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3.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学会分析、欣赏和评价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2.分析、欣赏和评价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准备:1.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资料;2.平面构成的相关作品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请学生观察、说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构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5分钟)1.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通过有机的组织、安排和配置来构成平面造型的方法。

2.平面构成的要素: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空间、光影等。

3.平面构成的原则和规律:对称、平衡、重复、对比、节奏等。

三、介绍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20分钟)1.色彩的运用:使用鲜明、对比、和谐的色彩,突出主题和情感。

2.形状的运用:选择具有特殊形状或富有创意的元素进行构成,产生独特的效果。

3.线条的运用:运用直线、曲线、斜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强调轮廓或构成层次感。

4.纹理的运用:使用不同的纹理进行组合和对比,增加作品的触感和层次感。

5.空间的运用:通过透视、比例、层次或遮蔽等手法创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

6.光影的运用:利用明暗对比来强调形状、纹理或立体感,使作品更加生动。

四、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25分钟)1.给学生布置平面构成作品的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平面构成要素和方法进行设计和构思。

2.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等要素进行创作,并注意平衡、对比、节奏等原则和规律。

3.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多思考、多尝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展示、欣赏和评价(15分钟)1.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展示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3 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2.1 点的概念及运用2.2 线的概念及运用2.3 面的概念及运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均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复合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5.1 观察与分析5.2 创意与构思5.3 绘制与制作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与设计原则6.1 形状与形状设计6.2 色彩与色彩搭配6.3 质感与肌理6.4 空间与透视6.5 视觉引导与视线流程第七章: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7.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7.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7.3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7.4 插画与绘画中的应用7.5 摄影与影像处理中的应用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实践案例解析8.1 经典平面设计案例解析8.2 学生优秀作品案例解析8.3 实际项目案例解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创新与拓展9.1 创新思维的培养9.2 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9.3 跨界设计与多元表现9.4 技术与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评价与展示10.1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标准10.2 作品展示与交流的重要性10.3 平面构成作品的展示方式与技巧10.4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平面构成对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提升设计质量。

二、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难点解析:如何巧妙地运用点、线、面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难点解析:如何在具体设计项目中灵活运用这些原则,达到设计目标。

四、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难点解析:如何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构成形式,以及如何创新构成形式。

五、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难点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2)掌握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基本构成形式;(3)熟悉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构成作品的创作。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概述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

2. 平面构成元素讲解点、线、面、体等基本元素的特点、组合方式和在构成中的应用。

3. 平面构成形式介绍重复、对称、近似、放射、分割等基本构成形式,并举例说明。

4. 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平面构成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5. 平面构成作品欣赏与评价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结合实例,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

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平面构成作品的创作,包括点、线、面、体等元素的组合,以及基本构成形式的运用。

4.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互相学习、交流。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拓展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设计能力。

4.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平面构成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效果;4. 学生对平面构成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教案: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特点;2.能够应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平面构成的相关性质和定理。

二、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概念及特点;2.平面构成的方法;3.相关性质和定理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平面构成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2.相关性质和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0分钟)1.创设情境:老师出示一张平面图,询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是平面图形。

2.引发问题: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平面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第二部分:概念讲解(2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由一组点组成,这些点在同一平面上,用于表示二维的图形。

2.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平面外一点和平面上的一个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平面外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第三部分:方法讲解(3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三种方法:a.给出平面上的几个点,通过这些点画出直线,直线相交的地方就是构成的平面;b.给出平面上的一个点和一条直线,通过这个点在直线上画出另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即是构成的平面;c.给出平面上两条直线,通过这两条直线上的一个点画出另一条直线,这三条直线的交点即是构成的平面。

2.老师通过示例演示以上三种方法的具体步骤。

第四部分:性质和定理讲解(3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相关性质和定理:例如,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和另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构成的直线也在平面上。

2.老师通过示意图和推理说明以上性质和定理的推导过程。

第五部分:练习(30分钟)1.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给出的几个点和直线,验证平面构成的方法是否正确;2.学生通过给出的问题,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部分:总结(10分钟)1.老师总结平面构成的概念、特点、方法以及相关性质和定理;2.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性发言。

五、教学资源1.平面图纸;2.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3.相关性质和定理的历史资料。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经典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作用1.3 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5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2.5 文字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平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变化3.5 比例与尺度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骨骼构成4.4 重复构成4.5 近似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5.1 创意方法与技巧5.2 构图方法与技巧5.3 色彩搭配与技巧5.4 文字设计技巧5.5 综合应用与实践第六章: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则6.1 黄金分割法6.2 三分法6.3 对角线构图6.4 中心构图6.5 框架构图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视觉传达7.1 视觉元素的引导7.2 视觉焦点的设计7.3 视觉层次的打造7.4 视觉对比的应用7.5 视觉统一与平衡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的表现技巧8.4 创意与构成的融合8.5 创意实践与评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于视觉设计9.1 海报设计中的应用9.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9.3 书籍设计中的应用9.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5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经典案例分析10.2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一:标志设计10.3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二:招贴设计10.4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三:插画设计10.5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四:版式设计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材料与技法11.1 传统平面构成材料11.2 现代平面构成材料11.3 平面构成技法概述11.4 绘图软件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11.5 实践项目:材料与技法的运用第十二章:平面构成在摄影与摄像中的应用12.1 摄影中的平面构成12.2 摄像中的平面构成12.3 色彩、光线与构图的关系12.4 实践项目:摄影与摄像的平面构成应用12.5 案例分析:摄影与摄像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技巧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室内设计13.2 平面构成与建筑设计13.3 空间中的色彩与材质应用13.4 实践项目: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3.5 案例分析: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配饰设计14.3 时尚设计中的色彩与图案应用14.4 实践项目: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4.5 案例分析: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综合与应用15.1 平面构成在跨学科中的应用15.2 平面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5.3 创意与实用的平衡15.4 实践项目:综合平面构成实践15.5 案例分析:平面构成的综合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元素、原则、形式、技巧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平面构成教案(一)(点线面的构成)

平面构成教案(一)(点线面的构成)

平面构成(一)一、室内设计的概念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意境等心理因素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室内设计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一)提高室内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构筑物、景观的物理性能,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果,提高室内空间的综合使用性能。

三、构成的含义所谓构成是指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四、什么是平面构成?具象抽象平面设计通过透视错视等原理营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五、学习平构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构作为设计的的基础训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它是摒弃功能、材料、造价等关系,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重点在于开发思维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可以借助摄影、电脑处理等方式来提高,而设计的超群创意则只能通过设计师构思的奇巧和视觉美感的独特来完成。

六、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一)、对称与均衡1、对称: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对称形式2、均衡均衡(二)、对比与调和1、对比2、调和装修风格上古朴的简约现代的色彩运用上冷色调明快色调(三)、节奏与韵律1、节奏2、韵律重复渐变(四)、变化与统一七、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概念元素:意念中所能感受到的点、线、面。

面线点视觉元素:概念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关系元素:视觉元素的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六、概念元素1.点点的线化点的面化点的作用A、汇聚视线、形成视觉中心B、对平面效果的点缀性2、线线的性质A、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稳定、有力度。

B、曲线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运动的感觉。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利用各种线条和形状进行构图;
3.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观察和感受能力;
4.提升学生的创意和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二、教学内容
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1.1 平面构成的定义和作用
1.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线条、形状、色彩和空间关系
1.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平衡、对称、重复、变化和节奏
2. 平面构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1 线条的运用
2.2 形状的运用
2.3 色彩的运用
2.4 空间关系的表现
3. 平面构成的创作实践
3.1 利用基本要素和技能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实践
1。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探讨形式美的课程。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使学生能将构成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概论.2.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3.平面构成成的造型要素.4.基本形.5.骨骼.6.平面构成的形式.授课方式: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教学目的:介绍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

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

授课方式:讲授课题导入:XXX1919年,德国建筑大师XXX建立了“国家XXX”,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

XXX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将其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1923年,XXX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XXX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XXX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二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

这些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XXX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

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XXX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在设计理论上,XXX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一.构成的概念构成”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与识别,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表现;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与互助;
5.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4.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放松,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某些环节,课堂氛围过于轻松,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度调整课堂氛围,既要让学生感到轻松,又要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成果的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后,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但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基本要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点的运用:如大小、位置、密集程度等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线的运用:如直线、曲线、粗细、长短等在构成中的作用;
-面的运用:如形状、大小、排列组合等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面构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word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分类1.3 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3.1 对比与统一3.2 平衡与对称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层次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4.1 观察与感受4.2 灵感的来源4.3 构图的方法4.4 创作的步骤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5.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5.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5.3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5.4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6.1 形状与线条6.2 色彩与质感6.3 空间与深度6.4 光影与透明度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7.1 简洁性原则7.2 突出重点原则7.3 统一与变化原则7.4 平衡与对比原则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表现的工具与技巧8.4 创意实例分析与评述第九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9.1 平面设计案例分析9.2 广告设计案例分析9.3 包装设计案例分析9.4 网页设计案例分析第十章:平面构成的实践与评价10.1 平面构成实践的步骤与方法10.2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馈10.4 平面构成实践作品的展示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平面构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平面构成原理。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难点解析:掌握不同元素在视觉传达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创造有意义的视觉语言。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难点解析:如何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以及如何根据项目需求调整和平衡这些原理。

四、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难点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观察力,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五、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难点解析:理解不同领域对平面构成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媒介和目标受众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4.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5. 平面构成的应用(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组合方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

3. 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设计作品,加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3.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3. 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平面构成的概念和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教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点、线、面、空间、平衡、对比等;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平面构成作品,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和运用。

三、视觉元素的运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特点和作用;2. 学生通过实践,运用视觉元素创作一些简单的平面构成作品;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借鉴。

四、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新设计一些具有个性的平面构成作品;2. 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平面构成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3.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平面构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能力;3. 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提高。

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2. 相关书籍和资料;3. 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创作;2. 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生活中的平面构成实例,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平面构成大学教案

平面构成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形式法则。

3. 学会运用平面构成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形式法则。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形式法则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2. 提问: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二、讲授新课1. 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视觉元素、视觉符号、视觉组织等。

2. 讲解平面构成的元素,如点、线、面、体等,以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3. 介绍形式法则,如对比、重复、对称、节奏等,讲解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平面构成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形式法则进行设计创作,如对比、重复、对称等。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平面构成,提高设计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程度。

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平面构成练习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二、拓展训练1. 介绍一些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

2.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应用领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创作。

三、课堂展示1. 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讲解设计思路和创意。

2. 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作品的优缺点。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作品,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平面构成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平面构成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最新发展趋势。

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

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
发射构成的特点
发射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有时可造成光学动感,会产生爆 炸的感觉,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发射构成的案例分析
例如,在标志设计中,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特异构成方法及案例分析
特异构成的概念
特异是相对的,是在保证整体规律的情况下,小部分与整体秩序不和,但又与规律不失联系。特异的程度可大可 小。特异的现象在自然形态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鹤立鸡群的“鹤”就是一种特异的现象;万绿丛中一点红也 是一种色彩的特意现象。
特异构成的案例分析
例如,在海报设计中,利用特异构成方法将某个元素进行放大或缩小、变色等处理,使其在整体中脱颖而出,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
对比构成方法及案例分析
01
对比构成的概念
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
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及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点评内容
针对学生的作品,从创意、技术、美感等方面进行点评,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之间 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平面构成定义及特点
定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 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 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 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它反映 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其特点如下
平面构成定义及特点
在平面构成中,形式法则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它包括对 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原则。这些原则帮助 设计师在布局和排版时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美感。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平面构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基本概念:构成要素、构成方法、构成规律。

(2)基本方法:线的构成、面的构成、纹的构成、点的构成。

2.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1)线的构成:直线、曲线、折线、曲线的组合等。

(2)面的构成:基本平面构成单元、平面构成元素的组合等。

(3)纹的构成:基本纹样、纹样的变化、纹样的组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学生实践(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平面构成的实践,将所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4.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具:白板、彩色粉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2.图片和示例:准备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图片和示例,用来辅助教学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互评评价: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老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平面设计作品。

1.2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有机关联,形成有组织、有序、有美感的平面设计作品。

2.2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具有位置和形状的抽象概念线:由点延伸形成的,具有方向和长度面:由线延伸形成的,具有面积和形状2.3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与均衡:在设计中保持视觉平衡对比与统一:通过对比强调元素之间的差异,通过统一强调元素之间的联系重复与节奏:通过重复形成视觉节奏感比例与尺度:在设计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3.1 骨骼法骨骼法是指在设计中先确定作品的整体框架和结构,再根据框架添加内容和细节。

3.2 满幅法满幅法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整个画面的空间,使元素紧密相连,形成富有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3.3 分割法分割法是指在设计中将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具有独立的内容和形式,但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4.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平面设计作品,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了解平面构成在这些作品中的应用。

4.2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和方法,创作一幅平面设计作品,可以是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总结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2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5.3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平面构成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创作能力。

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

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

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分类1.3 平面构成的作用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第二章:点、线、面的构成2.1 点的构成2.2 线的构成2.3 面的构成2.4 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3.1 对比与和谐3.2 重复与节奏3.3 对称与平衡3.4 集中与分散3.5 对比与统一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4.1 构图技巧4.2 色彩运用技巧4.3 文字运用技巧4.4 图案运用技巧4.5 创意表现技巧第五章:平面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5.1 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5.2 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5.3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5.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5.5 其它应用领域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6.1 形状6.2 线条6.3 色彩6.4 质感与纹理6.5 空间与透明度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7.1 统一性原则7.2 对比性原则7.3 重复与节奏原则7.4 对称与平衡原则7.5 集中与分散原则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8.1 抽象构成8.2 具象构成8.3 创意构成8.4 组合构成8.5 综合构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法9.1 图形切割与重组9.2 色彩搭配与渲染9.3 文字设计及排版9.4 图案与纹理的应用9.5 动态元素与特效第十章:平面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10.1 平面广告设计案例分析10.2 书籍封面设计案例分析10.3 网页设计案例分析10.4 包装设计案例分析10.5 其它设计领域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创意实践11.1 创意思维方法11.2 创意实践流程11.3 创意案例分析11.4 创意作品的评价与反思11.5 创意实践作业与练习第十二章:平面构成与计算机软件12.1 常用平面设计软件介绍12.2 平面构成元素在软件中的实现12.3 平面构成原则在软件中的应用12.4 平面构成设计案例分析12.5 软件操作技巧与实践指导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绘画13.2 平面构成与摄影13.3 平面构成与插画13.4 平面构成与版画13.5 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创新实践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品牌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广告设计14.3 平面构成与包装设计14.4 平面构成与网页设计14.5 平面构成在商业设计中的创新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教学与评价15.1 平面构成教学策略15.2 平面构成教学实践15.3 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15.4 教学反馈与改进15.5 教学总结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分为十五个章节。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及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及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

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

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

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第一章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构成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的意思,是指一种建立在“解构重构”基础上的造型方法。

主要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编排和排列的方法,是把数种以上的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

平面构成是设计中最基础的训练,在构成艺术中,原理和方法主要来自于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以抽象的形态反映自然现象和主客观世界,在创作方法上,不拘于固定的格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采用灵活、运动的方式进行创造。

由于它的形态是抽象的,因此可以进行方向上的切换,或进行切割,加以重新组合、发展,使之产生千变万化的形式和多种构成方案。

第二节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一、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二、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三、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第三节平面构成与抽象形态一、关于形态形态,一般是指事物的形状与表现,一切可见物的外形特征或设计中借以表达一定含义的视觉元素。

(视觉元素即形的大小、色彩、肌理),可具有任何形状,大小由设计者自行决定,点线面均可。

在设计中,把形态分为三大部分:概念形态、现实形态和抽象形态。

在平面构成中会大量运用抽象形态。

二、抽象形态构成不完全是抽象的,采用大量的抽象形态进行练习并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也不是平面构成的全部内容。

我们要充分了解抽象仅仅是一种认识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习理解形态构成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构成是一种造型的概念。

构成艺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的包豪斯设计学院,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引进到我国,实际上是三大构成的总称,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的应用广泛,如建筑设计、室内装饰、壁纸设计、建材表面纹样、图案、服装面料图案、陶瓷、漆器纹样、广告装潢、书籍装祯、染织、摄影、舞美设计等等。

第三章平面构成基础要素一、形态要素1.点:表示位置,无厚度宽度,是一条线的开始或终结,或存在于两线交叉处,平面构成中点是有形的,可以是任意形,大小不能超过单位视觉点的限度,太大就成了面。

在点的形象中,单个的形态没有什么表现力,但可以依靠排列使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其构成方式有以下几种:点的聚散、大小、疏密、形状。

点的聚散是为了解决构图散乱的问题,大小可解决对比上的四平八稳,疏密对比则可以处理画面的节奏和平衡关系,形状的对比则可使点具有生命力。

2.线:线形态有两大系统,即直线和曲线,几乎所有的线形态,都是从直线与曲线,或两者混合派生出来的。

在设计中,要恰当运用线必须掌握线的性格特征。

在画面中线条起连接和分割作用,穿插交织、疏密排列,构成画面的丰富效果是物体抽象化的有力手段,在造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插图、标志等都是用线来体现的。

线的构成方式主要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型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3.面:线的移动构成面(重复移动或不循其固有方向的变动而成面),有长度、宽度,无厚度,有方向位置,面分为直线形与曲线形。

直线形又分为几何直线形和自由直线形,曲线形又分为几何曲线形、自由曲线形和偶然形。

二、构成要素形状:可见东西的外貌,如方圆曲直。

大小色彩:黑白灰的对比肌理:物体表面的纹理如粗糙光滑、华丽朴素疏密重心:人对形所产生的轻重感及稳定感。

方向:形象的方向决定于观者的方位,也决定于形象与框架或与其他形象的关系。

位置:决定于形象与框架或骨格单位的关系。

空间:设计中某些形象有前进或后退感,在平面设计中,空间也指的深度与立体感。

第四章骨格和基本形第一节骨格一、骨格的概念指构成图形的骨架或格式,即构成图形的框架。

帮助我们编排形象,决定基本形的距离和空间。

与基本形一起构成画面。

二骨格的分类1.按规律性分类(1).规律性骨格: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成的骨格,有严格的规律,如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它们都必须包括骨格点和骨格线)。

(2.)非规律性骨格设计可随意构成,没有严谨的骨格线,基本型或其他形象按照叫自由的方式进行排列。

如特异、对比、密集、矛盾空间等。

2.按表现形式分类(1)有作用性骨格界定基本形的空间,形必须排列在骨格线所组合的单位内,给形的准确的空间,每一骨格单位容纳一个基本形,每一单位空间就是形独立的空间,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

包括概念性的骨格和实际出现在设计中的骨格。

(2)非作用性骨格基本形排列在骨格线的交点上(轴心)给基本形以准确的位置,不决定形象所占空间,也不决定形的方向。

三、骨格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在应用时,骨格线可出现或不出现,当骨格简单时基本形可相对复杂,骨格线复杂时可由骨格直接构成画面。

第二节基本形一、基本形的概念如果平面设计是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连的形态所构成,这些形可称为基本形。

它可以是任何形状,用以指称一些包含所有视觉元素的东西。

基本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可分为创造形(偶然形)和自然形,创造形分为单形和复形。

平面构成中创作有相当多的是依据基本形来进行的。

如基本形的组合分割等,基本形就象一块砖,当数量增加后,可以砌墙修房子,房子组合成街道,街道又交织汇成城市,在平面构成中多个基本形的组合和发展也出于一样的道理,因此,掌握基本形的构成变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基本形的构成1.形态的种类(1)几何形: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具有固定角度的形态,分为直线形和弧线形。

特点:明快、单纯、规整有秩序感。

(2)有机形:自然形成的以柔和的曲线为特征的形态,如水滴、鹅卵石等。

特点;优美、有弹性、富于生机。

(3)偶然形、自由形:如手撕或火烧出的形态。

特点:具有人情味,有独特的情趣。

2.形态的派生与发展(1)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变化基本形态的长宽高比例关系,可以获得不同的形状。

(2)方向关系的变化:改变组成基本形态的线条的方向角度,派生出很多不同的形状。

(3)位置关系的变化:改变各形态在限定位置关系,也可获得不同的单位形态。

(4)肌理关系的变化(5)色彩关系的变化以上变化均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情态的单位形态。

3. 单形造形法(1)单形:如果设计只包括一个主体的形或包括几个不同的也与周围形态不同的形,我们称之为单形。

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形,可以由较小的形连接构成。

一个设计不宜出现过多的单形,以免破坏统一感。

(2)复形:由两个以上部分所构成,各部分之间有明显的负形存在。

基本形的设计应尽量简练,过于复杂则太突出,感觉设计杂乱。

(3)正形和负形:形象占有空间,平面上,形象称为图,周围空间称为底。

正形:白底黑形,图在前,底是背景。

形态的注目性较强。

负形:黑底白形,形感觉是平面上的一个洞,形象为底,周围空间为图。

一般为底,属于第二层次。

可正可负形:图底互为补充所占空间大致相当。

4. 基本形聚合时的关系:分离:两形并列保持距离,相互不接触。

接触:形的边缘正好相触。

覆盖:一形覆盖另一形并产生上下前后的关系。

透叠:两形交叠,形具透明性,不掩盖原有轮廓。

联合:形联合成一个新的较大的形象。

减缺:一个形部分被另一形象所覆盖,被减的形比以前细小。

差叠:两个形互相交叠面减缺的另一新形象。

重合:5.单形造形法(15)(1)加法:几何形加几何形或有机形或不规则形,有机形加不规则形。

组合方法:连接法、联合法、分离法(2)减法:几何形减几何形或有机形或不规则形组合方法:减缺法、透叠法、差叠法(3)加减法综合:用一个形减去一处补在另一处,联合成一个新形态,或减二加二法、减二加一法。

第五章平面构成形式法则(一)规律性骨格第一节群化一、概念用相同的基本形,不同的数量,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独立形态的方法。

先选择一个理想的基本形,再做相同单形不同数量的组合。

单形必须具有连续发展性,具有不同方向的形与形组合的可能性,设计时必须尽量简练和注意形的整体感。

可用连接、联合、分离等方法使单形组合更富于变化。

二、具体组合方法如下:1.基本形的自由组合:多个基本形的自由组合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形态,如果再将这个形态进行组合,可以产生另一全新形态,无止境的发展下去。

2.基本形的再生组合:将两个原始基本形,复合成一个新的基本形,然后再将新的基本形进行组合,与1不同的是基本形的原始状态发生了量变,组合后的效果也大不一样。

3.基本形的分解组合:将原始基本形分解成两个部分,再重新将其组合,原始基本形发生质变,产生另一种全新的形态。

4.组合方式:对称性群化组合、基本形旋转按放射状群化组合、平行对称群化组合、变异性群化组合。

几种方式可综合使用。

三、形成群化所应有的基本要求1.基本形数量不宜过多2.当不同基本形构成群化时,应具有共同的形式因素。

3.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要恰当,避免过分拥挤或松散。

4.注意群化后的外轮廓的整体性。

5.构成群花的基本形要整体,避免零碎的细节。

6.在群化构成中须注意正形与负形的关系,正形负形都要注重它的美观和完整。

第二节重复一概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形在骨格内反复连续排列,在各种规律性骨格中重复骨格是取常见的一种,只要将框架内的空间划分成形状大小相等的单位,就构成重复的骨格,重复的形象在视觉上的反映为整齐划一,秩序感强,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二重复中的基本形指用来构成重复的基本单元。

一般以简单为主,避免过于复杂。

三重复骨格基本是线的组织,是以线的排列交织而形成主要为方格式、条式。

重复形式有1个形反复、2个形一组反复、多个形一组反复四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的排列1.形按同一方向,按骨格连续排列。

2.单个形按图地关系黑白互换,正负形交替排列。

3.改变基本形的方向交替排列。

4.重复基本形按不同方向组成有秩序的单元,再用该单元进行重复排列。

5. 重复基本形和空白重复单元交替排列。

6. 重复基本形之间错位排列。

7.按作用性骨格自由排列。

第三节近似一、概念是指形象之间不是完全一样,而是在某些因素上有共同的特征,表现出统一而又生动的效果。

是重复的轻度变异,没有重复的严格规律,但仍有规律感。

二基本形的近似即基本形有不同的变化而有各有相似之处,主要指形状的近似。

如果近似基本形应用在重复骨格中,其大小也必须近似。

四、近似骨格骨格在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方面都是近似的。

是一种半规律性骨格。

一般骨骼单元形状上较为不规则。

这种骨骼必须是有作用性的,否则近似效果不明显。

还有一类是不予立骨骼线,形在框架内凭自己的感觉平均放置,每形所占空间大致相似。

第四节渐变一、概念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规律性的循序的无限变动,形成一种阶段性的调和秩序。

变动时的自然节奏,韵律取胜。

二、渐变的种类1.形状渐变2.渐变骨格:骨格单位的形态或大小逐渐地循序变动,取得渐变骨格的方法是逐渐移动水平线和垂直线位置,构成渐变骨格。

分单元渐变、双元渐变、分条渐变、阴阳渐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