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10届小学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徐德媛
一、学前儿童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通常称专心。其实注意是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认识有各种水平,如感知、记忆、思维等等。而不论哪种水平的认识,又总是有选择性的。但选择性的高低程度有不同,当选择性的程度很高时,就是注意。例如,儿童在听故事、看动画片时,会聚精会神,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力。
注意是在各种认识活动里都能够表现的一种状态。但它本身不是一种可以离开认识活动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儿童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儿童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二、学前儿童注意力的特点
1、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
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都在发展,但以无意注意占优势,鲜明、新颖、具体形象、变化的事物都能自然而然引起儿童的注意,当然这两种注意始终交替起主导作用。特别是通过游戏活动,在向儿童不断明确游戏任务的过程中,促进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2、由注意具体直观的事物向注意抽象的事物发展
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大部分都直接表现在具体活动和内容的掌握上,有专家指出学前期的儿童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儿童为什么学习一些抽象的知识往往要困难一些。
3、儿童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听到感兴趣的话题或看到感兴趣的事物时,会引起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反之,那些不感兴趣的话题和事物,儿童会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此外,因为性别
差异,女孩对粉色系列的物品情有独钟,而男孩对坦克、飞机、汽车、变形金刚等玩具兴趣十足。他们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注意不够稳定。最突出的是儿童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上他或她的课,在课堂上也会很专心地听课。
4、注意的品质较差
3-6岁的儿童,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的要求,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这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很短。
儿童3-4岁时的有意注意水平很低,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3-5分钟。4-5岁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能较长时间保持注意,且集中的程度较高。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能集中10分钟左右。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5-6岁的儿童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更长的时间,中途被无端终止或受到干扰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或反抗。注意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集中时间能延长至15分钟左右,但有意注意的发展水平仍大大低于无意注意。
5、儿童的注意力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过程
即使是在教育活动中开小差的儿童,也是有注意力的,只不过他此时此刻的注意力不在教育活动上,也许他正想着窗外树上的小鸟,或是昨晚看过的动画片里的情节……因此,注意力不集中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儿童对某个方向或事物不注意的时候,恰恰就是他对另外的方向或事物专注的时候。
三、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无关刺激的干扰。如环境的色彩、音响、流动的人和车辆等都可能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2、疲劳。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会引起疲。
3、儿童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成人要求儿童所做的事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只有当新内容与儿童的知识经验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差
异时,才最容易引起和维持儿童的注意。
4、注意转移能力差。由于年龄的原因,儿童注意转移的品质还没有发展,因而常常不能根据需要及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注意的事物上,这也是注意力分散的一个原因。
(二)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方式
1、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儿童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儿童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为儿童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儿童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儿童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儿童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儿童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儿童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儿童。我们经常会看到,儿童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儿童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儿童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儿童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儿童。
2、有规律的生活
儿童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儿童的生活作息。
让儿童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儿童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儿童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儿童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儿童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儿童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儿童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儿童坐着一动不动。
3、培养儿童的自我约束力
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儿童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儿童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儿童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儿童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儿童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儿童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儿童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儿童集中注意力。
4、培养儿童注意事物的广度
儿童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注意广度。
“猜物游戏”
先在儿童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儿童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儿童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儿童的注意广度。
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儿童,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5、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儿童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儿童注意力的情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