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旅游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唐代文人旅游文化

学院:

学系:

专业:

课程名称:大唐帝国与外来文明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6 月10 日

唐代文人旅游文化

[摘要]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在这个富有活力的朝代里,文人的旅游文化也为唐王朝的恢弘气度增添了绚烂多姿的一笔。唐代的旅游活动类型丰富多彩,上至官僚贵族,下至黎明百姓,参与广泛,旅游文化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体现了唐人旺盛的生活意志和自由解放的思想,以及亲近自然的真性情,文人旅游之余写诗作词著书,更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唐代兴盛的旅游文化在我国的旅游建设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旅游资源开发、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

唐代;唐代文人;旅游文化

1.绪论

唐代的恢弘气度不仅表现在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和强大的军事上,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朝代里,旅游和旅游文化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旅游”一词在唐代已开始广泛使用,王勃《涧底寒松赋》云:“岁八月壬子,旅游于蜀,寻茅溪之涧”。从唐人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词作品中,便可窥见大唐帝国里旅游的活跃和深沉的内涵。

唐以前,史上少有有关旅游活动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当时社会分裂动荡,“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宗白华语)。很多人都逃避现实,遁迹林泉,寄灵魂于山水,才成规模地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这种游风传至唐朝,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这些文人不仅带动了当时旅游的发展,其放任于自然山水中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官游时致力于当地的各项建设,以及后人为凭吊纪念这些卓有声名功绩的文人所修建的各种建筑,又都成为今日旅游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唐文人对旅游文化的建设,在唐朝的不同阶段其具体内容亦有所不同:在唐朝前期,主要表现为文人为追求人生价值而自身投入旅游;在后期,则以仕途失意而被贬至远方的文人对边远地区的开发建设为主。而这些开发建设的遗迹多数都成为今日的著名旅游景观。

2唐代旅游兴盛的原因

2.1政治稳定,社会太平。

唐王朝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开明的政治统治,使得国家稳定。除了安史之乱时期,全国安定太平。在这种“九州岛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可以漫游大江南北,不必担心兵火之乱,这种良好的社会安定局面为唐代旅游活动提供安全保证。

2.2疆域辽阔,江河秀丽。

唐代有着辽阔的领土,旅游景观数量众多,异彩纷呈。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寄情山水的游者提供了好去处,也是人们外出畅游的自然条件。

2.3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唐朝的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农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杜甫在《忆昔二首》中提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见唐代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出游提供了物质基础。

2.4交通畅达,馆舍遍布。

唐朝政府对旅游也大大支持,唐代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并通达四方的道路体系和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交通网,同时,遍布的馆舍也为出行提供了方便。

2.5纵情天下,开阔视野。

“在隋唐之际巨大社会结构变动中登上中国文化舞台的庶族寒士,是正在上升的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有为的时代,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了自信和一泻千里的热情。”在这种热情的感召下,旅游成为唐人纵情天下,体验生活,开阔视野的途径。

2.6礼佛慕道,崇尚自然。

唐代佛道发展充分,人们除了参加佛道等宗教活动之时总会沿途游玩。或寄寓佛寺道观,体味禅意,或观赏自然,娱乐身心。唐人的观念总是夹杂着非佛即道的思想,而对于二教中崇尚自然、师法造化的基本观点和忘情丘壑、休闲村野的生活情趣是很乐意接受的。

3.文人旅游的主要类型

以上各方面条件的满足使得人们的出游热情高涨,而其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就是唐代文人。从唐代文人从事旅游的原因以及内容来说,有宗教游、节日游、闲情逸致游、边塞游、隐游等。

3.2宗教游

在兼容并包的唐代,佛道二教与外来宗教均较前朝有很大的发展。禅宗的创立更是使得文人士大夫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唐语林校证》卷7《补遗》云:“佛宇、道观多游览者”正反映唐朝礼佛、慕道的风气盛行,而唐代的宗教场所景色秀美,活动丰富,并且提供了食宿供游客修行,吸引了大批文人雅士及百姓。

唐代的许多文人雅士往往具有宗教情结,譬如诗佛王维、白居易。《唐才子传·王维传》载“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从王维的所作旅游山水诗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禅家意境。如《终南别业》“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又如《山中》的“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等。

一些有文化的僧侣道士也与文人有交往,他们在一起修行,携手同游。如李白在《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提到:“吾与霞子元丹,烟子元演,气激道合,结神仙交,殊身同心,誓老云海,不可夺也,历行天下,周求名山。”这里可以看出李白和僧侣们志同道合,情投意洽。

不仅如此,唐代佛教发达,佛寺众多,香火兴旺。寺院清静幽雅,景色秀美。佛寺不仅是信徒们寄托宗教情感的场所,还是大众游览、娱乐的好去处。从《全唐诗》中上百篇“佛寺诗”中便知文人游寺庙现象非常普遍。而游佛寺高潮一般出现在春季和与宗教密切相关的各种节日里,如元宵节、中元节、重阳节,各大寺庙都会吸引了大批游者。

唐朝各地区以及唐朝与国外之间的宗教交流也非常频繁,这也极大推动了宗教文人的远游交流。其中最有名的是玄奘和鉴真。玄奘西游印度,游历东、南、西、北数十国,参观了佛教各种名胜古迹。鉴真东渡日本六次,弘扬佛法传道扶桑。来唐释游学习的僧人也不少,如公元838年入唐求法的圆仁和尚,在唐释游十年,他北登五台观古刹,南游扬州学梵语,西入函谷习密宗,还将来华旅游见闻撰成了《入唐求法巡礼札记》一书。

3.2节日游

节庆日往往是百姓们外出游玩和休闲娱乐的时候。每逢重大节日,朝廷会放假百官,普天同庆,其节庆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记载:“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金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唐朝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多在宗教场地举行。如唐代佛寺元宵节有灯火展,中元节陈设珍异演百戏,重阳节登佛寺佛塔眺远景。唐朝著名的节庆游历有元宵赏灯、上巳出游、清明踏青、端午竞舟、中秋赏月和重阳登高。从大量描写节庆的诗词中我们也可窥见唐代节庆日浓厚的文化内涵。

白居易的《正月十五夜月》:“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