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背景,把握文章情感,了解主题思想。

2.学习生词和词组,提高词汇量。

3.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作者用雾凇景象寄托出人物思想的表现方式,理解最后呈现的主题思想。

2.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熟悉生词和词组的意思,提升自己的词汇量。

3.能够理解课文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意图,深入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感情表达。

2.熟练掌握生词和词组,活用语言。

3.理解课文背景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在阅读中获取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法:让学生先通读一遍全文,掌握大意,然后逐段分析阅读。

结合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2.词汇习得法:提前把生词和词组列出来,在学生阅读时,对生词认真解释和讲解。

配合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3.逻辑分析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明白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充分挖掘文章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内容(一)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活动1.初步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和故事大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预期和了解。

2.来一个语文小测验,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复习。

例如,填空、选择等题目。

Step 2自主阅读1.让学生各自阅读一遍全文,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和情感。

2.讨论课文中不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确保学生阅读准确无误。

Step 3生词学习1.教师设计相关的词汇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词。

2.讲解并练习一个个生词和词组,例如,“枯黄”、“漫天飞舞”、“凝结”等词汇。

Step 4逻辑分析1.按照文章的顺序,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逐段理解文章表面内容和感受。

2.教师在逐段分析过程中,针对文化内涵展开讲解和解读。

Step 5总结反思在内容分析结束后,把握主题与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全方位的理解与体悟。

(二)任务要求1.各自完成一篇读后感,通过语文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1.2掌握雾凇与雾的区别。

1.3了解我国雾凇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及与雾的区别。

2.教学难点:雾凇形成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雾凇的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它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教师提问:“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它与雾有什么区别?”第三环节:课堂讨论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雾凇分布图,让学生分析雾凇分布的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1.请学生课下收集关于雾凇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雾凇景区,实地观察雾凇现象。

2.开展雾凇主题的手抄报、绘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雾凇的形成原理教师展示动画模型,解释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雾凇的过程。

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吗?它其实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到冷空气时,迅速凝结在树枝、草叶等物体上形成的。

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动画,看看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23 雾凇》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23 雾凇》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雾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只识不写的字,学会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字词认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齐声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3.理解“奇观”。

(观:在这里是景象或样子的意思。

)4.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奇观、形成、赞叹)二、精读感悟(一)奇观1.请大家边看边想,这些美景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剔透、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2.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可当你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见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松树和柳树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银菊,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3.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奇观)(板书:奇观)[设计意图: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感知雾凇美景,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4.那吉林雾凇究竟“奇”在哪?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语。

(1)多①“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都是雾凇,真多啊)还有哪个词可看出雾凇多?(缀满)②“缀满”它可以换成“挂满”或者“盛开”吗?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③指名读,读出雾凇的多。

(评:这么多的雾凇,真是壮观!)④小结:雾凇的奇观在于它的多,再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多)(2)美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等。

(相机板书:美)这么美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3)小结:雾凇真是一幅美丽而奇妙的画卷啊,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雾凇》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要求:1、引导同学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同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读准以下词语,留意带点字的读音。

凝聚雪白晶莹银光闪耀俗称最初摄氏度3、读好句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

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映示〕这就是著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说明:这里应选哪一种?〔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雾凇景象之奇怪的。

〔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2、争论沟通: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怪的?卡片出示:雪白晶莹银光闪耀〔指导朗读〕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雪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耀,漂亮动人。

指名读,齐读。

3、除了从色调、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漂亮动人之外,最末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

看完后说一说。

〔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沟通: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著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板书:奇观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索: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沟通,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寒冷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聚而成。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雾凇”这个词大多被用来描述一种自然奇观——冬季寒冷的天气中,当地形、天气和气温等多方面条件都满足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凝聚成冰,附着在大自然的物体表面,形成无数晶莹透亮的冰塔、冰墙和冰帘,像是一场天工的奇迹。

而在教学上,我们更要重视的是,探索雾凇形成的奥秘,看看这个自然奇观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生态作用。

一、雾凇形成的原理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满足一系列条件。

一方面,要有充足的水分子源,也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否则水分子不会凝结成冰,而是一直保持在水蒸气的状态。

1.气象条件因素:空气中水分子含量的饱和度、温度等是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因素。

2.形态条件因素:在合适的气象条件基础上,还需要支撑物体表面水分子凝聚成冰的形态条件因素。

通常来说,那些带有纹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更易于形成雾凇。

3.吸附条件因素:雾凇的形成还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影响。

雾凇的形成过程中,空气中的杂质往往成为吸收和捕捉水分子的核心,在空气气流带动下,冰晶逐渐形成。

综上,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既有气象条件因素、形态条件因素和吸附条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与局部地形、风向和气流等因素有关。

二、雾凇的生态意义雾凇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奇观,还有着丰富的生态意义。

1.雾凇与环境雾凇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分子来源和低温条件,而这些条件又与人类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气温升高,从而减少冬季雾凇的形成。

而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源等措施,则有助于提高雾凇形成的几率。

2.雾凇与生物对于一些植物和动物而言,雾凇也是它们的糖分来源。

例如,枫树、桦树、红松等植物会利用雾凇的糖分,提供自身的营养需求;而小鸟、松鼠等动物也会趁着雾凇形成吃掉它们,获取食物。

3.雾凇与景观对于旅游业而言,雾凇更是一种独特的景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多地对雾凇景观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让学生感悟雾凇的美丽奇特,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齐读课题。

2、这吉林雾凇被誉为——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

(2)点出奇观,什么样的景象才可以称为奇观?(神奇、奇特、壮观的景象)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雾凇到底是怎样的,才会被称为奇观?(板书:奇观)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读读文章的第一小节。

1、雾凇是怎样的?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2、学生抓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出示词卡,指导读好三词。

洁白晶莹(雾凇那么白,那么亮。

)银光闪烁(雾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银光。

)美丽动人(相机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3、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导朗读。

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齐读。

4、指导读出(多,壮观)——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缀满了枝头,绵延了十里长堤——读、点评十里长堤(那么长,范围可真广啊!)缀满(挂得满满的,可真多呀!)2、小结:是啊,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长堤,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齐说)(板书:!)3、指导背诵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谁愿意带领我们欣赏一下?指名读。

2)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往返,齐读。

3)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在心中回味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齐背。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看到这么美的雾凇,我想同学们一定和老师一样,最想知道?(指3—4名学生说)是啊,吉林雾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读读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课时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检复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千姿百态)2、这么美丽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想)(点击课件)(1)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2)出示文字,是啊,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此时,你心中又有了什么疑问?二、自主探究。

1、看来大家都十分爱动脑,上完了今天这一堂课你会知道问题的答案的。

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读到你最欣赏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到你体会到雾凇奇特时,读到你想和同学交流时,请举起你的手。

(学生自主读文感悟)2、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刚才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投入,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自己最棒的研究成果汇报给大家,谁来说?(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引导)(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自由读、指名读、欣赏美丽的雾凇)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你想说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2)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收获?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中最吸引你的词语句子有哪些?它们为什么吸引你?汇报自主探究情况:“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写出了雾凇是逐步形成的。

“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写出了雾凇的形成过程。

再读读这句话,看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真会读书,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松花江畔去看看,好吗?(点击课件)(3)想研究一下雾凇神奇的形成过程吗?下面我们就以“雾凇的自述”为题,以小组为单位,再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书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把自己当作雾凇,告诉大家为什么你不出现在别的地方,只出现在松花江畔。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一、交流资料,丰富感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雾凇》,大家对雾凇都很感兴趣,我知道同学们课后都收集了一些关于雾凇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2、教师过渡: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也觉得雾凇真是不同凡响,课文的第一小节是怎么写雾凇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用“”再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二、欣赏图片,感受美景1、你从哪儿读出了雾凇的美?(交流)2、师:是啊,在这万物萧瑟的季节,漫步十里长堤,让我们的眼睛也去感受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去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看!(雾凇图片欣赏)3、看完后想说什么?(冰天雪地童话世界人间仙境)4、(出示第一小节)你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5、谁来试一试?听了他的朗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还有谁想来读的?这么美的雾凇你们喜爱吗?带着喜爱之情一起来读一读6、师过渡:雾凇真美啊,再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再阅读文章的时候,你想过哪些关于雾凇的问题呢?三、合作探究,了解成因1、学生提出疑问。

(雾凇是从怎么形成的?雾气是从哪儿来的?……)2、师: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这样吧,今天就请同学们自己研究研究,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信心吗?3、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了一下,看!教师相机出示问题(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为什么吉林的雾凇这么闻名?3、它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4、在这些问题中,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自由组合,想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坐到一起5、研究得怎么样了?哪一组先来汇报?(1)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出示这段话)从他的汇报中,可以看出雾凇的形成要具备哪两个条件?(有过于饱和的水汽,还要遇冷凝结)加点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刚才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能说说什么“饱和”是什么意思吗?那“过于饱和”呢?老师还是不太理解,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老师理解吗?最好演示一下,或者举个例子。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导入: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感受雾凇的特点: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特点?2、讨论交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板书)3、齐读这两个词。

4、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5、指名朗读,齐读,初步感知雾凇的特点。

6、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课文还写了雾凇的哪些特点?7、交流:玉树琼枝、千姿百态(板书)8、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雾凇的“千姿百态”。

出示收集的雾凇资料照片。

9、说话训练: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10、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板书: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感受雾凇的美景:出示雾凇的全景和特写2、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4、交流后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 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② 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

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D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指导朗读。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产生了哪些疑问?2、质疑后归纳:①什么是雾凇?②雾凇形成需要什么条件?③雾凇是怎样形成的?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

(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22 雾凇)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出示课件2)今天,就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请同学们坐上火车,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好了,吉林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雾凇奇观。

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1、欣赏雾凇奇观。

(课件3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师: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以开火车的方式交流: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冰天雪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2、是啊,多美的雾凇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课件4出示第一段内容)(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学生读句子)(2)课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b、指名说,老师在课件5上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点击成蓝色。

c、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谁来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个别读。

)d、你读得真美!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

(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江畔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雾凇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夜幕降临零下淹没模糊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篇:《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一起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网络一起去领略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课题(雾凇)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 看雾凇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师板书:奇观5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配乐)三、精读第二自然段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指导朗读。

(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

树木()。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具体语境和图片,理解词语,感受词语的内涵,并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3 通过学习吉林雾凇的外形美,形成过程的美,感受它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一复习导入激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3 雾凇。

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雾凇介绍了外形之美、形成过程和人们的赞叹。

(板书)二感受雾凇的外形美(1、3小节)1991年,江泽民视察吉林时,看到雾凇美景,高兴地题词称赞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雾凇的美,到底美在哪里呢?让我们也赶紧去领略一下。

1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第1小节,思考你从中读到了怎样的雾凇。

a听了大家的介绍,我觉得雾凇真是太美了,看,(示图)它白中透着光亮的样子,我们就可以说它是——洁白晶莹。

而且还闪耀出特殊的光泽,一起读——银光闪烁师:雾凇是这样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这是什么美?光泽之美。

(板书)b师: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雾凇的壮观之美,你能感受到吗?美在哪呢?(板书)c放入句子,相信更能表现出这份美来。

d其实,课文第3小节也写了雾凇的美,你能像老师一样用两个字来概括吗?(姿态板书)2 总结:作者在文中用生动而简洁的语言从光泽、壮观、姿态三方面向我们展现了吉林雾凇的外形之美。

三感受雾凇形成过程的美(第2小节)但却花了很多笔墨向我们介绍了雾凇的形成过程。

1 第2小节,总共有几句话,自由读思考都是围绕哪一句来说的?(1)共八句。

围绕第一句。

作者先概括后具体地写出了雾凇的形成过程。

(2)示句。

指名读。

简单的一句话却写出了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说明了两个重要的条件,请同学们默读第1句,思考雾凇形成需要哪两个条件?(1过于饱和的水汽 2遇冷凝结)(3)这两个条件决定着雾凇最终是否能够形成,非常重要。

1需要——过于饱和的水汽2——遇冷凝结。

2 吉林雾凇的形成同样要满足这两个条件,需要大量过于饱和的水汽。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诊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

教学过程:一、揭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指名背诵《九九歌》,说说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2、引入本课,揭题,认读“凇”。

3、基础性诊断练习。

“凇”是“冫”,不是“氵”,为什么?(师根据讨论内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4、观看雾凇奇景,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②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③小结,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之情。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说说你有什么感觉?②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闪)③从哪些词语看出吉林雾凇名气大?(闻名全国、奇观)3、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为什么雾凇奇观出现在严寒的松花江畔呢?(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口述雾凇怎样形成的?相机板书:最初……逐渐……最后……②书示句子: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③看教学课件,欣赏美丽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淞》教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淞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淞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
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淞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
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淞。

(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22雾淞)雾淞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出示课件2)
今天,就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淞。

请同学们坐上火车,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好了,吉林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雾淞奇观。

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淞的奇特美丽
1、欣赏雾淞奇观。

(课件3出示雾淞图片,学生欣赏)
师: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以开火车的方式交流: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冰天雪
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
2、是啊,多美的雾淞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淞的美的?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课件4出示第一段内容)
(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淞的?(学生读句子)
(2)课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淞的美了?
b、指名说,老师在课件5上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点击成蓝色。

c、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谁来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个别读。


d、你读得真美!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淞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

e、这么美丽的雾淞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真好!)(谁也能像他读得这么美?2—3人朗读,评读,赛读。

)(3)雾淞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淞——(板书:奇观)谁知道奇观”的意思?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奇观”在本课中是说——(雾淞是雄伟美丽而有罕见的景象。

)谁来把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再次感受它的美。

(齐读)
3、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淞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1)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课件6出示:千姿百态(齐读)
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姿态万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它们像什么。

(课件7显示几组雾淞姿态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