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合集下载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会计处理探讨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会计处理探讨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会计处理探讨作者:赵海鹰申屠新飞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6期新准则规定,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具有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二是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是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

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涉及追溯调整,其处理相对复杂。

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例1]A公司于2006年2月1日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支付价款700万元,取得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万元,账面净资产为5600万元。

2007年4月6日,A公司又以2000万元的价格取得B公司20%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000万元,账面净资产为7000万元。

A公司在初次投资和追加投资期间,B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未派发过现金股利。

B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400万元。

A公司初次购入B公司股份时,B公司管理用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高400万元,该资产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

A公司按10%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双方所得税率相同。

按新准则规定,2007年4月以后,A公司对B公司投资的核算方法要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并且要追溯调整。

首先要计算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B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中A公司可以分享的份额。

A公司的投资收益不能根据投资比例和B公司的账面利润计算确定。

在本例中,B公司净利润1000万元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按账面价值持续计量的基础上,但是站在A 公司角度,B公司净利润应该建立在资产、负债按公允价值持续计量的基础上,因此有必要对B公司账面净利润进行相应调整。

由于B公司管理用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高400万元。

因此B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为960万元(1000-40)。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会计处理
投资交 易 日之 间公 允价值 的变 动 ( 0 — 0 ) 750 600 相对 于原 持股 比 例的部分 10 5 万元 , 其中属 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留存 收益 和净利润 增加部分8 万元 [ 1 0 — 0 ) 0 , 0 ( 0 2 0 X1%]应调整增加 长期股权投资 0
金股利2 0 0 万元 , 未发生其 他计人资本公 积的交易或事项 。 假定 不
考虑 投资单位 和被投 资单位 的 内部交 易 。 甲公 司按照净 利润 的 1%提 取盈余公 积。 0 所得税税率为2 %。 5
( ) 整长期股权投 资相 关账户 一是原 取得投资 时长 期 一 调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另一方 面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 资 产 自原投资时至新增交易 E之间公允价值 的变动按原持股 比例调 t 整 留存收益 ;属于其他原因导致 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价值变动 中应享有的份额 , 调整长期股权投 资的账面价值 , 并同时 调整资本公积。对于被投 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
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 投资单位 可辨认
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不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的账面价值 ; 原取得投
借: 其他应付款—— 乙公 司 贷: 银行存款
40 0 40 0
润”
贷: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 O
( ) 以前 年度损 益调整 ” 转到 “ 4 将“ 结 利润 分配——未 分配利
活动实现 的净利润为 1 0 万元 ,0 0 月 1 M公司宣告分派现 o O 2 1年5 日,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盈余公积
10 0 7 . 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 . 7 5
应 缴 税 费 — — 应 缴 所得 税 2 5

【税会实务】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举例

【税会实务】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举例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税会实务】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举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成本法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补充规定,采用追溯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

所谓追溯调整,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由此可见,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时,其账务处理十分复杂,而且不容易理解,现根据补充规定及个人的看法,特举例说明其会计核算。

例:甲公司于2000年1月1日以520 000元购入乙公司股票,占乙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另支付2000元相关税费等,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

2000年5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1999年的股利每股分派0.1元的现金股利,甲公司可以获得40 000元的现金股利。

2001年5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0年的股利,每股分派0.1元的现金股利,甲公司又可以获得40 000元的现金股利。

2002年1月5日甲公司再以1 800 000元购入乙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另支付9 000元相关税费。

至此持股比例达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

如果2000年1月1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 500 000元,2000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400 000元,2001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500 000元,2002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600 000元。

甲公司和乙公司的所。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如:10%(原持股比例)+15%(新增股份)=25%即:当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转为→能够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时:(1)原持股比例部分第一:对在原投资时点账面价值的调整-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第二:原投资时点至新增投资时点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分录同上;其余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按15%的比例计算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调整分录可能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营业外收入(可能要冲减原投资部分商誉后的差额)或者:将原投资比例部分调整的留存收益冲回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注意: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也就是10%和15%两次确认时产生的商誉、调整的留存收益及产生的营业外收入要综合考虑,可分以下情况:情形10%比例(原投资)15%(新增投资)处理情形一账面余额>公允价值=商誉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商誉不需作特殊考虑,对新增投资部分的差额无影响,均不做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10 0 00 0
4 00 60
(00 0 70 0。因此 ; 80 0 — 5 0 ) 该项 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 税基础之
间产生了75 0 元 可抵扣暂 时 陛时间差异 ,该 差异在未来期 2 00 间可减少企业的应 纳税所得额 ,应确认 为相关 的递 延所得税 资产 。资产负债表 日计 算企业所得税 时该公司20 年应 缴企 08
由成本法转 为
的会 计 处 理
刘淑 蓉
新准则规定 ,在持股 比例增加或减少符合一定条件 的情
王 自和
l 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原
况下 , 应将长期股权投资 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 。下面详细
讨论这两种情况的适用 范围及其相关会计处理。

原持有 长期股权投资 的账 面余额 与按照原持股 比例计算 确定应享有原 取得投资 时被投资单位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业外收入。
借: 长期股权投资
的份额之 间的差额 : 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 的商誉部分 ,不调整长期股权

增加持股比例 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当原持有的对 被投 资单 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 影响 、 在活跃市场 中没有报价 、 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 公 股权投资 , 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 比例上升 、 能够对被投资单位
借: 在建工程 贷: 工程物资
银行存款
符合 固定 资产确认标准 的改 扩建 支出 ,会计 和税 收均予 以资本化 , 增加 固定资产成本 和计税基础。计提的固定资产折 旧费用允 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 全额扣 除,无 需考虑暂 时性
差异对所得税费用 的影响。
5电梯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投入使用: . 固 定 资 产 的 入 账 价 值 =1 100 160 + 30 0= 3 40 — 4 0 0 9 00

合并中的成本法调整成权益法会计处理探讨

合并中的成本法调整成权益法会计处理探讨

应借:应收股利 ;贷 :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公司实现 利润时,应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投资收益。当被投 资公 司的其他权益变动时,应借 :长期股权又颁布了会计准则的解释第 1 号至第 4 ,都对 号 准则 中不 完 善 或有 歧 义 的地 方 作 了补 充 。在 注 册 会计 师
【 关键词 】 合并
成本法 权益法
合 并在 上市公 司中非常 普遍 。新《 业会 计准则 )下 企 x 简称 “ 计 准则 ” 第 2 号 与第 3 号就 企业 合 并及 合并 会 ) 0 3 报 表 的 编制 进 行 了相 关 规 定 ,之 后 为弥 补 准则 中存 在 的
量方 法 。 在会 计 准则 第 2 中对 权益 法 的处理 进 行 了解 号 释 , 即 : 当被 投 资 公 司 分 派 股 利 时 ,进 行 账 务 处 理 时 ,
Moe A cu t g d m coni 实 务 I 地 n Zi
林友谅
( 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岳阳 4 40 ) 106
【 摘要 】 会计准则规定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 ,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
投 资 ,但 在会 计准 则解释 中并 没有对 相 关会 计 处理 明确 阐述 ,然 而在不 同的参 考书或教 材 中 ,有 两种做 法。笔 者发 现 ,两种 处理方 法最后 的合并 结果是 一致 的 ,故 建议应 采取 简单的 方法。
于投 资后 被投 资 公 司非 本 年分 配 的 现金 股 利 ,投 资公 司 要 作调 整分 录为借 未 分配 利润一 年初 、 余公 积一 年初. 盈

成本 法与 权益 法的 会计处 理概 述
贷 :长期股权投资 。
二 、合并 分录 中成本 法调整 成权 益法 的处理 分歧 按 会 计 准则 ,投 资 公 司 对 被 投 资 公 司 形 成 控 制 时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账务处理解析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账务处理解析

照净利润的1 提取盈余公积。 0% 在出售股权后 , 甲公司虽然对丙 公司失去 了控制 , 但在董事会 中仍有席位 , 对丙公 司具有重大影
辨 认净 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的数额 ,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响 , 故对丙公司的投资改为权 益法核算 。 并 同时调整 留存 收益 。 解析一 :按处置或收 回投资的比例结转 已终止确认的长期股 借: 长期股权投资— —对乙公司投资( 成本 ) 500 000 权投 资成本 。 本例中甲公 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 : 贷: 盈余公积 5 00 00 借: 银行存 款 30 0 0 6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0 5 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 —对丙公 司投资 ( 成本 )2 0 0 30 00 解析二 : 对于新取得 的股 权 , 比较新增投资成本与取得该部 应 投资收益 400 000 分投资时应享有 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若投 解析二 :比较剩余 的长 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 比 例 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的份 计算 原投 资时应享 有被投资单位可 辨认 净资产公允价值 的份额 , 额 , 调整 长期 股权投资的投 资成本 ; 不 若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 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差额应调整长期股 权投资 的投资成本 , 并同时将 差额计人 当期损益 。 本例 中甲公 司的投资成本为 10 万元 ,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 20 如果投资成本 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 值 , 不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如果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 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 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 面价值并 同时调整 留存收益 。
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 , 区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应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可能因持股比例下降或上升而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下图所示:(2)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注意:两次投资形成的商誉或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综合考虑,以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应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①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②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③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分录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分录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分录
成本法是会计核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投资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中,而不是计入所有者权益。

然而,当持有的股份足以影响被投资公司的经营和决策时,投资者需要使用权益法来处理这些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要将其成本法投资转换为权益法投资,以反映其对被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

这种转换需要调整会计记录中的一些分录,以确保正确地反映权益法投资的价值。

2. 转换成本法为权益法的分录
当投资者将成本法投资转换为权益法投资时,需要进行以下分录:(1)取消资产账户
在成本法中,投资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中,因此需要取消该账户。

分录如下:
资产账户借股票投资 100,000
股票投资成本贷资产账户 100,000
(2)增加权益账户
在权益法中,投资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因此需要增加该账户。

分录如下:
所有者权益借股票投资 100,000
股票投资成本贷所有者权益 100,000
(3)调整投资收益
在成本法中,投资者只记录其所持股份的价值增长或减少。

而在权益法中,投资者需要记录其所持股份所产生的利润和亏损。

因此需
要进行以下分录:
投资收益借股票投资 20,000
股票投资成本贷投资收益 20,000
以上就是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分录的详细内容。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这些分录的调整,以确保正确记录投资的价值和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账务处理解析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账务处理解析

技术探索TECHNICAL PROBE·综合2011年第8期(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能够实施控制或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由没有重大影响变为有重大影响时,以及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由控制变成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本文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应区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一、因追加投资对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而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企业因追加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而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例1]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9年初以货币资金向乙公司投资850万元,占乙公司股份的l0%,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因对乙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故采用成本法核算。

2010年1月4日,甲公司又以1200万元的价格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入乙公司的股份,取得乙公司12%的股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4000万元。

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对该项投资改为权益法核算。

甲公司原取得投资日至新增投资日之间,乙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并分配现金股利400万元。

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解析一: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成本法转权益法形成商誉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形成商誉的会计处理

(1)例如,2010年1月1日甲公司以600万元购买乙公司10%的股份,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

2011年1月1日,增资2000万元购买乙公司20%的股份,此时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

账务处理:第一次投资,初始投资成本600万元大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500,产生的是正商誉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贷:银行存款600第二次投资,初始投资成本2000大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6000*20%,产生的是正商誉800,不需要做调整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0贷:银行存款2000此时不需要调整商誉。

(2)例如,2010年1月1日甲公司以600万元购买乙公司10%股份,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又增资2000万元购买乙公司20%的股份,此时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第一次投资,初始投资成本600万元大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500,产生的是正商誉100借:长期股权投资600贷:银行存款600第二次投资,增资成本2000万元小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12000*20%万元,产生的是负商誉400万元,比较两次投资得到负商誉300万元,需要做调整处理,差额调整当期损益。

所以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2000+300贷:银行存款2000营业外收入300(3)例如,2010年1月1日甲公司以600万元购买乙公司10%股份,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又增资2000万元购买乙公司20%的股份,,此时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100万元。

账务处理:第一次投资,初始投资成本600万元大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500万元,产生的是正商誉100借:长期股权投资600贷:银行存款600第二次投资,增资成本2000万元小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2020(10100*20%)万元,产生的是负商誉20万元,两次投资差额为正商誉80万元,不需要做调整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1. 引言1.1 什么是成本法转权益法成本法转权益法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它通常涉及到资产的重新估值和财务报表的调整。

在成本法中,资产按照其原始成本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而在权益法中,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

成本法转权益法是一种将资产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过程,通过这种转换,公司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真实价值和潜在盈利能力。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过程需要对资产进行重新估值,通常涉及到资产减值与重新计量。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需要考虑各种风险和市场因素,确保重新估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公司还需要调整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比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和潜在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通过这种方法,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价值和竞争力。

1.2 为什么会使用成本法转权益法成本法转权益法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用于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费用进行比较,在确定企业的净资产价值时,成本法与权益法是至关重要的。

重要的。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心区别在于其对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费用的处理方式。

成本法强调的是资产和负债的历史成本,而权益法则强调的是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

为什么会使用成本法转权益法呢?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使用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成本法转权益法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因为权益法更加注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

成本法转权益法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因为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

成本法转权益法还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因为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结构,从而更好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成本法转权益法在会计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反映真实价值,提高透明度和可比性,以及更好地管理风险。

浅析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浅析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 ) 一 图示描 述 ( 图 1 见 )


其 详细分 析过 程 如表 1 示。 所
( )、 三 A C两 时点可 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 值( Q—R) 的调 整 差额
\ , / 一 一一 一 ~ \

~ ~


对于原取得投 资后 至追加投资交易 日之 间被投 资单 位可辨认
净资产公允价值 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 比例的部分 ,属于在 此期间 被投资单位 实现 的净损益 中应享有 的份 额 ,应调整长期股 权投资
当 X< 0时 , X为 受赠 的长期 股权 投资 , 应调 整 留存收益 。
同控 制或重 大影 响时 , 由于投 资企业 对被 投资 企业追 加投 资 , 情 况 下无需 调 整。 或 2新 差额 ( = 加投 资成 本 一QX1 % Y) 追 5 当 Y> 0时 , Y为包含 在 初始 投 资成 本 中 的商誉 , 种 情况 此
( 追 加投 资后持 股 比例 为 2 % 5) 5
价 , 允价值 不能可 靠计量 的长 期股权 投 资。其 中一 、 公 四种 情形 采用 成本法 核算 ; 、 情形采 用权 益 法核算 。 当投 资企 业 由 二 三种 于减 少对被 投资企 业 的投 资 ,使 投资企 业 由原 来的控 制 变为共 而使 投 资企业 由原来 无共 同控 制 、 无重 大 影响 变为具 有 共 同控
黧舅蠹 煮 裹毫
浅析成本法 转换 为权益法 的会计处理
山西财经大学 温玉彪 武汉理 工大学管理 学院会计 系 赵 茜
【 要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有两种 : 摘 一是成本 法, 二是权益法。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 是会计师考生
所特别关注的问题 。文章将结合 2 1 0 0年会计师《 中级会计实务 》 教材 中的有 关内容作较 为详细的 归纳和总结 , 以帮助会计师考生更好 地把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一、因股份上升,由成本法—权益法,会计分录包括三部份,一是新投资入帐,二是新旧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调整,三是原投资在两个时点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帐务处理。

(一)、新投资入帐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付出对价)
贷:银行存款等
(二)、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1、计算原投资的商誉=原付出对价—按当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2、计算新投资的商誉=新增投资付出对价—按新增投资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3、总商誉=原投资商誉+新投资商誉
4、如果总商誉>0,原投资初始确认不作调整,新投资初始确认金额不再调整,就按付出对价入帐,即使新投资付出对价小于被投资企业公允价值相应比例份额,也不再记营业外收入。

5、如果总商誉<0,需分三种情况:
(1)、原商誉<0,调整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2)、新商誉<0,调整新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3)、原商誉<0,新商誉<0,分别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注意:谁是负数就调谁,调整的金额为总商誉的绝对值。

是原商誉为负的,如果是以前年。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摘要:1.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概述2.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原因3.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4.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注意事项5.总结正文:一、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概述在企业进行合并报表时,通常会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法。

成本法是指在合并报表中,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股权全部纳入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从而反映母公司在子公司中的投资收益。

而权益法则是指在合并报表中,只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股权部分,不涉及子公司的负债和资产。

当企业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是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二、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原因企业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符合会计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当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控制权时,应采用成本法;当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

因此,当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权减弱,转为重大影响时,需要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2.提高报表透明度:采用权益法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母公司在子公司中的投资收益,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3.增强报表可比性:采用权益法可以与其他采用权益法的企业进行财务比较,提高报表的可比性。

三、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认调整事项:分析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类型,确认是否需要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2.计算调整金额:根据子公司的净资产和母公司持股比例,计算出需要调整的金额。

3.编制调整分录:根据调整金额,编制相应的调整分录,包括借方和贷方科目。

借方科目通常为“投资收益”,贷方科目通常为“长期股权投资”。

4.调整报表数据:将调整金额分别调整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包括资产、负债、权益和利润等。

四、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调整依据充分:在进行调整分录时,应确保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类型发生变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成本法改权益法合并报表账务处理

成本法改权益法合并报表账务处理

成本法改权益法合并报表账务处理英文回答:Cost Method to Equity Method Conversion for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1. Introduction.When an investor acquires an equity interest in another entity, the investment can be accounted for using eitherthe cost method or the equity method. Under the cost method, the investment is recorded at its cost and adjusted for any subsequent changes in fair value. Under the equity method, the investment is recorded at its cost and adjusted for a share of the investor's net income or loss.2. Reasons for Conversion.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an investor may choose to convert from the cost method to the equity method. Thesereasons include:To provide more timely recognition of the investor's share of the investee's income or loss.To improve the comparability of the investor'sfinancial statements with those of other investors who use the equity method.To facilitate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investor's and investee's financial statements.3. Accounting Treatment.The conversion from the cost method to the equity method is accounted for as a change in accounting principle, which requires the following steps:Retrospective adjustment: The investor's retained earnings and stockholders' equity are adjusted to reflect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applying the equity method fromthe date of the investment.Prospective application: The investment is adjusted to reflect the investor's share of the investee's net income or loss for the current period.4. Example.The following example illustrates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for a conversion from the cost method to the equity method:On January 1, 2023, Investor A acquires a 20% equity interest in Investee B for $100,000.On December 31, 2023, Investee B reports net income of $20,000.Cost Method:Investment in Investee B (1/1/23) $100,000。

处置子公司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抵消分录

处置子公司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抵消分录

处置子公司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抵消分录假设A公司以处置子公司成本法来管理其子公司B,现决定改为采用
权益法合并B公司。

之前所录制的处置子公司成本法的分录需要抵消,转
而录制权益法合并的分录。

1.处置子公司成本法的分录:
借:子公司B的净资产(包括子公司股本、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等等)。

贷:子公司B的成本价值(即A公司在购买子公司B时所支付的价格,包括直接费用和相关支出)。

2.权益法合并的分录:
借:投资(以子公司B的股权比例计算)。

贷:投资收益(以子公司B年度的净利润计算)。

贷:子公司B的留存收益(以子公司B年度的留存收益计算)。

以上是仅仅做为演示样例,实际操作仍需根据公司情况进行具体分录
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例题1:东方公司07年初投资5000万持股10%,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48000万,07年发放股利1000万,实现净利润4000万,08年初发放股利2000万,之后追加投资8000万,取得15%的股份,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50000万。

要求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调整分录。

如果区分明细科目追溯调整分析如下:
分析:权益法追溯调整对于两次投资之间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份额=(50000-48000)×10%=200要确认为追溯调整:净损益影响部分=(4000-1000-2000)×10%=1000×10%=100,剩余的部分100万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追溯调整。

权益法下对于两次现金股利的处理如下:07年收到的股利100万,属于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所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收到第二年股利200,累计收到股利=300,投资以后到上年度应该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份额=4000×10%=400万,累计股利小于净利润份额,所以第二次收到的股利全部作为损益调整明细冲减。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权益法下到再投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5000-1000×10%=4900;“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4000-2000)×10%=200;“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100,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900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00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5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盈余公积1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如果不区分明细科目的情况下,分析如下:
对于应该享有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份额=(50000-48000)×10%=200中,净损益影响部分成本法和权益法存在共同的地方也存在差异的地方,所以不区分明细科目的追溯调整要针对差异调整;
而对于其他权益变动100的调整,无论区分不区分明细都要全部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对于净损益影响部分,中间净利润影响部分=400全部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60
盈余公积40
对于第一次收到股利成本法和权益法全部作为成本冲减,不存在差异;第二次收到股利200后累计股利=300,成本法下冲回之前冲减的成本100,而权益法下全部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冲减,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70
盈余公积30
贷:长期股权投资300
综上所述调整分录后得到完整追溯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盈余公积10
各个明细科目分析方法
例题2、接例题1的条件,乙公司07年发放现金股利1000万,当年实现净利润2000万,资本公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变动增加1000万,08年发放现金股利1500万,之后投资取得15%股权,取得投资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1000万。

(1)“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
原持有投资两次购买期间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1000-9500)×10%=150,其中净损益影响部分=(-1000+2000-1500)×10%=-50,净损益之外影响部分=150-(-50)=200(其中:资本公积影响部分=1000×10%=100;资产评估价值变化影响部分=200-100=100)
所以再投资时点“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金额为200万。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
07年股利=1000×10%=100,权益法作为成本明细冲减,收到08年股利150万不冲减成本。

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贷方100万。

(3)“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
净损益影响部分=-50,其中成本明细为减少100,那么损益调整明细增加50,累计减少50万。

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为50万
综合追溯调整分录
综合分析一下: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在再投资时点账面价值=1000-100+50=950;“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金额=1000-100=900;“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金额=50,“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金额=200,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900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0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9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
新取得投资
新取得的投资权益法准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入帐价值。

需要注意:对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环节产生的相当于商誉部分或者是营业外收入部分要综合考虑:重点是两次投资是确认不一致的情况,两者金额要相互抵减,按照两次投资商誉和营业外收入的金额相互抵销后的净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入帐价值。

综合考虑调整
其实比较简单的调整方法是完全按照权益法从初始投资到追加投资中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确定权益法下各个明细科目的金额,然后直接在调整分录借方或者贷方写出各个明细科目金额,然后贷记成本法下在追加投资时候的账面价值就可以了。

实际上追溯调整精髓就在于能够确定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各个明细科目的金额。

确认成本明细科目金额
例题3、接例题2的条件,08年初追加投资1700万取得乙公司15%股权,投资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10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700
贷:银行存款1700
如果是投资1600万,初始投资1000万,公允价值份额=950,新投资入帐价值=16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600 贷:银行存款1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