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群落生态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 生态时间学说:考虑时间尺度,认为物种的分布 区的扩大也需要一定时间。
精选PPT课件
33
33
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 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 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 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 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8)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4.2 群落种类组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 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精选PPT课件
34
34
4.3 群落结构
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 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
27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面积的百分比。
精选PPT课件
33
33
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 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 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 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 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8)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4.2 群落种类组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 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精选PPT课件
34
34
4.3 群落结构
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 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
27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面积的百分比。
第4.2章-群落生态学(分类)PPT课件

群系组:建群种亲缘关系、生活型(三、四级)近似、生境相近
群系: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
亚群系:群系内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生境条件有差异
群丛组:层片结构相似、优势层片及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
群丛: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
亚群丛:群丛内生态条件、群落发育年龄有差异
2021
7
群落的命名
29个植被型为: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 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 绿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 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 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 沼泽、水生植被
群落分类的两种观点
植物群落的分类单位
植物群落的命名
群落的数量分类
➢ 群落排序
排序的概念
排序的类型
2021
3
群落分类的两种观点
机体论(群丛单位理论)
群落类型是自然单位,有明确的边界 分类的途径,将群落归于从小到大的分类单位
个体论
群落是连续的,没有明确的边界 排序的途径,生境梯度分析方法研究群落的连续变化
2021
12
群落的数量分类
数学与生态学的集合 过程
属性数量化 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方法) 聚类分析(不同方法) 结果处理
2021
13
N个样方p个物种数
样方 1(A) 2(B) 3
Form. Castanopsis chinensis+Cryptocary chinensis
2021
11
根据上述系统,中国生态学家于1980年完成了《中国植被》 一书和中国植被图的制作。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 被型、560多个群系、群丛则不计其数
高级群落生态学.正式版PPT文档

综合数量指标
▪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义和计 算方法不统一。
▪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 度)。
▪ 综合优势比: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 比中取任意二项求其平均值,再乘100%。
群落的结构
▪ 群落的空间 • 群落的结构单元 • 群落的垂直结构 • 群落的水平结构
▪ 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 生物群落的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K.Mobius (1880)最早提出并开 始使用;
• 群落生态学发展早于种群生态学; • 经典的群落生态学是描述性的; • 现代群落生态学注重机制的研究; • 20世纪初,认为群落是“超有机体”; • 目前,认为群落是个别物种的集合(个体论)。
▪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 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 一定作用的物种。
▪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 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 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 很低的种类,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 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 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群落的分类与命名
▪ 群落分类
• 按生物组成特点分类 • 按群落功能特点分类 • 按群落特征分类 • 综合分类
▪ 群落命名
• 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命名 • 根据优势种群的生活型命名 • 根据群落占有的自然生境命名
群落的组成
▪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 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于植 物群落来说,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 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植物群 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称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生态学课件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水平结构
01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如镶嵌分布、随机
分布等。
垂直结构
02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等。
时间结构
03
群落随时间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如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
。
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和各个物种的个体 数量或生物量的均衡性。
次生演替
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烧、砍伐后的土地等。阶段与原生演替类似, 但进展较快。
影响演替的因素
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 对演替过程和方向产生重要影
响。
生物因素
物种间的竞争、捕食与被捕食 关系等生物因素也影响演替的 进程。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如砍伐、火烧、开垦 等也会对演替产生影响,有时 甚至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推动了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02
群落组成与结构
群落组成要素
01
02
03
04
物种组成
群落内所含有的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种类。
种群数量
各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或生物量。
生活力
群落中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繁殖和衰老等生命活动的强度
。
空间结构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 格局和相互关系。
群落结构类型
分类方法
主要包括形态分类学方法、生态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等。形态分类学方法主要依据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 分类;生态分类学方法则侧重于物种的生态位和群落的功能特征;数值分类学方法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 群落进行分类。
排序方法介绍
排序概念
群落PPT教学课件

2023
群落ppt教学课件
目录
• 群落概念 • 群落结构与演替 • 群落中的生物多样性 • 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 群落生态学应用 • 案例分析
01
群落概念
群落定义
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 系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群落是由许多物种组成的,这些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 用和依存关系。
生态恢复的方法
生态恢复的方法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域治理等 ,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以实现生 态系统健康和稳定。
生态恢复的实践
在实践中,生态恢复项目广泛开展于森林、草原、湿地 等受损生态系统,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支持推动生态系 统的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
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
生态农业的概念
加强监管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打击非 法狩猎、贩卖野生动物等行为。
迁地保护
通过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保护那 些在原产地无法得到保护的物种。
公众教育
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 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04
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群落的影响
1 2
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影响群落的分布和组成,如干旱和湿 润的气候对森林和草原群落的影响。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 差异和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湖泊、 河流等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价值
生态平衡
物质循环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它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
生物多样性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 保证了地球上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群落演替
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ppt教学课件
目录
• 群落概念 • 群落结构与演替 • 群落中的生物多样性 • 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 群落生态学应用 • 案例分析
01
群落概念
群落定义
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 系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群落是由许多物种组成的,这些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 用和依存关系。
生态恢复的方法
生态恢复的方法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域治理等 ,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以实现生 态系统健康和稳定。
生态恢复的实践
在实践中,生态恢复项目广泛开展于森林、草原、湿地 等受损生态系统,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支持推动生态系 统的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
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
生态农业的概念
加强监管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打击非 法狩猎、贩卖野生动物等行为。
迁地保护
通过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保护那 些在原产地无法得到保护的物种。
公众教育
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 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04
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群落的影响
1 2
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影响群落的分布和组成,如干旱和湿 润的气候对森林和草原群落的影响。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 差异和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湖泊、 河流等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价值
生态平衡
物质循环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它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
生物多样性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 保证了地球上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群落演替
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第03章群落生态学2ppt课件

3.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水生群落中,生态要求不同的各种生物呈现 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它们的分层主要取决于 水中的透光情况、水温和溶解氧的含量等。
水生动物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为: 漂浮动物(neuston) 浮游动物(plankton) 游泳动物(nekton) 底栖动物(benthos) 附底动物(epifauna) 底内动物(infauna)
(三)同资源种团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 源的物种集团。同资源种团的物种在群落中 占有同一功能地位,是等价种。它们中如果 有某个种由于某种原因从群落中消失,其他 种就可能取而代之。因而可利用进行竞争和 群落结构的实验研究。另一方面,同资源种 团作为群落的亚结构单位,它比只从营养级 的划分更为深入。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同资 源种团的研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一个很有 希望的研究方向。
5.动物的生活型
动物的生活型,例如兽类中有飞行的(如蝙蝠), 滑翔的(如鼯鼠),游泳的(如鲸、海豹),地 下穴居的(如鼹),地面奔跑的(如鹿,马)等,
它们各有各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 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但动物生活型并不能 决定陆地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水生群落,浮游生物个体小,分散,一般不形 成大的结构。只有海底的群落,其外貌才有 明显区别,如珊瑚礁、各种(星状,羽状,扇 状)腔肠动物、以及海星等棘皮动物等。
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 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正是生物 群落在地貌类型繁多的地球表面上有 规律地分布,才导致地球生机盎然, 花鸟鱼虫各享欢乐。
第一节 生物群落概述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第四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 第五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六节 地球上主要生物群落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生态位重叠;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
2.生态位分化 同一地区共存的物种,它们生态位的关系从理论上有三种情况:
① 生态位完全分离; ② 生态位彼此部分重叠; ③ 生态位基本上重叠
例题: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B ).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 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例3.森林采伐后的恢复演替
群落:杂草 → 杂灌丛 → 山杨—白桦 → 山杨—白桦—青扦 → 青扦
气候:干热
冷湿
土壤:森林土
森林土
例4.湖泊的演替
群落:浮游植物 → 沉水植物 → 挺水植物 → 湿生植物 → 中生植物
气候:水生环境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2,生物群落是: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一)、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
例题:生态群落A到D包含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
度不同,表5—5中给出了这些物种得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3.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群落的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区,是两个或 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例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 草原地带。群落的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 地带,在这里,及一些种群密度,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例题: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生态位重叠;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
2.生态位分化 同一地区共存的物种,它们生态位的关系从理论上有三种情况:
① 生态位完全分离; ② 生态位彼此部分重叠; ③ 生态位基本上重叠
例题: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B ).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 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例3.森林采伐后的恢复演替
群落:杂草 → 杂灌丛 → 山杨—白桦 → 山杨—白桦—青扦 → 青扦
气候:干热
冷湿
土壤:森林土
森林土
例4.湖泊的演替
群落:浮游植物 → 沉水植物 → 挺水植物 → 湿生植物 → 中生植物
气候:水生环境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2,生物群落是: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一)、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
例题:生态群落A到D包含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
度不同,表5—5中给出了这些物种得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3.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群落的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区,是两个或 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例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 草原地带。群落的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 地带,在这里,及一些种群密度,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例题: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群落生态》PPT课件

2.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地 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生存。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 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裸地 上绿色植物(先锋)--动物种群、微生物种群。
生物群落并非种群的简单集合。能够组合在一起构成群
落的种群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第一,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
处的无机环境;第二,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
生态学上的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
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 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 因此不仅要保护那些珍稀濒危植物,而且也要保护那些建 群植物和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态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2021/4/26
15
16
1.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 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 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群落的不同 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 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乔木 层的优势种,即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2021/4/26
24
重要值(IV) = 相对密度十相对频度十相对优势度 上式用于草原群落时,相对优势度可用相对盖度代替:
重要值 = 相对密度十相对频度十相对盖度
※ 重要值的意义:
1 是一个反映种群的大小、多少和分布状况的综合性指 标;
2 反映了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可确定群落的优势种;表明群落的性质 4 可推断群落所在地的环境特点; 5 是用于群落分类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种群在同一生境中的 组合。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从19世纪末开始,经历了描述性、比 较性、实验性和理论性等多个发展阶 段。
研究现状
当前群落生态学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 的重要分支,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管理、全球变化等多个领域 。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成、分布和数量等基本信息,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02
濒危物种保护与恢复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濒危物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等
,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促进濒危物种的恢复和发展。
03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基于群落生态学理论,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
规划,提出保护优先区域、关键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等保护措施。
02
群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维持
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
03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群落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群落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
群落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01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通过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物种组
群落生态学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通过群落生态学研究,评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 价值,为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生态系统的 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揭示生态系统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的内在机制。
生态恢复与重建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指导生态恢复与重建 工作,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2024)

21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2024/1/26
控制实验
通过人为控制某些环境因子,研究它们对群落结构、功能等的影响 ,揭示群落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主 成分分析等,揭示群落生态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群落格局分析
研究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 、点格局分析等。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揭示群落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以及与
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预测群落演替
02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了解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群
落的发展方向。
指导生态恢复和管理
03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确定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目标和管理策略
,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9
05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 技术
2024/1/26
01
物种组成
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情况, 包括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
等。
2024/1/26
02
数量特征
群落中物种的个体数量、密度 、频度等数量特征。
03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 、多样性指数等。
8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变化
03
空间结构
时间变化
空间异质性
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 (镶嵌性)等空间特征。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探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保护区 范围划定、功能区划、管理计划制定和实施等。
案例分析
分享国内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 验教训。
25
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2024/1/26
控制实验
通过人为控制某些环境因子,研究它们对群落结构、功能等的影响 ,揭示群落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主 成分分析等,揭示群落生态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群落格局分析
研究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 、点格局分析等。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揭示群落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以及与
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预测群落演替
02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了解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群
落的发展方向。
指导生态恢复和管理
03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确定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目标和管理策略
,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9
05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 技术
2024/1/26
01
物种组成
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情况, 包括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
等。
2024/1/26
02
数量特征
群落中物种的个体数量、密度 、频度等数量特征。
03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 、多样性指数等。
8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变化
03
空间结构
时间变化
空间异质性
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 (镶嵌性)等空间特征。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探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保护区 范围划定、功能区划、管理计划制定和实施等。
案例分析
分享国内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 验教训。
25
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单个数量指标 ▪ 综合数量指标
单个数量指标
▪ 多度: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 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 相对密度:某一物种的个体数点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 密度比: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 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分种盖 度(分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总盖度(群落盖度) •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 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 盖度比: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最大物种的盖度的百分比。 ▪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 高度和高度比: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的高度的百分比。 ▪ 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点全部物种重量 的百分比。 ▪ 体积:胸高断面积、树高、形数(可查获)三者的乘积。
▪ 群落的时间结构 ▪ 群落的营养结构
群落的结构单元
▪ 生长型 ▪ 层片
植物的生活型
▪ 生活型(life form):是生物对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表示 它们对环境的适应途径和适应方法相同或相似。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 却可属于不同的生活型,这是生物之间趋同适应的结果,深刻地反映 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群落的基本特征
▪ 物种多样性 ▪ 生长型和结构 ▪ 优势度 ▪ 物种相对多度 ▪ 时空格局
研究群落生态学的意义
▪ 提高群落的生产力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态恢复 ▪ 控制有害生物 ▪ 合理利用资源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 群落的分类与命名 ▪ 群落的组成 ▪ 群落的结构 ▪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构
群落的概念
▪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或 biocoenosis):特定时 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 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 生物群落的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K.Mobius (1880)最早提出并开 始使用;
• 群落生态学发展早于种群生态学; • 经典的群落生态学是描述性的; • 现代群落生态学注重机制的研究; • 20世纪初,认为群落是“超有机体”; • 目前,认为群落是个别物种的集合(个体论)。
群落的分类与命名
▪ 群落分类
• 按生物组成特点分类 • 按群落功能特点分类 • 按群落特征分类 • 综合分类
▪ 群落命名
• 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命名 • 根据优势种群的生活型命名 • 根据群落占有的自然生境命名
群落的组成
▪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 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于植 物群落来说,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 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植物群 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称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综合数量指标
▪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义和计 算方法不统一。
▪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 度)。
▪ 综合优势比: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 比中取任意二项求其平均值,再乘100%。
群落的结构
▪ 群落的空间 • 群落的结构单元 • 群落的垂直结构 •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生态学研究内容及地位
▪ 群落生态学研究内容 •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 群落的性质与功能 • 群落的发展及演替 • 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与稳定性 •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 群落生态学的地位 • 国外有两种观点:一个层次(Odum,1971, 1983;Smith, 1974, 1980)或二个层次(Krebs,1978, 1985,1994; Whittaker, 1970; Begon,1987,1996) • 国内认为一个层次(孙儒泳植物的生长型
▪ 生长型(growth form):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 类群。生长型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 具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草类
▪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 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 一定作用的物种。
▪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 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 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 很低的种类,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 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 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 •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 草本植物。
• 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 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 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高级生态学
(2006)
Ecology
主讲:周立志 教授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 绪论 ▪ 第一章 个体生态学 ▪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 ▪ 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 ▪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第五章 景观生态学 ▪ 第六章 分子生态学 ▪ 第七章 系统生态学 ▪ 第八章 应用生态学 ▪ 参考书 ▪ 期刊 ▪ 网页
(3学时) (6学时) (9学时) (9学时) (9学时) (3学时) (6学时) (3学时) (6学时)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 群落生态学概述 ▪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 群落的演替 ▪ 群落多样性 ▪ 群落分析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群落生态学概述
▪ 群落的概念 ▪ 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及地位 ▪ 群落的基本特征 ▪ 研究群落生态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