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故事35-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学教室里,陶行知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
然从口袋里掏出了四颗糖。
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有四颗糖,我
要把这四颗糖分给你们。
”学生们都兴奋地看着陶行知,他们都希
望能够得到一颗糖。
陶行知把糖递给了第一个学生,然后对他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学校。
”接着,他又把糖递给了第二个学生,对他说,“你要尊敬老师,听话乖巧。
”然后,他把第三颗糖递给了第三个
学生,对他说,“你要帮助别人,做一个好同学。
”最后,他把最
后一颗糖递给了第四个学生,对他说,“你要努力奋斗,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
学生们听完陶行知的话,都认真地接受了他的要求。
他们知道,陶行知不仅仅是给他们一颗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种教育的观念,一种做人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的品格和态度。
陶行知通过四颗糖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教育
的真谛,让我们明白了做一个好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态度。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对教育的一种思考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不仅仅是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多一些陶行知的智慧,多一些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
让我们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就是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睡前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和许多伟大的人一样,陶行知的成功与他的个人品质和信念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35年,当时陶行知正在长沙担任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长。
有一天,陶行知到一个小村庄去考察,在回程的路上,他突然遇到了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看起来非常饿,他伸出一只手,向陶行知要糖吃。
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交给了孩子。
陶行知继续走着,又遇到了第三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情况和前两个孩子差不多,他伸出一只手,向陶行知要糖吃。
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第三颗糖,交给了孩子。
陶行知走到了村子的出口,正准备离开时,他遇到了第四个孩子。
这个孩子跟之前的孩子们一样,他伸出一只手,要糖吃。
陶行知看了一眼剩下的最后一颗糖,他忽然醒悟了,意识到这个孩子并不饿,他只是跟着别人玩,想要多一颗糖而已。
于是,陶行知把手伸进了口袋,但他并没有拿出最后一颗糖给这个孩子。
相反,他把手缩了回来,微笑着对孩子说:“对不起,我只有四颗糖,我不能再给你一颗了。
”这个故事虽然显得很简单,但却传递了陶行知对教育的一种深刻理解。
陶行知用糖的事情,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教育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给予而不求回报。
教育应该是互动的,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交流。
陶行知在教育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质和道德观念。
他常说:“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一颗心。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后来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和思想给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以启示,让他们意识到教育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是培养下一代的根本途径。
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的高尚情操和与众不同的教育思想。
他用四颗糖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教育道理:教育应该是双向的,不仅仅是给予,更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感。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
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
”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
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功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想要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树立平等的心态,宽容的胸怀,对事不对人,设喻服其心。
凌驾他人对立斥责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这样累积而成的。
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
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经典案例故事35-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经典案例故事35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有一天,校园里一个学生王友在打另一个学生。
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
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
“让你三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遵守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
”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
“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
”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
”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
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
“你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这很好嘛,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
”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
他眼睛里的喜悦,渐渐被自责、后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校长,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
“打人——毕竟是不对的,”王友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他道歉!”“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更应该奖励!”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眼睛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而陶行知的脸上,则始终是带着微笑的。
【心灵感悟】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巧妙激励陶行知不愧是大师,处理打同学的王友也不同凡响,别出心裁。
至今“四块糖”的故事已经成为教育经典,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首先,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打人,不管是什么理由,都是错误的。
一般老师会训斥,会批评,会惩罚,而陶行知先生是找其闪光点。
找出打人学生“遵守时间”“有正义感”“懂得尊重别人”“知错能改”四个闪光点,并且大力表扬。
善于找寻学生的闪光点是其教育理念之一。
学生都有特长,都有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培植、扩大它!特别是对差生,一定要耐住性子,千方百计引导他们走上正规。
教育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教育精品资源~。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林老师倾情推荐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林老师编辑整理。
教育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经典案例故事35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经典案例故事35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陶行知,是一位流传漫长而又弥足珍贵的教育家。
他被称作中国式素质教育的奠基人
和开拓者,也是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1956年4月3日,陶行知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他在某所学校作讲话。
校长介绍了学校里每个学生个性清奇的情况,还介绍了一些让老师非常担心的学生。
然后陶行知说:“你可以聪明地教育孩子,而不用一味地体罚他们。
今天我再讲一个
故事,因为我觉得它很有趣。
”
故事是这样子的,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位农夫拥有一头小公牛,牛母非常喜欢公牛,
不把它放出去宰了的话,它就可以一直伴她走过人生。
有一次,有老师和学生们来到老农人家里,对老农人说:“好吧,你一定要放一只羊
给我们吃,否则你就要受罚。
”老农人没有羊可供投效诉求,便把小公牛给他们吃了。
看到这情况,老师觉得实在不忍心,便把四块糖给老农人的小孩子,说叫她为把小公
牛给他们吃的痛苦一笑而过。
小孩子看到了四块糖以后,便连连高兴,兴奋地说:“老师,我们虽然不能再有公牛了,不过四块糖可以换来一个更大的梦想”。
这时,陶行知这样说:“你们看,我们教孩子们的就是这个道理,快乐不在于心灵里
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要有理想,立志要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陶行知这个故事,一点也不押韵,但却可以让人回想到尤其是青少年应该有一个追求
和实现自己梦想的精神,虽然有时候要付出代价来达成某一目标,但切不可放弃梦想,要
坚持自我的理想理念,为此奋斗。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第1页共1页。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小学教育(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小学教育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学习生活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精品】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学习生活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精品】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案例故事35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有一天,校园里一个学生王友在打另一个学生。
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
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
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
“让你三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遵守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
”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
“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
”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
”
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
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
“你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这很好嘛,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
”
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
他眼睛里的喜悦,
渐渐被自责、后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校长,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
“打人——毕竟是不对的,”王友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他道歉!”
“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更应该奖励!”
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眼睛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而陶行知的脸上,则始终是带着微笑的。
【心灵感悟】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巧妙激励
陶行知不愧是大师,处理打同学的王友也不同凡响,别出心裁。
至今“四块糖”的故事已经成为教育经典,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首先,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打人,不管是什么理由,都是错误的。
一般老师会训斥,会批评,会惩罚,而陶行知先生是找其闪光点。
找出打人学生“遵守时间”“有正义感”“懂得尊重别人”“知错能改”四个闪光点,并且大力表扬。
善于找寻学生的闪光点是其教育理念之一。
学生都有特长,都有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培植、扩大它!特别是对差生,一定要耐住性子,千方百计引导他们走上正规。
有位老师说得好:“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周围人的赞美和期待。
这种赞美和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都产生巨大作用。
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听到的总是负面的
评价,就会不自觉地自暴自弃。
身为教师,我们要拿着‘放大镜’给学生找优点,用‘扩音器’给学生积极的评价。
……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走路,这应成为班主任教师的追求。
”(2007年15~16期《人民教育》朱学界《让学生抬起头走路》)教育应该是温和的温馨的是其教育理念之二。
陶行知先生对打人的王友始终是和善的,是“微笑”的,是“亲切”的。
的确,教育应该是含情脉脉的,教育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工作。
它决不等于必须进行生硬的毫无感情地说教,更不等于必须进行以人为敌的训斥。
相反,它应该是含情脉脉的,应该是诗意浓浓的,给人一片关爱,给人一片温馨,给人一片希望;使沙漠变绿洲,使顽劣变聪明,使野蛮变文明。
有很多时候,和风细雨的教育反而比雷霆万钧的方式更有力量。
其次,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艺术。
对打人的王友,不是斥责,而是表扬;不是处罚,而是奖励。
他没有简单地对待打人的学生,不是简单地从大人的角度,严厉地指责了事,而是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与孩子达成共识,然后再契入教育。
陶行知先生能够科学地对待打人的同学。
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不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急于去批判、挞伐、惩处,而冷静地对待,用爱心与智慧给学生一个走出错误与尴尬的台阶,呵护他的自尊,让他感受到教育的宽容与善良。
须知,班主任能育出一棵参天大
树,也能毁掉一棵幼苗。
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有一丝的希望,也要尽万分的努力,要千方百计去教育、去拯救;要从孩子们的一生前途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图一时的痛快、一时的意气用事。
须知,毁掉一棵幼苗,容易;把幼苗、尤其是病残的幼苗培植成参天大树,难。
正因为难,更能显示一名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与工作水平。
由这则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要爱护犯错误的孩子:青少年思想幼稚,往往会因为一时是非不分、认识糊涂而干了错事,这在所难免,做师长的此时应该以宽大为怀,容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引导他们以此为戒,完美心灵。
为师者切忌只图一时痛快、一时轻巧,对其一棍子打死。
这一推或一拉,也许就让人下地狱或是上天堂。
人生的诀窍就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教师的长处就应该是拥有教育智慧。
(选自《德育智慧源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