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合集下载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

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1:王兴,人人网(原校内网)创始人,饭否网总裁,美团网创始人兼CEO。

1997年,王兴从龙岩一中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2003年放弃美国学业回国创立校内网,06年被千橡集团收购;2007年创办饭否网;2010年创办团购网站美团网。

2014年,王兴入围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他是人人网的创始人,却没能等到网站上市收获财富。

他推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微博网站,却意外关停被新浪抢夺先机。

他被业界称为“史上最倒霉连环创业客”,却屡败屡战。

他就是美团网CEO王兴。

这个来自福建龙岩的大男孩儿,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好学生”。

1997年,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读硕士。

2004年,他毅然中断学业回国创业,先后创办校内网、海内网、饭否网、美团网等多家网站。

一路走来,他始终扮演着创造者,却少有成为受益者,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从失败中崛起,从崛起中发展,纵情向前,他始终充满激情。

美团网估值已达近百亿美金,至年底上市,市值可达150-200亿美金至今,王兴作为创始人兼最大个人股东,个人身家超过京东CEO 刘强东的70亿美金,直逼互联网B.A.T三巨头,将成为福建新首富。

王兴的饭否签名是:“如果我一整天都没看到、想到、或做过什么值得在饭否上说的事,那这一天就太浑浑噩噩了。

”创业十年,王兴用极客精神改变了商业,他同时也被商业所改变。

这十年,王兴在不断与另一个“王兴”融合并螺旋生长,而构成那一个“王兴”的要素是那些来自在商业世界摸爬滚打的经验教训,他们之间的黏合剂则是王兴极强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名人的故事

信息技术名人的故事

信息技术名人的故事
在信息技术领域,有许多名人的故事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

其中,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于匈牙利,在年轻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最终成为了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为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迪·葛洛夫在1968年与鲍伯·诺伊斯一起创办了英特尔公司,并担任CEO长达38年。

在他的领导下,英特尔公司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并引领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他的贡献包括推动了微处理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倡导了“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将芯片的集成度提高一倍。

除了在商业上的成就,安迪·葛洛夫还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他深知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他鼓励员工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市场机会。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福利,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和福利制度,让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翁。

电脑奇才迈克尔·戴尔的创业故事

电脑奇才迈克尔·戴尔的创业故事

电脑奇才迈克尔·戴尔的创业故事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1965年2月23日出生于休斯敦。

美国犹太人企业家,世界最大电脑制造商之一戴尔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会主席。

下面一起去看下电脑奇才迈克尔·戴尔的创业故事。

戴尔上中学的故事那是10多年前,戴尔还是个穷学生,他也像一般中学生一样利用假日打工赚钱。

第一次作生意,是给报社卖报,他发现一个窍门:找新搬家的或新婚夫妇订报刊最容易成交。

于是,他就到户政事务所等部门收集这方面情报,而后把报刊直接寄到这种人手里,于是订报单雪片般飞来。

头一年,戴尔就赚了18万美元。

有一次老师让他交作业,他把税单交上去了,教师发现戴尔比自己收入还多。

这就启发了戴尔的“商业头脑”和“经营意识”。

1984年,戴尔开着中小学打工赚钱买的白色小汽车上大学了,但他此时装电脑的热情劲儿已超过了上学。

下课后,他宿舍门口总是排满了来买他装的电脑的人。

由于他丰富的电脑知识和敬业精神,他组装的电脑质量好,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价格便宜。

同样一台电脑,IBM 当时卖2000美元,他只卖700美元。

因为IBM电脑最后售价中的2/3让中间商、代理商给赚走了。

而这些中间商、代理商不专营电脑,更关注汽车、家电,无暇提高质量。

戴尔受到了“直销”赚钱的鼓舞。

于是在大学一年级就登记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全身心投入到自产(装)自销电脑上。

此时,他自然就顾不得功课了,成绩急转直下。

父母有所耳闻,立即赶到学校,只见他的房间里外全是电脑和零件。

眼看儿子几乎被电脑“毁了”,二老大发脾气。

戴尔劝解道:“您别生气,您的儿子正在和IBM竞争,不拼着干不行啊!”但这丝毫没有阻止父母不住地摇头。

在登记注册公司时,戴尔已经对公司发展思路有了清晰的设计,对未来信心百倍。

果然,第一个月他就做了8万美元生意。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连续15年,每年增长率超过90%,创造了任何企业前所未有的高速持续发展。

到今天它的年营业额已达到180亿美元,成为世界有名的跨国公司,进入了世界500强,和IBM、康柏、惠普等电脑巨人平起平坐了。

超级微软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

超级微软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

超级微软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在世界科技业的历史上,比尔·盖茨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作为超级微软的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不仅带领着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也因其成功的创业故事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向您展示他是如何从一个年轻的编程天才成长为世界顶级企业家的。

一、初见微软之梦比尔·盖茨于1955年10月28日出生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和出色的编程才能。

在高中时,他结识了保罗·艾伦,两人共同追逐着自己的编程梦想。

1975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共同创办了微软公司。

二、挑战和突破初创阶段的微软并不容易。

起初,他们只是为个人电脑制作一些软件程序。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头IBM的压力,微软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但是,比尔·盖茨不断寻求突破,他带领团队努力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三、突破成功1980年代中期,微软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这是一场革命性的突破。

Windows的用户友好界面和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更多人的首选操作系统,市场份额迅速增长。

比尔·盖茨将公司的战略重点转向了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使微软成为全球软件市场的巨头。

四、慈善事业尽管比尔·盖茨的成功带来了财富和声誉,他并没有忘记回馈社会。

2000年,他和妻子梅琳达共同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该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全球健康、减轻贫困和推动教育改革。

比尔·盖茨投入巨额财富和资源来帮助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并积极推动科技与慈善事业的结合。

五、比尔·盖茨的影响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也是激励无数年轻人的故事。

他的勤奋、才智和创新精神为人们树立了榜样。

他通过微软为世界带来了许多技术和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从软件工程师到亿万富翁雷军的创业故事

从软件工程师到亿万富翁雷军的创业故事

从软件工程师到亿万富翁雷军的创业故事雷军,一个来自中国的软件工程师,通过他的努力和智慧,不仅在科技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年轻人们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文将讲述雷军从软件工程师到亿万富翁的创业历程,并探讨其中的成功因素。

一、初入科技行业雷军于1992年加入一家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在那里,他熟练掌握了各种技术和工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然而,雷军并不满足于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他渴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科技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小米之路在2007年,雷军看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他决定创办一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智能手机公司,那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小米。

雷军相信,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改变市场格局,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小米公司成立后,通过低价高性能的产品策略,迅速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雷军坚信用户至上的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理念成为了小米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三、战胜困境创业路上,雷军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

市场竞争激烈,资金压力巨大,这些都曾让他感到沮丧和疲惫。

然而,雷军从未放弃,他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雷军注重团队建设,他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加入小米。

他们相信雷军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理念,为小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雷军也时刻保持着对市场和技术的敏锐洞察力,不断调整战略来应对变化。

四、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雷军不仅关注商业利益,还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

他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投资创办了雷军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改善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雷军坚信,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基础。

雷军通过自己的创业之路,努力将好的教育资源带给更多的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五、成功的启示从雷军的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计算机名人故事

计算机名人故事

计算机名人故事今天给你讲个超酷的计算机名人的故事,比尔·盖茨那可是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啊。

比尔·盖茨小时候就对计算机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

那时候计算机可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又小巧又方便,那时候的计算机可是个庞然大物,还很神秘呢。

据说啊,他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捣鼓计算机编程了。

学校有台计算机,他就像个小探险家一样,整天泡在计算机房里。

别的小伙伴在外面玩耍的时候,他就在那研究代码,那些像天书一样的代码在他眼里就像是打开宝藏的钥匙。

后来呢,他和他的小伙伴保罗·艾伦一起创立了微软公司。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里,就像两个怀揣着超级梦想的小魔法师。

他们想让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想法太疯狂了,计算机那么复杂,怎么可能让普通老百姓都用得上呢?但是比尔·盖茨可不管这些,他就一门心思地搞软件研发。

Windows系统就是他们的一个超级大招。

这个系统出来之前,计算机操作可复杂了,都是些命令行之类的东西,一般人看了就头疼。

Windows一出来,那可是不得了,有了图形界面,就像给计算机穿上了一件漂亮又容易操作的衣服。

一下子,计算机就变得亲民多了。

比尔·盖茨也因为微软成为了世界首富。

你想啊,他的财富就像一座巨大的金山。

不过他也没光想着自己赚钱,他还特别关注慈善事业呢。

他成立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到处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尤其是在医疗、教育这些方面。

就像有句话说的,他从计算机的世界里赚了大钱,又把钱回馈给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比尔·盖茨,一个计算机界的传奇,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大慈善家。

咱再来说说史蒂夫·乔布斯,这也是个计算机界响当当的人物。

乔布斯年轻的时候就特别有想法,是个十足的创新狂人。

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车库里创立了苹果公司。

那个车库可不得了,就像是一个孕育神奇的魔法小屋。

乔布斯对产品的设计有着一种近乎苛刻的完美主义。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创业故事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创业故事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创业故事比尔盖茨,全球个人电脑软件领导品牌--微软公司的董事长。

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也许会有很多人想了解他是如何创业,如何获取人生巨大的成功的,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比尔盖茨这位名人的不平凡的创业路。

比尔盖茨创业故事1:痴迷电脑的天才少年盖茨是为电脑而生的,而他也把电脑带入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比尔盖茨出生於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自小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威廉盖茨WilliamH.GateII是一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华盛顿大学校务委员及第一州际银行FirtIntertateBank董事。

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盖茨的双亲便将盖茨送进管教严格的西雅图湖滨私立中学Lakeide就读,也就是在这里盖茨发现了一生事业的重心──电脑,也遇见了未来的工作伙伴保罗艾伦PaulAllen。

盖茨进入湖滨中学之后迷上了电脑,从此就无心上其他课,每天都泡在计算中心。

从8年级开始,盖茨便利用闲暇时间和同学一起帮人设计简单的电脑程序,以此赚取零用钱。

根据盖茨自己陈述:我在十三岁时就写了我的第一个软体程式,我拿它来玩井字游戏。

当时我所用的电脑体积庞大、笨重、速度缓慢而且相当不听话。

盖茨的好朋友保罗艾伦(后来和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公司)回忆说,我们当时经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我们爱死了电脑软件的工作,那时侯我们玩得真开心。

盖茨上9年级的时候,TRW公司的工程师在架设西北输电网络时遇到了问题,一筹莫展。

这时候,他们发现了湖滨中学计算中心的一份《问题报告书》,当场打给制作这份报告的两位侦测错误大师(盖茨和艾伦),希望他们两人能来帮助排除问题。

但他们压根没有想到,这两位大师居然只是9年级和10年级的学生!比尔盖茨创业故事2:艰辛的创业1973年夏天,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一年级,在那里他与SteveBallmer住在同一楼层,后者目前是微软公司总裁。

在哈佛,他仍然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于是就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呆在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打游戏。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_成功企业家创业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_成功企业家创业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_成功企业家创业的故事一起来看一看成功人士是怎样创业的吧!看一下成功人士的创业的背后上演着怎样的故事?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1:迈克尔·戴尔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

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

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20年的首席执行官。

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

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

但实际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

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

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

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

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

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

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

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

it创业名人

it创业名人

it创业名人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的it巨头,比尔盖茨,马云,柳传志等等。

那他们创业前是怎么样的,是如何走过来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it创业名人相关文章。

it创业名人:IT大佬的创业奋斗简史,互联网巨头成功前都干些什么美国IT大佬的创业奋斗简史:1、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大学,一年后从哈佛退学,1975年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担任微软公司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比尔·盖茨在过去21年中第16次摘下《福布斯》全球首富桂冠。

2、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高中时,扎克伯格很喜欢程序设计,特别是沟通工具与游戏类。

2004年,他在哈佛的大学宿舍创办了Facebook。

短短数年,这一网站迅速风靡全世界,如今,它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

20岁的扎克伯格虽然考入了知名的哈佛大学,但却是该学校计算机系和心理学系的辍学生。

有媒体曾对他俭朴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报道,据悉,扎克伯格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后,依然住着租来的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地板上放着的一个床垫、两个椅子、一张桌子就是全部家具。

他的早餐通常都是一碗麦片。

每天,他走路或骑自行车上班。

中国IT大佬的创业奋斗史:1、柳传志(联想董事局主席)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

1984年开始创业时,柳传志已经四十岁了,他称,当自己有精力,但不知道干什么好,憋得不行,特别想做事,就创业了。

其一手创立的联想集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被人称为“企业家教父”。

柳传志经历过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承受住了年轻时做梦也想不到的富裕生活。

70年代柳传志和太太上街曾经梦想老了以后能不能买辆三轮,退休后带老伴去北京城逛逛。

it名人励志小故事

it名人励志小故事

it名人励志小故事你想知道有哪些关于it名人的励志小故事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it名人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it名人励志小故事:如何突破一亿到四亿的瓶颈--陈天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的手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同步发展,但到2005年底,手机用户已达四亿,而网络用户只有一亿。

在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陈天桥看来,谁突破了从一亿到四亿的瓶颈,谁就掌握了创造财富的核心。

那么,如何突破从一亿到四亿的瓶颈?近日,在杭州举行的“浙籍IT精英峰会”上,33岁的陈天桥道出了他创新创富的奥秘。

宽带、用户潜力、新技术推动互联网未来手机和网络用户,存在四亿和一亿的差距。

“还有三亿哪儿去了?为什么有的人宁愿发短信,却对电脑退避三舍?”陈天桥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对每一个人都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

谁解决了一个亿到四个亿的瓶颈,谁就获得了全新商机,目前恰恰是个机会。

他说,现在人们的IPTV、数字电视以及EPC都是英特尔主导的、新型的、利用遥控器上网控制PC机从而引导整个家庭使用电脑的上网模式。

而在他看来,英特尔推广这些模式,其实就是看到了“从一个亿发展到四个亿的潜力”。

除了用户潜力,宽带时代的到来也创造了绝佳的创新和获得财富的机会。

这位毕业于复旦经济学系的浙江新昌人说,“原来很多商业模式,是基于窄带和以文本为主的信息传播技术建构起来的。

但现在很多流媒体可以在宽带上直接播送。

”所以他认为,门户的商业模式可能因此改变。

同样,现有的通讯工具传送的主要是文本信息。

而基于宽带,就可以变成最热门的、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并用它传送多媒体信息。

“所以,如果有人能找准宽带带来的根本动力,就能审视未来,看到基于宽带所创造的概念和机会。

”在陈天桥看来,互联网的第三个推动因素就是P2P技术。

陈天桥解释,原来的互联网是网络上各方通过服务器进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但P2P的出现所带来的技术上革命式的变化,使网络用户可直接交换文件、直接传输,互联网真正地成为了网状结构。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范文汇总三篇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范文汇总三篇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范文汇总三篇篇一:张云雷的创业故事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崛起中,有很多成功的创业故事。

其中之一就是张云雷的创业故事。

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他在短短几年内创建了一家拥有数百万用户的互联网公司,让他成为了成功人士的代表之一。

张云雷在大学期间就对互联网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构思着自己的创业项目。

毕业后,他投入了所有的积蓄,并向亲朋好友筹集了一些创业资金。

凭借着他积累的经验和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入理解,他决定创建一家以手机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初创阶段的艰辛并没有让张云雷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推广手段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同时,他也不断改进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以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云雷的公司逐渐发展壮大。

他招募了一支优秀的团队,以应对公司快速增长的需求。

同时,他也积极与投资者合作,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获取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如今,张云雷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拥有数百万的用户,并为许多企业提供了广告和推广服务。

他的创业故事鼓舞着无数的年轻人,让他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和毅力,就能够在互联网行业中实现成功。

篇二:丽莎的创业故事丽莎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女创业者,她的创业故事也令人称奇。

在她刚毕业不久的时候,她决心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

丽莎的创业项目是一家以在线教育为主题的公司。

她对教育行业充满了热情,相信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她在业界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市场分析,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在创业初期,丽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她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吸引到足够的用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不断完善产品的功能和体验,并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宣传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

丽莎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回报。

她的公司逐渐壮大,拥有了稳定的用户群体,并获得了一些投资者的支持。

程序员励志故事

程序员励志故事

程序员励志故事人们只看到程序员脸上风光的时候,却不曾想到程序员背后励志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程序员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程序员励志故事篇一尼克·达洛伊西奥一位成功的程序员(码农),在他仅仅只有18岁时就拥有了这一切:智慧、权力、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储备。

这是一个关于从15岁开始写程序,17岁拿到3000万美元融资的年青程序员的成功励志故事。

让我们要看看他的人生经历,年青创业者们可以学到什么,尤其是那些年青的程序员们,码农也会有春天!你可能听说过达洛伊西奥将自己开发的叫作“viral Summly mobile news summarization”的手机新闻汇总APP以3000万美元出售给YAHOO的消息,当时尼克·达洛伊西奥只有17岁。

澳大利亚出生的达洛伊西奥是英国程序员神童。

是的,在中国,我们一般称这种人为码农。

在他还只有15岁在伦敦的家中时,他即在他父母的卧室里开发应用程序。

尼克·达洛伊西奥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之一。

他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者:2011年他首先从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地平线创投为他的Summly筹集3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然后在2012年,从不同的A-list名人投资者获得123万美元投资,这些投资人包括小野洋子,鲁珀特·默多克,史蒂芬·弗莱和阿什顿·库彻。

尼克·达洛伊西奥现在是雅虎的移动项目团队的关键专职委员,最近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年度创新人物”。

以下是企业家杂志对尼克·达洛伊西奥的访谈:企业家:雅虎收购Summly的时候你是怎么庆祝的?尼克·达洛伊西奥:我的经验是有点超现实。

从我开发Summly时起,我其实只是认真的去工作,并继续专注于我的工作。

当我的Summly被雅虎收购,并演变成现在的雅虎新闻摘要APP,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

企业家:你觉得雅虎新闻摘要APP有什么是值得人们期待的?尼克·达洛伊西奥:雅虎新闻摘要每天在你的移动设备更新新闻最重要的新闻。

IT行业大佬背后的创业故事

IT行业大佬背后的创业故事

IT行业大佬背后的创业故事IT行业大佬背后的创业故事没有大学文凭的软件巨子拉里·艾里森原本就是硅谷有名的“坏孩子”,他生性张扬,喜欢与人争斗。

1962年艾里森高中毕业,进入伊利诺斯大学就读,二年级时离开学校。

过了一个夏天他又进入芝加哥大学,同时还在西北大学学习。

在这三个大学里,艾里森没得到任何毕业文凭。

1966年艾里森离开家乡,来到加州的伯克莱,准备就读研究生,同时开始工作。

他学习了电脑编程,为IBM开发大型电脑。

他并非想投身高科技,只不过想赚点生活费。

他给一些大公司开发应用程序,32岁以前,他一事无成,换了十几家公司。

1977年6月,艾里森与人合伙出资12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研究公司,他拥有60%的股份。

“当我创立甲骨文时,我想建立一个让我喜爱的工作环境,这是最主要的目的。

当然,我也要通过公司养家糊口,但没想到会像现在这么富有。

“乔布斯后第一人”杰夫·贝索斯(JeffreyBezos),是全球最大在线零售商亚马逊(Amazon)的创办人。

他,曾是千夫所指的骗子。

他,也是全球树敌最多的首席执行官,从苹果、Google、卖百货的沃尔玛到全美最大的实体书店邦诺、卖玩具的玩具反斗城、卖音乐的CDNow(2003年被亚马逊并购),都是他的敌人。

但是CNN、《彭博商业周刊》与《连线》杂志,却给了他一个新称号:乔布斯后“第一人”。

贝索斯确实带领亚马逊创造了亮眼的成绩。

它让全球最大零售业者沃尔玛,至2011年第二季为止,连续九季单店营收下滑。

现在的亚马逊已无所不卖,虚拟交易的价格优势,已让全美第二大书店博德斯、美国第二大消费电子通路电路城、破产。

电脑神童扎克伯格扎克伯格生于1984年,在美国纽约州长大。

扎克伯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就是个电脑神童。

10岁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台电脑,高中时,他为学校设计了一款MP3播放机。

之后,很多业内公司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包括微软公司,但是扎克伯格却拒绝了年薪95万美元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去哈佛大学上学。

互联网IT巨头们创业之初的创业故事

互联网IT巨头们创业之初的创业故事

互联网IT巨头们创业之初的创业故事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创业圈子里,几大IT巨头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网易的丁磊,雅虎的杨志远,这些创业名人的名字已经深深烙在年轻创业者的心里。

创业成功以后的名人是光彩夺目的,但是创业背后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以下分享这几位互联网IT巨头创业之初的创业故事。

马云创业故事,马云创业之初的故事,互联网IT创业名人马云: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在辞职之前,马云便开始了创业。

当时在杭州,需要翻译的人很多,然而那么大的一个杭州却没有一家翻译机构,身为英语教师的马云看到这种情况,就决定利用自己英语的优势来创办一个翻译社。

1994年,杭州第一家正式在工商局注册的翻译公司——海博翻译社成立了。

“海博”是英语希望“hope”的音译。

当时经营挺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人民币,可光房租就要700元。

第一年实在不行了,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马云后来说“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1995年,办翻译社钱没赚多少的马云,却凭超强的活动能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

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

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

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又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正是这600美元,为他铺就了通往网络世界的道路。

受到惊吓的马云逃脱之后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悄悄从洛杉矶飞到了西雅图。

在西雅图会过朋友后,马云去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公司,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

那家公司的人告诉马云,想查什么在电脑上一敲就能出来。

“我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按键。

我当时想,谁知道这玩艺儿多少钱呢?我要是把它弄坏了就赔了。

it创新创业的故事或案例

it创新创业的故事或案例

it创新创业的故事或案例
IT创新创业的故事或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腾讯公司:由马化腾、张志东等人在1998年共同创立的腾讯公司,最初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公司。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腾讯公司逐步进入社交、游戏、金融等领域,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2.阿里巴巴公司:马云于1999年创立了阿里巴巴公司,它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云计算服务等手段,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成为了全球最具价值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

3.小米公司:雷军于2010年创立了小米公司,它以“互联网+
手机”为理念,打造了小米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涵盖了硬件、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

4.美团点评:王兴等人在2010年创立的美团点评,最初是提供团购服务的公司。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美团点评逐步扩展到外卖、酒店预订等领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之一。

5.拼多多:黄峥于2015年创立了拼多多,它通过社交电商模式,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可以享受优惠价格,同时也帮助农民和中小企业销售产品。

如今,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

这些IT创新创业的故事或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问题或痛点,并且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

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的挑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

计算机行业个人创业经历的真实故事范文

计算机行业个人创业经历的真实故事范文

计算机行业个人创业经历的真实故事范文计算机行业个人创业经历的真实故事一、前言计算机行业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领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许多人都梦想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实现个人创业。

然而,个人创业并非易事,需要经历许多的挑战和风险。

今天,我将会共享一个真实的计算机行业个人创业经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二、故事背景在计算机行业,个人创业者面临着来自技术、市场、资金等多个方面的挑战。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程序员。

李明在大学期间就展现出了对计算机技术的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在毕业后,李明决定尝试个人创业,他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发出一款具有影响力的软件产品。

三、创业过程1. 理念和构想李明最初的创业理念是开发一款智能化的办公管理软件,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他相信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可以让这款软件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2. 实践和挑战然而,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开发过程中,李明面临着技术难题、资金短缺、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

他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测试,同时积极寻求投资和市场推广,但一切都显得异常艰难。

3. 突破和收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李明的团队攻克了技术难题,获得了一些投资,并成功推出了他们的产品。

这款软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好评,给企业带来了实际的效益。

李明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和成就感。

四、总结与展望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李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也收获了成功和成长。

通过这次创业经历,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创业的不易和关键在于坚持、勇于创新。

未来,他希望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五、个人观点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创业在计算机行业的艰辛和挑战。

但也有着成功的希望和机会。

在我看来,计算机行业个人创业需要具备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信念。

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成功的创业之路。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IT行业的发展迅猛,吸引了大批创业者的关注。

然而,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取得成功,并非易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位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旨在给予读者一些启示和借鉴。

二、创业故事背景邓明是一位年轻有为的IT专业人士,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

他对计算机技术充满了热爱,并且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大学期间,他参与了一些创业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发现机会在大四的时候,邓明在与朋友的探讨中,发现了一个市场上的机会。

他注意到,市场上缺乏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而这种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这引起了邓明的兴趣,他决定以此为切入点,来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

四、策划创业计划邓明明白,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站稳脚跟,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创业计划。

他开始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市场需求,并与一些潜在客户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在他的努力下,他成功地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包括市场分析、产品定位、推广策略等方面。

五、寻找合作伙伴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打独斗很难取得成功。

邓明非常明白这一点,于是他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寻找一些有着共同理念和技术能力的人。

通过各种渠道的广泛搜索和推荐,他终于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六、募集启动资金创业需要启动资金,邓明和他的团队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投入创业项目。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们决定尝试寻找投资人。

他们编写了一份精心制作的商业计划书,并积极的与各种投资机构和个人进行联系。

经过多次的面谈和洽谈,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家愿意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

七、产品研发与推广有了资金的支持,邓明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产品的研发工作。

他们在实施创意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挑战,但他们从未放弃。

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尝试,他们最终成功开发出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管理系统。

随后,他们开始进行推广工作。

他们在各大IT展会上展示产品,并与潜在客户进行了深入交流。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在信息技术领域,人们常常羡慕那些取得成功的创业者,他们以魄力和智慧带领自己的公司走向辉煌。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个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这个人就是李华(化名)。

李华毕业于一所知名的大学,拥有计算机科学的背景和扎实的编程技能。

他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和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为他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始阶段,李华在一家知名IT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

在这个职位上,他拥有了许多机会与行业的顶尖人才合作,并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然而,李华始终怀有一个梦想——成为自己的老板。

有一天,李华意识到机会已经成熟,他决定离开原来的公司,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他对信息技术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市场行情的准确判断,使得他选择了一条前景广阔的发展方向——云计算服务。

于是,李华的云服务公司应运而生。

他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和网络专家,共同努力构建出了一套高效、可靠的云服务平台。

李华对团队的要求非常高,他始终强调技术实力和团队的凝聚力是公司成功的关键。

在起步阶段,李华面临了许多挑战。

首先,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因此他需要找到突破口。

他决定在产品质量和定价策略上做出区别。

通过不断优化系统架构、提高性能和稳定性,李华的公司逐渐在市场上赢得了声誉。

此外,李华也注重与客户的互动。

他积极参加各类行业展览和研讨会,与客户交流需求,并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他还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

这些努力使得他的公司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也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李华也经历了一些困境和挫折。

例如,某次系统故障导致了客户数据的丢失,这给公司的信誉带来了一定的打击。

然而,李华没有退缩,他积极与客户沟通,及时补偿损失,并加强了公司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

这次教训使得他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使公司更加稳健。

慢慢地,李华的公司成为了云服务领域的佼佼者。

他的成功既得益于自己过硬的技术能力,也离不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程序员成功创业的故事

程序员成功创业的故事

程序员成功创业的故事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IT工作转移方向是开发人员、程序员以及编码员工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程序员成功创业的故事,欢迎阅读!程序员成功创业的故事1:2011年,坚决辞去了发展还不错的工作。

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我在心理呐喊,我要创业!我自负地认为:我可以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怀着一种为了创业而创业的心态,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体验。

创业,就必须要找一个方向,基于移动互联的大众化产品,我相信我没有那个实力去做,因此只能找一个行业方向。

调查过很多行业,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维修行业。

根据没有详细证明的调查结果,后汽车市场一年有几千亿。

着手开始调查国内各家汽车维修行业的软件情况,有做汽车维修资料网站的,国内做的好的有两家,做汽车维修的管理系统,及典型三层架构的,有点类似简单的进销存系统,这样的公司大概有10多家。

做汽车硬软件结合,汽车设备检测的公司,大概有10多家。

调查结束,信心大满,对于汽车维修而言,这些企业做得非常单一,没有形成行业的整合,没有软件对汽车维修做到比较完美。

为何不可以做一套汽车智能维修系统,智能分析汽车故障,提供汽车维修资料,引导维修人员维修汽车,做到一站式保姆服务,为何不可以将维修资网,汽车设备检测,汽车维修管理系统整合到一套系统?于是,开始着手准备这方面的资料,写方案,发现需要投入大概600W的资金。

哪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找风投,加入各种风投群,找各种投资人聊,对于这样的只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没有形成产品的东西,没有人感兴趣。

一段时间折腾下来,于是果断放弃了这一行业。

(备注:因为国家后来的政策提倡,现在,国内已有几家公司以及科研单位在开始做汽车行业的整合,汽车物联了,具体是否融合汽车维修,我没有关注,但是我想,那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心灰意冷的时候,决定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加入到一个IT交流群里,和一群做程序的朋友扯淡。

几天下来,和大家混得很熟了,有一个朋友,发了一个消防软件(单机版给我),问我这个是否可以做,当然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消防单机版办公软件嘛,这有何难?但是接一个项目,做了再接另外一个项目来做,这种IT外包式的,不可持续的模式实在没有意义。

it业创业之路故事

it业创业之路故事

it业创业之路故事又称信息产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

先今越来越多it人士投身创业,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it业创业之路故事相关文章。

创办IT业高端就业的摇篮——刘宇琦的创业之路在阳光大厦见到刘宇琦的时候,已经接近晚上七点。

他刚与来访者谈完工作,脸上略有疲惫之色,但眼睛依旧神采奕奕,声音依然充满力量。

创办众联教育培训学校(以下简称“众联”)已将近三年,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在成为行业内颇具实力的竞争者,刘宇琦及其团队付出了很多。

梦想萌芽于一次培训刘宇琦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三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软件开发能力,他找到一家java开发语言的培训中心,利用暑假时间接受了培训。

通过培训,刘宇琦不仅轻松地考取了scjp、scwcd两个国际软件工程师的证书,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很多在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自己动手开发的能力。

从那时起。

刘宇琦就有了创办培训学校的想法。

本科毕业以后,刘宇琦在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做了两年辅导员。

在此期间,通过和用人单位、老师、学生的接触,刘宇琦发现学生与企业之间出现很大代沟,学生在校期间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招聘企业往往看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项目经验。

培训机构的价值就此凸显,通过培训,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完全具备了招聘企业的要求。

看到了这一市场前景,刘宇琦决定创办一所培训学校。

艰难的起步刘宇琦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

当时已经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可以在吉林大学做兼职的辅导员,这样的机会在家人看来很难得,不希望刘宇琦去冒险。

但是刘宇琦在充分思考后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创办初期很艰难,无论是团队构建还是市场分析都需要很大的精力。

“掌控大局很不容易”刘宇琦说,大到教育、消防、民政、税务等各个部门,小到供水、供电公司,每个地方都要深思熟虑。

吉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相关领导和老师非常支持刘宇琦,主动帮助他联系教育、税务、法律等相关部门,“他们真的是为你着想,有什么困难让你直接提,在与各部门协调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

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1:王兴,人人网(原校内网)创始人,饭否网总裁,美团网创始人兼CEO。

1997年,王兴从龙岩一中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2003年放弃美国学业回国创立校内网,06年被千橡集团收购;2007年创办饭否网;2010年创办团购网站美团网。

2014年,王兴入围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他是人人网的创始人,却没能等到网站上市收获财富。

他推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微博网站,却意外关停被新浪抢夺先机。

他被业界称为史上最倒霉连环创业客,却屡败屡战。

他就是美团网CEO王兴。

这个来自福建龙岩的大男孩儿,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好学生。

1997年,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读硕士。

2004年,他毅然中断学业回国创业,先后创办校内网、海内网、饭否网、美团网等多家网站。

一路走来,他始终扮演着创造者,却少有成为受益者,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从失败中崛起,从崛起中发展,纵情向前,他始终充满激情。

美团网估值已达近百亿美金,至年底上市,市值可达150-200亿美金至今,王兴作为创始人兼最大个人股东,个人身家超过京东CEO刘强东的70亿美金,直逼互联网B.A.T三巨头,将成为福建新首富。

王兴的饭否签名是:如果我一整天都没看到、想到、或做过什么值得在饭否上说的事,那这一天就太浑浑噩噩了。

创业十年,王兴用极客精神改变了商业,他同时也被商业所改变。

这十年,王兴在不断与另一个王兴融合并螺旋生长,而构成那一个王兴的要素是那些来自在商业世界摸爬滚打的经验教训,他们之间的黏合剂则是王兴极强的学习能力。

王兴身上有一种类似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当意见不同的时候,他会用讲道理说服你。

在他的思考模式里,只有符合逻辑和不合逻辑两个选项,除非有人可以说服他。

王兴认为,同行疯狂砸广告是帮行业启迪消费者的认知,美团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对线上的理解恰恰是王兴区别于竞争对手们最大的优势。

王兴晒账户的方式是千团大战时代一场最漂亮的公关美团在行业寒冬到来之际展示了自己健康的现金流,这其实也是亮出了美团在账面背后的肌肉高效的管理和综合运营效率。

有一艘宇宙飞船要飞向无尽的太空,不一定能回来,你去吗?面对这个问题,王兴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定去。

多年以前,当有人第一次问王兴创业的优势是什么时,他愣了许久挤出两个字勇敢,2003年他中断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学业,拉着大学寝室上下铺的兄弟王慧文开始创业,不会编程就现学。

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2009年底饭否的一次年会上,王兴哭了。

当年7月8日,已经拥有百万用户的饭否网被突然关闭。

起初,王兴以为过两天就好,多次辗转打听发现事情并不如他想象中简单。

王兴并没有放弃。

一方面,他通过四处找关系试图恢复饭否的服务;另一方面,饭否的团队正在加紧完善产品,但做出的产品得不到用户反馈,没有一个人知道饭否的明天会怎样。

直到那次年会,当巨大的未知感袭来,团队成员纷纷落泪,王兴也哭了,他开始一边等饭否一边尝试新商业。

与其说饭否败于政治上的天真,不如说是败于王兴的固执。

即使面临对团队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他始终遵循内心。

王兴知道自己做事的方式不够本土化,但依然不愿意去改变。

饭否被关半年后,当科技媒体人程苓峰问他还能否重开,他回答:关键取决于我能如何改变自己。

当被问到王兴这些年的变化时,美团产品副总裁、王兴从校内网时代的创业伙伴王慧文意味深长地说:人不经受什么大刺激,心里不会有什么变化。

当问题被抛给王兴自己的时候,他半开玩笑答道这10年我老了10岁,随即他停顿片刻认真思考后又补充道,变化还是来自身边人的感受会更明显。

饭否被关闭的挫折是王兴创业10年一个不大不小的分水岭,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伏笔在那之前的王兴是一个极客、一个连续创业者、一个认为极客天生改变世界,信息沟通成本理应趋向于零的理想主义者;而美团时期的王兴则开始努力学习传统商业的管理规则、用数据驱动的高运营效率降低未知感、将极客理想与商业融合并互相激荡。

今天的王兴依然会不断说凡是还没有被互联网所改变的行业,都即将被互联网所改变。

但是他会选择一种更加成熟的方式实现目标。

王兴的每次创业过程,都可以看成他观照自我和外界希望发生的某种变化:创业对我来说是改变世界的方式,我希望活在一个更希望生活的世界里,但我等不及让别人去打造这个世界。

这个奇妙的作用力正在发生:美团之所以能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王兴改变了商业,而在于他也被商业所改变。

两个王兴在2005年底创办校内网之前的近两年,王兴折腾过多多友等好几个创业项目,也犯了很多错误。

那两年我们做了好多产品但从来没去推广。

说好听点靠口碑传播,说难听点是压根儿不敢也不知道怎么传播。

王慧文说。

那时候的王兴还是一个典型的高智商工科男,他对一切有趣的新科技着迷并乐意动手;他相信0和1的二进制法则将改变世界;他还有一句名言,那就是面对一件不满意的事情,有三种选择,一是忍耐,二是走掉,三是去改变它。

创业10年,这个极客的王兴某种程度上一直没变,某种程度上也一直在变,他在不断与另一个王兴融合并螺旋生长,而构成那一个王兴的要素是那些来自在商业世界摸爬滚打的经验教训,他们之间的黏合剂则是王兴极强的学习能力。

2005年底,当校内网上线的时候,王兴早已不是外界印象中那个坐在电脑后面的键盘创业者了。

校内网初期就有300人的校园大使,在高校中做推广,以至于后来王兴美团时期的销售副总裁就是当初校内网线下推广团队的一员。

我觉得很多人误会我们,以为我们产品做得好,其实是推广做的好。

王慧文说。

就连王兴对于O2O的初体验也是始于那个看似纯线上创业的校内网时代。

校内网的早期没有任何收入,唯一一笔广告收入来自当时清华东南角的阿目眼镜。

现在回头看,他就是O2O 开在没什么客流房租便宜的六楼,依靠互联网来给他引流。

王兴说。

2006年,校内网因为融资失败,王兴被迫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陈一舟,两年之后,校内网获得了软银3.4亿美元的融资。

今天去回顾那件事,王兴显得平静员工是需要拿工资的,SNS前途非常大,但是需要时间很长,需要投入钱很多,可能没法直接赚钱。

在一次次的磕磕碰碰中,另一个王兴不断变得强大。

那个极客王兴保持着初心和永不停歇的折腾,另一个王兴则一直在学习产品之外从融资推广运营到管理的一整套商业智慧。

青春永远不白费,所有的积累都是在为将来的爆发积蓄能量。

走出融资乱局:抓紧现金王兴的每一分钱都会花在刀刃上,美团最终能率先上岸也是赢在综合运营效率。

美团COO干嘉伟说。

随着中概股危机和资本寒冬,美团不仅从千团大战中活过来,还占领团购行业过半的市场份额,并在2013年年底首度宣布全年盈利。

2013年美团全年交易额达160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188%。

王兴根据美团的增长速度推算,预计美团到2015年的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大关。

无从考证王兴对于现金的高效利用是否受早年几次创业经历的影响,但充足而健康的现金流才是王兴牢牢把美团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关键。

当年在饭否被关闭期间与团队讨论的创业新计划里,原本有Foursquare和Groupon两种模式,但一向热衷于SNS的王兴,最终选择了离现金流更近的Groupon模式。

不过在美团刚刚起步的时候现金恰恰是他们最大的劣势。

2010年6月,拉手、糯米等对手们已经纷纷拿到融资,这意味着,竞争者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进行市场推广和地面扩张。

那是美团第一次低谷期。

当时美团10个销售有4个去了糯米团,离开的销售还带走了美团跟万达谈好的单子。

人人网旗下的糯米团利用人人网首页的广告位置换,第一单就卖了15万份电影票,而当时美团每单销售最高纪录才几千份。

那是一段非常压抑的日子。

销售们每天都在楼道里大把大把地抽烟,抽完烟就出去谈商家。

王兴每个周六晚上都会给团队做分享,已经多次创业的他看上去很淡定:创业就像坐过山车,今天低谷,可能明天就上升了。

给团队注入强心针的同时,王兴的焦虑感始终存在,他在咖啡厅约见每一个要离职的员工,并花费大量时间劝说。

对于销售沈鹏来说,那段日子几乎是人生最苦的一段日子。

当时,美团要求每个销售一天拜访8个商家,如果连续3次做不到就被直接淘汰;如果做得好就发期权奖励。

那时候的王兴其实也有其他选择。

当时不少竞争对手采取代理商模式换取发展速度,用市场份额换取VC的投资,但是王兴坚定只做直营模式,因为直营模式可以控制团购的品质,在现金与产品品质之间,他又一次选择了后者。

战略的高下往往拼的只是选择,这种朴素的钝感力却帮助美团意外迎来柳暗花明。

在各大团购网站纷纷一天上很多单的情况下,王兴也坚持每天只上一单。

将所有的流量都导入一个商家。

当商家发现在美团的流量和业务数倍于其他团购网站时,合作意愿也更加强烈。

直到2010年9月,王兴拿到红杉的第一笔投资,美团创立后的第一个生死劫终于跨越过去了。

王兴面临的第二个重要选择是要不要在获得融资之后迅速加入团购的广告战。

2011年上半年,拉手网、窝窝团在融资后疯狂扩张,各大城市的公交、地铁、电梯间填满了团购广告。

在团购市场整体非理性的环境中,几乎所有人都把团购的未来寄托在市场份额和新增用户上,不打广告很难带给商家流量,销售大量被抢单。

这种全行业的亢奋很难让人做到不为所动。

那时候我去沈阳跟城市团队开会,我刚讲一半,下面人说,王总你别忽悠了,你就告诉我什么时候打广告,其他我都不想听。

当时负责美团市场的王慧文回忆说。

早年创业的时候我们只有勇敢,为什么到我们要投广告的时候就没那么勇敢了呢?因为我当时做淘房的时候勇敢过一次,花很多钱没效果。

王慧文说。

此时的王兴对于资本的态度也比以前更成熟了。

创业失败有两种,一种是钱花完了,另一种是没信心了,信心可以自我实现,钱还是要在需要时有足够花的钱。

顶住压力做出不砸广告的决策除了王兴牢牢抓紧现金流的直觉判断,更重要的是他有能力说服团队内部和投资人的不同声音。

王慧文说,王兴身上有一种类似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当意见不同的时候,他会用讲道理说服你。

在他的思考模式里,只有符合逻辑和不合逻辑两个选项,除非有人可以说服他。

对于这个决策,王兴对团队的解释是同行疯狂砸广告其实是帮行业启迪消费者的认知,美团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必须在离消费者最近的这步直接转换成购买。

因此当广告战到了100元获取一个用户的阶段美团选择10元获得一个用户的线上广告方式,而对线上的理解恰恰是王兴区别于竞争对手们最大的优势。

当时,美团购买了诸如团购拉手窝窝团等关键词,并与hao123导航页、团购导航网站团800合作,事实证明这并未影响美团的品牌认知度,以至于当时很多朋友见面都会对王兴说,你们美团做的真不错,我好像到处都能看到你们的广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