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配套课件:专题(13)热学
版《考前三个月》高考物理(通用)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选修3-3 热学
与分子间距 离的关系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当分子间的距离 r > r0 如果取两个分子间相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 距 无 穷 远 时 ( 此 时 分 说明 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 子间作用力可忽略不 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 计)的分子势能为零, 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 分子势能 Ep 与分子
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 大.当分子间的距离 r< 间距离 r 的关系可 r0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 用如图所示的曲线 说明 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 表示. 由图线可知, 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 当 r=r0 时而增大.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解析
虽然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但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只是热运动的证明和间接反映,所以它们 不能叫做热运动,故选项 A 错误;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选项 B 错误; 给自行车轮胎打气,越来越费力,主要是由于打气过程中分子 间斥力逐渐增大的缘故,但分子间引力也是逐渐增大的,故选 项 C 错误;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 关,物体中所含分子的多少与物质的量有关,而物体的内能是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故选项 D 正 确.
答案 D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2.如图 2 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 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 离, 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 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 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为斥力曲线,cd 为引力曲线 B.ab 为引力曲线,cd 为斥力曲线 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 e 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 表现为斥力 D.随着两个分子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高三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三章热学
ΔU=W+Q,其中ΔU为内能的变化量 ,W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Q为物体 吸收的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
01 02
内容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 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 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表达式
对于可逆过程,有dS=(dQ/T);对于不可逆过程,有dS>(dQ/T)。其中 S为熵,T为热力学温度。
热泵技术
利用热力学原理,通过 消耗少量电能将环境中 的低品位热能提升为高 品位热能,应用于供暖 、制冷和热水等领域。
热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热学与化学交叉
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和热力学性质,以及热化学和 热分析等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热学与生物学交叉
研究生物体内的热量传递和热力学过程,以及生物热力学 和生物热物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
04
热传导、对流与辐射传热方式
热传导原理及计算方法
热传导定义
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热能传递
现象。
热传导定律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 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即傅里叶
定律。
热传导系数
反映材料导热性能的物理量,数 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
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对流传热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超导磁体
高温超导材料可用于制造超导磁体,应用于MRI、NMR等医疗设备 和科学仪器中。
超导输电
高温超导材料可用于制造超导电缆和超导变压器等电力设备,提高输 电效率和降低能耗。
热力学在新能源领域应用举例
热电转换
利用热电材料的热电效 应,将热能转换为电能 ,应用于温差发电和废 热回收等领域。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热学(第3课时)课件(选修33)高三选修33物理课件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1)活塞静止时,求汽缸内气体的压强; (2)若降低汽缸内气体的温度,当活塞 A 缓慢向右移动L2时,求 汽缸内气体的温度. 答案:(1)1.2×105 Pa (2)500 K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解析 (1)设静止时汽缸内气体压强为 p1,活塞受力平衡 p1S1 +p0S2=p0S1+p1S2+mg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解析:设初始时,右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 p1,长度为 l1;左管 中空气柱的压强为 p2=p0,长度为 l2.活塞被下推 h 后,右管中空气 柱的压强为 p1′,长度为 l1′;左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 p2′,长度 为 l2′.以 cmHg 为压强单位.由题给条件得
代入数据解得 p1=1.2×105 Pa (2)由活塞受力平衡可知缸内气体压强没有变化,设开始温度为 T1,变化后温度为 T2,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S1L+ T1 S2L=S1·L2TS22·32L 代入数据解得 T2=500 K.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类型 2 关联气体问题 【例 4】(2017·全国卷Ⅰ·33(2))如图,容积均为 V 的汽缸 A、B 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 K2 位于细管的中部,A、B 的 顶部各有一阀门 K1、K3;B 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 均可忽略).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 B 的底部;关闭 K2、 K3,通过 K1 给汽缸充气,使 A 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 p0 的 3 倍 后关闭 K1.已知室温为 27 ℃,汽缸导热.
(3)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如几何关系等,列出辅助方程. (4)多个方程联立求解.对求解的结果注意检验它们的合理性. 2.常见类型 (1)气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需综合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和物体的 平衡条件解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章末核心素养第十三章热学
2023
PART 02
气体性质与变化规律
REPORTING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 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条件
适用于稀薄气体,即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 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2023
PART 05
热力学在生活、生产中的 应用
REPORTING
热机工作原理及效率分析
热机工作原理
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通过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 动活塞或转子运动,从而输出动力。
效率分析
热机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机械能与输 入的热能之比。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包括改进燃烧过程、减少摩擦损失、 优化热机结构等。
PART 01
热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REPORTING
温度与热量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 的标尺叫温标。
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热量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做功与 机械能之间的关系,任何物质都有一定数量的内能,当两个不同温度的物质处于 热接触时,会发生热量交换,内能大的物质向内能小的物质传递热量。
空调制冷原理及性能评价
空调制冷原理
空调制冷是利用制冷剂的物理变化来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室内热量并蒸发,然后在冷凝器内将热量释放到室外并 冷凝成液体,如此循环实现制冷。
性能评价
空调制冷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冷量、制冷效率、噪音等。提高空调制冷 性能的方法包括优化制冷系统设计、采用高效制冷剂、提高散热效果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热学第3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课件_1
物理量
意义
W
符号
+
外界对物体做功
Q 物体吸收 热量
ΔU 内能增__加__
-
物体对外界做功 物体 放出 热量 内能减__少__
自测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104 J,气 体内能减少×105 J,则此过程 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105 J
√B.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105 J
解析 答案
课时作业
双基巩固练
1.(多选)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B.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C.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D.气体向真空膨胀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可逆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变式1 (多选)(2016·全国卷Ⅲ·33(1))关于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 B.气体温度不变,整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
√C.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 √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E.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不可能 制成的
原因
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违背热 力学第二定律
例4 如图6所示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
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经
过冷凝器时制冷剂液化,放出热量到箱体外.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
2.条件性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某一种形式的能是否守恒是有条件的.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热学(第2课时)课件(选修33)高三选修33物理课件
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
玻璃、蜂蜡、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三页,共三十六页。
2.液体 (1)液体的表面张力 ①作用:液体的__表_面__张__力__(b_iǎ_o使mià液nzh面āngl具ì) 有收缩到表面积最小的趋势. ②原因: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2)液晶 ①液晶分子既能在某条件下保持排列有序而显示光学性质各向 _异__性__(y,ìxìn又g) 可以自由移动位置,保持了液体的__流__动__性__; ②液晶分子的位置无序使它像_液__体___,排列有序使它像晶__体____; ③液晶的物理性质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_发__生__改__变____.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2.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选与气体接触 的液柱或活塞(或气缸)为研究对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 封闭气体的压强.
如图所示,当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向上加速时,对液柱受力分析 有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pS-p0S-mg=ma,S 为横截面积. 得 p=p0+m(gS+a). 3.固定容器内气体的压强计算方法:由题目给定的气体状态 参量及变化过程特点,结合实验定律求解气体的压强.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BCD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并不会因为颗粒的大小而改 变,即使敲碎为小颗粒,仍旧是晶体,选项 A 错误;固体分为晶体 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光学性质不同,表现为晶体 具有各向异性,选项 B 正确;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由于原子的 排列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晶体,如金刚石和石墨,选项 C 正确; 晶体的分子排列结构如果遭到破坏就可能形成非晶体,反之亦然, 选项 D 正确;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增大, 选项 E 错误.
高考物理热学复习课件
高考物理热学复习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1. 热力学第一定律2. 热力学第二定律3. 热力学第三定律4. 热传递与热量5. 气体动理论6. 液体和固体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能够运用热力学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2. 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了解热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3. 理解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气体动理论解释气体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传递与热量、气体动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瓶、酒精灯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 实践情景引入:对比热水袋和暖宝宝的使用效果,探讨热传递的方式和热量计算。
b. 例题讲解:计算一个热水袋中的热量,并与暖宝宝进行比较。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热力学基本定律、热传递与热量、气体动理论等核心知识。
3. 随堂练习:针对热力学定律和热传递,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a. 练习题1: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一个热机的工作效率。
b. 练习题2:分析一个热传递现象,判断其属于哪种传热方式。
4. 知识拓展:介绍热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热能发电、空调制冷等。
六、板书设计1.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公式和概念。
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和热量计算公式。
3. 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求一个热机工作时的效率。
b. 分析题:分析一个实际热传递现象,判断其传热方式。
2. 答案:a. 效率计算公式:η = (W/Q1) × 100%,其中W为有用功,Q1为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
b. 传热方式判断:根据热流方向、物体性质和温度差进行分析。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资料第13章 第1讲热学PPT教学课件
2019
(1)P - V 图 象 、 理 想 气 体 状 态
方程的应用
物理观
卷Ⅱ33题 (2)横截面积不等的两个汽缸, 念、科学 力的平衡条件、玻意耳定律的 推理
应用
第1轮 物理
返回导航
第十三章 热 学
考点内容及要求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 Ⅰ 气体实验定律Ⅱ 理想气体Ⅰ 饱和蒸汽、未饱和 蒸汽、饱和蒸汽压 Ⅰ 相对湿度Ⅰ 热力学第一定律Ⅰ 能量守恒定律Ⅰ 热力学第二定律Ⅰ
第1轮 物理
返回导航
第十三章 热 学
二、温度和物体的内能 1.温度 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某个“共同的热学性质”,我们把表征这一 “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 __温__度____. 2.两种温标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关系:T=___t_+__2_7_3_.1_5__K______.
D.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
第1轮 物理
返回导航
第十三章 热 学
4.(多选)(鲁科教材改编题)如图,用温度计测量质量已知的甲、乙、丙三杯水
的温度,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知道
( AC )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少 B.甲、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多 C.丙杯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大 D.甲杯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乙杯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
②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验定律的应用
科学态度、 科学推理 科学推理
科学推理
第1轮 物理
返回导航
第十三章 热 学
高考命题解读
1.考查方式 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对于热学内容的考查,形式比较固定,一般第(1)问为选
择题,且为“5项选3项”,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内能、固体及液体的性质、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PPT课件
熟练记住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并透彻理解宏观物理过程发生 的方向性,同时结合其微观解释是解决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关问题的基础.
针对训练21:(2010年山东曲师大附中模拟)某校中学生参加电视台“异想天开”节目 的活动,他们提出了下列四个设想方案,哪些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______.
A.制作一个装置从海水中吸收内能全部用来做功
A.内能共减少5 kJ,吸收19 kJ的热量
B.内能共减少5 kJ,放出29 kJ的热量
C.内能共增加19 kJ,放出29 kJ的热量
D.内能共增加19 kJ,吸收19 kJ的热量
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第一个过程W1=24 kJ,温度不变,得ΔU1 =0,Q1=-W1=-24 kJ;第二个过程,体积不变,W2=0,Q2=-5 kJ,得ΔU2= -5 kJ,所以ΔU=ΔU1+ΔU2=-5 kJ,Q=Q1+Q2=-29 kJ. 答案:B.
高三物理复习课件(导与练福建)第13章
第三课时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对应学生用书第 172 页)
1.理解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不同方式,理解二者差异.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会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不同表述的等价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 172 页)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比较
b.熵增加原理
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如果过程可逆,则熵不变;如 果过程不可逆,则熵增加.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任何宏观物质系统都有一定量的熵,熵可以在系统的变化过程中产 生和传递.熵的增加将导致能量品质退化,即能量退降.
(3)第二类永动机:违背宏观热现象方向性的机器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这类永动机不 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它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不可能制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示例
1.(2015·江苏单科·12A)(1)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 确的有________.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 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 的排列不规则
与外界无热量交换),这就是著名的“卡诺
图2
循环”.
(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A→ B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B→ C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C→ D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 增多 D.D→ 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2.(2014·江苏·12A)一种海浪发电机的气室如图1所示.工作时 ,活塞随海浪上升或下降,改变气室中空气的压强,从而 驱动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打开或关闭.气室先后经历吸入、 压缩和排出空气的过程,推动出气口处的装置发电.气室中 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图1
(1)下列对理想气体的理解,正确的有________. A.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理想模型 B.只要气体压强不是很高就可视为理想气体 C.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都有关 D.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理想气体都遵循气体实验定律
(3)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1 mol,气体在A状态时的体积为
10 L,在B状态时压强为A状态时的23.求气体在B状态时单位体 积内的分子数.(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计 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A→B为等温过程有pAVA=pBVB,解得VB=15 L,B状态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B.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 子势能增大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温膨胀,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一定向外界放出热量 E.熵的大小可以反映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无序程度
(30)只知道水蒸气的摩尔体积和水分子的体积,不能计算 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 ) (31)硬币或钢针能浮于水面上,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 用( √ ) (32)晶体一定具有固定的熔点、规则的几何外形和物理性 质的各向异性( × )
(33)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 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的差距( √ ) (34)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散失在环 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 ) (35)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种气体的密度,就一定可以求出 该种气体的分子质量( × ) (36)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
解析 因为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外界对气 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对外放出的热量,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可知:气体的温度不变,即内能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可知: 气体体积变小,所以压强变大,由于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 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而产生的,所以包装袋内壁单位 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增大. 答案 增大 不变
解析 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也减 小,故A错误; 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B正确;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增大其体积时 ,气体从外界吸热,故C正确;
根据熵的微观意义可知,熵的大小可以反映物体内分子运动 的无序程度,故D正确. 答案 BCD
解析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A→B为 等温过程,内能不变,气体的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A 错; B→ C为绝热过程,体积增大,对外做功,因此内能减小,气 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错; C→ D为等温过程,体积减小,分子数密度增大,单位时间内 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C正确; D→ A为绝热过程,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 温度升高,因此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发生变化,D错. 答案 C
解析 因为理想气体的内能完全由温度决定,当气体的内 能增加时,气体的温度升高,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由于Q=0,所以W= ΔU=3.4×104 J. 答案 增大 等于
(3)上述过程中,气体刚被压缩时的温度为27 ℃,体积为 0.224 m3,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已知1 mol气体在1个标准 大气压、0 ℃时的体积为22.4 L,阿伏加德罗常数NA= 6.02×1023 mol-1.计算此时气室中气体的分子数.(计算结果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设气体在标准状态时的体积为V1,等压过程为: VT=VT11
气体物质的量为:n=VV01,且分子数为:N=nNA 解得 N=VVT0T1NA
代入数据得N≈5×1024个 答案 5×1024
3.(2013·江苏·12A)如图2所示,一定质量的
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
再回到状态A.其中,A→ B和C→ D为等
温过程,B→ C和D→ A为绝热过程(气体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系统在吸收热量时内能一定增加 B.悬浮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的PM2.5微粒,气温越高,运动 越剧烈 C.分子间的距离为 r0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分子势 能最小 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说明此时分子间只存在 引力而不存在斥力
解析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系统在吸收 热量时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A错误; 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悬浮在空气中做布朗 运动的PM2.5微粒,气温越高,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 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作用力的 合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选项C正确;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用力拉铁棒的两端, 铁棒没有断,此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存在,选项D错误. 答案 BC
解析 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温度不太低、压强不 太大的实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只有理想气体才遵循气 体的实验定律,选项A、D正确,选项B错误.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完全由温度决定,与体积无关 ,选项C错误. 答案 AD
(2)压缩过程中,两个阀门均关闭.若此过程中,气室中的 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内能增加了3.4×104 J,则该气体 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活塞对该气体所做的功_______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3.4×104 J.
(3)给某包装袋充入氮气后密封,在室温下,袋中气体压强 为1个标准大气压、体积为1 L.将其缓慢压缩到压强为2个 标准大气压时,气体的体积变为0.45 L.请通过计算判断该 包装袋是否漏气. 解析 若不漏气,设加压后的体积为V1,由等温过程得: p0V0=p1V1,代入数据得V1=0.5 L,因为0.45 L<0.5 L,故 包装袋漏气.
(2)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A → B”、“B→ C”、“C→ D”或“D→ A”).若气体在A→ B 过程中吸收63 kJ的热量,在C→ D过程中放出38 kJ的热量 ,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________kJ.
解析 在以上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少的过程是B→ C.气体 完成一次循环时,内能变化ΔU=0,热传递的热量Q=Q1 -Q2=(63-38) kJ=25 kJ,根据ΔU=Q+W得W=-Q= -25 kJ,即气体对外做功25 kJ. 答案 B→ C 25
(26)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 总和( √ ) (27)气体的温度变化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间势能也随 之改变( × ) (28)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 ) (29)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也能自发地 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 )
(2)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以起到保质作用. 某厂家为检测包装袋的密封性,在包装袋中充满一定量的 氮气,然后密封进行加压测试.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 加压力.将袋内的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则加压测试过程中, 包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 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包装袋 内氮气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一定减小( × ) (18)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 ) (19)飘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观察是圆形的,是 因为油滴液体呈各向同性的缘故( × ) (20)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 能减少( √ )
(21)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需用力向下压活塞,这说明气体 分子间有斥力( × ) (22)物体体积增大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势能也增大( × ) (23)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 ) (24)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 (25)只要能增加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 可以升高( √ )
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n=NVAB,解得n=4×1025. 答案 4×10重点和热点有:①分子大小的估算; ②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③物态变化中的能量问题;④气 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⑤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 和理解;⑥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⑦用油膜法估测分 子大小等内容.应考策略:内容琐碎、考查点多,复习中应以四 块知识(分子动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为主干,梳理出知识点,进行理 解性记忆.
(13)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 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 ) (14)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 ) (15)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布 朗运动都是分子的热运动( × ) (16)两分子从无限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 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 ,后变小,再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