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真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地震勘探原理研究生入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地震子波:炮点激发后,发生弹性形变后,传播过程中震动图像稳定的地震波,一般具有2-3个极值相位,延续时间60~100ms。

★同向轴:各接收点的地震波属于同一相位震动的连线。

★虚震源:反射波反向延长与震源向分界面作垂线的交点叫做虚震源。

射线:认为波的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一点,又沿另一条路径传到别处,这种假象的路径,叫做通过某点的射线。

★VSP:垂直地震剖面,在井中观测地震波场,将井下检波器置于井中不同深度来记录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

★临界角:使透射波在下层介质沿界面滑行,并开始产生全反射现象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倾角时差:炮点两侧等偏移距的两个接收点接收到的地下同一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旅行时差。

虚反射:震源产生地震波首先到达地面产生反射,然后向下传播,再从地下界面反射回来的波叫做虚反射。

全程多次波:在某一深层界面发生反射的波在地面又发生反射,向下在同一界面再次发生反射,来回多次。又称简单多次波。

鸣震:当海底比较平坦,反射系数比较稳定时,进入水层的能量产生多次反射造成水层共振的现象,叫做鸣震。

交混回响:海底起伏不平,由于地震波的散射和水层内多次波相互干涉,造成严重的干扰。★时距曲线:地震波到达各观测点的旅行时t与地表炮检距x的关系曲线。

动态范围:地震波振幅能量的变化范围。

★动校正: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到的X/2处的t0时间,这个过程叫做动校正。

★静校正:水平层状介质中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不总是双曲线,常使反射波时距关系偏离双曲规律的一个原因就是地表起伏和近地表速度的变化所造成的静态时移。对这种时移所做的校正称为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对于某些陆上或浅水地区资料,常因地表速度的不规则性,产生静校正和动校正畸变,剩余静校正就是消除这种畸变,将所估计的剩余静校正量加到未经动校正的原始CMP道集上,在重新做速度分析,以改进速度分析,再做动校正。

★物理地震学:地震波的波动理论,认为绕射是基本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所有小面积元产生的绕射波的总和。

★几何地震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及其传播时间的关系,与几何光学相似,采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的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也叫地震波运动学。

★时间场: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到达任一点的时间可以表示成位置的函数,因而就可以确定一个标量场,这个标量场就叫做时间场。

★折射波:当界面下部介质波速大于上部介质,而且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透射波会引起滑行波,在上部介质中会产生新的波动,这种波叫做折射波。

★面波:只有在自由表面或不同弹性介质的分界面附近观测到,其强度随离开界面距离的加大而迅速衰减,这类波叫做面波。

直达波:有震源发出地震波向外传播,没有遇到分界面而直接到达检波点的波叫做直达波。 ★组合:可以视为一个滤波过程,单个检波器的信号为滤波器的输入,多个检波器组合后的信号作为滤波器的输出,这种地震采集的方式成为组合。

★多次覆盖:地震勘探中对于地下界面的每一个反射点采用多点激发多点接收的观测系统来实现对整个界面的多次追踪。

★水平叠加技术:在野外采用多次覆盖观测方法,在室内将野外观测的多次覆盖原始记录经过抽道集,速度分析,动静校正,水平叠加最后能得到基本反映地下地质形态的剖面的技术。 ★随机干扰相关半径:描述地震勘探中随机干扰的一个参数,是衡量随机干扰互相关的最大半径,通常取振幅自相关函数的第一零点对应的长度。

观测系统: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亮点技术:在地震剖面上由于地下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利用这些点来找油气的技术。

Gardner 公式:统计纵波速度与岩石完全含水饱和体积密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定量关系,表示为41

31.0p v ⨯=ρ,成为加德纳公式。

★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该界面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叠加速度:对共中心点道集上的某个同向轴,利用双曲线公式选用一系列不同的速度计算各道的动校正量,对各道进行动校正,当取到某一个能把同向轴校正成直线的最好的速度。 ★等效速度:倾斜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改写为:

, 叫做倾斜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的等效速度。

★均方根速度:把非双曲线的时距曲线方程简化为双曲线关系是引入的一个速度概念。 层速度:地震勘探中,将某一相对稳定或岩性基本一致的沉积地层所对应的速度称为层速度。 正常时差: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 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零炮检距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完全是由于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称为正常时差。 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进行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om 之差成为剩余时差。

★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些地层或岩性的突变点(断层断棱,岩性尖灭点,不整合图起点),这些突变点就变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子波向四周传播。

★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地震记录或地震剖面上能分辨出的地层的最小厚度(地质体的最小宽度)。

★法线深度:在射线平面内炮点到界面的垂直距离。

★铅直深度:从地面垂直向下到达界面的深度。(真深度)

真倾角:倾斜界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叫做界面的真倾角。

方位角:侧线与倾斜界面的倾向在地面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偏移孔径:在排列长度或资料处理中参与偏移计算的数据的空间范围。

★偏移处理:把反射和绕射准确归位到产生他们的地下真实位置的反演过程。

★时间偏移:偏移算法不考虑射线偏折仅仅把速度定义为时间或者深度的函数的偏移算法。 ★深度偏移:在偏移算法中考虑射线偏折,把速度定义为空间位置的函数或者给定速度模型的偏移处理叫做深度偏移。

★部分偏移:它将非双曲线轨迹的两翼向上倾方向移动到看起来正好像零炮检距地双曲线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