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10e2bf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7.png)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调查和核算的指标。
通过对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
1.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租金、种子、化肥、农药、农膜、人工、机械使用费等成本。
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农产品生产流程成本:主要指从种子选育、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成本。
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3.农产品销售成本:主要包括销售渠道费用、包装费用、运输费用、市场宣传费用等成本。
通过对农产品销售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减少销售成本。
4.农产品质量成本:主要指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而进行的投入,包括农药残留检测费用、质量认证费用等成本。
通过对农产品质量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5.农产品环境成本:主要指为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而进行的投入,包括土壤修复费用、水资源保护费用等成本。
通过对农产品环境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经济信息。
通过对农产品成本进行调查和核算,可以提供给农业生产者准确的成本数据,帮助其了解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的决策。
2.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
通过对农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环节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支持政府农业政策制定。
通过对农产品成本进行调查和核算,可以提供给政府有关农业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帮助政府科学制定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bad654f12d2af90242e69a.png)
(一)指标解释1.农业生产条件乡镇个数:指农村中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乡一级行政区划的数量。
不包括城关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工矿区。
村委会个数:指农村中经上级政府批准,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个数。
含城关镇中的村。
通自来水的村:自来水是指符合卫生标准,并经公用设施处理的管道输送水。
通自来水的村指乡镇行政区域内通自来水的村数。
通公共交通的村:指有公共交通汽车通过本村,并设有公交汽车站名的村。
通宽带的村:指一个或一个以上自然村内可通过宽带或光纤宽带上网查看各种信息的村。
宽带对家庭用户而言是指传输速率超过1M,可以满足语音、图像等大量信息传递的需求。
通有线电视的村:指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架设到村,并能通过有线网络接收到电视节目的村。
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指本行政区域内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垃圾集中处理,或者虽然没有垃圾处理设施,但是对垃圾实行统一集中清运管理的行政村。
污水集中处理的村:指本行政区域内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集中处理,或者虽然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但是对污水进行了净化处理的行政村。
乡村户数: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区行政区范围内的农村住户。
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
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乡村人口数: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种植业产品成本调查表指标解释
![种植业产品成本调查表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f559e0910ef12d2af9e793.png)
附件三之一种植业产品成本调查表指标解释调查面积按生产者(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和统一核算的生产单位,下同)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和计划播种面积计算。
如遇灾害全部或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则按各种作物实际面积计算。
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或按每种作物的亩定额的播种量折算,不要多算或少算。
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
有的地方按习惯亩计算的,应按实际面积折成市亩。
对桑蚕茧、茶叶等分次采摘(生产)的品种,按每亩全年总产量和总成本计算。
除个别品种(杜仲、芋肉、毛竹等)外,各种植业品种均按亩计算。
对于蚕茧和山林作物习惯上按株或按张计算的,应折算成亩,具体折算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
主产品产量指实际收获的农作物主要产品的数量。
主要农作物的主产品为:粮食作物按原粮(标准水分)计算(其中玉米指脱粒后的粒子),薯类按干薯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棉花按皮棉计算,烟叶按调制后干烟计算,花生按带壳干花生计算,苎麻按干麻计算,黄红麻按熟麻计算,茶叶按初制加工后的干毛茶计算,甘蔗以蔗根计算,甜菜按块根计算,中药材按干货计算。
主产品产值指生产者通过各种渠道出售主产品所得收入和留存的主产品可能得到的收入之和。
其中售出部分按实际出售收入计算。
以实物折抵税费的或以物易物的视作出售,以所折抵金额或所交换物品的市场价格计算出售收入。
留存产品(包括自食自用的、待售的、馈送他人的)按已出售产品的综合平均价格和留存数量计算,但如果调查期内尚未开始出售或尚未大量出售的,应按照当地该产品大量上市后的预计出售价格计算。
副产品产值副产品指与主产品密切相关的、一般与主产品属于同一作物不同部分的产品, 如水稻,其主产品是稻谷,副产品是稻草;棉花主产品是去籽后的皮棉,副产品是棉籽(为便于核算籽棉价格,棉秸不作为副产品核算)。
而与主产品不属于同一作物的,如棉花地里套种的向日葵,西红柿地里间种豆角等,其套种、间种作物产值不能按副产品产值计算,而只能按照套种、间种作物所占耕地面积分别计算。
农产品行情分析的关键指标与数据解读
![农产品行情分析的关键指标与数据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ca986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7.png)
农产品行情分析的关键指标与数据解读农产品行情是农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决策者、农民以及经济人士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农产品行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帮助相关方制定合理的决策。
在进行农产品行情分析时,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关键指标和数据,以下是对它们的解读。
1. 种植面积与产量:种植面积和产量是衡量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指标。
它们直接关系到市场供应量的变化。
当种植面积扩大或者产量增加时,通常会导致农产品供应过剩,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相反,种植面积减少或者产量下降会导致供应短缺,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高。
2. 进口和出口数据: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数据反映了国际贸易的情况。
通过分析进口和出口情况,可以了解到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系。
当进口量超过出口量时,意味着国内市场需求较高,供应相对不足,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相反,出口量超过进口量时,国内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3. 市场需求:农产品行情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预测农产品价格的趋势。
市场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消费习惯变化等。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农产品价格通常会上涨;而当市场需求下降时,价格可能会下跌。
4. 国内政策与法规:农产品行情受到国内政策与法规的影响。
政府的扶持政策、税收政策、贸易政策等都可能对农产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政策变化可能导致供求关系的调整,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
因此,了解和解读国内政策与法规对农产品行情的影响是农产品行情分析的重要一环。
5. 天气因素:天气对农产品的生长和收成有重要影响。
干旱、洪灾、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都可能导致农产品的减产或者歉收。
这会对市场供应造成影响,进而对价格产生波动。
因此,天气因素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读的指标。
6. 库存数据:农产品的库存水平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有直接影响。
库存水平较高时,说明供应相对充足,价格可能下跌。
农产品加工指标解释与说明
![农产品加工指标解释与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5756f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5.png)
农产品加工指标解释与说明1.原料利用率:原料利用率是衡量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原料利用效果的指标。
原料利用率=成品量/原料量×100%。
较高的原料利用率意味着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原料,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方法包括充分了解原料的特性和加工要求,合理设计加工工艺,并采取相应的节约措施,如回收利用副产物等。
2.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产出的数量。
生产效率=产量/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通过优化生产线布局,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等方式实现。
此外,培训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提高管理水平,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3.质量指标:农产品加工质量指标是指衡量产品质量的各项要求。
这包括外观质量、口感、营养成分、安全性等。
具体的质量指标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具体的确定。
要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优化加工工艺,控制加工环境,选择高质量的原料。
4.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指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用于生产的能源,如电力、燃料等。
减少能源消耗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能源浪费等措施实现。
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也是减少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
5.环保指标:环保指标是指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包括水污染、气体排放、废弃物产生等方面。
降低环保指标可以通过建立环保管理体系,使用环保设备,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等方法实现。
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认可。
总之,农产品加工指标是对农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估的标准。
提高农产品加工指标的水平,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工企业应当认真对待这些指标,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农产品成本调查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2971f0c011ca300a7c3900c.png)
农产品成本调查指标解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农产品成本调查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08年10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目录一、总说明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生产成本及收益的变动情况,对于各级政府研究和制定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对于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农业的指导,科学组织生产,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是十处必要的。
为此,我部决定组织开展以重要农作物为主的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品种由农业部汇总的品种暂定为13个,即早籼稻、中籼稻、粳稻、梗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花生果、葵花籽、甘蔗、甜菜。
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的需要适当增加调查品种。
二、调查点的确定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原则上在现有农业物价信息网点县中开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需要适当增加调查县的数量;县里要选择生产水平在本县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农户(制切查品种不少于5户)作为成本调查户;每户可以承担一个调查品种,也可承担多个调查品种。
调查户要建立成本原始资料登记簿,对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收入进行逐笔登记以及必要的核算。
所需的登记帐册,省(区、市)农业厅(局)以能满足各项调查、核算指标的需要为原则,参考物价部门的格式,自行印制下发。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66ab787b90d6c85ed3ac637.png)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农产品成本调查方案§目的意义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水平,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农业宏观调控,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标解释一、调查面积。
调查面积按生产单位和农户所调查品种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和计划播种面积计算。
如遇灾害全部或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则按各种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计算。
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不要多算或少算。
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
在核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多茬(季)作物的核算问题。
种植业产品要“按每亩每茬(季)计算”。
有的品种,如桑蚕茧、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三茬(春茧、夏茧、秋茧)。
对于一年多茬的,在填报农本调查表时,不能将几茬的成本数据累加填列,而应当将几茬的数据按茬数平均后填列(一般可彩简单平均方法)。
茬与茬之间产量、生长期、费用和用工情况相差较大,可按产量或生长天数加权平均。
如两茬作物,应当将两茬的各项指标相加后除以2;三茬作物相加后除以3,其它依此类推。
注意,多茬作物是指一年可以收获多次、且收获期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的作物,与日常所说的一茬意义并不完全一样。
象韭菜那样随割随长,收获期间隔很短的作物,一般不作为多茬品种处理。
现在温室技术发达,许多蔬菜品种一年可以生长和收获多次,有应季蔬菜,还有反季蔬菜等,这种情况一般应作为多茬(季)作物处理,也就是说其产量、成本和费用均按每茬(季)分别核算,年终计算出其平均每茬(季)的成本收益数据,但不能加总。
(二)套种、间种作物面积和产量核算问题。
套种、间种是指在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同时或先后种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气候和土地条件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业统计成本分析报告
![农业统计成本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3d514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b.png)
农业统计成本分析报告标题:农业统计成本分析报告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有效管理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我们对农业统计成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报告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农业生产的详细数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成本评估数据,并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三、生产要素成本分析1. 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成本之一。
我们调查了不同农户的人工成本,并按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在农业生产中平均占比约为40%,其中农民工工资是一项重要支出。
2. 生产资料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
我们调查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生产资料成本,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和化肥是生产资料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四、生产环节成本分析1. 耕作和播种成本:该环节的成本包括农民对土地的耕作和播种所需的劳动力成本,以及购买或租赁农具的费用。
我们通过调查得出,耕作和播种成本在农业生产中平均占比约为15%。
2. 灌溉和施肥成本:灌溉和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灌溉系统和肥料。
我们调查了不同地区的灌溉和施肥成本,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灌溉和施肥成本在农业生产中平均占比约为20%。
3. 病虫害防治成本: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但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我们调查了不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成本,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病虫害防治成本在农业生产中平均占比约为10%。
五、经营成本与收入对比分析通过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分析,我们进一步进行了经营成本和收入的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尽管农业生产成本较高,但农民的收入仍未得到充分保障,此现象值得关注。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农业统计成本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大农业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4c1280a4b35eefdc8d3333a.png)
精心整理农产品成本调查方案§目的意义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水平,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农业宏观调控,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标解释一、调查面积。
调查面积按生产单位和农户所调查品种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产量计算单位。
2001年开始,全国农本调查使用新的调查表,所有数量指标一律采用公斤核算,在填报调查表时应注意这一点。
2、产量计算标准。
这个问题在东北地区填报玉米产量时尤应注意。
由于东北玉米含水量大,其实际水份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水份,计算产量时应按水份折算公式将实际产量折算为标准水份计算的产量。
折算公式为:实际产量×(1—实际水份)/(1—标准水份)。
例如,黑龙江某县平均一亩玉米实际产量为600公斤,实际含水率为20%,国家规定的标准水份为14%,则折算成标准水份的产量为600×(1—20%)/(1—14%)=558公斤。
注意,玉米产量应按标准水份折算,但产值不能变动,即按农民出售玉米后实际得到的产值计算,而不能按照标准水份的价格来核算产值。
3、产量不要过于偏离社会水平。
由于调查样本设置不尽合理,而导致主产品产量明显偏高或偏低,与社会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核算时要注意调整。
(二)关于主产品产值。
主产品产值是指主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出售后所得到的收入和自食自用部分折价计算的收入之和。
自食自用的产品原则上都要按照市场平均价格计算。
对于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基本完结的产品,这一项比较容易核算。
但对于一些产品,尤其是上报直报调查表时,由于地域的差异,总会出现上报截止日期之前产品生产过程没有完全结束或者产品销售过程尚未开始,这就给产值的核算带来一定困难。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有市场价格的,按照当时市场价格进行核算;2、签订了购销合同的,按合同规定的价格核算;3、市场上没有交易价格或采价很困难的,按上年价格结合当时形势进行预测,按预测价格核算。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af5fc97647d27284a735138.png)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农产品成本调查方案§目的意义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水平,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农业宏观调控,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标解释一、调查面积。
调查面积按生产单位和农户所调查品种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和计划播种面积计算。
如遇灾害全部或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则按各种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计算。
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不要多算或少算。
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
在核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多茬(季)作物的核算问题。
种植业产品要“按每亩每茬(季)计算”。
有的品种,如桑蚕茧、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三茬(春茧、夏茧、秋茧)。
对于一年多茬的,在填报农本调查表时,不能将几茬的成本数据累加填列,而应当将几茬的数据按茬数平均后填列(一般可彩简单平均方法)。
茬与茬之间产量、生长期、费用和用工情况相差较大,可按产量或生长天数加权平均。
如两茬作物,应当将两茬的各项指标相加后除以2;三茬作物相加后除以3,其它依此类推。
注意,多茬作物是指一年可以收获多次、且收获期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的作物,与日常所说的一茬意义并不完全一样。
象韭菜那样随割随长,收获期间隔很短的作物,一般不作为多茬品种处理。
现在温室技术发达,许多蔬菜品种一年可以生长和收获多次,有应季蔬菜,还有反季蔬菜等,这种情况一般应作为多茬(季)作物处理,也就是说其产量、成本和费用均按每茬(季)分别核算,年终计算出其平均每茬(季)的成本收益数据,但不能加总。
(二)套种、间种作物面积和产量核算问题。
套种、间种是指在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同时或先后种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气候和土地条件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7fcc9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8.png)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是指衡量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成本的一些关键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和政府监测农产品成本的变化和趋势,确定农产品价格,制定农业政策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
以下是对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的解释。
1.劳动成本:劳动成本是指农产品生产所需的人工费用。
这包括农业劳动力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其他福利开支等。
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之一,劳动成本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综合竞争力。
2.养殖成本:养殖成本是指养殖业生产农产品所需的各项费用。
这包括养殖场地租金、饲料成本、饲养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养殖成本是影响养殖业盈亏的主要因素之一3.种植成本:种植成本是指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各项费用。
这包括土地租金、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使用费用以及劳动力等。
种植成本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4.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指农业生产者为购买农业设备、修建农业基础设施等所支付的利息或租金。
资本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到农产品生产的成本效益。
5.能源成本:能源成本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费用,如燃料费用、电力费用等。
这些费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
6.包装与运输成本:包装与运输成本是指将农产品从农场运送到销售地点所需的费用,包括包装材料费用、运输费用和运输人员工资等。
这些成本的变化会影响产品的市场价格和销售利润。
7.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所需支付的费用。
这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等。
环境成本的增加将推动农业生产者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并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8.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主要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所需的经费。
这包括农业科技研究、新品种培育、农产品加工技术等。
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的解释可帮助监测和分析农产品生产中的成本结构、发现成本上升的原因,并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依据。
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
![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8811a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f.png)
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是我国农业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调查和分析,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依据。
以下是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的简要介绍。
一、制度背景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源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是政府为了了解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调查、分析和评估,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农产品成本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农产品生产者,包括农民、农业企业等。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费用、人工费用、土地费用、管理费用等方面的成本。
通过调查,了解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调查方法和程序农产品成本调查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程序包括:1. 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制定调查方案;2.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生产记录、财务数据等;3. 实地调查,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成本情况;4. 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报告;5. 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四、制度意义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对于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政府可以了解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实际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该制度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产品成本调查还可以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为市场调节提供依据。
总之,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是我国农业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该制度,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1cc86d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3.png)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是指评估和分析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成本因素,以确定成本构成和成本规模。
这些指标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成本结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解释农产品成本调查的主要指标。
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农产品而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包括种子、化肥、农药、人工和机械等直接与生产相关的支出。
间接费用包括农场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和其他间接费用。
生产成本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农产品生产者来说,了解和控制生产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2.劳动成本:劳动成本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与劳动力有关的费用。
包括雇佣农民、支付工资、提供福利等。
劳动成本是农产品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决策者来说,有效管理和优化劳动力资源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
3.能源成本:能源成本是指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能源所产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燃料、电力、水和其他能源的费用。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能源成本也成为影响农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
科学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减少浪费,是农产品生产者降低成本的关键策略。
4.机械设备成本:机械设备成本是指农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农机具和其他设备的费用。
包括购买、维修、保养和燃料等费用。
农机具和其他设备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和质量,因此合理选择和管理农机具和设备是确保农产品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5.投资成本:投资成本是指为农产品生产而进行的投资所产生的费用。
包括土地购买、建设农场、购买农机具和设备等费用。
投资成本是农业生产者长期投入的一部分,对于决策者来说,合理安排投资,并减少投资成本,是提高投资回报率和降低风险的关键。
6.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费用。
包括农业规划、生产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等费用。
管理成本对于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决策者应该注重管理成本的控制和优化。
农产品成本调查指标解释 ()
![农产品成本调查指标解释 ()](https://img.taocdn.com/s3/m/ceac3da4aef8941ea66e0502.png)
农产品成本调查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08年10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目录一、总说明 (1)二、报表目录 (3)三、调查表式 (4)(一)全国种植业生产成本收益与劳动生产率调查汇总表(农市成本1表) (4)(二)全国种植业每亩物质费用汇总表(农市成本2表) (5)(三)全国种植业每亩用工汇总表(农市成本3表) (6)四、主要指标解释 (7)一、总说明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生产成本及收益的变动情况,对于各级政府研究和制定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对于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农业的指导,科学组织生产,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是十处必要的。
为此,我部决定组织开展以重要农作物为主的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品种由农业部汇总的品种暂定为13个,即早籼稻、中籼稻、粳稻、梗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花生果、葵花籽、甘蔗、甜菜。
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的需要适当增加调查品种。
二、调查点的确定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原则上在现有农业物价信息网点县中开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需要适当增加调查县的数量;县里要选择生产水平在本县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农户(制切查品种不少于5户)作为成本调查户;每户可以承担一个调查品种,也可承担多个调查品种。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2d6872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5.png)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
(1)农户资金成本调查:就指在农户在生产活动中购买资金分析农户支付资金的结构、数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资金支出的指标包括:储蓄资金、家庭贷款、银行贷款等。
(2)社会资金成本调查:就指各行政财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投入的财政资金调查,财政资金的指标包括:财政补助、投入购买设备和材料等。
(1)农副产品成本调查:就指农户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投入的农副产品分析,即农户购买农副产品,使用农副产品作为种子及肥料等的成本分析调查。
农副产品成本的指标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无机肥、畜牧兽药等。
(2)农业机械投入成本调查:就指农户在生产活动中投入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成本分析调查,即农户购买机械设备的成本分析调查,机械投入成本的指标包括农业机械及其配件。
(3)材料投入成本调查:就指农户在生产活动中投入的各种材料成本的调查和分析,即农户购买材料的成本分析调查,材料投入成本的指标包括:农膜、拖拉机轮胎、管件、绳索等。
农产品成本调查概述
![农产品成本调查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e81840db8f67c1cfbd6b855.png)
2、农畜产品本钱调查的范围
农畜产品本钱调查的范围 按照?农产品 本钱调查管理方法?规定:“列入政府指导 价、政府定价目录的农产品,必需开展本 钱调查;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农产品中与人 民生活亲密相关的大宗产品,可以根据国 家宏观调控的需要进展本钱调查。〞详细 调查品种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 业务部门协商确定。
〔三〕农产品本钱调查样本确实定
1、调查样本确实定流程 2、确定调查样本需本卷须知
1、调查样本确实定流程
农产品本钱调查综合采用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 抽样调查方法来确定调查样本。调查样本的详细选取 方法是:对于某个调查品种,综合考虑其播种面积、 产量、商品量等指标,依次确定调查省→调查市→调 查县→主产乡镇,再把每个乡镇的所有农户划分为上、 中、下三种类型,最后从每类农户中随机选定一些农 户〔农场〕作为调查户。调查县选定调查户时应当根 据当地一般农户、规模经营户的经营土地面积、产量、 商品量等指标,合理确定不同类型调查户的数量。对 于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每一个调查品种,每一个调 查县至少要选取三个调查点(乡镇),每个调查点至少 要选取三个调查户,即至少到达一县一个品种“三点 九户〞的数量要求。确定饲养业调查样本时,由于一 个地区规模户数量不是很多,要在力量容许的情况下 尽量增加规模户调查样本数量。
〔调查样本确实定流程〕
3、各调查县市根据自然条件、种植面 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经营管理、 收益等指标确定属于主产区域的乡镇,然 后从主产区域乡镇中选出至少三个能代表 全县消费情况的乡镇作为调查点;
这样才能使汇总得到的本钱数据能代表当地社 %以上,直报调查产区的播种面积要占全国播种面积的75%以上〕;
二、农畜产品本钱调查对象、范围、内容
会消费本钱程度。 2、确定调查样本需本卷须知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5a4ff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1.png)
农产物成本查询拜访方案§目的意义农产物成本是农产物价值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物的出产成本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产物价格与畅通政策,加强农业宏不雅调控,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农业出产,优化农业出产布局,促进农业出产的稳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标解释一、查询拜访面积。
查询拜访面积按出产单元和农户所查询拜访品种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和方案播种面积计算。
如遇灾害全部或局部改种其它作物,那么按各种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计算。
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不要多算或少算。
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
在核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多茬〔季〕作物的核算问题。
种植业产物要“按每亩每茬〔季〕计算〞。
有的品种,如桑蚕茧、有的地域甚至一年三茬〔春茧、夏茧、秋茧〕。
对于一年多茬的,在填报农本查询拜访表时,不克不及将几茬的成本数据累加填列,而应当将几茬的数据按茬数平均后填列〔一般可彩简单平均方法〕。
茬与茬之间产量、生持久、费用和用工情况相差较大,可按产量或发展天数加权平均。
如两茬作物,应当将两茬的各项指标相加后除以2;三茬作物相加后除以3,其它依此类推。
注意,多茬作物是指一年可以收获屡次、且收获期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的作物,与日常所说的一茬意义并不完全一样。
象韭菜那样随割随长,收获期间隔很短的作物,一般不作为多茬品种处置。
此刻温室技术畅旺,许多蔬菜品种一年可以发展和收获屡次,有应季蔬菜,还有反季蔬菜等,这种情况一般应作为多茬〔季〕作物处置,也就是说其产量、成本和费用均按每茬〔季〕别离核算,年终计算出其平均每茬〔季〕的成本收益数据,但不克不及加总。
〔二〕套种、间种作物面积和产量核算问题。
套种、间种是指在一种作物生持久间同时或先后种植其他作物,以充实操纵气候和地盘条件的一种耕作方法。
套种、间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一般别离按不同作物别离所占的耕地面积比例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成本调查方案§目的意义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水平,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农业宏观调控,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标解释一、调查面积。
调查面积按生产单位和农户所调查品种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和计划播种面积计算。
如遇灾害全部或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则按各种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计算。
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不要多算或少算。
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
在核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多茬(季)作物的核算问题。
种植业产品要“按每亩每茬(季)计算”。
有的品种,如桑蚕茧、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三茬(春茧、夏茧、秋茧)。
对于一年多茬的,在填报农本调查表时,不能将几茬的成本数据累加填列,而应当将几茬的数据按茬数平均后填列(一般可彩简单平均方法)。
茬与茬之间产量、生长期、费用和用工情况相差较大,可按产量或生长天数加权平均。
如两茬作物,应当将两茬的各项指标相加后除以2;三茬作物相加后除以3,其它依此类推。
注意,多茬作物是指一年可以收获多次、且收获期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的作物,与日常所说的一茬意义并不完全一样。
象韭菜那样随割随长,收获期间隔很短的作物,一般不作为多茬品种处理。
现在温室技术发达,许多蔬菜品种一年可以生长和收获多次,有应季蔬菜,还有反季蔬菜等,这种情况一般应作为多茬(季)作物处理,也就是说其产量、成本和费用均按每茬(季)分别核算,年终计算出其平均每茬(季)的成本收益数据,但不能加总。
(二)套种、间种作物面积和产量核算问题。
套种、间种是指在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同时或先后种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气候和土地条件的一种耕作方法。
套种、间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一般分别按不同作物分别所占的耕地面积比例计算。
如棉麦套种一亩地,其中小麦占地约为60%,棉花占地约为40%,则小麦种植面积按0.6亩计算,棉花种植面积按0.4亩计算。
套种、间种期间共同发生的费用,按两种作物面积或生长天数分摊。
二、主产品产量和主产品产值。
这两项指标是农本核算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关于主产品产量。
根据农本工作的特殊性,主产品产量,粮食按原粮计算,其中大豆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按鲜薯计算;棉花按皮棉计算;花生按带壳干花生果计算。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产量计算单位。
2001年开始,全国农本调查使用新的调查表,所有数量指标一律采用公斤核算,在填报调查表时应注意这一点。
2、产量计算标准。
这个问题在东北地区填报玉米产量时尤应注意。
由于东北玉米含水量大,其实际水份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水份,计算产量时应按水份折算公式将实际产量折算为标准水份计算的产量。
折算公式为:实际产量×(1—实际水份)/(1—标准水份)。
例如,黑龙江某县平均一亩玉米实际产量为600公斤,实际含水率为20%,国家规定的标准水份为14%,则折算成标准水份的产量为600×(1—20%)/(1—14%)=558公斤。
注意,玉米产量应按标准水份折算,但产值不能变动,即按农民出售玉米后实际得到的产值计算,而不能按照标准水份的价格来核算产值。
3、产量不要过于偏离社会水平。
由于调查样本设置不尽合理,而导致主产品产量明显偏高或偏低,与社会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核算时要注意调整。
(二)关于主产品产值。
主产品产值是指主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出售后所得到的收入和自食自用部分折价计算的收入之和。
自食自用的产品原则上都要按照市场平均价格计算。
对于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基本完结的产品,这一项比较容易核算。
但对于一些产品,尤其是上报直报调查表时,由于地域的差异,总会出现上报截止日期之前产品生产过程没有完全结束或者产品销售过程尚未开始,这就给产值的核算带来一定困难。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有市场价格的,按照当时市场价格进行核算;2、签订了购销合同的,按合同规定的价格核算;3、市场上没有交易价格或采价很困难的,按上年价格结合当时形势进行预测,按预测价格核算。
不要因为尚未销售就不填列产值指标。
4、产值不要过于偏离社会水平。
由于调查样本设置不尽合理,而导致主产品产值明显偏高或偏低,与社会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核算时要注意调整。
(三)关于因灾减产或减收的成本核算问题。
农本调查,既要充分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也要保证其代表性。
有的调查户,成本、费用和用工情况都很正常,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虫害、水灾、旱灾,造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产出很小甚至完全无产出,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1、完全无产出的,如属个别现象,主产品产量、主副产品产值按当地平均水平填报;如属普遍现象,该调查点数据不参与汇总。
2、产出很小的,如属普遍现象,该调查点情况有代表性,则应该计入;属特殊情况和个别现象的,物质费用和数量按实填报,主副产品产量和产值按当地平均水平填报。
3、质量严重下降的,如属普遍现象,按实计算其产量和产值;如属个别现象,按当地平均等级核算产量,并按重新核算后的等级计算其产值。
三、副产品产值。
对于大多数农产品来说,其副产品都会有一定的价值。
凡是可以利用的副产品,不管生产单位、农户是否入帐列为收入,都要计算。
向市场出售的副产品按实际出售收入计算;未出售的副产品,价值较高的,不管是否加以利用,凡当地有市场价格的,一律按市价折价计算(注意要扣除运杂费),没有市场价格的,利用起来的成本反而超过了其价值,可以不计副产品产值。
例如,有些副产品价值极低,如运到市场上出售,运费甚至超过价格,这种情况下副产品产值可以不填列。
计算副产品产值时,一定要把副产品与间种、套种作物区分开来。
副产品指与主产品密切相关的、一般与主产品属于同一作物不同部分的产品,如水稻,其主产品是稻谷,副产品是稻草;棉花主产品是去籽后的皮棉,副产品是棉秸、棉籽等。
而与主产品不属于同一作物的,如棉花地里套种向日葵,西红柿地里间种豆角等,其套种、间种作物产值不能按副产品产值计算,而只能按照套种、间种作物所占耕面积分别计算。
主要农作物主、副产品产量关系参考比例表算,我们统一规定100公斤籽棉折换皮棉33公斤。
四、物质费用。
(一)直接生产费用。
指可直接计入某种作物的物质费用。
1、种籽、种苗费。
指实际播种使用的自留种籽和购买种籽、种苗、秧苗等支出。
种籽费用的核算办法是:自购的按购进价格加运杂费计算;农户自留种籽同样要按照正常购买期相同质量和等级的种籽市场价格计算,种籽市场价格一般应按种籽公司出售价格计算。
农户自育种籽所发生的各项人工、肥料、农药、农膜、灌溉等支出,应分别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不计入种籽费,以免重复核算。
2、农家肥费。
农家肥主要包括粪肥、绿肥、饼肥和菌肥。
(1)购买的农家肥均按实际购买价加运杂费计算;(2)自积的粪肥,按当地规定的价格或市价计算;(3)自产的饼肥,按当地规定的价格按市价计算;(4)绿肥、菌肥按成本作价;(5)用以沤肥的农作物副产品,应作价计入肥料费内。
3、化肥费。
化肥费按实际购买价格计算。
4、塑料薄膜费。
主要包括棚膜费和地膜费,两项费用分摊方法不一样。
其中,地膜支出一次性计入地膜费,棚膜按两年分摊计算。
当然,有的地区地膜可以多次使用,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多次分摊。
5、农药费。
购买的按实际价格加运费计算,自产的参照同类产品市场价格或生产成本作价。
除草剂费用计入农药费中。
6、畜力费。
租借畜力耕种的,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自有畜力的费用有两种计算方法:(1)参照当地习惯按一个畜工相当于几个人工计算;(2)按当地的畜力价格计算。
7、机械作业费。
机械作业费是指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进行翻耕、播种、收获、脱粒、运输等作业的费用,注意机械作业费中不包括排灌费,排灌机械作业费用单独核算填报。
机械作业费,由他人作业的,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自己作业的,参照当地市场价格计算。
8、排灌费。
(1)请人排灌的,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2)自行排灌的,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3)由集体经济或企业统一负担、无需农户支付的排灌费,应按实际排灌费用分摊计入“排灌费”;(4)多种作物同时排灌的,应按各作物用水量情况分摊排灌费;(5)一些地区为节省水资源,而收取水资源费。
虽然水资源费与实际排灌可能关系不大,为方便核算,可以将水资源费计入排灌费中。
9、燃料动力费。
燃料动力费是反映烤制烟叶、烘炒茶叶等初制加工,蔬菜大棚保暖等生产过程中耗用的煤、柴油、电等燃料动力的支出,也就是说,除了烤烟、茶叶及大棚蔬菜外,其它品种均没有燃料动力费这项支出。
这一点请务必注意。
机种、机收、机播等机械作业、排灌时所耗用的燃料费用计入相应的机械作业费和排灌费项目,不计入燃料动力费。
10、棚架材料费。
指用了温室育苗、防寒防冻防晒及农作物支撑物等所发生的棚架材料费用,如木材、钢架、草帘、遮阳瓦、防雨篷等费用支出,不包括农膜支出。
它是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低值易耗品,一般价值较低,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
对于金额较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应按使用年限分摊其费用。
以上10项由国家补贴或优惠扶持的计算时因干市场价格计入成本中。
11、其它直接生产费用。
“其它直接费用”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用于该品种生产的、各项直接费用指标不能包涵的费用。
如种植业中主要包括雇工支出超过当地工价部分的费用、购买桑叶费用等。
如果成本数据表中出现“其它直接费用”数额较大的情况,很可能是有些费用应分别计入前面各项指标而没有分列出来。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认真对待。
(二)间接生产费用。
指与两种以上作物有关,需要经过分摊才能计入成本的各项费用。
1、固定资产折旧费。
指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种设施、设备如生产用房屋和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池塘、网箱、船网工具、经济林木、防护林、产役畜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各种生产用具和设备单位价值在一百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可列为固定资产(不包括农膜)。
各项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统一定为10%。
要注意几点:(1)租赁承包经营的,承包费中已包括原有固定资产折旧,不应再计提折旧,只计提经营者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折旧。
在前面各项已经计提的折旧不要重复计算。
(2)1994年以后集体或个人修建的水库、堤坝、水渠、机井、水泥晒场等都要提取折旧,但政府投资修建的不提取折旧。
(3)在机械作业费、排灌费、畜力费等指标中,有的已经包含了一部分固定资产的费用,如机械作业费中使用自有机械作业的,已经包含机械的折旧费。
使用自有排灌设备的,排灌费中也已包含了排灌设备的折旧费用;使用自有耕畜的,畜力费已包含耕畜的折旧费用时就不应重复计算。
2、初期生产费用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