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修辞
艾青《我爱这土地》的修辞之我见
艾青《我爱这土地》的修辞之我见现代诗歌中的修辞技巧是相当复杂的,除了排比、拟人、夸张、对比、反复、顶真、叠字之外,主要有比喻(隐喻)、通感、矛盾修辞、象征、反讽等。
可以说,比喻是现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比喻是天才的标志”,钱钟书也认为“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而诗歌的语言本质上就是隐喻性的。
诗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隐喻性的,“没有隐喻,就没有诗”。
“明喻”好理解,而隐喻的特点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诗歌的开头,出现一只假设的“鸟”,而且“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
实际上,这只鸟就隐喻诗中的“我”----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把个人感伤同整个民族的苦难联系在一起,他希望通过这种民族的哀感和愤懑以及对土地的眷恋之情来激起一个哀伤的民族渴求解放的意志,这是在他诗中体现的来自历史的深厚的力量和历史前进时的沉重感。
“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第一、隐喻人民的苦难。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
当时国土遭受日寇惨绝人寰的践踏。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正是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隐喻人民心中的悲愤之情像河流一样汹涌澎湃!第二、隐喻人民的反抗精神。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他想让国民清醒地认清当前局势,从而投身于民族解放和独立事业中去!第三,隐喻民族解放、独立自由的曙光。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问
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
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问
创新微课
“目前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 族生命的前进?”一句,写出作者李大 1 钊坚信眼前的艰难无法阻止中华民族的 前进脚步。反问的修辞,增强了散文诗 激昂的情感,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1
3
4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问
创新微课
强 调 表 达 的 内 容
春水(八十七)
冰心
青年人! 1
只顾回首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问
创新微课
“只顾回首么?”一句,表达诗人 冰心希望青年人不要只顾回首过去,更 1 应该放眼将来,勇敢的走出一条新的人 生道路。反问的修辞,强调了诗歌的内 容表达。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比喻
创新微课
增 强 情 感 感 染 力
1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问
创新微课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的精神,扬子 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 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 1 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问
创新微课
假如你不够快乐
凸 显 思 想 和 主 旨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1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问
创新微课
“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一句,写 出诗人汪国真希望人们珍惜短暂生命,不 1 必心情忧伤。反问的修辞,凸显了诗歌鼓 励人们尽快走出忧郁这一主旨。
一支歌现代诗赏析
一支歌现代诗赏析摘要:一、导言二、诗歌概述1.诗歌类型2.诗歌创作背景三、诗歌主题与意境1.主题思想2.意境表现四、诗歌艺术特色1.语言风格2.韵律节奏3.修辞手法五、结论正文:【导言】在众多现代诗作品中,有一首诗篇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一支歌》。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诗歌类型、创作背景、主题意境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一支歌》进行详细赏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佳作。
【诗歌概述】1.诗歌类型《一支歌》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人通过歌颂一支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爱情和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歌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展现了现代诗的独特魅力。
2.诗歌创作背景《一支歌》的创作年代较为久远,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
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灵感悟,使得诗歌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诗歌主题与意境】1.主题思想《一支歌》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通过歌颂一支歌,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爱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2.意境表现诗人在描绘一支歌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氛围的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生动丰富,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这些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
【诗歌艺术特色】1.语言风格《一支歌》的语言简洁优美,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2.韵律节奏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和谐统一。
诗人遵循现代诗的韵律规律,使诗歌在朗读时具有较好的音韵感。
3.修辞手法《一支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结论】《一支歌》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现代诗。
通过欣赏这首诗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爱情和人生的真挚情感,还能领略到现代诗的独特魅力。
《断章》的修辞手法
《断章》的修辞手法
《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
其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并置:通过并置不同的意象和场景,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丰富的视觉效果。
如诗中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将两个相互独立的场景并置在一起,表达了人生无处不在的观望与被观望的关系。
2.回环往复:诗中运用了回环往复的结构,如"你装饰了别人的窗子,别人装饰了你的梦",通过这种回环往复的结构,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3.意象叠加:通过意象的叠加,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
如诗中的"月光洒在树上,你仿佛看见了树叶的缝隙",将月光和树叶的缝隙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4.比喻: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将人生比喻成一幅风景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生的观望与被观望的关系。
5.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景物,抒发诗人的情感。
如诗中的"月光洒在树上,你仿佛看见了树叶的缝隙",借月光与树叶的缝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6.留白:诗中留下了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品味。
如诗中的"你装饰了别人的窗子,别人装饰了你的梦",通过对梦境的留
白,使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综上所述,《断章》的修辞手法包括并置、回环往复、意象叠加、比喻、借景抒情和留白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现代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不仅能够丰富诗歌的意境和内涵,还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共鸣。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分析其效果和作用。
修辞手法是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技巧,通过对字句的改造和变化,达到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目的。
在现代诗歌中,修辞手法应用广泛,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等。
其中,比喻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修辞手法之一。
比喻通过将两个意象进行类比,形成意象的转换和联想,从而增强诗歌的维度和深度。
举个例子,鲁迅先生的《热风》中写道:“醉汉和癫病人的辩论会哭得厉害”,通过将醉汉和癫病人进行比喻,表达出社会的荒诞和无奈。
这种比喻不仅赋予了作品鲜明的形象,同时也让读者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思考。
拟人是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显得活灵活现。
拟人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也相当广泛。
比如,海子的《千家诗》中就运用了拟人手法,他将“河流笑鼓掌颂歌”,形象地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喜悦和庆祝。
通过这种拟人的手法,作品具有了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特色。
夸张是一种运用极端手法进行修饰的修辞手法,常常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夸张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非常突出。
例如,北岛的《波兰的天空》中写道:“我是一个愚笨的中国人,如蜡烛一样点燃我的残垣”。
这里,通过夸张手法,将自己比喻为蜡烛,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坚守和无畏。
夸张手法的使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和张力,还给予读者全新的感触和启示。
排比是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句子等进行并列排列的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排比能够通过重复和细微的差异,使作品的表达更加鲜明和有力。
比如,现代诗人顾城的《世说》中写道:“孩子、你曾在哪个瞬间坠地?金色的飞鸟都吞进树林;硬壳的叶子勇冠波德蓝;忧愁,是在无声的站台上遗失。
现代诗歌的意象与隐喻
现代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常常通过意象与隐喻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与隐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默示、象征和隐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转化为形象的符号,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意象是指通过直观的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诗歌的意象可以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其他感官上的体验。
意象可以是具体的物体、景色、声音,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通过形象化的描绘,作者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举个例子,某首现代诗歌的第一段描述了一个黄昏的夏天,作者写道:“夕阳如烈焰,照亮了整个天空。
树影斑驳,鸟儿的歌声在耳旁回荡。
”通过描绘夕阳、树影和鸟儿的歌声,作者给读者带来了一个温暖的夏日黄昏的感觉。
这里的夕阳、树影和鸟儿的歌声就是意象的表现。
隐喻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比较和类比,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隐喻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常常通过用一个物体或概念来代替另一个物体或概念,以此来传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某首现代诗歌的开头是这样描述的:“心如碎裂的秋叶,凋零在寒风中,飘荡在回忆的海洋里。
”这里将心比喻为碎裂的秋叶,寒风和回忆则是对作者情感的象征。
通过这个隐喻,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脆弱和对往事的回想。
意象和隐喻在现代诗歌中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诗歌中的意象与隐喻常常具有多重的含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解读其中的意义。
除了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外,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与隐喻还常常与社会、生活和人性等主题相关。
作者通过意象与隐喻的表达,使得诗歌在表现个体情感的同时,也具备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社会关怀。
总之,现代诗歌的意象与隐喻是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转化为形象的符号,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通过意象与隐喻的运用,现代诗歌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运用
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运用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比喻与象征常常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这两种修辞手法不仅能够丰富诗歌的意境,还能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通过对比喻和象征的深入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神奇魅力,以及它们如何塑造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与主题。
一、比喻的概念与作用比喻是指用一种事物来表述另一种事物,通过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简练有力的表达方式。
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
明喻是指通过“像”、“如”等词语明确指出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而暗喻则是省略了这些指示词,直接将一个东西代替另一个东西。
比喻的运用能够使语言更加形象、丰富。
例如,李白在《静夜思》中用“床前明月光”比喻月光洒到床前,诗人通过这种比喻使得静谧的夜晚更具画面感,同时也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1 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通过比喻,诗人能够将复杂的情感转化为具体而形象的意象,从而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
例如,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这里“轻轻”一词,不仅描绘出离别时刻的温柔,也蕴含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1.2 比喻创造了丰富的联想空间比喻能够激发读者自行进行联想,增加诗句的多重解读层次。
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里将“国破”与“山河”的映衬,不仅展现了国家衰败后的荒凉,还暗示了历史沧桑带来的忧患情怀。
这样的比喻,让读者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之上,更引发更为深刻的思考与联想。
二、象征的概念与作用象征是一种借助某个具体事物或形象来代表一种抽象意义或思想的方法。
不同于比喻的是,象征并不强调相似性,而是通过某个特定形象传达某种特定情感或意念。
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许多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重要的象征符号。
2.1 象征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通过使用象征,诗人可以将简单的景物转变为承载更为复杂情感的一部分。
例如,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提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现代诗歌的鉴赏
现代诗歌的鉴赏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诗歌的语言表达、主题思想和艺术魅力三个方面进行现代诗歌的鉴赏。
一、诗歌的语言表达现代诗歌在语言表达上追求简练而富有力量。
诗人们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美感。
比如,通过拟人化、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诗歌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情色彩;通过押韵、节奏感等音乐手法,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展现出了一种动人的音乐美。
二、诗歌的主题思想现代诗歌的主题思想丰富多样。
诗人们通过诗歌抒发对生活、自然、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呈现出一个多面的世界。
比如,诗人可以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表达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等。
无论是现实主义题材还是超现实主义题材,都能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诗歌的艺术魅力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在诗歌中,诗人们通过音韵的变化、形象的构建和意象的堆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这些艺术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美感和韵律感,在读者阅读时给予了深刻而独特的体验。
而且,诗歌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也使得读者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共鸣和感悟。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丰富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读者不仅能够领略诗歌之美,而且可以感受到诗歌给予他们的情感冲击和思想启示。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和理解,以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其表达手法是多样化且灵活的。
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更具艺术性。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应用,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等。
通过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并欣赏它们所带来的美感。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出一种意境或情感。
在现代诗歌中,比喻的运用非常普遍。
比如,诗人可以用"爱情是一朵盛开的鲜花"来比喻爱情的美好。
这种比喻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还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
通过比喻,现代诗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更加接地气。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在现代诗歌中,拟人常常被用来形容自然景色或物体。
例如,"大海张开了它的怀抱"、"风儿在低语"等等。
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诗歌更具有生动感和与读者的共鸣。
通过拟人,现代诗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诗意世界,让读者能够沉浸其中。
三、排比排比是一种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用并列的方式表达的修辞手法。
现代诗歌中常用的排比形式有重复排比和对偶排比。
比如,"你是阳光,你是希望,你是我的一切"、"他走过人山人海,穿越时光长河"等等。
排比的使用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具有磅礴的气势和韵律感。
四、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情进行过分放大或缩小来表达出强烈感情或强调的修辞手法。
现代诗歌常常使用夸张来渲染一种情绪或描绘一种景象。
比如,"我的心是一片荒漠"、"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等等。
夸张的使用能够使诗歌更加引人注目,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两种或多种相反的事物进行对立来表达出一种思想或思想冲突的修辞手法。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今天我们学习借代修辞手法的审美效果:为了配合各位老师的讲课我们这节课在举例中仍然使用古体诗歌为主借代修辞方法就是不直接把要表达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换用一个与该事物有关的名称。
这种修辞手法往往给予联想的心理机制,表现出事物之间(本体与借体)的“种属”、“主宾”、“偏全”、“因果”等不同关系,并与表达者在感知事物中的观念相联系,因而,借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产生特有的借代也称代称。
这种审美艺术效果。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们分开来学习:一、促进语言的精练美:在写文章时,由于有些说法(事物)不易称说,也不愿直说,或者有意换用,从而找一个与此相关的说法(事物)来代替。
这不但使复杂说法(事物)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甚至还现出一定的曲折性,这样,不但使语言表现出深层的意蕴,而且体现出语言的精练美。
这在借代修辞中,以专名代通名,以实数代虚数就是这样的表现形式。
我们举例来看:如,“僮仆六千,*五百。
隋珠照日,罗衣从风。
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文中的“隋珠”即隋侯珠,相传隋候救活了一条大蛇,后大蛇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
这里用“隋珠”代名贵的宝珠,不但使读者品味了美好传说的意义,而且也使语言简洁、凝练,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
又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文句中是数词的虚指,“七年之病”是指多年的痼疾,“三年之艾”指陈年久藏的艾叶。
在汉文化中,“三”、“七”、“九”等数词,有代表“多”的虚指功能,在这里以“七”、“三”代“多”,避免了“多”字的重复,而且显得简洁明了。
这个在我们创造诗歌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增强语言的形象美: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借代的修辞手法具有一种替换性特征,因而可以将抽象的、生硬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易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
在借代修辞手法中,表现为以事物的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
有修辞手法的现代诗歌
有修辞手法的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修辞手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诗人通过形象、语言和音韵的运用,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它们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
首先,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诗人能够创造出独特而富有想象力的形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比如,诗人可以用“爱情是一朵鲜花”来表达爱情的美好和脆弱。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具体。
其次,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创造出具有个性和情感的非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容易与其产生共鸣。
例如,诗人可以将“风儿呼啸着奔跑”来描绘风的力量和张扬。
通过这种修辞手法,诗歌能够呈现出更具生命力的场景和形象。
再次,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语法结构来强调并列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诗人可以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比如,诗人可以写道:“我见过春天的花朵,见过夏天的阳光,见过秋天的落叶,见过冬天的白雪。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流畅和有力。
最后,对偶是一种通过对比和对称来创造音韵和意义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偶,诗人可以通过相似或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来强调主题和情感。
比如,诗人可以写道:“爱与痛的对立,幸福与痛苦的较量”。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和谐感。
总之,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能够创造出富有想象力、感染力和美感的诗歌作品。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抒情和富有表现力,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有修辞手法的现代诗歌
有修辞手法的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修辞手法而著名,这些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经常出现在现代诗歌中,让我们一起来拓展了解一下。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传递意象和情感的修辞手法。
在现代诗歌中,比喻常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通过隐喻和暗示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让抽象的概念或物品拥有形象化和生动的特点,使诗歌更富有感情和生命力。
3. 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来强调诗句的韵律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在现代诗歌中,排比常常用于表达紧张或激情四溢的情感,使诗句更加动人和引人入胜。
4. 倒装:倒装是改变正常语序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加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现代诗歌中,倒装常常用于强调诗句中的某个词语或表达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情感。
5. 比较:比较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传达情感和意义的修辞
手法。
在现代诗歌中,比较常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诗句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现代诗歌还可以运用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如隐喻、反讽、夸张等,用以表达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情感和意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现代诗歌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有限的词语中传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饱含深意的隐喻,还是充满张力的排比,现代诗歌的修辞手法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并引发了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思。
现代诗歌的题材与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题材与表现手法现代诗歌是一种深受诗人喜爱的文学形式,它给人们带来了新鲜感和审美享受。
现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从社会现象到个人情感,从自然景观到哲学思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现代诗歌也拥有多样的表现手法,通过语言的运用和意象的创造来传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的题材与表现手法。
一、现代诗歌的题材1. 社会现象:现代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的变迁和问题,描绘城市的喧嚣与冷漠,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诗歌中表现出的社会焦虑、物质主义以及人性的扭曲等,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困境和挑战。
2. 个人情感:现代诗歌也是诗人表达个人情感、思考和体验的一种方式。
诗人通过对爱情、孤独、失落、欢乐等情感的描绘,展示了内心的世界。
这些情感可以是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隐喻和象征来间接传达。
3. 自然景观:现代诗歌往往将自然景观作为表现的对象。
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可以通过自然景观来映射人类的情感和命运。
4. 历史与思考:现代诗歌也常以历史事件和哲学思考为题材。
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演绎和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挑战现实的束缚,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二、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1. 自由诗体:现代诗歌往往摒弃了传统的格律和韵律,采用了自由的诗体形式。
诗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诗歌的行数、诗句的长度,甚至可以将诗歌写成散文的形式。
2. 借景抒发:现代诗歌常常通过借用特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创造,诗人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
3. 意象丰富:现代诗歌注重意象的运用,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意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意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等,通过多样的感官刺激来引发读者的联想。
4. 折射与隐喻:现代诗歌常使用折射和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一种事物去折射另一种事物,或者用意象来隐喻其他的涵义。
这样做可以使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总之,现代诗歌的题材与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反复
现在开始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复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复
创新微课
感知黄河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复
创新微课
诗歌解读
黄河哺育滋 养了世代炎 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 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 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 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复
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微课
黄河对中华民族 的保卫,黄河的 伟大坚强精神, 更足以成为民族 精神上的城防。
把黄河喻为“民族的屏
障”,黄河天险在地理 上可作为军事屏障,这 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 制胜法宝。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反复
创新微课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 人,黄河主流是巨人 的躯干,黄河流域中 的无数条支流就是“ 巨人”身上千万条“ 铁的臂膀”
加强语言气势,说理更有力, 使人相信、认同。突出文章思 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诗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 远流长,激励中华儿女,以 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 大坚强”。主题突出,感情 强烈。
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现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诗歌的意境,还可以令诗歌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
在现代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多样且精妙,本文将从比喻、拟人、夸张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深层的意义。
在现代诗歌中,比喻的运用非常灵动。
例如,杨牧的《丝路淘金》中写道:“月亮尖叫了一声,好像调皮的小猫在夜晚的草地上嬉戏。
”这里,月亮被比喻成了“调皮的小猫”,用以形容月亮的动态和活泼。
二、拟人的运用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特征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人的思维、感知和行为来增强意象的感染力。
例如,顾城的《给雨的歌》中写道:“雨,忧伤的歌手,时而低吟,时而高歌。
”这里,雨被拟人化,具有了歌唱的能力,强化了雨的忧伤意象。
三、夸张的运用夸张是修辞手法中用夸大的方式表达事物特征和感受的一种手法,它可以使诗歌更具戏剧性和张力。
例如,北岛的《波》中写道:“拉下去的痛楚,仿佛涌上的波涛,倏地掀翻最后我。
”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痛楚比喻成翻滚的波涛,使其更为生动有力。
四、对偶的运用对偶是修辞手法中用对称的方式表达事物的一种手法,通过对比和平衡的结构,增强诗歌的表达力。
例如,黄纳的《富饶》中写道:“晚霞飘散少时宇,世间不多一道晓。
”这里,通过对比宇宙和世间的关系,用简练的对偶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五、排比的运用排比是修辞手法中通过相同的结构和语序来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一种手法,能够使诗歌具有律动感。
例如,雪莱的《夏天之歌》中写道:“夏天是蝉的,夏天是草的,夏天是青天的。
”这里,通过排比的手法,将夏天与蝉、草、青天相联系,形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丰富,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和排比等手法都可以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
诗人可以通过巧妙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进一步深化作品的主题和意义,从而营造出独特的诗歌世界。
艾青的诗歌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艾青的诗歌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艾青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在他的诗歌中,艾青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以下是一些他常常使用的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艾青经常使用比喻来突出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比如,在他的诗《雪》中,他将雪与诗人的心境进行了比喻,通过描述雪的纯洁和寂静来传达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艾青善于运用拟人来赋予诗歌中的事物生命和情感。
例如,在他的诗《草莓》中,他通过赋予草莓情感和思绪,将其与诗人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事物进行对照或对比来凸显其差异或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艾青常常在诗歌中运用对比来突出主题或情感的强烈。
比如,在他的诗《战地秋色》中,他通过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美丽进行对比,表达出对战争的深切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4. 排比:排比是将同类型的事物或概念进行连续并列的修辞手法。
艾青善于使用排比来强调诗歌中的重点或增强其表现力。
例如,在他的诗《信道》中,他运用排比的方式列举了一系列令人痛苦的现实,通过对比鲜明的描述,加强了诗歌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5. 倒装:倒装是通过改变句子语序来强调某种语义或表达形式的修辞手法。
艾青偶尔运用倒装来突出诗句中的某个词或词组,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在他的诗《山坡羊·游荡》中,他使用倒装来强调了“飘散”和“回”这两个词,带给读者一种凝重和回旋的感觉。
艾青的诗歌运用了上述多种修辞手法来丰富其表达方式和艺术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使艾青的诗歌更具深度、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他的作品。
探究《现代诗二首》教案: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打造美妙语言
《现代诗二首》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重要的诗篇之一,它由闻一多所作,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先声”,这一篇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语境下,其内涵和修辞手法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将主要从诗歌题材、修辞手法、运用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现代诗二首》教案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打造美妙语言的特点。
1. 诗歌题材分析《现代诗二首》分别为《死水》和《清平乐》,两首诗在表面上颇有些轻松愉悦和风华正茂的意象。
如果你让细心的读者细读诗歌中所含的意境,往往会发现作者通过细腻的语言描述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揭示出人性的悲喜,生命的辉煌和凋落,寓意深远。
例如《死水》中,作者通过形容夕阳的落日,昭示逝去的光荣和辉煌;《清平乐》中描绘的则是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闻一多先生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的探索和哲思,并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真谛。
2. 修辞手法分析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在这两篇诗歌中,精妙地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死水》中,他通过虚实结合,抒发了对逝去的岁月的追悼之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沉。
在《清平乐》中,他运用了反复修辞,生动且有力地描述生命如水般匆匆流逝的感觉,让读者在情感和理性上都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瞬息即逝和无常。
闻一多先生还广泛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在《死水》一诗中,他运用了“丝丝青蛇”、“满地银钩”的比喻,生动地描画了逝去岁月昔日的辉煌和荣光;在《清平乐》一诗中,他通过将生命比喻为“水”,描述了生命无常和脆弱的感觉,生动地表现出人生的离合悲欢和坚韧与担当。
3. 修辞运用价值有人说,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思想交流的必要途径。
在这方面,《现代诗二首》教案的重要意义又体现在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打造美妙语言上。
闻一多先生通过深刻而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真谛,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还体现出了诗歌对于社会生活和观念的积极影响。
通过细腻的词藻、浪漫的色彩以及深入的思考,他使得人们对真善美的关注度在人生中达到最高点。
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修辞手法
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修辞手法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我国现代诗人朱学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修辞手法、雄浑的诗歌语言和深刻的时代内涵,成为了我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修辞手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其内涵和艺术价值。
1. 对比与夸张手法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使用了大量的对比与夸张手法。
五岭逶迤与乌蒙磅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长征的艰难险阻,展现了革命斗争的壮丽气象。
而腾细浪、走泥丸等动词的运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与夸张,使整首诗在修辞手法上显得极为丰富多彩。
2. 比喻与拟人手法诗中还大量运用了比喻与拟人手法。
比如“碧罗雪峰青旧碉,半浸青崖半浸潮。
”这里通过将雪峰比喻为“碧罗”,将青崖比喻为“青旧碉”,以及将青崖、潮水拟人化,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富有诗意。
这种比喻与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诗篇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丰富的意蕴。
3. 押韵与排比手法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还大量运用了押韵与排比手法。
比如“四渡赤水青天茫,三遇东风老将狂。
”这里的“赤水”和“青天”相互押韵,使整句话音调优美,节奏明快。
“四渡”“三遇”也构成了明显的排比结构,使整个句子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总结通过以上对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们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人朱学渊的丰富想象力和精湛艺术技巧。
在当代诗歌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诗人的这些修辞手法,使我们的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个人观点对于我来说,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一首对长征伟业的真实再现和深刻领悟。
诗人通过淋漓尽致的用词和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将长征的艰辛、坚韧和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和永恒,也让我对诗歌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结语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为我国现代诗歌的杰作,其卓越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内涵使之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现代诗短篇要比喻句和拟人句
现代诗短篇要比喻句和拟人句1、《雪》
你是画家
一种颜色成了魔术
出场也与众不同
没有掌声
一开始就抖漏出一点点
大地就跑出了一片水的脚印
你只是笑了笑一根烟的时间
抛洒出一朵朵
速度就像一滴滴墨汁
闯开了水的闸门
赤裸裸的山山水水穿上了洁净的衣裳
上面还有小孩大人
拥着你抱着你把你做成了人
退场你只是又笑了一笑
不需要掌声
2、《雪》
等了你整个冬天
你没来
春天来了你也来了
你是在抱怨冬的不近人情
还是喜欢着春的勤奋? 只轻轻抚摸了你的温柔你又走了
没留下一丝痕迹
没带走一缕烦恼
只抛给我
短暂的清新与哀愁
来的如此匆忙
又去的那么坚定
来不及拥抱你的无瑕也来不及安慰你的脆弱我向往
你那挥洒自如的任性我迷恋
你那狂舞于天的洒脱雪啊
一片一片一片一片……
3、《嫩绿的芽儿》冰心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中几种修辞格的运用及其联想向度、跨度例证引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艺术的高度体现。
使语言艺术化的最基本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就现代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来说,体现出这么三大特点:一是各辞格的综合使用得到了持续增强;二是在辞格构成手法上,联想向度更丰富尤其注重虚与实的转化,联想跨度则明显地加大;三是传统常用辞格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传统上的一些不常用辞格上升为常用辞格,某些修辞手法正日渐形成为独立辞格。
为说明以上观点,特选取由肖野主编花城出版社九零年版《朦胧诗300首》一书为模本,按“现代文学”时期、大陆“朦胧诗”时期、台湾现代诗设立章节,择取例句,做出分析。
一、“现代文学”时期“现代文学”时期的现代诗,总体上还是比较注重对比喻、摹绘等传统常用辞格的选取,但在辞格的综合使用、辞格构成中的联想向度、联想跨度等方面,均有很大发展,对传统不常用辞格的开拓,则主要表现在对通感(超感)辞格的广泛应用。
比喻辞格在“现代文学”时期的诗歌中,已经很少单独使用,并且在构成手法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就比喻与多种辞格的综合运用来说,比喻与比拟综合运用的例子最多,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12页),是明喻与拟人的融合用法;“眼底有暗雪升起了”(陈江帆《灯下》52页),是借喻与拟物的融合用法;“七叶树呵,你穿了红的衣裳嫁与谁呢?”(潘漠华《小诗二首》第6页),是暗喻与拟人的融合用法;“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象一只绯红的花朵。
”(冯至《蛇》8—9页),是暗喻与拟物的结合用法;“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19页),是暗喻与复合拟物的融合用法。
除比拟外,比喻与其它辞格综合运用的例子,如:“晕月如猫爬过墙来”(陈江帆《嫁女》53页),是比喻与摹绘的融合用法;“一粒大的白色的殒星,/如一滴冷泪流向辽远的夜”(何其芳《爱情》30页)是比喻、比拟以及摹绘的融合用法;“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如白鸽展开沐浴的双翅,/如素莲从水影里坠下的花瓣,/如从琉璃似的梧桐叶/流到积霜的瓦上的秋声。
”(何其芳《月下》31页),是比喻、比拟与摹绘、通感(超感)的汇合用法。
就比喻辞格构成手法的发展来说,首先体现在本体所取的喻体经常是超常规、大跨度的,如以上例句中的寂寞如蛇、温柔如莲、晕月如猫、梦如秋声,很少实与实的平行联想,往往借一线金丝联通本体、喻体,象走悬索一样由此岸一下子过渡到彼岸,虚实交映,美韵独具;其次是在联想向度上普遍注重虚实之间的转换,如丁香与姑娘是以实喻实,寂寞如蛇、晕月如猫是以实喻虚,温柔如水莲花的娇羞总体上是以虚喻虚,梦如双翅如莲瓣如桐叶又竟如秋声,前面是以实喻虚最后是以虚喻虚。
这一时期联想方式的丰富及各种辞格综合运用的强化,还可以通过摹绘来进一步认识。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11页),虚与实交汇,然后做色与声的顺向描摹。
“沉默落在我的脸上”(方纬德《微弱》17页),不说脸上呈现出沉默的神情,在向度上将主副位一掉转,沉默由虚物变为实物。
“谁曾为我串起许多泪珠/又倾落到梦里去的泪珠”(戴望舒《有赠》24页),先将液体实化为固体,再做进一步的虚化处理。
“纵盛夏从芦苇中归来,/饱带稻草之香”(李金发《迟我行道》28页),使不可触之物先落于可视可触之芦苇,然后再以味觉做强化。
“但眉眉,你那里也有这银色的月波吗?/即有,怕也结成玲珑的冰了。
/梦纵如一只顺水的船,/能驶到冻结的夜里去吗?”(何其芳《月下》31页),月色以颜色突出,又以水波摹形,再以“冰”硬化、艺术化,最后以梦舟去破同坚冰一样冷的夜,丰富的情感在虚与实的关关相联中得以突现。
“多少夜星空的静寂滴下绿荫的树间?/……不管外面的呼唤草一样蔓延,/手指一样敲到我紧闭的门前。
”(何其芳《慨叹》32页),星空的静寂滴下来,是拟物,是虚的实化,呼唤的漫延也是先拟化为青草的无际,再以手指这一实物为喻并且以“敲”字强化其力度,呼唤就从耳中到目中直到心中,从无形态跨越成可见可感可触之物。
“风帆吻着暗色的水/有如黑蝶与白蝶”(辛笛《航》59页),融合了拟人、拟物和摹绘。
“我把破碎的怀想散播在田野上/……你给我带来了一纸轻寒”(辛笛《寄意》60页)前句在摹形中拟物再拟物,后句借助通感由视觉而感觉、由纸字到心境。
通感(超感)辞格在“现代文学”时期的诗歌中已广泛出现,其用法多是与其它辞格的融合。
通感(超感)与比喻融合使用的例子如:“太息一样的目光”(戴望舒《雨巷》20页),是视觉与听觉的超越或贯通,联想向度是从虚到虚,比喻手法是以虚喻虚。
通感(超感)与比拟融合使用的例子如:“温软的影儿恬静地来去”(梁宗岱《晚祷》第3页),是视觉与触觉的超越或贯通,联想向度是从虚到实,比拟手法是以实拟虚;“我看看雨丝挂在檐前/呤哦四月的诗句”(敏子《雨天》57页),是视觉与听觉的超越或贯通,联想向度是从实到虚,比拟手法是以虚拟实。
通感(超感)与摹绘融合使用的例子如:“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徐志摩《再别康桥》第12页),是听觉与味觉的超越或贯通,联想向度是从外到内,摹绘手法是变抽象为具象;“飘过的风带着青春和爱的香味”(戴望舒《夜》20页),是嗅觉与心态的超越或贯通,联想向度是从内到外,摹绘手法也是变抽象为具象。
通感(超感)与比喻、摹绘融合使用的例子如:“我是吹过林木的叹息,早晨的颜色”(穆旦《自然的梦》69页),是复合设喻中实体与听觉状态、视觉状态的化转与联通,联想向度是从整体到侧面,比喻和摹绘手法可以看作从实到虚。
通感(超感)与比拟、摹绘融合使用的例子如:“南方的爱情是沉沉睡着的/它醒来的扑翅声也催人入睡”(何其芳《爱情》30页),是听觉与心态的化转与联通,联想向度是从虚到实,比喻和摹绘手法是变抽象为具象。
这一时期,对其它辞格的运用有所发展的还有反向、顶真、拈连、移就等。
反向辞格最典型的例子,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34页),通过角度转换在反向中呈现出思辨的意趣。
上例中的前两句还使用了顶针,对这一辞格的运用比较突出的例子又如:“听黎明的笳吹/吹起西山的颜色”(辛笛《告别》62页),系顶针与通感(超感)的结合,由实入虚,使不可能、不可闻,变为可能、可见且可感。
拈连的化用,如“今夜的更声打着了多少行人”(辛笛《冬夜》63页),混合了拈连、借代、隐语、反衬多种因素,广漠的寂寞先凝聚为一点再向外扩展,使人感同身受。
移就的化用,如“摺子里的桑叶有人摘,/那窗口上的呼唤呢?”(李世骥《战后》58页),前一句可以看作起兴,后一句点题,暗中以移就紧承,回沓中呼唤变成桑叶一样可摘可鉴,虚的实化,效果鲜明。
二、大陆“朦胧诗”时期现代诗歌在大陆发展到“朦胧诗”阶段,各种修辞技法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诗歌的艺术性迅速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成熟期。
除辞格综合使用持续增强、联想向度更加丰富、联想跨度进一步加大这些普遍特征外,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一是对象征辞格的运用特别注重,二是对传统常用辞格摹绘,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比喻辞格则朝奇趣发展的倾向比较明显并日渐促成这一辞格的独立,三是某些辞格构成手法如附加和拆离等,也逐渐具备了成为独立辞格的可能,四是通感(超感)辞格广泛运用,和象征辞格一样已由传统不常用辞格上升为常用辞格。
“朦胧诗”时期的巨匠们往往热衷于“象征”这一辞格的应用。
北岛的《回答》(70—71页),是引发“朦胧诗”巨大反响的一篇力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以象征纵贯全篇,几乎完全以象征寄意言志,让人们惊异于“象征”原来可以有如此威力!在《船票》(71—73页)中,北岛以一再重复并穿插的“他没有船票”,构筑起一节节细致化的象征群,并以“船票”这一象征物做了标题。
在《迷途》(73—74页)中,他对象征辞格再次做了延续:“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可以看出象征物的取向在向着灵透化扩展。
......在《十年之间》(74—75页)中,北岛对象征的运用获得了又一次升华:“荧光表盘淫荡地随意敲响/时间诚实得象一道生铁栏栅/除了被枯枝修剪过的风/谁也不能穿越或往来/仅在书上开放过的花朵/永远被幽禁,成了真理的情妇/而昨天那盏被打碎了的灯/在盲人的心中却如此辉煌/直到被射杀的时刻/在突然睁开的眼睛里/留下凶手最后的肖像”,在这首诗中,“白话”诗向“朦胧”诗的跨跃以一种典型的姿态得以完成。
具体地说,象征依然是这首诗的主导辞格,但是融合了比拟、比喻、婉曲、通感(超感)等辞格因素,在象征物的选取与表述上,超出了直取,注重虚实交映,注重物象间的转化,更注重自我独特的感应,使本来就含蓄隐约的象征意更加奇异、朦胧。
如“时间诚实得象一道生铁栏栅/除了被枯枝修剪过的风/谁也不能穿越或往来”,对于“时间”的感受已经超脱了一般,混合了对特定的时代、生命、世事、人心以至宇宙的独特体验,对风的形态表述也采取了反常规思维,对同一场景做出拆离、分解,从而得以崭新的视角造化风情。
象征辞格,除了可以使诗意更加含蕴、丰厚,还具有以点概面、似迂回却更通透的功能,如顾城的《一代人》(96页):“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凝炼而又深沉,以巨大的涵概力,展示了象征辞格的惊人魅力。
舒婷的许多著名诗作,其语言表达手法同样是以象征为主导。
海子曾被称为“麦子”诗人,这本身就是一个象征,其《重建家园》(185页)对于象征辞格的运用自然而又质朴:“为了生存要流下屈辱的泪水/来浇灌家园/……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象征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是由其特定的内质决定的。
象征以甲示乙,而不必甲“似”乙,这就使联想向度更自由、跨度更宽广,更便于意在言外,更容易耐人寻味。
正因为象征具有这种可随心取物的特性,有利于各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所以各种题材尤其是一些富于凝重感的历史、社会题材,对象征辞格的倚重就显得十分自然。
例如,张锋的《戏台》(302—303页)“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那场里/跑跑龙套/它的大炮竟打不出一句台词”,《古装》(304页)“为了缝一件件的龙袍/针/刺穿过中国的手指”,《本草纲目》(305页)“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所以只一夜/它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人人都相信中医/虽然二三郎中/卖过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