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试卷合集

合集下载

天然气勘探开发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考核试卷

天然气勘探开发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考核试卷
A.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B.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C.增加地震资料的随机噪声
D.减少地震资料的可用信息
2.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
A.地震波激发
B.地震波接收
C.数据预处理
D.地震波传播
3.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波不能用于天然气勘探?()
A. P波
B. S波
C.瑞利波
D.斯通利波
4.下列哪种方法通常用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A.噪声识别
B.噪声压制
C.频率域滤波
D.时间域滤波
11.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些步骤与静校正相关?()
A.水平校正
B.倾角校正
C.时深转换
D.振幅校正
1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资料的振幅信息?()
A.界面反射系数
B.地震波传播距离
C.地震波频率
D.介质的吸收特性
13.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消除多次波?()
A.偏移算法
B.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C.地震资料的覆盖次数
D.地震资料的采集方法
17.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提高资料的连续性和保真度?()
A.静校正
B.振幅校正
C.预测反褶积
D.噪声压制
18.以下哪些参数与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相关?()
A.偏移距
B.偏移速度
C.偏移孔径
D.偏移算法
19.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地震资料的振幅恢复?()
A.界面反射系数
B.地震波传播距离
C.地震波频率
D.以上都对
20.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个环节用于提高资料的分辨率?()
A.反褶积
B.噪声压制
C.滤波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围绕以下三方面工作:1、提高信噪比;2、提高分辨率;3、提高保真度。

一、提高信噪比的处理1、原理利用噪声和信号在时间、空间、频率和其他变换域中的分布差异,设计滤波因子,将噪声进行压制。

2、处理顺序提高信噪比包含消除噪声和增强信号两部分内容。

消除噪声一般在叠前的各种道集上进行,主要针对规则干扰如多次波和面波等,增强信号一般在叠后剖面上进行,主要针对随机噪声。

3、随机噪声是指没有固定的频率、时间、方向的振幅扰动和震动,其成因大致是来自环境因素、次生因素和仪器因素,其中次生干扰的强度与激发能量有关。

随机噪声在记录上表现为杂乱无章的波形或脉冲,在频率上分布宽而不定,在空间上没有确定的视速度。

随机噪声的随机性与道间距有关,如果道间距减小到一定程度,许多随机噪声表现出道间的相干性,当道距大于随机噪声的相干半径才表现出随机性。

4、一维滤波器(伪门、Gibbs现象)频率滤波器是根据信号和噪声在频率分布上的差异而设计时域或频域一维滤波算子。

它压制通放带以外的频率成分,保留通放带以内的频率成分。

Gibbs现象是由于频率域的不连续或截断误差引起的,通放带和压制带之间设置过渡带可克服此现象,设计滤波器就是控制过度带的形状和宽度。

5、二维滤波器二维滤波是根据有效信号和相干噪声在视速度分布上的差异,来压制噪声或增强信号。

通常用来压制低视速度相干噪声,在f-k平面上占据低频高波数区域。

二维滤波比较容易产生蚯蚓化现象,而且混波相现象明显,在空间采样条件不满足或陡倾角的情况下受到空间假频的影响,一般常用于压制一些规则干扰,如面波和多次波等。

6、频率-波数域二维滤波实现步骤:(1)把时间和空间窗口里的数据变换到f-k域;(2)在f-k域,通过外科切除,按径向扇形划分压制区C(乘振幅置零)、过渡区S(乘振幅置0至1变化)、通放区P (乘振幅置1) ;(3)从f-k域反变换到t-x域。

8、数字滤波有两个特殊性质:(1)数字滤波由于时域离散化会带来伪门现象,(2)由于频域截断会造成吉卜斯现象。

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考核试卷

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考核试卷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AB
13. ABCD
14. ABC
15. ABCD
16. ABCD
17. ABC
18. ABCD
19. ABC
20. ABC
三、填空题
1.快
2.接收
3.去除噪音
4.密度、弹性模量
5.处理、解释
6.反射、折射
7.传播时间
8.多次
9.数字
B.确定地震波的速度
C.确定地震波的频率
D.确定地震波的方向
14.以下哪种地震波不是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常用的波?()
A. P波
B. S波
C. L波
D. R波
15.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地震层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A.利用地震波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像
B.利用地震波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像
C.利用地震波频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像
D.震源车
10.地震数据处理软件通常具备以下哪些功能?()
A.数据输入
B.数据显示
C.数据处理
D.成图输出
11.以下哪些因素影响地震数据的解释?()
A.地质结构
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C.地震数据的质量
D.解释者的经验
12.在地震层析成像中,以下哪些参数被用于重建地下结构?()
A.旅行时间
B.波速
C.折射角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地震数据采集时,地震检波器应该放置在地面上。(×)
2.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增益调整可以提高地震波的能量。(√)
3.地震波速度与地层的密度成反比关系。(×)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那么纵波和横波在地震发生时的到达顺序是()。

A. 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B. 横波先到达,纵波后到达C. 纵波和横波同时到达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S波)快,因此在地震发生时,纵波会先到达观测点,随后横波到达。

2.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倍。

A. 10B. 30C. 100D. 1000答案:C解析: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31.6倍,接近100倍。

3. 地震的破坏力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有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地震造成的破坏力()。

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震源深度越浅,地震波在地表的振幅越大,因此造成的破坏力也越大。

4. 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

以下哪种避震措施是不正确的()。

A.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B. 远离玻璃窗和外墙C.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D. 迅速离开建筑物答案:C解析: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下楼是不安全的,因为电梯可能会因为地震而停止工作,导致被困。

5.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向远离震中的地区提前发出预警。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

A. 日本B. 美国C. 中国D. 印度答案:A解析:日本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拥有较为成熟的地震预警技术。

6. 地震的震中是指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

震中距是指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

以下哪个因素与震中距无关()。

A. 地震震级B. 地震烈度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 地震的破坏力答案:A解析: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与震中距无关。

7.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一定地点产生的震动强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四川省数据中心防震减灾教育考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数据中心防震减灾教育考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数据中心防震减灾教育考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 身份证: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在影剧院遭遇地震,应该____。

A.沉着冷静,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B.乱喊乱叫C.不顾一切向外跑D.站在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下面2.创伤现场急救技术________。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3.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轻微振动,先于强震动______ 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A.几秒钟B.几分钟C.几十分钟D.几小时4.在郊外遭遇雷电时,应该____。

A.及时躲避或尽量找低洼处蹲下B.停留在空旷地C.停留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旁D.停留在广告牌下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_____。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6._______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B.5C.6D.77.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或摸不到脉搏时,应立即____。

A.进行“倒水”B.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C.检查有无外伤D.送去医院8.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______的方针。

A.预防为主,抗救结合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C.预防为主,专群结合D.群策群防9.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____。

A.一个震级一个烈度B.多个震级一个烈度C.一个震级多个烈度D.多个震级多个烈度10.大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下面的躲避方法是不正确的:______。

A.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桌、床下;B.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C.躲在厨房、储藏室开间小的地方;D.躲在吊顶、吊灯下;11.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______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12.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应该_______。

地震监测仪器与数据处理考核试卷

地震监测仪器与数据处理考核试卷
C.振幅
D.周期
16.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地震预警?()
A.地震波传播时间差预警
B.电磁波预警
C.地声预警
D.地震波振幅预警
17.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
A.提高数据质量
B.提高数据分辨率
C.降低数据精度
D.分析地震活动
18.在地震监测中,以下哪个参数用于描述地震波的相位?()
A.震级
A.纵波
B.横波
C.长周期波
D.短周期波
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数据处理的结果?()
A.仪器灵敏度
B.数据采集环境
C.数据处理算法
D.分析人员的经验
3.在地震预警系统中,以下哪些技术被应用?()
A.地震波传播时间差
B.电磁波监测
C.地声监测
D.卫星遥感技术
4.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
D.牛顿·米
10.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消除噪声?()
A.傅里叶变换
B.小波变换
C.卡尔曼滤波
D.高斯滤波
11.在地震学中,以下哪个参数用于描述地震波传播速度?()
A.震级
B.震中距
C.周期
D.相速度
12.以下哪个软件不是地震数据处理软件?()
A. SAC
B. GMT
C. ArcGIS
D. ABAQUS
2.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数据预处理是可有可无的步骤。()
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有关。()
4.地震矩是一个描述地震大小的绝对量度。()
5.地震预警可以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发出。()
6.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快。()
7.地震活动性分析可以用来评估地震灾害的风险。()

地质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仪器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仪器考核试卷
A.振动传感器
B.放大器
C.数字转换器
D.遥感器
2.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地震数据采集的主要步骤?()
A.信号发射
B.信号接收
C.数据处理
D.地质层分析
3.以下哪种传感器在地震勘探中用于检测地面的振动?()
A.麦克风
B.重力传感器
C.加速度传感器
D.磁场传感器
4.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哪一步骤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A.增加采样间隔
B.使用多个震源
C.信号平均
D.提高接收器灵敏度
12.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图像的重建?()
A.波形反演
B.速度分析
C.叠前深度偏移
D.三维可视化
13.以下哪种波在地震勘探中难以穿过液态地层?()
A.纵波
B.横波
C.表面波
D.瑞利波
14.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识别地层的界面?()
17.以下哪种地震勘探方法主要用于天然气资源的探测?()
A.常规地震勘探
B.电磁法
C.微地震监测
D.地震干涉测量
18.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个步骤用于提取反射波的信息?()
A.去噪
B.叠加
C.滤波
D.反演
19.以下哪种设备在地震勘探中用于记录地震波信号?()
A.震源
B.数字转换器
C.打印机
D.信号处理器
2.地震数据处理中的______步骤是去除地震记录中与地质结构无关的噪声。
3.在地震勘探中,______波主要用于判断地层的弹性特性。
4.地震数据采集时,震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称为______。
5.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不同介质交界面时,会发生______和______。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考核试卷
D.只有折射波可以用来确定地下结构
14.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个设备主要用于激发地震波?()
A.地震仪
B.检波器
C.震源
D.剖面仪
15.以下哪种方法通常用于增加地震波的能量?()
A.增加检波器数量
B.增加震源药量
C.减少检波器与震源的距离
D.提高地震仪的采样率
16.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可能导致数据失真?()
(注:以上试卷内容仅为样例,实际考试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B
4. A
5. A
6. D
7. A
8. A
9. B
10. C
11. C
12. D
13. C
14. C
15. B
16. A
17. C
18. A
19. D
20. D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
3. ABC
A.深层反射法
B.深层折射法
C.震源深度控制
D.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19.以下哪些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
A. Seismic Unix
B. Petrel
C. Kingdom
D. ArcGIS
20.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使用非爆炸性震源
B.限制勘探区域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地震勘探中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区别,并说明它们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2.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震源?请结合实际勘探需求,阐述震源选择的原则和考虑因素。

地震数据处理重点整理

地震数据处理重点整理

地震数据处理重点整理(个人观点)一、题型判断题20分/10个名词解释30分/5个简答题30分/3个计算题20分/2个二、名词解释1、地震剖面的“三高”: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

2、野外静校正:对陆上资料,把所有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均校正到一个公共基准面上以消除高程、低降速带和井深对旅行时的影响。

剩余静校正:野外静校正后,在地震数据中仍然残留有各种剩余静态时移,对这些的校正称为剩余静校正。

3、反褶积:沿时间坐标轴作用,通过压缩地震子波提高地震时间分辨率。

4、最小相位信号:是具有对相同振幅谱的物理可实现信号中相位最小的信号,或者说能量延迟最小的信号。

5、视波数:k=f/v,由于地震勘探是沿测线观测的,因此可以用视波长、视速度、视波数来描述地震波特征,可表示为k*=f/v*,其中k*为视波数。

6、预白化:为了解决带限问题,在地震信号的功率谱P(w)中,从低频到高频统一加一白噪。

7、子波整形反褶积:将不同相位的子波转变为最佳子波的反褶积。

8、速度分析:为叠加提供最佳叠加速度的方法。

9、静校正:存在地形起伏、低速带的厚度变化和速度的横向变化等,此时时距曲线发生畸变,对这些因素的校正,称为静校正。

10、动校正:在水平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t,得到相当于自激自收的时间,这一过程叫做动校正。

11、正常时差:在界面水平时,对界面上某点以跑检距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自激自收观测的旅行时之差,称为正常时差。

12、拉伸畸变:动校正结果出现频率畸变,同相轴移向低频。

13、水平叠加:水平叠加是将CMP道集记录经NMO动校后叠加起来,目的是压制随机噪音,提高地震信噪比。

14、速度谱:把每一种速度所得的叠加结果并排显示在速度-双程零炮检距时间平面中,称此为速度谱。

15、速度扫描:应用一系列常速度在CMP道集进行动校正,并将结果并列显示,从中选出能使反射波同相轴拉平程度最高的速度作为NMO速度的速度分析方法称为速度扫描。

北京市数据中心防震减灾教育考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数据中心防震减灾教育考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数据中心防震减灾教育考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 身份证: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大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下面的躲避方法是不正确的:______。

A.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桌、床下;B.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C.躲在厨房、储藏室开间小的地方;D.躲在吊顶、吊灯下;2.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____。

A.一个震级一个烈度B.多个震级一个烈度C.一个震级多个烈度D.多个震级多个烈度3.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应该_______。

A.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B.拔腿就跑C.从窗子跳出去D.惊慌失措4.地震是地球_____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5.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___。

A.最近的建筑物内B.空旷地蹲下C.高楼D.立交桥6.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将地震灾害事件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_____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A.50 人以上、200 人以下B.50 人以上、300 人以下C.50 人以上、350 人以下7.、大震发生后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______能有效地减少伤亡。

A.不顾一切冲出屋外B.慌不择路逃到窄巷中C.越窗跳楼往外逃D.震时就近躲避,第一次大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8.大地震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动物表现出异常反应,如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动物反常情况,我们应该选择____。

A.发布地震预报B.报告有关部门C.告诉左邻右舍去避灾D.在同学中议论9.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可____缓解症状。

A.用热毛巾敷脸B.用冷毛巾敷脸C.喂服汽水等冰镇饮料D.喂服咖啡、红茶等热饮10.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____造成A.建筑物倒塌B.地震的余波C.地震引起的火灾D.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11.在影剧院遭遇地震,应该____。

地震勘探仪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地震勘探仪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4. 地震数据采集时,道间距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 )
5.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速度分析可以用来确定地层的界面位置。( )
6.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其振幅只与震源能量和传播距离有关。( )
7. 地震数据偏移处理可以消除多次波,提高资料的信噪比。( )
8. 波形反演和旅行时反演是地震数据反演的两种主要方法。( )
A. 原始波
B. 反射波
C. 散射波
D. 天然地震波
17.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消除地震数据的多次覆盖?( )
A. 静校正
B. 速度分析
C. 偏移处理
D. 去多次波
18. 以下哪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地层的界面位置?( )
A. 波形反演
B. 频率分析
C. 旅行时反演
D. 静校正
( )
3. 请解释地震数据反演的概念,并说明波形反演与旅行时反演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 )
4. 在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请结合实际应用,给出至少两种方法及其原理。
( )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C
4. A
5. D
6. D
7. C
8. A
12. 地震数据采集时,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数据质量?( )
A. 提高采样率
B. 增加炮间距
C. 使用重复震源
D. 减少道间距
13.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
A. 频率域滤波
B. 波形反演
C. 旅行时反演
D. 静校正
14. 以下哪些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模型?( )

(完整版)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

(完整版)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20分〕1、速度谱把地震波的能量相对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

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屡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速度谱。

2、反滤波又称反褶积,是指为提高纵向分辨率,去掉大地滤波器的作用,把延续几十至100ms的地震子波b〔t〕压缩成原来的震源脉冲形式,地震记录变成反映反射系数序列的窄脉冲组合。

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良,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4、数字滤波数字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滤波。

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数据。

5、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受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叠加起来。

6、叠加速度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同样的式子来表示:t2=t2+x2/V2,其中,V 就是叠加速度。

0 αα7、静校正把由于激发和接收时地表条件变化所引起的时差找出来,再对其进行校正,使畸变了的时距曲线恢复成双曲线,以便能够正确地解释地下的构造情况,这个过程叫做静校正。

8、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9、假频一个连续信号用过大的采样得到的离散序列实际上含有连续信号中高频成分的奉献。

这些高频成分折叠到离散时间序列中较低的频率。

这种现象是由连续信号采样缺乏引起的,称作假频。

10、亮点技术所谓“亮点〞狭义地说是指地震反射剖面上由于地下油气藏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

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异常,同时也利用反射波的极性反转、水平反射的出现、速度的降低及吸收系数的增大等一系列亮点标识综合指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进而直接寻找油、气藏的技术。

11、相关定量地表示两个函数之间相似程度的一种数学方法。

12、自相关表示波形本身在不同相对时移值时的相关程度。

成都理工大学2013-2014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2013-2014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试题

1地震时间剖面的显示方式为波形加变面积图。

2在地震资料预处理中,数据解编是把按时分道排列的野外磁带数据重新排列转换成按道分时排列的形式,方便对数据作实质性处理。

3数字滤波处理时地震资料处理中提高地震记录信噪比的重要方法。

4沿测线闭合追踪同一反射层位时,To应该闭合,当闭合差超过0.5△T时,就认为没能闭合。

5将时间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一般采用的是平均速度,也可用层速度逐层求层厚度的方法。

6要想保留有效波,滤去干扰波,需要设计理想滤波器的类型为带通滤波。

7水平叠加处理所需要的道集排列形式是共中心点排列。

8不整合面是地壳升降运动引起的,与油气聚集有密切关系。

9在均匀介质中,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的一个脉冲,对应地质空间的反射界面是,而地质空间的一个点,对应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

10地震子波为零相位子波。

11根据作图等值线的性质不同,地震构造图可分为等深度构造图和等To构造图两大类。

12波动方程偏移是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偏移处理方法,主要由波场延拓和成像两部分组成。

13背斜构造断开后,下降盘等值线的范围比同深度上升盘的小。

14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应。

1什么是偏移现象?当反射界面水平时,反射波同相轴与地下界面形态一致,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反射波到同相轴与地下界面形态不一致,若将反射时间作时深转换,所得视界面与地下真实反射界面比较,不论是界面长度、界面位置及界面倾角两者均不一致,视界面相对于界面,想界面下倾方向偏移,而且倾角变小。

2简述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识别标志。

①标准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断,是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基本形式。

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可表现为波组或波系的错断,这是中小型断层的反应。

②标准层反射波同向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上升盘地层变薄。

③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这往往是断层作用所致。

因断层的屏蔽作用,造成下盘反射同相轴凌乱,甚至出现空白反射带。

④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

(完整版)地震资料处理期末复习题

(完整版)地震资料处理期末复习题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课程练习题第二章预处理与反射振幅处理(1)预处理主要包括的环节:a.数据加载(数据解编和格式转化;增益恢复;时序转为道序)b.道编辑(剔除坏道坏炮)c. 观测系统定义(将每个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存入计算机)d. 抽道集(2)影响反射振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激发条件(声源耦合)、接收条件、波前(球面)扩散、地层吸收衰减、地质体散射、透射损失、微曲多次波、入射角的变化、波的干涉(层间干涉)、混合波和噪声。

(3)真振幅恢复处理的方法:球面(波前)扩散补偿、地层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自动增益补偿、程序增益补偿)第三章反褶积处理(1)褶积模型的实现(适应)条件是什么?a.反射界面是有一系列常速水平介质构成b. 震源产生一个平面压缩纵波,垂直反射界面入射,在此情况下,地震波在反射界面处不会产生转换波c.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子波波形不变。

即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是固定的。

(2)试推导维纳滤波方程上式即为维纳滤波方程及其矩阵形式。

(3)已知最小相位子波()b t,其中()()101,12b b==-,希望输出为单位脉冲函数,分别利用维纳滤波和Z变换法计算其反子波(),0,1a t t=。

并对两个滤波器的输出误差进行比较。

维纳滤波的输出误差小于Z变换法的输出误差。

(4)已知信号()a t,()()()11,03,12a a a-===与()()(),03,11b t b b==,分别计算其()()()(),,,bb abaa bar t r t r t r t及其两个信号的褶积()c t c(t)=(3,10,9,2)r aa(t)=(2,9,14,9,2) r bb(t)=(3,10,3) r ab(t)=(1,6,11,6) r ba(t)=(6,11,6,1)(5)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震子波的实现方式:a.根据声波测井、密度测井资料得到声速曲线v(H)、密度曲线ρ(H),求出波阻抗曲线ρv (H)b.再做时深转换把ρv (H)转化为随反射时间变化的声阻抗曲线ρv (t)c.然后利用反射系数公式计算出反射系数序列r(t)d.利用傅里叶变换求出r(t)和井旁地震记录x(t)的频谱R(ω)和 X (ω)e.得到地震子波的频谱W(ω)= X (ω)/R(ω)f.最后对W(ω)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地震子波w(t)(6)脉冲反褶积和预测反褶积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假设?褶积模型的假设为:1.反射界面是有一系列常速水平介质构成2.震源产生一个平面压缩纵波,垂直反射界面入射,在反射界面处不会产生转换波3.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子波波形不变。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试卷合集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试卷合集

一、名词解释1.道均衡:是指在不同或同一地震记录道建立振幅平衡。

2.数字信号:相对于模拟信号,记录瞬间信息的离散的信号。

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有效信号:能为我们所利用的信号就叫有效信号。

3.最小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前部。

4.反射波:在波速突变的分界面上,波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入射波的一部分被反射,形成反射波。

折射波:滑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反过来影响第一种介质,并在第一种介质中激发新的波。

这种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5.共深度点:CDP。

地下界面水平时,在共中心点下方的点,界面倾斜时无共深度点。

6.解编:地震数据是按各道同一时刻的样点值成列排放的,解编就是将数据重排成行。

12. 最大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后部。

16.地震波:地震波是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多次波:在地下经过多次反射接收到的波叫多次波。

17. 切除:地震信号经动校正后被拉伸畸变,目前处理动校正拉伸畸变的方法是切除,即把拉伸严重部分的记录全部充零。

18. 混合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中部。

自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自身的互相关。

互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另一个时间信号的相关。

21.环境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随机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22.反射系数: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的比值。

28.模拟记录:把地面振动情况,以模拟的方式录制在磁带上。

二、简答题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地震资料数据中有哪些目标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如何分类?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有哪些?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输入→定义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废炮道、预滤波、反褶积)→野外静校正→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显示。

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有:预处理、登录道头、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增益恢复、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实行野外静校正、还可以进行频谱分析、速度分析、水平叠加等(2分)。

地震勘探仪器的数据处理与解释考核试卷

地震勘探仪器的数据处理与解释考核试卷
C.波形分析
D.结构分析
20.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个概念与地震波的走时有关?()
A.速度
B.频率
C.波长
D.相位
(注:以下为试卷的继续部分,但根据您的要求,这里只提供了第一部分的20个单项选择题。)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震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哪些基本步骤?()
A.数据采集
B.数据预处理
C.数据解释
D.地质成图
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速度?()
A.地层密度
B.地层弹性模量
C.地震波的频率
D.地下水的含量
3.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波可以用来判断地层的弹性特性?()
A. P波
B. S波
C.表面波
D.深层波
4.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地震数据去噪?()
A.纵波
B.横波
C.表面波
D.深层波
17.以下哪个步骤不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A.数据采集
B.预处理
C.解释
D.成图
18.在地震数据解释中,以下哪个参数对于烃类检测尤为重要?()
A.速度
B.密度
C.吸收系数
D.反射系数
19.以下哪种方法用于识别地震数据中的地质异常体?()
A.能量分析
B.频谱分析
10. Petrel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主要步骤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处理和解释。采集获取原始数据,预处理包括去噪、静校正等,数据处理涉及速度分析、偏移等,解释用于识别地质结构、岩性和烃类等。

地震勘探设备在地震勘探中的智能化数据处理考核试卷

地震勘探设备在地震勘探中的智能化数据处理考核试卷
A.数据清洗
B.数据标准化
C.数据变换
D.数据集成
16.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地震勘探设备的自动校准?()
A.传感器技术
B. GPS定位
C.无人机
D.物联网
17.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分析?()
A.波速分析
B.频散分析
C.反射分析
D.折射分析
18.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地震数据的压缩?()
8.为了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精度,常常需要对采集设备进行______和______。
答案:校准,定位
9.地震勘探中,______和______是两种常见的地震波传播特性分析方法。
答案:反射分析,折射分析
10.在地震数据处理中,______和______是两种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
答案:小波变换,编码技术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B
4. D
5. B
6. A
7. B
8. B
9. D
10. C
11. A
12. D
13. A
14. C
15. C
16. D
17. D
18. A
19. D
20. A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
3. ABCD
4. ABD
5. ABCD
6. ABC
7. ABCD
1.地震勘探中的智能化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哪些方法?()
A.数据预处理
B.特征提取
C.模式识别
D.数据采集
2.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地震波速度的估计?()
A.反演法
B.最大似然估计

地质勘探仪器在地震勘探中的数据处理算法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仪器在地震勘探中的数据处理算法考核试卷
A.去噪
B.增强
C.滤波
D.反卷积
16.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估算地下介质参数?()
A.震源定位
B.波形拟合
C.能量谱分析
D.反演
17.以下哪些算法可以用于地震数据的去噪?()
A.均值滤波
B.中值滤波
C.小波阈值去噪
D.线性预测去噪
18.以下哪些步骤与地震波形分析相关?()
A.预处理
B.反演
C.波形分析
A.均值滤波
B.中值滤波
C.小波阈值去噪
D.线性预测去噪
18.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个步骤用于分析地震波形?()
A.预处理
B.反演
C.解释
D.波形分析
19.以下哪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用于提高地震数据的时间分辨率?()
A.波场延拓
B.波束形成
C.傅里叶变换
D.小波变换
20.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识别油气藏?()
7.横波速度总是大于纵波速度。()
8.波形拟合技术可以用于确定地下界面的位置。()
9.反卷积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
10.地震属性分析可以用于识别油气藏,但不能用于确定油气藏的规模。()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地震勘探中地质勘探仪器的种类及其作用。
2.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反演技术有哪些?它们各自适用于什么样的地质条件?
3.请详细说明地震数据处理中滤波的目的是什么,并列举至少三种常用的滤波方法。
4.在地震勘探中,如何利用地震数据来识别油气藏?请描述至少两种常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D
4. B

地震应急预案试题附答案

地震应急预案试题附答案

地震应急预案试题附答案
试题:
1. 请简要描述地震发生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2. 在地震发生后,你如何组织人员进行伤亡救助和灾情评估?请描述你的具体举措。

3. 地震发生后,通信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你将如何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沟通?
4. 在地震发生后,可能会出现断水断电的情况,你将如何确保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和分发?
答案:
1. 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开展紧急救援和医疗救助、评估灾情、通知上级部门和其他相关应急措施。

流程包括地震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随即开展救援和医疗救助工作,同时全面评估灾情,及时通知上级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可采取的具体举措包括迅速组织人员开展伤亡救助和灾情评估工作,设立临时救援点,分组对受灾地区展开搜救工作,统计伤亡情况,了解灾情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3. 可通过多种通信手段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沟通,如无线电、
卫星电话、互联网等,建立信息中心,及时发布灾情和救援信息,保障通信畅通。

4. 可通过储备物资和应急物资供应网络,确保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和分发,如食品、饮用水、毛毯等,同时组织人员开展基本生活物资调配和分发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道均衡:是指在不同或同一地震记录道建立振幅平衡。

2.数字信号:相对于模拟信号,记录瞬间信息的离散的信号。

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有效信号:能为我们所利用的信号就叫有效信号。

3.最小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前部。

4.反射波:在波速突变的分界面上,波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入射波的一部分被反
射,形成反射波。

折射波:滑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反过来影响第一种介质,并在第一种介质中激发新的波。

这种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5.共深度点:CDP。

地下界面水平时,在共中心点下方的点,界面倾斜时无共深度点。

6.解编:地震数据是按各道同一时刻的样点值成列排放的,解编就是将数据重排成行。

12. 最大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后部。

16.地震波:地震波是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多次波:在地下经过多次反射接收到的波叫多次波。

17. 切除:地震信号经动校正后被拉伸畸变,目前处理动校正拉伸畸变的方法是切除,
即把拉伸严重部分的记录全部充零。

18. 混合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中部。

自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自身的互相关。

互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另一个时间信号的相关。

21.环境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随机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22.反射系数: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的比值。

28.模拟记录:把地面振动情况,以模拟的方式录制在磁带上。

二、简答题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地震资料数据中有哪些目标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如何分类?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有哪些?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输入→定义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废炮道、预滤波、反褶积)→野外静校正→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显示。

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有:预处理、登录道头、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增益恢复、
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实行野外静校正、还可以进行频谱分析、速度分析、水平叠加等(2分)。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登录道头、废炮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4分)、增益恢复、预滤波、反褶积等.
地震资料数据中目标处理方法有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4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等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分类有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叠加和偏移归位、振幅处理、滤波、分析、正反演、复地震道技术等。

(3分)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包括野外原始资料检查与验收、处理流程及主要参数确定、
中间监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质量科学管理。

1、简述预测反褶积原理,并简述预测反褶积应用中算子长度、预测步长和白噪系数的
影响。

预测反褶积原理:根据已知的过去数值和当前数值,设计一个预测算子(因子),对已
知信息进行处理来获得未来时刻的预测数值。

更长的算子使谱进一步白化,使它进一步靠拢尖脉冲响应谱,但增到一定算子长度后,更长的算子不能改善结果。

为了选择算子长度,理想的情况是应用未知地震子波的自相关。

随着预测步长增加,输出谱的宽度愈来愈窄。

在理想的无噪音条件下,预测反褶积对输出的分辨率可通过调节预测步长来控制。

单位预测步长意味着最高的分辨率,而较大的预测步长意味着较小的分辨率。

脉冲反褶积应用于野外资料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理想的,因为它提高了资料中的高频噪音。

非单位预测步长的最大优势是压制谱的高频端,并保持了输入资料的总体谱形(2分)。

随着预白百分比的增加,谱的宽度都减小。

预白使谱变窄而不怎么改变谱的平坦特征;而较大的预测步长使谱变窄并改变它的形状,使它看起来更像输入地震子波的谱。

预白得到一个限带输出。

但是与改变预测步长相比,它的影响较不易控制。

通过改变预测步长,我们对输出带宽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与预测步长有关(2分)。

2、应用数字滤波方法,如何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
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有面波、多次波、导波、折射波、侧面反射、电缆干扰等,不规则干扰包括环境噪音等。

(2分)
对于规则干扰,可以将信号变换到其他域,针对该域中干扰信号与有效信号的差异,设计相应的滤波器,将规则干扰消除。

如面波的特点是低频、低速、能量强,可以在频率域设计高通滤波器加以消除,也可以变换到FK域,根据其低频低速的特点,将其滤掉;(2分) 对于非规则干扰,可以在某个域中如FX域中将相干的有效信号提取,达到滤掉干扰的目的;叠加也是一种有效的去除非规则干扰的滤波方法。

(2分)
3、波动方程偏移方法主要有哪些?并简述其方法原理?
4、什么是叠加速度?叠加速度在不同地层模型时的含义?
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同样的式子来表示:t2=t02+x2/Vα2,其中,Vα就是叠加速度。

(3分)
(1)在地下介质为水平层状介质时,叠加速度为均方根速度;(1分)
(2)在地下介质不是水平层状介质时,叠加速度不等于均方根速度,但是它与均方根速度的关系比与平均速度更加密切;(1分)
(3)对倾斜界面均匀覆盖介质的情况,叠加速度就等于有效速度。

(1分)
5、简述无干扰时时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原理及步骤?
有干扰时最小平方反褶积的原理,是维纳(N·Weiner)最先提出的,是以这样的最佳准则来设计滤波器的:使滤波器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

只要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输入、输出和期望输出,就可设计出各种具体目的所需的反褶积方法。

(4分)有干扰时最小平方反褶积的步骤:计算步骤如下:
①由已知子波b(t)通过解方程,得到脉冲反褶积算子h(t);
γ,再与b(t)作互相关,得()t a';
②h(t)作自相关,得()t
hh
③()t a'与x(t)褶积,得()()t
≈。

(4分)
t yξ
6、 分析观测系统对偏移成像的影响?
如果波的传播速度不变,自激自收剖面的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为半圆形构造(2分)。

道理很简单,地下界面如果是圆心在地面的一个半圆形构造,采用自激自收观测系统进行观测,反射波将会聚焦在圆心处,在时间剖面上呈现为一个脉冲波。

如果输入剖面是用非零炮检距观测系统测得的(有炮检距剖面),则速度v 不变时,其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为椭圆(2分)。

当采用自激自收观测方式,且地下介质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变时,其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响应为一绕射双曲线。

若使用非零炮检距系统(例如共炮点观测系统)其脉冲响应仍为双曲线(2分)。

7、 简述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
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1)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成像原理,适用于叠后的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

水平叠加剖面可以看成是这样形成的:设想把一系列爆炸震源安置在反射界面上,其产生波的强度、极性与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和极性一致,测线的每个共中心点上放置一个检波器,假定在0 t 时刻,所有的震源同时启爆激发出地震波,波沿界面法向方向向上传播直到被地面的检波器接收形成叠加剖面。

这种形成叠后地震剖面的模型称为爆炸界面模型(3分)。

2)测线下延成像原理,将测线下延,直到达到反射点A 时,波的旅行时间为零,炮检距也为零(3分)。

3)波场延拓的时间一致性成像原理,可表示为反射界面存在于地下这样的一些地方,下行波d 的到达或产生与上行波u 的产生和到达在时间上是一致的(2分)。

8、 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
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高分辨率(3分)、高信噪比(3分)和高保真度(2分)。

16、简述地震资料数据中有哪些特殊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数据中特殊处理方法有亮点及A VO 分析、高精度地震资料反演、地震属性分析(4分)、地震资料相干体数据处理、地震资料可视化数据处理等。

17、偏移成像方法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是哪些?
偏移成像方法分类按算法分:射线和波动方程偏移成像;按输入资料分:叠前和叠后偏移成像;按输出资料分: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

(6分)主要特点与成像方法分类原理类似。

三、论述题
1、通过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学习和体会,论述应用时间域数字滤波方法,如何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

主要论述要点:
简述时间域数字滤波方法原理(6分)
分析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4分)
分析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过程(2分)
论述应用时间域数字滤波方法结论及建议等(2分)
2、通过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学习和体会,论述在地震勘探资料采集中野外进行低降速带的调查方法,并详细分析低降速带资料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提示:包括方法或技术原理、效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
简述地震勘探资料采集中野外低降速带的调查方法(6分)
分析低降速带资料对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过程(4分)
分析消除低降速带资料对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影响(2分)该方法结论及建议等(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