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2008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2008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好奇心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咝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
景德名瓷? 德高望重的老师ຫໍສະໝຸດ 正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们授课。?
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接着,那沧桑而有力的手颤颤巍巍地在我光滑的周身上刻下斑驳的纹案。如游龙走笔一般,矫健而又苍劲。?
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
他应该在好奇为何连陶器也会哭泣。我笃定,他看见了我流下的泪水。一滴又一滴地在这闷热难耐的炉窑中,一点又一点地蒸腾又蒸腾,在我的眼中结成一缕薄薄的茧。?
孩童受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午后悄悄地打开了这扇重重炉火烧炙的铁门。?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在一阵惊喜与称赞声中,我闭上眼睛。历经了千年,在这森然寂寞的博物馆中延续着千年以前的梦。梦中一名孩童悄悄地打开窑门,看见我微笑的嘴角后惊呼。我望见他纯澈的眼眸,那里灵动着两个字——好奇。?
③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选做题:乙、实用类文本(18分)
16.D
17.B
18.(6分)
(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
(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2008年江苏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解题指导

2008年江苏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解题指导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 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 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2005年福 建卷)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 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 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 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 诗人的情感。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 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想象犹 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 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形象 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 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 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2008年全国卷诗歌鉴赏

2008年全国卷诗歌鉴赏

(2008年全国卷I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图,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解析】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答“明”“阔”,分析合理,酌情给分)技法指导: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题出现频率极高的一种题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含义)(2)如果用到了特殊表现手法,则要指出。

(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诗句意)(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或情感)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技法指导:本题考查“分析并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卒章显志,由“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较容易把握诗人的情感——向往归隐,但要注意结合全诗去分析。

(2008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一、语言文宁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1、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

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

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

B项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cháo / zháo,dī/tí,lǜ/lù。

A项每对读音分别是shí/zhì,mó/mú,bō。

C项每对读音分别是jiān,rú,guǎng/kuàng。

D项每对读音分别是tuān/zhuì,huì/weǐ,k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2、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

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 . 。

.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一.各省市试题情况一览表:二.各省市试题考点分布:特点:1.时代分布:唐宋领风骚。

这与选修模块开设《唐诗宋词选读》吻合。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共涉及21首诗歌,选用唐代诗歌5首,宋代11首,金代1首,元代2首,明代2首。

2007年诗歌鉴赏共涉及24首诗歌,唐宋共占15首。

2.体裁分布:律、绝是重点。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律诗7首,绝句8首,词4首,曲2首。

2007年选用绝句11首,律诗6首。

3.题材分布:写景咏怀为主。

2008年21首诗中,写景诗6首(另有3首咏怀诗由眼前景而生发感慨),咏怀诗8首,咏物诗3首,怀古诗2首,送别诗2首。

4.作者分布:选诗以非名家为主,名家的诗以非名篇为主。

名家的诗作中,只有李白的两首诗是可称名篇,其他的都是较冷门的诗歌。

5.考点分布:各地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思想情感的有7套,考查艺术手法的有13套,考查内容的有8份套,考查语言的有6套,另外考查情景关系的有3套,考察形象分析的2套。

启示:1.要注意整体鉴赏题。

2007年高考,大多是针对某一“点”的题目,而今年,注重对“面”的考查,整体鉴赏的题目明显增加。

就诗歌而言,整体把握思想意蕴,情感基调是鉴赏的前提,是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复习时要高度注意。

(今年考了7套:【福建卷】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辽宁卷】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北京卷】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重庆卷】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四川卷】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全国卷Ⅱ】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三、古诗鉴赏(8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2)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4)座中泣下谁最多? ▲。

(白居易《琵琶行》)(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6)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侯银匠汪曾祺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

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

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

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

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

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

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

“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

三天一催,五天一催。

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

2008年全国卷二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2008年全国卷二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8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 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 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 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3分)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 要分析。(5分)
【答案】 12、(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 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 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 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 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 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 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宁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 .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 C .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 D .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33 ABc 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 .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

(6分 (不超过30个字赞成者说:质疑者说: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1.(全国卷I)【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

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

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

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考点】11:字音.【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解答】A.shí/zhì,mó/mú,bō;B.cháo/zhāo,dī/tí,lǜ/lù;C.jiān,rú,guǎng/kuàng;D.tuān/zhuì,huì/wěi,kān。

故选:B。

【点评】常言道:“好脑壳不如烂笔头.”遇到疑难的字音,勤翻工具书,该记的随时做笔记,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最好要有一个分类、分项的笔记本.许多基础考得好的同学都有很好的积累习惯.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考点】18:成语.【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A.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用在这里明显不妥。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江苏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江苏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2008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2008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一、语言文宁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8江苏语文高考答案详解一、语言文字运用1、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

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

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

B项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cháo / zháo,dī/tí,lǜ/lù。

A项每对读音分别是shí/zhì,mó/mú,bō。

C项每对读音分别是jiān,rú,guǎng/kuàng。

D项每对读音分别是tuān/zhuì,huì/weǐ,kān。

2、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

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非常准确。

而A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

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

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D 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使用不当。

3、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

D 项是正确的句子。

A 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详解(课件)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详解(课件)

借指官 位爵禄 并非留恋 官场生活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夸张,写出 客思似杨柳, 春风千万条。 哀痛之深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只想,可 巾发雪争出, 镜颜朱早凋。 见无遗憾 未知轩冕乐, 但欲老渔樵。
抒写的是时光流 尾联表达自己归 逝的感慨 隐山林的意愿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虽首联中有“寂寞”一词,但我们知道诗歌结构应为“起、承、转、 合”,颈联应为“转”——写嫩竹、红莲,美;尾联应为“合”— —写烟火、采菱,清新自然。故环境特点不应是荒凉冷清
结论2: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手法 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内容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 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 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 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 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江苏省08年-14年高考诗歌讲评

江苏省08年-14年高考诗歌讲评

【学生答案】
江风引雨借景抒情,表达作者的惜别深情。
题目讲解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 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通过想象(对写、虚写)拓展意境,由眼前情景转为设 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
达的更为深远。
【学生答案】
答成“虚实结合”、“回忆”等。
如:对人们不知道愁苦的悲痛伤感、思念长安、对故国的思念、对 自然美景的赞美。
【旧知回顾】 《<指南针后>序》——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借代汉人的服 装),重见日月(指皇帝、皇后)。
(2010江苏高考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送别)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
【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认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西晋建都洛 阳) 3.衣冠:借代文人士大夫。
(2011年江苏高考卷)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 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 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 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 诗。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 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 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 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 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 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

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

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1.(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 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 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 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 废的感慨。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 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 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 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 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 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 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 者所重用。
2008年江苏卷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 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 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