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沟通-社会心理学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被认为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而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影响它们的因素。

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和非亲密关系两类。

亲密关系是指个体之间情感亲密、信任度高的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和伴侣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在其中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需求和目标。

非亲密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较为疏远、信任度低的关系,例如同事、邻居和其他社交关系。

虽然这些关系没有亲密关系那么深入,但在社交交往和合作等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人们进行交往、建立关系和共享信息的基础。

人际沟通可以包括口头和非口头两种形式。

口头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例如对话、演讲和电话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通常更直接和明确,有助于及时理解和回应对方的需求。

非口头沟通则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传达更多的情绪和态度。

人际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了解他人、理解需求以及建立共识的过程。

因此,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对于维系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三、影响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因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在沟通中更注重保持面子而非直接表达观点。

2. 人格因素: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和个性会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产生影响。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沟通的定义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1、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2、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大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二、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七个要素构成.(一)信息源: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二)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的互相感染。

(三)通道:是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

人际沟通是以视听交流为主的沟通。

在各种沟通方式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因为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信息外,还有交流双方的整体心理状态的信息,并且沟通者和接受者还有互动和反馈,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

(四)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

(五)反馈: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六)障碍(七)背景: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

沟通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

三、沟通的主要功能1、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2、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3、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4、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5、沟通能协调群体内的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四、人际沟通的分类(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划分)1、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优势:信息通道规范,准确度较高2、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通道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优势: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但存在着随意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按信息流动方向划分)1、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是指下情上达2、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是指上情下达。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它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我们对他人和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人们如何处理他人的信息、社会归因、社会偏见等。

社会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它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和行为。

2.亲近关系:亲近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的一种。

它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亲近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信任、亲密和共享等因素的支持,同时也受到文化、性别和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

3.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吸引程度。

吸引力可以基于外貌、个性特征、共同兴趣等多个因素。

人们更容易与吸引力较高的人建立亲近关系,因为他们认为与这些人相处更愉快和有益。

5.人际冲突与解决:人际冲突是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以源于意见分歧、利益冲突、价值观差异等。

人际冲突的解决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妥协,也需要有效的沟通和解决策略。

6.群体行为与合作:群体行为是指在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它受到群体动力、社会规范和个体特征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群体合作是指群体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行为,它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

7.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接触等方式传达信息和情感。

它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情感,增加亲近感和理解。

8.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情感、物质和信息的支持。

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减轻压力和提供帮助。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亲近关系、朋友、社区和组织等。

9.社会影响与权威: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它可以通过罗伯特·凯利的可信度原理、亲和性原理和社会规范等方式实现。

权威是指被他人认可和尊重的人,他们对他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渗透在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上发生。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Z.Rubin)等把自我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自我的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 如对饮食、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等。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 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如自己与父母 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个体的隐私部分,不会轻 易向别人暴露,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 的经验、念头、行为。
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我们可以了解 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关系的 状况。当然,根据自己可以没有顾虑地对别人暴露哪一层 次的自我信息,我们也能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 度。
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吸引是基于与另外一个人的有回报性的经历,而这些经历 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取决于时间、地点及所涉及的人。
(一)接近性
接近性(proximity):又称邻近性,是指在人际交往的早 期阶段,人们由于在地理距离的接近而彼此喜欢对方。
生活的时空性决定了我们只能与空间距离接近的人有密切 来往(互联网例外),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 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光环效应 美丽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effect of beauty)
3.外表吸引力的评价标准
美丽如何衡量?是有一套统一的标准还是“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
研究者们试图对可能的标准进行探索。
一种方法是先找出一组被评价为有吸引力的个体,然后看 看他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另一种方法是测量五官和五官的分布与群体平均水平的差 异。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 人际关系》
•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效应 • 空间上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越容易成
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 较小的居住单元有助于友谊的形成。
熟识:重复接触
• “熟悉引起喜欢”--曝光效应 • 心理学家扎琼克在60年代末期的研究: • 研究素材: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照片 • 自变量:词汇出现的次数1-25 • 因变量:要被试猜测其含义 • 结果:被试对呈现次数多的词更有好感。
彼此倾听
• 女性的讲话方式更为间接和具有试探性,如使用 模棱两可的话语,更多的在对话中问问题,句末 使用升调。
• 如:好像是啊,我们还是感兴趣的,对吧? • 男性的敏感性不足,但自认不错。喜欢谈论非个
人化的事情,讨论物品和运动。而在女性的对话 中,感情和人物占有主导地位。
积极倾听
• 在接受别人的信息时,我们有两个重要的 任务:
试试看
• 某一天,你在宿舍看书,室友回到宿舍, 看到地上很脏。室友抱怨你没打扫房间。
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 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 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 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事业成就的主要因素
休斯顿(1988)的社会支持观
•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 成的心理伤害。布朗的调查发现(1978伦敦): 在紧张事件中,有丈夫支持的妇女10%患抑郁症, 而缺乏支持的妇女41%患抑郁症。
• 3,控制感丧失:他人有时会利用我们暴露的
信息伤害我们或控制我们。
• 4,出卖:当我们要求对方对我们暴露的自我信
息保密时,这种信赖有时会被出卖。
自我表露与关系发展
• 1,当关系由浅入深时,人们会暴露更多的 个人信息。这是社会渗透的深度维度。
• 2,当关系发展时,自我表露的内容也会变 得更宽。人们会谈论更广泛的话题。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沟通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的学科。

而人际沟通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探究着人与人之间交流与交往的方式。

人际沟通不仅仅是言语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思想和意愿的交流。

社会心理学为我们解读了人际沟通中隐藏的心理动机和影响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人际交往情境。

在人际沟通中,情感和情绪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表达和接收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积极的情绪表达能够促进友谊和亲密关系的发展,而消极的情绪表达则可能导致冲突和分离。

因此,在人际沟通中,我们需要学会控制情绪的表达,并尝试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通过情感的共鸣和理解,我们能够建立更加稳固和互信的人际关系。

除了情感的影响,社会心理学还揭示了人际沟通中的信息处理机制。

人类的思维往往受到认知偏见和信息过滤的影响。

认知偏见是指我们在对待信息时存在的主观性和偏好,这种偏见可能会导致认知失真和误解。

信息过滤则是我们选择性地接收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可能受到个体价值观、情绪状态和注意力的限制。

因此,人际沟通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双方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和开放的心态,尽量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以避免思维的局限。

另一个人际沟通中重要的话题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和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揭示了权力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权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例如物质财富、知识专长、社会地位等。

权力的不平等可能导致不平等的人际关系,甚至导致压迫和剥削。

因此,在人际沟通中,我们应该尊重和平等对待他人,不以权力作为评判和对待他人的标准,以建立公正和互助的人际关系。

最后,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了人际沟通中的群体行为和集体思维。

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常常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我们可能会因为群体压力而表现出与自己真实想法不一致的行为。

这种群体思维也会导致信息的局限和判断的偏见。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在人际沟通中不被群体压力左右,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影响和关联的学科。

它探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以及这些作用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人际关系则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和交流。

一、社会认知与认知偏差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会通过自己的观念和认知来解释和理解他人的行为。

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认知。

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认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们的社会认知也容易受到一些认知偏差的影响。

比如,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常常受到先入为主的印象和刻板印象的影响。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二、社会影响与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学也研究了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常常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导致他们采取从众行为。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心理现象来解释,比如赫尔扎伯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和阿什的“顺从实验”。

了解这些社会影响的理论和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群体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行为调节和影响管理。

三、情感与亲密关系情感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情感的发生、发展和表达,以及情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建立在相互了解、依赖和信任的基础上。

研究发现,良好的亲密关系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了解情感和亲密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冲突与解决策略在人际关系中,冲突是难免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冲突的成因、类型和解决策略,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冲突的指导。

例如,托马斯-科尔曼提出的“互动平衡理论”和沃尔夫冈·帕斯克等人开发的“冲突解决技巧”等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解决策略,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五、社交心理学与交际技巧社交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人们在社交交往中的认知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复杂的领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同事和社交圈子,这些关系间的互动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行为和决策。

作为一个学科,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际关系中一些重要的现象。

本文将从亲密关系、人际认知、互惠性和归属感四个方面来介绍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建立信任、理解和支持。

社会心理学认为,亲密关系的形成和维护与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人们通常会选择与自己拥有共同特点、偏好和价值观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可以增强双方间的亲近感和共鸣。

此外,人们通常会对那些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的人产生更深的感情,同时也更容易对这些人产生信任和依赖感。

因此,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都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建立彼此间的共情和情感连接。

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指人们如何观察、解释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和性格。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认知在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

例如,在一个初次见面的交流中,人们会根据对方的外貌、话语和行为给出自己的评价。

这些评价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彼此的交往意愿和方式。

此外,人际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支持。

互惠性互惠性是指以同等程度的帮助或资源为代价来交换利益的行为。

例如,在朋友、家人和合作伙伴间的关系中,人们通常会以互惠的方式来获得对方的支持和快乐。

社会心理学认为,互惠性是许多人际关系的基础,而一旦互惠关系被打破,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甚至破裂。

因此,人们通常会积极地维护互惠关系,从而保持彼此间的稳定和互信。

归属感归属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属于某种群体或关系的感觉。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中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与他人的联系和支持。

例如,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圈子中,人们通常会建立受欢迎和受尊敬的形象,从而获得归属感和自我肯定。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1)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1) 人际关系

4、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
我们喜欢那些越来越喜欢我们的人


喜欢水平 +0.87 +7.67 +2.52 +6.42
肯定-否定 否定-肯定 否定-否定 肯定-肯定
四、人际行为
概念: (一)概念:
人际行为是指具有一定人际关系的各方表现 出来的相互作用的行为。 一方的行为会引起他方相应的行为反应。 一方的行为会引起他方相应的行为反应。 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际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际行为模式”的 概念。 概念。
第七章 人际关系
问题: 我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 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内容简介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吸引 第三节 合群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定义: (一)定义: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 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 人与人之间心理的距离。如:亲密、疏 远、敌对等。
(六)需要互补 需要互补 互补性吸引
支配型——顺从型,急燥 — 拖塌 顺从型, 支配型 顺从型 角色作用的观点是一致 (七)相互性原则 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认知平衡理论
讨论: 讨论: 我们如何得到别人的喜欢? 我们如何得到别人的喜欢? 我们如何赢得朋友? 我们如何赢得朋友?
二、人际吸引的特殊表现形式 爱情
外貌(长相+衣着+风度)所起的微妙作用却难 以排除 外貌美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精神享受,晕轮 效应。 迪恩的实验:要求女大学生读一篇描述一个7 迪恩 岁小女孩不良行为的文章。漂亮或不漂亮 赛格尔等让被试做法官,提供几件案例附有罪 犯照片。漂亮的2.8年,不漂亮的平均判5.2 。 诈骗犯相反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人际关系与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交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人际关系则是由这种互动所形成的,它对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带来的重要影响。

一、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概念及关系人际关系,顾名思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联系。

人际关系可以是亲密的,也可以是疏远的;可以是友好的,也可以是敌对的。

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人际关系的表现。

而沟通则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和手段。

它是指在交流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沟通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肢体语言、文字以及非语言行为等方式实现。

通过沟通,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增进感情,促进合作,并解决冲突和问题。

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有效的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建立、维护或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沟通,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需求,与他人建立共识,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从而构建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与沟通对个体心理的影响1. 满足社交需求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对于维持个体心理健康而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人们可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

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和互动,可以增加个体的自尊心、归属感和幸福感。

2. 形成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沟通是个体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收集他人对自己的反馈,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通过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个体形成对自己的认同,并逐渐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

3. 解决冲突与问题人际关系和沟通也是解决冲突和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冲突和摩擦。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立场,减少误解和误判,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缓解个体的压力和焦虑,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常识-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常识-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常识
(二)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健康包含自我和谐与 社会和谐
2.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 不变的 ,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3.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 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
心理学研究可分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两 大领域。个体的心理活动又可分为认知、 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心理健康的人, 不但要自我感觉良好 ,而且还要能够符 合社会要求 ,承担家庭和社会的功能。
心理常识
(三)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可以正确地评价自己 ,意志健全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人际关系协调 ,具有与他人建立和睦关系的能力 3.社会适应良好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乐于工作 4.情绪积极稳定 ,能适度地控制与表达情绪 ,对生命充满爱 5.人格结构完整与和谐 ,思考方式要合理适中 ,个人的价值观 能适应社会的标准 6.能正视现实 ,自得其乐 ,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7.能建立正确的心理思维方式 ,主观经验丰富 ,智力正常
心理常识
第三节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妥善处理和适应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 1.无心理疾病 ; 2.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能力基础.ZHIYENENGLIJICHU .职业能力基础.ZHIYENENGLIJICHU .职业能力基础
心理常识
(五)人际关系的类型
3. 按交往 频率多 少来分
(1)亲密朋友 :如 “八拜之交 ”“心腹之交 ”等。 (1)普通朋友 :即一般所指的熟人 ,双方关系较好 ,但没有一

社会心理学第6章

社会心理学第6章

二、人际沟通的工具
1、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系统可分为口头语言符号系统和书面语言符号系统。 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一般是使用口头语言来进行交流。
2、非语言符号系统
(1)面部表情 (2)眼神和目光接触 (3)身体语言 (4)空间距离 (5)语音声调 (6)衣着服饰等
三、人际沟通的功能
美国学者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19-1989)认为人际沟通 有传递信息和满足个人心理需要两种功能。也有学者认为人 际沟通有信息、思想和人际关系的沟通功能。综合各种说法 ,人际沟通主要有以下三种功能: (1)保健功能;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每个人都有社交需要,这 种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会使 其与外部世界隔绝。 (2)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功能;个体的社会心理是在人与人 间的沟通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现象不仅 包括个体对个体的影响,还包括个体对群体和群体对个体的 影响,这三种社会现象形成联系均是以信息交流为前提的。 (3)协调功能;通过人际沟通,传播各种社会思想,形成相互 作用的准则和协调一致的行动,社会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6、沟通的网络类型(如右图)
沟通网络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由巴维拉斯(A.Bavelas)和黎 维特(H.Leavitt)提出来的。 它主要是指一个小群体里成员之间较固定的沟通模式,这种 沟通模式可以用数字几何模型反应出来。可以分为: 链式沟通(直线沟通) 轮式沟通 环式沟通 全通道式沟通 Y式沟通
4、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上行沟通是指自下而上的沟通,也就是组织中地位较低者主 动向地位较高者所进行的沟通。 下行沟通则是自下而上的沟通,组织的地位较高者主动向地 位较低者所进行的沟通。 平行沟通则是一个组织机构中的同级人员所进行的沟通。

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与沟通

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与沟通
情感纽带
在持续的互动中,人们逐渐建立起 情感纽带,形成亲密、信任和承诺, 从而进一步巩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类型与特点
亲密关系
通常指家庭成员、挚友或恋人之间的 关系,具有高度的情感支持和亲密感。
友谊关系
基于共同兴趣和活动而建立的关系, 通常具有轻松、愉快和互助的特点。
同事关系
在工作场所中建立的合作关系,强调 相互尊重、协作和支持。
社交关系
为了满足社交需求而建立的关系,如 参加社交活动或加入俱乐部,通常具 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真诚与信任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是关键, 通过诚实、透明和开放的沟通
来建立信任。
尊重与包容
尊重对方的观点、需求和感受 ,包容彼此的差异,有助于减 少冲突和误解。
有效沟通
明确、具体、及时的沟通有助 于解决误会和问题,增强彼此 的理解与支持。
沟通障碍与解决
语言障碍
信息传递障碍
由于语言差异或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沟通 障碍,可通过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 和翻译等方式解决。
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遗漏、误解或扭曲 导致的障碍,可通过重复、确认和澄清等 方式解决。
情感障碍
组织障碍
由于情绪、心理或态度问题导致的沟通障 碍,可通过倾听、理解和调整态度等方式 解决。
05
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解决
冲突的产生与类型
01
沟通障碍
由于信息传递不准确、沟通双方理 解不一致,导致冲突产生。
资源争夺
有限资源的分配和争夺,可能导致 利益冲突。
03
02
目标差异
个体或团体间的目标不一致,导致 行动方向和方式冲突。
角色冲突
个体或团体间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或 相互矛盾,引发冲突。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5)主从-合作型 这是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
此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和 谐共处,即使有些摩擦也没有多大危害性。
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那么双 方会感到更加融洽。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6)竞争-合作型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 系的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时而呈现出合 作关系,如此反复循环。 这种关系类型比较适合朋友之间,而对夫妻关系来 说则不甚适合,这是因为,要维持这种关系需要 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双方过于频繁的互动。
(二)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
1.容纳的需要 2.控制的需要 3.情谊的需要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表现 需要 容纳 控制 情谊 主动性 被动性
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引导自己 对他人表示亲密 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霍尼的三类型说 (1)逊顺型
其特征是“朝向他人”。这种类型的人无论遇到什 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想到的是“我受人喜 欢吗?”在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自 己认为适当的行动。
这种寻求自我价值确立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会引 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愿意表现自己,对吸引别人 的注意感兴趣,并处处期待别人首先接纳自己、 喜欢自己。
(二)人际交往中交互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保持自身与别人保持某种关系 的适当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及与别人的关系。 另一方面,当我们自己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行动, 表示对别人的接纳以后,我们也会期望别人做出 相应的友好应答。
小测试
1.在两栋房子之中,你会画些什么? A. 太阳 B. 河流 C. 草坪 D. 白云 2.假如某天你在屋外散步时, 一不小心跌个四脚朝天, 你很狼 狈的站起来后, 发现有个人一直盯着你, 害你羞愧不已, 请问你, 对方会是怎样的人呢? A. 捧着课本的学生 B. 英俊的男士或漂亮的女子 C. 运动场上 的健儿 D. 年长的老师 E. 戴耳机,穿牛仔裤的酷哥酷妹 3. 假如你在屋外散步, 看到一个小男孩在玩篮球, 当他用力 把球丢向前方时, 你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A. 球撞到墙壁又弹回来 B. 球打破窗户上的玻璃 C. 球只是掉到地上 4. 如果你家的庭院要造一座水池, 你会选择哪一种水池? A. 大水池 B. 小水池 C. 弯曲型的水池 D. 周围添加装饰品的 水池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广泛涉及个人思维、情感、行为以及群体互动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问题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来改善人际关系。

一、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 个体心理特征:每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特点、情绪状态等都会影响其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2. 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社会规范等对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 互动模式: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常常受到社交技巧、沟通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二、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1.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他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认知如何影响人际关系。

2. 人际互动:研究人们在互动中的态度、彼此印象、相互依赖以及冲突处理等方面的行为。

3. 社会支持:研究人们如何通过社会支持来满足需求、减轻压力和应对困难。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建议1. 积极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可,使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2. 控制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冲动和攻击性的言行,以减少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3. 建立共同利益:寻找共同的兴趣和目标,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互信和团队精神。

4. 提升沟通技巧:学习良好的言语表达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

5. 培养同理心: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处境,增加对他人的认同和共鸣。

6. 解决冲突:在冲突出现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式,善于妥协和寻找双赢的方案,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语社会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认识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探索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我们能够学到许多有益的技巧和策略来促进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社交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人类是社交性的动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而人际关系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的理论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一、社会心理学的理论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观察和解释他人的行为来理解社会世界。

其核心概念之一是心理推理,即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情来推断他们的内心状态和意图。

此外,社会认知理论还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自我知觉和他人评价,以及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偏差等现象。

2.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建立和维护与不同群体的归属感。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属于某些群体的意识和情感的认同。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会通过与某些群体的关联来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并从中获得自尊和满足感。

此外,社会认同理论还研究了群体间的竞争和冲突以及归属感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3. 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研究了个体在社会中受其他人行为和观点影响的过程。

这包括了社会规范、社会认可和权威性等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例如,人们会因为群体压力而做出与自己内心不一致的行为,或者受到权威人士的指令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二、人际关系的理论1. 亲密关系理论亲密关系理论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亲密程度以及亲密关系的发展和维护。

根据亲密关系理论,人际关系中的亲密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亲密程度的感知、信任、依恋和肯定等。

此外,亲密关系理论还研究了伴侣间的冲突解决和亲密关系的塑造因素。

2. 人际交往理论人际交往理论研究了个体如何在社交互动中构建和维护与他人的关系。

其中包括人际吸引力理论、互惠理论等。

人际交往理论强调了个体间的互动和沟通对于关系质量和满意度的重要性,研究了人际交往中的互动模式和技巧。

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提高人际关系技巧通过了解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理论,我们可以学习和应用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4正式沟通网络圈
1.单线式。
2.流言式。
3.集束式。
4.偶然式。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图2—5是非正式沟通网络图:
流言式
单线式
图2—5非正式沟通网络图
第二单元体语沟通
偶然式

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体语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
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专门研究
按信息流动方向可分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及平行沟通。上行沟通是下情上达,下行沟
通是上情下达,平行沟通是同一级(非上下级关系)组织中的沟通。
(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这是以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来区分的,二者位置不变的是单向沟通,而不断变化位
置的是双向沟通。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按沟通形式可分为口头沟通及书面沟通。前者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如会谈、讨论、
沟通的概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第七节人际沟通
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
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亦称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沟通过程。
二、沟通的结构
任何一种面部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整体功能所致,但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对于表
达某些特殊情感的作用更明显。一般地说,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是嘴、颊、眉、额;表现
厌恶的是鼻、颊、嘴;表现哀伤的是眉、额、眼睛及眼睑;表现恐惧的是眼睛和眼睑。在
一般情况下,人们目光与面部表情是相互一致的,均与其内在心态对应;但在特殊情况下,
体语沟通的领域是身体语言学。
一、目光与面部表情
(一)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人的情绪、态度和情
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显示出来,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观察力敏锐的人,能从目
光中看到一个人真实的心态。个体的情绪变化,首先反应在瞳孔变化上。人的情绪由中性
向愉悦改变,瞳孔会不自觉变大;对使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反应是明显缩小,情绪状态
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因素构成。
图2—3是沟通过程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
图2—3沟通模式
(本图引自L.L.贝克尔《沟通>,1987年第4版,第9页)
(一)信息源
在人际沟通中,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他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
对象,选择沟通目的。在沟通前一般还需要一个准备阶段,整理思绪使自我心理感受清
特把这种网络分为五种形式。即:
1.链式。
2.轮式。
3.圆周式。
4.全通道式。
5.Y式。
图2-4表明正式沟通网络。其中O代表信息传递者,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沟通假
设是在五人群体中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五种沟通网络的比较指标,常用的有:信息传递
速度、准确度、接受者接受的
(七)背景
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它可能影响沟通的每一因素以及整个沟通过程。不仅许多
意义是背景提供的,而且甚至词语意义也会随背景不同而改变。
三、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
(三)通道
通道是沟通的信息载体。个体的感官均可接受信息,其中视听信息占的比例较大
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
(四)信息接受者
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个体在接受带有信息的各种音形符号后,根据自己的已
有经验把它“转译”为沟通者试图发送的信息或态度、情感。
(五)反馈
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相互过程。在沟通中,双方都不断把信息回送给对方。这
晰与明确。
(二)信息
信息是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但个体的感受必须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可以为
他人觉察的信号。在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词语。词语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
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沟通除了词语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使
沟通双方产生情绪的互相感染。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会议、演说、电话联系等;后者是文字形式的沟通,如布告、通知、报刊等。这两种形式
都是词语沟通。在人际沟通中非词语沟通也是重要的,见本节第二单元。
五、沟通网络
现实的人际沟通不是单通道的沟通。各种沟通方式的组合形成沟通网络。
(一)正式沟通网络
在正式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结构称正式沟通网络。美国学者第维
个体的目光与面部表情会出现分离。此时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是目光而非表情。
由“晴”转“阴”时,亦有同样反应。可以说,眼睛是内心情感的灵敏指示器。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其他的体语沟通也与目光接触有关。人际沟通中
如果缺乏目光接触的支持,会成为一种令人不悦的困难过程。
(二)面部表情
社会心理学
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的面部有数十块肌肉,可产生
极其丰富的表情,准确传达出各种不同的心态和情感。来自面部的信息,更容易为他们所
种信息回返过程叫反馈。反馈可告知发送者,接受者所接受和理解信息的状态。
(六)障碍
人际沟通常常发生障碍。例如信息源的信息不充分或不明确,编码不正确,信息没有
正确转化为沟通信号,误用载体及沟通方式,接受者的误解以及信息自然的增强与衰减等。
此外,沟通双方的主观因素也可能造成障碍。如果彼此缺乏共同经验,也难以沟通。
接受。经过训练,个体能较为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表情肌,因而面部表情表达的情绪状态有
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面部表情可表现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积极与消极、强烈与轻微等情感。由于它
可控、易变、效果较为明显。个体可通过面部表情显示情感,表达对他人的兴趣,显示对
某事物的理解,并表明自己的判断。因而,面部表情是人们运用较多的体语形式之一。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按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前者是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息的
传递与交流;后者是在正式沟通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正式沟通的优势是信息通道规
范、准确度较高;非正式沟通具有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等优点,但存在着随意和可靠性
差的弱点。
(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