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总结-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范文(三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范文(三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一、小结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基本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使我们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
在设计小结中,主要总结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三个重要方面: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绘制、工程图规范。
二、零件图绘制零件图绘制是机械设计的基础,我们首先学习了零件图的绘制方法和基本规范,包括了线条的粗细、线型的选择以及标注的设置等。
通过课堂上的实例操作和作业练习,我们掌握了零件图的基本绘制技能。
对于常见的零件图标注,如公差标注、尺寸标注等,我们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零件图的设计原则和规范,使我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和绘制零件图。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独立完成了几个不同类型的零件图绘制设计,综合应用了所学的绘制技能和规范要求。
三、装配图绘制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还学习了装配图设计的一些特殊技巧和实用方法,如轴依赖关系的处理、公差要求的设置等。
这些技能和方法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加熟练和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
四、工程图规范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工程图的规范要求。
通过学习工程图的相关知识和规范要求,我们清楚了工程图的标准化要求和设计原则。
在课堂作业和实践操作中,我们着重学习了工程图的标准符号、尺寸标注、公差标注等规范要求。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工程图的规范要求,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读性。
通过对工程图规范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到了合理设置视图、标注尺寸和标注公差,使得设计图纸更加规范和便于操作。
第二篇示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机械设计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
机械基础课程总结

机械基础课程总结机械基础课程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基础课程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基础课程总结1一、课程设计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本课程设计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针对布置题目学生要完成的设计内容有:1.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2.V带的传动设计;3.齿轮传动的设计;4.轴的设计(低速轴);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验算(低速轴);6.键的选择计算及强度校核(低速轴);7.联轴器的选择(低速轴);8.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9.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和装配图(1)绘制零件的工作图轴的零件图(2)减速器的装配图零件的工作图包括:(1)尺寸的标注;(2)公差;(3)精度;(4)技术要求。
装配图包括:(1)尺寸标注(2)技术特性(3)零件编号(4)编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
三、要求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
首先让学生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形象地认识减速器。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满足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零件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内容。
下面是对机械设计基础的总结。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是进行机械设计的基础,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艺学、机械制图等知识。
力学是研究物体静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的科学,它是机械设计的基石,能够帮助设计师分析和计算力学问题。
材料力学则是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性能的学科,通过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点,设计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设计机械零件。
机械工艺学是研究制造和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和过程,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加工工艺的优缺点,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工艺来制造零件。
机械制图则是机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绘制各种工程图纸,设计师能够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为制造提供准确的图纸依据。
机械零件设计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机械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零件来组成机械系统。
机械零件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机械零件的功能、强度和刚度、制造工艺和成本等。
在机械零件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功能要求和负荷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参数,并通过力学分析,确定零件的尺寸和形状。
在考虑到制造工艺和成本的情况下,设计师还需要对零件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该零件的质量和效率。
机械系统设计是将机械零件组装为完整的机械系统的过程。
机械系统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传动和控制等。
在机械系统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功能要求,确定机械系统的结构,包括选择合适的零件和组装方式。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运动传动方式,包括传动比、速度比和转矩比等,以满足机械设备的运动需求。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以便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是进行机械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零件设计和机械系统设计等内容,可以帮助设计师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满足各种机械设备的功能需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总结我们一直实行“课程建设工程化”的方针,把这门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地抓好多方位的建设,各相关方面互相促进,形成有机的整体性发展。
在抓好科研、教材、课堂、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本学科学术组织的建设。
现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校机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它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较大的影响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面对世纪,社会的竞争将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大众化教育, 通过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教育。
为了整体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们不懈努力,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上新台阶,成绩显著。
二、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要搞好教学,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 集体智慧的发挥也就是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
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梯队的建设,我们以老教师为主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以老带新,使队伍不断壮大,内涵不断充实,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研室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多人同时上该课程时集体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集体备课,课后对考试安排进行协商,考试后进行总结等活动,每学期教研室活动均超过了次。
一年来位教师从事课程建设及教学工作,具体如下:职称结构:副教授人,讲师人,助教人;年龄结构:岁以上人,—岁人,岁以下人。
主讲教师除了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外,同时还担任其他教学工作。
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创新中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要求方面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加强课外辅导,指导学习方法,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效果,以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参与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在课程设计中,我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文献阅读等方式,深入学习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设计背景和目标机械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数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机械设计的基础是结构设计,包括零件的设计、组织的设计以及系统的优化。
机械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机械的功能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目标。
为了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设计了一套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二、设计过程1. 制定课程计划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考核方式等。
2. 设计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文献阅读、案例教学等。
其中,课堂讨论是课程设计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实验操作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文献阅读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阅读,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学生的视野。
案例教学是课程设计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总结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方法以及机械传动系统设计的学科。
它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一、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运动副是指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活动连接。
根据接触形式的不同,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低副包括转动副和移动副,高副则包括齿轮副、凸轮副等。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情况的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要准确表示出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和运动副的类型。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自由度是指机构具有独立运动的数目。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F = 3n 2PL PH,其中 n 为活动构件的数目,PL 为低副的数目,PH 为高副的数目。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自由度等于原动件的数目。
二、平面连杆机构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铰链四杆机构包括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其类型取决于各杆的长度关系和机架的选择。
2、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通过改变构件的形状、相对长度以及运动副的尺寸等,可以将铰链四杆机构演化成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摇块机构和定块机构等。
3、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包括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等。
急回特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压力角越小、传动角越大,机构的传动性能越好。
三、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类型按凸轮的形状可分为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和圆柱凸轮;按从动件的端部形状可分为尖顶从动件、滚子从动件和平底从动件。
2、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常用的运动规律有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和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等。
不同的运动规律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合。
3、凸轮机构的设计设计凸轮机构时,需要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凸轮的基圆半径、滚子半径、从动件的行程和运动规律等参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总结

pb m cos w3 w2 w3 w2 62.16 39.38 7.2511 m cos 3.14 cos cos
m 当 200时, 7.2511/ cos 20 7.716mm
0
m 7.2511/ cos 250 8mm 当 25 时,
0
根据m的取值特点,得到:
* * 由d a m z 2ha , d f m z 2ha 2c* ,得
m 8mm, 250
* ha 1, c* 0.25
机械设计
轮系传动比
六、典型机构计算
3 H 1 2
定轴轮系 周转轮系
2' 4
周转轮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轴轮系
机械设计
'
六、典型机构计算
凸轮机构
画基圆和偏置 圆
A' A O
ω
B' B
P
C
C
'
N E E' D D
'
六、典型机构计算
凸轮机构
画升程开始处 回程开始处和 近休止开始处 的导杆中心线
A' A O
ω
B' B
P
C
C
'
N E E' D D
'
六、典型机构计算
凸轮机构
A'
画全等三角形
ω
A O P M
B' B
C
C
'
机械设计
三、设计计算 1、自由度计算
机械设计
三、设计计算 1、自由度计算
机械设计
三、设计计算 2、螺栓连接的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总结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涉及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以及机械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的重要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机械设计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等。
其中,机构的组成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常见的构件,如连杆、凸轮、齿轮等,以及它们在机构中的作用。
而运动副的类型,如转动副、移动副、高副等,决定了机构的运动方式和自由度。
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需要准确判断活动构件的数量、运动副的类型以及是否存在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这需要我们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
接着,我们深入学习了机械零件的设计。
齿轮传动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齿轮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模数、齿数、压力角、齿宽等。
模数和齿数决定了齿轮的尺寸和传动比,压力角影响着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而齿宽则需要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以减轻重量和节省材料。
轴的设计也是关键内容,轴的类型有转轴、传动轴和心轴,其设计需要考虑轴的受力情况、轴径的计算、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的强度和刚度校核。
此外,还有带传动、链传动、螺纹连接、键连接等零件的设计,每种零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在机械系统设计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将各种机械零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这需要综合考虑各个零件的性能、相互之间的配合以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设计一个简单的减速器时,需要合理选择齿轮的参数、轴的结构、轴承的类型以及箱体的形状和尺寸等,以确保减速器能够平稳、高效地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课程中安排的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让我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机构的运动情况,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而课程设计则是对我们综合设计能力的一次考验,从方案的选择、参数的计算到图纸的绘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谨细致地完成。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总结(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总结关于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绪论1、机械的组成:完整的机械系统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机、和控制系统四大基本组成部分2、机械结构组成层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3、机械零件:加工的单元体4、机械构件:运动的单元体5、机械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体第二章机械设计概论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功能、工艺性、经济性、其他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1)确定设计任务书(2)总体方案设计(3)技术设计(4)编制技术文件(5)技术审定和产品鉴定3、机械零件的失效:机械零件不能正常工作、失去所需的工作效能4、设计计算准则:保证零件不产生失效5、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铸造工艺性;模锻工艺性;焊接工艺性;热处理工艺性;切削加工工艺性;装配工艺性;6、工程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7、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强度、刚度、硬度、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8、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铸造性、铸造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9、钢的热处理方式:退火、正火、淬火与回火、表面淬火、表面化学热处理10、常用金属材料:铸铁、碳素钢、合金钢、有色金属材料11、配合:间隙配合:具有间隙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上过盈配合:具有过盈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下过度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12、基准值:基孔制、基轴制(优先选用基孔制)13、运动副: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过一定的相互接触和制约,构成保持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低副:通过面接触构成的运动副,分为回转副和移动副高副:两构件通过电线接触构成的运动副14、机构中的构件:机架、原动件、从动件15、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机构的自由度F>0(2)机构的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F16、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自由度计算的注意事项:复合铰链:两个以上的构件同时在一处用转动副相联结就构成复合铰链.由K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含有(K-1)个转动副局部自由度:在机构中常会出现一种与输出构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局部自由度(或多余自由度)。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五篇范文)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五篇范文)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总结平面机构的自由度F=3n-2PL-PH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原动件数>F,机构破坏)平面四杆机构在此机构中,AD固定不动,称为机架;AB、CD两构件与机架组成转动副,称为连架杆;BC称为连杆。
在连架杆中,能作整周回转的构件称为曲柄,而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称为摇杆。
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
(称为杆长条件)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当主动件曲柄等速转动时,从动件摇杆摆回的平均速度大于摆出的平均速度,摇杆的这种运动特性称为急回特性极位夹角θ:曲柄整周运动时,连杆的两个极限位置的夹角当机构存在极位夹角θ 时,机构便具有急回运动特性。
且θ角越大,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性质也越显著压力角与传动角连杆BC与从动件CD之间所夹的锐角γ 称为四杆机构在此位置的传动角。
显然γ越大,有效分力Pt越大,Pn越小,对机构的传动就越有利。
所以,在连杆机构中也常用传动角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来描述机构传动性能的优劣。
为了保证机构传力性能良好,应使γmin≥40 ~50°最小传动角的确定:对于曲柄摇杆机构,γmin出现在主动件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
死点(传动角为0)当以摇杆CD为主动件,则当连杆与从动件曲柄共线时,机构的传动角γ=0°,这时主动件CD通过连杆作用于从动件AB上的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出现了不能使构件AB转动的“顶死”现象,机构的这种位置称为“死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反转法.对心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1)选取适当的比例尺,取为半径作圆;(2)先作相应于推程的一段凸轮廓线。
为此,根据反转法原理,将凸轮机构按进行反转此时凸轮静止不动,而推杆绕凸轮顺时针转动。
按顺时针方向先量出推程运动角,再按一定的分度值(凸轮精度要求高时,分度值取小些,反之可以取小些)将此运动角分成若干等份,并依据推杆的运动规律算出各分点时推杆的位移值S。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

3、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R Rx2 Ry2 X 2 Y 2
tan Ry
Rx
合力方向由Rx和Ry的正负号判断
4、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力系中各力在X、Y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均为零。
R X 2 Y 2
X
Y
0 0
5、合力矩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 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FN
A
lim
n
ns nb
(塑料材料) (脆性材料)
一般静强度计算中,对塑性材料,S=1.5-2.0;对脆性材料,S=2.0-4.5
第3章 剪切与圆轴扭转
1、剪切强度计算 剪切面上内力——剪力
FQ
AQ
2、挤压强度计算(接触面上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接触处的局部
区域产生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挤压) FQ
---主矩
9、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三个方程)
①两个投影方程和一个力矩方程(一矩式); ②一个投影方程和两 个力矩方程(二矩式);③三个力矩方程(三矩式)。
第2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1. 内力
构件因外力作用而产生变形,其内部各部分之间因相对位置改变而 引起的相互作用,称内力。
用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
(1)在欲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地将杆件截成两段; (2)留下任一段,在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它的作用; (3)运用平衡条件确定内力的大小和方向。
AQ 3、转矩的计算
P Me
T : N m
: rad / s
P : W
2 n
60
Me
1000 P
1000
P
n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范文格式(三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范文格式(三篇)【一】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二】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
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机械设计课程小结

机械设计基础小结绪论本章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弄清机器,机构,构件,零件,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等概念,初步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几个名词:机器:三个特征机构:二个特征构件——运动的单元零件——制造的单元机械原理部分1~8章研究机构的结构,运动学和机器动力学的科学,着重研究常用机构。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学习要求:1. 运动副的概念:高副(点,线接触)低副(面接触) 其中低副又分为移动副和转动副 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的一般表示方法,能熟练看懂教材中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33.. L L L -P H H H (1-1),断4. 速度瞬心法分析机构速度:(1).直接观察确定(2).三心定理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 学习要求:1.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
应用,演化:(1)确立行程速比系数:180180Kθθ︒+=︒- 急回特性0θ≠时具有。
(2)压力角,传动角——传动性能90γα=︒- min []γγ> []αα<min γ位置:(a) 曲柄摇杆: 曲柄与机架共线(b) 曲柄滑块: 曲柄与导路垂直(3)死点现象:如何产生,克服不利因素(4)铰链四杆机构有周转副的条件:必要条件:LL +<长短其余二杆长度之和(5)四杆机构的演化: 途径:扩大转动副——偏心轮机构转——移——曲-滑——固定不同构件——导杆,摇,定,块机构2.平面四杆机构设计重点按K 设计 图形法按给定连杆位置第三章 凸轮机构学习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应用。
功用:主要用于对从动件运动规律有严格要求的场合。
其优点见课本P39。
只须设计适当的凸轮轮廓,使从动件实现预期规律。
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点线接触,高副机构,易磨损,加工较难。
2.掌握常用运动规律,及S δ-, V δ-, a δ-线图特点。
什么是柔性冲击,刚性冲击,适用场合根据运动线图中判断:加速度线图不连续处,位移线图中有拐点,速度线图中有折点——柔性冲击加速度为无穷大,速度线图有突变,位移线图有折点——刚性冲击3.反转法设计凸轮 ※凸轮设计方法4.凸轮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 运动失真——滚子半径选择原则:m in T r ρ<轮廓变尖如何处理?b) 压力角与基圆半径关系:压力角与自锁概念(关系):[]αα<基圆半径m inr如何度量?运动规律选择原则:①满足机器工作需要;②考虑机器工作平稳性;③考虑凸轮实际轮廓线便于加工。
机械设计学习心得总结(3篇)

机械设计学习心得总结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这个方案包括设计了一套电路原理和pcb连接图,和芯片上的选择。
这个方案总共使用了74ls248,cd4510各两个,74ls04,74ls08,74ls20,74ls74,ne555定时器各一个。
2、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
3、我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
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4、经过两个星期的实习,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
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
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
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
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电子设计为我们的社会付出。
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机械设计基础总结第⼀章平⾯机构的⾃由度和速度分析1.1 构件——独⽴的运动单元零件——独⽴的制造单元运动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组成的仍能产⽣某些相对运动的连接。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机器——由零件组成的执⾏机械运动的装置。
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构件是由⼀个或多个零件组成的。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机构只是⼀个构件系统,⽽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液压等其他装置;机构只⽤于传递运动和⼒,⽽机器除传递运动和⼒之外,还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1.2运动副——接触组成的仍能产⽣某些相对运动的联接。
运动副元素——直接接触的部分(点、线、⾯)运动副的分类:1)按引⼊的约束数分有:I级副(F=5)、II级副(F=4)、III级副(F=3)、IV级副(F=2)、V级副(F=1)。
2)按相对运动范围分有:平⾯运动副——平⾯运动空间运动副——空间运动平⾯机构——全部由平⾯运动副组成的机构。
空间机构——⾄少含有⼀个空间运动副的机构3)按运动副元素分有:⾼副()——点、线接触,应⼒⾼;低副()——⾯接触,应⼒低1.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运动链称为机构机构的组成:机构=机架+原动件+从动件保证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运动参数称为机构的⾃由度。
24y原动件<⾃由度数⽬:不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原动件>⾃由度数⽬:机构中最弱的构件将损坏。
1.5局部⾃由度:构件局部运动所产⽣的⾃由度。
出现在加装滚⼦的场合,计算时应去掉Fp。
复合铰链——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处以转动副相联。
m个构件, 有m-1转动副虚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实际不起作⽤的约束。
计算⾃由度时应去掉虚约束。
出现场合:1两构件联接前后,联接点的轨迹重合,2.两构件构成多个移动副,且导路平⾏。
3.两构件构成多个转动副,且同轴。
4运动时,两构件上的两点距离始终不变。
5.对运动不起作⽤的对称部分。
如多个⾏星轮。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各种机械的设计原理、结构、工艺和制造方法,对于提高工程师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机械设计基础的总结。
首先,机械设计基础包括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这些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学、热学、流体力学等等。
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它研究物体受力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
材料学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对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起到指导作用。
热学和流体力学研究了热量和流体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对于热机、传热、液力传动等方面的设计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机械设计基础还包括机械构件的设计原理和结构设计。
机械构件的设计原理研究了各种机械构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例如齿轮传动的设计、轴承的选择和安装等。
结构设计则包括机械构件的强度计算和失效分析,对于确保机械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机械设计基础还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和制造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研究了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例如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
制造方法研究了机械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路线和装配方法,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机械设计基础还包括机械设计中的计算和模拟方法。
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力学计算、热学计算、数值计算等,通过计算模型对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结果对设计进行验证和优化。
模拟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可以对机械系统在实际工况下的运行进行模拟和评估,对于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和原理。
通过系统学习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高设计师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以不断提高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总结一、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系统设计、分析和优化的能力,为后续的机械设计课程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机械设计基础重点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机械零件的分类、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性能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2、常用机构和零部件:如齿轮机构、链传动、带传动、蜗轮蜗杆传动、滚动轴承、轴系零部件等。
这些机构和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以及选型、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是学习的重点。
3、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学生需要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类型和设计方法,包括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带传动系统设计、链传动系统设计等。
4、机械强度分析:学生需要了解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包括弯曲强度、剪切强度、挤压强度、接触强度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疲劳强度计算和校核的方法。
5、机械动力学分析:学生需要了解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惯性力、动载荷、振动等,掌握动力学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6、机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学生需要了解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可靠性分析和计算的技巧。
7、机械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学生需要了解机械系统的维护和保养知识,包括润滑、清洁、检查等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建议1、掌握基本概念: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掌握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个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
2、理论实际:学习机械设计基础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学习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程设计、实验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遇到的问题,学生应该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注重归纳总结: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繁多,学生需要经常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和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一、设计目标及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此次设计,我能够进一步巩固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机械设计的能力。
本次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简易的手动绞车,要求能够实现一定载荷的升降操作,并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二、设计思路1. 需求分析: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了手动绞车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包括最大载荷、升降高度、操作力等。
2. 结构设计:采用了经典的滚轮组合结构,通过绞车手柄的旋转,带动绞车齿轮实现绞丝绳的升降。
3.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用了高强度合金钢作为主要材料,以保证绞车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4. 零部件设计:对绞车的各个零部件进行了细致的设计,包括滚轮、齿轮、手柄、支架等。
其中,滚轮采用带有槽口的设计,以增加绞丝绳的抓紧力;齿轮采用齿轮齿数匹配的原则,以提高传动效率和稳定性;手柄采用人机工程学设计,使操作更加方便舒适;支架采用强度足够的设计,以保证整个绞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组装调试: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对绞车的各个零部件进行了组装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满足设计要求。
三、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是关于滚轮的选型和安装问题,经过对不同材料和结构滚轮的分析和比较,最终选择了具有较好耐磨性和抓紧力的滚轮,并通过配合间隙的设置,确保了滚轮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关于齿轮传动的设计问题,通过对齿轮的模数、齿数和啮合角等参数的计算和优化,确保了齿轮传动的效率和可靠性。
最后是关于支架强度计算和选材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强度校核,确定了支架的合理尺寸和材料,以满足绞车的使用要求。
四、设计结果及改进意见经过设计和制作,我成功地完成了手动绞车的设计任务。
经测试,绞车能够实现预期的载荷升降操作,并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但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设计准则 定d1 查表d或D
螺栓联接的分类
F
d12 / 4
F
受横向力
Fa
1.2 R f
R
F
松螺栓联接
'
1 .3 Fa
d
2 1
/
4
受横向力
普通紧螺栓联接 受轴向力
紧螺栓联接
铰制孔螺栓联接 受横向力
铰制孔受横向力 R
R A p R A' p
Qp
R
R
L min
R
d0
Qp
Qp
R
R
L min
活动构件数为 4个,低副为5 个,高副为1
个.
虚约束
二、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与演化 1、曲柄摇杆机构
2、双曲柄机构 3、双摇杆机构
4、曲柄滑快机构
三、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1、急回特性 计算公式为:
t2 t1
180 180
180 180
为极位夹 ,为 角摆角
2、死点位置
以摇杆为主动件时的情况。
3、压力角和传动角
活动构件数 4个,低副5 个,高副1
个。
4.计算平面自由度的注意事项 复合铰链自由度数
n 1
局部自由度
焊接处理
虚约束
删去
例题2:计算该机构自由度
P3n2PLPH 3527101
例题3:计算该机构自由度
P3n2PLPH 3425111
局部自 由度
活动构件数 为5个,低 副为7个, 高副为0个.
复合铰 链
f
0.1
'
1.3QP
d12 / 4
1.3d 12 1/5 40
0 8
0
QP
1.2R 1.2125150N 0
f
0.1
'
1.3QP
d12 / 4
1.31 5 0
d12 / 4
0 8
0
解出d1即可。
例题2:受横向载荷的普通螺栓联接,螺栓数为1,结 合面示意如图所示,摩擦系数为0.15,横向载荷为 1000N,设螺栓的许用载荷为[]30MP,a 试设计该螺栓 联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总结-1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答疑
机械设计基础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 綦耀光 刘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一版第三次印刷
答疑老师
刘峰 联系电话:0546-8398965
课程的基本体系
机 •机构:自由度计算—连杆机构—凸轮机 械 构—齿轮机构—其他机构—轮系
原 •机器动力学:调速—平衡 理
斜齿轮
受径向力、切向力和轴向力作用, 径向力各自指向回转中心,切向力 主动轮与转动方向相反,从动轮与 转动方向相同,轴向力主动轮用左 右手法则,从动轮用作用力反作用
力来判断。
主动轮轴向力判断 右旋伸出右手,左 旋伸出左手,四指 为旋转方向,拇指 所指方向为轴向力
锥齿轮
受径向力、切向力和轴向力作用, 径向力各自指向回转中心,切向 力主动轮与转动方向相反,从动 轮与转动方向相同,轴向力从小
2.材料 碳素钢
普通碳素钢:Q235 优质碳素钢:45
合金钢:40Cr、35CrMo
铸铁:HT200 铸钢:ZG310--570 有色金属合金:ZCuSn10P1
螺纹联接
1.螺纹参数
•外径 d—公称直径 •内径d1—强度计算 •中径d2—几何计算 •螺距p •升距s •升角 ψ •牙型角α
2.螺纹副受力
凸轮轮廓设计 1)、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
对心尖顶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b,凸轮角速
度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
轮轮廓曲线。
s
8 9 10
A
7 5 3 1
11 12
13 14
O
1 3 5 7 8 9 11 13 15
120º 60º 90º 90º
11
轮系
平面定轴轮系
半圆键
紧键联接
楔键 切向键
花键
•键选择—标准件 •按轴径查表
带传动
1、工作原理
组成:主动轮、从动轮、 中间挠性件带
原理:带与带轮间的摩 擦(啮合)
工作前:张紧力F0
工作时:紧边F0 F1
松边F0 F2
有效圆周力:F=F1-F2
2.带受的应力
max 1b1
3.带的弹性滑动、打滑
带的弹性滑动 带传动在工作时,从紧边到松边,传动带所受的拉力
运动副
构件 机构
1. 运 低副:转动副
动
移动副
副 高副:点接触
线接触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仅用简单线条和符号来表示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 例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说明机构各构件间相对运
动关系的简化图形。
内燃机主机构
内燃机的主机 构运动简图
3.自由度 •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平面运动构件的自由度:二个移 动、一个转动,共三个。
滑,能保证准确的平均传动 比;②需要的张紧力小,作 用在轴上的力小;③结构紧 凑;④可使用恶劣环境中; 缺:①瞬时传动比i≠常数; ?? ②工作平稳性差,有一定冲击和 噪音
2.基本参数
1)P(节距):滚子链上相 邻两滚子中心间的距离。 P 越大 ,零件尺寸大,传递 功率大
2)排距Pt: 排数 单排
加速度有有限的突变, 为柔性冲击。可用于中 速轻载
3)、摆线运动规律(正 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加速度按照正弦运动 规律变化,
无刚性冲击和柔性冲 击。
凸轮设计的基本原理
反转法
给整个凸轮机构加一个 () ,这时,凸轮静止不 动,从动件作两个运动:1)、绕O以()反转; 2)、相对与机架以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
带的打滑:
与带轮间会发生显著的相对滑动,即产生打滑。若
带的工作载荷进一步加大,有效圆周力达到临界值Fec
后,则带打滑将使带的磨损加剧,从动轮转速急速降 低,带传动失效,这种情况应当避免。
4.带的设计
zP0
KAP
P0KKL
链传动
1.组成及特点
组成: 主、从动链轮、链条—啮合传动 特点:优:①没有弹性滑动和打
定轴轮系
空间定轴轮系
周转轮系 复合轮系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大小:i1k
1 k
从动齿轮齿数连乘积 主动齿轮齿数连乘积
转向: 画箭头法(适合任何定轴轮系)
(1) m 法(只适合所有齿轮轴线都平行的情况)
结果表示:
i1k
1 k
从动齿轮齿数连乘积
±主动齿轮齿数连(乘输积入、输出轴平行)
图中画箭头表示(其它情况)
pesm
m
ad1d22(z1z2)
in1 n2
dd2'1'
db2 d2 z2 db1 d1 z1
斜齿圆柱齿轮
解释渐开 线齿轮的
可分性
m n为标准模数,而计算时用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式 m代入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模数m t 即可。
mnmt cos
四、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
直齿
斜齿
m1 m2
m1 m2 1 2
二、渐开线的形成和特性
•1)BK=BA
•2)渐开线上任意点的法线必与基圆相
切;
•3)
cos K
rb rK
•4)渐开线的形状决定于基圆的大小。
5)基圆内无渐开线。
三、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尺寸
直齿圆柱齿轮
d mz
dad2hamz 2ha m
df d 2 h f m 2 z (h a C )m
棘轮机构
槽轮机构、 棘轮机构、 不完全齿轮机构、 凸轮类间歇运动机构
不完全齿轮机构、
凸轮类间歇 运动机构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调速
速
度 周期性速度波动
波
动
的 分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类
飞轮调节 调速器调节
平衡
静平衡
F0
动平衡
F 0
M 0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1.零件工作能力准则
强度准则:
静强度:
3. 功、能关系:
能够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功或者实 现能量的转换
二、复习的方法
•全面复习,重点掌握 •注意的问题: • 内容的联系 • 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 公式建立
三、考题类型
•考试类型: • 闭卷 •题目类型
问答题、分析题、 计算题、改错题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约占60%左右
平面连杆机构
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的计算
低副限制两个自由度, 高副限制一个自由度。
一个机构有n个活动构件组成,
有 PL 低副组成,有 PH 高副组成
则机构的自由度数P
P3n2P LP H
例题1:计算该机构自由度。
P3n2PLPH 3425111
结论:机构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自由度数=原动件数。 同时也可用此结论来检验求的自由度 数是否正确。
为压力,角 为传动角
凸轮机构
rb 基圆半径
升程和升程运动角
远休止和远休止角
回程和回程运动角
近休止和近休止角
B
s
位移曲线
h
B
B0 s
rb
O
s s
360º
,
s
D
D0
从动件的常见运动规律
1)、匀速运动规律 V 常数
SVt 是线性
加速度有无限突变,为 刚性冲击。用于低速轻 载
2)简谐运动规律(余旋 加速度)
R
d0
Qp
例题1:用四个普通螺栓将钢板A固定在钢板B上。图中尺
寸a=70mm。钢板间摩擦系数=0.10,联接可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