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期末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背神经管的腹面。

侧线:鱼类侧线是由许多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的一条线状结构。侧线管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连,能感觉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的方向、水流动态及周围环境变化。

单循环:鱼类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循环方式。从心室压出的缺氧血,经鳃部气体交换后,汇成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中去,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最终返回心脏的动脉窦内,然后开始重复一轮的血液循环。

韦伯尔氏器:鲤形目中由一些骨块组成。通过水的声波引起鳔内气体振动,通过韦伯尔氏器传到内耳,产生听觉。

卵生:胚胎发育完全靠自身的卵黄囊中的营养。

卵胎生:胚胎的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但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

假胎生:胚胎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前期发育靠卵黄囊内的营养,后期胚胎卵黄囊壁伸出许多褶皱嵌入母体子宫,形成卵黄囊胎盘,胎儿从此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营养,完成最后的发育。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运动,以满足重要的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口咽式呼吸:两栖纲特殊的呼吸方式。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当口底下降,废气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多次,以充分利用吸入的氧气并减少失水,带呼气时借鼻孔张开而排出。

不完全的双循环:以鱼类为例,其心脏分为四个部分组成,即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源于静脉窦的血液。左右心房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至使心室中的含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样的循环方式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休眠:是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环境恶化时,通过降低新陈代谢进入麻痹状态,待外界条件有利再苏醒活动。

羊膜卵:是有卵壳、羊膜、绒毛膜、尿囊等组成。为羊膜动物的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和尿囊,羊膜围成一腔,腔中充满羊水,胚胎就在相对稳定、特殊的水环境中发育,尿囊则收容胚胎在卵内排出的废物。卵外包有坚韧的卵膜,以保护胚胎的发育。

羊膜: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周围的表层膜向上两个地方发生皱褶,这种皱褶不断扩大,向上的皱褶从底部包上去,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保住胚胎称为羊膜。

颞孔:是爬行动物的头颅两侧,眼眶后面的凹陷(借相邻骨块的缩小或者消失而形成),是咬肌的着生部位。可增加咬肌的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

胸腹式呼吸:爬行动物借助肋间肌和腹壁肌肉运动升降肋骨而改变胸腔大小,从而使气体进入肺部,完成呼吸。

鳞式:躯干两侧各有一条侧线,由埋在皮肤内的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为侧线鳞,分类学上用鳞式表示鳞片的排列方式。鳞式为: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至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侧线下鳞数(侧线至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

新脑皮:爬行动物在大脑表层的新皮层开始聚集成神经脑细胞层,即为新脑皮。

迁徙: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半球之间。

愈合荐椎:由最后一枚胸椎,全部的腰椎、荐椎以及前几枚尾椎愈合为鸟类特有愈合荐椎。它与腰带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上不行获得支撑体重的坚实之家。

双重呼吸:在鸟肺中,无论是呼气时或吸气时均有新鲜气体通过微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教皇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三重调节):鸟类不仅能调节眼球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成为双重调节。

早成雏:鸟类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晚成雏:鸟类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一般不能飞翔和行走,需要亲鸟喂食。

夏候鸟:对某一地区而言,夏天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城夏候鸟。

冬候鸟:对某一地区而言,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冬候鸟。

开放式骨盆:鸟类的左右坐骨和耻骨沿腹中线一起向侧后方伸展,构成开放式骨盆。

封闭式骨盆:哺乳动物髂骨与荐骨相关节,左右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缝合,构成封闭式骨盆。

胎盘:是由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

反刍:反刍动物采食饲料时,为经充分咀嚼,即吞入瘤胃,再移如网胃。在休息时呕回口腔,重新细咀,并混以唾液,然后咽入瓣胃或皱胃的过程。

异型齿:齿型有明显的分化现象称为异型齿。如哺乳动物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

齿式:哺乳类齿式恒定,可用来作为分类依据之一。通常用一侧上下两排牙齿数目乘以二,来表示该动物的齿式。

双平型椎体:椎体宽大,关节面平坦。椎体之间有椎间盘,为软骨。可以吸收和缓冲运动时对脊椎的震动,增加椎体的灵活性。

同源器官:指在不同动物体是位置相当、结构相似、来源相同的一些器官。这些器官往往外形不同,功能上也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一致。

同功器官:不同生物体中具有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器官。

痕迹器官:指动物体中一些残存的器官,他们的功能已经丧失或衰退。

生态因子:是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周期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种群:是占有一定区域的一群同种个体的自然组合,

群落:是一定地区内所栖息的各种生物的自然组合。

生态系统:群落与其所申花队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构成的互相依赖的自然综合体。

食物链:通过食物而直接或间接地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联结成一个整体,这种食物联系成为食物链。

食物网:由于能量的流转所联系的食物链事实上是极为复杂的,每一种生物都可能成为其他集中生物的食物,导致自然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联结,形成复杂的营养网络,称为食物网。

动物区系: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特征所形成的动物类群总称,也就是有关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和在现今生态条件上所生存的动物群。

物种:是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个基本单位。动物个体都是以物种的形式存在,不可能以单个个体存在,物种间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物种形成:物种进化过程中分化形成新的物种,即为物种形成。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隔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栖息地:是动物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全部条件的地区,如海洋、河流、森林、草原和荒漠。

分布区:是动物占有的能够在此生存并繁衍后代的地理空间。

群落演替:生物群落是稳定的,又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体系,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变,这一过程陈维群落演替。

年龄结构:种群内各种年龄个体的比例称为年龄结构。一般是有幼体、成体、及老年个体3中成分的分部。生态系统:群落与所生活的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构成的互相依赖的自然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种群存活曲线:描述一个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存活状态特征的曲线。分3中类型:凸型、凹形、对角线性。种群的分布型: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群分布。

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及其所占的特殊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