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论!
古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你打我。
打你、我。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二、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是指为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
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览·重言》)
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风》)
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
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
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
三、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
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语法条件a.句子是疑问句 b.宾语是疑问代词
古汉语中的常见疑问代词:谁、孰、奚、曷、胡、何、安、焉、恶等
(1)动词宾语例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王送知莹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闵公三年》)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驽)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墨
子·鲁问》)
吾谁欺?欺天乎?
注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那么这个疑问代词,不仅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而且还要放在助动词的前面。如果动词前面是用副词作状语时,作宾语的疑问代词要放在副词后面,动词前面。
(2)介词宾语例
乃入见,曰:何以战?(《曹刿论战》)
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在上古比较严格。
例外:《论语·子张》:“子夏云何?”
2、“如何”、“何如”问题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在“如何”这个结构中,“何”是个“谓语”,而不是宾语,是“如之何”的紧缩和凝固的形式。因此,“如何”与“何如”的来源是不一样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汇合在了一起。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赵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相似结构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人之志,若何?(《左传·僖三十三年》)
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
虽先生之辨,将奈之何哉?(《庄子·盗跖》)
3、疑问代词作宾语和作状语的辨别
(1)注意动词谓语后面有无其他的宾语
①皆曰:“安有此理?”(方腊起义)
②或向儒者日:“方此时也,尧安在?”(历山之农侵畔)
③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④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类上)
⑤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⑥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⑦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朞年?(厉山之农侵畔)
⑧许子奚为不自织?(许行)
⑨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战国策·赵策)
⑩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2)认清句中充当谓语的词语性质
①太后问:“侍中何少?”(王子坊)
②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
③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起义)
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3)在“何……之有”的格式中,“何”字和名词一起构成偏正结构作动词“有”的宾语
①对日:“姜氏何餍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②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晏婴论季氏)
(4)疑问代在句词中是充当状语、还是宾语,有时还得照顾习惯的说法
①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日不然?”(郑
伯克段于鄢)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句就是句子里含有否定词的句子。
古代汉语常用的否定词:不、毋、未、莫、无、勿、弗、非、否
1、语法条件
a.句子是否定句
b.宾语是代词
父母之不我爱。(《孟子·万章上》)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僖公七年》)
2、常见句式
(1)“不”字句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乱世恶善,不此听也。(《荀子·乐论》)
余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郑风·褰裳》)
(2)“未”字句
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晋国之命,未是有也。(《左传·襄公十年》)
(3)“毋”字句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毋是剪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4)“莫”字句
莫余毒也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许行》)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