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直《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可以看作是作家追求个人审美体验的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与他人一起探求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公共行动。

文学公共性就是指文学活动的成果进入到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共话题,此种话题具有介入性、批判性和明显的政治诉求,并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共鸣和参与意识。

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批判精神,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已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

“感时忧国” 既是中国文化精神中固有的伦理情怀,也是中国文学精神里特有的“公共性”品质。

雨果说:“愤怒与温情,是对于人类不自由状况两个方面的不同反应,并且,能够发怒的人就能够爱。

”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就具有这种既“愤怒”又“温情”的特点:一方面,是“愤怒”和不满,具体表现为对权力的“以究王讻”的“上层反讽”;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中国文学的这种特殊形态的“公共性”,源自于中国文化的“天下为公”的基本理念、“经世致用”的责任伦理与“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

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

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在此基础上,邑不事及其门人全面地阐发了“士君子”文化观,表现出极可宝贵的启蒙主义精神,“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这种博大的“天下”观念和“遗生行义”的“士君子”伦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学写作。

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

阮直《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阮直《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A)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B)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

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高中语文人 第04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人 第04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04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王学泰古人对文化持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

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

它也就是“道”。

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

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和“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之纽带。

世界大多数地方是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

所谓“《春秋》之法,中国用夷礼则夷之,夷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像对待国人那样对待你;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像对待“夷”人那样对待你。

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

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

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外物,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

假如汉字会说话阅读附答案

假如汉字会说话阅读附答案

假如汉字会说话阅读附答案 假如汉字会说话乐琦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汉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味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你看,甲骨文的雨()、山()、本()末()、采()、休(),视之其象可见,察之其事可明,思之其意可会。

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

当我们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

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意义系统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体系。

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幺读、怎幺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却甚少涉及。

为什幺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也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

为什幺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

旦是指事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元和旦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的情景。

传承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中国人对汉字的敬畏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古代,读书人敬惜字纸。

直到现在,每逢过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贴春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时的汉字,正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盼。

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

江苏南京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南京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南京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

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的人格光辉。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

”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附答案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附答案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附答案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幺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A】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B】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

陕西省宝鸡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作者:阮直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8年第48期2018年淮安市中考真题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萬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A】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B】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2020年中考考点17 议论文阅读之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浙江专版)

2020年中考考点17 议论文阅读之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浙江专版)

考点17议论文阅读之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重点词语”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

通常是指: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要的指示代词;4.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

分析与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

该考点的命题对象一般有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

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

此为命题的重点,尤其要注意。

2.指代类词语。

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

“重要句子”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结构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或者能揭示文章题旨或主旨(文眼)、概括段意的句子。

2.从结构上说,指能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的句子,或者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3.从表达技巧上说,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对比、象征等手法的句子以及比较含蓄且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4.从位置上说,指段首的观点性、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段末的总结性、论断性的句子。

该考点或结合有关句子设置选项,或针对具体句子设置成主观题,要求考生理解其含意。

常见的设问形式主要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话的深刻含意;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等。

选项中常设置的陷阱有扩大或缩小概念范围,混淆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更换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等。

1.(浙江省杭州市周浦中学等四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想当网红①”陈鲁民①据某地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居然有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

2020中考语文专题-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议论文阅读_30

2020中考语文专题-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议论文阅读_30

三十、(2018淮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A】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B】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一(24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有的人长着强有力的翅膀,因凡心未泯而坠落人间,折.断了翅膀,例如我就是。

后来,他们▲ (煽动扇动)折断的翅膀,奋力飞起,却又迭落下来。

翅膀一定会痊愈,我仍会震翅高飞。

(节选自《名人传》,有改动)①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1分)折:▲②找出并改正文段中两个错别字。

(2分)▲改为▲▲改为▲③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分)▲2.年级举行汉字书写比赛,下面是主持人一段结束语,其中两处画线句均有语病,请修改。

(4分)同学们,写字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①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写字水平;②也希望大家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练习,写出一手美观的汉字。

修改①: 。

修改②: 。

3.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

(8分)【我来对一对】【甲】“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3回) (1)《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甲】段内容,补全“回目”。

(2分)答: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A 。

【我来辨一辨】【乙】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

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段水挡住也。

”唐僧道:“却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

”三藏道:“悟能,你休乱谈。

水之浅深,如何试得?”八戒道:“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

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节选自《西游记》)(2)有人说【乙】段中的“一股水”是“流沙河”。

你认为正确吗?请结合【乙】段内容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2分)答:【我来品一品】(3)依据【甲】【乙】两段文字,简要分析“洒家”与“八戒”的形象有何共同特点。

(4分)答:4.诗、文名句填空。

上海市松江区统考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松江区统考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松江区统考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语焉不详的遗憾。

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

A.切中肯綮一鳞半爪推陈出新B.高屋建瓴雪泥鸿爪推陈出新C.高屋建瓴一鳞半爪革故鼎新D.切中肯綮雪泥鸿爪革故鼎新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一大批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落地生花。

B.围绕“朗读与视觉:人文、历史与危机”为主题,知名主持人董卿与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单世联、张涛甫、陈恒等各抒己见。

C.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以上,几乎是中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

D.面对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不仅需要从法律层面立规矩,还需要平台加强自律、网民主动监督,更需要职能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③。

4、下列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李玉本来和同学约好去看电影,但身体不适无法前往。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附答案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附答案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附答案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A】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B】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邯郸市馆陶县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语文试卷

邯郸市馆陶县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语文试卷

邯郸市馆陶县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杰出不凡。

)B .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吹嘘:嘴里嘘气。

)C .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D .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不言而喻:此处指这些明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日本要想发展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认识历史、重信践诺。

B . 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C . 漫步于美丽的会龙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D . 通过持续不断的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大幅提高。

3. (2分)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

首领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

”B .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C . 此间与父亲研讨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美学》、《易经》、儒学、道家、禅宗等。

为其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进一步奠定基础。

D . 牛马们还卧在地下,皮肉乱抖,半个钟头立不起来。

二、书写 (共1题;共2分)4. (2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厌恶(wù)管束(sù )广漠(mò)质问(zhì)B . 责罚(zé)眼翳(yì)调度(diào)轻薄(bó)C . 庶祖母(zhé)嬉戏(xī)抽屉(tì)野蛮(mán)D . 文绉绉(zōu)绰号(chuò)牢骚(sāo)宽恕(shù)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5. (15分)(2020·玉林模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淮安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8)

江苏淮安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8)

江苏淮安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18年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A】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B】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北京市五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五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五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

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甚至被社会遗忘。

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的工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愿3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分)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①《中国诗词大会》自开播以来,拥有极高的收视率,这让节目的策划者也始料未及。

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②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籍。

③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④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

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⑤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化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⑥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⑦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远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岩山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岩山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岩山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共9分)汉魏六朝诗(节选)张亚新汉魏六朝时代,是中国古代的各种诗体荟萃一堂、争放光彩的时代。

其时骚体尚未退出历史舞台,四言体在《诗经》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五言体和杂言体达到成熟的境地,七言体基本成熟,各种近体诗逐渐形成。

可以说,唐代争奇斗艳的各种诗体都能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找到,且大都有上乘的表演,为唐代诗体的繁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古体诗中,有一种诗体在汉魏六朝时代显得特别繁荣、特别突出,对后代诗人的影响也特别大,这就是乐府诗。

所谓乐府诗,指的是一种配有音乐的诗体,在汉代又曾被称为“曲”、“辞”、“歌”、“行”等。

《文心雕龙·乐府》:“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说明乐府诗要用宫商角徵羽五音(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的12356,后来又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大致相当于现代简谱的1234567)来摇曳、延长、调和,用黄种、大吕等十二律(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C、#C、D、#D、E、F、#F、G、#G、A、#A、B等十二个固定的音)来配合声音的。

可见,乐府诗是一种歌辞和曲调,也就是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它同一般诗歌是有所区别的。

只是到了后来,文人创作的拟乐府不再用于管弦,同音乐的关系才逐渐脱离,但在汉魏六朝时代,这种脱离只是相对而言,文人创作的拟乐府即使不用于管弦,也还是要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音乐的制约和影响的。

作为一种诗体的乐府,原本是指乐府用以入乐的歌辞,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采自民间的歌谣,即乐府民歌。

由于乐府民歌从文学角度看颇具价值和特色,因此历来为人所重视。

乐府民歌依其产生时代和风格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汉乐府民歌和南北朝乐府民歌两类。

汉乐府民歌多为所谓“汉世街陌谣讴”(《宋书·乐志》),现存数量虽不算多,不过五六十首,但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之作,反映了相当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诗刊》编
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
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
......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
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
‘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A)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
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

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
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
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
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
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
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
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
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

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
为。

(有删改)
43.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

(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44.第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45.下面一则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

只要
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

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46.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答案】
43.示例:①形成独特的审美方式;②滋养人们的心灵;③是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44.指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45.放在文中【B】处更恰当。

因为第③段主要写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
第④段写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题中的这则材料,主要内容是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
远巨大,与第④段主要内容贴近。

46.总结全文;点题(呼应题目);点明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