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说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统计分析说课
《多元统计分析》
数理学院
一 课程定位与目标 二 课程基本情况 三 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四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五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六 教学反馈 七qi 课学程情特分色析与教学策略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 位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统计学基础 后继课程:统计与软件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3学时
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求法
3学时
二、课程基本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1∕2)
教学重点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 ➢系统聚类方法 ➢费舍判别法和贝叶斯判别法 ➢主成分的导出及性质 ➢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基本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2∕2)
教学难点
➢多元回归分析 ➢岭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和检验 ➢多个总体的费舍判别法 ➢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及几何解释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和因子载荷矩阵的统计意义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2 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考勤、课堂提问等。 ➢期中考核:采用较灵活的方式,如随堂小测验等。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 (A、B卷及标准答案)。
六、教学反馈
1 教学反馈的渠道与方法
➢课堂反馈渠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网络反馈渠道:QQ学习群有学生的反馈渠道 ➢教学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校教学督导定期检查反馈课堂教学情况 ➢ 教学管理人员随时听课反馈
2.教材介绍
使用教材
参考教材
本课程所用教材是傅德印编著,高等教育 出版社的《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该教材 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知识系统全面 ,体系结构清晰,难度适中。
推荐参考书是任雪松,于秀林编著,中 国统计出版社的《多元统计分析》(第 二版)。
二、课程基本情况
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授课时间为16周48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2 课堂教学设计
知新新课作 识课知堂业 回导讲总布 顾入解结置
5’
5’
80’
5’
5’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1 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启发讲授, 适当点拨和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另外还注意分 层次教学,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积极创造条件, 提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索改革考核方式,促使自 我学习。
:
概论
多元统计分析的概述和预备知识
3学时来自百度文库
多元正态分布 多元正态分布及其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5学时
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
4学时
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方法
8学时
判别分析
费舍判别法和贝叶斯判别法
8学时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的导出及性质
6学时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8学时
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的方法和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2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应用多种媒介进行自主学习 如微课,名校公开课等网络资源。
教
注重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改革
学
注重少而精的原则;注重讲透重点,分
策
析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实质, 同时适当参考 国内外先进教材以及吸收借鉴国内其它高校
略
等有关先进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传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
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和训练,培养学生建 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提 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 对数学人才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网上教学答疑
教
学
教学资源上网
手
段
多媒体教学
板书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1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试卷分析; ➢督导评价老师:听课打分; ➢学生评价老师:网上评教。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1.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
☆ 优势
☆ 劣势
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开课 ,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相关的先行知识已经具备。 对课程有一定的兴趣,学 生思维活跃。
◆课程理论性很强,有大 量的例题、习题,学生有 畏难情绪。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控制 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下 降,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 多元统计分析
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常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
掌握常用的多元统 计分析的思想和分 析方法,学会处理 常见的多元统计问 题。
数学素养目标
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 创新精神;踏实细致、 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和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课程基本情况
六、教学反馈
2 教学效果检验方法
➢ 作业检查 ➢ 期中考试 ➢ 课堂提问 ➢ 与学生交流检查教学效果 ➢ 与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沟通检查教学效果
七、课程特色
1 教学推动科研,科研提升教学,二者相 互促进。
2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感谢各位专家指正!
谢谢大家!
《多元统计分析》
数理学院
一 课程定位与目标 二 课程基本情况 三 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四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五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六 教学反馈 七qi 课学程情特分色析与教学策略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 位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统计学基础 后继课程:统计与软件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3学时
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求法
3学时
二、课程基本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1∕2)
教学重点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 ➢系统聚类方法 ➢费舍判别法和贝叶斯判别法 ➢主成分的导出及性质 ➢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基本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2∕2)
教学难点
➢多元回归分析 ➢岭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和检验 ➢多个总体的费舍判别法 ➢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及几何解释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和因子载荷矩阵的统计意义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2 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考勤、课堂提问等。 ➢期中考核:采用较灵活的方式,如随堂小测验等。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 (A、B卷及标准答案)。
六、教学反馈
1 教学反馈的渠道与方法
➢课堂反馈渠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网络反馈渠道:QQ学习群有学生的反馈渠道 ➢教学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校教学督导定期检查反馈课堂教学情况 ➢ 教学管理人员随时听课反馈
2.教材介绍
使用教材
参考教材
本课程所用教材是傅德印编著,高等教育 出版社的《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该教材 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知识系统全面 ,体系结构清晰,难度适中。
推荐参考书是任雪松,于秀林编著,中 国统计出版社的《多元统计分析》(第 二版)。
二、课程基本情况
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授课时间为16周48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2 课堂教学设计
知新新课作 识课知堂业 回导讲总布 顾入解结置
5’
5’
80’
5’
5’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1 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启发讲授, 适当点拨和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另外还注意分 层次教学,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积极创造条件, 提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索改革考核方式,促使自 我学习。
:
概论
多元统计分析的概述和预备知识
3学时来自百度文库
多元正态分布 多元正态分布及其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5学时
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
4学时
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方法
8学时
判别分析
费舍判别法和贝叶斯判别法
8学时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的导出及性质
6学时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8学时
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的方法和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2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应用多种媒介进行自主学习 如微课,名校公开课等网络资源。
教
注重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改革
学
注重少而精的原则;注重讲透重点,分
策
析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实质, 同时适当参考 国内外先进教材以及吸收借鉴国内其它高校
略
等有关先进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传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
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和训练,培养学生建 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提 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 对数学人才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网上教学答疑
教
学
教学资源上网
手
段
多媒体教学
板书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1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试卷分析; ➢督导评价老师:听课打分; ➢学生评价老师:网上评教。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1.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
☆ 优势
☆ 劣势
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开课 ,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相关的先行知识已经具备。 对课程有一定的兴趣,学 生思维活跃。
◆课程理论性很强,有大 量的例题、习题,学生有 畏难情绪。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控制 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下 降,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 多元统计分析
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常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
掌握常用的多元统 计分析的思想和分 析方法,学会处理 常见的多元统计问 题。
数学素养目标
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 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 创新精神;踏实细致、 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和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课程基本情况
六、教学反馈
2 教学效果检验方法
➢ 作业检查 ➢ 期中考试 ➢ 课堂提问 ➢ 与学生交流检查教学效果 ➢ 与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沟通检查教学效果
七、课程特色
1 教学推动科研,科研提升教学,二者相 互促进。
2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感谢各位专家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