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政治史会考知识点10页word文档
高中历史会考必备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会考必备知识点归纳作为高中生的你们,历史学科是必修课程之一,而其中的历史会考更是一个重要挑战。
历史会考包括文化史和政治史两部分,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历史会考的必备知识点和考试技巧,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会考。
一、文化史部分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使书籍得以大规模印刷和传播,指南针则使航海更加便捷。
因此,学生们需要熟记这些发明的发明者、发明时期、作用等信息。
2.中国的文化名胜古迹中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名胜古迹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例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名胜古迹。
在考试中,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古迹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3.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因此,学生们需要熟悉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商业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二、政治史部分1.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事件和朝代。
从夏朝、商朝、周朝到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代表人物等信息。
2.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很多变革和挑战。
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等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因此,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3.世界历史除了中国历史以外,学生们也需要掌握世界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
例如,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都是历史的重要事件。
因此,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1. 中国古代1.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夏代:有制度,统一的君主政权,军事制度,土地制度。
•商代:封建等级制度,牛耕的广泛采用,手工业有飞速发展,slaves,农业社会。
•周代:分封制,太师,公、侯、伯、子、男、女,封建等级制度,农业晚期,主要农业粮食。
1.2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秦:焚书坑儒,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分封制,法制统一。
•汉:开创了封建帝国的先河,统一土地承包制度,逐渐定型的士人制度。
2. 世界历史2.1 欧洲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宗教改革:罗马天主教会的财政腐败,宗教信仰受到质疑,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卖赎罪证券的教义是错误的,开始宗教改革。
•宗教战争: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争斗,例如:法国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
2.2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殖民扩张•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以不平等条件签订的一种条约,对签订方有很大的压迫和掠夺。
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殖民扩张:欧洲列强通过殖民扩张获取资源,扩大势力范围,建立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如: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法国的越南殖民地。
3. 现代历史3.1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帝国主义的竞争、军备竞赛、阵营划分、维多利亚式帝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结果:巴黎和约、凡尔赛和约、废除三国同盟、裁军、赔款、领土割让、德国的战后经济危机。
3.2 二战与冷战•二战:反法西斯联盟、轴心国、盟军,世界战争、全球战争,集中营、原子弹爆炸、人类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
•冷战:美国和苏联的两个领导集团在军备竞赛、外交上的对抗,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核武器的拥有引发恐怖与稳定的双重效果,导致军事同盟结构产生变化。
4. 中国近代史4.1 辛亥革命•革命背景:清朝政治腐败,外国列强侵略与强权干涉,民族危机深重。
•革命进程:甲午战争、庚子赔款、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人民解放军的战功。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太古文明的发展1. 早期古文明:夏、商、周2. 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建设、农业、手工业3. 天文学和历法的发展4. 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等级制度5. 宗教信仰:祭祀、巫术、神话二、中国古代的统一与分裂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兵法、儒家、道家、法家2. 秦汉帝国的统一3. 国土的扩张:丝绸之路、南海诸岛4. 三国鼎立、南北朝时期5. 唐宋时期的疆域与文化繁荣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的特征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封制4. 宋朝的官制与科举制度的发展5. 元朝的蒙古帝国统治四、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1. 农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2. 农田水利的发展:灌溉、排灌、水利工程3. 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丝织、铁器、造纸术4. 商业与贸易:货币、市场、丝绸之路5. 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影响五、中国古代的社会与思想文化1. 社会等级制度与社会关系:士农工商、奴隶制度、儒雅的风尚2. 儒家思想与儒家礼制3. 道家思想与自然观念4.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变迁5.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六、中国古代的外交与战争1.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晋楚毗邻、齐鲁争霸、秦灭六国2. 瓜分战争: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3. 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西域、中亚、东南亚4. 中国民族抗击外族侵略的战争:秦始皇统一战争、抗击倭寇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1. 儒家学说的发展与影响2. 道家学说的发展与影响3.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4. 科技的进步与成就: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5. 中医药学的发展与传播八、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事件1. 清朝的衰落与近代化改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2. 中国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抗战:南京大屠杀、八年抗战4.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5.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改革:邓小平理论、特色社会主义这些是高中历史会考的重要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有效地备考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1.中国古代历史-夏商周时期: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以及周朝的建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春秋时期的国家分裂和战国时期的相互争霸、典籍的创作等。
-秦汉时期:包括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汉朝的兴起、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包括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和东晋的政治制度、南北朝的分裂,以及佛教的发展等。
2.中国近代史-清朝末年: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以及戊戌变法等。
-辛亥革命:包括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制度变革,以及五四运动的爆发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以及国共内战的胜利等。
3.世界史知识点-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包括古希腊的城邦制度、罗马帝国的兴衰,以及它们对现代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等。
-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会的影响、十字军东征等。
-近代欧洲历史:包括工业革命的兴起、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统治,以及列宁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产生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冷战的爆发等。
4.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点-中国古代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等经典的内容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包括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中国古代医学以及农业技术等。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包括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儒家哲学、道家思想等。
5.世界历史文化知识点-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传播,以及埃及的金字塔、毛伊塔文化等。
-西方文明:包括希腊的民主政体、罗马的法律制度,以及文艺复兴、宗教等。
以上仅为高中历史会考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点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同时,备考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积累一些历史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应试技巧。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1.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等古代朝代的兴衰演变过程,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王朝的更替等。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等。
3.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等的发展变化。
4.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包括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古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等。
5.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与斗争:包括农民起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等。
6.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兴起与发展、三国时期的乱世、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等。
7.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包括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等。
8.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与城市发展:包括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等。
9.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的发明与应用。
10.中国历史上的革命与: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等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11.中国近代历史:包括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
1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与变革: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开放、农村与城市化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
13.世界现代史: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与扩张、帝国主义与殖民地解放运动等。
14.世界二战及后果:包括纳粹德国的崛起与侵略、盟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的冷战与分裂世界等。
15.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的经验与教训。
以上就是高中历史会考的重点知识点的汇总。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应对历史考试,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一、古代中国史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古国,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外交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期,政治分裂,诸侯争霸,开始了分封制的封建时代。
3.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公私分明,税制完善,经济发展。
4.汉朝的政治制度变革:汉朝通过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增设郡县,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及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文化繁荣,佛教传入中国。
二、近代中国史知识点:1.清朝的政治制度及其衰落原因:清朝采取封建制度,实行八旗制,政权腐败,经济、科技发展滞后,导致衰落。
2.19世纪中国的社会问题:19世纪中国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压迫,农民起义等多种社会问题。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纪元。
4.中华民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中华民国初期面临政治动荡、军阀混战、社会问题等多方面挑战。
5.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与启蒙运动: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变化,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三、世界史知识点:1.古代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人类通过工具的制造、火的使用等逐渐发展出社会。
2.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3.西方探险与殖民扩张:西方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扩张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4.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对战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只是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内容需要掌握。
人民版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
权;所有制方面: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6.创办经济特区: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3 海南海南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 年,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0 年,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成为中国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7.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阻碍、“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的运动的影响 3.曲折发展:受日本侵略;美国的经济侵略扩大、受官僚制本的压迫、沉重的捐税负担、国民党实 行通货膨胀政策 4.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故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但由 于发展不充分又具有妥协性。
3
高二会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 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意义: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涉及到血缘关系、四世同堂、祠堂。 第二课:“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国家监察事务;太尉,掌军事。 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郡县制的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汉武帝时“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威胁中央集权的局面。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 第三课: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置内朝以牵制外朝;唐太宗-三 省六部制;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成祖设内阁;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科举制度发展:隋文帝用考试的方法选官;隋炀帝设科举制;唐太宗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 天时武举、殿试;宋代誊录、糊名法;明清时八股取士。 科举制的意义。1.政治上,打破了豪族世门垄断官职,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2.促进了文化 的繁荣;3.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4.有利于社会读书风气的盛行;5.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演变 到阻碍文化、思想发展;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监察体制演变过程:秦-御史大夫、监御史;汉-御史大夫(中央)、刺史制度;唐-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通判;元-御史台;明、清-都察院、提刑按察使司。 中央政府在地方政权的设置:秦汉-郡、(国)、县;魏晋南北朝-州、郡、县;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元-行省、路、府、州、县;明清-省、府、县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一课:《马关条约》内容、1897 年 11 月,德国抢占胶州湾,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 户开放”政策(美国 1899 提出)影响:暂时缓和了列强在华的矛盾,共同支配中国。中国人民反侵 略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1884 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3.黄海海战,民族英雄-邓世昌 4. 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刘永福、丘逢甲、徐骧 5、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的原因以及义和团运动 的意义:积极意义-迫使西方列强放弃了将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妄想;消极意义-义和团盲目的排外 第二课:1937-7-7 全面抗战;1937.8.13-11 凇沪会战;1937.10-11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1938 年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1938 年 5-10 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进入相持阶段;1940.5 枣宜会 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1935.12 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1936.12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初步形成(3)1937-9,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其最终形成 1940 年冬,彭德怀在华北敌后发动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 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2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我国农民起义的最巅 峰。1853 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废除了封建土地所 有制。企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其调动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热情。但,其 平均分配土地和剩余产品归国库的做法具有空想而不切实际。1859 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由于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推荐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
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依据高中会考考试说明)(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2、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会考是中学生们必须要经历的一场考试,也是学生们追求高考名校的必经之路,因此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理应得到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档是针对高中历史会考的知识点做一个整理,把必备的知识点梳理出来,以便学习者在温故知新的时候能够有条理、高效率地学到知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社会的远古时代(石器时期到商代)1.石器时期–人类的繁衍进程–食物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2.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的发展–贸易和国家组织的形成3.三皇五帝和夏朝–三皇五帝的治理和贡献–夏朝的政治特点和文化遗产4.商朝–商朝的政治特点和社会生活情况–商朝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 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的国家和文化–春秋时期的主要国家–春秋时期的文化特点2.战国时期的国家和文化–战国时期的主要国家–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3. 秦汉时期1.秦朝统一中国–秦始皇的征服和改革–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2.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汉朝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4.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孔子及其思想–儒家学派的发展与贡献2.道家思想和道家学派–老子及其思想–道家学派的发展与贡献3.墨家、法家、阴阳家三家学派–三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及其贡献4.古代文化著作–《周易》、《诗经》、《左传》、《春秋》等5. 中国古代的科技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2.伟大发明家的贡献–郭守敬和万有引力–赵光义和洪都拉斯上传神话3.古代建筑和造船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和造船技术的发展–长城、敦煌、秦始皇陵等建筑的特点第二部分:世界史1. 古代史1.文明的兴起(中东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黄河文明)–各个文明地区的文化特点–各个文明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2.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希腊罗马文化、建筑、艺术特点2. 近代史1.西方现代史(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和贡献–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2.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在世界各地带来的后果–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3.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3. 现代史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20世纪战争的形式和特点–20世纪和平运动和国际组织的发展3.现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第三部分:政治1.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发展过程2.党的路线和思想政治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党的基本路线和思想政治工作2. 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史1.新中国成立和毛泽东时代–新中国成立和毛泽东革命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和经济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制度创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和新特征3. 国际政治1.国际政治的变迁和挑战–冷战和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反恐和安全维护2.全球经济和全球治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全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结论高中历史会考的重难点就是以上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本文档中的知识点整理、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2)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冗官,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有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
商朝是夏朝的统治者,商朝由于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发展而取代了夏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制度,以商朝为例,商王是全权统治者,把国土分封给诸侯。
经济状况主要以农业为主,商朝以青铜器制作和商业贸易而闻名。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时代,标志着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大变革。
政权从封建制向分封制演变,国家的权力逐渐由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过渡。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
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哲学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诸子百家的兴起也使中国古代文化多元化,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派。
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帝国,统一了六国,实行了令人震惊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修筑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他还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制度,例如焚书坑儒,以确保统治的稳定。
4.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分立和文化交融•三国时期,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其中魏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晋朝取代了魏朝,成为北方政权,南方则出现了一系列的南朝,形成了南北分立的局面。
•这一时期,南北朝之间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佛教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物质文化也达到了繁荣的巅峰,如出现了典型的东晋文人气息。
5. 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盛世•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统一了北方和南方,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令最宽松、国力最强盛的王朝,社会繁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此时,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多元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总结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总结一、古代中国史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3.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4.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5.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7.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9.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0.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二、古代世界史知识点1.亚洲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如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2.世界各大洲的地理、气候、交通和文明发展情况3.蒙古帝国的建立和扩张4.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繁荣5.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6.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影响7.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成就8.宗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9.巴黎公社和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三、近代中国史知识点1.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影响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4.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5.民主革命时期的组织、纲领和斗争6.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和影响7.第一次国共内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8.五卅运动和土地革命的起因、经过和影响9.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白色恐怖时期的斗争10.抗日战争的发展和胜利四、现代世界史知识点1.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和冷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束2.联合国的成立和作用3.当代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5.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6.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变革7.当代世界的冲突和合作8.互联网的兴起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9.民族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崛起10.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五、历史思想知识点1.孔孟之道的特点和影响2.道教和佛教的传入和影响3.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发展4.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兴起和发展5.自由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的传播和发展6.当代范式变革对历史思想的影响7.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8.反对封建主义和暴政的思想斗争9.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思想斗争10.新儒家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六、历史方法知识点1.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方法2.强调历史因素和历史条件的分析方法3.比较历史和研究历史关系的方法4.历史学家的评价和历史事件的评判方法5.不同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的对比和辨析6.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图表展示方法7.考古学和遗址研究的方法8.历史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9.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10.历史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方法。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概述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及其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裂与百家争鸣-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兴衰,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成就 - 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与各国特点-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变迁与对外关系-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希腊城邦制度与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 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的作用- 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与影响二、近现代历史1.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实施与失败-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挑战2. 世界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全球影响-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扩张及其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与结果-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意识形态对抗-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发展趋势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2. 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与方法3. 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4. 不同时期历史观的比较与批判5. 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与理解四、历史知识点的应用1. 历史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历史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培养3. 历史事件对现代政策制定的启示4.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上是高中历史会考的知识点概述,学生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同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必修1政治史会考知识点复习
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深严的分封制度,以及以血缘关系形成的宗法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是指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结合③受儒家思想长期影响。
④官僚政治伴随始终。
⑤高度君主专制。
3、汉代地方上实行郡国二制。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兵、吏、礼、户、刑、工)。
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宰相权。
设宣政院管辖少数民族。
在地方实现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战邓世昌、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内容:《南京条约》P24重要的是割香港岛给英国和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的协定关税。
《马关条约》P27,重要的是割台湾、通商口岸设厂(反映其侵略特点资本输出)。
《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P28。
7、抗日战争时间1937年—1945年,开始事件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其中的会战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是第一次胜利)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武汉会战。
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重大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9、《天朝田亩制度》内容见P38,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突出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但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洪仁王干《资政新篇》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1)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究;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2)局限性:受阶级、时代的限制10、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_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政史地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也是高考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
政史地的考试内容包括政治、历史和地理的知识点,内容广泛且深入,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政治知识点在政治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制度、政治理论和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知识点。
国家制度包括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政权机构,其中主要包括国家的三权分立、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此外还包括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决策机构等。
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国际政治方面,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现状和国际政治关系等。
历史知识点在历史方面,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近现代史等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历史时期,其中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点。
近现代史包括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等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进程。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代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历史事件、文明和文化等。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冷战和第三世界等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进程。
地理知识点在地理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形成和地球结构、地球的物质组成和能量循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城市与城市化、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等。
此外还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环境保护和地理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以上是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政史地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考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做好复习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202X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学问点202X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学问点202X一、古代中国史1. 两河流域文明2.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及其特征3.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4.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5. 汉朝的统治和汉武帝的政策6.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7. 隋唐的统一和盛世8.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富强9.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富强10.元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11.明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12.明末清初的政治变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13.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1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二、近代中国史1.鸦片战斗及近代中国的危机2.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3.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道路5.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6.北伐战斗和国共合作7.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日战斗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中国解放战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9.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10.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开放三、世界史1.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和教会的统治2.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3.近代西方世界的科学技术革命4.法国大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5.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6.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其次次世界大战7.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爆发8.亚洲和非洲的解放运动9.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10.21世纪的全球化和全球挑战四、思想文化史1.古代西方哲学思想的进展2.近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兴起和变革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进展4.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5.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与古代科学技术6.近代中国的哲学思潮和现代科学技术7.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的爱护8.当代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沟通以上所列学问点仅是高中历史会考必背学问点的一部分,同学在备考过程中还需结合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具体学习和理解。
此外,历史学科还涉及到很多细节和具体大事,同学需要通过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以及参与辅导班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点梳理必修一政治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1)分封制内容①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在地方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2)分封制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期导致分裂割据。
(3)宗法制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族等级。
(4)宗法制影响: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统一的经过和“始皇帝”的来历(1)秦统一的经过: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将西南地区纳入版图。
(2)“秦始皇”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称“始皇帝”。
2、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
(2)三公九卿制①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②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③三公之下设置“九卿”,作为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概括郡县制的基本内容及影响(1)内容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2)影响①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②奠定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分析对比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不同点:①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分封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绝对服从中央。
②传承制度上:分封制爵位和领地世袭;郡县制由皇帝直接任免。
③建立基础上:分封以血缘为基础;郡县按地域划分。
④历史作用上:分封制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意义(1)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削弱丞相权利的措施(1)频繁更换丞相(2)从身份低微的人士中选拔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3)实行内外朝制度。
*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影响(1)内容:唐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2)影响①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②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3、宋朝分割宰相权利的措施(1)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分割行政权(2)设枢密院,分割军权(3)设三司,分割财权。
4、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及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1)郡国并行制:汉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实行封国制。
(2)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实行“附益之法”。
*5、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及影响(1)内容:设行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
全国分为十个行省。
(2)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②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后世沿用。
6、列举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先秦)——察举制(汉)——科举制(隋唐)*科举制的影响:*7、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监察效能的有限(4)重视选官制度。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的史实、原因及影响(1)史实: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2)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所以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3)影响:加强皇权,有利于中央集权。
*2、军机处的设置及影响(1)设置:清雍正年间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置军机房,后职务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2)影响: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前期)①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②有利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③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2)消极(后期):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激化阶级矛盾。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1840-1900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经过(1)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发动。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
火烧圆明园。
中国战败。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发动。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英法美德等八国发动。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1)《南京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②五口通商③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②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3)《辛丑条约》①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④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黄海海战经过:1894年,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在返航途中遭日军舰偷袭。
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官兵英勇作战。
4、义和团反帝运动经过:1900年,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
二、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经过(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日本开始局部侵华。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
2、侵华日军罪行(1)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2)违反国际法,对中国人实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用中国人做活人实验(3)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及影响(1)经过①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统一战线开始形成②1937中共改编红军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影响:全民族共同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1)正面战场①国民党领导②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2)敌后战场①中共领导②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全民族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③1940年彭德怀领导百团大战。
**5、抗战胜利的意义(1)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2)中华民族洗雪了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1)阶级矛盾尖锐(根因)(2)外国侵略(外因)(3)自然灾害(直因)。
2、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3)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北伐(失败)、西征和天京突围战(成功)三次战役,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4)天平天国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失败。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分配(“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和产品分配的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2)《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客观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①农民阶级局限性(根因)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外因)。
(2)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二、辛亥革命1、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辛亥革命爆发。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意义(1)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③实行责任内阁制。
(2)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4、评价辛亥革命(地位和影响)(1)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专制(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召开的经过,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初期,1919年5月4日,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3)中共诞生历史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标志,国民大革命的经过(1)原因: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中共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孙中山决定同中共合作。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国民大革命的经过(1924-1927)①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开始②1926-1927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胜利③1927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经过和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损失惨重。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