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需要通过数字记录,直 观性不太强。
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实验创新
1,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 2,改进实验细节,减少实验失误及误差。
改进之处
一. 利用金属薄铁片的弹性弯曲,使斜面与水平面圆滑衔接; 二. 滚动球改为圆柱体,滑块改成泡沫; 三. 实验步骤分两步,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从不同的高度滚下,
质量不同的两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原型实验及不足之处
原理图;
原型实 验:
原理:获得动能--------撞击做功---------------比较做功的大小
二、不足之处
撞击球方向性较差,容 易滚出预定轨迹,导致 实验失误;
由于木块与桌面接触不 均,导致撞击后的运动 轨迹容易发生改变,而 导致实验失误;
摩擦力较大,要撞击球 的惯性大一点,碰撞需 要完全非弹性碰撞,否 则看不出效果
验同时演示,效果会好些;
比较适合中等偏下的学生 接受;
03
02
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 了难度;
师生合作学习的难度降
04 低了,提高了课堂学习
效率;
谢谢指导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实验效果:
对比实验同时演示,现象明显,直观性强,直接比较得出结 论,降低学习的难度,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演示二,让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撞击停在 同一线上的滑块,观察比较滑块被撞的距离,说明动能的大 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自我评价
对于综合分析能力还不是
很强的学生来说,对比实 01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探究动能大小决定因素的 实验改进 周源山学校 付秀智
资兴市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作品名称:太阳能发电车
作品简介:
我们的作品是一辆太阳能发电车,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通过电能驱动车轮运动。
这不仅环保,而且能够节省能源,是一种非常实用和创新的交通工具。
作品原理:
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经过电池储存起来,供给电动马达驱动车轮加速前行。
这样车辆就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和运动。
主要实验过程:
1. 搭建车架结构和安装车轮:使用有机玻璃制作车架,安装轮子,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可移动性。
2. 安装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板固定在车身上方,确保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太阳能。
3. 连接电池和电动马达:将太阳能板通过电线连接到电池,再将电池连接到电动马达,确保发电和运动的顺利进行。
4. 进行发电和运动测试:将车辆放在太阳下,观察并记录太阳能板转化为电能的效果,测试车辆是否能够正常驱动。
作品特点:
1. 环保节能:通过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创新性:将太阳能和交通工具相结合,提供一种全新的移动
方式,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实践性:通过搭建和测试太阳能发电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并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期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同学们对太阳能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他们对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个作品可以在学校或社区内展示,吸引更多人关注太阳能的应用和环保问题。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
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第四届学生创新实践比赛方案(暑期作业)(6-25) - 修改
2012年青羊区第四届“中学生物理创新实践大赛”比赛通知(暑期物理实践作业)各中学物理组: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快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在学生中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进一步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由青羊区教科院、青羊区物理教学专委会、教师无国界组织联合主办的青羊区“第四届中学生物理创新实践大赛”将于下学期10月下旬隆重举行。
请各校认真阅读比赛要求和方案,并将创新制作工作布置给学生作为暑期物理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暑假里开展相关研究活动。
下期开学初,各校抓紧进行校内初赛,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全区决赛。
现将相关比赛要求及方案通报如下:一、比赛地点和时间比赛地点:待定比赛时间:2012年10月下旬(第10周左右)二、参赛对象:进入决赛的初二和初三学生三、比赛项目:初二年级:《弹力小车》现场制作(每校一组,每组限3名学生)初三年级:《我的课堂我做主》物理课件制作及展示(每校两组,每组限3名学生)年级不限:《小乐器DIY演奏》比赛(每校一组,五人同台演奏, 3名学生+1名物理教师+1名其它学科教师)(其中:希望各校邀请外教同台演出)四、奖励办法设个人奖和团体奖。
五、比赛方案详见附件附件一:(初二年级项目)“弹力小车”比赛方案一、参赛对象:青羊区各学校初2014级学生二、项目介绍:--------学生现场制作由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并比赛行驶距离。
三、制作器材组委会为各组提供的器材有:橡皮筋(3~4条)、硬纸板各校备选器材表:四、比赛过程1、比赛当天,学生进入制作室后,首先将备选器材放在桌上,同时向裁判员提交本组的《备选器材登记表》(表格见附件)。
2、在总裁判组织下,学生上台抽签,抽出“损坏器材”编号,由裁判员对号提走相应器材。
(详见“特别说明”)3、总裁判宣布制作开始,参赛选手进行小车的制作和调试,各组裁判员督促制作过程。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一、地位: 浮力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 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其中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能帮 助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以及对物体的 浮沉,浮力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浮力就是液体对物 体向上托的力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 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熟悉探究的方 法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由实验得出结论,客观具体,学生容易接 受,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实验器材:铁架台,两个规格相同的圆形
测力计,轻质塑料杯,自制溢水杯,升降仪, 重物。
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利用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所 受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通过对比两者大 小关系得出正确结论。
2、实验装置图:
实验过程
1、记录重物未浸入水中时测力计A的示数为 G ,同时观察塑料袋中的水的情况,观 察测力计B的示数并记录 ; 2、通过调节升降仪,改变重物浸入水中的深 度,逐步观察,记录,比较测力计A和B 示数,通过列表归纳物体所受浮力的规律。
物
实验数据
物体浸入水中的 位置(逐步变深) 未浸入时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位置4
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B 的示数(N)
实验效果:
两测力计同时演示,现象明显,直 观性强,列表直接比较得出结论,降 低学习的难度,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自我评价
• 本装置可以避免水在溢出过程中的损耗,几 乎可以收集全部溢出的水; • 较大优势是现象非常直观,读数方便,容易 总结实验结论; • 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连续多次测量重物在不同 位置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及排开水的重力,使 得实验过程具有连续性,能够克服原有教材 中实验的片面性偶然性等因素的影响,实验 结论更具说服力。
2014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气体流速对气压影响的实验创新大树坳中学参赛教师:薛辉执教时间:9月17日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四,教材介绍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内容安排在液体压强、大气压之后,浮力之前,在单纯对压力、压强认识的基础上向压强差、合力的层面过渡,为后面浮力的学习进行铺垫。
2、设计实验的目的:教材中实验存在如下弊端:①气流产生要人用口吹气,因此,实验气流不平稳,干扰因素多;②进行实验时,无法进行实验和现象解释进行即时分析;③实验进行时间短,现象不明显。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装置能突破以上教材实验存在的不足。
3、实验创新之处: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用电吹风替代口吹,使得实验能源源不断产生平稳气流;实验在进行时能同时对实验进行分析,更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实验的进行可以人为控制,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仪器:光碟、矿泉水瓶、电吹风、硬纸板、泡沫板、泡沫盒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实验装置如图:6、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制备阶段①取空矿泉水瓶一个,从瓶身中间割开;②取光碟一张,用剪刀刮碟片中央,使得碟片中央刚好可容纳刚刚取的矿泉水瓶瓶口,套紧备用;实验阶段实验1:碟片吸纸板实验【演示】将电吹风套在矿泉水瓶身中,左手握住矿泉水瓶瓶身,使底部碟片靠近纸板,打开电吹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碟片吸薄泡沫板实验【演示】将电吹风套在矿泉水瓶身中,左手握住矿泉水瓶瓶身,使底部碟片靠近薄泡沫板板,打开电吹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3:碟片吸薄泡沫盒实验【演示】将电吹风套在矿泉水瓶身中,左手握住矿泉水瓶瓶身,使底部碟片靠近泡沫盒,打开电吹风,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准备过程中硬纸片、薄泡沫片、泡沫盒的的面积和质量不宜过大。
7、实验结果记录及结论:实验1、实验2、实验3现象:硬纸片、薄泡沫片、薄膜盒被吸到空中不掉下来。
实验现象解释:实验中,物体顶部的流速大,物体底部的流速小,物体在空中没有掉下来,表明物体受一个向上的力,表明物体底部压强大于物体顶部压强。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创新研讨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创新研讨——全国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体会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郭海燕(2013年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讲座实录)关于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讨,网上的相关论文数不胜数,在座的老师肯定也有一些心得,说不定还写过相关的文章。
今天,我不是来给大家讲理论的,我想讲的是由我亲身经历所提炼出来的真实的东西。
以下观点,原创、真实,但只能代表我个人,不代表任何单位和组织。
省教育厅安排我讲这堂课的目的,是希望我能从一位教学大赛获奖选手的角度切入课题,下面我就从我的参赛经历说起。
一、参赛经历1、全国教学大赛简介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由全国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几种教学比赛。
第一种是“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国青赛),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下。
国青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十届,比赛采用层层选拔的原则。
第十届是2012年11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因此可推算出第十一届的举办时间将是2014年11月左右,符合参赛条件的老师若有意参加国青赛,请把握好即将开始的县市省(区)选拔赛的机会。
第二种是“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名师赛),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上。
名师赛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第三届是2012年9月底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可以推算出第四届国赛时间大约在2014年9月,县市省(区)选拔赛即将开始。
当然,在县市省(区)选拔选手时,选拔赛的名称不一定是“名师赛”,如我省的第三届选拔赛是以“复习课比赛”的名义进行的。
因此,如果想参加名师赛,就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参加省市讲课比赛的机会,如果能够在省市级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比赛中名列前茅,都能获得参加更高级别比赛的资格,即使这次没有机会,只要你足够优秀,下次机会还在等着你。
在选拔赛中,各地依据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分,确定名师赛的推荐人选。
我省的物理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是培养全国一等奖的高手,曾在一届比赛中辅导高中和初中学段各两名选手全部获得全国一等奖,创造了全国纪录。
吉林省物理实验创新大赛参赛作品(精选)
新型平抛运动实验器吉林松花江中学朱振栋刘洋一、新型平抛实验器的设计思路研究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新课标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生实验,目前大多采用直接描迹法(如1、铅笔描迹法2、水柱法3、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法4、利用接球挡板挤压法(J2154))其流程:选定坐标系—留迹—描迹—量取纵、横坐标值—研究平抛运动特点(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计算初速度)。
可见这种方法:操作时间长,误差来源多,偶然误差大。
新型平抛运动实验器(图2),采用间接描迹法,其流程:留迹——量取横坐标值—(描迹)—研究平抛运动特点(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计算初速度)。
可见这种方法:操作快捷、误差来源少、偶然误差小。
二、新型平抛运动实验装置制作原理依据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而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h是与运动时间t的二次方成正比。
因此为计算方便,在纵坐标y轴上,从原点开始向下任取坐标为1h、4h、9h、16h、…n2h的点。
这样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从其中一个位置运动到下一个位置所用的时间都是相等的(h1:h2:h3… =gt12/2:gt22/2 :gt32/2 …,1:4:9…=t12:t22:t32…,即1:2:3= t1:t2:t3…)。
过这些点作水平线与轨迹相交,交点就是每经相等时间物体所到达的位置(图1)。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直接测得这些交点的坐标值,对我们研究平抛运动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减少了误差来源。
三、新型平抛运动实验装置制作方法1 、支架和底座用木方做成长50cm、宽55cm的支架,固定在长50cm、宽30cm的底座上。
再把斜槽轨道(可自制或选用J2154、J2135实验器上的轨道)固定在左侧支架的适当位置(如图2)。
把电磁线圈安装在轨道上端自由活动的档球板上,连接线上要带有吸放球开关.这样利用开关的通断来控制小球的下落,以减少由于手动而引起的实验误差。
2、接球槽用厚胶合板做成前后面、左右有挡板的接球槽(如图2),槽宽度略大于支架和轨道宽度之和,槽深略大于球的直径,以防止球下落到底板时滚出接球槽。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省赛)
二、教材处理
没有实验 六张图片
枯燥 难懂 乏味
常用装置
玻璃透镜
生物仪器
玻璃透镜
三、创新之路
灵感
资料
试验
第一代作品
不便控制,不好调节
第二代作品
只能调厚度,不能调曲度
第三代作品
更易变焦,成像清晰,现象明显
第四代作品
更 科 学
更 真 实
四、创新实验
1、器材原理:
相当于睫状体
要观察的物体
相当于晶状体
相当于视网膜
水透镜调节曲度,晶状体仿真模拟。
2、创新演示:
a、安装器材,并在光屏上成像。 b、将物体移近,像变模糊,调节水透镜螺 母使水透镜变厚,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c、将物体远离,像变模糊,调节水透镜螺
母使水透镜变薄,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d、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五、自我评价
亮点:通过螺母的调节,拉伸压缩水透镜,改
自制水透镜模拟眼球晶状体变焦 创新实验
郴州市永兴县长郡文昌中学:刘烈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地位作用
眼球的晶状体变焦过程及成像原理,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的重点和难点;是凸透镜成 像规律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应用和延伸;是了 解眼球工作机能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 原因及其矫正方法的基础。
变曲度,调节焦距,能更科学,更真实地反 映晶状体的变焦成像过程。
材料易得;制作简单;费用低廉。 现象明显;直观易懂。 改进了教法,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兴趣。 填补了教材的空白。
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学习。
借此机会,非常感谢省、市、区物理教研员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真诚的帮助。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参加赛课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全国性质的大赛课还是第一次参加,感触颇多。
有了荣誉上的收获,但与同行高手过招时,有了更多知识理念上的收获,下面我把大赛前前后后的片段介绍给大家,愿相互共勉。
在参加全国大赛之前,第一场比赛是参加2011年8月份举行的黑龙江省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这时,大赛就拉开了序幕。
教师先进行理论考试,然后进行团队说课比赛,两项赛事的总分作为团队或个人的成绩,再进行评比。
比赛异常的激烈和困难。
我校出两个团队,由于人多,召集略有困难,因此在比赛前,我们的成员就在赛场附近找个地方进行备战。
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洪铁老师亲自到我们的团队进行一一指导,备战到深夜。
由于物理组老师扎实的专业水平和充分的准备,最后我校物理组被纳入“黑龙江省中学物理优秀团队”资源库,物理组教师被纳入“黑龙江省优秀中学物理教师”资源库。
很荣幸的是,我获得了黑龙江省中学物理教师技能大赛(笔试说课)两项一等奖。
经过大赛的选拔,最后很荣幸能代表黑龙江省参加2011年11月份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并获得大赛的一等奖。
照片本次大赛仍然采用打分制,满分100分。
课堂教学实录60分,教学设计10分,现场评课30分。
先谈一下关于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
(1)选课课题自选,但必须要符合大赛的主题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突出物理知识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突出物理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但这节课一定要适应于你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特点。
因为这样的课可以有很多的不足,但一定不能出现错误。
记得我在选课时,征求洪老师的意见,他没有犹豫的就选择了“光的折射规律”这一课。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中,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有趣的实验,探索了物理学的奥秘。
其中一个获奖作品是一个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电机。
学生们利用铜线、磁铁和电池制作了一个小型发电机。
当铜线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电流。
这个实验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电磁感应的原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另一个获奖作品是一个基于光的折射原理的光学仪器。
学生们利用透明塑料板、三棱镜和水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望远镜。
当光线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近。
这个实验让学生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并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些优秀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初中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它们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期待着更多优秀的作品在未来的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中诞生!。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事项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
各项活动得到教育部的同意和支持。
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
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
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如以参加复赛。
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题,满分为320分;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满分为80分。
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
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
每届决赛设一等奖50名左右,二等奖150名左右,三等奖200名左右。
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竞赛大纲2015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力学1. 运动学参考系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矢量和标量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曲率半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相对运动伽里略速度变换2.动力学重力弹性力摩擦力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非惯性参考系※平动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匀速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视重☆科里奥利力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虚功原理4.动量冲量动量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质心运动定理※质心参考系反冲运动※变质量体系的运动5.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质心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恢复系数6.※角动量冲量矩角动量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7.有心运动在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动8.※刚体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刚体绕轴的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正交轴定理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9.流体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10.振动简谐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相位振动的图像参考圆简谐振动的速度(线性)恢复力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11.波动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像※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波的干涉※驻波波的衍射(定性)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前3项均不要求定量计算)※多普勒效应热学1. 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大小的数量级分子的热运动和碰撞布朗运动※压强的统计解释☆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定量计算;※分子热运动自由度※能均分定理;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分子力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2.气体的性质温标热力学温标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绝热过程中的应用※多方过程及应用※定容热容量和定压热容量※绝热过程方程※等温、绝热过程中的功※热机及其效率※卡诺定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宏观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熵增5.液体的性质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表面张力系数※球形液面两边的压强差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6.固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7.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熔化热蒸发和凝结饱和气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8.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导热系数对流辐射※黑体辐射的概念※斯忒番定律※维恩位移定律9.热膨胀热膨胀和膨胀系数电磁学1.静电场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匀强电场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 ※高斯定理及其在对称带电体系中的应用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势公式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静电镜像法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球形、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连联接※电荷体系的静电能,※电场的能量密度,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偶极矩☆电偶极子的电场和电势电介质的概念☆电介质的极化与极化电荷☆电位移矢量2.稳恒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并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3.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P-N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其微观解释(定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掌握机理)超导现象☆超导体的基本性质4.磁场电流的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叠加原理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长直导线、圆线圈、螺线管中的电流的磁场分布(定性) ※安培环路定理及在对称电流体系中的应用※圆线圈中的电流在轴线上和环面上的磁场☆磁矩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5.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场(涡旋电场)自感和互感自感系数※通电线圈的自感磁能(不要求推导)6.交流电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交流电的矢量和复数表述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感抗和容抗※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整流滤波和稳压☆谐振电路☆交流电的功率☆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赫兹实验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场能量密度、能流密度电磁波的波速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光学1. 几何光学※费马原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焦距与折射率、球面半径的关系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其它常用光学仪器2.波动光学光程※惠更斯原理(定性)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光的衍射现象※夫琅禾费衍射※光栅※布拉格公式※分辨本领(不要求导出)光谱和光谱分析(定性)※光的偏振※自然光与偏振光※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近代物理1.光的本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与动量2.原子结构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用玻尔模型解释类氢光谱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的产生(定性)和特性3.原子核原子核的尺度数量级天然放射性现象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放射线的探测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应方程质能关系式裂变和聚变质量亏损4.粒子"基本粒子" 轻子与夸克(简单知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德布罗意关系※不确定关系5.※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假设洛伦兹变换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多普勒效应☆速度变换相对论动量相对论能量相对论动能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关系6.※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与量纲分析数学基础1. 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2.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的运算,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3.※微积分初步及其应用:含一元微积分的简单规则;微分:包括多项式、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函数乘积和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一、背景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老化、实验方法单一、实验效果不理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举办了一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
二、大赛目的1.激发教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推广优秀的物理实验教学经验和方法;3.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赛内容1.参赛对象:初中物理教师;2.比赛形式:现场比赛;3.比赛时间:xx月xx日至xx月xx日;4.比赛地点:xx中学;5.比赛内容:(1)实验设计:参赛教师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计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等方面;(2)实验操作:参赛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实验;(3)实验讲解:参赛教师对完成的实验进行讲解,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4)答辩环节:评委针对参赛教师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参赛教师进行回答。
6.评分标准:(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方案合理,具有创新性,符合初中物理教学要求;(2)实验器材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3)实验步骤清晰,实验数据记录完整准确;(4)实验结果分析透彻,能够得出正确结论;(5)讲解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具有逻辑性;(6)回答问题正确。
四、大赛流程1.报名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参赛教师填写报名表,并将报名表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2.初选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大赛组委会对参赛教师提交的实验方案进行初选,选出优秀的实验方案进入决赛;3.决赛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进入决赛的参赛教师按照比赛要求进行现场比赛,评委打分;4.颁奖阶段:大赛组委会根据比赛成绩颁发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让每个学生享受物理的快乐
让每个学生享受物理的快乐笔者以选修3-5《反冲运动——火箭》一节参加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主题的第六届“江苏省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本设计从课堂实验、学生情感、教学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受到专家与参赛同行的肯定。
1.教师本节课是属于科普性质的课,对学生的知识理论性要求不高,本节课主要是设想通过实验、讲解、理论推导、解释新现象等环节,让学生保持观察、思考状态,用有趣的物理实验和现象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本节课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1)利用放气球活动、观看章鱼乌贼视频、反冲小车实验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类反冲运动,感受物理来自于生活。
(2)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认识反冲运动,探索反冲运动的规律及其物理本质。
(3)通过旋转火箭演示实验,揭开反冲运动在生活中应用分析的序幕,让学生利用其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类反冲运动现象,感受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过程,享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所获得的快乐。
2.教材本节课主要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在生产、生活中及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侧重于与实际的联系,通过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本节课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能力、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尚缺乏实际应用的意识,一旦涉及具体的问题,难免会束手无策;由于前面所学多处于理论推导与分析阶段,学生还未能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注重所学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是本节课的一个着力点。
二、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从生活中来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教师请同学们每人拿一个气球,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释放,如图1所示;播放观看播放乌贼、章鱼运动的视频,如图2所示;水上飞板视频,如图3所示。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结果的通报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2.24•【字号】湘教通[2012]701号•【施行日期】2012.12.24•【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结果的通报(湘教通〔2012〕701号)各市州教育局:根据《关于举办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的通知》(湘教通[2012]218号)精神,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于12月3日至7日在长沙举办。
经专家评审,大赛组委会审定,胡明等8名选手荣获中学物理组一等奖;文振军等4名选手荣获小学科学组一等奖。
二等奖共计14名,三等奖共计16名。
郴州市教育局等9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各获奖单位和选手继续发扬成绩,认真总结经验,并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活动,积极有效开展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验教学和创新教育。
附件:1.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物理组)2.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科学组)3.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名单湖南省教育厅2012年12月24日附件1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物理组)附件2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科学组)附件32012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实验操作大赛评分标准
实验的
直观性
12
1.实验现象容易感知
0.3
2.较少出现干扰现象
0.3
3.实验装置稳实、简洁、流畅
0.3
4.实验趣味性好
0.3
实验设计
的创新性
20
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的功能、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装置等某一方面有突出的创新
2
实验的
可推广性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实验设计可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推广使用
1
现场解疑
12
1、教师能清楚、准确回答评委问题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实验操作大赛评分标准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创新操作大赛评分标准
选手编号:实验名称:
评价指标
一级权重
评分细则
二级权重
得分
实验设计
的目的性
10
1.准确、简练地表述本实验设计目的、亮点,清晰地讲解达到实验目标的操作
0.6
2.实验设计所蕴含的功能能真正达到本实验设计的目标
0.4
实验的
科学性
16
1.实验原理准确
0.4
2.实验装置合理
0.4
3.从实验现象到本质的推理科学严密
0.4
4.实验操作规范、精炼
0.4
实验的
可行性
12
1.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现象
0.4
2.实验操作简便
0.4
3.实验所需仪器和器材为实验室常见,或在生活中易得
0.4
实验的
安全性
8
1.实验方案符合环保标准
0.4
2.能指出实验可能出现的危险,并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1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0.2
总分
点评:
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创新实验获奖名单
朱思瑾 王昱彤
24 稻田镇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董文宣 刘宝熙 严惠晴
25 圣城街道文博小学 小学科学
张恩慧 桑浩钧 刘奕彤
26
明珠小学
小学科学 张婉婷 隋雨涵 陈金玉 单浩迪
27 文家西城小学 小学科学
阿萱 张一然 梁超凡
28 化龙镇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刘浩轩 李宗宸
1
寿光一中
高中化学
李书畅
2
寿光中学
高中化学
杨晓东 吴效鹏
3
寿光一中
高中生物
卢歆迪 闫佳逸
指导教师 李晓忆 张爱红 吴永生 张建军 张爱萍 徐福平 刘晓刚 唐月英 张会彬 李超伟 姚树直 陈春胜 朱子鹏 王善俊 周欢 孟杰 丁新 王永生 孙晓云 张敏 刘志涛 吴秀玲
赵娜 苗馨月 隋玉芹 杨永刚 韩晓芳 张琨 刘秀花 张婷
奖次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优胜奖
创新实验优胜奖获奖名单
序号
学校
科目
团队成员
1
凤华初中
初中化学
辛闻 张盛鑫
2
羊口初中
初中化学
杨博超 丁兴韵
3
广陵学校
初中化学
张国瑞
4
实验中学
初中化学 张艺轩 孙振斌 朱浩岳 张兴超
5
洛城二中
初中生物
王钰清 王洁 刘莘
6 寿光一中初中部 初中生物
单文浩 于玮琦
7
文家中学
初中生物
崔灵燕卢娅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指导
ppt课件
ppt课件
二、作用
1. 对具体认识功和能关系有较好的帮助,通 过实验的观察就会知道功和能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
2.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较好的理解动能 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3.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熟悉探究的方 法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 由实验得出结论,客观具体,学生容易接 受,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ppt课件
实验器材:自制斜面,挡板两块,三个圆
柱体(其中两个质量相同),相同的两个滑 块。
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 圆柱体从斜面滚下获得动能,然后去碰
撞停在水平面的滑块,比较滑块撞击后运 动的距离,来说明圆柱体动能的大小。 2、实验装置:
ppt课件
ppt课件
装置说明
1、在探究质量因素时,圆柱体的质量差 别不能太小; 2、由于金属圆柱体比较活,没有预定轨 道,及斜面平面的平整度影响,斜面的高 度太高,就会导致圆柱体运动方向改变; 3、圆柱体的位置注意要与滑块对应好, 否则圆柱体就不会与滑块正碰;导致实验 失误。
实验效果:
对比实验同时演示,现象明显,直 观性强,直接比较得出结论,降低学 习的难度,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ppt课件
自我评价
• 对于综合分析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 对比实验同时演示,效果会好些;
• 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了难度;
• 比较适合中等偏下的学生接受;
• 师生合作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提高了课堂 学习效率;
ppt课件
原型实验及不足之处
一、原型实验: 1、原理图;
2、原理:获得动能--------撞击做功---------------比较做功的大小
ppt课件
二、不足之处
1. 撞击球方向性较差,容易滚出预定轨迹, 导致实验失误;
2. 由于木块与桌面接触不均,导致撞击后的 运动轨迹容易发生改变,而导致实验失误;
ppt课件
实验过程
1. 演示一,让质量不同的圆柱体从同一高度 滚下,撞击停在同一线上的滑块,观察比 较滑块被撞击的距离,说明动能的大小与 物体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 动能越大。
ppt课件
2、演示二,让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从不 同的高度滚下,撞击停在同一线上的滑 块,观察比较滑块被撞的距离,说明动 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当质量相 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资兴市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探究动能大小决定因素的 实验改进
周源
一、地位; 能量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
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能 量客观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觉,它可以通 过对外做功的过程来表现,而学习认识动 能则是接触到具体能量形式的入门。成功 完成好探究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对认识 动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3. 摩擦力较大,要撞击球的惯性大一点,碰 撞需要完全非弹性碰撞,否则看不出效果
4. 需要通过数字记录,直观性不太强。
ppt课件
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一、实验创新 1,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 2,改进实验细节,减少实验失误及误差。
二、改进之处 1、利用金属薄铁片的弹性弯曲,使斜面与水平 面圆滑衔接; 2、滚动球改为圆柱体,滑块改成泡沫; 3、实验步骤分两步,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从不同 的高度滚下,质量不同的两球从同一高度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