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2013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反应特点;
2. 掌握酸碱中性试验的操作方法和判断原则;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氢氧化钠溶液
3. 酚酞指示剂
4. 红色、蓝色、黄色的酸碱指示剂
5. 试管、试管架、滴管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干净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加入少量盐酸溶液;
2. 在另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3. 分别将酚酞指示剂、红色、蓝色、黄色的酸碱指示剂滴入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4. 将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混合,同时观察颜色变化;
5. 用酚酞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分别测试其他常见酸碱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
1. 在酸性溶液中,使用酚酞指示剂变为粉红色,使用红色酸碱指示剂呈现红色;
2. 在碱性溶液中,酚酞指示剂变为蓝色,使用蓝色酸碱指示剂呈现蓝色;
3. 在中性溶液中,酚酞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均不发生明显变化。
拓展实验:
学生可以自行选取其他酸碱溶液进行测试,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反应原理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小心操作,避免溶液溅出;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3. 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总结实验结果,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参与初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大赛介绍2. 实验创新大赛规则与要求3. 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三、教学过程1. 实验创新大赛介绍通过展示一些成功案例和获奖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创新大赛的背景、意义和目标,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
2. 实验创新大赛规则与要求向学生介绍实验创新大赛的参赛规则与要求,包括参赛条件、唯一性原则、评分标准等内容。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提出创新性实验方案。
3. 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指导学生设计一份完整的实验教案,包括以下要素:*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和背景知识。
* 实验材料:列出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 数据记录与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 结果与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和解释化学原理。
* 结论与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衡量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教师评价:通过评估学生的实验教案设计和实验操作过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通过同伴间的互评方式,评价实验教案的创新性和实施情况。
3.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教案设计和操作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创新大赛相关资料和案例2. 化学实验教材和参考书籍3. 实验器材与试剂六、教学心得通过参与初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学生将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才能。
2013年化学创新大赛
实验创新
一、实验设计意图
化学课实验多,仪器零碎,要是有自制成套的实 验装置,同时效果明显,那该多好,省时省力,减少 劳动量。
生活中那么多废弃的各式各样的塑料瓶,塑料瓶 可塑性强。拿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当作实验用品或 加工成实验装置,安全耐用又环保。
二、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实验三:其目
的是让学生理解灭火 器的原理,提高实践 动手能力。
人教版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之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探究 灭火的原理)
11、细线栓试管易打滑
2、试管口小倾倒浓盐酸时容易溢出来
不很安全 操作不便
3、演示时喷射出来的是反应后的混合液
四、创新后的实验装 置
创新之处
一、充分体现物品的循环性
实验器材全部来源实际生活的塑料制品,变废为 宝,安全耐用,环保。
创新之处:
二、充分体现实验的实用性
装置和操作简单,做成成套装置,可长期使用,省 时省力。
创新之处:
三、实验设计扩大了直观效果
增强了现象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
2. 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3. 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曾经做过或见过的有趣化学实验。
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并演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基本技能。
三、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新实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创新实验。
3. 学生向全班展示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
4.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的讲解,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还观察和分析了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并设计了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捕捉与检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捕捉方法。
2.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有效地捕捉二氧化碳。
2. 如何准确地检验二氧化碳。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烧杯、试管、滴定管、澄清石灰水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二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来源、性质和用途。
2. 提问:如何捕捉二氧化碳?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并演示实验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捕捉二氧化碳并检验。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三、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创新(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创新,再次进行实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方向。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敏锐性。
3.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创新实验的勇气和智慧。
通过本节课的创新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捕捉与检验方法,还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化学实验大赛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大赛的基本流程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大赛的基本流程、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配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化学实验大赛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1)化学实验大赛的基本流程1)选题: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
2)准备: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
3)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实验操作技能1)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注意实验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3)团队协作能力1)明确团队分工,各司其职。
2)加强沟通与配合,提高实验效率。
3)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课堂练习(1)分组讨论,确定实验项目。
(2)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
(3)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4. 课堂总结(1)回顾化学实验大赛的基本流程和规则。
(2)总结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化学实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高低。
3. 评价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 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设良好的实验氛围,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化学竞赛教案
初中化学竞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等。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独立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
3. 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与实践。
2. 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实验的世界。
2. 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与实践:(1)仪器的使用:讲解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试剂的取用:讲解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取用方法,如固体试剂的称量、液体试剂的滴加等。
(3)实验现象的观察:讲解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试剂等。
(2)评价实验方案:让学生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熟练。
2. 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是否准确。
3. 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评价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六、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
3. 教学课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
4. 化学实验教材或辅导资料:提供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化学实验大赛教案设计
化学实验大赛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化学实验大赛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大赛的背景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大赛的背景和要求介绍。
2. 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的讲解。
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化学实验大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讲解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3. 解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三、实验示范(20分钟)老师进行一个典型的化学实验示范,展示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技巧,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四、实验操作训练(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题目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
3.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化学实验大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示范和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技巧和安全意识。
2. 评估学生在实验结果分析中的能力,包括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大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2013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实验课题名称:氮的氧化物实验参赛教师:湖南安仁一中肖丽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该知识位于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它是让学生掌握氮氧化合物与水反应以及浓、稀硝酸氧化性。
2、设计实验的目的:教材并未对此知识点设计实验,但是学生对于此类知识点的理解缺乏经验知识,所以有必要在此设计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解所需的直观形象知识,达到更好的掌握效果。
3、实验创新之处: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①整套装置采用水封,达到了良好的隔绝空气的效果,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到Cu与稀HNO3反应的实验现象;②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理解了4NO + 3O2 + 2H2O = 4HNO3;③注射器取用药品操作简洁方便,整个体系处于一个密封的状态,杜绝了氮的氧化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④实验的发生与停止可以随时控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药品用量少,有明显的实验效果;让该实验能真正的服务于教学。
4、实验器材与药品:主要有注射器、三通管、导气管、止水夹、铁架台、脱脂棉、烧杯、碱式滴定管、稀HNO3、Cu,H2O2、MnO2等。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实验装置如图:实验原理: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 4H2O2NO + 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NO4NO + 3O2 + 2H2O = 4HNO36、实验过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用注射器1取好纯净的氧气;③向注射器2入适量的铜片并吸入40mL水并排气,另外向注射器3吸入40mL水并排气,连接好装置,打开弹簧夹将装置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充满水。
③关闭弹簧夹1、2,用注射器4入20mL稀HNO3,打开弹簧夹1将稀硝酸注入注射器2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1。
⑤等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1,将反应的剩余液体抽出,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滴定管中12mL,再向其中慢慢注入9mL氧气。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5篇)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5篇)学校化学试验创新说课稿1学问与技能要求:〔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分析推想苯的结构,提高依据有机物性质推想结构的力量。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把握讨论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化学家发觉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胜利的过程,培育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
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课始检测〔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二,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别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三,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别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四,探究问题1〔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依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xxx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xxx交替形式。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xxx;结构简式为:xxx五,探究问题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试验证明你的猜测?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六,分组试验从试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看。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看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4、提问试验现象是?5、归纳小结试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3)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实验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3. 创新思维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4.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5. 实验探究方法的指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3)创新思维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创新思维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创新的概念、意义和原则;2. 演示法:展示优秀实验设计案例;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实验设计和创新思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 讲解实验设计原则: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3. 案例分析:展示优秀实验设计案例,分析其创新点;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教师巡回指导;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创新成果,互相评价;6. 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实验创新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评价其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增强: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团队合作情况,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反思与总结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总结与反思,评价其反思与总结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化学实验大赛教案及反思
化学实验大赛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化学实验大赛教案及反思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化学实验大赛的参赛选手提供全面的教学指导和实验技巧,以提高他们在化学实验方面的能力和竞赛表现。
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技巧的培养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反思,帮助学生在化学实验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实验大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3. 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4. 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大赛中的竞赛表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熟悉化学实验大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b. 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c. 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d. 准备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报告模板。
2. 学生准备:a. 阅读和理解化学实验大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b. 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c. 学习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方法;d. 准备实验所需的个人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实验大赛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赛意识。
第二步:讲解化学实验大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10分钟)教师详细解读化学实验大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
第三步:示范实验操作技巧(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展示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如溶液配制、反应装置搭建、实验数据记录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第四步:实验设计与实践(4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自主设计并完成一项化学实验。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五步:实验结果分析与反思(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之处,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第六步:实验报告撰写(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反思,撰写实验报告。
教师提供报告模板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规范和完善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3)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和探索;(3)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实验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1)仪器的使用与保养;(2)药品的取用与存放;(3)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2. 实验设计与方案:(1)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2)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3)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优化;(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解释;(3)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要领;2. 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3. 实验法: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4. 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实验。
五、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量筒等;2. 实验药品:酸、碱、盐、氧化物等;3. 实验材料:试管架、镊子、滴管等;4. 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图片等;5. 教学资源:实验报告模板、实验评价标准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实验主题;2. 讲解与演示: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 交流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5. 总结与评价:总结实验要点,评价学生实验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实验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学会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化学实验创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实验创新的过程;(2)学会运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实验创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3)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 实验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实验创新的设计与实施4. 实验创新案例分析5. 实验创新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实验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实验创新的设计与实施。
2. 教学难点:(1)实验创新的设计与实施;(2)实验创新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实验创新的相关知识和案例;(2)实验创新的安全注意事项;(3)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学生准备:(1)学习实验创新的相关知识;(2)分组并选出组长;(3)准备实验创新的设计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激发学生对实验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展开:(1)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分析实验创新的设计与实施;(3)讨论实验创新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长;(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创新方案;(3)学生实施实验创新并观察实验现象。
4. 成果展示:(1)学生展示实验创新成果;(2)学生分享实验创新的过程和收获;(3)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实验创新的过程和方法;(2)学生反思实验创新中的优点和不足;(3)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实验创新过程中的表现;(2)反思自己在实验创新中的优点和不足。
初中教师创新实验化学教案
初中教师创新实验化学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能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3. 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资源:锌粉、硫酸铜溶液、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灯泡、导线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说明其重要性。
2. 实验操作:
(1)将锌粉和硫酸铜溶液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
(2)将试管倒立放置于试管架上,并用试管夹固定;
(3)用玻璃棒将锌粉和硫酸铜溶液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4)用导线将灯泡接入试管中的两个液体之间,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3. 实验分析:
(1)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2)学生讨论实验中发生的具体化学反应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实验观察方法。
拓展应用:要求学生设计并进行其他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并分析结果。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准确,思维是否活跃。
作业安排: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小结,并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和扎实。
初中化学创新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综合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
2. 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1. 概念解释: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了解反应速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计算训练:让学生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进行反应速率的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知识扩展:介绍相关知识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启发他们发现更多的化学现象。
四、教学评价:
1. 每堂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表现,评定学生实验报告的分数,鼓励学生思考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3. 通过实验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实验设计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和反应速率的难点,及时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课设计枝头春意闹一研究“分子在不断运动"陈超平1.课题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该课题是从五彩斑斓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奇特色彩的微观世界的开端课,有兴趣的实验将引领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切客观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向微观认识的开始。
所以,本节课的教课内容对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先一个小烧杯中加入酚酞溶液并用水稀释,而后将其分作两份,一份罩大烧杯下,另一只放在烧杯外面作对照。
而后领取一只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也罩在大烧杯下。
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整个实验过程假如师生假如不静下心来仔认真细阅读并剖析,就不能理解实验企图,更谈不上自己着手去做了。
假如作为分组实验,学生理解、操作的难度都较大;②烧杯中需要的浓氨水和酚酞溶液量都比较大,不够节俭药品。
⑧实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并且红色被水稀释后颜色变淡,现象不显然,作为演示实验后边的学生唯恐很难察看到;④烧杯不是密闭容器,学生假如发问“既然分子在不断运动,为什么外面的溶液却不变红呢?”教师该做何回答 ?同时还会污染环境。
⑤教师做完该实验后烧杯难洗千;争,在下一个班级再做,稍有不慎,就会很难堪。
( ③利用实验是现有的仪器达成化学实验,让学生总感觉化学里我们太遥远,不可以充足领会到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旁03、实验创新与改良之处①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在海绵上滴加浓氨水,在瓶子外面的滤纸上滴加酚酞作对照,步骤简单易懂,还节俭了药品;②将大烧杯改为玻璃瓶,密封。
解决了污染问题;同时防止浓氨水扩散到空气中,对瓶外的酚酞溶液产生影响;③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在海绵上滴加浓氨水,氨气的密度小,从下到上运动快,实验效率高,现象显然。
④将滤纸剪成的梨花瓣儿插在小树枝上,在花瓣上滴上酚酞溶液,用一块海绵铺底,能够将小树枝插在上边,而后汲取浓氨水滴在海绵上,拧紧瓶盖。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2013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的创新大树坳中学参赛教师:薛辉执教时间:9月26日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教材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通过氧气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
2、设计实验的目的:教材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至少要准备四瓶氧气,所以课前必须制备氧气;集气瓶能装的氧气量有限,因此实验时间段;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不够环保;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装置能突破以上教材实验存在的不足。
3、实验创新之处: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用硬质玻璃管替代集气瓶,使得实验能源源不断产生氧气,这样就便于实验重复多次进行,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实验现象,而且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硫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吸收,具有环保的功效。
4、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仪器:分液漏斗,锥形瓶,一级干燥管,硬质玻璃管,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橡皮塞若干,烧杯,导管若干实验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硫粉,铁丝,火柴,水,NaOH。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实验装置如图:6、实验过程:氧气的制备阶段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水,向分液漏斗(使用前注意捡漏)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强氧化性:使用时要规范操作防止沾到手上);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过氧化氢,先通一会儿氧气,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然后调节分液漏斗活塞使过氧化氢逐滴滴下;实验阶段实验1: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演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硬质玻璃管中,重复多次让学生认真观察带火星木条的燃烧情况。
注意:实验过程中,为了实验安全,我们用镊子夹住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2: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演示】将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燃烧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再把燃着的硫通入硬质玻璃管中,观察硫燃烧的现象;注意:硫燃烧完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产生的氧气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硫排出,此时小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
实验3: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演示】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硬质玻璃管,观察实验现象7、实验结果记录及结论:实验1:带有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实验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实验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固体8、实验效果①实验操作简单,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以随时控制②实验装置能够不断产生氧气,因此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性实验,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现象③产生的二氧化硫可吸收,因此实验环保污染少,更适合课堂教学;④实验所需时间短,提高了课堂效率。
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第一篇: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氧气的制取及化学性质实验的微型化改进湖南临澧县丁玲学校黄华彬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化学》上册演示实验2-2,2-3,2-4,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点燃的木炭、铁丝、硫粉等物质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实验原型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四瓶氧气,分别进行检验、木炭、硫粉及铁丝燃烧。
我认为其做法有如下不足:1、原料消耗及浪费严重,比如制氧气的原料,取用的硫粉等需要量太多。
2、污染较重,燃烧匙装的硫粉量越多,污染越大。
3、可靠性不好,装氧气的集气瓶由于气体的逸散,导致做燃烧实验时效果不理想。
4、操作繁琐,教师需要借助四瓶氧气分别进行实验。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我将传统实验改为微型趣味实验,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组成装臵,运用某些仪器的特殊用途,采取可靠有效的操作,用较少的药品完成实验,做到快速便捷,现象明显。
四、实验器材:墨水瓶、小药瓶、注射器、输液管、塞子、酒精灯、玻璃棒、蜡烛、镊子、火柴。
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石灰水、木炭、细铁丝、硫粉。
五、实验原理及装臵说明利用生活中易得的器材组成简易制气装臵,在小药品中收集氧气,瓶中事先装适量石灰水。
然后进行制取、检验和燃烧试验。
硫粉是用高温的玻璃棒蘸取,由于玻璃棒透明无遮挡,所以现象非常直观。
用螺旋状铁丝粘上石蜡,再用石蜡引燃铁丝,现象明显。
石灰水的用途有检验二氧化碳、冷却铁丝燃烧物和吸收二氧化硫。
实验装臵图如下:六、实验过程:1、按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2、氧气检验以及验满。
3、细铁丝沾上石蜡,引燃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
5、加热玻璃棒,引燃硫粉,试验在氧气中的燃烧。
6、盖好瓶塞,防止二氧化硫污染,处理废液,实验完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的创新
大树坳中学参赛教师:薛辉执教时间:9月26日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教材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通过氧气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
2、设计实验的目的:
教材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至少要准备四瓶氧气,所以课前必须制备氧气;集气瓶能装的氧气量有限,因此实验时间段;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不够环保;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装置能突破以上教材实验存在的不足。
3、实验创新之处:
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用硬质玻璃管替代集气瓶,使得实验能源源不断产生氧气,这样就便于实验重复多次进行,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实验现象,而且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硫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吸收,具有环保的功效。
4、实验器材与药品: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锥形瓶,一级干燥管,硬质玻璃管,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橡皮塞若干,烧杯,导管若干
实验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硫粉,铁丝,火柴,水,NaOH。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装置如图:
6、实验过程:
氧气的制备阶段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水,向分液漏斗(使用前注意捡漏)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强氧化性:使用时要规范操作防止沾到手上);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过氧化氢,先通一会儿氧气,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然后调节分液漏斗活塞使过氧化氢逐滴滴下;
实验阶段
实验1: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
【演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硬质玻璃管中,重复多次让学生认真观察带火星木条的燃烧情况。
注意:实验过程中,为了实验安全,我们用镊子夹住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2: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演示】将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燃烧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再把燃着的硫通入硬质玻璃管中,观察硫燃烧的现象;
注意:硫燃烧完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产生的氧气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硫排出,此时小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
实验3: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演示】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硬质玻璃管,观察实验现象
7、实验结果记录及结论:
实验1:带有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实验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
实验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固体
8、实验效果
①实验操作简单,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以随时控制
②实验装置能够不断产生氧气,因此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性实验,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现象
③产生的二氧化硫可吸收,因此实验环保污染少,更适合课堂教学;
④实验所需时间短,提高了课堂效率。
9、自我评价:
我觉得这个实验是可以推广的,具备了以下的优点:
反应操作简单,实验过程绿色,实验可控,实验现象明了,实验取材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