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地质编录(局部)
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https://img.taocdn.com/s3/m/19e8b84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0.png)
检测手段
及结果
地质巡视,地层出露均匀,未见异常情况。
建基面缺陷
及处理
建基面有浮土,建议清除后采用砂垫层回填处理。
边坡稳定性
边坡坡度不满足要求,部分坡顶已有变形裂缝。
边坡处理措施
及实施
建议放缓坡或采取钢板桩支护,施工时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工程地质评价
1、基坑出露地层与地质报告吻合;
2、地下水位埋较深,与建基面基本持平。
3、建议放缓坡或采取钢板桩支护,施工时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摄影、录像说明
照片附后
编录人员
记录
年月日
施工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建筑物名称
井室
坐标或桩号
1+200
编录段编号
1#井室基槽开挖
高程
41.12~41.13
建基面形态
及岩性
建基面较平整,出露岩性为②层壤土(Q3al+pl)。
坡面形态
及岩性
边坡坡度较陡,岩性自上而下为:岩性自上而下为:①层素填土(Q4ml)、②层壤土(Q3al+pl)。
水文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编录【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b8ea7f0a300a6c30d229fd6.png)
搞地质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地质编录的一般要求
![地质编录的一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120115525c52cc58bd6be9f.png)
• 4、钻孔施工过程中,地质情况出现重大变化,需修改地质设计时, 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请示,以便及时发出设计变更通知书。
• 5、钻孔施工达到目的后,及时发出终孔通知书,测井通知书,测井结 束后,项目负责人组织初步验收,验收后若需要补煤,则下达补煤通 知书,补煤后再测井,合格后再提交封孔设计书封孔合格后方可搬迁 钻机。
•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岩石特征 • 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
状)、结构、矿物成分、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 (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 b)蚀变特征 • 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 关系等。 • c)矿化特征 • 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介 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 d)次生构造 • 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 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察岩 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
钻孔综合地质编录时应将原始地质编录、 测井解释成果、采样化验等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归纳总结。
(1)分层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 造、层理、地球化学、化石等对钻孔岩性进行系 统分层。
分层最小厚度一般≮0.3m,矿层、矿化蚀变带、 特殊标志层、构造现象例外。
对岩性详细观察描述要做到全面准确,以突出重 点。
地质编录描述卡
![地质编录描述卡](https://img.taocdn.com/s3/m/369c21c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c.png)
手段及结果
用钢尺对建基面尺寸等进行量测,对建基面岩性进行描述。
建基面
缺陷及处理
无
防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一致,未发现填土、软土、坑洞、古河道等特殊类土和物理地质现象,未发现超挖和橡皮土等施工不良现象,地基地质条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编录负责人:参加人:记录:2021年6月30日
施工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建筑物
名称
堤防
坐标或
桩号
(YY247+160~YY247+430)
编录段
(块)编号
001
高程
(m)
114.272m
建基面形态
及岩性
建基面形态为矩形,基本平整。岩性:轻粉质壤土,褐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
水文地质
特征
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编录期间地下水水位位于建基面以下。
施工地质编录测量工作论文
![施工地质编录测量工作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7eb2217375a417866f8f51.png)
施工地质编录测量工作摘要:在工程施工中,地质编录图测绘工作是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一般地质编录测绘需要完成工程地质图图幅。
着重介绍了工程地质平面图图幅的编录测绘成图内外业处理方法,并对完成矢量化成图的精度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地质素描、摄影测量、编录测绘;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在如今施工技术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合同管理的背景条件下,传统的地质素描编录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面大,施工条件复杂,作业时间紧,更需要提高地质编录的质量和速度,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的地质素描编录技术,来满足大型核电站施工地质素描工作的技术要求。
一、编录方法技术传统的编录方法是通过实测将揭露的工程地质现象利用平面图或展示图表现出来。
实测一般采用皮尺或钢尺量距或利用测量仪器实测各种地质点,然后根据距离或坐标室内cad成图,这种方法虽然工序简单,但操作人员多,工作繁琐,与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不相适应。
数码相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数码相机可以与计算机联接,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易于存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地质素描新方法。
二、地质编录的测绘方法1、平板仪测量法平板仪测量法,主要用于岩质水平建基面的地质编录测绘。
所谓岩质水平建基面,是指基岩地区进行工程建设,作建基岩体的设计高程为某一定值的平面,而实际施工中开挖面与其定值高程差不大于150mm的基面。
作为测量技术人员,一般对地形图的测量过程不会陌生,地形测量是测量工作者的基本功。
地质编录的平板仪测绘与地形图的测绘既有相似之点又有不同之处。
无论是地形测量还是地质编录测绘,其图幅内对测量控制点布置的要求和方式均是相同的。
通常情况下,图幅均是标准分幅,测绘原理与投影方式也是一致的。
地质编录测绘图与地形图最大的区别在于:地质编录一般是小范围,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而分块进行。
对基岩建基面的编录来说,其测图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且工程实践中多以1:100为主。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86dc00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7.png)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注意事项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 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测周边地形地貌, 看是否有滑坡发育, 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规定量测!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 对其深度、大小、特性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 并具体描述。
一、土类描述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描述应包含内容:××色,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光泽反映等。
注:光泽反映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映, 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黏土: 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18.4m以下为坚硬, 切面光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 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 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 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 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3~20mm, 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色, 密实限度,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等示例:粉土: 黄褐色, 6.2~6.7m为灰白色, 密实, 稍湿, 手捏有砂感, 不能搓条, 含约5%细砂, 局部夹黏土、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浑圆状, 一般粒径为5~20mm, 最大粒径为80mm。
地质编录(大全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地质编录(大全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57064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f.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质编录(大全5篇)第一篇:地质编录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一)、编录前的检查工作1、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
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
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
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2、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
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
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
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二)、岩(矿)心描述内容(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
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三)、样品采集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
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
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
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1、化学样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什么是地质编录
![什么是地质编录](https://img.taocdn.com/s3/m/8578014ec850ad02de8041d8.png)
什么是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把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过程中所观测的地质和矿产现象,以及综合研究的结果,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
这一工作过程,称地质编录。
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评价和开发矿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按性质,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通过地质观察、取样分析、试验鉴定和其他观测,以及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化探等工作,直接取得有关图件,数据和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的过程,称原始地质编录。
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编写地质报告,正确评价矿床,合理进行开采等,提供第一性的资料。
按地质工作的项目、研究对象、工程类型的不同,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方法和格式要求均不同。
在矿产普查、勘探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原始地质编录有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坑探工程地质编录、钻孔地质编录、样品地质编录以及各种采矿工程(如采场、台阶等等)的地质编录等。
综合地质编录,又称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它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编制出各种必要的、说明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规律的图表和地质、矿产勘查报告,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地质矿产评价、矿山或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地质编录的步骤
![地质编录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6e27dd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1.png)
地质编录的步骤
1.准备工作:
(1)设定调查区域;
(2)调查目标、确定地质调查的要求;
(3)设定比例尺;
(4)收集现有的地质调查成果或资料;
(5)设定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6)设定调查方法、技术要求;
(7)准备好地质编录系统等地质调查所需的实物和资料;
(8)安排仪器和设备的维护、校准等。
2.现场调查:
(1)布设调查线,以符合地质调查目标的要求;
(2)地形找点,勘察地形变化;
(3)找探钻孔点位、测点位,此过程中会录取地质岩心、测斜和测量等数据;
(4)完成勘探记录表,将当地地质特征进行可视化描述;
(5)测量并记录调查结果,汇总数据并做成调查报告;
(6)查阅所采集和现有的地质环境功能信息,完成地质编录。
3.数据分析:
(1)建立地质模型,仿真地质构造、物质流动及各种物理现象;
(2)对地质调查成果、已发表调查记录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处理;(3)按照系统规律、标准文件格式,将调查结果进行归档录入;(4)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分析、可视化和模拟地质数据;
(5)绘制地质图等数据图以及地质调查报告,将结果汇编地质性状特征;
(6)按照规定的文件结构,归档地质信息系统化的文件。
4.整理记录:
(1)检查所参与调查者填表记录记录的方法、格式及质量;
(2)统计、分析数据,同时检查数据尺度和单位;
(3)比较和添加未录入的调查数据;
(4)将地质调查记录内容归入不同的表格;
(5)按照规定的文件格式,整理地质调查报告;
(6)备档,保存调查文件;
(7)使用合适的地质编录系统,编录整理地质现象信息;
(8)按照要求,完成地质编录的审查报告。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6a363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f.png)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1. 项目背景信息: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点:
- 项目类型:
- 项目规模:
- 项目起止时间:
2. 地质概况:
- 地质地貌单位:
- 地质构造特征:
- 地质岩性:
- 地质地层:
- 地下水情况:
- 地震烈度等级:
3. 建筑物情况:
- 建筑物类型:
- 建筑物结构:
- 建筑物基础:
- 建筑物地下室情况:
- 建筑物主要荷载情况:
4. 岩土勘察信息:
- 勘察任务:
- 勘察范围:
- 勘察要点:
- 勘察方法:
- 勘察结果:
- 地质岩性分布图
- 地下水位图
- 荷载试验数据
- 地震试验结果
5. 土壤和地下水的工程性质: - 土壤物理性质:
- 土壤工程性质:
- 地下水位及饱和度:
- 地下水的水质情况:
6. 地质灾害情况:
- 地质灾害类型:
- 已发生地质灾害情况:
- 潜在地质灾害情况:
- 防灾措施建议:
7. 建议工程方案:
- 建议基础处理方法:
- 建议地下室防水方法:
- 建议抗震措施:
- 建议地质灾害防护措施:
8. 总结和建议:
- 本次勘察结果总结:
- 工程施工建议:
- 后续研究和监测建议:
备注:以上仅提供一个基本的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实际的编录描述内容应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
![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59c21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3.png)
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1. 引言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旨在系统记录和整理勘察资料,方便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帮助实施单位进行规范的资料整理和管理。
2. 编录要求2.1 勘察资料的分类与归档勘察资料应按照地质类型、勘察任务和勘察地点进行分类归档。
常见的分类包括地质图件、钻孔资料、地下水资料等。
每个分类下的文件应按照编号或日期进行排序。
2.2 文件标识及命名规范每个文件应附带标识,以便快速查找和辨认。
文件的命名应简明扼要,包含有关地质类型、勘察任务和勘察地点的关键信息。
例如,地质图件可以按照区域、比例尺和图名进行命名。
2.3 文件索引的编制为了使勘察资料能够快速查找,应编制文件索引。
文件索引可按照地质类型、文件编号和关键词等进行编制。
索引表中应包括文件名称、位置、分类、编号等信息,以便于维护和更新。
3. 编录流程3.1 勘察资料收集在勘察工作完成后,收集勘察资料,并对其进行初步归类。
3.2 文件标识与命名根据2.2节的规范,为每个文件进行标识和命名。
3.3 文件分类与归档根据2.1节的分类要求,将文件放入对应的文件夹或盒子中进行整理和归档。
3.4 文件索引编制根据2.3节的索引规范,编制文件索引,并将其与勘察资料一同存档。
4. 编录管理系统为了方便地管理和维护勘察资料,可采用电子化的编录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文件标识与命名、文件分类与归档、文件索引编制等功能,并支持快速检索和更新。
5. 总结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旨在规范勘察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实施单位可根据本模板,结合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案,提高文件的管理效率和资料的可查阅性。
地质编录细则!讲的很详细
![地质编录细则!讲的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b6d83a5f50e2524de4187e49.png)
地质编录细则!讲的很详细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有修改)。
一、目的、布设原则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
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三、钻孔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1.岩心管理(1)岩(矿)心排放入箱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地质编录(模板)
![地质编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c94e14cd1f34693dbef3e65.png)
应建设单位要求,我院地质工作人员于年月日对银河县名兰镇龙河村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集水井土方开挖段开挖情况进行了现场勘查及地质素描,经现场勘查表明,开挖后的基岩岩性、岩面高程及风化状态等与初设阶段地质成果基本一致。
一、岩性、风化状态该段集水井土方开挖揭露的地层岩性为岩石,黄褐色,中密状态,磨圆中等,稍湿-饱和状态。
二、结论及建议该地段经现场踏勘,地基开挖质量较好,地基土为岩石,呈中密状态,地基土开挖高程已基本达到设计要求的底高程,开挖揭露的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地质同意验收,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施工时基坑应做好排水措施,基础面清理干净,无污物、杂物等。
应建设单位要求,我院地质工作人员于年月日对银河县名兰镇龙河村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渗渠土方开挖段开挖情况进行了现场勘查及地质素描,经现场勘查表明,开挖后的基岩岩性、岩面高程及风化状态等与初设阶段地质成果基本一致。
三、岩性、风化状态该段渗渠土方开挖揭露的地层岩性为岩石,黄褐色,中密状态,磨圆中等,稍湿-饱和状态。
四、结论及建议该地段经现场踏勘,地基开挖质量较好,地基土为岩石,呈中密状态,地基土开挖高程已基本达到设计要求的底高程,开挖揭露的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地质同意验收,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施工时基坑应做好排水措施,基础面清理干净,无污物、杂物等。
应建设单位要求,我院地质工作人员于年月日对银河县名兰镇龙河村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蓄水调节池土方开挖段开挖情况进行了现场勘查及地质素描,经现场勘查表明,开挖后的基岩岩性、岩面高程及风化状态等与初设阶段地质成果基本一致。
五、岩性、风化状态该段蓄水调节池土方开挖揭露的地层岩性为岩石,黄褐色,中密状态,磨圆中等,稍湿-饱和状态。
六、结论及建议该地段经现场踏勘,地基开挖质量较好,地基土为岩石,呈中密状态,地基土开挖高程已基本达到设计要求的底高程,开挖揭露的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地质同意验收,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地质编录 一般地质描述要点
![地质编录 一般地质描述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4d792a27d3240c8447ef8d.png)
一、地质编录一般地质描述要点(一)岩性或岩层描述1、岩石名称:结构+成分命名。
(前置,单列一行)如板岩:绢云母板岩、凝灰质板岩、硅质板岩、碳质板岩、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砂岩:浅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浅变质粉砂岩、中粒杂砂岩……;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2、描述内容: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其她(岩石得完整致密程度,板岩得条带,砂岩及粉砂岩中得泥砾、包体、结核,砾石,黄铁矿,硅化,蚀变,古生物,节理与裂隙发育情况、接触关系)等,层次要分明。
(1)颜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
如灰绿色:表示以绿色为主,灰色为辅。
(2)结构:板岩得结构为变余结构(变余泥状结构、变余粉砂结构);砂岩得结构有:粉砂质结构、细粒结构、中粒结构……;花岗岩得结构:花岗粗粒结构、花岗中粒结构、花岗细粒结构、似斑状结构。
(3)构造板岩:板状构造。
劈理(板理)发育程度(平整光滑程度,沿板理方向剥成薄片得程度,板理得厚度与密度),同时测量劈理(板理)产状;砂岩、粉砂岩: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中型交错层理、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逆行沙波、粒序层理、块状、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等)、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生物遗迹等);(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矿物)及矿物特征(包括粒径大小、结晶程度、含量及分布特征。
如中粒半自形钠长石占50%,鳞片状黑云母呈团块状集合体分布等)。
如果矿物呈规律性条带状分布,描述条带宽度或密集度,尽可能说明不同条带主要矿物(如暗色条带集中分布角闪石或黑云母,浅色条带长石或石英集中分布等)。
(5)其她a、如果岩石中含有砾石,应该描述砾石含量(当砾石含量较少时,不能参加命名,可用少量或偶见等加以说明)、砾石成分(石英岩、硅质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基性岩、板岩、石英质、泥砾)、砾径(短轴cm ×长轴cm)、砾径两极值、主导砾径、磨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及分选性(即分布规律,如均匀分布、自上至下逐渐增多或呈韵律层、局部集中或无规律分布等)。
(新)地质编录细则
![(新)地质编录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c1b8dac8762caaedd33d4b8.png)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二○○六年一、钻孔布测、施工规程(一)钻孔的布测1、在地质勘探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施工顺序、施工进展情况、邻近完工钻孔的地质情况及钻探力量,分批次布测钻孔。
对即将施工的钻孔要提前3-5天通知钻探施工单位,以便平整机台及做施工前的其它准备工作。
涉及到找矿方向、远景评价及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钻孔应优先安排施工,同时应照顾到搬近和施工的方便。
2、需要布设的钻孔由地质编录人员填写“钻孔布测通知书”。
其要点是明确其孔位相对于基点(或一测点)的方位、距离,经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人检查设计孔位(或坐标)设计方位及开孔倾角等无误后通知测量人员布测。
3、测量人员按布测通知书所提出的时间要求将需要布测的钻孔布测到实地并树立标志(以十字线法布设,以便校正孔位)。
4、钻孔开孔前地质人员要到现场查看钻孔孔位布测是否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对孔位进行复测。
(二)钻孔的施工1、钻孔施工前,地质人员应根据地表资料及邻近钻孔资料编出“钻孔施工理想柱状图”以指导现场施工,并将此图交往施工单位。
(1)理想柱状图属于示意性质,可以没有比例尺的概念,但其相对深度要合理。
(2)根据设计剖面图标出矿体深度范围,并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钻机施工时掌握矿芯采取率。
对可能遇见的地质及其它情况,如漏水、掉块、岩石硬度级别等地段要在图中予以提示,使施工单位做好防范措施。
(3)柱状图中重点是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措施由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质量要求拟定。
从地质角度来讲,钻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开孔直径、终孔直径、套管长度及换径孔深等。
一般而言,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得小于75mm,套管长度不应小于第四系及风化基岩深度之和。
换径深度由钻机根据钻进施工过程而定,但在见矿部位不得低于75mm孔径。
(4)质量要求内容包括:钻孔方位、钻孔倾角、岩矿芯采取率(%)、钻孔弯曲度、孔深误差、简易水文观测及班报表记录等。
2、钻孔施工前由地质组填写“钻孔施工通知书”及“钻孔机械安装通知书”,并由各方签字方可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按其性质可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一、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天然露头和探矿工程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地质观察记录和素描,也包括各种采样、分析、鉴定等的成果。
原始地质编录一般取得下列三种材料:
(一)文字材料如探矿工程中地质现象的描述记录,取样记录,岩(矿)石薄片、光片重砂和化石鉴定的文字报告等;
(二)图表材料如各种坑探工程的素描图、采场及老铜的素描图、钻孔柱状图、照片、样品分析、鉴定结果表、探矿工程登记表等;
(三)标本和样品材料为了对观察对象作进一步研究而系统、重点、有代表性地采集各种标本和样品。
这三种原始材料,往往是互相配合的,在观察的同时,既要素描,也采标本或样品与文字描述。
原始地质编录的成果是研究工作区(或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评价矿床的基础地质资料,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综合编录与综合研究得成果质量。
因此,认真、细致、全面、准确地进行地质观察与编录是对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二、综合地质编录
综合地质编录是指把综合研究原始资料所得的成果,用文字及图表进行记录和反映的工作,它是原始编录的深化。
只有通过综合编录,才能把找矿勘探工作所获得的零散材料系统化,把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区域及地址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不断提高;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认识修改原有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
因此,综合地质编录在指导找矿、勘探和评价矿床、矿山设计和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编录一般取得以下材料:
(一)文字材料如地质报告文学说明书、单项研究的专题总结及各种试验报告等。
(二)图件材料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取样平面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储量计算平面及剖面图、水平断面图、矿体投影图、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矿床水文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图、抽水试验曲线图、地质构造图、矿层对比图、矿层等厚线图、矿体或矿层重要元素品位变化曲线图或平面图,有时还编制剥离比等值线图,勘探砂矿时还需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当采用物、化探时,尚需编制物、化探异常成果图,有时根据工作需要尚可编制矿体立体图及其它有关综合图件等。
(三)表格资料如储量计算表册、样品分析结果登记表、内外检验证分析结果对比表、物象分析结果表、水文地质成果表、测量成果表、探矿工程表、岩矿物理机械性质测定表及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成果表等。
综合地质编录与原始地质编录是不可分割的,原始编录是综合编录的基础。
因此,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的原始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或核实,认为合格无误,方能应用。
否则,势必影响到综合编录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