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合集下载

第四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对水质的要求。
· 判据的档次划分
(1)污水排放量:>20000m3 /d、10000~ 20000m3 /d、 5000~ 10000m3 /d、 1000~ 5000m3 /d、 200~ 1000m3 /d五个档次;
2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A=污染物类型数,B=需预测浓度 的水质参数数目) 复杂:A=3,或A=2 且 B ≥ 10 中等:A=2 且 B < 10,或A=1且B ≥ 7 简单:A=1 且 B < 7
4 算术平均法
n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4 预测条件的确定
· 预测点的确定:已确定的敏感点;环境现状监测点 (利于进行对照);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 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水文站;需要预测 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 预测点;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 置及该点的浓度;可在排放口附近的适当水域加密预 测点,以便确定超标区的范围。
污染物的降解分为两个阶段:(1)不含氮有机物的氧化,包括 含氮有机物的氨化及氨化后生成的不含氮有机物的继续氧化; (2)氨氮硝化(含氮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过程,由氨氮 氧化为硝酸盐)。
4 衰减变化 · 碳化过程:呈一级反应:
可得: · 硝化过程:也具有一级反应的性质:
可得: 的估算: 或
4 衰减变化
4 报告书编写阶段:总结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 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作准备。
n 评价等级的划分
4 划分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据 · 确定判据的原则 1 反映建设项目向地面水排放污染物及相关地面水问题
的主要特点;
2 参数的形式简单,其数据在评价大纲编写阶段能够得 到。
· 判据的确定
3 与建设项目排污有关的判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 4 与地面水环境有关的判据:受纳水体规模、受纳水体

第四章-水环境影响评价1

第四章-水环境影响评价1
ISE是负值或越大,说明建设 项目排污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 数的影响越大!
cp: 建设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cs: 水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 mg/L; ch : 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 mg/L; Q p——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m3/s; Q h——评价河段的流量, m3/s;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基本概念 4.2 相关水环境标准 4.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4.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4.5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6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4.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基本概念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包括河口)、湖泊、 水库。考虑到地表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 在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 评价时, 还包括有关海湾(包括海岸带)的部分内容。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内陆水体)
[例]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 知污水中含有COD.BOD. 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 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IV类,此环评应 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m3/d之间 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 Cd、Hg)、非持久性污 染物(COD.BOD)、酸碱(pH为酸性), 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水质要求:IV类
( *水P污65染)源分类(重点掌握)
污染源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 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如耗氧有机物); 酸碱污染物; 热污染;
4.2 相关水环境标准

tA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tA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二)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时期
❖ 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时期与水期(潮期)的划 分相对应。
❖ 河流、河口、湖泊与水库一般按丰水期、平 水期、枯水期划分;
❖ 海湾按大潮期和小潮期划分。
表7 各类水域在不同评价等级时水质的调查时期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情况,为一个水文年的丰 条件许可,可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
河 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 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可只在
查: • 非点污染源概况 • 非点污染源的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 • 非点污染源的排污数据
(五)水质调查
1、水质调查和水质参数的选择原则 (1)水质调查的原则 水质调查时应尽量得用现有数据资料,如资料 不足时应实测。 (2)水质参数的选择
所选择的水质参数包括现两类;一类是常规水 质参数,它能反映水域水质一般状况;另一类 是特征水质参数,它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 的水质。
一般应调查的河流水文特征值为:河宽、水深、流速、流量、坡 度、糙率及弯曲系数;环境水力学参数主要为:迁移、扩散及混合系 数等水质模式参数。
2、各类水域调查内容 (1)河流
根据评价等级、河流的规模决定,其中主要有:
•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 • 河流平直及弯曲情况(如平直段长度及弯曲段的弯曲半径等)、
(4)各类地面水域的规模
① 河流与河口 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
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 ❖ 大河:≥150m3/s; ❖ 中河:15~150m3/s; ❖ 小河:<15m3/s。
② 湖泊和水库的规模
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
当平均水深≥10m时: ❖ 大湖(库):≥25km2; ❖ 中湖(库):2.5~25km2; ❖ 小湖(库):<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 大湖(库):≥50km2; ❖ 中湖(库):5~50km2; ❖ 小湖(库):<5km2。

环境影响评价师题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师题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师题-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是通过对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预测和评价。

本文将从预测和评价的方法、内容、标准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与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通过对项目周边环境特征、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专家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预测。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水质模型、水量模型、水动力模型等。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对水质、水量、水动力等方面的影响。

对于水质影响,主要是评价项目对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水质指标等的影响,并与相关水质标准进行对比和评价。

对于水量影响,主要是评价项目对水体的补给、排放、流量等的影响,并判断是否会引起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对于水动力影响,主要是评价项目对水体流速、流向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是否会引起局部或全面的水动力变化。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境保护标准。

在中国,相关标准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保护水质标准》、《水功能区划与水质标准》等。

这些标准对于水质、水量、水动力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评价时需要按照标准进行。

下面以某地区新建水电站项目为例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首先,对项目周边环境特征、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然后,通过水质模型、水量模型等方法预测项目对水质、水量的影响,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和评价。

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和评价标准,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以减少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预测和评价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PT课件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PT课件
2、鱼塘尾矿库库址方案 该尾矿库址位于选厂东北方向约500m处,与大采坑相邻,地势较为平坦, 为大面积鱼塘,在东南两侧两面围堤,即形成一定容积的尾矿库。该处可作 为临时尾矿库。见附图4。
四、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
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东经114031′33″— 115020′42″、北纬29040′16″—30015′45″。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 与黄石市相连,西南与武汉市江夏区、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大 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大冶市城关西南郊约1.5Km处的大冶湖畔,西距 大冶铜录山铜铁矿1.5Km。新建尾矿库位于大冶湖南部垦区,大冶市石头咀矿 区东北角;库区东临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赵保湖垦区,西接个体小选厂尾 矿库,南靠矿区丘陵带私营球团厂,北依大冶湖防洪堤坝,占地面积170.5亩。
3、地形地貌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是南山北丘东西湖, 南高北低东西平。全市一般海拔高度为120至200米,最高海拔839.9米,最低海 拔11米。地貌为条带状相间的低山丘陵、沉积盆地和火山盆地。拟建场地原始地 貌单元属残丘缓坡与湖积地貌,由于近代人工围湖造田,地形地貌业已改变。库 区为大面积鱼塘及小型尾矿库,除北侧已有的大冶湖河堤地势较高外,其余地段 地形平坦。 4、气候与气象 矿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历年平 均气温为17℃,极端最高气湿43℃,最低气温-11.6℃。历年均降雨量1337.4mm, 最大年降雨量2180mm,最大日降雨量216.1mm,最大月降雨量383.7mm,最长连 续降雨天数为14天,降水量325.9mm。年平均风速为2.2m/s,主导风向为东风。 静风频率为30.1%。 5、水文地质 大冶湖为库区附近最大的地表水体,东西长40Km,南北宽1-3Km,流域面积 约1106Km2。大冶湖历年最高洪水位23.13m(1957.7.25),常年平均洪水位 17.13m。大冶湖中心河河床标高13.0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面污染源
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
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三、水体自净
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
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 净作用。 物理自净:蒸发、凝聚、吸附、自然沉淀等
化学自净: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
注:调查面积是指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
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污水排放量 m3/d >50000
20000~50000 10000~20000 <5000 调查范围 调查半径/km 调查面积(按半圆计 算)/km2
5~8
3~5 1.5~3 ≤1.5
40~100
15~40 3.5~15 ≤3.5
地表水水质要求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为依据,划分为五类:I、II、III、IV、V。 水质级别要求越高,相应的评价级别也高。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 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可根据建
设项目及受纳水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评价级别。
一、评级工作等级
例:某污水中含有六价铬、COD、BOD、挥发酚、氨氮、 硫化物,此污水的复杂程度?
受纳水域的规模
河流:按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大河: ≥ 150m3/s; ♠中河:15~150 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以枯水期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和水面面积划
分水域规模。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 :<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 :<5km2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非点源污染物被暴雨冲刷到接受水体的负 荷的计算:
基本程序:首先估计暴雨事件中暴雨径流的大 小(径流深度和径流面积的乘积),从而确定 暴雨的冲刷率,进而估计径流冲刷到受纳水体 的沉积物负荷,然后根据沉积物中污染物浓度 计算污染物负荷,或者根据固体废物与污染物 的统计相关关系计算污染物负荷。
①暴雨径流深度的估计: R=CR·P-Ds 式中: R —— 总暴雨径流深度,cm;
描述水体中水质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的水质模型称为静态模型。
按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分:分为零维、一维、二维、 三维水质模型。
当把所考察的水体看成是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时, 即水体中水质组分的浓度是均匀分布的,描述这种情 况的水质模型称为零维的水质模型。
描述水质组分的迁移变化在一个方向上是重要的, 另外两个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这种水质模型称为一 维水质模型。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第一节 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水域,
如河流、湖泊、水库等。考虑到地表水与海 洋之间的联系,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时, 还包括有关海湾(包括海岸带)的部分内容。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计算式,式中:
QS——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 q——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 L/(人·d); N——设计人口数,人; Ks——总变化系数(1.5~1.7)。
工业废水量计算式, 式中: m——单位产品废水量,L/t; M——该产品的日产量,t; Ki——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
t —— 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
2. 非点污染源
非点污染源:非点污染源又称面源,是指 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 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编辑ppt
第三节 水环境现状评价
• 评价标准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依据地表水水
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依次划分为5类 ➢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含油废水主要来自油罐区和操作区的雨水、油罐 排水、冷却水排污、冲洗和清洗水及原油脱盐
❖苯酚、苯和有机酸等有机物以及硫化铵、金属盐 和无机盐等无机物来自汽提、原油裂解、洗涤、 油的化学处理等工艺
❖高温水来自锅炉排污、冷却水排放等
编辑ppt
工业项目运行期环境影响识别
钢铁工业:六种操作—焦炭制造和副产品回收、铁 矿石制备、高炉炼铁、转炉电炉或平炉炼钢、铸 轧机操作、精整操作。毒物:氰化物、氟化物和H2S等。 • 病原微生物: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 酸碱污染:废水排入水体后导致水的PH值超出
6.5-8.5的范围 • 石油类 • 热污染
编辑ppt
水体自净
• 概念 • 水体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 渐恢复原有的水质
编辑ppt
水体自净原理
• 物理自净: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 淀过程,它又分为:
➢紊动扩散作用—由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水中污染 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
➢移流作用—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迁移的随流 输移
➢离散作用—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 均匀而引起的污染物分散
编辑ppt
水体自净原理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一节 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编辑ppt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冶市大红山矿区的居民主要从事采矿、选矿工作,部分农 民从事农业生产。
三 案例中涉及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其结果
3.1 建设项目概况; ★★★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主要通过收集现场资料获得其结果。主要涉及工程内容 及规模 :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任务由来 、生产( 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主要建筑物、全厂主要原辅材料 、用水及能源、动力消耗情况 、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主 要设备等。
拟建场地属地表径流区,汇水面积为0.1572Km2。地表水较丰富,先流向东 侧的中心港后,由场地东北角的赵保湖排涝站抽向大冶湖中心河中。
由于场地在大红山矿的东北侧,受井下采矿及采坑(坑底称高-50m)的抽排 水影响,现地下水总的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径流;场地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场 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地下水流向采坑位置。目前场地地下水水位 为-27.92—8.58米,而大冶湖中心河河库标高为13.00米,故场地地下水补 给及径流关系为:大冶湖中心河河水→场地地下水→采坑。
必须按建设过程(施工期)、运营过程(运营期)两个时 期详细核算和统计,有些项目还需对服务期满后的源强分 析。
污染源源强的核算方法: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 复用法。
2、库址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库址选择的基本要求: 影响尾矿库选址的因素很多,主要应从工程学、环境学、经
济学与法律和社会等四个方面来考虑,库址的选择一般应满足以 下要求: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工程性质、建设地点 工程名称: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工程 工程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位于大冶市西南约3Km处的赵保湖良种养殖场西北侧,在大红山
矿业有限公司选厂东北方向约500m处。地理位置见附图1。 2、产生尾矿的选矿工艺及消耗定额 (1)选矿工艺 该公司产生尾矿的选矿工艺见图。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学时)教学重点:熟悉环境目标、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概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地面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管理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教学重点:掌握水质污染因子的分类;熟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1.掌握水质污染因子的分类;2.熟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一、地表水环境的基本概念二、环境目标三、水环境标准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一、地表水资源1地表水环境的基本概念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是由水质、底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等三部分的状况决定的。

人类开发活动常影响地表水体水量和水质并引起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破坏水资源的正常功能。

本节重点介绍由于开发行动排放污染物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

2 水体污染水和大气一样有一定的组成成分。

一般来说,天然水中含有三大类物质:一是溶解物质,包括钙、镁、锰、铁、硅、铝、磷等的盐类或其它化合物;二是胶体物质,包括硅酸、腐植酸胶体等;三是悬浮物质,包括粘土、微生物等。

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所含各种成分(即所谓“本底含量”)也会由于地区、季节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

适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水质,对其各种成分的要求都有一定范围,超过一定限度,特别是有毒物质超过一定数量,就会给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小知识※※(1)水体污染的概念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

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

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t D ut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t —时间,d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0C —注入的示踪剂浓度,g/L ;u —水流速度,m/d ;L D —纵向弥散系数,m 2/d ;()erfc —余误差函数。

()()t D L e L ut x e t D w n mt x C 422,-=-π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t —时间,d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m —注入的示踪剂质量,kg ;w —横截面面积,m 2;u —水流速度,m/d ;e n —有效孔隙度,无量纲;L D —纵向弥散系数,m 2/d ;π—圆周率。

第四章地表水预测

第四章地表水预测

3 水体污染类型
有机耗氧性污染、化学毒物污染、石油污染、放射 性污染、富营养化污染、致病性微生物污染。
二、河流水质模型
1 河流水质模型简介 2 河流的混合稀释模型 3 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流场中的扩散模型 4 非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河流中的水质模型 5 Streeter-Phelps(S-P)模型 ( ) 6 河流水质模型中参数估值
0.1uB 2 Lm = Dy 0.4uB 2 Lm = Dy
4 非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河流中的水质模型
1.零维水质模型 零维水质模型 dC/dt =0,
V dC = Q (C 0 − C ) − k1CV dt
C0 C0 C= = k1V k1 ∆x 1+ 1+ Q u
Ci = C0 k1V 1 + Q
这两个方程式是耦合的。当边界条件 时,式(6-25)的解析解为:
L = L0 e − k1x / u C = C − (C − C )e − k 2 x / u + k1 L0 (e − k1x / u − e − k 2 x / u ) s s 0 k1 − k 2
25 20 15 10 5 0 0 2 4 6 8
2. 河流的混合稀释模型
背景段 河水Q(m3/s),污染 物浓度为C1(mg/L) 混合系数a , 稀释比n 定义 混合段 均匀混合段
污染物浓度为C2 (mg/L) 废水流量为 q(m3/s)
混合过程段的污染物浓度 Ci 及混合段总长度 L
C Q + C 2 q C1 aQ + C 2 q Ci = 1 i = Qi + q aQ + q
L mg/L DOmg/L DOm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六章)(一)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体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知识点:1.物理过程:物理过程主要是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

只改变进入水体污染物的物理性状、空间位置,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不参与生物作用。

水体的混合稀释作用主要由下面三部分作用所致:紊动扩散、移流、离散。

(1)紊动扩散:由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水中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的扩散。

(2)移流: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的迁移随水流输移。

(3)离散: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由河岸及河底阻力所致)而引起分散。

2.化学过程:污染物在水体中发生化学性质或形态、价态上的转化,使水质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

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解吸、胶溶—凝聚等过程3.生物自净过程:是水体中的污染物经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发生消失或浓度降低的过程。

影响生物自净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生物自净的快慢与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和性质有关。

其他如水体温度、水流形态、天气、风力等物理和水文条件以及水面有无影响复氧作用的油膜、泡沫等均对生物自净有影响。

(二)掌握常用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稳态模式(一维、二维)要求的基础资料及参数知识点:1.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按照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和建设项目外排污水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特性,确定相应水期及环境水文条件下的水质状况及水质预测因子的背景浓度。

一般采用环评实测水质成果数据或者利用收集到的现有水质监测资料数据。

2.拟预测的排污状况一般分废水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和不正常排放(或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

两种排放情况均需确定污染物排放源强以及排放位置和排放方式。

3.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多个阶段。

对于内陆水体,自净能力最小的时段一般是枯水期,个别水域由于面源污染严重也可能在丰水期;对于北方河流,冰封期的自净能力最小,情况特殊。

在进行预测时需要确定拟预测时段的设计水文条件,如河流十年一遇连续天枯水流量,河流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等。

4.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在利用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根据建模、验模的工作程序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数值。

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方法有实验测定法、经验公式估算法、模型实测法、现场实测法等。

对于稳态模型,需要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对于动态模型或模拟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等,还需要确定初始条件。

(三)熟悉多源叠加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知识点:当存在多个源对敏感点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多源叠加的问题。

单个源对敏感点的影响值可按照污染源特点,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模型参数及其他参数,采用相关的模式进行计算。

多个源对敏感点的影响值可以采用单个源的数学叠加来预测。

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应注意,多个源的叠加、多源与现状监测值的叠加都只有在同一边界条件下、同一点位进行才有意义。

(四)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要求的基础资料及参数知识点:[同(二)掌握常用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稳态模式(一维、二维)要求的基础资料及参数](五)掌握河流水质预测参数的确定方法(174)知识点: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有:公式计算和经验估值、室内模拟实验测定、现场实测、水质数学模型测定。

1.单参数测定方法(1)耗氧系数K的单独估值方法1①实验室测定法②两点法③多点法(2)复氧系数K 2的单独估值方法—经验公式法①欧康那-道宾斯公式②欧文斯等人经验式③丘吉尔经验式(3)K 1、K 2的温度校正温度常数取值范围:(4)混合系数的经验公式单独估算法①泰勒法求横向混合系数②费希尔法求纵向离散系数(5)混合系数的示踪试验测定法定义:示踪实验法是向水体中投放示踪物质,追踪测定其浓度变化,据此计算所需要的各环境水力参数的方法。

示踪物质有无机盐类、萤光染料和放射性同位素等。

示踪物质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在水体中不沉降、不降解,不产生化学反应;②测定简单准确;③经济;④对环境无害。

示踪物质的投放方式有瞬时投放、有限时段投放和连续恒定投放三种。

连续恒定投放时,其投放时间(从投放到开始取样的时间)应大于1.5x m /u (x m 为投放点到最远取样点的距离)。

瞬时投放具有示踪物质用量少,作业时间短,投放简单,数据整理容易等优点。

2.多参数优化法定义:多参数优化法是根据实测的水文、水质数据,利用优化方法同时确定多个环境水力学参数的方法。

多参数优化法所需数据:①各测点的位置,各排放口的位置,河流分段的断面位置。

②水文方面:u,Q h ,H,B,I,u max 。

③水质方面:拟预测水质参数在各测点的浓度以及数学模式中所涉及的参数。

④各测点的取样时间。

⑤各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放浓度。

⑥支流的流量及其水质。

3.沉降系数K 3和综合削减系数K 的估值方法①利用两点法确定K 1+K 3或K;②利用多点法确定K 1十K 3或K;③利用多参数优化法确定K 3、K。

例题:1.河流复氧系数K 2的单独估值方法常用(B)A.实验室测定法B.经验公式法C.现场实测法D.水质数学模型确定2.不属于耗氧系数K 1的单独估值方法的是(D)A.实验室测定法B.两点法C.kol 法D.经验公式法(六)熟悉选择水质预测因子的基本方法(156)知识点:水质影响预测的因子选择依据:①应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②受纳水体的水环境状况③评价工作等级④当地环境管理的要求等进行筛选和确定。

水质预测因子选取的数目:应既能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应少于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水质因子数目。

筛选出的水质预测因子,应能反映拟建项目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的主要影响和纳污水体受到污染影响的特征。

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满后各阶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自的水质预测因子。

对于河流水体,可按下式将水质参数排序后从中选取:hihi si pi pi )Q C (C Q −=C ISE 式中:pi C —水污染物i 的排放浓度,mg/L;pi Q —含水污染物i 的废水排放量,m 3/s;si C —水污染物i 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hi Q —评价河段的流量,m 3/s;hi C —评价河段水污染物i 的浓度,mg/L。

ISE 值是负值或者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七)掌握常用河流水质预测模式的运用(157)知识点: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

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预测模式有:1.河流稀释混合模式2.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3.Streeter-Phelps 模式4.河流二维稳态水质模式5.常规污染物瞬时点源排放水质预测模式、6.有毒有害污染物(比重≤1)瞬时点源排放预测模式常用的河流水质模式及其选择见下表:【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①大多数的河流水质预测评价采用一维稳态模型,②对于大中型河流中的废水排放,横向浓度梯度(变化)较明显,需要采用二维模型进行预测评价。

③在河流水质预测评价中,一般不采用三维模型。

④在HJ/T 2.3-93中给出了判定河流中达到横向均匀混合的计算公式。

在混合过程段下游河段(x>L),可以采用一维模型;在混合过程段(x≤L),应采用二维模型。

式中:L—混合过程段长度,m;B——河流宽度,m;a——排放口距岸边的距离,m;u——河流断面平均流速,m/s;H——平均水深,m;g——重力加速度,9.81m/s 2;I——河流坡度。

⑤不考虑混合距离的重金属污染物、部分有毒物质及其他保守物质的下游浓度预测,可采用零维模型。

⑥对于有机物降解性物质,当需要考虑降解时,可采用零维模型分段模型,但计算精度和实用性较差,最好用一维模型求解。

例题:一均匀稳态河段,河宽B=100m,平均水深H=2m,流速u=0.5m/s,平均底坡i=0.0005。

一个拟建项目以岸边和河中心两种方案排放污水的完全混合距离分别是(A )。

A.26374.7m,6593.7mB.17394.7m,7903.6m C.6593.7m,26374.7mD.27875.3m,6694.8m解析:河流水质数学模式预测方法:1.河流稀释混合模式(1)点源:河水、污水稀释混合方程。

对于点源排放持久性污染物,河水与污水完全混合、反映河流gHIB H Bu a B L )0065.0058.0()6.04.0(+−=稀释能力的方程为:式中:C—污水与河水混合后的浓度,mg/L;C p —排放口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Q p —排放口处的废水排放量,mg/s。

C h —河流上游某污染物的浓度,mg/L;Q h —河流上游的流量,mg/s;例题:计划在河边建一座工厂,该厂将以2.83m 3/s 的流量排放污水,污水中总溶解固体(总可滤残渣和总不可滤残渣)浓度为13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υ为0.457m/s,平均河宽W 为13.73m,平均水深h 为0.61m,总溶解固体浓度c p 为310mg/L,问该工厂的污水排入河后,总溶解固体的浓度是否超标(设标准为500mg/L)?解析:C p =310mg/L河流的流量为Q P =υwh=0.457×13.72×0.61=3.82m 3/s根据完全混合模型式,混合后的浓度为结论是河水中总溶解固体浓度超标。

(2)非点源方程:对于沿程有非点源(面源)分布入流的情形,可按下式计算河段污染物的浓度:式中:W s ——沿程河段内(x=0到x=x s )非点源汇入的污染物总负荷量,kg/d;Q——下游x 距离处河段流量,m 3/s;Q s ——沿程河段内(x=0到x=x s 。

)非点源汇入的水量,m 3/s;x s ——控制河段总长度,km;x——沿程距离(0≤x≤x s ),km。

(3)考虑吸附态和溶解态污染指标耦合模型当需要区分溶解态和吸附态的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指标耦合,应加入分配系数的概念。

分配系数K p 的物理意义是在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固液两相间的分配比例。

式中:c——溶解态浓度,mg/L;X——单位质量固体颗粒吸附的污染物质量,mg/mg;K——分配系数,L/mg。

p对于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已知其在水体中的总浓度的情况下,溶解态的浓度可用下式计算:式中:c——溶解态浓度,mg/L;c——总浓度,mg/L;TS——悬浮固体浓度,mg/L;K——分配系数,L/mg。

p2.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对于溶解态污染物,当污染物在河流横向方向上达到完全混合后,描述污染物的输移、转化的微分方程为:(6-6)式中:A——河流横断面面积:Q——河流流量;c——水质组分浓度;——综合的纵向离散系数;DL——直接的点源或非点源强度:SL——上游区域进入的源强;SBS——动力学转化率,正为源,负为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