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洪水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我国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情况及治理措施

我国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情况及治理措施

我国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情况及治理措施【摘要】我国河流众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受到人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江河泥沙淤积状况十分严重,造成了很多自然灾害。

笔者将从河流的淤积情况作出分析,并探究治理措施。

【关键词】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治理措施一、前言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加上人类活动对江河的影响很大,使我国江河治理的工作异常复杂,江河治理工作必须结合考虑水资源、泥沙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人类剧烈活动对河流的来水来沙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河床演变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高江河治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加强江河治理中的科技创新,将是21世纪我国江河治理与泥沙研究中科技发展的趋势。

二、主要江河泥沙淤积情况1.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3.4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多年平均达16亿t,平均含沙量35 千克每立方米,在世界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一般年份,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平均每年淤积3~4亿t,河床平均每年以0.05~0.10 m的速度抬升。

40多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河底高程和洪水位普遍抬高了2 m左右。

2.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6.2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31%,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t,平均含沙量1.2千克每立方米。

长江流域产沙较粗,虽然含沙量不大,但输移过程中极易淤积.位于长江中游右岸的洞庭湖,是长江和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的洪道与调蓄场所,据实测资料统计,每年约有1.32亿立方米的泥沙随着洪水进入湖区,其中80 以上来自长江,40多年来共淤积泥沙40多亿立方米。

(平均每年淤积约1亿m。

),致使洪道河床、湖底平均抬高1 m.泥沙淤积导致河道淤塞,洪水渲泄不畅,河湖调蓄能力降低,水位抬高。

3.海河流域海河流域各水系分流人海,由于受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各水系上游来水逐渐减少,河道的河口段长期被潮汐水流所控制,随涨潮水流上溯的海相泥沙大量淤积于防潮闸下或未建闸河道的出口河段,致使河道和防潮闸的泄洪能力大幅度下降.如永定新河年平均淤积量达364万立方米。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复习课课件)授课老师牟晓敏复习目标:1、了解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支流)2、知道长江与黄河上中下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3、知道长江与黄河目前开发的现状复习重点:1、长江的开发,特别是水能资源的开发。

2、黄河的治理,特别是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复习难点: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及开发(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2、黄河“地上河”、凌汛形成的原因复习过程:(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国家第一大河是哪一条河?我国的第二长河又是哪一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在这节课里,我们主要复习长江的开发与黄河的治理。

一、掌握长江的概况播放地理课件,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重要城市,长江流域的支流及主要湖泊,长江流域流经的地形区。

二、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播放地理课件“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及景色”,让学生分析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与宜昌以下的下游地区地势的特点。

教师小结: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落差达5000多米,河水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急流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宜昌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航运价值大。

播放地理课件,以虎跳峡为例,主观感受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

播放地理课件,在图上指出巫山的位置,分析指出此山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河流流经此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横断山脉的位置(一名同学在图上填出),分析指出此山脉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河流流经此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呢丰富。

请三名同学在图上准确填出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的的位置。

三、长江干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播放地理课件,老师指出长江上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中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其中洪涝灾害最为突出。

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案例

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案例

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案例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案例: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是中国政府为了防止荒漠化和沙漠化而建设的一系列林带。

该项目始于1978年,至今已经建设了超过66万平方公里的林带。

这些林带不仅有效地防止了荒漠化和沙漠化,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长江三峡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防洪和发电而建设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于1994年开始建设,至今已经建成。

该工程不仅有效地防止了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还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大熊猫保护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之一,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狩猎,大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狩猎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增加。

4. 青藏铁路建设青藏铁路是中国政府为了加强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建设的一条铁路。

该铁路于2006年建成通车,为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该铁路的建设也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5.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而建设的一系列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植树造林、修建水利设施等。

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6.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珍稀濒危物种的国家,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狩猎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逐渐增加。

7. 黄河治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黄河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黄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水利设施、治理污染等。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一、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江和世界上最长的母亲河流,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多年来,黄河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1. 水资源枯竭。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黄河水资源日益减少。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到黄河本体的水量。

这种情况使得整个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并威胁到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用水。

2. 土壤侵蚀加剧。

大规模的农业耕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及山地开发等因素导致了土壤侵蚀现象十分普遍。

当暴雨袭来时,未经保护的裸露土壤容易被冲刷出去,从而形成大规模泥石流和深刻陷坑等自然灾害。

3. 水污染严重。

工业排放物、城市污水以及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等都给黄河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黄河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环境污染源之一,给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和人们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4. 泥沙淤积加剧。

由于上游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以及人工拦河、封堵支流等措施,导致黄河泥沙输送能力减弱。

这使得泥沙开始在下游渐渐淤积,引起洪水灾害风险增加。

二、解决黄河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1. 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为了解决黄河日益减少的水资源问题,要提倡节约用水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每一滴珍贵的江湖之水。

同时,应该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监管并鼓励使用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农业生产。

2. 加强土壤保护与治理通过建立良好农田管理制度和科学耕作方式,避免过度耕作以及不合理地利用山地资源等行为,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

此外,在关键区域推广防护林网和梯田等措施,可有效减缓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流失的平衡。

3. 河道治理与水污染防治加大对工农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限制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推行环境税收政策和惩罚性法律系统。

通过构建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强农田面源非点污染控制可以有效遏制黄河水体受到进一步破坏。

4. 泥沙管理与洪泛区域开发利用采取适宜生态环境条件下的退耕还林政策,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提高黄河流域泥沙分解能力,并改变流域内人类活动模式和基础设施规划。

初二地理长江黄河治理

初二地理长江黄河治理

初二地理长江黄河治理
长江黄河治理是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从历史上看,政府对长江黄河治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一是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的防洪防汛体系,改善长江黄河流域的水环境。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大堤工程等,为防洪防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节约利用。

政府采取措施,限制长江黄河流域的用水量,实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

三是加强污染治理,改善长江黄河流域的水环境。

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整治污染源,建立健全的污染治理体系,改善长江黄河流域的水环境。

四是推进生态修复,改善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政府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生态修复,恢复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改善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总之,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努力改善长江黄河流域的水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一、上游问题:荒漠化、凌汛。

解决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爆破、飞机轰炸排凌汛。

二、中游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措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三、下游问题:泥沙淤积、地上河、凌汛、冬春水量不足,经常断流。

解决措施:建立水库调水调沙,加固堤坝,冬春工程排凌汛,加大水量供给,合理分配水量。

以下是更具体的解决措施:四、上游荒漠化问题:建立生态保护区,包括草原、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采取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推广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将人类活动较少的土地逐步恢复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针对凌汛问题,可以采用爆破、飞机轰炸等方式,将冰凌破开,降低水位,避免洪水造成的灾害。

五、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土地整理、梯田建设等工程,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减少土壤流失。

加强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

六、下游泥沙淤积、地上河问题:建立水库调水调沙,通过水库的调节作用,将洪水期的多余水量储存起来,避免洪峰流量过大,减少泥沙的淤积。

加固堤坝,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水期对堤坝的冲击和损坏。

冬春工程排凌汛,在冬春季节加强河道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冰凌堆积的问题,避免河道堵塞和洪水灾害。

七、下游冬春水量不足、经常断流问题:加大水量供给,在枯水期增加水资源的供给量,通过调水工程将丰水期的水资源调配到枯水期使用,保证下游地区的水量需求。

合理分配水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合理分配水量,确保各个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除了以上提到的具体措施,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解决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八、推广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在黄河沿岸地区推广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例如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和居民用水的利用效率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根治黄河的对策

根治黄河的对策

根治黄河的对策摘要:在系统评述现代治黄方略基础上,把江、淮、河、海四流域作为一个系统考虑,针对“水少、沙多”这两点黄河难治的症结,确定治黄对策为:(1)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中游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以大大减少入海沙量;(2)从汉江、淮河上游调水入黄,冲沙减淤,解决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河口地区生态环境。

若如此,根治黄河将非梦幻。

关键词:黄河对策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但由于地理和环境的原因,黄河又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地上悬河河段最长的河流。

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00多年时间里,黄河共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自人民治黄以来,创造了黄河连续55a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历史奇迹和综合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举世公认。

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目前展现我们面前的是:上游源头不断萎缩;中游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游河床仍不断淤积抬高、悬河形势更为严峻;整个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

有关部门在“21世纪黄河防洪形势和对策”中,针对性地提出了系统的治黄方略,包括“以下游大堤加培和河道整治工程为重点,尽快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合理调度小浪底水库,充分发挥其防洪、防凌、减淤作用;坚持不懈地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有效减少入黄泥沙,适时修建碛口、古贤水利枢纽”等重要措施,但其目标也仅仅是“使黄河下游现行河道再行河100a左右。

”正因为黄河的难治,不少人视黄河为“中国的忧患”。

其实,就目前科技水平和国力状况,我们完全可以根治黄河。

本文拟在综述和评价现代有代表性的治黄方略的基础上,提出根治黄河的对策。

1 现代治黄方略述评1.1 人工改道方案由于黄河下游严重淤积,历史上平均每隔100多年就自然改道1次。

大堤不可能无限修高,自然决口不如人工改道,于是有人提出了黄河的人工改道方案。

方案之一是开辟新河,西起京广铁路桥附近,经封丘、长垣,东至禹城、惠民,由套儿河口东流入海。

黄河长江特点及治理

黄河长江特点及治理

1、黄河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大量流失,泥沙注入黄河,使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

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2、黄河特点各段特点: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有“地上河”的美称3、黄河为舒适含沙量大?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夏季降水强度大。

使大量泥沙注入河水。

人为因素: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黄土层的裸露。

4、治理黄河上中游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些自然措施与自然环境特征有什么关系?上游着重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中游着重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下游着重清淤防洪。

上游流经我的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尤其是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蕴藏量大;中游流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的黄土高原区,加上长期以来乱砍滥伐、过度垦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需要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综合治理;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容易淤积,地上河问题一方面有赖于中游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主动排沙清淤、加固防洪大堤也也很必要。

简记:(1)、上游:水能资源开发。

在阶梯处修建水电站(2)、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流失。

(3)、下游:排沙清淤,加固大堤,防止洪水泛滥。

5、黄河下游为什么成为地上河?由于中游黄土高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含沙量极大,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慢,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6、长江洪涝灾害止频繁,且愈演愈烈的原因:上中游植被破坏、中下游河道湖泊淤塞,人为围湖造田、湿地开发等7、长江多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3)围湖造田;(4)中上游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中游:重点整治荆江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8、长江中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1)自然方面: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干流水流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中国的古代水利工程黄河与长江的治理

中国的古代水利工程黄河与长江的治理

中国的古代水利工程黄河与长江的治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丰水多灾的国家,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

为了解决水患问题和保护农田,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对黄河和长江进行了重要的治理。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对黄河与长江的治理工程以及其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黄河的治理工程1. 黄河治理的背景与必要性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黄河流域面积广阔,注入黄河的河流众多,加之地勢平坦容易淤泥堆积,使得黄河河床不断抬高,河道不断移动,形成了典型的泥沙河。

这导致黄河经常发生洪水,带来了严重的水患和农田灾害。

因此,古代中国统治者决定对黄河进行治理,保护农田和民众生命财产。

2. 大禹治水与夏代开凿的古代黄河水利工程大禹治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治水工程的开端。

根据传说,大禹治理水患主要是通过开凿河渠和修建堤坝来保护农田。

他开凿了一条从黄河流入海洋的主河道,并建造了一系列支流和水利设施来控制洪水和灌溉农田。

这些工程被称为“夏代黄河水利工程”,也为后来的治理工程奠定了基础。

3. 秦灭六国与修整黄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黄河进行重新治理,并修筑了著名的灵渠(又称大清渠)。

灵渠是一条长达1800多公里的人工河渠,连接黄河与大运河。

它的建设不仅解决了灌溉和农业用水问题,还促进了黄河流域的交通发展。

灵渠的修筑极大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水患状况,为后来的治理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4. 秦汉黄河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在秦朝以后,汉代的统治者也积极进行黄河的治理工作。

汉武帝时期,修筑了一系列重要的水利工程,如渠县灌溉、礼闾灌溉和太阳井灌溉等。

这些工程的建设使得黄河流域的农田面积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长江的治理工程1. 长江的地位和治理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流经中国的南方地区,担负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和农业灌溉功能。

然而,长江上游地区降雨量大,地势险峻,水患问题重,给下游地区的安全和农田产出带来了巨大威胁。

明朝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

明朝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

明朝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文化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与创造力。

特别是对于黄河与长江这两大重要河流的治理工程,明朝进行了一系列壮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一、治理黄河的壮举1.修建黄河堤防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明朝采取了修建黄河堤防的措施。

明初时,朱棣皇帝开始着手处理黄河问题,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洪体系。

明代朝廷在河道两岸修筑了大规模的堤防,采用夯土、石块等材料加固河岸,有效地防止了洪水泛滥的情况。

2.开凿引黄工程明代在治理黄河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壮举就是开凿引黄工程。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由于其水患频发,明代采取了人工开通渠道,将黄河水引导到其他地区,以减少对河岸的冲刷破坏情况。

3.修建铁索桥为了方便人们的交通运输,明代还修建了许多铁索桥。

这些桥梁结构稳固,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对河道的监测与管理,为黄河的治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治理长江的壮举1.修建江防工程明代在治理长江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设,修建了许多江防设施。

明代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堤防,加固河岸,以防止长江洪水泛滥。

江防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减轻洪水带来的灾害,更使得长江沿岸地区的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2.疏浚航道为了提升长江的通航能力,明代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航道工程。

清理河道淤泥,使得船只能够顺利通行,对于长江流域的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修建石头城明代为了保护长江沿岸的居民免受洪水威胁,修建了许多石头城。

这些城池利用巨大的石块围绕河岸建造而成,形成了坚固的防洪壁垒,为沿岸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三、总结与启示明代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无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首先,明代的工程建设依靠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其次,明代注重河道的保护与整治,不仅加固河岸,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引导工程,以调节水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释义: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释义:第四十条

第四⼗条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县级以上地⽅⼈民政府根据流域规划、防洪⼯程实际状况和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制定防御洪⽔⽅案(包括对特⼤洪⽔的处置措施)。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防御洪⽔⽅案,由国家防汛指挥机构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跨省、⾃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的防御洪⽔⽅案,由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有关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制定,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批准,防御洪⽔⽅案经批准后,有关地⽅⼈民政府必须执⾏。

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承担防汛抗洪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根据防御洪⽔⽅案做好防汛抗洪准备⼯作。

【释义】本条是关于防御洪⽔⽅案制定和地位的规定。

⼀、防御洪⽔⽅案是针对江河、湖泊可能发⽣的各种量级的洪⽔,事先确定各类防洪⼯程,包括⽔库、闸坝、堤防、蓄滞洪区等的运⽤标准、时机、⽅式和承担的具体任务等,并明确各项重要防洪⼯程启⽤的批准机关和组织实施者以及围绕防御洪⽔⽅案的实施应采取的有关措施的总称。

简⾔之,防御洪⽔⽅案是在现有防洪⼯程设施和⾃然地理条件下,对可能发⽣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洪⽔预先制定的防御对策和计划安排,是各级⼈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实施防洪调度决策和抢险救灾的依据。

因此,防御洪⽔⽅案是防洪减灾的前提。

⼆、防御洪⽔⽅案的制定依据。

防御洪⽔⽅案是防洪减灾的对策和⽅案,其制定必须符合防洪的实际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依据。

所谓符合防洪需要,就是有防洪任务的地⽅、重要江河,都应当制定相应的防御洪⽔⽅案;所谓科学合理的依据,是指防御洪⽔⽅案应当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程设施的实际状况和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制定。

根据本法的规定,流域综合规划是开发利⽤⽔资源和防治⽔害的综合规划,江河、湖泊治理以及防洪⼯程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资源的综合开发相结合。

因此,防御洪⽔⽅案应当服从于流域综合规划。

三、防御洪⽔⽅案的制定、审查、批准权限。

防御洪⽔涉及全社会的⽅⽅⾯⾯,是⼀项复杂的系统⼯程,因此,防御洪⽔⽅案的制定也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审批程序,并具备应有的权威性。

大禹冶水的主要内容

大禹冶水的主要内容

大禹冶水的主要内容
以'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为标题,内容可以这样写:
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
大禹治水是中国远古时期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战胜了洪水,使人民免于水患。

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疏导河流
大禹首先对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进行了疏浚和治理,挖通堵塞河道的淤积物,疏导河水顺利流向大海。

他还修建了许多引河渠道,将洪水引入湖泊和沼泽地带。

2.筑坝防洪
大禹在江河易溢岸的地方修筑了大量的堤坝,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著名的如黄河岸边的龙门吊镇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所修筑的重要堤坝工程。

3.开凿排水渠道
大禹在平原地区开凿了大量的排水渠道,收集分散的积水并排入河流,使积水得到及时疏导。

据说当时的排水工程遍布全国。

4.整治河床
大禹让人们在河道中修筑堤坝,清理河床,疏浚河道,使河水有了顺畅的去路,不再泛滥外溢。

同时还加固了河床,防止水流冲刷河岸。

通过这些艰苦卓绝的治理措施,大禹终于战胜了水患,使人民免受洪水侵扰,从此中华大地重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禹治水的功绩至今仍被后人所缅怀和赞颂。

长江防御特大洪水方案(1985)

长江防御特大洪水方案(1985)

国务院批转水利电力部关于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报告的通知(国发[1985]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水利电力部《关于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防御各大江河可能发生的特大洪水,是一件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

应当看到,建国以来我们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江河整治,各大江河的防洪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对于特大洪水,现在还不能完全控制。

在遭受难以抗御的特大洪水袭击的情况下,为了保全大局,减少损失,适时地采取分洪、滞洪措施是必要的。

对此,各有关地区要事先做好准备。

要认真研究并落实分洪区、滞洪区的特殊政策,调整生产结构,积极研究试行防洪保险或防洪基金等办法。

对于分洪区、滞洪区内的安全设施、房屋型式及预警通讯建设,要及早安排好。

要严格制止盲目围垦湖泊、洼地,对于应该返回还湖的,要抓紧落实。

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分洪区、滞洪区广大干部和群众说明小局服从大局的道理,要求在大洪水面前,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坚决服从各级防汛指挥部的调度。

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加强组织纪律性。

对于不服从调度命令,阻碍行洪的,要严加惩处。

对于报告中防御特大洪水的具体部署,公开宣传报道要慎重,报道时机由水电部提出,报国务院确定。

1985年6月25日一、黄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又是一条经常发生洪水泛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建设的河流。

在历史上,黄河曾经二十六次大改道,一千五百多次决口。

一六四二年〈明崇祯十五年〉黄河决口,当时开封三十七万人口,死亡三十四万人。

一九三三年黄河下游决口五十四处,冀、鲁、豫等省六十七个县受灾,灾民三百六十万人。

一九三八年国民党在河南省郑州花园口扒口,淹没五万四千平方公里,受灾一千二百五十万人,死亡八十九万人。

一九五八年,黄河郑州花园口站出现了二万二千秒立米的特大洪水,有的堤段洪水与堤顶齐平,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被冲毁。

明朝的洪水灾害黄河与长江的治理

明朝的洪水灾害黄河与长江的治理

明朝的洪水灾害黄河与长江的治理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复杂的时期,而洪水灾害则是一直困扰着这个伟大国家的问题。

黄河与长江作为中国两大重要河流,其治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明朝时期的洪水灾害以及黄河与长江的治理进行论述。

一、洪水灾害的影响洪水灾害在明朝时期造成了诸多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洪水对农田的侵袭,常常导致庄稼的毁坏和农民的生活困难。

此外,洪水还会淹没房屋、摧毁桥梁、溃坝,给交通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不仅如此,洪水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陷入水患中的人们常常无力自救,使得灾难更加加剧。

洪水灾害给明朝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因此治理洪水成为了当时的当务之急。

二、黄河治理与成果黄河位于中国的黄土高原,气候湿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经常发生洪水。

明朝统治者对黄河治理的重视,使得这一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明太祖朱棣曾命令修建黄河堤防,并设置了岳文宗作为河道的监察官来负责监督治理工作。

之后,明成祖朱棣又决定大规模治理黄河,成立了水利司,专门负责黄河治理事务。

明成祖采取了“分洪”的方法,将黄河水分流至山西、河南等地,减轻了山东地区的洪涝灾害。

在明朝时期,黄河治理工程的完善,大大减少了黄河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三、长江治理与成果与黄河类似,长江也是中国的重要河流,其治理工作同样备受关注。

相比黄河,长江的治理相对较晚。

明朝时期,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治理长江的问题变得非常紧迫。

明朝成祖朱棣主持了一系列治理工程,包括修筑江防堤、挖河深浅、疏泽河岸等。

此外,还设置了专门负责治理长江的水利司。

明朝统治者对长江治理的重视,有效地改善了长江周边地区的洪水问题,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洪水治理的启示明朝时期的洪水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治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往往依赖人力和简单的设施。

其次,治理工作因为缺乏持续的监督,存在一定的疏漏。

此外,洪水治理工作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其效果有限。

探讨长江、黄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及对应措施

 探讨长江、黄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及对应措施

探讨长江、黄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及对应措施摘要:长江黄河都源头来说都来自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的雪融化之后形成了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区,两条河从第一阶梯进入到第二阶梯,经过第三阶段的平原地区汇入东海,长江和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哺育这我国两岸的广大人民群众。

本文就主要针对长江黄河地区的水温特征的异同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了长江和黄河出现的灾害和现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长江;黄河;水文特征;异同点;对应措施1.黄河地区近几年来,在开发和治理黄河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扬水、疏浚,还是铸闸、建坝,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许多。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水土保持以及相关的河流到了整治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例如小浪底控沙区域,龙羊峡大型水电站等等,但由于我们对黄河缺乏整体认知,工程建设缺乏针对性,导致各项措施之间产生了冲突,在进行开发和治理时,总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从地质层面上来看,黄河流域是以黄土高原为主,依靠移山填海才有了一定的地质基础,黄土高原在经过常年冲刷之后,才形成了今日的华北平原。

在华北平原和大海中,有绝大部分的泥沙资源、水资源等都是来自于黄河的。

由此可以看出,黄河的淤积过程完全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这也就是它能成为地上河的根本原因。

在对于黄和地区中游和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进行开发的过程的进程不断加快,这就导致了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越发的严重,并且因为在下游地区实施的筑堤束水方案,导致了黄河下游地区的流路在不同的情况下行程了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由于当时的生产技术过于落后,所以这条河道也就形成了善徒、善决、善淤的特性。

人们在多年治理过程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下游采取不用堤防束缚、上宽下窄的河道以及“宽河固堤”的办法,使黄河的淤积速度得以控制下来,绝口数量也大大降低,目的就是为了让黄河各流路的寿命能够延续下去。

长江黄河治理情况汇报

长江黄河治理情况汇报

长江黄河治理情况汇报长江黄河是我国两大重要河流,对于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江黄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长江黄河治理。

以下是关于长江黄河治理情况的汇报。

首先是长江治理情况。

我国长江流域面积广阔,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治理工作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整体规划和协调。

近年来,我国政府注重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大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通过推进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等措施,长江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同时,我国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项目,如三峡工程等,有效控制了洪水灾害,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

其次是黄河治理情况。

黄河是我国母亲河,但又饱受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解决黄河的治理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黄河上游的生态修复,改善了黄河源区的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其次,实施了大规模的黄河清淤工程,有效减少了黄河的泥沙淤积,保持了河道的畅通。

此外,政府还倡导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通过限制取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持了黄河流域的水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长江黄河治理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保护意识仍需加强,一些地方仍存在水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整治。

其次是水资源的合理管理,长江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是宝贵的资产,必须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再次是长江黄河流域的防洪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灾害防治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灾害管理。

综上所述,长江黄河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工作,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长江黄河治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灾害管理,继续推动长江黄河治理工作,保护好这两条重要的河流,促进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发生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发生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发生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你知道洪涝灾害有哪些防治的措施吗?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发生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一起来看看吧!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从整个流域上、中、下游、山区、平原、丘陵、洼地全面规划和治理,做到河库相通,塘堰相连,大、中、小水利工程结合起来,化水患为水利。

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具体措施:(一)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

(二)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

(三)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

(四)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

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

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五)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中国洪涝防治的现状中国治水的祖先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比他父亲一味拦堵高明,故名传千古。

当代水利专家也把今后治水重点归纳为:疏通河道,给洪水以出路。

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更多地在规划洪水使其驯服上下功夫,江河防洪以加高加固堤防为主,今后在加固加高堤围工程上还要继续加强,但必须把江、河道清淤疏浚也同样重视起来。

大江大河堤围年年加高,但许多江河基本上被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抵消了。

只有两条措施一起搞,河道行洪能力才能增大。

因此,在防洪涝害工作中应当采取蓄泄统筹,标本兼治相结合,治水与治山相结合,工程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合理规划,综合治理,将下降的水量进行合理再分配,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要把绿化造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作为防御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来抓。

这样,山区做好水土保持,上游建库、中下游筑堤,洼地开沟,就能调节蓄水,有蓄有排,既收到防洪,又能防旱的效果。

防洪措施概念与类型

防洪措施概念与类型

1.概述.防洪措施防洪是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或其他综合治理措施,防止或减轻洪水的灾害。

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的过程中,早已掌握许多不同的防洪措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些工程措施现在更趋于完善和先进,效益更为显著,并由单纯除害发展为除害与兴利相结合的综合利用工程措施。

防治洪水的措施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治标措施,这类措施是在洪水发生以后,设法将洪水安全排泄以减免其灾害。

这类措施主要包括:堤防工程、分洪工程、防汛、抢险及河道整治等。

第二类是治本措施,其中一种是在洪水未发生前就地拦蓄洪水的水土保持措施,另一种是具有调蓄洪水能力的综合利用水库等。

堤防工程是在河流两岸修筑堤防,以增加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保护两岸低地。

这种措施最古老、且应用最广泛,在现阶段仍为防御洪水的一种重要措施,例如我国黄河下游两岸大堤及长江中游的荆江大堤等。

分洪工程是在河流上(一般是在中、下游)适当地点修建分洪闸,引洪道等建筑物,将一部分洪水分到别处,以减轻干流负担。

例如黄河下游的北金堤分洪工程及长江中游的荆江分洪工程等。

河道整治也是增加河道泄洪能力的一种工程措施。

包括:拓宽和浚深河道,裁弯取直,消灭过水卡口,消除河道中障碍物以及开辟新河道等。

水土保持是防治山区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消除洪水灾害的一项措施。

水土保持分为坡面和沟壑治理两方面,一般采用农、林、牧业及工程等综合措施。

水土保持不但能根治洪水,而且能蓄水保土,有利于农业生产,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一种重要措施。

蓄洪工程是在干、支流的上、中游,兴建水库以调蓄洪水。

这种措施不但能从根本上控制洪水对下游的危害,而且能与发电、灌溉、供水及航运等结合,是除害兴利、综合利用水资源的根本措施。

除上述各项工程措施外,还可采用非工程性防洪措施,这是指在受洪水威胁的地区种植高秆作物、加高房基等防御洪水的措施,或者加强水文气象预报,疏散受洪水威胁地区的人口,甚至有计划采取人工决口等措施,尽可能减轻洪灾及其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