宙、对宇宙的新探索考点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08年·江苏卷)3-1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 .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考点二: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光、热的惟一来源。
据此回答2~4题。
2.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 ( )A .中心高温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B .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 .光球层释放的电磁波D .色球层耀斑的爆发3.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4.太阳能是地球最重要的能源,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能绝大部分到达地球B .地球和生物最主要的能量来源C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D .太阳上有大量核聚变反应的燃料(09年·福建卷)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3-2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 .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 .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 .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B .季风C .纬度位置D .海陆位置(06年·四川卷)图3-3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
据此回答7、8题。
7.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 可能是( )A .2900<R <3000B .3400<R <3500C .3900<R <4000D .4400<R <45008.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副热带高压B .纬度位置C .地形地势D .西南季风9.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精选练习)(原卷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2019·衢州)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B.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一天C.宇宙是不断膨胀和演化的D.人类已完全掌握宇宙奥秘2.(2020·余姚模拟)下列关于科学家作出的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B.祖冲之发明了地动仪,实现了地震的准确预报C.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据D.多普勒提出了多普勒效应,开创了热大爆炸宇宙学3、古代人们形成“地心说”思想的客观依据是()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太阳会发光C.人间应位于天堂与地狱的中间D.流星会落向地面向地面4.“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A. B.C. D.5.下列有关星系间距离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地球与宇宙中所有星系的距离都在扩大②地球与宇宙中星系的距离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③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都在扩大④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下列关于星系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星系离地球越远,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越快B.星系离宇宙爆炸的中心越近,运动速度越快C.星系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都相同D.星系间的运动速度都相同7.下列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B.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发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所建立的假说C.因为宇宙在不断膨胀的事实为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所以大爆炸宇宙论已经说明了宇宙起源的事实D.大爆炸宇宙论和牛顿第一定律一样是科学定律8.(2020·天台模拟)瑞士及美国的科学家因首次发现了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被授予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结构和历史的认识。
人类认识的宇宙(试题+答案+解析,7页)
课时作业(二)人类认识的宇宙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选择题(4分×15=60分)美国航空航天局2011年11月28日宣布,在太空“宜居带”中发现一颗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小行星—Gliese 581g。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小行星带位于图中哪两颗行星之间()A.3和4B.4和5C.5和6 D.6和72.距离位置3行星的最近的一个恒星是()A.太阳B.哈雷彗星C.织女星D.火星解析:图中1表示水星,2表示金星,3表示地球,4表示火星,5表示木星,6表示土星,7表示天王星,8表示海王星,9表示彗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答案:1.B 2.A中新网2011年8月16日报道据日本新闻网16日报道,日本国立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东京药科大学等合作,已经开始一项火星生命探测计划,并准备在2020年前后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寻找外星生物。
读下表,完成3~4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四季更替地球 1.00 1.000 5.52 1.0年23时56分有火星0.11 0.150 3.96 1.9年24时37分有3.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C.表面温度高低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看出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自转周期,而自转周期的长短决定着昼夜交替周期的长短。
答案:D4.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A.有生命存在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C.有昼夜交替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解析:因为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的环境最为类似,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故人们对它的探索极有兴趣。
答案:D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同步练习及答案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单选题1.“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A. B.C. D.2.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A. 2次B. 4次C. 8次D. 16次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4.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或科学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A. 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B. 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C. 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D.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B.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C.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D.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6.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B. 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C.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D.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7.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无水和生命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C. 现在有很多证据已经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D. 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行星8.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A. 海底扩张学说B. 大陆漂移学说C. 板块构造学说D. 大爆炸宇宙论9.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地球太阳银河B. 银河系太阳地球C. 银河系地球太阳D. 太阳银河系地球10.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两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B.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C.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开普勒”D. 地心说有其局限性,日心说没有局限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B. 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D. 银河系只是有群星组成的天体1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练习题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练习题北京时间2006年8月24日21时20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14°25′E,50°5′N)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了太阳系行星定义的新决议。
按照行星的新定义,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使困扰天文界多年的太阳系中行星个数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即太阳系为8大行星。
据此读图完成1—3题。
1.此次决议通过时,布拉格为()A.黎明前后B.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C.黄错时分D.午后四时过后不久2.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公转轨道邻近地球的是()A.水星和金星B.金星和火星C.火星和木星D.木星和土星3.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为“矮行星”,是由于()A.距离太阳太远,形状非圆球状B.已演化成为小行星带内的小天体C.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且质量、体积小D.距离地球太远,并无气体表层2006年12月5-16日,太阳连续发生强烈爆发事件,这是1957年以来太阳活动低年中最剧烈的一次。
受其影响,我国多次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短波通讯信号衰减和中断,电网中出现较强附加电流,国内外卫星工作多次失常。
4. 太阳强烈爆发A. 是太阳辐射增强造成的B. 是太阳大气剧烈变化的显示C. 表现为黑子数目减少、耀斑面积增大D. 表现为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增强 5. 太阳强烈爆发除影响通讯外,还会A. 使全球年降水量增加B. 影响GPS导航C. 使极光出现频率降低D. 影响自然带的季相变化2007年12月25日展现“火星冲日”奇观,地外行星(即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外的大行星)绕日公转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且与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侧时,称为行星“冲日”,简称“冲”。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能包含火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总星系B.银河系C.地月系D.太阳系解析:选D。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火星冲日”的是()7、①②两地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A.2900<R<3000B.3400<R<3500C.900<R<4000D.4400<R<45008、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西南季风9、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德在提丢斯(德国物理学家)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一条关于太阳系行星距离的定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能达标训练:2人类认识的宇宙(试题+答案+解析,7页)
课时作业(二>人类认识的宇宙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选择题(4分×15=60分>美国航空航天局2018年11月28日宣布,在太空“宜居带”中发现一颗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小行星—Gliese 581g。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mJCdJ6AhUf1.小行星带位于图中哪两颗行星之间( >A.3和4 B.4和5C.5和6 D.6和72.距离位置3行星的最近的一个恒星是( >A.太阳B.哈雷彗星C.织女星D.火星解读:图中1表示水星,2表示金星,3表示地球,4表示火星,5表示木星,6表示土星,7表示天王星,8表示海王星,9表示彗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mJCdJ6AhUf答案:1.B 2.A中新网2018年8月16日报道据日本新闻网16日报道,日本国立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东京药科大学等合作,已经开始一项火星生命探测计划,并准备在2020年前后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寻找外星生物。
读下表,完成3~4题。
mJCdJ6AhUf5.52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C.表面温度高低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解读:从表中数据可看出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自转周期,而自转周期的长短决定着昼夜交替周期的长短。
答案:D4.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C.有昼夜交替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解读:因为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的环境最为类似,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故人们对它的探索极有兴趣。
mJCdJ6AhUf答案:D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据此回答5~7题。
【备战】中考物理专项训练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含解析)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5•茂名)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2.(2015•奉贤区二模)在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A.太阳B.金星C.火星D.月球3.(2015•徐汇区二模)在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A.太阳B.地球C.月球D.火星4.(2015•嘉定区二模)“双星伴月”天文现象中的月球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5.(2015•镇江一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是静止不动的C.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6.(2015•南京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静止的B.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等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C.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还有排斥力7.(2015春•和县期末)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C.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D.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8.(2015春•铜山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C.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10.(2015春•启东市月考)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C.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11.(2015春•南长区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大小最小的是质子12.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D.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1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分子是组成这一系统的最小粒子B.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小于大气压力C.电风扇叶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扇叶与空气摩擦带上电荷,从而吸引轻小物体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子14.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1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B.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电子C.在原子、电子和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空隙二.填空题(共7小题)16.我们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就目前发现而言,太阳是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系有大行星,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条轨道上运行.17.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太阳是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人类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大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18.人类对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是由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或组成的.19.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16世纪初期,以哥白尼为代表的科学家提出了“日心说”,既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后来科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运动.20.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为:宇宙诞生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其理论依据是.建立了原子的行星结构模型.21.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其中太阳是一颗,地球是一颗(选填“恒星”、“行星”或“卫星”);如图所示,我们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模拟.22.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可以看到它的光谱.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选填“哈勃”或“牛顿”)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选填“向我们走来”、“远离我们而去”).三.解答题(共3小题)23.1932年发现中子后不久,朗道就提出可能有由中子组成的致密星.1934年巴德和兹威基也分别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并且指出中子星可能产生于超新星爆发.1939年奥本海默和沃尔科夫通过计算建立了第一个中子星的模型.1967年,英国射电天文学家休依什和贝尔等发现了脉冲星.不久,就确认脉冲星是快速自转的、有强磁场的中子星.典型的中子星的外层为固体外壳,厚的一公里,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一千亿克以上,由各种原子核组成的点阵结构和简单的自由电子气组成.外壳内是一层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在这层还有少量的质子、电子和m介子.对于中子星内部的密度高达十亿亿克每立方厘米的物质态,目前有很多不同的看法①超子流体;②固态的中子核心;③中子流体中的p介子凝聚.在极高密度下,当中子核心彼此重叠得相当紧密时,物质的性质如何是一个完全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子星的质量下限的为0.1倍太阳质量,上限在1.5~2倍太阳质量之间.中子星半径的典型值约为10公里.根据李政道等提出的反常核态理论,可能存在稳定的反常中子星,它们可能是晚期恒星的一个新的类型或新的阶段,致密星可能有第三个质量极限,即反常中子星的极大质量,约为3.2倍太阳质量.请问中子星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什么原因?24.我国的“嫦娥二号”正在绕月航行中,目前一切运行都在按预定设计进行,国人为之振奋、自豪.小陈同学心里也兴奋极了,他在好友小王的QQ中留言:将来要是我们能成为宇航员,那该多好啊!我们要在月球上建造酒店,种植花草,让月球成为天上人间、真正的香格里拉.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月球的土地上快乐地生活了!我们并肩漫步,亲切地自由交谈,微风佛面,尽情地呼吸着月球上的新鲜空气,我该有多高兴呀!运动会上,我一蹦就能蹦5m高,我们百米赛跑的速度甚至可以比地球上的赛车还快.我的质量变得那么小,我甚至可以用一只手拉着自己的头发就能把自己提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漂浮在空中,像梦境一样.有趣吧!下雨了,我们就装一杯月亮水喝,那口味肯定很纯正!我们在野外唱着、跳着,周围洋溢着小鸟快乐的歌声.头顶是美丽的蓝天白云,脚下是神奇的月球土地,多么令人神往啊!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那一天的早日到来而奋斗,好吗?(1)小陈的留言中有多处不符合物理原理或月球上的实际情况,请你任意找出一处,填在下面的空格中不合理的是:.理由:.(字数不能超过10个字)(2)假如有一天你成为国家“嫦娥计划”的总设计师,你认为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科学基地,有哪些困难?(任意举出一项即可)25.“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经多次“刹车制动”实现变轨,最终在月面成功着陆.(1)月球是一颗(选填“恒星”、“行星”或“卫星”),月球着陆器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月面着陆,因为月球表面没有.(2)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3)经过漫长的寒冷的月夜之后,“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苏醒,并传回大量的照片,已知月球自转和绕地球公转周期相同,则月球的一夜大约地球上的天.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5•茂名)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2)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3)一切物质的分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八个行星绕着太阳转,而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故B正确;C、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构成固体的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故C错误;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2.(2015•奉贤区二模)在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A.太阳B.金星C.火星D.月球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是太阳系中的唯一恒星.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解答:解: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是月球.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认识宇宙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3.(2015•徐汇区二模)在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A.太阳B.地球C.月球D.火星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了解什么是恒星、行星、卫星,根据对相关星体的了解作答.解答:解:A、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也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符合题意;BD、地球和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不是恒星,不合题意;C、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恒星及行星、卫星的认识,属于基础内容.4.(2015•嘉定区二模)“双星伴月”天文现象中的月球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答本题应掌握: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同时应记清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解答:解:太阳是能够发光发热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土星为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彗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恒星、行星、彗星和卫星的认识,属于基础内容.5.(2015•镇江一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是静止不动的C.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的构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解答:解:A、宇宙有层次之分,但是无限大的,是由无数天体组成,没有所谓的中心,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所以A错误;B、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故B说法错误;C、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所以C正确;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所以D是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宇宙结构等,所考查内容均为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6.(2015•南京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静止的B.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等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C.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还有排斥力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原子的核式模型;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分子的运动.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①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②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③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是不同的,恒星相对于从它旁边运动过的流星而言就是运动的.此选项错误;B、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此选项错误;C、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此选项正确;D、红墨水在水中会散开,是因为墨水分子运动到水中,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物质结构、天体系统等知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7.(2015春•和县期末)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C.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D.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解答本题要了解字宙和粒子的知识:分子动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原子结构等,据此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解答:解:A、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说法正确;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两者相似,故B说法正确;C、用光年表示宇宙距离,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故C说法错误;D、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永无止境,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宇宙的知识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8.(2015春•铜山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C.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解答:解: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选项说法错误;B、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选项说法错误;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D、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查了我们对宇宙和物质世界的认识,属于物理常识题,我们应对其有足够的了解.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摩擦起电.专题:错解分析题.分析:根据以下知识解题:微观粒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宇宙浩瀚无边,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整个宇宙是在运动和变化的.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没有电荷被创造.解答:解: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但恒星也不是静止的,相对于其它参照物来说,也可能是运动的,故A说法错误;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说法错误;C、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故C错误;D、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分子动理论、宇宙的组成、摩擦起电的实质等知识,是一道学科综合题.10.(2015春•启东市月考)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C.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的热运动;摩擦起电.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1)宇宙是一个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普通的恒星;(2)电荷不能被创生也不能被消灭,摩擦起电只是因为电荷的转移;(3)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4)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的.解答:解:A、宇宙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的,太阳只是其中一颗,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电荷是守恒的,既不会被创生也不会被消灭,故摩擦起电不会创造电荷,只是引起了电荷的移动,故B错误;C、我们能闻到香味是因为香气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被我们呼吸到,故C正确;D、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转动的电子组成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均为基础内容,但要求我们熟记.11.(2015春•南长区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大小最小的是质子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原子的构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分子由原子组成;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所以A正确;B、宇宙有层次之分,但是无限大的,是由无数天体组成,没有所谓的中心,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所以B错误;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C错误;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所以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原子结构、宇宙结构等,所考查内容均为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2.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D.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摩擦起电.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有许多星系组成,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员;(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电子从原子核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解答:解:A、宇宙没有中心,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香气扑鼻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D、摩擦起电不能创造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1)关于宇宙,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是不正确的;(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3)关于摩擦起电,知道它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1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分子是组成这一系统的最小粒子B.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小于大气压力C.电风扇叶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扇叶与空气摩擦带上电荷,从而吸引轻小物体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子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专题:应用题.分析:(1)宇宙中的所有天体都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分子.它们又由更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微粒叫原子.(2)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故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3)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4)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造成的,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解答:解: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夸克是组成这一系统的最小粒子,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缘故,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风扇叶转动时,与空气摩擦而起电,从而吸引灰尘,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摩擦过程中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正电,因此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较多:物质组成、分子间作用、带电体的性质、摩擦起电的本质,都是些基本内容,只要记住就行.14.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1-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练习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1-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09·云南玉溪5月)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09分许,“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9月27日16时39分许,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了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读图1和图2,完成1~3题。
1.“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图1中的()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解析】飞船发射升空为9月25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附近,且向近日点方向移动,应为丙点。
【答案】 C2.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漫步时,五星红旗能够“飘扬”起来的原因是() A.风力B.辐射C.温差D.失重【解析】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五星红旗“飘扬”应与失重有关。
【答案】 D3.图2中翟志刚出舱活动时所见太空是漆黑的,原因是() A.飞船所在宇宙空间阳光被其他天体所遮挡B.宇宙空间有昼夜之分,飞船进入太空时为黑夜C.宇宙空间无大气,不能散射太阳光D.为突显翟志刚出舱活动,人工加黑了照片背景【解析】由于太空中无大气,太阳光不能被散射。
【答案】 C(2008·湖北黄冈5月)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日辐射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变化图。
读下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1月和7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日总量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墙面() A.分别朝北、朝东B.分别朝南、朝西C.分别朝西、朝南D.均朝北【解析】在图中找到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为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等值线与1月、7月日辐射总量线的两个交点,然后判断。
【答案】 D5.经研究发现该地区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小,其原因是()①太阳高度角最小②气温最低③经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④反射作用最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日出、日落时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且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讲 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课时作业
第2讲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选择题据悉,2022年,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与俄罗斯火星探测器“福布斯”互相配合,对火星电离层开展全球首次掩星探测。
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
回答1~3题。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质量体积大气密度大气主要成分表面均温℃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地球N2、O22223时56分1年火星CO2-2324时37分年1火星表面均温比地球表面均温低得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火星距日较远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D.火星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2.与地球相比,火星A.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大,线速度小B.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大C.绕日公转的轨道速度小D.绕日公转的轨道速度大3.下列有关宇宙的叙述,错误的是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是无限的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有规律的运动和发展之中C.宇宙就是指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总星系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解析:第1题,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故离太阳越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少,大行星表面平均温度也就越低。
第2题,火星的体积比地球小、自转周期比地球长,故火星赤道上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比地球小。
与地球相比,火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速度小。
第3题,总星系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它还只是宇宙的一部分。
答案:2022年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4~5题。
4.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5.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A.增大 B.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第4题,由坡向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示意图可知,代表1月份的曲线波动最大,说明该月份不同坡向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有较大的差异,这个月份属北半球的冬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考题演练 人教版
1.2011年5月4日《文汇报》报道,又有4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
读图,这几颗小行星所在的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 )A.金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B.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C.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D.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解析:选D。
读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D项正确。
(2012·上海模拟)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第24个太阳活动周将逐渐增强,黑子数与太阳风暴将于2011年或2012年到达峰值,但具有破坏性的风暴可能随时会发生。
美国空间环境中心将对其密切观察,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据此回答2~3题。
2.太阳活动( )A.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B.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D.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可忽略3.在“黑子峰年”(黑子活动最多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A.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皮肤的活力B.有关部门应做好应急准备工作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变化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活动强烈时释放大量的紫外线会影响人体健康,干扰无线电通讯,影响地球磁场,因此有关部门应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答案:2.B 3.B(2012·河北石家庄模拟)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的卫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认为,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探月工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13∶10,“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52.36°E、1.50°S的预定撞击点。
据此回答4~5题。
4.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A.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C.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D.月球上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的时间长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
7.4宇宙探秘考点训练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5 小金属粒
类比法
【点方法】
6 [2023·泰州]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酱油和醋,说明分子在不停 地运动 B.卢瑟福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
【点拨】
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酱油和醋,是因为构成这些物 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卢瑟福提出原子的 核式结构,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 B正确;摩擦起电的过程中,转移的是电子,质子不能 转移;带正电的物体失去电子,故C错误;宇宙是一个 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 一颗普通的恒星,故D正确.【答案】C
8 (母题:教材P36信息快递)织女星离地球的距离约24.5 l.y.,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织女星的星光是织女星 在什么时候发的光( ) A.就是现在发的光 B.约24.5 h前发的光 C.约24.5天前发的光 D.约24.5年前发的光
【点拨】 织女星离地球的距离约24.5光年,即光从织女星
到地球要走24.5年,故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织女星 的星光是约24.5年前发的光.
【点拨】 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它是地球的卫星.
【答案】C
3 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如图所 示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点拨】 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
河系、总星系. 【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航天领 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深 入.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
7 原子结构和太阳系相似,如图所示分别为太阳系和原 子结构模型,请你指出两者之间一个相似点和一个不 同点.
相似点:____行__星___或__电__子__都__围__绕__一__个__中__心__旋__转_____; 不同点:_行__星__运__动__是__宏__观__物__体__的__机__械__运__动__,___电__子__ 运__动__是__微__观__世__界__的___运__动__.
中招物理复习精编专题练:专题26 探索宇宙(含解析)
2021年中招物理复习精编专题练专题26探索宇宙(含解析)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固定不动2.人类认识黑洞,最有可能了解到的事实是()A.黑洞附近的恒星可能会受黑洞引力的影响而有特别的分布B.用射电望远镜看到黑洞C.航天探测器近距离接近黑洞D.黑洞发出的光被我们接收到3.在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中,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了大量天文观测,支持了哥白尼的()A.日心说B.地心说C.星云说D.大爆炸说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B.闪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放电现象C.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D.原子核、电子、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5.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见的物质是有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紧靠在一起的B.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C.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1911年,汤姆生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电荷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年”是时间单位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正电D.在原子、分子和原子核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核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没有排斥力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C.在中子、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小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9.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贡献正确的是()A.牛顿——奠定量子力学B.哥白尼一一提出相对论C.爱因斯坦一一提出日心说D.伽利略——率先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聚变B.原子内原子核带负电,核外电子带正电C.航天器返回舱外表面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隔热性D.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球是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的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C.“原子核、电子、原子”是按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列的D.“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是按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列的12.天文学家____提出“日心说”,继他之后_____用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他的观点,这位科学家率先将望远镜对准了星空,并被称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高中地理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定稿)练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创了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其时间及发射的国家是年原苏联年俄罗斯年美国年美国2.人类对太阳的逼近观测开始于A.1973年美国发射的大型载人航天站“天空实验室”B.1969年至1972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实施C.1957年原苏联的第一颗卫星上天D.1973年原苏联发射的大型载人航天站“天空实验室”。
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年年年年4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步于年年年年5关于宇宙空间垃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B爆炸产生的碎片C陨石D航天员扔出的垃圾6.在卫星上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往往会取得比地球上更好的效果,是由于那里A 高真空、强辐射、失重B 高真空、弱辐射、失重C 高密度、强辐射、失重D 低真空、强辐射、失重7、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有①、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②、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③、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④、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⑤、区域经济较发达,人、财、物优势突出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8.对能源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将能源分为三类:第一类能源来自地球以外,第二类能源来自地球内部,第三类能源来自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
人们已经利用的太阳能和核燃料分别属于A.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二类能源B.太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C.太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一类能源D.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美国本土共分为西五、西六、西七、西八四个时区,习惯上将本土的四个时区相对应的时间依次称为东部时间(西五)、中部时间(西六)、山地时间(西七)、太平洋时间或西部时间(西八);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8月9日上午8时12分,14天前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降落在美加洲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初中中考专题人类认识的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编排整理人类认识的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知能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A.重量和体积B.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C.数量和亮度D.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2.总星系是指()A.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总称B.地月系和太阳系的总称C.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3.在夜晚晴朗的天空,我们能看到的一闪即逝的天体和拖着长尾的天体是()①月亮②流星③彗星④星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地球上所以有生命存在,是因为()①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②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地形条件③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土壤条件④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5.星空中视运动最不显著的天体是()A.木星B.月球C.牛郎星D.北极星6.宇宙中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资源是()①太阳能资源②空间资源③风能资源④水能资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7.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8.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手段按发展顺序排列是: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人造地球卫星B.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月球的直接取样观测C.随着载人航天器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天体的直接取样观测D.宇宙探测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没有影响综合能力训练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1999年4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尽管人类对月球已作过大量的测量和月球样品的分析,但是月球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仍模糊不清。
”材料二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传说。
20世纪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
高一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同步达纲练习】知识强化:1. 年10月,原苏联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在短短24年中,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经从空间阶段,逐步进入空间阶段。
2.无人航天器阶段从年第一个进入太空开始。
载人航天器阶段是指________世纪年代以来,各种载人、、、先后进入太空。
3.我国在年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4.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技术的国家,第五个能发射地球轨道的国家。
5.宇宙空间资源具有、、的特点。
6.太空垃圾的危害主要有:①危害人类健康。
②由于太空垃圾与航天器之间________很大,既使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
素质优化:1.各种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上天后,对宇宙环境新发现有( )A.地球并不是太阳系的中心B.太阳大气的光球上有黑子活动C.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γ射线D.地球大气层外没有磁层2.通过探测、研究表明宇宙空间有以下特点( )A.高真空B.辐射较弱C.温度变化小D.重力不变3.宇宙探测的重大意义不正确的有( )A.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B.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类在许多领域获得大量实际利益C.可改变许多自然规律,使其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变化和发展D.开辟了人类利用资源的新领域,促进了航天工业的发展4.下列关于太空垃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也可成为太空垃圾B.目前,太空垃圾大约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C.清除太空垃圾的重要途径是让其在太空中燃烧D.宇宙空间辽阔,对航天器的威胁不大5.下列关于月球上的元素和矿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和月球的岩石成分完全相同B.地球上富含能源3He,但月球上没有C.月球上发现约60种矿藏,但地壳中不到60种D.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6.宇宙空间的高真空使( )A.太阳辐射更加强烈B.人类活动不会对宇宙环境造成污染C.人类获得更多的宇宙信息D.声音传播得更远7.目前人类对宇宙环境正处在( )A.很好地保护阶段B.空间开发阶段C.初步探索阶段D.大规模开发阶段8.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的国家是( )A.中国B.日本C.美国D.原苏联9.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命名为( )A.“东方红”1号B.“火星”号C.“东方”1号D.“阿波罗”号10.读下图,将各航天设备所对应的字母填在图下括号内。
4-7探索宇宙(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7节探索宇宙【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2021·浙江衢州·中考真题)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
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2.(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
下列都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天体,其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A.太阳B.火星C.月球D.北极星【答案】D【解析】太阳、火星、月球和地球都是太阳系中的天体相互间的距离较近。
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有434光年,所以距离地球最远的是北极星,D选项正确。
3.(2021·浙江温州·一模)开普勒—452b是一颗存在于太阳系外与地球同类型的天体,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开普勒—452b是一颗存在于太阳系外与地球同类型的天体,说明它是其他恒星系中的一颗行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4.(浙江绍兴·一模)下图是学生整理的宇宙组织关系图,甲、乙、丙代表三个不同层级的结构,且三者在空间中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下列有关三者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甲是太阳系,则乙可填入星系B.若甲是银河系,则乙可填入太阳C.若乙是行星,则丙可填入恒星D.若乙是银河系,则丙可填入星系【答案】B【解析】宇宙尺度大小关系为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若甲是银河系,则乙可填入太阳,故选B。
5.(温州一模)2019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类太阳恒星不能自行发光B.该系外行星与地球同处于地月系C.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D.该系外行星自转方向一定与地球相同【答案】C【解析】恒星是由炽热气体构成、能自己发光的天体,类太阳恒星当然能自行发光,A错误;该系外行星与地球不在同一恒星系统,当然不会同处于地月系,B错误;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获得的能量适中,地表温度适中,适合生物生存和发展,因此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C正确;在太阳系中,就有行星自转方向与地球不同,因此该系外行星自转方向不一定与地球相同,D错误。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含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下列测量的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是()A.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01千米,在这个测量的过程中,“公认的标准量”指的是1 千米B.在天平调平后准备测量质量时发现天平的右托盘上沾有一异物,若不消除异物,对测定结果无影响C.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科学家用气球上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说明星系的退行速度在变快D.小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是35.5℃,所测量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其原因可能是没有及时读数2.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开启对火星的探测和对宇宙的探索。
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B.火星等行星源自太阳的大爆炸C.宇宙是不断膨胀和演化的D.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长3.对地球和宇宙的有关认识和猜想,已被大家广为认可的是()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②从俯视看银河系的形状是旋涡状,图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③“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④宇宙是起源于有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4.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
下列现象或证据与假说对应的是A.a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葡萄干镶嵌原子模型B.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海底扩张说C.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D.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拉马克“用进废退”进化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自己发光发热6.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中的地球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中的地球C.研究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中的硬币D.研究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7.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自然界认识的“假说”,下列证据能支持相应“假说”的是()A.气球膨胀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离——宇宙膨胀学说B.尺蛾群体中不同个体数量变化——自然选择学说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D.地球有昼夜更替的现象——地球是个球体8.下列关于星系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星系离地球越远,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就越快B.星系离宇宙爆炸的中心越近,运动速度越快C.星系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都相同D.星系间的运动速度都相同9.下列有关宇宙的起源的说法,得不到科学支持的是( )A.大约在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是被挤压在一起的一个“原始火球”B.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C.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D.大爆炸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宇宙在“原始火球”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B.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会演变成原始生命C.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D.大爆炸宇宙论是经过科学实证的结论11.下列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天体B.宇宙是无限的,探测到宇宙的空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中12.关于日心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哥白尼提出,与其他科学家无关B.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是人类研究史上的一项伟大的进步C.是几代科学家观察研究的结晶,由哥白尼提出,其他科学家又加以完善D.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二、填空题13.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认识的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
知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
A.重量和体积B.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C.数量和亮度D.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总星系是指()
A.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总称B.地月系和太阳系的总称
C.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
3.在夜晚晴朗的天空,我们能看到的一闪即逝的天体和拖着长尾的天体是()
①月亮②流星③彗星④星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地球上所以有生命存在,是因为()
①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②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地形条件③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土壤条件④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5.星空中视运动最不显著的天体是()
A.木星B.月球C.牛郎星D.北极星
6.宇宙中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资源是()
①太阳能资源②空间资源③风能资源④水能资源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7.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8.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手段按发展顺序排列是: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人造地球卫星B.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月球的直接取样观测
C.随着载人航天器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天体的直接取样观测
D.宇宙探测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没有影响
综合能力训练
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9年4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尽管人类对月球已作过大量的测量和月球样品的分析,但是月球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仍模糊不清。
”
材料二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传说。
20世纪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
(1)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上述材料说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反映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D.由于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3)运用认识论有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2.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历史是一部认识家园与建设家园的历史。
从“天圆地方”、“巨龟负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人类用鲜血和生命更换着对无穷宇宙奥秘的探索。
(1)人类第一个以自己亲身实践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人是()
A.马可·波罗B.达尔文C.麦哲伦D.郑和
(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理论的人是()
A.布鲁诺B.哥白尼C.伽利略D.牛顿
(3)地球作为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存在,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
A.行星B.卫星C.流星D.恒星
(4)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从哲学上看,这一认识是()
A.唯心主义世界观B.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C.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D.形而上学的片面的世界观
人类认识的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
参考答案
知能达标训练1.B 2.C 3.C 4.C 5.D 6.A 7.D 8.C
综合能力训练1.(1)B(2)D(3)①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
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也就不可能结束。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知识,把知识向前推移。
②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2.(1)C(2)B(3)A(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