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七年级国学经典读本(72页)

合集下载

七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docx

七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docx

七年级下经典诵读1 •《论语》(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节选3000余字)雍也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f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r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r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h含O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如。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wd !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驿xTng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f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1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f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f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f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f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q方n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ou执其手,曰f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r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r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f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通汝)画。

”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f女得人焉耳乎?”曰f有澹da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f不有祝蛇tub之佞ning ,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r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r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r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文语文教育的重视,教育部推出了《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以推动学生对经典教材和国学文化的学习及认识。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收录了大量优秀的经典文本,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春秋》、《诗经》、《楚辞》、《史记》、《古诗三百首》以及其他更多的经典文本,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学习资源。

同时,这套教材还收录了国学精要,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儒家思想》、《道家、墨家、法家》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专门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设计,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对国学文化、经典诗文、训言谚语等有更深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该教材也采用了一系列可视化的教学设计,将文学、历史、哲学中多个领域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从而掌握国学知识。

与以往教材相比,《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更注重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通过一定数量的读物挑选出有价值的思想,以及贴近现实生活的知识和经历,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文本,并将文化知识融入到自身的思维中。

此外,教材也配备了大量的习题和相关的辅导资料,以提高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互动,解答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是一套十分完美的教材,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国学文化,也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去掌握经典文本,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丰富思想。

因此,《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经典文本和国学文化最佳选择。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

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霍州市向阳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组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编委:顾问:主编:副主编:编者:校对:封面设计: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组二○一五年三月读国学,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学校也需要一种精神。

学校精神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特色和精神面貌,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校开发了以国学精华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国学精华读本》,正是为了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并通过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来凝练我校的一种精神——向阳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铸就一个民族的灵魂。

“以和为贵,以善为本,以孝为先”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明。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中华经典所孕育的民族精神,这精神是由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的经史子集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老庄之学、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学”。

中华民族子孙的国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学的人文内涵对于造就中华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而且还在于它是提升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的前提;不仅是每一位国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建构未来“学习型”人才的社会基础。

因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极大地提升每位学生的国学素养,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

因此,作为中国人,要从小接受一定的经典教育,“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民族精神。

特别是初中学生,是处于“智”和“慧”的可塑期,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开启先天的慧性;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弥补五德之不足。

诵读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诵读经典不仅会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引来清新的源头活水,也将会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大有裨益。

七年级国学背诵篇目(完整版)

七年级国学背诵篇目(完整版)

七年级国学诗词诵读篇目古文篇1.孙权劝学司马光2.木兰诗3.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5.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7.三峡【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七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七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巴拉素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必背古诗文1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 虽有佳肴《礼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半”。

其此之谓乎!4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 智子疑邻《韩非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6 塞翁失马《淮南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古代学堂深具文化意义,不仅是学术科研的温床,更是皇室子弟和普通子弟学习道德礼义,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地方。

在中国传统学业中,学生们往往在七年级参加考试晋升学位,考评其文学修养,这些学业就称为“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七年级”究竟有哪些内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首先,我们从“讲求”入手,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读物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易》、《诗经》、《史记》等经典,这些书籍都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之作,涵盖了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家伦理博大精深,蕴藉着智慧和灵魂的精华。

从这些书籍中,学生们可以从传统文化底蕴熔炉里炼得精华,掌握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经验,从而学习做一个身体健全有道德的君子。

同时,这些经典诵读还将重点放在学生思考能力和自觉学习上,以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在思考中洞悉奥妙,学会观察、思考实践,不断修炼心灵,使学生每学到一点,就能够思考出万千种变化。

此外,经典诵读还将重点放在学生文学修养及礼仪方面,学生要从中学习正确的文言文,方以学习识字、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以此作为研究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此外,学生还要学习礼仪,如讲礼仪、认文言等,以此贯彻礼仪教育宗旨,把学生培养成文明文雅的人。

最后,这篇文章提及,学生要把这些书籍在学校、家里等场合都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诵,以练习学习,不仅要学习经典的文字,还要从中获取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以此写出对外表达的说话文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秉承者。

以上就是“经典诵读国学课本:七年级”的内容简介。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而且可以培养文学修养、形成完善的礼仪观念,把学生培养成文明文雅的人。

这对于增强学生素质、拓展学生视野,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经典介绍给更多的人,共同维护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国学经典诵读:百家姓四字拼音版

国学经典诵读:百家姓四字拼音版

Zhào Qián Sūn Lǐ赵钱孙李Zhōu WúZhèng Wáng 周吴郑王Féng Chén ChǔWèi 冯陈褚卫Jiǎng Shěn Hán Yáng 蒋沈韩杨ZhūQin YoúXǔ朱秦尤许HéLǚShi Zhāng 何吕施张Kǒng Cáo Yán Huà孔曹严华Jīn Wèi Táo Jiāng 金魏陶姜QīXièZōu Yù戚谢邹喻Bǎi ShuǐDòu Zhāng 柏水窦章Yún SūPān Gě云苏潘葛XīFàn Péng Láng 奚范彭郎LǔWéi Chāng Mǎ鲁韦昌马Miáo Fèng HuāFāng 苗凤花方YúRén Yuán Liǔ俞任袁柳Fēng Bào ShǐTáng 酆鲍史唐Fèi Lián Cén Xuē费廉岑薛Léi HèNíTāng 雷贺倪汤Téng Yīn LuóBì滕殷罗毕Hǎo Wūān Cháng 郝邬安常LèYúShíFù乐于时傅PíBiàn QíKāng 皮卞齐康WǔYúYuán Bǔ伍余元卜GùMèng Píng Huáng 顾孟平黄HéMùXiāo Yǐn 和穆萧尹Yáo Shào Zhàn Wāng 姚邵湛汪QíMáo YǔDí祁毛禹狄MǐBèi Míng Zāng 米贝明臧JìFúChéng Dài 计伏成戴Tán Sòng Máo Páng 谈宋茅庞Xióng JǐShūQū熊纪舒屈Xiàng ZhùDǒng Liáng 项祝董梁DùRuǎn Lán Mǐn 杜阮蓝闵XíJìMáQiáng 席季麻强JiǎLùLóu Wēi 贾路娄危Jiāng Tóng Yán Guō江童颜郭Méi Shèng Lín Diāo 梅盛林刁Zhōng XúQiūLuò钟徐邱骆Gāo XiàCài Tián 高夏蔡田Fán HúLíng Huò樊胡凌霍YúWàn ZhīKē虞万支柯Zǎn Guǎn LúMò昝管卢莫Jīng Fáng QiúMiào 经房裘缪Gān XièYīng Zōng 干解应宗Dīng Xuān Féi Dèng 丁宣贲邓YùShàn Háng Hóng 郁单杭洪Bāo ZhūZuǒShí包诸左石CuīJíNiǔGōng 崔吉钮龚Chéng JīXíng Huá程嵇邢滑Péi LùRóng Wēng 裴陆荣翁。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七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七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七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经典国学再现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我是小助手1.生:生长。

2.遍:到处。

我是小翻译在地球上生长着花草树木。

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虫、鱼、鸟、兽属于动物。

这些动物有的可以在天上飞,有的可以在陆地上走,有的可以在水里游。

考考你的智慧1.陆地上到处都生长着。

2.选择填空。

虫鸟兽鱼可以在地上爬的是,可以在陆地上跑或者走的是,可以在水中游的是,可以在空中飞的是。

七年级上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七年级上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七年级上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第4课《孟子》选读教学目的: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

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专题——天下国家,《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国学经典 诵读读本

国学经典 诵读读本

国学经典·小学初段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礼以行义,信以守礼,邢以正邪。

――《左转·僖公二十八年》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上》毋侧听,毋噭(jiao)应,毋淫视,毋怠荒。

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

――《礼记·曲礼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汉·刘向《说苑·建本》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

――宋·朱熹《朱子语类·学而偏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转·宣公十二年》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滕文公下》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七年级国学经典

七年级国学经典

七年级国学经典《论语》节选1.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立志于学习;三十能够自立;四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懂得了天命;六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逾出规矩。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于人勾结,小人与人结而不合群。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1.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有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粮,和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国学导航直通经典72页PPT

国学导航直通经典72页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国学导航直通经典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读本》初中第一册先秦部分一、《诗经》四首1、鹤鸣《诗经·小雅》[正文]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萚[4]。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5]。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1 ]皋(gāo):沼泽。

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

[ 2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3 ]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檀:紫檀树。

[ 4 ]萚(tuï):落下的树叶。

[ 5 ]错:磨玉的石块。

[ 6 ]榖:楮树。

[导读]《诗经·小雅·鹤鸣》可以看作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向前走,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残枝枯叶。

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用作磨砺玉器的工具。

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进而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从而形成一幅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图画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充满诗意。

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2、伐木诗经·小雅[正文]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3]。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4]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5]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注释][ 1 ]丁丁:伐木的声音。

[ 2 ]嘤嘤:鸟和鸣的声音。

[ 3 ]幽谷:深谷。

乔木:高树。

[ 4 ]相:视,看。

[ 5 ]矧:况且。

伊:这。

[导读]诗章以鸟鸣求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朋友,表现了古人对待友情的真诚态度。

3、楚茨诗经·小雅[正文]为宾为客,献[1]酬[2]交错。

礼仪卒[3]度[4],笑语卒获[5]。

[注释][ 1 ]献:主任劝宾客饮酒。

[ 2 ]酬:宾客向主人回敬。

[ 3 ]卒:尽,完全。

[ 4 ]度:适度。

[ 5 ]获:得宜,恰到好处。

[导读]宴席礼仪是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交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当把握得体,表现适度。

4、烝民诗经·大雅[正文]仲山甫[1]之德,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2],小心翼翼[3]。

古训是式[4],威仪是力[5]。

[注释][ 1 ]仲山甫:一作仲山父,周宣王大臣,任卿士。

[ 2 ]令:美,善。

仪:风度,仪容。

色:颜色,表情。

[ 3 ]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 4 ]古:同“故”。

故训:先王之遗典。

式:效法。

[ 5 ]威仪:礼节法度。

力:致力,从事于。

[导读]人格之美,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道德修养高,待人态度好,谦虚谨慎。

二、《山海经》六则1、崦嵫山(节选)《山海经》[正文](鸟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1]。

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榖,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

其阳多龟,其阴多玉。

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2]。

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

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3],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注释][ 1 ]崦嵫之山:日没所入山也。

[ 2 ]砥砺:磨石也。

精为砥,粗为砺也。

[ 3 ]蜼身犬尾:蜼,猕猴属也,音赠遗之遗,一音诔。

尾又作眦。

[导读]《山海经·西次四经》记载,崦嵫山在鸟鼠同穴山向西南三百六十里的地方,为西方第四列山系之最后一山。

《山海经》对于此山的描述,内容神奇灵异,语言精炼简洁,文质兼美,堪称《山海经》一书的典范之作。

2、女娲之肠《山海经·大荒西经》[正文]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1]栗广之野,横道[2]而处。

[注释][ 1 ] 处:居。

[ 2 ] 横道:断道。

[导读]《山海经》是现存我国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

原题为夏禹、伯益所作,实际当出于春秋、战国时人之手,秦汉间又有附益。

全书共八十卷,记述海内外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等,多及异物和神奇灵怪,保存了不少我国古代的神话资料。

此传说是女娲系列神话故事中早期的一个传说。

3、精卫填海[1]《山海经·北山西经》[正文]发鸠之山[2],其上多柘木[3],有鸟焉,其状如乌[4],文首[5],白喙[6],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7]。

是炎帝之少女[8],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9]。

[注释][ 1 ]精卫:鸟名。

又名誓鸟、冤禽、志鸟,俗称帝女雀。

传说这种鸟曾在东海淹死。

[ 2 ]发鸠:山名。

旧说在山西省长子县西。

[ 3 ]柘(zhâ)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 4 ]乌:乌鸦[ 5 ]文首:头上有花纹。

[ 6 ]喙(huì):鸟嘴。

[ 7]詨(xiāo):呼叫。

“精卫”原是这种鸟叫的声音。

[ 8 ]炎帝:即神农氏。

[ 9 ]堙(yīn):填塞。

[导读] 这个故事可能产生在沿海的部落。

由于那里大海经常吞没人的生命,女娃化鸟、口衔木石以填平大海的抗争,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4、鲧禹治水[1]《山海经·海内经》[正文]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2],不待帝命。

帝命祝融[3]杀鲧于羽郊[4]。

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5]。

[注释][ 1 ]鲧(gǔn):人名,禹的父亲。

[ 2 ]帝:指天帝。

息壤:一种神土,息有生长的意义,自己生长不止,所以能堵塞洪水。

[ 3 ]祝融:火神之名。

[ 4 ]羽郊:羽山的近郊。

[ 5 ]九州:古时分中国为九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

[导读]在古代的治水神话中,鲧和禹都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

鲧为了人民的利益,背叛统治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禹继承父亲的未竟之业,艰苦抗争,终于制服洪水。

鲧和禹一直成为人民热烈歌颂的英雄。

5、黄帝擒蚩尤[1]《山海经·大荒北经》[正文]蚩尤作兵[2],伐黃帝。

黃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3]。

应龙[4]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4],纵大風雨。

黃帝乃下天女曰“魃”[5]。

雨止。

遂杀蚩尤。

[注释][ 1 ]黄帝:上古帝号。

传说称轩辕氏,亦即有熊氏,诛蚩尤之后被诸侯尊为帝。

蚩尤:人名,实际上当是一个氏族名。

[ 2 ]作兵:制造兵器。

[ 3 ]应龙:传说是有翅膀的神龙,善能蓄水行雨。

[ 4 ]风伯、雨师:风神、雨神。

[ 5 ]魃(bá):皇帝的女儿,一说是旱神。

[导读]这个故事反映了上古时两个氏族间的斗争。

神话中的蚩尤是凶残暴虐的,黄帝则一直是氏族的显赫英雄和正义的象征。

6、聂耳国《山海经·海外北经》[正文]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1]。

县[2]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

两虎在其东。

[注释][ 1 ]聂其耳:以手托持耳朵。

[ 2 ]县:邑。

[导读]无肠国的东边是聂耳国。

聂耳国的人两耳巨大,两手总是托着两耳。

他们居住在海中的孤岛上,能入海捕捉海中怪物。

他们常使唤两只文虎。

这两只文虎住在聂耳国的东边。

三、《论语》五则1、公冶长[正文]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3],是以[4]谓之‘文’也。

”[注释][ 1 ]孔文子:姓孔名圉,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大约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文”是他死后的谥号。

[ 2 ]敏:勤勉,不偷懒。

[ 3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 4 ]是以:因此。

[导读]孔子在回答子贡“孔文子为什么能得到‘文’的谥号”时,概括了“文”的两方面含义:“敏而好学”与“不耻下问”。

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这就为获取知识打开了广阔的路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是治学的良方,也是成为“文人”所应具有的道德素养。

2、季氏[正文]陈亢问于伯鱼[1]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3]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4]。

’鲤退而学礼。

[注释][ 1 ]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 2 ]异闻:听到不同的话,陈亢觉得孔鲤会从孔子那里得到不同于一般弟子的教诲。

[ 3 ]趋:快走或小跑。

[ 4 ]立:立身做事,即立足于社会。

[导读]作文一个健全人,遵守礼仪是必备的素质。

如果有人不能据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虽道貌岸然,也是个有缺陷的人。

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

3、颜渊[正文]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1],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2]之以礼,亦可以弗畔[3]矣夫[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注释][ 1 ]倦:懈怠。

[ 2 ]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 3 ]畔:同“叛”。

[ 4 ]矣夫:语气词,表较强烈的感叹。

[导读]从政为官的人应以仁德规范自己,遵纪守法,尽量多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

4、颜渊[正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2]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 1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克:克制。

[ 2 ]归仁:“称仁”的意思。

[导读]古代儒士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儒雅气质,在今天看来仍充满魅力。

由儒入仕,称为儒吏;由儒领兵,称为儒将;儒者行医,称为儒医。

名称前加上一个“儒”字,便给人一种好感。

其原因是儒者不仅有文化知识,而且注重操行修养。

讲究礼义,则能通行天下。

5、雍也[正文]质[1]胜文[2]则野[3],文胜质则史[4],文质彬彬[5],然后君子[注释][ 1 ]质:朴实、淳朴。

[ 2 ]文: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 3 ]野:质朴,不浮华,与“史”相对。

[ 4 ]史:虚饰、浮华。

[ 5 ]彬彬:文质相伴之貌,后来转为成语,形容人文雅有礼。

[导读]孔子此处所谓“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

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四、逍遥游(节选)逍遥游(节选)庄子(战国·宋)[正文]北冥有鱼[1],其名为鲲[2]。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5]。

南冥者,天池也[6]。

《齐谐》者[7],志怪者也[8]。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9],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0],去以六月息者也[11]。

”野马也,尘埃也[1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3]。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4]。

[注释][ 1 ]北冥:即北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