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胁迫对拟南芥的毒害作用及自噬现象的观测_高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噬现象的观测
高玲1,2*,张卫娜2,4*,陈文利2,3
1.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2.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
3.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
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510640
收稿日期:2011-03-23;接受日期:2011-04-29
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829),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7A020300008-6),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
通讯作者:陈文利,电话:(020)85211436-8512,E-mail :chenwl@
*并列第一作者
摘要:镉离子(Cd 2+)具有强植物毒性,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为了研究重金属镉对拟南芥的毒害作用,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及半定量RT-PCR 技术,检测光合参数的变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累积、自噬的发生,以及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PR )基因表达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
50μmol/L CdCl 2处理时间的延长,ROS 和Cd 2+在细胞中大量积累。而在镉胁迫的初期,会观察到自噬的发生及PR 基因表达的变化。说明植物受到外界Cd 2+作用的初期,会通过自噬及增强PR 基因表达来抵抗外界胁迫。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植物细胞内累积了大量的ROS 和Cd 2+,当植物不足以通过自噬途径抵抗胁迫时,就会导致生长受阻,最终对光合系统造成损伤。
关键词:镉;活性氧;自噬;叶绿素荧光;流式细胞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5,Q947
DOI :10.3724/SP.J.1260.2011.00676
引言
近年来,工业、矿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重金属被释放到环境中,镉(Cd )即是其中之
一。大量研究表明,镉是环境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源,是对植物毒性最强的元素之一。镉毒害同其它逆境一样,主要伤害机制之一是影响植物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和自由基的代谢平衡,引起ROS 和自由基的积累,产生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植物的中毒甚至死亡[1]。植物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和过氧化氧酶(catalase ,CAT )等保护酶对ROS 及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是决定其逆境抗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镉胁迫成为各种生物面临的一种新挑战。植物和藻类细胞虽然可以耐受一定量的镉胁迫[3],但过量的镉会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植物体的生理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氮代
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8月第27卷第8期:ACTA BIOPHYSICA SINICA Vol.27No.8Aug.2011:676-686
676-686
676
ROS的产生及基因表达的变化。在分子水平,镉能够影响巯基(-SH)和金属鳌合键的形成
与分离、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还会影响植物对其生长所必须
的金属元素的吸收、转移和代谢[8]。另外,在生物体内,镉能使在氧化还原或电子转移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金属蛋白质发生毒化,致使自由基增多,导致蛋白质、脂类及其它生物
分子发生非特异性破坏[9]。但目前对于镉胁迫引起植物细胞死亡的机制依然不明。本实验以作为影响因子,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及半定
外施CdCl
2
溶液处理的不同时间点,检测拟南芥生长及其光合参数的变化、
量RT-PCR技术,在CdCl
2
ROS的积累、自噬的发生,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监测重金属胁迫对植物的损伤作用
提供简单便捷的方法,同时为揭示植物对Cd2+的响应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和方法
拟南芥的培养和原生质体的分离
拟南芥种子哥伦比亚野生型和突变体atg2(购买于The Nottingham Arabidopsis Stock
Centre,由于ATG2基因的缺失,突变体不能发生自噬现象,且正常生长条件下也会表现出
早衰现象),经1%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水浸泡,置于4℃冰箱低温春化
处理3d。播种后在人工培养室培养,培养条件为16h光照、8h黑暗,光照强度
120μmol/L·m2·s,温度22℃,相对湿度82%。待幼苗长至28~35d左右时,取大小均一、
生长一致的植株进行相关实验[10]。
提取原生质体时,用锋利的刀片将拟南芥叶片切割成0.5~1mm的长条。将大约10~
20个叶片溶解于5~10ml的酶解液〔1%~1.5%纤维素酶R10(Yakult Honsha,Tokyo,
Japan),0.2%~0.4%离析酶R10(Yakult Honsha,Tokyo,Japan),0.4mol/L甘露醇,
20mmol/L KCl,20mmol/L MES(pH5.7),10mmol/L CaCl2〕中,抽真空20~30min后,
置于黑暗中继续酶解3h。用孔径为35~75μm的尼龙网过滤,加W5溶液〔2mmol/L
MES(pH5.7),154mmol/L NaCl,125mmol/L CaCl2,5mmol/L KCl〕,使细胞悬浮,100g
离心力下离心3min,重复离心三次,将下层原生质体小心地悬浮于W5溶液中,悬浮浓度
1~2×105/mL[11,12]。每组实验重复三次。
实验方法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量
应用Imaging-PAM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Walz,Germany),测定不同实验组叶片的叶
绿素荧光参数。测定前,将叶片放置到Imaging-PAM型荧光仪匹配的暗适应夹中适应25~
30min。测定时,将拟南芥的叶片放置到样品室,打开检测光(0.1μmol/m2·s),测定初始荧
光(F o);然后照射饱和脉冲光(3000μmol/m2·s),每2.5s1个脉冲,测定最大光化学效率
677
|ACTA BIOPHYSICA SI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