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控课程设计 1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系统课设

过程控制系统课设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设计任务书1. 题目PH控制系统2. 设计要求①设计义某化工过程中废液中和的pH控制系统;②对控制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③对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整定;④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

3 . 仪器设备A3000现场控制系统,pH控制系统。

二、基本原理pH控制系统子工业,尤其是化工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

利用pH控制可以实现化工过程的正常生产过程、造纸厂等化工厂废液达标排放等。

1. pH的特点PH控制系统的主要方式有:有一种碱(或酸)滴定另一种物质使pH值保持在某一值上;对两种分别呈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流量进行控制使pH值保持在某一值上;控制两种物质使混合溶液保持在一定的pH值上。

PH控制和其他控制参数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点:●PH滴定曲线的高度非线性;●滴定过程的测量纯滞后特性。

图01为典型的酸碱滴定特性曲线。

从图01知,溶液的pH值随中和流量非线性变化。

图01 典型的酸碱滴定特性曲线显然在控制系统中将pH值的变化转化为中和反应酸碱的控制流量变化,是根据滴定特性曲线进行的。

将滴定特性曲线转化为酸碱流量变化规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利用非线性阀补偿过程的非线性;●采用三段式滴定调节器,用三条相接的线性段代替非线性滴定曲线;●采用滴定曲线的非线性调节器精确描述滴定曲线。

随着技术的进步,利用非线性阀补偿滴定曲线非线性用的越来越少;而基于计算机功能元器件或计算机的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应用越来越多。

对滞后的补偿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微分Smith补偿方法,由于该方法本身适应能力较差,较少使用;●改进的Smith补偿方法;●自适应方法,应用较多的是增益自适应的Smith法。

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误差跟踪能力,pH控制系统经常采用的控制策略是PI或PID,不能采用P调节。

2. 三段式非线性调节器和采用滴定曲线的非线性调节器(1)三段式非线性调节器实际中,酸碱中和后通过pH计测得pH值的大小,控制系统当前pH值大小折算成溶液中酸碱量的多少,并调节系统酸碱流量的大小实现要求的pH值。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程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的过程控制算法,如PID控制,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鲁棒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并进行模拟。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计算工具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解决实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控制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尝试新方法。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考虑其已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和数学分析能力,课程性质偏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过程控制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其成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有效监控,并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 教材章节:第1章 过程控制概述2. 控制系统组件: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被控对象等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特性。

- 教材章节:第2章 控制系统组件3. 常见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前馈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原理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控制算法基础4.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方程,系统稳定性分析。

- 教材章节:第4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5.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稳态误差、动态性能指标、频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

过控课程设计乙苯

过控课程设计乙苯

过控课程设计乙苯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乙苯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掌握乙苯过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乙苯过控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乙苯过控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乙苯过控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1.乙苯的性质:介绍乙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乙苯的制备方法:讲解乙苯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流程。

3.乙苯过控原理:阐述乙苯过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4.乙苯过控应用:介绍乙苯过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为:1.讲授法:讲解乙苯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

2.讨论法:学生讨论乙苯过控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乙苯过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乙苯过控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为:1.教材:乙苯过控相关章节。

2.参考书:乙苯过控的理论与应用。

3.多媒体资料:乙苯过控实验操作视频。

4.实验设备:乙苯过控实验装置。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为: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乙苯过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3.教学地点:教室201。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章节差异化教学措施如下:1.针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2.针对兴趣不同的学生,引入相关案例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程控制的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的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原理;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过程中的控制问题;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展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描述实际过程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对过程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求知欲;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组成、开环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2. 数学模型描述: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线性系统的特性;3. 过程控制原理:PID控制算法、超前-滞后校正、串并行控制;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系统仿真;5. 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6. 现代过程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网络控制、大数据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第二周:数学模型描述及传递函数;第三周:过程控制原理及PID控制算法;第四周: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建模;第五周: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第六周:现代过程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章节,涵盖教材中过程控制的核心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过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a.了解过控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掌握过控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c.了解过控原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广泛性。

2.技能目标:a.能够运用过控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b.能够运用过控原理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c.能够运用过控原理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b.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c.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过控原理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过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1.过控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过控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3.过控原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广泛性;4.过控原理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过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过控原理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过控原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广泛性。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使学生掌握过控原理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过控原理教材,用于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过控原理相关参考书籍,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3.多媒体资料:过控原理相关的视频、动画和图片,用于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4.实验设备:过控原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用于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如计算机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仿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过程控制问题。

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3.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关注过程控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为我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介绍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方块图及其相互转换。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学模型3. 过程控制策略:讲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以及串级、比值、前馈等复合控制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策略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性能指标和控制器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分析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及其应用,通过实例演示仿真过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实现6. 过程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仪表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的特性。

3. 让学生了解过程参数的检测与变送原理,掌握各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调试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仪表,进行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与仪表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与仪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工程技术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性能指标、稳定性与可控性。

2. 仪表及传感器:仪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常见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3.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的数学描述,传递函数与方框图。

4.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算法,参数整定方法,串、并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5. 过程参数检测与变送:检测原理,变送器的种类及特性,信号处理与传输。

6. 过程控制系统的实现: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组成,系统调试与优化。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过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特点及应用;2. 学会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了解稳定性、快速性及准确性等评价指标;3. 掌握典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过控原理知识,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引导学生认识到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动化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过控原理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过控原理的概念、发展及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内容列举: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讲解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使学生掌握建模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列举: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

3.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学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及准确性等性能评价指标。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内容列举:稳定性分析、快速性分析、准确性分析。

4.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对比分析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优缺点,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教材章节:第四章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内容列举:开环控制原理、闭环控制原理、开环与闭环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控制理论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策略。

3. 学生了解过程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如化工、热能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仿真软件搭建过程控制系统模型,进行系统仿真。

2. 学生能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性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二年级自动化及机器人兴趣小组的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和控制理论知识,对自动化技术有一定兴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过程控制领域的前沿动态,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回顾:包括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等,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2. 仿真软件介绍与操作:介绍过程控制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并进行基本操作培训,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3.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教授如何利用仿真软件搭建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系统性能,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4. 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学习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常见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参数优化,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

5. 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化工、热能等领域的过程控制应用实例,了解控制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7章内容。

过控课设

过控课设

目录一、绪论 (1)1.1、精馏塔串级控制的过程 (1)1.2、精馏塔串级控制的原理 (1)二、总体设计方案 (2)三、系统器件选择(包括器件参数) (2)3.1温度传感器选择 (2)3.2调节器与执行器、传感器的选型 (2)四、硬件设计方案 (3)4.1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确定 (3)五、控制算法选择 (4)六、控制参数整定 (5)七、心得体会 (7)参考文献 (8)一、绪论精馏是石油化工、炼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出来,达到规定的纯度。

精馏过程的实质就是迫使混合物的气、液两相在塔体中作逆向流动,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液相中的轻组分逐渐转入气相,而气相中的重组分则逐渐进入液相,从而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一般精馏装置由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回流罐等设备组成。

1.1、精馏塔串级控制的过程进料流量从精馏塔中段某一塔板上进入塔内,这块塔板称为进料板。

进料板将精馏塔分为上下两段,进料板以上部分称为精馏段,进料板以下部分称为提馏段。

溶液中组分的数目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际工业生产中,只有两个组分的溶液不多,大量需要分离的溶液往往是多组分溶液。

多组分溶液的精馏在基本原理方面和两组分溶液的精馏是一样的。

1.2、精馏塔串级控制的原理我们的控制目的是使塔温保持恒定,现选用精馏段的温度, 与回流量来构成串级随动控制.温度调节器通常按PID调节规律,流量调节器按P调节规律。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主调节器(温度调节器)进行控制,其输出作为副调节器(液位调节器)的给定值,最终控制阀门的开度,主控回路的输出作为副控回路设定值修正的依据,副控回路的输出作为真正的控制量作用于被控对象,液位一旦发生变化,副控回路及时地控制阀门的开度位置,较快地克服了液位的变化对出料温度的影响如果液位是恒定的,只需测量实际温度,并使其与温度设定值相比较,利用二者的偏差控制管道上的阀门就能保持温度的恒定。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熟悉过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进行简单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够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过程控制仿真和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过程控制理论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如过程、控制、反馈等;2. 过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3. 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如连续时间系统模型、离散时间系统模型等;4. 过程控制仿真技术,如MATLAB/Simulink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和研究具体案例,实验法用于验证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提供基础知识和扩展内容,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实验设备将用于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教学资源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我们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结果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和调整教学。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设计目的该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过程控制的理解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控制思维和控制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将学习到以下内容:•理解基本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学会使用常见的控制器和传感器;•掌握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熟悉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了解实际工业控制应用。

设计内容该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使用Arduino单片机,设计一个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设计要求1.通过调节加热器的开关,使得温度设置值与实际温度值尽可能相等;2.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实时温度,并使用数码管显示实时温度;3.设计一个PID控制器,实现自动调节;4.设计一个可调节的电位器,用于调节PID控制器的P、I、D三个参数。

设计步骤步骤1:硬件接口设计由于该课程设计需要使用Arduino单片机,因此需要进行硬件接口设计。

需要设计的接口有:•数码管模块接口;•温度传感器模块接口;•电位器模块接口;•加热器模块接口。

步骤2:控制系统建模和仿真在该设计中,需要通过建模和仿真来了解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

需要进行的仿真工作包括:•建立温度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建立加热器动态响应模型;•建立PID控制器模型。

步骤3:软件部分设计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使用软件来调节控制参数和显示实时温度。

需要进行的软件部分设计包括:•设计数字温度读取程序,实现从温度传感器传入数值;•设计PID控制器程序,实现调节控制器参数;•设计加热器控制程序,实现控制加热器的开关;•设计数码管显示程序,实现温度的实时显示。

步骤4:实验验证在完成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部分设计后,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中需要进行以下操作:•设置温度值;•调节PID控制器参数;•查看实时温度数值;•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设计效果该课程设计通过实际的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实验,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过程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该设计涉及到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也有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解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中各环节的作用,掌握主要参数的测定与调整方法。

3. 帮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过程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模拟与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解决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控制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过程控制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工程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分类、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控制系统元件及环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滤波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系统仿真。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常见过程控制系统分析: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

教材章节:第四章6. 过程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化工、热工、电力等领域。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过程控制工程基本概念第二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三周:控制系统元件及环节第四周: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第五周:常见过程控制系统分析第六周:过程控制系统应用实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材章节和内容,有助于教师按计划进行教学,同时便于学生跟进学习进度。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学生能够了解过程控制中的常见参数,如偏差、控制变量、扰动等,并理解它们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过程控制知识,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并分析其性能。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仿真软件等工具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过程控制现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实际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过程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伦理观念。

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将重点关注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结合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及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框架。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节“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2. 过程控制数学模型: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节“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

3. 过程控制参数:阐述偏差、控制变量、扰动等参数的定义及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三节“过程控制参数及其作用”。

4. 过程控制策略:介绍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常见控制策略,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四节“过程控制策略”。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3)熟悉常见的过程控制算法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3)掌握过程控制软件的使用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和信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控制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2.过程控制系统组成: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3.过程控制原理:阐述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4.过程控制算法:介绍常见的过程控制算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5.过程控制应用:分析实际过程中的控制案例,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过程中的控制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设计和调试过程控制系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过程控制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室设备,确保学生能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构成和控制原理。

了解PID 参数整定的基本方法,如Ziegler-Nichols 整定方法、临界比例度法或衰减曲线法。

学会用matlab 中的Simulink 仿真系统进行PID 参数整定。

二、设计正文:在热工生产过程中,最简单、最基本且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单回路控制系统,其他各种复杂系统都是以单回路控制系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方框原理图如图1所示,它是由一个测量变送器、一个控制器和一个执行器(包括调节阀),连同被控对象组成的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干扰图1、单回路控制系统组成原理方框图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可分为理论计算法和工程整定法。

理论计算方法是基于一定的性能指标,结合组成系统各环节的动态特性,通过理论计算求得控制器的动态参数设定值。

这种方法较为复杂繁琐,使用不方便,计算也不是很可靠,因此一般仅作为参考;而工程整定法,则是源于理论分析、结合实验、工程实际经验的一套工程上的方法,较为简单,易掌握,而且实用。

常用的工程整定法有经验法、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响应曲线法等等,本设计中主要是应用Ziegler-Nichols 整定方法来整定控制器的参数。

参数整定的基本要求如下所述:1、通过整定选择合适的参数,首先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在热工生产过程中,通常要求控制系统有一定的稳定裕度,即要求过程有一定的衰减比,一般要求4:1~10:1。

3、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要求控制过程有一定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所谓准确性就是要求控制过程的动态偏差和稳态偏差尽量地小,而快速性就是要求控制时间尽可能地短。

总之,以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去选择合适的参数。

目前工程上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是PID 控制,这种控制原理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鲁棒性强,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的变化不太敏感。

(1)比例控制(P 控制):G c (s)=K p =1/δ; (2)比例积分控制(PI 控制):G c (s)=K p (1+1/T I s)=1/δ(1+1/T I s); (3)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 控制):G c (s)=K p (1+1/T I s+T D s)。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熟悉常用的控制算法、控制 器设计和优化方法。
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 标评价方法,能够对所设计 的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
课程设计流程
01 02 03 04 05
确定设计任务和要求,明确设计目标。
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包括被控对象特性分 析、控制算法选择、控制器设计等。
完成系统实现,包括硬件选型、软件编程、 系统调试等。
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实践实习等方式,加强实践 能力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谢谢聆听
01
实验注意事项
02
确保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03
合理选择控制器参数;
04
注意仿真实验的边界条件。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展示
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包括系统响应曲线、误差曲线等 。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系统性能评估、控制器性能评估等。
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行性以及改进方向等 。
过程控制分类
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过程控制可分为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流量控制、液位 控制等;根据控制策略的不同,过程控制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
A
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是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调节的工艺参 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测量变送器
测量变送器用于将被控对象的参数转换为 标准信号,以便控制器进行处理。
针对特定应用场合进行流量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如减少管道阻力、 提高阀门调节性能等,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06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
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介绍
MATLAB概述
MATLAB是一款由MathWorks公司开发的高级编程语言和交互式环境,广泛应用于算 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等领域。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2 目录一、设计目的 2二、设计要求 3三、实现过程3 1、 系统概述 (3)1.1加热炉 (3)1.2加热炉工艺过程 ...................................................... 4 13控制参数的选择及控制燃烧方案的确定 . (5)1.4加热炉的工艺结构及其设备组成 (6)1.5生产线的特点 ........................................................ 6 2、 设计与分析 .. (7)2.1加热炉生产工艺和控制要求 (7)2.2燃烧控制系统及仿真 (7)四、总结 11五、附录 12六、参考文献12 一、设计目的经过一个学期的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的学习,对过程控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 解。

然而仅仅在理论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所学的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 惟独这样才干真正的对过程控制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 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可以了解具体生产工业过程控制系 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同时也对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惟独 弄清晰生产工艺对控制的具体要求,才干去设计一个过程控制系统。

同时:1、 提高对所学自动化仪表和过程控制的原理、结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融会贯通。

2、针对一个小型课题的设计开辟,培养查阅参考书籍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量,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髙其综合素质,获得初级工程应用经验,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建立基础。

二、设计要求燃烧量对蒸汽母线压力:G(s)= —?——r+ 100^+11、査阅资料,深入掌握钢铁工业过程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要求,绘制出钢铁工业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图。

2、设计控制方案。

(1)根据燃烧对象特性及控制要求,完成燃烧量的选择、执行器、变送器的选择、控制仪表选择等方案设计。

过控送风控制课程设计

过控送风控制课程设计

过控送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控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及概念;2. 学生能描述过控送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各部件间的相互关系;3. 学生掌握过控送风系统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系统运行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过控送风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的参数设置;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操作,对过控送风系统进行调试和故障排查;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软件工具,对过控送风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探究过控送风系统的过程中,培养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认识到过控送风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关注节能环保,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过控送风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感兴趣,但需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过控送风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过控送风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讲解过控送风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分析系统运行中的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风机、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功能及选型。

3. 探讨过控送风系统的控制策略,学习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定风量控制、变风量控制、节能控制策略。

4. 设计过控送风系统方案,进行参数设置和模拟操作。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系统方案设计、参数计算、软件模拟操作。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05
02
问题分析
温度控制是工业过程中常见的控制问题,涉 及传感器选择、控制算法设计和执行机构配 置等方面。
04
案例二
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06
解决方案
通过设计合理的液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 构,实现液位的稳定控制,并考虑系统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标准
作品展示
学生将完成的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作品 进行展示,包括设计思路、实现过程 、实验结果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过程控制领域将逐渐实现网络化控制,即通过网络实 现对远程设备的监控与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先进控制技术
为了适应过程控制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先进控制技术,如智能控制、多 变量协同控制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解析法
通过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控制器参数, 以获得最优的控制性能。
仿真法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被控 对象的动态特性和控制系统的性 能,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优化系 统性能。
先进控制技术应用
预测控制
01
利用被控对象的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输出,通过优化算法
求解未来控制量,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经验分享与改进建议
01
经验分享:在完成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 生可以获得以下经验
02
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 控制系统设计。
03
熟悉常见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以及它们 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经验分享与改进建议
1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实验,验 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本设计是针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所安排的一次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的一次总结,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查阅相关书籍完成设计。

本设计的液料为液氨,它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g/L,熔点-77.7℃,沸点用广泛。

分子式NH3-33.35℃,自燃点651.11℃,蒸汽压1013.08kPa(25.7℃)。

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水溶液呈碱性。

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

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设计基本思路:本设计综合考虑环境条件、介质的理化性质等因素,结合给定的工艺参数,机械按容器的选材、壁厚计算、强度核算、附件选择、焊缝标准的设计顺序,分别对储罐的筒体、封头、人孔接管、人孔补强、接管、管法兰、液位计、鞍座、焊接形式进行了设计和选择。

设备的选择大都有相应的执行标准,设计时可以直接选用符合设计条件的标准设备零部件,也有一些设备没有相应标准,则选择合适的非标设备。

各项设计参数都正确参考了行业使用标准或国家标准,这样让设计有章可循,并考虑到结构方面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设计。

2 设计选材及结构2.1 工艺参数的设定2.1.1 设计压力根据《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查得40℃蒸汽压为1.555Mp(绝对压力),可以判断设计的容器为储存内压压力容器,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盛装液化气体无保冷设施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应不低于液化气40℃时的饱和蒸汽压力,可取液氨容器的设计压力为Pc=1.1×1.555=1.7105 Mpa,属于中压容器。

而且查得当容器上装有安全阀时,取1.05~1.3倍的最高工作压力作为设计压力;所以取1.7105 Mpa的压力合适。

6.0Mpa≤Pc≤10Mpa属于中压容器。

2.1.2 筒体的选材及结构。

设计温度为40摄氏度,在-20~200℃条件下工作属于常温容器。

根据液氨的物性选择罐体材料,碳钢对液氨有良好的耐蚀性腐蚀率在0.1㎜/年以下,且又属于中压储罐,可以考虑20R和16MnR这两种钢材。

如果纯粹从技术角度看,建议选用20R类的低碳钢板, 16MnR钢板的价格虽比20R贵,但在制造费用方面,同等重量设备的计价,16MnR钢板为比较经济。

所以在此选择16MnR钢板作为制造筒体和封头材料。

钢板标准号为GB6654-1996。

筒体结构设计为圆筒形。

因为作为容器主体的圆柱形筒体,制造容易,安装内件方便,而且承压能力较好,这类容器应用最广。

2.1.3 封头的结构及选材。

封头有多种形式,半球形封头就单位容积的表面积来说为最小,需要的厚度是同样直径圆筒的二分之一,从受力来看,球形封头是最理想的结构形式,但缺点是深度大,直径小时,整体冲压困难,大直径采用分瓣冲压其拼焊工作量也较大。

椭圆形封头的应力情况不如半球形封头均匀,但对于标准椭圆形封头与厚度相等的筒体连接时,可以达到与筒体等强度。

它吸取了蝶形封头深度浅的优点,用冲压法易于成形,制造比球形封头容易,所以选择椭圆形封头,结构由半个椭球面和一圆柱直边段组成。

查椭圆形封头标准(JB/T4737-95)表2.1 标准椭圆封头 公称直径DN曲面高度h1 直边高度h2 内表面积A/㎡ 溶剂V/m ³ 2600650 40 7.63 2.51封头取与筒体相同材料。

3 设计计算3.1 筒体壁厚计算查 《压力容器材料使用手册-碳钢及合金钢》得16MnR 的密度为7.85t/m3[]t σ,熔点为1430℃,许用应力列于下表:表3.1 16MnR 许用应力 钢号 板厚/mm在下列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20 100 150 200 250 300 16MnR 6~16170 170 170 170 156 144 16~36163 163 163 159 147 134 36~60157 157 157 150 138 125 >60~100153 153 150 141 128 116圆筒的计算压力为1.7105 Mpa,容器筒体的纵向焊接接头和封头的拼接接头都采用双面焊或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的焊接接头,取焊接接头系数为1.00,全部无损探伤。

取许用应力为170 Mpa 。

壁厚: (3—1)钢板厚度负偏差C1=0,查材料腐蚀手册得40℃下液氨对钢板的腐蚀速率小于0.05㎜/年,所以双面腐蚀取腐蚀裕量C2=2㎜。

[]mm p D p c t i c 1.137.10.1170226007.12=-⨯⨯⨯=-=φσδ所以设计厚度为:δn =δ +C1+C2 +Δ=15.1mm 近似为16mm故取dn =16mm 厚的16MnR 钢板制作罐体。

3.2 封头壁厚计算标准椭圆形封头a:b=2:1 封头计算公式 :(3-2)可见封头厚度近似等于筒体厚度,则取同样厚度。

因为封头壁厚<20㎜则标准椭圆形封头的直边高度h0=40㎜,则δn=16mm3.3 压力试验水压试验,液体的温度不得低于5℃; 试验方法:试验时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口,充液时应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容器外表面的干燥。

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一般不少于30min 。

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

如有渗漏,修补后重新试验。

水压试验时的压力[][]pa 14.27105.125.125.1tM p Pt =⨯=∂∂= (3—3) de= dn -C1-C2 =16-0-1=15mmδs=345 MPa(3-4)水压试验的应力校核:水压试验时的应力 0.9*φ*δs=0.9x1.0x345 =310.5MPa水压试验时的许用应力为 故筒体满足水压试验时的强度要求。

MPa D p e e i T T 5.186152)152600(14.22)(=⨯+⨯=+=δδδ[]mm p D p c t i c 3.135.07.10.1170226007.15.02=⨯-⨯⨯⨯=-=φσδ4 附件选择4.1 人孔选择人孔的作用:为了检查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裂纹、变形、腐蚀等缺陷。

人孔的结构:既有承受压力的筒节、端盖、法兰、密封垫片、紧固件等受压元件,也有安置与启闭端盖所需要的轴、销、耳、把手等非受压件。

人孔类型:从是否承压来看有常压人孔和承压人孔。

从人孔所用法兰类型来看,承压人孔有板式平焊法兰人孔、带颈平焊法兰人孔和带颈对焊法兰人孔,在人孔法兰与人孔盖之间的密封面,根据人孔承压的高低、介质的性质,可以采用突面、凹凸面、榫槽面或环连接面。

从人孔盖的开启方式及开启后人孔盖的所处位置看,人孔又可分为回转盖人孔、垂直吊盖人孔和水平吊盖人孔三种。

人孔标准HG21524-95规定PN≥1.0Mpa时只能用带颈平焊法兰人孔或带颈对焊法兰人孔。

容器上开设人孔规定当Di>1000时至少设一个人孔,压力容器上的开孔最好是圆形的,人孔公称直径最小尺寸为φ400㎜。

综合考虑选择水平吊盖带颈对焊法兰人孔(HG21524-95),公称压力PN1.7、公称直径DN450、H1=320、RF型密封面、采用Ⅵ类20R材料、垫片采用外环材料为低碳钢、金属带为0Cr19Ni9、非金属带为柔性石墨、C型缠绕垫。

标记为:人孔RFⅥ(W·C-1220)450-2.5HG21524-95总质量为256kg.法兰标准号为HGJ50~53-91,垫片标准号为HGJ69~72-91,法兰盖标准HGJ61~65-91材料为20R,螺柱螺母标准HGJ75-91螺柱材料40Cr螺母材料45,吊环转臂和材料Q235-A·F,垫圈标准为GB95-85材料100HV,螺母标准GB41-86,吊钩和环材料Q235-A·F,无缝钢管材料为20,支承板材料为20R。

尺寸表如图表4.1 人孔标准尺寸表密封面形式PN/Mpa DN dw×s d D1 D2 H1 H2总质量Kg突面 1.7 450 480×12 450 484 760 320 214 2564.2 人孔补强的计算开孔补强结构:压力容器开孔补强常用的形式可分为补强圈补强、厚壁管补强、整体锻件补强三种。

补强圈补强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原材料易解决、安全、可靠等优点。

在一般用途、条件不苛刻的条件下,可采用补强圈补强形式。

但必须满足规定的条件。

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为了计算方便,采用等面积补强法,即壳体截面因开孔被削弱的承载面积,必须由补强材料予以等面积的补偿。

当补强材料与被削弱壳体的材料相同时,则补强面积等于削弱的面积。

补强材料采用16MnR 。

1、内压容器开孔后所需的补强面积)1(2r et f d A -+=δδδ (4-1) 式中开孔直径mm C d d i 469224652=⨯+=+= (4-2) 强度消弱系数[][]78.0170/133===t t n r f σσ(4-3) 壳体开孔处的计算厚度13.1mm接管有效厚度mm c en et10212=-=-=δδ (4-4)则 9.6200)170/1331(101.1321.13469=-⨯⨯⨯+⨯=A (4-5)2、有效补强面积即已有的加强面积 壳体开孔后,在有效补强范围内,可作为补强的截面积(包括来自壳体、接管、焊缝金属、补强元件)321A A A A e ++=(4-6) 筒体上多余金属面积)1)((2))((1r e et e f d B A -----=δδδδδ(4-7) 有效补偿宽度 B=2d筒体的有效厚度 14216=-=e δ所以18.418)170/1331()1.1314(102)1.1314(4691=-⨯-⨯⨯--⨯=A m ㎡ (4-8)人孔接管上多余的面积r et r t et f C h f h A )(2)(22212-+-=δδδ (4-9)外侧有效高度02.75469121=⨯==d h nt δ内侧有效高度即实际内伸高度2h =0接管计算厚度[]00.371.111332)16480(71.12=-⨯⨯-⨯=-=c t n i c t p d p φσδ (4-10) 69.821170/133)310(4691222=⨯-⨯⨯⨯=A (4-11)焊缝金属截面积 231441212212mm A =⨯⨯⨯= 所以232178.138314469.82118.418mm A A A A e =++=++=(4-12) 比较e A A >满足以下条件的可选用补强圈补强:刚材的标准常温抗拉强度b σ≤540Mpa ;补强圈厚度应小于或等于壳体壁厚的1.5倍;壳体名义厚度n δ≤38㎜;设计压力<4Mpa ;设计温度≤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