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植物病害的人工接种
(三)种子传染病害的接种
1. 拌种法
用病菌的孢子拌种是黑粉病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2. 浸种法 是将病菌悬浮液与种子浸泡在一起,然后播种。
(四)昆虫传染病害的接种
昆虫是传染病害的媒介,真菌和细菌也是昆虫传染的,而 以病毒病昆虫最为重要。
二、影响接种实验的因子
1.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力
2. 植物的感病性和抗病性 3. 环境条件
根部切伤接种法根部切伤接种法是将移植铲或其他器具在植株的附近插入土壤中使植株的根部部分受到损伤然后将孢子或菌丝体的悬浮液注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最好从移植铲插入的空隙中灌入
植物病害的人工接种
接种实验的意义: 1. 确定一种病原物的致病性;
2. 研究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其病害循环;
3. 研究病原物致病性的分化;
3. 涂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接种麦类锈菌或着某些病毒,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接种。
4. 注射法
注射法是将病菌孢子悬浮液用注射针注入寄生的生长点或幼 嫩部分,发病往往很重。
5. 针刺法
接种伤口侵入的病菌,如果实、块茎、块根等的腐烂病菌, 一般是用灭菌的针刺伤寄主组织,然后将病菌接种在伤口内。有 些枝干病害也可用这种方法接种。
接种方法的选择在要求高发病率的同时,尽可能采 用接近自然发病情况,以提高接种的成功率。 不同的病原物接种方法有其特点,根据其主要传染 源和侵入途径将接种方法分为四类:
植物病理学试题和答案
《植物病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
2、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和破坏能力。
3、无隔菌丝:菌丝体有分枝、无隔膜、为单细胞。
4、无性繁殖:是否经过性器和性细胞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5、游动孢子囊:菌丝顶端形成囊状结构,其内产生游动孢子。
6、分生孢子:菌丝分化具有一定形状的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形成外生的孢子。
7、子囊果:着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
8、质粒:在有些细菌中,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9、多分体病毒:病毒内几种大小或形状不同的粒体所组成,只有当这几种粒体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该病毒的全部性状。
10、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或鳞生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完全依靠从寄主植物上吸取营养。
1、病征:植物感病后,由病原物在病部构成的特征。
2、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生存的能力。
3、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一种较坚硬的颗粒装物。
4、有性生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
5、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藏卵器和雄器)结合而形成的有性孢子。
6、转主寄生:病原菌需要寄生两种不同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7、荚膜:细菌细胞外比较厚而稳定的粘质层。
8、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植物的病毒可以保护植物不受另一种病毒的侵染。
9、稀释限点:把病株组织的榨取液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侵染力,这稀释限度即为稀释限点。
10、卫星病毒:有些RAN 病毒伴随有低分子量的小粒体病毒,这种小粒体病毒称卫星病毒。
1、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吸取营养而生存,寄主细胞亡便终止寄生关系。
2、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3、厚垣孢子:菌丝顶端或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休眠孢子。
4、准性生殖:菌丝形成异核体,通过核配,有丝分裂、染色体交换,最后形单倍体细胞核的过程。
实习三 植物病害的接种
实习三植物病害的接种一.目的要求了解接种的方法,意义和原理。
二.内容步骤病组织上所见到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是病原物,也肯能是腐生的杂菌。
为了证实该微生物是否为引起该病害的真实病原菌,凡能人工培养的,都必须经过分离培养、接种、再分离等步骤才能确定。
接种除了能鉴定病原,对研究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侵入途径、药剂防治效果以及抗病性的测定等都是及其重要的手段。
树木病原的种类繁多,传播途径和侵入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接种也采用不同的方法。
接种是人为的模仿病菌在自然条件下的侵入方式,使植物发病。
接种前对接种材料要详细检查或观察,证明确实健康无病,并且确实具感病性。
此外,菌种和保温保湿装置的器材都应事先备好,并设有对照。
不设对照有时无法证明是接种发病的还是本来就感病了而处于潜伏状态。
接种方法:1 叶部病害的接种:(1)伤口接种:没人取杉木嫩枝二根,除留顶部20~30片针叶外,其余全部摘去。
一根接种,一根对照。
将杉木细菌菌种,加5毫升灭菌水,配成悬浮液,绘图笔尖在火焰上灭菌后,蘸细菌悬浮液在叶上刺孔。
对照蘸无菌水刺孔。
将对照和接种杉枝分别宝石24小时。
再在22~24℃条件下水培,于3、5、7天观察发病情况。
注意对照和接种都要栓标签,注明不同处理、班级和日期。
(2)喷洒接种:A 每人再取杉木嫩梢二根,以上法出去对于叶片,剩下等接种的叶片都用手指蘸清水,在叶表轻轻涂抹,以除表面蜡质层。
取杉炭疽病菌种加10毫升灭菌水,洗下孢子,在低倍镜下检查,使每视野有20~30孢子,用小喷雾器喷洒孢子悬浮液于叶面,叶背面要多喷。
对照喷清水,其它处理相同。
然后放在塑料袋内于22~24℃条件下保湿24小时,到时取出水培于暗处,以后每隔2日观察记载一次。
要拴上注明班级、日期、处理方法的标签。
B 没人取4片毛白杨叶子,再取杨树黑斑病菌种。
加灭菌水调孢子液浓度为每视野20~30孢子,用喷雾器喷至毛白杨叶正面。
对照喷清水。
取中号培养皿2个,放入吸水纸,用水浸湿。
细菌的接种方法和有何用途
细菌的接种方法和有何用途细菌的接种方法和用途是微生物学和生物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有许多不同的接种方法可以用来培养细菌,并且这些方法对于特定的研究目的和应用也存在差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接种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1. 微量接种法(streak plate method):这是最常用的细菌接种方法之一。
首先,将待接种的细菌用聚合物环形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
然后,用环形接种棒连续划线穿过之前的细菌,以使细菌被逐渐稀释并分离成单个菌落。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种群,以便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性和功能。
2.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broth inoculation):该方法常用于需要大量细菌培养的实验,以及一些需要收集细菌液体培养物的实验。
首先,需要准备含有适当营养物的液体培养基。
然后,将细菌接种至培养基中,通过旋转摇床或培养瓶静置培养来增殖细菌。
利用该方法可以大量生产细菌以备进一步实验分析。
3. 深层接种法(stab inoculation):这一方法常用于某些需要测试细菌产生气体的实验中。
细菌培养基放置在立体感应槽中,而不是平面表面。
然后使用无菌的未经破裂的商用棉签,将细菌直接从试管或培养瓶中沿着培养基表面扎人培养基内。
这使得细菌在培养基的底部生长,并产生气体,形成透明或气泡区域。
4. 器械接种法(loop inoculation):该方法通常用于细菌的定量接种和血清抗体试验中。
通过利用加热的弯曲线圈接种棒,将细菌移入培养基中。
细菌的数量可以根据环形接种棒的大小和细菌悬浮液的稀释倍数来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细菌接种的数量和均匀性。
细菌的应用十分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途:1. 医学: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
医疗细菌学通过研究细菌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感染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培养菌株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感染,治疗原理的研究,以及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2. 环境:细菌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一文搞定细菌的接种方法(值得收藏)
⼀⽂搞定细菌的接种⽅法(值得收藏)常⽤的细菌接种⽅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斜⾯接种法、穿刺接种法、液体和半固体接种法、涂布接种法等。
⼀、平板划线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起的微⽣物或同⼀微⽣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通过分区划线稀释⽽得到较多独⽴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物的纯种。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都由单个细胞繁殖⽽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达到分离⽬的的。
为⽅便划线,⼀般培养基不宜太薄,每⽫约倾倒20ml培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光滑。
划线分离主要有分区划线法和连续划线法两种(如图1, A、B)。
图1分区划线法是将平板分四区,故⼜称四分区划线法。
划线时每次将平板转动60~70°划线,每换⼀次⾓度,应将接种环上的菌烧死后,再通过上次划线处划线;另⼀种连续划线法是从平板边缘⼀点开始,连续作波浪式划线直到平板的另⼀端为⽌,当中不需灼烧接种环上的菌。
1)连续划线法将琼脂平⽫半开盖倒置于培养箱内⾄⽆冷凝⽔,接种环于酒精灯外焰烧⾄红透,接种棒也要充分灼烧,最后再集中烧接种环⾄红。
轻轻摇匀待接种试管,左⼿⼿⼼托待接种试管底侧部,右⼿执接种环,右⼿⼩指拔下试管塞,于酒精灯附近将接种环伸进试管,稍候,再插⼊待接接种液中,蘸⼀下,取满⼀环,抽出、烧塞、盖盖、放回试管架。
或将接种环通过稍打开⽫盖的缝隙伸⼊平板,在平板边缘空⽩处接触⼀下使接种环冷却,然后以⽆菌操作接种环直接取平板上待分离纯化的菌落。
于靠近酒精灯处打开平⽫盖约30°,右⼿将环伸进平⽫,将菌种点种在平板边缘⼀处,轻轻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边缘(如图2),抽出接种环,盖上平⽫盖,然后将接种环上多余的培养液在⽕焰中灼烧,打开平⽫盖约30°伸⼊接种环,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与接种液处轻轻接触,开始在平板表⾯轻巧滑动划线,接种环不要嵌⼊培养基内划破培养基,线条要平⾏密集,充分利⽤平板表⾯积,注意勿使前后两条线重叠,划线完毕,关上⽫盖。
接种技术
²接種(inoculation)及再分離(reisolation)人為接種主要目的為 (1) 測試疑似病原之病原性 test the pathogenicity of potential causal agent; (2) 評估作物抗病性 evaluate cultivars, lines, or selections for pathogen resistance; (3) 篩選供試菌 screen pathogen isolates for physiological specialization。
在人為控制的環境條件下有些物體(agents)會造成植物損傷(induce leisons),是自然界不曾出現的,例如將高濃度的細菌接種在原本不是寄主的植物體內,也會誘發植物損傷,這是因為植物產生過敏性反應(hypersensitive response),不過過病徵出現快且侷限,但仍易與病斑混淆。
人為接種一般採取強勢接種,也就是多採用高接種源濃度及最適發病環境條件,故測試抗感病性時,對於全抗與否的垂直式抗病(Vertical resistance)無影響,但對於僅存有部分抗性的水平式抗病(horizontal resistance)則有影響,應將接種源濃度及發病環境調整到適當,並具有可重複性再分離(resiolation)為柯霍式假說的第四步驟,以再確認病因為原則,尤其在病因尚未明確之前,此步驟不可忽略。
接種出現病徵後,應儘快再分離,不可待寄主嚴重發病甚至枯死,以致原接種之病原菌被其他腐生菌污染而無法再分離得。
一、影響接種之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disease establishment)接種源之質與量會影響寄主植物的反應,接種地上部或造成萎凋的病原菌一般採用孢子而少用菌絲,且應注意最低的接種源量及接種源的活力,以確保病害發生,通常接種源量高則病徵出現快,有時接種源添加養分可促進病害發生,如胡瓜接種Cladosporium cucumerinum時,孢子懸浮液添加1%Czapek-Dox 養液較純粹無菌水易促進孢子發芽及病害發生;接種白粉病菌Podosphaera xanthii 通常用培養於葉片20-24℃10-14天之分生孢子。
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第三章
(四)乙烯(ethylene)
乙烯(C2H4 )是简单化合物,在植物组织种普遍存 在。乙烯有抑制体细胞分裂、DNA合成、细胞生长, 抑制生长素向顶端和侧枝运转,诱发离层形成,落叶 落果,也可催熟果实。 许多研究表明,抗病品种产 生乙烯比感病品种多。在抗性反应中寄主迅速释放的 乙烯能够诱导植物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 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从而刺激植保素和芳香 族抗菌物质如绿原酸的形成。
(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
根据供试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抗感反应鉴别小种的类型, 根据各个小种在总体标样中所占比例,确定主要小种和优势 小种。作为鉴别寄主必须应该具备以下4个条件:
病原物小种对品种的毒性是相对的, 有强
的有弱的,所谓的强是指小种对品种诱发的 病害强度大。
三、侵袭力(aggresiveness)
• 区别小种的毒性强弱,主要是根据不同小种对同一品种诱 发病害的强度的大小和毒性谱的宽窄来衡量。但不同小种 在同一品种上的发病强度相同,但小种孢子萌发速度、侵 入后定殖速度、产孢速度等存在的差异,这便是侵袭力的 差异; • 侵袭力强表示孢子萌发速度、侵入后定殖速度、产孢速度 快;弱表示孢子萌发速度、侵入后定殖速度、产孢速度慢; • 小种间侵袭力的差异是在对品种有毒力的条件下比较的, 小种—品种间无特异性相互关系。
部或部分症状。
• 选择性毒素主要有:
维多利亚素:毒素可与感病品种细胞膜上的受体
分子结合引起致病作用,从而破坏原生质膜的渗 透性,使电解质渗漏。 HS-毒素:有受体,破坏渗透性 HMT-毒素:抑制氧化磷酸化,改变电子传递频率
HC-毒素:改变渗透性
PM毒素:破坏氧化磷酸化的偶联 火疫素:引起质壁分离,导致萎蔫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 侵袭手段
植物病害的人工接种
(二)土壤传染病害的接种
1. 土壤接种法
土壤接种法是常用的接种法,就是将病菌在播种前或播种 时拌在土壤中。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接种时在土壤中加入大量有机质。 土壤灭菌与否将影响接种的结果。接种灭菌土壤的一般发 病率较高,但也有相反的现象。
总之,在所有病害的接种试验中,以土壤接种问题最为复 杂,主要的原因就是病菌受到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 影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
植物病害的人工接种
接种实验的意义: 1. 确定一种病原物的致病性;
2. 研究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其病害循环;
3. 研究病原物致病性的分化;
4. 研究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
5. 研究病害流行及其病害的控制措施。
一、接种方法
病害的种类繁多,其侵染方式各不相同,因此需要 采用相应的接种方法。 在进行试验以前,对一种病害在自然条件下的传染 方式和侵染途径有所了解对接种方法的采用是非常必要 的;反过来说,接种实验也是了解病害侵染途径很好的 方法。
(三)种子传染病害的接种
1. 拌种法
用病菌的孢子拌种是黑粉病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2. 浸种法 是将病菌悬浮液与种子浸泡在一起,然后播种。
(四)昆虫传染病害的接种
昆虫是传染病害的媒介,真菌和细菌也是昆虫传染的,而 以病毒病昆虫最为重要。
二、影响接种实验的因子
1.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力
2. 植物的感病性和抗病性 3. 环境条件
3. 涂抹法
如接种麦类锈菌或着Hale Waihona Puke 些病毒,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接种。
4. 注射法
注射法是将病菌孢子悬浮液用注射针注入寄生的生长点或幼 嫩部分,发病往往很重。
5. 针刺法
接种伤口侵入的病菌,如果实、块茎、块根等的腐烂病菌, 一般是用灭菌的针刺伤寄主组织,然后将病菌接种在伤口内。有 些枝干病害也可用这种方法接种。
干货八种接种方法九个注意事项
干货八种接种方法,九个注意事项在实验室中,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常用的微生物实验室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1)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2)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
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
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3)活体接种活体接种是专门用于培养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因为病毒必须接种于活的生物体内才能生长繁殖。
所用的活体可以是整个动物;也可以是某个离体活组织,例如猴肾等;也可以是发育的鸡胚。
接种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喂养。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
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
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
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6)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7)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
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
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8)注射接种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植物病原接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方法,掌握其基本原理,并了解植物传染性病害研究中常用的接种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接种方法对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材料:- 新鲜的真菌和细菌病害材料:辣椒炭疽病果、水稻稻瘟病病叶片、水稻白叶枯病叶、烟草花叶病和番茄根结线虫病等。
- 番茄青枯菌/番茄、水稻稻瘟菌/水稻幼苗、水稻白叶枯病菌/稻苗、烟草花叶病/烟草。
2. 用具:- 喷雾器、纱布、酒精灯、酒精缸、火柴、接种饵(针)、长镊子、玻棒、小木块、解剖刀、刀片、载玻片、蒸馏水(滴瓶)、漂白粉精片、研缸、漏斗、皱纹纸、毛笔、针、剪刀、三角瓶、试管、记号笔、标签、金刚砂、保湿罩、弥雾机。
- 70%乙醇、0.1%升汞、灭菌培养皿(吸管)、灭菌水、灭菌培养基(PDA和NA)。
三、实验方法1. 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在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 将受病组织边缘靠近健全组织的部分分离,减少污染。
- 将分离得到的组织块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病原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同样在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 将受病组织块接种于NA培养基上,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病原病毒的分离和培养:- 取烟草花叶病叶片,用研磨法提取病毒。
- 将病毒稀释液接种于烟草幼苗上,观察症状。
4. 病原线虫的分离和培养:- 从番茄根结线虫病病根中提取线虫。
- 将线虫接种于含有新鲜植物组织的培养皿中,观察线虫生长情况。
5. 接种方法:- 采用喷雾法、点种法、穿刺法等接种方法,将病原菌接种于健康植物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成功分离得到辣椒炭疽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等。
- 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形态、颜色和生长速度等特征。
2. 病原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成功分离得到番茄青枯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等。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一、细菌的接种根据待检标本的来源、培养目的及所用培养基的性状,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l、平板画线分离法(1)、连续画线分离法此法主要用于杂菌不多的标本。
用接种环取标本少许,于平板l/5处密集涂布,然后回来作曲线连续划线接种,线与线间有一定距离,划满平板为止。
(2)、分区画线分离法此法适用于杂菌较多的标本。
先将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边缘一小区(约占平板1/5),再在二、三区依次连续画线,每画线一区均将接种针灭菌一次。
每一区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的接种线1~2次。
以获得单个菌落。
2、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
用灭菌接种针取菌少许,从培养基斜面底部向上划一直线,然后从底部向上作连续曲线画线。
一直画到斜面顶端。
3、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用灭菌接种环取菌少许,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接处的管壁上轻轻研磨,使细菌混合于液体中。
4、穿刺接种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铁的接种。
用接种针取菌少许,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央,平行于管壁垂直刺入,接近管底但不可接触管底,然后接种针原路退出。
5、倾注平板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尿液等标本的细菌计数。
将标本经适当稀释后,取一定量加入已灭菌的平皿内,倾入已经溶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定量培养基,混匀,待凝固后倒置、培养。
6、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的细菌计数。
加定量的被检菌液于琼脂平板表面,然后用灭菌的棉签反复涂布几次,使被检菌均匀分布在琼脂平板表面。
然后贴上药敏纸片培养,或直接培养观察结果。
二、细菌培养方法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的环境进行培养。
常用的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需氧培养法本法是临床细菌室常用的培养方法,即将已经接种好的平板、斜面和液体培养基等。
置于35℃温箱中孵育18~24小时。
2、二氧化碳培养法本室用CO2孵箱将已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CO2孵箱内培养。
现代植保实验技术简介
(四)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 (1)芦笋茎枯病的分子鉴定
❖ 分子生物学鉴定
图 不同省份菌株ITS4/5引物的PCR扩增 Note: M: DL2000 DNA marker; 1-5: FJ1-5; 6-7: LT1-2; 8-10: XT2-4; 11: HN1; 12-13: HN3-4; 15-20: SD1-6; 21-25: HB2-6; 14, 26: ddH2O.
(2)植物病原真菌的培养 一般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20g培养基(PDA),
配方如下: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大多数真菌培养的温度是26-28℃,卵菌是2225℃。
(3)植物病原真菌的保存 短期(3个月内)在PDA斜面低温(3-5℃)保 存。
长期保存,如稻瘟病菌采用稻杆节在PDA低温 (3-5℃)可保存10年以上。也可采用滤纸保存。
现代植保实验
一、实验室技术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二)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 养与保存 (三)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四)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1、常用仪器: 培养皿、天平、显微镜、冰箱、冰柜、培养箱、智能温 室、超净台、高压灭菌器、干燥箱、震荡器、电磁灶等 2、分子生物学仪器: Bio-Rad My cycler PCR仪,,Alpha Innotech EP凝 胶成像仪,JY600C型电泳仪,JYDF型电泳槽, U-2910紫 外分光光度计1台,卧式-80℃超低温冰箱,Unique R-20 超纯水器,湘仪H-2050R超低温高速离心机,Eppendorf 5418离心机,Minibeadbeater组织研磨器1台,贝蒂IM(S) 系列全自动雪花制冰机1台, HVE-50型全自动高压灭菌锅, Laica S6D立体显微镜,Laica DMLB正置生物显微镜(配 备有荧光系统),SW-CJ-2FD型超净工作台。
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学科。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学生的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我校于近期组织了一次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1. 植物病害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植物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2. 植物病理学教学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植物病理学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这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病害诊断能力。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病害发生规律,提高病害诊断和防治能力。
三、实践内容1. 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到田间采集病害标本。
学生通过观察病害症状、采集病样,初步了解病害种类和发生规律。
随后,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病害标本的鉴定,使学生掌握病害鉴定方法。
2. 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在实验室,学生学习了病原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通过操作,学生掌握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技术,为后续的病害研究奠定了基础。
3. 病害诊断与防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了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症状观察、病原菌鉴定等。
同时,指导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了病害的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4. 病害调查与监测学生分组进行田间病害调查,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危害程度等。
通过调查,学生掌握了病害监测的基本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践体会1.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病害诊断和防治能力。
2.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病害调查和监测,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实验五植物病原物的接种一、实验目的人工使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创造条件使病原物侵入并诱致寄主发病叫接种,接种是证病过程的重要步骤,在研究寄生现象发病规律,测定品种抗病性,药剂防病效果时都需要接种。
因此,接种是植病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环节。
植物病害人工接种方法,是根据病害的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设计的,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各异。
因此接种方法也不相同。
本次实验以玉米大斑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秆锈病,梨褐腐病等为内容学习常用的接种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一)拌土法(小麦根腐病)拌土法适于土壤传染的病害,方法是将消毒的土壤分别装入两个小花盆中,其中一盆表层覆以一厘米厚的菌土,菌土是用玉米砂培养菌1份加消毒土5份混合而成,另一盆不接种(不覆菌土)作为对照。
将经0.1%升汞表面消毒3分钟并用无菌水洗3次的小麦种子,分别播种在两个花盆内,插上标牌,注明接种日期,方法病害名称及接种人姓名,花盆放在室温下,浇水保湿,遮阴管理,待幼苗出土展开叶子后(大约一周),观察并记载根腐病发生情况。
(二)喷雾法(玉米大斑病)气流及雨水传播的病害常用此法接种,将培养好的玉米大斑病的斜面菌种一支,用移植钩刮于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力振荡,待孢子洗下后,以纱布过滤,并于滤液中加入0.1克中性肥皂,即成孢子菌丝悬液,用卫生喷雾器均匀喷布在麦苗上。
同时设一不喷菌液而喷无菌水的作对照,用塑料罩保湿48小时,揭布后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涂抹法(小麦秆锈病)这也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常用的接种方法,用于禾本科锈病接种。
方法是用姆指沾锈菌夏孢子悬液自下向上轻轻涂欲接种的小麦叶片,也可先用手指沾水摩擦叶片,使叶表有一层水膜,然后将夏孢子粉抹在上面,以不涂抹孢子悬液或孢子粉的作为对照。
塑料罩保湿48小时后揭布,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四)创伤接种法(白菜软腐病及梨褐腐病)创伤接种法是伤口侵入的弱寄生菌常用的接种方法。
植物病毒的人工摩擦接种实验
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人工摩擦接种西葫芦
一实验目的
通过人工摩擦接种方法,将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PRSV)接种到健康的西葫芦幼苗。
学习常规的汁液接种技术。
二实验方法
植物病毒不同于真菌和细菌,属于被动侵入寄主的类型。
在自然界里大多依靠机械摩擦或生物介体完成传播。
故在实验室中常用病株汁液作为人工接种的材料,将其有效地接种到试验材料上。
三实验材料
材料:侵染了PRSV的表现症状明显的番木瓜叶片;生长健康的3-4叶期的西葫芦幼苗。
研钵与研棒、纱布、洗瓶、金刚砂、0.05 mol/L pH7.2 的磷酸缓冲液(PBS)、标签、记号笔等。
四实验过程
(1)剪取小块含病毒的叶片(1 g)放在研钵中并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10 mL),研磨成糊状。
(2)在植物幼嫩的叶面上洒少许金刚砂。
(3)用纱布蘸取少量病样汁液在洒了金刚砂的叶面上轻抹2-3次,之后用洗瓶内的水清洗叶面。
另外在花盆中要插入标签,注明病毒样品代号、寄主、接种日期和接种人等
(4)管理和记载:有专人负责植物的日常管理,每2-3天记载一次发病情况,注意接种叶和新叶上的症状是否一致。
五实验要点
(1)供试植物材料的叶面和每个人的手指都要在实验前洗净以保证成功率。
(2)摩擦接种的动作要轻,不要弄破叶片,单方向进行;接种后用洗瓶将叶面冲洗干净以免影响以后的观察。
3种接种方法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c8004菌株在拟南芥Col_0上致病力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年,第30卷,第4期,第365-370页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2011,Vol.30,No.4,365-370研究报告A Letter3种接种方法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c8004菌株在拟南芥Col-0上致病力的影响梅雄1李振江1张慧1唐纪良1,2唐东阶2*1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宁,530005;2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5*通讯作者,tangdj66@摘要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athovar campestris,Xcc)是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病原菌,也是研究寄主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模式菌之一。
Xcc可以感染白菜、萝卜和甘蓝等十字花科农作物,也可以感染重要的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由于拟南芥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因此,拟南芥是研究寄主植物对Xcc浸染的防卫反应的分子机理的最理想的寄主材料。
但是,到现在为止,一套完善的在拟南芥上进行Xcc致病检测的实验系统还没有建立。
为此,本研究比较了“叶片压渗法”、“剪叶法”和“叶片中脉穿刺法”这3种常用的病原细菌接种方法对Xcc的实验室菌株8004(以下简称Xcc8004)在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A.thanliana ecoype Colombia0,Col-0)上的致病力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拟南芥Col-0叶片上用“叶片压渗法”接种Xcc8004可以引起明显致病症状,而用“剪叶法”和“叶片中脉穿刺法”接种均不能引起病症。
这一结果说明,不同的接种方法的对Xcc在拟南芥上的致病力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在拟南芥Col-0上进行Xcc8004的致病力检测,本研究建议采用“叶片压渗法”而不用“剪叶法”和“叶片中脉穿刺法”。
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一套简易的拟南芥试验用苗的栽培方法。
南方锈病接种鉴定
南方锈病接种鉴定
南方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可以对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及时控制和防治该病害,需要对植物进行接种鉴定。
1. 鉴定接种材料:首先需要选择植物病原菌的纯种菌株作为接种材料。
可以从植物病害部位或实验室保存的纯种菌株中获取。
2. 准备接种方法:常见的接种方法包括创伤接种、叶片接种和种子接种等。
根据具体的病害特点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
3. 准备接种器具:准备好消毒的接种器具,如剪刀、刀片、针头等,以确保接种过程的无菌。
4. 准备接种基质:接种前需要准备好适宜的接种基质,如琼脂培养基、玻璃滴管等。
5. 进行接种:根据选定的接种方法,将纯种菌株接种到宿主植物上。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防止其他菌株的污染。
6. 鉴定结果:一般来说,接种后一段时间(如几天或几周)观察接种植物的病症表现,如出现有特征性的病斑、锈孢子等,说明接种成功。
接种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病理反应,如病斑的形状、颜色、分布等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南方锈病病原菌。
同时也可以将接种植物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观察,确认是否存在锈孢子。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鉴定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操作,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植物病原物的接种
一、实验目的
人工使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创造条件使病原物侵入并诱致寄主发病叫接种,接种是证病过程的重要步骤,在研究寄生现象发病规律,测定品种抗病性,药剂防病效果时都需要接种。
因此,接种是植病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环节。
植物病害人工接种方法,是根据病害的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设计的,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各异。
因此接种方法也不相同。
本次实验以玉米大斑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秆锈病,梨褐腐病等为内容学习常用的接种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
(一)拌土法(小麦根腐病)
拌土法适于土壤传染的病害,方法是将消毒的土壤分别装入两个小花盆中,其中一盆表层覆以一厘米厚的菌土,菌土是用玉米砂培养菌1份加消毒土5份混合而成,另一盆不接种(不覆菌土)作为对照。
将经0.1%升汞表面消毒3分钟并用无菌水洗3次的小麦种子,分别播种在两个花盆内,插上标牌,注明接种日期,方法病害名称及接种人姓名,花盆放在室温下,浇水保湿,遮阴管理,待幼苗出土展开叶子后(大约一周),观察并记载根腐病发生情况。
(二)喷雾法(玉米大斑病)
气流及雨水传播的病害常用此法接种,将培养好的玉米大斑病的斜面
菌种一支,用移植钩刮于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力振荡,待孢子洗下后,以纱布过滤,并于滤液中加入
0.1克中性肥皂,即成孢子菌丝悬液,用卫生喷雾器均匀喷布在麦苗上。
同时设一不喷菌液而喷无菌水的作对照,用塑料罩保湿48小时,揭布后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涂抹法(小麦秆锈病)
这也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常用的接种方法,用于禾本科锈病接种。
方法是用姆指沾锈菌夏孢子悬液自下向上轻轻涂欲接种的小麦叶片,也可先用手指沾水摩擦叶片,使叶表有一层水膜,然后将夏孢子粉抹在上面,以不涂抹孢子悬液或孢子粉的作为对照。
塑料罩保湿48小时后揭布,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四)创伤接种法(白菜软腐病及梨褐腐病)
创伤接种法是伤口侵入的弱寄生菌常用的接种方法。
1.白菜软腐病:取切成适当大小的白菜帮两块、经水洗,待水稍干后,以10%漂白粉溶液作表面消毒,分放在两个灭过菌的上下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用酒精擦过的玻璃棒顺着白菜帮打三排不穿透的孔穴。
将培养好的白菜软腐病菌斜面菌种的菌苔以无菌水洗下作成菌悬液。
然后,先以灭过菌的兽用注射器吸取无菌水滴于菜帮的第一排内孔作为对照,再用该注射器吸菌液滴于第二、三排孔内。
注意无论无菌水、还是菌液都不要滴的过多。
以免流出孔穴,另一培养皿的菜帮以同法处理作为重复。
盖好皿盖,置于26—28℃的温箱中,24小时后检查发病情况。
2.梨褐腐病:取白梨以酒精火焰表面消毒后,用炽热的解剖刀,在其上切成小手指粗的孔穴3
—5个。
取经分离纯化的梨褐腐病菌菌落填抹在已切好的孔穴中,再复以饱含无菌水的脱脂棉或纱布,放在密封的干燥器或标本瓶中,干燥器或标本瓶底部装些水,再将干燥器或标本瓶放于25℃的温箱中,以未接菌的作为对照,3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接种试验的观察和记载
认真观察和记录是做好接种试验的重要环节,为了及时正确地分析总结试验结果,必须认真观察并做详尽的记录,如记录接种时间,接种植物、品种、接种方法、部位、接种用的病菌名称(包括菌系和生理小种)、来源、繁殖和培养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体浓度、接种的方法和步骤及接种后的管理等。
四、作业
提交接种试验报告一份(以一种病害接种结果为题材,试按试验的目的意义,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和讨论等格式来写)。
五、思考题
植物接种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病害特点选择
接种方法?
附:玉米粉砂培养基
玉米粉砂培养基,常用于繁殖真菌接种土壤
玉米粉
1000克洗净的砂1000克
水 1500毫升
玉米粉和砂加水混合后,在不加压的蒸馏锅中蒸1小时,取出分成小块装在三角瓶中,121℃灭菌2小时。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