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9·扬州调研)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 )
A.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B.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
C.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
D.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
解析:选A 材料仅叙述了江东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而不是整个长江流域,更体现不出“广泛使用”,故选A项。
2.(2019·海门调研)汉代赵过发明了代田法。先在田上挖深宽皆为一尺的甽(沟),甽旁堆土成高广各一尺的垄,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幼苗出土后,除草时再把苗旁的垄土逐次锄下,培植苗根。……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由此可知,这种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B.广种薄收
C.休耕轮作D.少种多收
解析:选C 据材料“代田法……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反映了代田法利用沟和垄进行轮作,故C项正确。
3.(2019·无锡调研)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解析:选D 材料中没有抑制商业的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小农户纳税,但是不能反映是财政的主要来源,故B项错误;纺织中没有体现使用机器,故C项错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表明跟市场有联系,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故D 项正确。
4.(2019·苏中名校联考)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解析:选C 三则材料中仅一则提到“土牛”,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率妻子,戮力耕桑”“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反映了男女家庭农业生产模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妻子耘于前”等主要反映了耕作,没有涉及女织,故D项错误。
5.(2019·盐城模拟)唐代元稹在《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
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
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
解析:选 A 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封闭性主要指技术工艺的传承仅限于家庭内部,“传男不传女”,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措施,故A项正确。
6.钱泳的《履园丛话》曾对江苏无锡及其附近的地价做过记述,明朝末年当地的土地价格为每亩一二两,清初顺治时良田的价格是二三两,康熙时为四五两,乾隆二十九年、三十年时田价为七八两,最高者为十余两,到嘉庆年间每亩50余两。这反映了( ) A.耕地面积缩减B.经济结构重大变动
C.农业生产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解析:选C 根据史实可知明清时期大量开垦荒地,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经济结构依然以农业为主体,没有发生重大变动,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从明朝末年到清朝嘉庆年间,土地价格逐渐提高,说明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农业收益增加,因而土地价格也随之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土地价格提高,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无关,故D 项错误。
7.(2019·盐城期中)班固《汉书·张安世传》载:“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贵族官僚开始经营工商业B.已经出现雇佣关系
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D.私营作坊颇具规模
解析:选D 由题干信息“安世尊为公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由“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可知其纺织作坊颇具规模,故D项正确。
8.(2019·海安期中)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解析:选D 材料描述了当时棉花的种植、加工与销售情况。棉纱在市场的贸易使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9.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匮乏
B.明清时期手工业技术落后
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私营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解析:选C 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再加上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故C项正确。
10.(2019·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宋朝苏轼又说:“(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由此可见草市( )
A.唐宋时期开始出现B.打破贸易时空限制
C.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解析:选C 东晋时期就有草市,并设草市尉进行管理,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草市打破空间限制,未体现打破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草市便于商品交易,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故D项错误。
11.(2019·南京调研)《东京梦华录》载:“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卖铜铁器、衣箱、磁(瓷)器之类……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材料主要体现了北宋( )
A.市场分布类化B.彩瓷交易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