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的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解释烷基的这种推电子性呢?与烷基相连 的碳正离子为sp2杂化,它有一空的P轨道,烷基的CHσ键与空的p轨道发生重叠,结果C-H键中的电子部 分离域到空的p轨道中 (图4-11),分散了正电荷, 稳定了碳正离子。这种电子离域现象称为共轭 (conjugation)。由σ轨道参与的共轭称为超共轭 (hyper-conjugation) 0
1°> CH3 •,是由参与共轭 的C-Hσ键的数目所决 定的。
图4-13是丙烯同卤化氢反应的进程图,表明了 过渡态稳定性与碳正离子能量高低的一致性。因此, 越是稳定的碳正离子形成越快。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碳正离子的重排 某些烯烃同卤化氢的加成有一些特殊的现象,例
如3,3-二甲基-1-丁烯与氯化氢加成,预期得到2,2二甲基-3-氯丁烷,实际上加成的主要产物是2,3-二 甲基-2-氯丁烷。
1963年有报道,直接观察到简单的碳正离子,
证明了它的平面结构,为碳正离子的存在及其结构
提供了实验依据。
自由基除去一个电子形成一个碳正离子所需要
的能量称为电离势。
碳正离子越稳定,能量越低,形成越容易,加 成速度也越快,可见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决定烯烃加 成的取向。因此,马氏规则从本质上讲为:不对称 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例如:
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温和的 条件下进行(图3-14)。
溴 离子的电荷主要集中在氯和溴上,但也有部分正
电荷分散在组成三元环的两个碳上,当两个碳原子不
同时,它们分散的电荷也不等,取代多的碳分散的正
电荷多,更容易被水进攻。例如:第一个反应中的仲碳
正离子和第二个反应中的叔碳正离子都更容易被水进
攻,它们决定了反应的取向,主要产物是带正电的卤
素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
因此马氏规则也可表述为:带正电性的部分加在含氢 较多的碳上。
这种邻近原子之间的迁移称为1,2迁移(1,2-shift), 这是常见的迁移。通常把基团的迁移称为重排 (rearrangement)。一般在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反 应中,相邻有拥挤基团且有生成更稳定碳正离子的可 能,这种1,2重排均可发生。氢也可带着一对电子发 生类似碳的重排,例如:
3.加浓硫酸(烯烃对酸的反应活性) 烯烃与冷硫酸加成生成硫酸氢酯(alkyl hydrosulfate)。
6.烯烃的二聚(碳正离子反应) 烯烃可在硫酸或磷酸的催化下转变成二聚的烯烃。 异丁烯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两个二聚烯烃。
二、催化氢化、催化剂、氢化热及烯烃的稳定性 稀烃在铂(Pt)、钯(Pd)、镍(Ni)的催化下加氢,
生成相应的烷烃。这是由烯制备烷烃的方法。铂和钯 催化时常温下即可加氢,但成本较高。镍催化性最差, 但价格便宜,近来发现骨架镍 [又称蓝尼(Raney)镍] 具有较强的催化性能,它是由烧碱溶液处理镍铝合金, 溶解铝后得到的催化性能较高的灰黑色多孔状镍粉, 在中压(4〜5MPa)和常温(<100 °C)情况下就能使烯 氢化。
碳正离子为什么会同中性的水结合呢?因为碳 正离子是缺电子的,水中氧上的孤对电子 是电 子给予体,它作为一个碱与碳正离子结合。溶液中 的氯负离子也能与碳正离子结合,生成二卤代物。
硼氢化一氧化反应是著名化学家布朗发现的,他 为有机合成作出了突出成绩。[布朗(H.C.Brown) 美国化学家。1912年出生于英国,1936年在芝加 哥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38年又在该校取得博士 学位。为施莱辛格的学生。他发现了著名的硼氢 化反应,除此之外,他还使大量制取二硼烷的方 法取得成功,并由此发现了硼氢化钠及其生产方 法。由于在研究硼氢方面的出色工作,获得1979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81年获得美国化学会普里 斯莱奖金化学奖。
对于不对称烯的加成方向,俄国化学家马尔柯夫 尼柯夫[马尔柯夫尼柯夫(Vladimir Markownikoff, 1839—1904),俄国化学家,生于高尔基Q 1856年入喀 山大学法律系,为布特列洛夫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Q 1873年起任莫斯科大学教授,他发现了氢卤酸加在双 键上的位置规律,后人称之为马氏加成规律。]指出: 在不对称烯烃的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 通常称这个取向规则为马尔柯夫尼柯夫规则,简称马 氏规则。
硫酸氢酯溶于硫酸,所以可用浓硫酸除去烷烃中的 烯烃杂质。
硫酸氢酯进一步水解得醇,这是合成醇的方法。
4.与卤素水溶液的反应
烯烃与氯或溴的水溶液加成,生成a-卤代醇。反
应总的结果相当于加上一个次卤酸分子
,因此
通常称为次卤酸加成。
加成的取向为卤素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取向呢,因为中间体氯 离子、
叔丁基碳正离子有9个C-Hσ键参与超共轭,因 此最稳定,异丙基碳正离子有6个 C-Hσ键参与超共轭,稳定性次之, 乙基碳正离子只有3个C-Hσ键参 与超共轭,稳定性又低些。
上一章学习的自由基是另一种缺电子的中间体◦ 它与碳正离子的结构类似,也受到C-Hσ键的超共轭
作用而稳定(图4-12)。其稳定性顺序:3°>2°〉
4.4烯烃的化学性质
一、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加成反应,是π电子与试剂作用的结果。
π键较弱, π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小,结合较松散, 因此可作为电子的来源,给别的反应物提供电子。反 应时,把它作为反应底物,与它反应的试剂应是缺电 子的化合物,俗称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这些物质有酸中的质子、极化的带正电的 卤素如Br δ+— Br δ-等,因此烯烃与亲电试剂加成 称为亲电加成反应 (electrophilic addition reaction)。常用的亲电试剂是卤化氢、水、卤素等。
根据马氏规则,异丁烯与溴化氢加成的主要产物 为2-甲基-2-溴丙烷。
碳正离子(carbonium ion)与自由基一样,是
一个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带有一个正电荷,最外 层有6个电子。带正电荷的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与3
个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形成3个σ键,与碳原子
处于同一平面(图4-9(a))。碳原子剩余的P轨道与这 个平面垂直(图4-9(b))。碳正离子是平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