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aw60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aw60](https://img.taocdn.com/s3/m/0a31b31a08a1284ac95043c6.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aw60篇一:嵌入式实验报告Aw60实验一名称:编程环境与数据排序姓名:李懿学号:1214098同组:孙垭琪实验日期:20XX.10.28一、实验目的掌握Freescale68hc08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proemulator、cw08、sD-1型嵌入式微控制器在线实验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实验环境pc机、Dp-01多mcu实验平台、c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proemulator模拟软件2.硬件接线无3.实验内容:(1)利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把Freescale68hc908gp32内部RAm$50~$5F单元中的16个无符号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结果放到内部RAm$60~$6F单元中,$50~$5F中数的顺序保持不变。
(2)利用c语言编程完成实验内容(选做内容)三、实验方案及流程图1.实验要求:(1)通过cwIDe或proemulator调试程序并查看运行结果。
(预习时完成)(2)利用cwIDemon08接口把程序下载到mcu实验平台,通过单步、断点等多种调试方式运行程序并查看运行结果。
(3)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2.实验方案:本实验采用软件设置断点的方法完成程序调试,查验实验结果。
无须进行硬件连线。
实验采用冒泡法进行数据排序,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冒泡法排序流程图四、实验程序清单DATA1eQu$70DATA2eQu$80n1eQu$A0n2eQu$b0TempeQu$c0FLAgeQu$D0ADDRess1eQu$e0ADDRess2eQu$F0oRg$0070Dc.b$10,$20,$80,$72,$23,$32,$43,$54,$64,$76,$98,$43 ,$76,$87,$62,$62oRg$8000main:moV#$10,n2moV#$01,FLAgLDhx#DATA1sThxADDRess1LDhx#DATA2sThxADDRess2Loop:LDhxADDRess1LDA,xAIx#1sThxADDRess1LDhxADDRess2sTA,xAIx#1sThxADDRess2 DbnZn2,Loop L1:moV#$0F,n2 LDhx#DATA2 moVn2,n1 bcLR0,FLAgL2:LDA,xAIx#1cmp,xbcsL3bseT0,FLAg sTATemp LDA,xAIx#-1sTA,xAIx#1 LDATemp sTA,xL3:DbnZn1,L2bRcLR0,FLAg,L4DbnZn2,L1bRA$L4:oRg$FFFeDc.wmainenD五、实验结果及体会1、实验结果2、实验体会实验二名称:三字节(压缩bcD码形式)无符号十进制数加法程序一、实验目的掌握Freescale68hc08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proemulator、cw08、sD-1型嵌入式微控制器在线实验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b26cd1195f312b3169a5b3.png)
基于单片机和FPGA的等精度频率计一、设计任务工作频率通信系统极为重要的参数,频率测量是通信系统基本的参数测试之一。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使用单片机与 EDA 技术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等精度频率测试仪,可对输入周期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显示。
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和测试的精度要求见相应的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框图图 1 硬件系统原理框图等精度频率计的主系统硬件框图如图1 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信号整形电路:用于对于放大信号进行放大和整流,以作为PLD 器件的输入信号(2)测频电路:是测频的核心电路模块,由FPGA 或CPLD 器件组成。
(3)单片机电路模块:用于控制FPGA 的测频操作和读取测频数据,并做出相应处理。
(4)数码显示模块:用8 个数码管显示测试结果,考虑到提高单片机I/O 口的利用率,降低编程复杂性,提高单片机的计算速度以及降低数码显示器对主系统的干扰,可以采用串行静态显示方式。
三、测频原理分析3.1 等精度频率测试的原理频率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其它的物理量可以转换为频率进行测量。
测试频率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测频和测周法。
其中直接测频法是产生一个标准宽度(例如1s)的时基信号,然后在这个信号时间范围内打开闸门对被测频率信号进行计数。
此方法的弱点之一是高精度的标准时基信号不容易获得;其二,这种方法对于高频信号的测量精度比较有保证,但是对于低频信号由于计数周期有限测试精度较低。
测周法是用被测信号作为闸门信号、对标准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显然这种方法适合测量低频信号的频率。
等精度测频法的核心思想是用两个计数器分别对标准和被测脉冲进行计数,计数的时间严格同步于被测脉冲。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测试的精度和被测信号的频率无关,因而可以做到等精度测量。
其测试原理如图2 示。
预置闸门信号是测试命令,即测频的使能信号,该信号为高电平的期间进行测频。
但是当预置闸门信号为高电平时,测频并不是立即开始,而是要等到被测信号的上升沿到来以后,实际闸门信号跳为高电平,测频才真正开始。
电子系统设计创新与实践实习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创新与实践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1646bf65ce050876321372.png)
电子系统设计创新与实践实习报告——数控直流电流源制作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通信工程09-1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此次实习我的选题为数控直流源的设计与制作,我们小组在参考传统电流源以及普通数控电流源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性价比的同时提高数控电流源的准确性,再通过软件控制来实现数控直流源的工作。
本系统主要由直流电流源和单片机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
直流电流源采用连续调整型恒流源,电源电路分为四个模块电路:比较放大器、MOS型调整管、采样电阻和负载。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采用的是8位A/D转换芯片ADC0832,8位D/A转换芯片DAC0832,通过AT89C52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校正,同时它还负责键盘输入和LCD显示功能,人机界面友好。
关键字:直流源、AT89C52、DAC0832、ADC0832、LCD1602一、数控电流源简介所谓恒流源就是输出电流极其稳定不随负载变化。
为了保证电流不变,输出电压必须始终符合V=I*R。
即负载需要多大电压,恒流源就必须输出多大电压,“无条件”予以满足。
负反馈的作用就是“使之稳定”。
通过时刻“检查”控制对象的状态,并进行调整。
发现小了,就设法使之增大,发现大了,就设法使之减小。
形象地说,电流负反馈电路则是采样输出电流,计算误差,据此调节自身状态,使输出电流稳定,因而,输出特性接近恒流源。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子仪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电源作为电路的动力源泉更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电流源不论是在控制精度还是输出特性上都无法满足要求。
再者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D/A,A/D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数控电源成为可能,数控电流源不论是在控制精度还是在可操作性上都有传统电源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数控直流电流源。
输入交流36V,50HZ;输出直流电压<=10V。
其原理示意图如下:2.设计要求1)输出电流范围:200mA~2000mA;2)可设置并显示输出电流给定值,要求输出电流与给定值偏差的绝对值≤给定值的1%+10 mA;3)具有“+”、“-”步进调整功能,步进≤10mA;4)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输出电流值的1%+10 mA;5)纹波电流≤2mA;三、数控电流源硬件系统整体设计AT89C52单片机、A/D、D/A芯片,键盘,LCD,显示器构成系统的控制电路;比较放大器、负载、调整管及采样单元构成恒流源电路。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5e12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b.png)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二.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本实验要求设计SCI串行接口芯片, 其功能包括串行及并行数据的接收和互相转换。
三.实验系统结构设计分析1.模块划分思想和方法:该芯片需根据功能分为串并转换电路和并串转换电路两部分。
实现串并转换的关键器件就是移位寄存器, 其功能可以使串行输入的数据先寄存到一个位矢量中, 等到一组数据全部输入完毕后再一起处理, 并行输出。
而实现并串转换的关键器件是锁存器, 它可以将并行输入的数据先锁存起来, 再一位一位的转化成串行数据。
计数器在这一芯片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为计数器可以产生时间脉冲的分频, 用于配合时间脉冲控制各器件的工作。
2.各模块引脚定义和作用.串并电路:输入: rxd读入数据, clk系统时钟, reset计数器复位端, rd读入控制四进制计数器:C4四分频十进制计数器:Count_10计数分量, C10四十分频(c4的十分频)移位寄存器:Read读入数据, d0~d9并行输出(d0起始端, d1~d8数据端, d9校验位(本实验中不起作用))锁存器:K0~k7数据位状态发生器:RdST读入状态(0为读入, 1为寄存器已满)四.实验代码设计以及分析:1.给出模块层次图;2.按模块完成的代码及注释.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SCI ISPORT(cs,rxd,clk,SCIrd,reset,SCIwr,in7,in6,in5,in4,in3,in2,in1,in0: IN STD_LOGIC;rdFULL,tdEMPTY,c4:buffer std_logic;e7,e6,e5,e4,e3,e2,e1,e0,wxd:OUT STD_LOGIC);END SCI;ARCHITECTURE WORK OF SCI ISSIGNAL wr,rd,read,c10,d9,d8,d7,d6,d5,d4,d3,d2,d1,d0,k7,k6,k5,k4,k3,k2,k1,k0,mid: STD_ULOGIC;SIGNAL wri :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SIGNAL count_10 ,counter_8: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s)BEGINrd<=cs OR SCIrd;wr<=cs OR SCIwr;END PROCESS;//注释: 片选输入, cs=1时, 串入并出为“写”, 并入串出为“读”;cs=0时, 串入并出为“读”, 并入串出为“写”;PROCESS(rxd)BEGINread<=rxd;END PROCESS;PROCESS(clk)VARIABLE count_4 :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BEGIN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_4="00")THENcount_4 := "01";c4 <= '1';ELSIF(count_4="01")THENcount_4 := "11";c4 <= '1';ELSIF(count_4="11")THENcount_4 := "10";c4 <= '0';ELSIF(count_4="10")THENcount_4 := "00";c4 <= '0';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4)BEGINIF(c4'EVENT AND c4='1')THENIF(rd='1')THENd0<=read;d1<=d0;d2<=d1;d3<=d2;d4<=d3;d5<=d4;d6<=d5;d7<=d6;d8<=d7;d9<=d8;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4,reset,rd)BEGINIF(reset='0' OR rd='0')THEN count_10<="0000";c10 <= '0';ELSIF(c4'EVENT AND c4='1')THENIF(count_10="0000" AND rxd='1' AND rdFULL='0')THEN count_10 <= "0001";c10 <= '0';ELSIF(count_10="0001")THENcount_10 <= "0010";c10 <= '0';ELSIF(count_10="0010")THENcount_10 <= "0011";c10 <= '0';ELSIF(count_10="0011")THENcount_10 <= "0100";c10 <= '0';ELSIF(count_10="0100")THENcount_10 <= "0101";c10 <= '0';ELSIF(count_10="0101")THENcount_10 <= "0110";c10 <= '0';ELSIF(count_10="0110")THENcount_10 <= "0111";c10 <= '0';ELSIF(count_10="0111")THENcount_10 <= "1000";c10 <= '0';ELSIF(count_10="1000")THENcount_10 <= "1001";c10 <= '0';ELSIF(count_10="1001")THENcount_10 <= "1010";c10 <= '0';ELSIF(count_10="1010")THENcount_10 <= "1011";c10 <= '1'; 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10)BEGINIF(c10'EVENT AND c10='1')THENk7<=d8;k6<=d7;k5<=d6;k4<=d5;k3<=d4;k2<=d3;k1<=d2;k0<=d1;END IF;END PROCESS;PROCESS(rd)BEGINIF(rd='0')THENe7<=k7;e6<=k6;e5<=k5;e4<=k4;e3<=k3;e2<=k2;e1<=k1;e0<=k0;END IF;END PROCESS;PROCESS(rd,c10)BEGINIF(rd='0')THEN rdFULL<='0';ELSIF(c10='1')THENrdFULL<='1';ELSE rdFULL<='0';END IF;END PROCESS;process(wr)beginif(wr='0')thenwri(0)<=in0;wri(1)<=in1;wri(2)<=in2;wri(3)<=in3;wri(4)<=in4;wri(5)<=in5;wri(6)<=in6;wri(7)<=in7;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4)beginif(c4'event and c4='1')thenif(wr='0')thencounter_8<="0000";elsif(wr='1' and counter_8="0000")then counter_8<="0001"; elsif(counter_8="0001")then counter_8<="0010";elsif(counter_8="0010")then counter_8<="0011";elsif(counter_8="0011")then counter_8<="0100";elsif(counter_8="0100")then counter_8<="0101"; elsif(counter_8="0101")then counter_8<="0110";elsif(counter_8="0110")then counter_8<="0111";elsif(counter_8="0111")then counter_8<="1000";elsif(counter_8="1000")then counter_8<="1001";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wr,counter_8)beginif(wr='1' and counter_8="1001")thenmid<='1';tdEMPTY<='1';elsif(wr='0')thenmid<='0';tdEMPTY<='0';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ounter_8)beginif(wr='0' or mid='1')thenwxd<='0';elsif(wr='1' and mid='0')thenif(counter_8="0001")thenwxd<=wri(0);elsif(counter_8="0010")thenwxd<=wri(1);elsif(counter_8="0011")thenwxd<=wri(2);elsif(counter_8="0100")thenwxd<=wri(3);elsif(counter_8="0101")thenwxd<=wri(4);elsif(counter_8="0110")thenwxd<=wri(5);elsif(counter_8="0111")thenwxd<=wri(6);elsif(counter_8="1000" )thenwxd<=wri(7);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WORK;五.仿真图(输入输出波形)以及分析:六.实验问题分析和经验总结:在该实验的设计中, 我们发现时序逻辑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时间信号对各进程的控制, 因为为了保持各进程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正确性, 需要用一个或几个相关联的时间信号来控制各进程。
应用电子设计课程报告
![应用电子设计课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df0669b84ae45c3b358cca.png)
应用电子设计课程报告院系:光电技术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光电子07级1班姓名:孙少鹏(2007031013)梅威(2007031029)指导教师:王建波目录一、课题名称.................................................... - 1 -二、内容摘要.................................................... - 1 -三、系统设计.................................................... - 1 -1. 设计要求................................................. - 1 -2. 设计方案................................................ - 1 -(1)整体设计思路与理论分析.............................. - 1 - (2)单元硬件电路设计................................... - 2 - (3)系统工作原理概述.................................... - 7 -四、系统组装调试................................................ - 7 -五、PCB设计与实际PCB图........................................ - 8 -六、方案优缺点及与其他方案比较.................................. - 9 -七、实验心得体会................................................ - 9 -八、实验元器件列表............................................. - 10 -九、参考文献................................................... - 10 -应用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一、课题名称循环彩灯控制器设计时间:2011.6.10使用芯片:CD4017 NE555二、内容摘要循环彩灯是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常用的装饰手段。
Altium Design实验报告
![Altium Design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f68d1b52d380eb62946da3.png)
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实验项目:PCB设计基础(二)指导教师:张秀梅专业班级:10电子本姓名:孟宪娇学号: 201000802062 成绩:实验目的:1.掌握创建层次电路原理框图方法。
2. 掌握PCB设计初步。
3. 掌握PCB的覆铜和补泪滴,完成PCB的分层设计。
实验步骤:1.创建层次电路原理框图。
2.绘制电路原理图。
3.设计PCB。
4.给布完线的PCB覆铜和补泪滴,测量板子的长度和宽度。
实验过程:1.创建层次电路原理框图。
1)创建层次原理图文件(同电路原理图文件一样,扩展名.SchDoc)2)执行Place/Sheet Symbol命令或单击布线工具栏上的按钮。
3)放置十字光标上的方块电执行路,按TAB键,出现“方块电路属性设置”对话框,设置属性。
4)执行Place/Add Sheet Entry命令或单击布线工具栏上的按钮,放置端口符号,按TAB键,出现“方块电路端口属性设置”对话框,设置其属性。
5)将放置并修改属性的方块图用导线或总线连接即可。
2.绘制电路图1)创建PCB工程文件,添加原理图文件,保存在同一路径下。
2)绘制键盘电路,并进行电气规则检查,生成网络表格,原理图打印输出。
○1电气规则检查步骤: 单击【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选项】命令,弹出Options for PCB Project对话框,该对话框主要设置检查的项目和范围,设定电路检查连接的规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Error Reporting标签:用于设置错误报告的类型。
用户可以设置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报告类型。
报告类型有Error、Warning、Fatal Error和No Report。
●Connection Matrix标签:用于设置电路的电气连接属性。
如果要设置当无源器件的管脚连接时系统产生警告信息,可以在矩阵右侧找到无源器件管脚(Passive Pin)这一行,然后再在矩阵上部找到未连接(Unconnected)这一列,改变由这个行和列决定的矩阵中的方框的颜色,即可改变电气连接检查后错误报告的类型。
电子系统设计实习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1d8d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1.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系统设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选择了电子系统设计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水平。
二、实习目的1. 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学会使用常用电子设计工具,如EDA软件、PCB设计软件等。
3. 提高动手能力,学会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知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控制器等。
通过学习,我对电子系统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2. EDA软件使用为了提高设计效率,我学习了Altium Designer软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电路原理图绘制、PCB设计、仿真等基本技能。
在绘制电路原理图时,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元件库、布线规则等,使电路图更加规范。
3. PCB设计在PCB设计方面,我学习了Altium Designer软件的PCB设计功能,掌握了元件布局、布线、测试点设置等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我完成了一个简单的PCB设计,并进行了焊接和调试。
4. 焊接与调试在焊接方面,我学习了手工焊接的基本技能,包括烙铁的使用、焊接方法、焊接注意事项等。
在调试方面,我学会了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对电路进行测试和故障排查。
5. 项目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个电子系统设计项目,负责电路设计、PCB设计和调试。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并进行了演示。
四、实习心得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际操作技能的必要性。
2. 团队合作是完成项目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3. 持续学习是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
电子系统设计领域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22130e55270722192ef744.png)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06月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 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
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
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
(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2、提出方案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⑵电容滤波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
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3、详细电路图: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 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的点解电容。
电子系统设计数字定时器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数字定时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d17a6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e.png)
电子系统设计数字定时器实验报告学校: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班级:通信工程组员:前言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逐渐趋向人性化和智能化。
人们人们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引入了单片机。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也称为微控制器,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单片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是集CPU,RAM,ROM,I/O接口和中断系统于同一硅片上的器件。
单片机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正式形成了通过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个分支。
目前单片机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
单片机已在广阔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器因此,单片机已成为电子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之一。
这次实验,我们组是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数字定时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开始了解电系统设计的和基本理念,基本规则和基本流程;在不断完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逐步丰富和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培养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充分地发挥自己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可以说这次实验将我们所学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以及《电子系统设计》两门课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对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应用有了更广泛的接触。
另外实验中我们学会使用Proteus和Keil两款软件进行单片机电路的仿真以及程序的编写及联调。
这些都为我们以后的课程设计乃至工作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这次的实验中,我们以单片机实现计时和倒计时功能,由LED 显示剩余时间,显示格式为XX(分),精确到1分的整数倍。
虽然接触到的功能模块较多,包括接口模块、中断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等,但仍然只是单片机这门学问的皮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汲取知识,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次实验有本小组4位组员共同完成,张强强负责,朱宇翔负责,吴易洲负责,肖伟健负责。
编者注目录第1部分实验概述1.1 设计要求……………………………………………………1.2 数字定时器系统的基本理论………………………………1.3 设计方案……………………………………………………1.4 硬件电路工作原理…………………………………………第2部分程序设计2.1 整体结构……………………………………………………2.2 资源分配……………………………………………………2.3 程序流程……………………………………………………2.4 程序编写……………………………………………………第3部分仿真验证3.1 Keil 与Proteus联调仿真…………………………………3.2 实物连接仿真………………………………………………第4部分实验总结4.1 问题分析……………………………………………………4.2 小结…………………………………………………………第1部分实验概述1.1实验要求1定时时间的设置范围为1~99min,开机上电后隐含值为10min。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c112b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0.png)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课程设计报告1. 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和基本器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设计一个电力电子装置或系统,使学生了解电力电子装置在现代工业、交通运输、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介绍常用的电力电子装置及其基本电路,如半桥逆变器、全桥逆变器、谐振变换器等,使学生掌握这些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介绍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MOSFET、IGBT等,使学生了解这些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根据课题要求,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或系统,并进行实际调试,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准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术写作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1.1 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本次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力电子装置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运行控制和优化方法,从而能够独立完成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工作。
课程设计还旨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力电子装置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学生需掌握电力电子装置的基本原理、主要构成、电路设计及选型计算。
学生还需具备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独立完成装置的初步设计能力。
系统的运行与控制:学生需理解并掌握电力电子系统的运行特性,包括稳定性、动态响应等。
学生还需掌握系统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
优化与改进: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现场环境对电力电子装置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这包括装置的节能优化、抗干扰设计以及可靠性提升等。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报告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93336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0.png)
一、设计目的:针对智能楼宇和智能小区,结合?建筑电气工程?、?楼宇自动化?、?智能小区?、?综合布线系统?专业课的知识,做系统设计.二、设计任务:以洪柳小区为工程背景,设计出一套完善的电子巡更系统.该小区占地面积约405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住宅楼26栋,游泳池1个,运动场1个,中央花园1个,室外停车场1个.三、设计要求:1、对指定的区域设计出电子巡更系统的系统图;2、列出所设计的电子巡更系统的设备采购清单及简单说明;注明设备选用厂家及价格.3、既能保证保安人员、洪柳小区的平安,又能增强对保安人员的治理,实现人工防范和技术防范的结合.四、系统设计:1、系统总体设计:电子巡更是一种通过先进的移动自动识别技术, 将巡逻人员在巡更巡检工作中的时间、地点及情况自动准确记录下来.它是一种对巡逻人员的巡更巡检工作进行科学化,标准化治理的全新产品.是治安治理中人防与技防一种有效的, 科学的整合治理Zu 0电子巡逻治理系统的组成包括:巡更帮,信息钮,巡逻人员卡,巡逻治理专用软件,通讯座.电子巡逻治理系统只需要在巡逻路线上安装一系列巡更点卡, 巡逻人员先巡更棒读一下自己的“巡逻人员卡〞,再到各点时用手持巡更机读“巡更点〞的信息钮,由此将自己巡逻到该地点的时间纪录到巡更机里. 巡逻工作结束后通过通讯座把巡更棒里的纪录传给专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 就可以得到对巡逻情况〔巡逻的时问,地点,人物,事件〕的考核结果,从而有效地预防了人员对巡逻工作的逃避.对电子巡逻治理系统进行配置的逻辑很简单,根据洪柳小区的区域特点及范围, 该电子巡更系统共需定时、定点巡逻的地点20个,具体安装在需要保安留意的关键位置及巡逻沿线;有3组工作人员,分3个班次24小时巡逻,需要1台巡更机;小区共有15名保安人员,需要15张人员卡;小区只需要配一台通讯座和一台用于治理的电脑即可.电子巡逻治理系统的配套要求仅为一套电脑,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最好是Winxp系统;电脑的CPL&频最好在2.6以上;内存至少256M以上,一般应到达512M 硬盘在80G以上;带光驱;带Modem偌1需要使用电tS网络功能时〕.2、系统图设计与分析:(1)电子巡更系统框图巡更系统框图其工作原理是:在每个巡查点设一信息钮(它是一种无源的只有钮扣大小不锈钢外壳封装的存贮设备),信息钮中贮存了巡查点的地理信息;巡查员手持不锈钢巡查棒,到达巡查点时只须用巡查棒去感应读取嵌在墙上(树上或其它支撑物上)的信息钮扣,即把到达该巡查点的时间、地理位置等数据自动记录在巡查棒上. 巡查员完成巡查后,把巡查棒插入通讯座,将巡查员的所有巡查记录传送到计算机, 系统治理软件立即显示出该巡查员巡查的路线、到达每个巡查点的时间和名称及漏查的巡查点, 并根据要求生成巡检报告.(2)巡更治理系统配置示意图及系统的功能简述①巡更治理系统配置示意图信息钮20信息钮1信息钮2电子巡更棒②系统的功能:A 、发行:软件设定巡更时间要求、线路要求、次数要求,通过发行巡更点〔位置信息〕、巡更棒〔记录巡更员身份、编号,并授予有效巡更活动权限〕,巡更点信号B 、记录信息,查询备份:巡更员带巡更牌按规定时间及线路要求巡视,将巡更 棒在巡更点前一晃,并按动记录按钮,便可记录巡更员到达日期、时间、地点及相关 信息.假设不按正常程序巡视,那么记录无效.查对核实后,即视作失职.限制治理中央 可随时查询整理备份相关信息,对失盗失职进行有效分析.C 、数据采集:可随时或者定时提取各巡更员的巡更记录.D 、查询:电脑对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存档,自动生成分类记录、报表、 并打印.治理人员根据需要随时在电脑中实时、非实时查询保安人员巡逻情况.3、巡更路线图设计与分析:〔1〕巡更路线图 IWlgL'S..* iSi£_4SS tftfi 海 樱 :&览.flU*r HR 周附JtMk IVIIAF人邮量 K r・■ L 4(2)巡更路线设置点分析巡更点的设置是以保安人员最大限度的巡视范围为原那么:巡逻人员分三个班次24小时根据以上巡更路线从小区入口开始, 沿着箭头方向依次定时巡更.每个班次有2名保安人员进行巡更,2名门卫在小区入口, 1名保安人员在监控值班室.该小区共设置有20个巡更点:A、2个点:游泳池、运动场设置巡更点;B、17个点:由于有的住宅单元是很接近的,可以合并起来设计成一个巡更点, 所以我们依据该小区的布局特点,在主干道上的26个住宅单元只需设置17巡更点;C、1个点:在室外停车场设置巡更点.4、附详细的系统配置设备清单及说明.(1)系统设备清单名称型号品牌数量(单位) 价格/元备注巡更棒BP-2002S蓝卡1个750具有超强的抗破坏能力;使用也最为方便蓝卡1个600通讯座无线通讯座BS-1000治理软件蓝卡1套便利性及平安性好信息钮BLC-6-28蓝卡20个25非接触式EMIDK灵敏度局人员卡BLC-35蓝卡15个12可以实现多人共用一台巡更机计算机1台自备总预算2030(2)设备性能说明①巡更棒(蓝卡BP-2002S)蓝卡的超级巩固型巡更机(型号BP-2002S)是一款受全球安防业广泛赞誉的巡更机.BP-2002s具体的性能介绍如下:a.超级抗摔:超强金属内胆,浇铸弹性橡胶外壳,内部填充柔性硅胶垫,器件电路板环氧固化,超级抗摔.b.完全防水:完全密封设计,可泡在水中使用.抗电击破坏:能抵御100万伏以上的警棍电击破坏.c. 自动感应:无需按键,连续自动探测读卡,使用方便.d.无线传输:无通讯接口,零功耗无线通讯,不用消耗巡检器的电能即可实现数据的高速无线传输,每秒30条巡更记录.使用方便,预防破坏.e.超低功耗,免维护:一节数码相机通用电池〔CR123A ,每天200次读卡,可工作约1-2年,用户无需专用工具,用普通的尖嘴钳就可自行更换电池, 无需返回厂家维护.f.超大容量,平安可靠:采用先进的Flash存储技术,不会丧失数据,可以永久反复保存3万多条记录.g.非接触感应读卡:靠近即可读取巡更点信息,不受灰尘、雨,雪,冰等环境影响,使用方便.传统的接触式巡更机〔巡更棒〕必须非常准确地与信息钮接触,很不方便,尤其在晚上.而且频繁接触极易造成巡更棒触头故障,在灰尘、雨,雪,冰等环境下无法使用.h.精致轻便,防冻防滑:尺寸130x38x27mm,重量150克,携带使用非常方便. 橡胶外壳,防冻防滑.i.可在超低温环境使用:工作温度:-40C〜70C,可在严寒环境下使用.②通讯座〔无线通讯座BS-1000〕通讯座为巡检器与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桥梁,该产品通过无线感应方式收取巡检器储存的信息,并同时将其由USB线上传至计算机,为巡检软件提供原始数据传输提供RFID无线传输方式,让巡检器设计到达完全无接口,预防破坏.BS-1000具体工作性能如下:A.提供无线传输方式,让巡更巡检器设计到达完全无接口,预防破还.B.无须外部供电,采集数据时不消耗巡更巡检器内的储电.C. 4个LED指示灯,助于识别数据传输状态.D.全塑压制,可靠性高,外型高档.E.高通讯速度,每秒可传30条纪录.系统通讯的方式即BS-1000型通讯座数据上传方式:无线巡检器直接放入BS-1000通讯座,BS-1000通讯座通过BCL-40数据线连接计算机.数据上传到计算机软件中.通讯座供电通过BCL-40数据线供电,可以不使用专用电源进行供电.③巡逻治理软件在一个单位的巡逻治理需求中, 一般只需要配置一套巡逻治理软件, 或许这套软件是单机版的,或许是网络版的.蓝卡的巡逻治理软件具备很好使用的便利性及平安性:a.软件到达智能化、人性化设计,实现了傻瓜化操作.自动完成巡更机通讯、时钟校验、数据上载、数据下载、智能数据识别、方案核查、统计分析、异常处理等功能.稍懂计算机的人,不用培训就可使用,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的人稍加培训也会使用.b.软件具备智能排班功能.巡更治理最麻烦的工作是排班.独创智能排班功能, 自动识别周期和人员,而且只需一次排班便可长期使用,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而一般的巡更治理软件大局部没有排班功能, 有的虽然有但无法核查,有的需要反复排班,使用起来非常烦琐.c.软件具备自动核查功能.软件自动对巡更数据进行处理,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排班方案的执行情况,如准时、早到、迟到、未巡、漏巡、顺序错误,有没有事件等;可以统计巡查次数、漏巡次数、顺序错次数、事件次数;还可以把数据输出给其他软件处理.d.软件具备灵活方便的发卡功能. 巡更机和通讯座可以兼作读卡机,不必手工输入长达10位卡号,也不用担忧卡埋入墙内后忘了记卡号.e.软件具备数据高度平安.无论数据还是程序都严格加密,无法更改.巡更机上不需带电永久保存近3万条巡更记录,可以重新上传.f.软件免维护.能自动完成数据月备份、周备份和即时备份,自动去除过期数据.g.网络化软件可通过局域网、拨号进行数据传输,集中处理及查询巡更结果. 适合大型的巡更巡检治理需要.h.软件可连接远程通讯座进行数据传输及治理远程巡更机.i.软件的信息传输平安.由于数据是通过专门软件实现传输,而非文件方式传输, 不需要开放系统共享权限,信息平安性有保证,不会造成信息威胁,不会造成病毒传播.j.软件的数据可靠.数据在通讯和存储中都进行加密和校验,无法更改,保证数据真实性.可靠的数据自动多重备份,其中有每日备份、每月备份,而且每天数据库都有导出备份,同时对巡查结果记录自动导出文件进行备份.④信息钮〔蓝卡BLC-6-28 〕EMID射频卡〔信息钮〕产品特点:a.非接触式EMID卡,可埋入墙内,预防人为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可在雨、雪、冰、尘、等条件下可靠使用,而接触式巡更点,那么不能使用;c.多种尺寸外型供选择,方便安装;d.巡更点卡为特制高灵敏度卡,在保证刷卡距离的同时,减少巡更机电源消耗;e.不需电源,不怕警棍电击;f.工作频率:125KHz EM格式;g.使用温度:-40 C〜85c ;h.封装:完全密封防水;i.尺寸:①6mmX28nlm状卡;j.使用BP系列巡更机的读卡距离〔土5mm : 50mm⑤人员卡〔蓝卡BLC-35,推荐使用EMID异形卡〔配钥匙环〕〕适用BP系列巡更机;工作频率:125KHz EM格式;使用温度:-40 C-85C;外型尺寸:36x30mm ;读卡距离:60mm外型美观,携带方便;使用人员卡可以借此实现多人共用一台巡更机;最主要的是可以把巡更记录归属到具体的人.5、系统安装(1)系统硬件安装①通信座安装:取出通信座,把通信座上的通信电缆插头插入计算机用口,再取出通信座电源接通通信座的电源,这时通信座的电源指示灯亮.②信息钮安装:信息钮可以作为巡查点地理位置标识,也可以用做人员身份识别.作为巡查点地理位置标识时,可用强力胶或双面胶粘贴在巡查点附近的墙壁、电线杆或树上.(2)系统软件安装治理软件安装盘为一张光盘,将光盘插入光驱,在window98〞开始菜单〞的“运行〞中启动光盘中的Setup程序,程序将提示您选择安装目录,用鼠标单击窗口中的“开始安装〞按钮开始安装,然后按程序提示完成软件安装.6、巡查操作巡查人员巡查时必须随身携带巡查棒, 巡查开始前先用巡查棒读取自已的身份信息钮,让巡查棒记录下巡查人员的姓名和身份信息,巡查人员到达巡查点后用巡查棒轻读取该点的信息钮,听到巡查棒发出“嘀〞的蜂鸣时,说明巡查棒已经记录下到达该点的时间和地理信息.依次巡查后续巡查点,巡查完毕,将巡查棒插入通讯座,启动治理软件,进入数据录取一读巡更棒数据,读取该巡查员的巡查记录并将记录数据存入计算机.巡查流程图如下:五、过程评估与改良在本次电子巡更系统方案设计中,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查询大量资料,加深了对电子巡更系统的学习和理解.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开始时对于巡更系统的有线巡更和无线巡更的区别熟悉不清,通过查询资料后了解到它们的差异.作为智能化安保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巡更系统在每一个职能化小区内是必然配置.但是,基于本钱以及巡更系统工程的难易程度的考虑,房产商一般会采用离线式巡更系统.然而,在线式巡更系统由于其无与伦比的实时性, 是离线式巡更系统无法做到的.那么是否有一种系统,兼具这2种巡更系统的优势呢?短距离无线巡更系统应该是个比拟例向的解决方法.通过本次巡更系统的方案设计,可以很好地把书本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同时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拓展了对电子巡更系统的了解, 并且锻炼了动手水平,掌握了如何进行电子巡更系统方案设计.。
电子技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496d1655270722192ef74b.png)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仿真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设计目的①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②通过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学会选择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集成稳压器及相关元器件设计直流稳压电源;③掌握直流稳压电路的调试及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1.2设计任务设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满足:① 当输入电压在220V 交流电时,输出直流电压为5V ; ② 输出纹波电压小于5mv,稳压系数小于等于0.01; ③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④ 最大输出电流为Imax=1.0A 。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2.1设计要求① 设计一个能输出正负5V 直流稳压电源; ② 拟定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③ 根据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设计好电路,选好元件及参数;④ 绘制原理图;得到仿真结果,运用saber 软件模拟测试有关技术指标。
班级:应用物理081学号:08411200125姓名:张丽佳指导教师:陈玮成绩:⑤撰写设计性报告。
2.2技术指标①电源输出电压为正负5V;②输入电压为220V/50HZ ;③最大输出电流为Imax=1.0A;④纹波电压小于等于5mv;⑤稳压系数小于等于0.01。
3基本原理3.1集成直流稳压电源概述在电子电路及电子设备中,通常都需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作为电子电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之一是为各级电路中的三极管提供合适的偏置,其次是作为整个电子电路能量来源。
常见的供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干电池、蓄电池或其他形式如光电池等向电路供电,这种供电方式是用化学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之后,向电路提供能量,其缺陷在于能量的使用要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另一种是利用电网向电路提供能量,其优势在于电网所提供的能量是源源不断的。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
电力电子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dd9e1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7.png)
.-2222234455667991010整流电路〔Rectifier〕是电力电子电路中浮现最早的一种,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能变为直流电能供应用电设备。
整流电路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直流电动机,电镀、店接电源,同步发机电励磁,通信系统电源等。
性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实践性环节。
目的:1 、对 MATLAB 软件初步认识,学习 simulink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
3 、加深理解"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根本理论。
4 、初步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5 、培养独立思量、独立采集资料、独立设计的能力;6 、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纯电阻负载〕:1.电源电压:交流 1000V/50Hz;2.输出功率: 500KW;3.移相范围:0 °-180°。
:〔1〕熟悉设计任务书,分析设计要求,借阅参考资料;〔2〕掌握 MATLAB的根本操作和用法;〔2〕在 simulink仿真中上设计硬件原理图;〔3〕修改原理图;〔4〕计算元件参数;〔5〕调试和仿真;〔6〕依元件参数选取厂家元件;〔7〕撰写设计报告,绘图等。
本次设计中要明确整流中半波可控与全波可控区别,明确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定性分析电路工作情况。
之后是实际上对单相全控桥式整流晶闸管电路的研究和设计,其中包括主电路和触发电路;随后仿照参考电路发展Matlab仿真,选取适宜的仿真元件,发展初步仿真,并对仿真结果发展分析与总结;理解电路定量分析计算的方法,并计算出主电路的各部件的参数,然后依照参数在各厂家的产品中选出适宜的工作器件。
整流电路可从各种角度发展分类,主要的分类方法有:按组成的器件可分为不可控、半控、全控三种;按电路构造可分为桥式电路和零式电路;按交流输入相数分为单相和多相电路;按变压器二次电流的方向是单相还是双向,又分为单拍电路和双拍电路。
电商系统设计报告
![电商系统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de28f6af45b307e9719788.png)
电商系统设计报告子商务系统报告名目一、系统总体结构设计1.1系统外部接口1.2系统组成结构1.3系统设计原则二、系统信息基础设施设计2.1IT基础设施规划定义2.2IT基础设施规划内容三、支持平台设计3.1网站建设目标3.2项目基础分析3.3网站功能栏目3.4网站框架图3.5网站开发预算四、应用系统设计4.1应用软件系统与子系统的划分4.2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设计4.3输入输出设计五、网页设计5.1首页制作5.2商品展现页面制作5.3登陆界面的制作5.4注册页面的制作5.5结账页面的制作一、系统总体结构设计1.1系统外部接口从上图中能够看到,系统有4个接口,分别是通过扫瞄器和用户的接口、通过扫瞄器与图书供应商的接口、企业内部的接口、通过专门的软件和银行及其他支付平台的接口。
1.2系统组成结构零食销售的系统由商业逻辑和应用服务器组成,其中,应用服务器又由Web表达层应用、支持平台、互联集成工具等几个部分组成。
1.3系统设计原则由于本网站是基于C2C模式的零食销售,因此,本系统设计的原则有:(1)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设计除了能够适应目前的网站的需要以外,应充分考虑用户日后的业务进展需要,为业务进展提供接口。
例如,假如网站还要扩充一些娱乐功能,系统能够轻松的进行扩充,从而降低以后的治理成本。
(2)技术即时性兼顾系统成熟性和先进性的技术,才能保证现有系统的先进性,使运算机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率,并使之随着技术的进展不断升级。
(3)系统的稳固性采纳运算机系统治理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网站必须保持24*7的工作方式(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从而保证交易的即时性。
(4)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安全性是整个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保证对系统安全性的要求,通过支付密码技术、安全用户授权体系等技术来实现系统安全性。
(5)用户界面的友好因为本网站要紧侧重于网上交易,因此系统建设应该注重用户的感受,将用户的个人空间和交易界面设计的更加友好和个性化。
助听器实验报告
![助听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215334561252d381eb6e22.png)
助听器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篇一: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编号: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单声道助听器专业班级电信1202学生学号学生姓名陈晓琳高莹实验指导教师顾智企实验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part 1一、实验项目名称:单通道助听器(分立元件)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单声道助听器(分立元件)电路的设计与调整方法2.掌握电子仪器和仪表的使用三、实验内容和原理:1、系统组成框图:2、单元电路设计:1).声音采集这里的声音采集是采用驻极体电容式咪头。
咪头,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个器件(电→声)。
声音信号经过咪头变成电信号,经过c1,c1作为耦合电容允许交流信号正常通过,而隔断直流电流,使之对下一级放大电路工作点不会产生影响。
2).一级放大9014三极管是一种小电压,小信号,小电流的npn型硅三极管。
信号经过三极管一级放大,经过c2耦合电容允许交流信号正常通过,而隔断上一级放大电路的直流电流,使之对下一级放大电路工作点不会产生影响。
此为共射极放大电路,交流小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以电压的形式加到三极管的b~e之间,以电流的形式通过b~e。
电子(负电荷)的传递方向为e~b。
r2用来提供b~e接面适当的正向偏压以及可使三极管进入线性工作区的电流。
这个部分称为输入回路。
r3用来提供b~c接面适当的反向偏压。
电子(负电荷)的传递方向为b~c。
集电极收集大量电子(负电荷),少数空穴(正电荷)漂移到基极与基极的空穴一起复合掉一部分e向c的电子(负电荷)。
被复合掉的基区空穴由基极电源eb重新补给。
由于e 的电子浓度大于b,电位小于b,电源eb在补充空穴的同时带来了从e~b~c的大量电子。
三极管完成放大电流作用。
放大了的信号电流通过rc在c极上产生压降。
这个压降就是输出端信号电压,是交流,可以通过电容c2耦合出去。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f48e2caa00b52acec7ca23.png)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一、目的加强对51单片机的了解,深入地学习和系统的架构基于51单片机的简单系统。
了解其构造和功能以及外围电路。
从而更好地掌握接口技术的原理,并认识相关电子元件和电子芯片。
二、内容要求根据“小猪〞自己确定的题目,制作基于51单片机的相应作品。
题目:闹钟作品功能:显示时间、调节时间、显示闹钟时间、调节闹钟时间、到点闹钟、留声等。
三、主要元件ISD1760、扬声器、数码管、按键、STC52四、成员分工小猪做的是单片机最小系统和数码管显示及按键模块的电路,留声模块由“鸟才〞制作。
软件也是小猪编写〔为表达课程特点我使用的是汇编语言,伟福软件〕。
五、系统说明单片机P0口接4 4键盘,实现控制功能,P1口输出数码管段选码,P2 口低三位输出位选码由138译码器译码;P3.0控制扬声器播放录音;录音操作由语音芯片完成。
六、电路框图七、程序框图八、软件清单〔汇编写得相对长了点比拟无奈〕hen0 bit p0.0 ;预定义键盘横向位hen1 bit p0.1hen2 bit p0.2hen3 bit p0.3shu0 bit p0.4 ;预定义键盘竖向位shu1 bit p0.5shu2 bit p0.6shu3 bit p0.7shi1 equ 39hshi2 equ 38hshifen equ 3ah ;预定义时间缓存fen1 equ 3chfen2 equ 3bhfenmiao equ 3dhmiao1 equ 3fhmiao2 equ 3ehnshi1 equ 32h ;预定义闹钟时间缓存nshi2 equ 31hnshifen equ 33hnfen1 equ 35hnfen2 equ 34hnfenmiao equ 36hnmiao1 equ 38hnmiao2 equ 37horg 00hljmp mainorg 0bhljmp time0org 40hmain:movnmiao1,#0 ;缓存初始化mov nmiao2,#0mov nshifen,#10mov nfenmiao,#10mov nshi1,#0mov nshi2,#0mov nfen1,#0mov nfen2,#0mov miao1,#0mov miao2,#5mov shifen,#10mov fenmiao,#10 mov shi1,#3mov shi2,#2mov fen1,#9mov fen2,#5mov r2,#250mov p3,#0ffhMOVTMOD,#21h ;定时器模式MOVTH0,#240 ;定时中断时间MOV TL0,#96SETB TR0SETB ET0SETB EAsjmp $ jianpan:push amov a,#0if_press:;第一次扫描横向mova,#00001111Bmov p0,aclr cmov a,#0mov c,hen0rlc amov c,hen1rlc amov c,hen2rlc amov c,hen3rlc acjnea,#0fh,if_press2pop aretif_press2:;第二次扫描横向acalldelay1ms ;去抖clr cmov a,#0mov c,hen0rlc amov c,hen1rlc amov c,hen2rlc amov c,hen3rlc acjnea,#0fh,getnumberpop aretgetnumber:;读键值swap amov r7,amova,#11110000bmov p0,amov a,#0clr cmov c,shu0rlc amov c,shu1rlc amov c,shu2rlc amov c,shu3rlc aadd a,r7cpl acjnea,#00010001b,read1 ;定义键功能mov a,#1incfen1 ;时间分低位加一sjmpnumber_outread1:cjnea,#00010010b,read2mov a,#2decfen1 ;时间分低位减一sjmpnumber_outread2:cjnea,#00010100b,read3mov a,#3incfen2 ;时间分高位加一sjmpnumber_outread3:cjnea,#00011000b,read4mov a,#4decfen2 ;时间分高位减一sjmpnumber_outread4:cjnea,#00100001b,read5mov a,#5inc shi1sjmpnumber_outread5:cjnea,#00100010b,read6mov a,#6dec shi1sjmpnumber_outread6:cjnea,#00100100b,read7mov a,#7inc shi2sjmpnumber_outread7:cjne a,#00101000b,read8mov a,#8dec shi2sjmp number_outread8:cjne a,#01000001b,read9mov a,#9sjmp number_outread9:cjne a,#01000010b,read10mov a,#0ahsjmp number_outread10:cjne a,#01000100b,read11mov a,#0bhsjmp number_outread11:cjne a,#01001000b,read12mov a,#0chsjmp number_outread12:cjne a,#10000001b,read13mov a,#0dhsjmp number_outread13:cjne a,#10000010b,read14mov a,#0ehsjmp number_outread14:cjne a,#10000100b,read15mov a,#0fhsjmp number_outread15:cjne a,#10001000b,number_outmov a,#0FFhclr EAljmp nshezhi进入闹钟设置number_out:检查是否溢出,调整缓存数值mov a,shi2cjne a,#2,ookmov a,shi1cjne a,#2,ok_2ljmp ookok_2: cjne a,#1,ok_1ljmp ookok_1: cjne a,#0,ok_0ljmp ookok_0:mov shi1,#3ook: mov a,fen1cjne a,#10,fen1_okmov fen1,#0sjmp backfen1_ok:cjnea,#255,fen1_ok1mov fen1,#9sjmp backfen1_ok1:mov a,fen2cjne a,#6,fen2_okmov fen2,#0sjmp backfen2_ok:cjnea,#255,fen2_ok1mov fen2,#5sjmp backfen2_ok1:mov a,shi1cjne a,#10,shi1_okmov shi1,#0sjmp backshi1_ok:cjne a,#255,shi1_ok1mov shi1,#9sjmp backshi1_ok1:mov a,shi2cjne a,#3,shi2_okmov shi2,#0sjmp backshi2_ok:cjne a,#255,shi2_ok1mov shi2,#2mov a,shi1cjne a,#3,ok3sjmp backok3: cjne a,#2,ok2sjmp backok2: cjne a,#1,ok1sjmp backok1: cjne a,#0,ok0sjmp backok0:mov shi1,#3sjmp backshi2_ok1:cjne a,#2,backmov a,shi1cjne a,#4,backmov shi1,#0mov shi2,#0sjmp backback:pop aretdelay1ms: mov r5,#10delay1ms2: mov r6,#95delay1ms1: djnz r6,delay1ms1djnzr5,delay1ms2retdelay30ms:mov r5,#150delay30ms2:mov r6,#200delay30ms1:djnz r6,delay1ms1djnzr5,delay1ms2retnaozhong: 闹钟时间比拟mov a,miao1cjnea,#0,naozhong_backmov a,miao2cjnea,#0,naozhong_backmov a,fen1cjnea,nfen1,naozhong_backmov a,fen2cjnea,nfen2,naozhong_backmov a,shi1cjnea,nshi1,naozhong_backmov a,shi2cjnea,nshi2,naozhong_backmov p3,#0mov r6,#30 naoback:retnaozhong_back:djnz r6,naobackmov p3,#0ffhrethui_main:lcall naozhongpop aretitime0: 中断push amov th0,#240mov tl0,#96lcall display 显示扫描djnz r2,hui_mainmov r2,#250lcall jianpan 键盘查询inc miao1mov a,miao1cjnea,#10,hui_mainmov miao1,#0 ;秒两位之间进位inc miao2mov a,miao2cjne a,#6,hui_mainmov miao2,#0 ;秒到分的进位inc fen1mov a,fen1cjnea,#10,hui_mainmov fen1,#0 ;分的进位inc fen2mov a,fen2cjne a,#6,hui_mainmov fen2,#0 ;分到时的进位inc shi1mov a,shi1cjnea,#4,budengyusisjmp shifoyichubudengyusi:cjnea,#10,hui_mainmov shi1,#0 ;时的进位inc shi2shifoyichu:mov a,shi2cjne a,#2,hui_mainmova,shi1 ;??时间的溢出cjne a,#4,hui_mainmovshi1,#0 ;24小时后时间归零mov shi2,#0ljmp hui_maindisplay: 时间显示mov r5,#8mov r0,#3fhdisplay1:mov a,r0movdptr,#shumayizhimovc a,a+dptrdec r5dec r0mov p2,r5 ;控制数码管位选mov p1,a ;p1口接数码管lcall delaycjne r5,#0,display1retdelay: mov r4,#0ffhdlll: djnz r4,dlllretnshezhi: 闹钟设置push anjianpan:nif_press:;第一次扫描横向mova,#00001111Bmov p0,aclr cmov a,#0mov c,hen0rlc amov c,hen1rlc amov c,hen2rlc amov c,hen3rlc acjnea,#0fh,nif_press2lcall ndisplaymov 00h,#100 ;标记sjmp nif_press nif_press2:;第二次扫描横向lcalldelay30ms ;去抖clr cmov a,#0mov c,hen0rlc amov c,hen1rlc amov c,hen2rlc amov c,hen3rlc acjnea,#0fh,ngetnumbersjmp nif_press ngetnumber:;读键值swap amov r7,amova,#11110000bmov p0,amov a,#0clr cmov c,shu0rlc amov c,shu1rlc amov c,shu2rlc amov c,shu3rlc aadd a,r7cpl alcall delay30mscjne a,00h,rightljmp nif_pressright:mov r0,acjnea,#00010001b,nread1mov a,#1inc nfen1ljmpnnumber_outnread1:cjnea,#00010010b,nread2mov a,#2dec nfen1ljmpnnumber_outnread2:cjnea,#00010100b,nread3mov a,#3inc nfen2sjmpnnumber_outnread3:cjnea,#00011000b,nread4mov a,#4dec nfen2sjmpnnumber_outnread4:cjnea,#00100001b,nread5mov a,#5inc nshi1sjmpnnumber_outnread5:cjnea,#00100010b,nread6mov a,#6dec nshi1sjmpnnumber_outnread6:cjnea,#00100100b,nread7mov a,#7inc nshi2sjmpnnumber_outnread7:cjnea,#00101000b,nread8mov a,#8dec nshi2sjmpnnumber_outnread8:cjnea,#01000001b,nread9mov a,#9sjmpnnumber_outnread9:cjnea,#01000010b,nread10mov a,#0ahsjmpnnumber_outnread10:cjnea,#01000100b,nread11mov a,#0bhsjmpnnumber_outnread11:cjnea,#01001000b,nread12mov a,#0chsjmpnnumber_outnread12:cjnea,#10000001b,nread13mov a,#0dhsjmpnnumber_outnread13:cjnea,#10000010b,nread14mov a,#0ehsjmpnnumber_outnread14:cjnea,#10000100b,nread15mov a,#0fhpop aMOVTMOD,#21hMOVTH0,#240 ;T0=4MSMOV TL0,#96SETB TR0SETB ET0SETB EAljmp number_outnread15:cjne a,#10001000b,nnumber_outmov a,#0FFh nnumber_out:mov a,nshi2cjne a,#2,nookmov a,nshi1cjne a,#2,nok_2ljmp nooknok_2: cjne a,#1,nok_1ljmp nooknok_1: cjne a,#0,nok_0ljmp nooknok_0:mov nshi1,#3nook: mov a,nfen1cjne a,#10,nfen1_okmov nfen1,#0sjmp nbacknfen1_ok:cjnea,#255,nfen1_ok1mov nfen1,#9sjmp nbacknfen1_ok1:mov a,nfen2cjne a,#6,nfen2_okmov nfen2,#0sjmp nbacknfen2_ok:cjnea,#255,nfen2_ok1mov nfen2,#5sjmp nbacknfen2_ok1:mov a,nshi1cjne a,#10,nshi1_okmov nshi1,#0sjmp nbacknshi1_ok:cjnea,#255,nshi1_ok1mov nshi1,#9sjmp nbacknshi1_ok1:mov a,nshi2cjne a,#3,nshi2_okmov nshi2,#0sjmp nbacknshi2_ok:cjnea,#255,nshi2_ok1mov nshi2,#2mov a,nshi1cjne a,#3,nok3sjmp nbacknok3: cjne a,#2,nok2sjmp nbacknok2: cjne a,#1,nok1sjmp nbacknok1: cjne a,#0,nok0sjmp nbacknok0:mov nshi1,#3sjmp nbacknshi2_ok1:cjne a,#2,nbackmov a,nshi1cjne a,#4,nbackmov nshi1,#0mov nshi2,#0lcall ndisplaynback:ljmp njianpanndisplay:mov r3,#8mov r0,#38h ;与闹钟时高位对应ndisplay1:mov a,r0movdptr,#shumayizhimovc a,a+dptrdec r3dec r0mov p2,r3 ;控制数码管位选mov p1,a ;p1口接数码管lcall delay1mscjne r3,#0,ndisplay1ret;闹钟完毕shumayizhi:DB3FH,06H,5BH,4FH,66H,6DH,7DH;共阴字码表DB07H,7FH,6FH,40hend九、主要难点小猪觉得硬件上不存在问题。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6cb99a7fd5360cbb1adbbd.png)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系统课程设计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数控脉冲信号发生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 设计任务要求 (2)1.1 基本部分 (2)1.2 发挥部分 (2)2 设计方案及论证 (2)2.1 任务分析 (2)2.2 方案比较 (3)2.3 系统结构设计 (4)2.4 具体电路设计 (5)2.4.1 产生基准频率 (5)2.4.2 N分频电路 (6)2.4.3 锁相环设计 (7)2.4.4 功率放大电路 (9)3 制作及调试过程 (12)3.1 制作与调试流程 (12)3.1.1 分频电路 (12)3.1.2 锁相环电路 (12)3.1.3 功率放大电路 (12)3.2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2)4 系统测试 (13)4.1 测试方法 (13)4.1.1 脉冲信号产生部分 (13)4.1.2 功率放大电路 (13)4.2 测试数据 (13)4.3 数据分析和结论 (13)5 系统使用说明 (14)5.1 系统外观及接口说明 (14)5.2 系统操作使用说明 (14)6 总结 (15)6.1 本人所做工作 (15)6.2 收获与体会 (15)6.3 缺陷与不足 (15)6.4 对本课程的建议 (16)7 参考文献 (16)1 设计任务要求1.1 基本部分(1)输出1kHz~15kHz的方波脉冲信号,占空比50%,波形良好,无明显失真。
(2)信号发生器输出电阻不限,在负载电阻为100Ω时,输出脉冲信号电平满足TTL电平要求。
(3)输出信号频率可通过拨码开关输入二进制数字预置,步进频率1kHz(即可输出信号频率1kHz、2kHz、3kHz、……、15kHz),要求拨码开关所预置的二进制数值即为输出频率值(单位:kHz)。
输出信号频率的精度和稳定度要求优于10-4。
1.2 发挥部分(1)输出信号频率范围2.0kHz~20.0kHz,步进频率0.1kHz(即可输出信号频率2.0kHz、2.1kHz、2.2kHz、……、19.9kHz,20.0kHz)。
电子元器件系统设计报告
![电子元器件系统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cc84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5.png)
电子元器件系统设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电子元器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结果。
我们设计的电子元器件系统旨在满足特定需求,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
报告将包括系统设计的背景、需求分析、设计方法、硬件设计规格、软件设计规格以及系统性能评估等内容。
2. 背景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市场对性能和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高效且具有较高综合性能的电子元器件系统。
3. 需求分析基于对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的分析,我们对电子元器件系统的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需求分析:1. 性能要求:电子元器件系统应具有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能够在高负荷和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2. 功能要求:电子元器件系统应支持多种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信号传输、信号处理等。
3. 稳定性要求:电子元器件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长时间工作和极端环境下保持正常运行。
4. 成本要求:电子元器件系统设计成本应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以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
4. 设计方法针对上述需求,我们采用了以下设计方法:1. 系统划分:根据功能需求,将电子元器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
2. 模块设计: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硬件设计主要考虑电路原理图和PCB设计,软件设计主要考虑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开发。
3. 集成测试:对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协同工作。
4. 系统调试: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测试和调试,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5. 性能评估:通过实际测试和评估,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 硬件设计规格根据上述设计方法,我们制定了以下硬件设计规格:1. 处理器:选择高性能处理器,以满足系统的处理需求。
2. 存储器:配置足够的存储容量和访问速度,以支持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读写需求。
3. 输入输出接口:提供多个输入输出接口,以支持系统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助听器实验报告
![助听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16415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9.png)
篇一: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编号: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单声道助听器专业班级电信1202学生学号学生姓名陈晓琳高莹实验指导教师顾智企实验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part 1一、实验项目名称:单通道助听器分立元件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单声道助听器分立元件电路的设计与调整方法2.掌握电子仪器和仪表的使用三、实验内容和原理:1、系统组成框图:2、单元电路设计:1.声音采集这里的声音采集是采用驻极体电容式咪头;咪头,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个器件电→声;声音信号经过咪头变成电信号,经过c1,c1作为耦合电容允许交流信号正常通过,而隔断直流电流,使之对下一级放大电路工作点不会产生影响;2.一级放大9014三极管是一种小电压,小信号,小电流的npn型硅三极管;信号经过三极管一级放大,经过c2耦合电容允许交流信号正常通过,而隔断上一级放大电路的直流电流,使之对下一级放大电路工作点不会产生影响;此为共射极放大电路,交流小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以电压的形式加到三极管的b~e之间,以电流的形式通过b~e;电子负电荷的传递方向为e~b; r2用来提供b~e接面适当的正向偏压以及可使三极管进入线性工作区的电流;这个部分称为输入回路;r3用来提供b~c接面适当的反向偏压;电子负电荷的传递方向为b~c;集电极收集大量电子负电荷,少数空穴正电荷漂移到基极与基极的空穴一起复合掉一部分e向c的电子负电荷;被复合掉的基区空穴由基极电源eb重新补给;由于e的电子浓度大于b,电位小于b,电源eb在补充空穴的同时带来了从e~b~c的大量电子;三极管完成放大电流作用;放大了的信号电流通过rc 在c极上产生压降;这个压降就是输出端信号电压,是交流,可以通过电容c2耦合出去;3.二级放大此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同相,无电压放大作用,电压增益小于1且接近于1;4.信号输出喇叭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出3、总电路图及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它是一个由晶体三极管构成的多级音频放大器;9014左与外围阻容元件组成了典型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担任前置音频电压放大;9014右、3ax31组成了两级直接耦合式功率放大电路,其中:3ax31接成发射极输出形式,它的输出阻抗较低,以便与8ω低阻耳塞式耳机相匹配;咪头接收到声波信号后,输出相应的微弱电信号;该信号经电容器c1耦合到9014左的基极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由其集电极输出,再经c2耦合到9014右进行第二级放大,最后信号由3ax31发射极输出;电路中,c4为旁路电容器,其主要作用是旁路掉输出信号中形成噪音的各种谐波成份,以改善喇叭的音质;c3为滤波电容器,主要用来减小电池g的交流内阻实际上为整机音频电流提供良好通路,可有效防止电池快报废时电路产生的自激振荡,并使喇叭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响亮;4、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1、检查电路有否连接错误;2、用万用表“通断档”测量电源正极---与正极连接的各点是否欧姆连接即0欧姆;3、用万用表“通断档”测量电源负极---与负极连接的各点是否欧姆连接即0欧姆;4、用万用表“k档”测量电源正、负极之间电阻应大于8k;5、连接电源3v,用手触摸咪头,听喇叭有无声音;6、如有声音,进入输入-输出波形调节程序;如无声音,则检查电路;7、输入-输出波形调节: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在咪头两端注意探头正、负极的连接,示波器连接在q1集电极和地之间注意探头正、负极的连接,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1khz、vp-p=20mv正弦信号,观察示波器波形和读出vout,记录波形和vout;然后,将示波器连接在q2集电极和地之间,记录波形和vout;最后,将示波器连接在喇叭两端记录波形和vout;8、放大倍数调节:①改变r2值由原68k改为33k,用示波器测量q1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测量q2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②改变r4值由原100k改为51k,200k,用示波器测量q2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记录r5、r7值和测得的运放1脚、14脚和喇叭两端波形和vout,列表表示;9、测量整机的静态和动态电流,切断电源连线,串联接入万用表,置“直流电流档”,记录电流值,并计算整机功秏w;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先了解电路图的各个部分电路,了解各元器件的作用,再清点和检测元器件,再根据电路图,在电路板上合理地安排各个元器件的位置,要求简单好看,再对各元器件进行焊接,细心处理好每一个焊点,保证焊接质量,焊好后剪掉多余的引线,对焊好的电路板要进行检查,检查有没有短路或者断路,最后再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试;篇二:耳聋助听器设计报告设计报告一、设计要求二、设计的作用、目的1、设计作用:2、设计目的:三、设计的具体实现1、系统概述1现状及发展趋势:什么是耳聋助听器一切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耳聋助听器有电力的和非电力的两类,后者目前已被废弃;前者又有电子管式和晶体管式两种;晶体管式耳聋助听器最为灵巧轻便,于1950年问世后已取代电子管式而被普遍采用;集成电路的的问世又迅速地取代了“晶体管耳聋助听器”,集成电路ic于1964年问世,其体种小,低耗电,稳定性更高;近年来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耳聋助听器也逐步向智能化、体内化发展:1982年“驻极体麦克风”的问世实现耳聋助听器微型化,灵敏度及清晰度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而1990年随着“电脑编程耳聋助听器”的问世,耳聋助听器增益初步智能化调整,又让耳聋助听器达到了另一新水平;1997年,“数字耳聋助听器”的增益智能化调整,使用极为方便,性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今天——我们所用的大部分耳聋助听器都是“数字电脑编程”的,根据我们每个人听力损失的程度不同来调整,对我们的助听效果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让我们听得更多耳聋助听器发展的趋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耳聋助听器发展有三个主题:1、小型化:从19世纪末的桌面大小到20世纪末的重量不足一克,耳聋助听器外型尺寸越来越小;尽管目前还未找到进一步大幅度减小耳聋助听器外型尺寸的有效方法,但作为趋势,耳聋助听器肯定会越做越小,越做越美观;微型耳聋助听器不仅是制造商的希望,更是广大耳聋助听器使用者的要求;2、个性化:随着相关听力知识的普及,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听力,同时也会发现听力损失完全相同的听力障碍者极少,每个听障者的听力状况都有其特殊的一面;因此,为每个听障者个别定制耳聋助听器以保证使用效果必然会成为发展趋势;3、智能化:要想进一步提高助听质量比如清晰度就必须使耳聋助听器具备记忆能力、重新编码能力等“智能”,比如抗噪声、声源定向定位、音质定位等各类类耳蜗性能;这一切,需要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智能化耳聋助听器已经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但作为商品还远远没有成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特殊用户的需求3原理特性:耳聋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所有耳聋助听器不外由传声器话筒、放大器和受话器耳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传声器为声电换能器,将外界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放大器后使声压放大到1万乃至几万倍,再经受话器输出这个放大后的声信号;耳聋助听器还应包括电池能源以推动机器工作;由于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觉损伤机能差异也不同,因此装置音量调节、音调调节、最大声输出调节、电话拾音等设备,以及o-m-t关断-话筒-电话三档开关都是不可缺少的;耳聋患者绝大多数是感音神经聋,其中相当多的人具有重振阳性现象;他们对小声听取感到困难,但稍响的声音又难以忍受,响度感觉的动态范围明显缩小;由于电子学上采用 agc或pc线路实现压缩和限幅功能,以使这类聋人较满意地应用耳聋助听器克服听觉障碍;耳聋助听器的性能及指标一个合格的耳聋助听器至少应考虑下述六项性能指标:1、频率范围;低档耳聋助听器的频率范围至少在 300~3000hz,普通耳聋助听器高频应达到4000hz,高级耳聋助听器的频率范围可在80~8000hz之间;2、最大声输出或饱和声压级sspl;实际上代表了耳聋助听器的最大功率输出;使用耳聋助听器时的最大声输出应低于患耳的不舒适阈,尤其对重振阳性的患耳,必须控制最大声输出以保护患耳;3、最大声增益;主要表示耳聋助听器的放大能力,各国生产的耳聋助听器增益多在30~80db之间;一般说,耳聋程度轻的要选择增益小的,程度重的应分别选用增益中等的或大的耳聋助听器;在具体使用中耳聋助听器上都备有使声增益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音量调节开关;选配适合的耳聋助听器可依一些公式预先计算,最简易的方法是按照纯音听力图,对 500、1000、2000hz三个音频的增益补偿调节,以其阈值的一半或稍多为宜,多能获得满意效果;4、频率响应和音调调节;为满足聋人听力要求,耳聋助听器应提供各种不同的频率响应,频率不同反应在听觉上就是音调不同;为了使耳聋助听器的频响比较符合聋人的听力损失特点,音调调节钮上设置一些不同音调,通常l代表低音,n为正常,h为高音;5、信号噪声比 s/n;耳聋助听器耳机放大后的输出往往是语言信号和恼人的噪声同时存在,信号噪声比值越大,语言信息输出的质量也越好;优质耳聋助听器的信噪比可达40db左右,至少应保证30db以上;6、谐波失真;为了能高地传输放大后的声信号,耳聋助听器的失真度应越小越好,按规定失真应小于10%,而小于5%的基本上可以保持语言的逼真性;2、电路设计、仿真与分析1主要参数及计算:2元器件选择:vt1、vt2选用9014或3dg8型硅npn小功率、低噪声三极管,要求电流放大系数β≥100;vt3宜选用3ax31型等锗pnp小功率三极管,要求穿透电流iceo尽可能小些,β≥30即可;b选用cm-18w型φ10mm×高灵敏度驻极体话筒,它的灵敏度划分成五个挡,分别用色点表示:红色为-66db,小黄为-62db,大黄为-58db,兰色为-54db,白色>-52db;本制作中应选用白色点产品,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b也可用蓝色点、高灵敏度的crz2-113f型驻极体话筒来直接代替;xs选用型φ口径耳塞式耳机常用的两芯插孔,买来后要稍作改制方能使用;改制方法参见图2所示,用镊子夹住插孔的内簧片向下略加弯折,将内、外两簧片由原来的常闭状态改成常开状态就可以了;改制好的插孔,要求插入耳机插头后,内、外两簧片能够可靠接通,拔出插头后又能够可靠分开,以便兼作电源开关使用;耳机采用带有型φ两芯插头的8ω低阻耳塞机; r1~r5均用rtx-1/8w型碳膜电阻器;c1~c3均用cd11-10v型电解电容器,c4用ct1型瓷介电容器;g用两节5号干电池串联而成,电压3v;3仿真电路图4pcb电路板模拟图5工作原理:一、工作原理耳聋助听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它实质上是一个由晶体三极管vt1~vt3构成的多级音频放大器;vt1与外围阻容元件组成了典型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担任前置音频电压放大;vt2、vt3组成了两级直接耦合式功率放大电路,其中:vt3接成发射极输出形式,它的输出阻抗较低,以便与8ω低阻耳塞式耳机相匹配;驻极体话筒b接收到声波信号后,输出相应的微弱电信号;该信号经电容器c1耦合到vt1的基极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由其集电极输出,再经c2耦合到vt2进行第二级放大,最后信号由vt3发射极输出,并通过插孔xs送至耳塞机放音;电路中,c4为旁路电容器,其主要作用是旁路掉输出信号中形成噪音的各种谐波成份,以改善耳塞机的音质;c3为滤波电容器,主要用来减小电池g的交流内阻实际上为整机音频电流提供良好通路,可有效防止电池快报废时电路产生的自激振荡,并使耳塞机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响亮;四、心得体会及建议心得体会: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这个方案包括设计了一套电路原理和pcb连接图,和芯片上的选择;这个方案总共使用了74ls248,cd4510各两个,74ls04,74ls08,74ls20,74ls74,ne555定时器各一个;2、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3、我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4、在制作pcb时,发现细心耐心,恒心一定要有才能做好事情,首先是线的布局上既要美观又要实用和走线简单,兼顾到方方面面去考虑是很需要的,否则只是一纸空话;5、在画好原理图后的做pcb版时,由于项目组成员对单面板的不熟悉,导致布线后元件出现在另一边,增加了布线难度,也产生很多不曾注意的问题,今后要牢记这个教训,使以后布线更加顺利;6、经过两个星期的实习,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电子设计为我们的社会付出;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一切,这有什么不好我们不断的反问自己;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设计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我们决定沿着自己的路,执着的走下去;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习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习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实习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篇三:西电电子创新实验大报告电子产品创作设计课程项目设计论文题目:助听器设计院系: 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02125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助听器制作摘要:助听器 hearing aid 是一个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广义上讲凡能有效地把声音传入耳朵的各种装置都可以看作为助听器,狭义上讲助听器就是一个电声放大器,通过它将声音放大使聋人听到了原来听不清楚,听不到的声音,这种装置就是助听器;当前助听器主要分为模拟助听器与数字助听器两种;其中模拟助听器是不管患者的听力损失曲线形状,对声音进行统一的放大,而数字助听器是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曲线形状进行精确的补偿;由于数字助听器对听力的补偿效果及患者的残余听力保护效果都要较模拟助听器更好,所以当前国内市场主要销售的产品以数字助听器为主;助听器从佩戴位置及外形的角度又可分为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完全耳道式助听器,100%隐形助听器等;发展史助听器hearing aid是一种供听障者使用的、补偿听力损失的小型扩音设备全聋的患者无法通过助听器听到声音,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时代:手掌集音时代、炭精时代、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助听器时代;人类最早、最实用的“助听器”可能是听障者自己的手掌;将手掌放在耳朵边形成半圆形喇叭状,可以很好地收集声音,也可以阻挡了部分来自耳后的声音,虽然这种方法的增益效果在中高频仅为5~10db,而且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助听器,但是这是最自然的助听方法;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倾听别人讲话时用手掌来集音的情况;许多哺乳动物都有硕大的耳朵,所以它们的听力比人要好得多;受到手掌集音的启发,一些有心人先后发明了各种形状的、简单的机械装置,如象嗽叭或螺号一样的“耳喇叭”,木制的“听板”、“听管”,象帽子和瓶子一样的“听帽”、“听瓶”,象扇子和动物翅膀一样的“耳扇翼”,以及很长的象听诊器一样的“讲话管”,等等;由于人们认为听管越长集音效果越好,所以有的听管竟长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多;听别人讲话时用手拿着听管伸到别人的嘴边,样子滑稽可笑,但却使聋人提高了听力;同时,也提醒讲话者尽量大声讲话;这种简单的机械助听装置一直使用了几百年,直到十九世纪,才逐渐被炭精电话式助听器取代;1878年,美国科学家bell发明了第一台炭精式助听器;这种助听器是由炭精传声器、耳机、电池、电线等部件组装而成;1890年,奥地利科学家ferdinant alt制备出了第一代电子管助听器;1904年,丹麦人hans demant与美国人resse hutchison共同投资批量生产助听器;到二十世纪40年代,已经有气导和骨导两种类型的助听器了;这个时期的助听器在技术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虽然能够满足一些聋人的需要,但是,还有许多缺点,如噪声太大,体积笨重如17寸电视机,不易携带,等;1920年,热离子真空管热阴极电子管问世不久,就出现了真空管助听器;随着真空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助听器体积逐渐变小,实现了主机和电池的分离;1921年,英国生产了第一台商业性电子管助听器;由于电子管需要两个电源供电一是加热电子管中的灯丝,使之发放电子;二是驱动电子通过电栅到达阳极,因此这种助听器体积大而笨重,虽然增益和清晰度较好,但几乎无法携带;随着时间的推移,汞电池代替了锌电池,使电池的体积显着减小,电池与助听器终于可以合为一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如印刷电路和陶瓷电容等新技术材料,使得一体式助听器的体积显着缩小,这样,助听器就可以随身携带了;逐渐地,助听器也采用了削峰peak clipping,pc和压缩 automatic gaincontrol,agc等技术;1943年,开始研制集成式助听器,将电源、传声器和放大器装在一个小盒子内,为现代盒式助听器的雏形;同年,丹麦建立了两家工厂批量生产助听器,一家是oticon,一家是danavox;助听器的体积也越来越小,最后,竟能像香烟盒一样大,携带已非常方便;1948年,半导体问世,电子工程师们立即将半导体技术应用于助听器,获得较好效果;采用一部分半导体元件,可以使助听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如果全部采用半导体元件,声反馈将不可避免; 1953年,晶体管助听器问世,使助听器向微型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954年,出现了眼镜式助听器;为了避免声反馈,设计者将接受器和麦克风分别装在两边的眼镜腿上,但未能实现双耳配戴;1955年,推出了整个机身都在单个镜腿上的眼镜式助听器,使双耳同时配戴助听器成为可能;1956年,制成了耳背式助听器,不仅体积进一步减小,优越性也超过了眼镜式和盒式助听器,成为全球销售量最大的助听器;1957年,耳内式助听器问世;新的陶瓷传声器频率响宽阔平坦,克服了以往压电晶体的不足;钽电容的出现,使电容体积进一步减小,晶体管电路向集成电路这一小型化方向快速发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助听器的体积进一步减小,耳内式助听器出现以后不久,半耳甲腔式、耳道式、完全耳道式助听器相继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心理和美观上的需要;1958年,中国开始生产盒式助听器;1988年出现的可编程助听器,利用遥控器变换多个聆听程序,以达到最舒适的听觉感受;可编程助听器采用广角麦克风和指向性麦克风助听器,可在日常生活中和嘈杂环境中运用不同的聆听模式,使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晰;配带指向性助听器的人虽然目光未投向您,但是,他在专心收听您的讲话,故似乎有监听的特殊用途;据传,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配戴这样的助听器;集成电路的问世又迅速地取代了“晶体管助听器”,集成电路ic于1964年问世,其体重小,低耗电,稳定性更高;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助听器也逐步向智能化、体内化发展:1982年“驻极体麦克风”的问世实现助听器微型化,灵敏度及清晰度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而1990年随着“电脑编程助听器”的问世,助听器增益初步智能化调整,又让助听器达到了另一新水平;1997年,“数字助听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电压表设计指导老师://///////专业班级://///////报告人姓名://///////// (签名) 学号://////////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摘要数字电压表简称DVM,它是采用了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模拟量(直流输入电压)转换成不连续,离散的数字形式加以现实的仪表。
传统的指针是电压表功能单一,精度低,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求,采用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由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扩展性强,集成方便,不可与PC进行实时通信。
目前由各种单片机A/D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表,已被广泛的应用为电子及其电工的测量,工业自动化仪表,自动测试系统等智能化测量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数字电压表是诸多数字化仪表的核心与基础,电压表的数字化是将连续的模拟量如直流电压转换成不连续的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这有别于传统的指针加刻度盘进行读数的方法,避免了读数的视差和视觉的疲劳,目前数字电压表的核心部件是A/D转换器,转换器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电压表的准确度。
本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软件仿真原理图及软件程序。
而软件仿真又大体可分为单片机小系统电路、A/D转换电路、LCD显示电路,各部分电路的设计及原理将会在软件仿真设计部分详细介绍;程序的设计使用C语言编程,利用keil软件对其编译,详细的设计算法将会在程序设计部分详细介绍。
关键字:数字电压表转换A/D转换器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设计准备知识 (3)2.1设计目的 (3)2.2设计要求或内容 (3)2.3设计软件及材料 (3)2.3.1单片机软件开发工具keil介绍 (3)2.3.2仿真软件protues介绍 (4)2.3.3ADC0804 介绍 (4)2.3.4液晶显示器 (4)第三章整体设计过程 (4)3.1设计思路 (4)3.2模块分析 (5)3.2.1AT89C51单片机 (5)3.2.2A/D转换 (6)3.2.3显示电路 (6)3.3程序设计 (7)3.3.1程序设计总方案 (7)3.3.2系统子程序设计 (7)3.4软件调试 (8)第四章显示结果及误差分析 (8)4.1 显示结果 (8)4.2误差分析 (10)第五章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10)5.1问题 (10)5.2改进 (11)第六章设计总结 (11)第七章附件:(程序) (12)7.1主程序 (12)7.2SMC1602 (13)7.3AD转换程序 (16)第一章绪论在电量的测量中,电压、电流和频率是最基本的三个被测量,其中电压量的测量最为经常。
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经常需要测量高精度的电压,所以数字电压表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
数字电压表简称DVM,它是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的模拟量转换成不连续、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的仪表。
由于数字式仪器具有读数准确方便、精度高、误差小、测量速度快等特而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指针式刻度电压表功能单一,进度低,容易引起视差和视觉疲劳,因而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要。
采用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将连续的模拟量如直流电压转换成不连续的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从而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扩展性强、集成方便,还可与PC实时通信。
数字电压表是诸多数字化仪表的核心与基础[2]。
以数字电压表为核心,可以扩展成各种通用数字仪表、专用数字仪表及各种非电量的数字化仪表。
目前,由各种单片机和A/D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表作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最近的几十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IC)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和数字化测量技术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从而促使了数字电压表的快速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类型。
数字电压表从1952年问世以来,经历了不断改进的过程,从最早采用继电器、电子管和形式发展到了现在的全固态化、集成化(IC 化),另一方面,精度也从0.01%-0.005%。
第二章设计准备知识2.1设计目的基于51单片机,编写实验程序,使用LCD液晶显示所要测试模拟电压的数字电压值,使用软件仿真实现实验结果。
掌握模数转换器件ADC0804的应用原理,学习液晶显示原理。
2.2设计要求或内容a)模数转换器件选用ADC0804b)可以测量0—5V的电压值,精度为0.02Vc)须有显示d)此题可用proteus仿真实现2.3设计软件及材料2.3.1单片机软件开发工具keil介绍Keil C51软件提供丰富的库函数和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调试工具,全Windows界面。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只要看一下编译后生成的汇编代码,就能体会到Keil C51生成的目标代码效率非常之高,多数语句生成的汇编代码很紧凑,容易理解。
在开发大型软件时更能体现高级语言的优势。
2.3.2仿真软件protues介绍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工具(仿真软件),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一键切换到PCB设计,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其处理器模型支持8051、HC11、PIC10/12/16/18/24/30/DsPIC33、A VR、ARM、8086和MSP430等,2010年即将增加Cortex和DSP系列处理器,并持续增加其他系列处理器模型。
在编译方面,它也支持IAR、Keil和MPLAB等多种编译。
2.3.3ADC0804 介绍ADC0804是属于连续渐进式(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Method)的A/D转换器,这类型的A/D转换器除了转换速度快(几十至几百us)、分辨率高外,还有价钱便宜的优点,普遍被应用于微电脑的接口设计上。
以输出8位的ADC0804动作来说明“连续渐进式A/D转换器”的转换原理,动作步骤如下表示(原则上先从左侧最高位寻找起)。
2.3.4液晶显示器或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
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
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
第三章整体设计过程3.1设计思路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即将连续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器转换成二进制数值,再经由单片机软件编程转换成十进制数值并通过显示屏显示。
按系统实现要求,决定控制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A/D转换由于仿真软件里的ADC0804元件有问题,这里用ADC0808代替,它和ADC0804区别很小。
采用ADC0808。
数字电压表系统整体框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 整体框图系统通过软件设置单片机的内部定时器T0产生中断信号。
通过片选选择8路通道中的一路,将该路电压送入ADC0808的EOC 端口产生高电平,同时将ADC0808的OE 端口置为高电平,单片机将转换后结果存到片内RAM 。
系统调出转换显示程序,将转换为二进制的数据在转换成十进制数并输出到LCD 显示电路,将相应电压显示出来。
原理图如图3.23.2模块分析3.2.1AT89C51单片机接口分配电路设计如右3.3图所示: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 口,每脚可吸收8TTL 门电流。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模拟电 压 AT89C51 单 片机 ADC0808转换 数据显 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 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在这里用到了P3.3 /INT1(外部中断1)、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3.2.2A/D转换接口分配电路设计如3.4所示:➢IN0~IN7为8路模拟量输入端,这里只接一路电压信号,其输入信号是由直流电源及可调电阻提供。
➢OUT1~OUT8为8位二进制数字量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到AT89C51单片机进行数值转换。
➢ADDA、ADDB、ADDC为3位片选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
➢ALE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由单片机P3.6口写信号与P2.0口相或取反输入,高电平有效。
➢START为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由单片机P3.6口写信号与P2.0口相或取反输入一个正脉冲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8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
➢EOC为A/D转换结束信号,当A图3.4 A/D转换电路/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取反给P3.3口(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为数据输出允许信号,高电平有效。
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由单片机P3.7读信号与P2.0口相或后取反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3.2.3显示电路接口分配设计如3.5图所示: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由单片机P2.1口控制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由单片机P2.2口控制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由单片机P2.3口控制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由单片机P0口输入,经过阻值为1KΏ的上拉电阻连接。
3.3程序设计3.3.1程序设计总方案根据模块的划分原则,将该程序划分初始化模块,A/D转换子程序和显示子程序,这三个程序模块构成了整个系统软件的主程序,如下图所示。
图3.6 数字式直流电压表主程序框图3.3.2系统子程序设计✓初始化程序所谓初始化,是对将要用到的MCS_51系列单片机内部部件或扩展芯片进行初始工作状态设定,初始化子程序的主要工作是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初值预置,开中断和打开定时器等。
✓A/D转换子程序A/D转换子程序用来控制对输入的模块电压信号的采集测量,并将对应的数值存入相应的内存单元。
✓显示子程序显示子程序采用动态扫描实现四位数码管的数值显示,在采用动态扫描显示方式时,要使得LED显示的比较均匀,又有足够的亮度,需要设置适当的扫描频率,当扫描频率在70HZ左右时,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显示效果,一般可以采用间隔10ms对LED进行动态扫描一次,每一位LED的显示时间为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