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编
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一、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 = 10dm =100cm = 1000mm =10^6μm = 10^9nm。
2、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方法:“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 = 60s。
4、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停表、钟表等。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3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概念。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树叶从树上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
-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我们假定地面是静止的,汽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汽车在运动。
-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如果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那么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这就失去了研究运动的意义。
-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描述。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结果也可能不同。
例如,对于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2.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即要描述运动的物体。
- 然后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 最后根据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情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等。
三、速度。
1. 速度的概念。
- 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 s^-1。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例如,18km/h=(18×1000m)/(3600s)=5m/s。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1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1)测量的意义: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一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长短,有时并不准确,所以要对物体的某些外观特征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2)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标准各不相同,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二、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长度千米km1km=1000m=103m米m----分米dm1dm=0.1m=10-1m厘米cm1cm=0.01m=10-2m毫米mm1mm=0.001m=10-3m微米μm1μm=0.000001m=10-6m纳米nm1nm=0.000000001m=10-9注意: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参与运算,且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2)换算过程中,不要再写上原单位,只写目标单位;(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知识点3、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指各种有刻度的尺子,如直尺、卷尺、三角尺、皮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测量长度时使用。
①精密测量工具:如需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于机械加工的精密测量,而激光测距仪通常用于远距离精确测量中。
(2)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下表中的内容。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学好物理的方法和技巧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整理好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
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
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1. 质点: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2.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 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4.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是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是状态量;平均速度为位移比时间,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是过程量。
二、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能够加强原声。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 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7. 噪声的控制: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注意:a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b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地面固连体为参照物c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假设其速度为0(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相对静止条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3.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t=sv,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sv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一、位移、速度、加速度1. 位移: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有正负之分。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有正负之分,也可以用向量来描述。
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等。
3.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物理量的单位是米/秒²。
常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即9.8米/秒²。
二、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常见的有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2. 非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不同,速度也不同。
常见的有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三、距离、时间、速度的计算关系1. 距离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S=V×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时间和速度与路程的关系:V=S/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3. 时间和路程与速度的关系:t=S/V。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四、加速度、时间、速度、位移的计算关系1. 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at。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距离、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²。
其中,S表示路程,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 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4. 末速度和位移、初速度、加速度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五、力和牛顿定律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质点在静止状态下会保持静止,质点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会保持其速度和方向不变。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简而言之,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例如,汽车在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树叶从树上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的常见例子。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它就在做机械运动;反之,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就不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通常我们会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比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当我们说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往往是以地面上的某一固定点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则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运动状态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如,两辆并排行驶且速度相同的汽车,以其中一辆车为参照物,另一辆车是静止的;但以地面为参照物,这两辆车都是运动的。
在实际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它相对于太阳则是运动的;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保持相对静止,才能顺利完成加油操作。
四、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通常用字母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那么公式可以写成 v = s / t 。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m/s),常用的还有千米每小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m/s = 36km/h 。
比如,一个物体在 5 秒内通过了 20 米的路程,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v = 20m ÷ 5s = 4m/s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大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大全八班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学问点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留意观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留意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需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遗忘最终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开,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开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根本〔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别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3)代替法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肯定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肯定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讨论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那么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
5、速度(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二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常见的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常见的单位是:。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及的尺子;观察零刻度线是否 ;
(2)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一端对齐;
(3)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4)读:读数时要到 ;
(5)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和。
3.为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刻度尺读书时应估读到的下一位。
4. 与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不能。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和。
二、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里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2.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说物体正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哪个物体做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我们一般选择为参照物。
3.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所以运动是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选择的有关,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叫做。
2.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计算方法是:速度= ;公式是 = 。
速度的单位是、。
换算关系是: = 。
3.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速度。
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知识总结
速度的计算与应用--by仙女老师一、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2.特点: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⑴假定性: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⑵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⑶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⑷排己性:一般不取被研究物体自身为参照物(否则物体永远静止)⑸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三、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t=S/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同物理学上的比较方法)B.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5、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注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6、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s-t图像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就是速度大小,即斜率越大速度越大(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v-t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路程s=vt四、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时间段)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时间点)3.计算公式:V=S 总/t 总S :总路程;t :总时间4、平均速度理解⑴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注:若物体在过程中有停下来,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把停下来的这段时间也计算进去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
物理力学是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机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下面是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知识点:1.运动的描述和表示: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运动的表示:图像曲线和公式表示2.平动和转动:平动:点、直线和曲线的平动转动:物体围绕固定轴线旋转3.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物体所经历的位移长度和方向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4.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物体匀速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变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与速度曲线下面积成正比5.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变加速运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速度与加速度曲线下面积成正比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7.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8.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9.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合成为一个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10.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11.弹簧力: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产生的力弹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有关12.引力:地球引力使物体向下运动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3.抛体运动:在重力场中,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垂直方向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做自由落体运动14.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同一重力场中,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自由下落的运动15.斜抛运动:物体同时具有水平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形式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学好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解决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
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它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10-6m1nm=10-9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时间的测量工具:实验室一般用停表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h=60min,1min=60s。
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是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编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常考的物理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m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0~30cm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m ;教室每层楼高约3m ;一页纸的厚度约0.1mm …… 2、长度的测量——刻度尺、三角尺、卷尺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选】使用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会看】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刻度尺测量的精确程度)(3)【会放】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得歪斜;(4)度另一端正对刻度线读数时估读为0。
(5)【会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① 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测细铜丝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② 用尺规配合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的高度; ③ 用化曲为直法(细棉线)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④ 用滚轮法测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4、时间的测量[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1h=3600s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常考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s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 用时约15s ;脉搏1min 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例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从图中知圆柱体的直径是 1.85 cm 。
5、误差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千米(km) 米(m)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010 10 1000 1000 1000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常考的物理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m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0~30cm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m ;教室每层楼高约3m ;一页纸的厚度约0.1mm …… 2、长度的测量——刻度尺、三角尺、卷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选】使用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会看】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刻度尺测量的精确程度)
(3)【会放】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得歪斜;
(4)【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被测长度另一端正对刻度线读数时估读为0。
(5)【会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① 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测细铜丝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 ② 用尺规配合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的高度; ③ 用化曲为直法(细棉线)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④ 用滚轮法测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4、时间的测量
[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常考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s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 用时约15s ;脉搏1min 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例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从图中知圆柱体的直径是 1.85 cm 。
5、误差
测量时,受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
果、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错误可以消除。
【例2】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 dm 、14.50 dm 、14.53 dm ,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14.51__dm 。
[注意](1)测量数据中的错误数据应先去除;(2)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测量值保持一致,最后一位数字采取“四舍五入”法处理。
二、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0
10
10
1000 1000
1000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
象总是静止的),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
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
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3】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
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点拨】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关键是判断所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位置变化了,他就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就是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
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
时间,所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2)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s
v
t
=
变形公式:
s
t
v
=
s vt
=
(4)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5)国际单位制:m/s常用:km/h1m/s = 3.6 km/h
常考运动物体速度的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340m/s;自卸车的行驶速度约5m/s……
2、匀速直线运动
(1)如图甲,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任意相等的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例4】由s-t图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由v-t图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
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方法归纳】右图图象题应先看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在s-t图象中,倾斜
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静止;在v-t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做变速
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乙,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经
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
s
v
t
=
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平均
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求
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例5】某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 s内加速跑完了36 m,接着保持8 m/s的速度
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16__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6.25__m/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s
v
;使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
(2)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增长(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3)分析可以发现: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可见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
(4)小车沿斜面下滑做变速直线运动,测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填“能”或“不能”)让小车从斜面中点静止释放,原因是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