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间 艺 术 论 文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3篇
绘画艺术论⽂范⽂3篇民间绘画艺术论⽂⼀、传承民间绘画艺术的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也产⽣了⾮常重⼤的影响。
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艺术设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交流和合作,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
对于我国的艺术设计来说,其发展过程相对⽐较晚,在艺术设计的教育⽅法和理念上还不够成熟,较多地引⽤和借鉴西⽅的教学内容和⽅法,使我国的艺术设计⼈员在艺术设计理念上受到的相关影响⽐较⼤。
在⼀定程度上忽略了民族传统艺术⽂化的教育和吸收,使部分设计者的作品缺乏⾜够的内涵和意蕴,在设计风格上往往关注表⾯形式,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和意境的把握⽐较⽋缺,使艺术设计缺乏中国的⽂化特⾊。
相对也影响了艺术设计的道路和⽅法,使很多⼈认为艺术设计的⽅法相对⽐较单调。
要想改变这种局⾯,就应当重视我国的传统⽂化,其中民间的绘画艺术对于我国的艺术设计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艺术设计者可以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粮。
为了有效拓宽艺术设计的道路,创建出具有中国特⾊和⽂化的艺术设计。
应当在艺术设计中注意对我国传统⽂化的吸收,对我国民间的绘画艺术做好传承⼯作,将民间的绘画艺术和现代的艺术设计实现有机结合。
在艺术设计中要强调民族艺术和民族⽂化的内涵,民族⽂化是我国进⾏艺术创作的瑰宝和营养,它包含了民族长期积累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等内容,它们和艺术设计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艺术设计从某种⾓度上说,也是⽂化的展⽰,艺术设计的美感也是和民族⽂化具有⾮常紧密的联系,它也是⽂化另外的⼀种传播⽅式。
在我们⽂化和世界⽂化交流⽇益频繁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如果要想得到别⼈的赏识,就必须重视民族⽂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参与,特别是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它是我国民族艺⼈经过⼀代⼜⼀代的艺术积累发展到了今天,包含了祖先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也具有特殊的美学内涵。
只有加强中国民族⽂化和现代设计风格的结合,使传统的设计观念得到相应的体现和发展,才能在国际艺术设计中提⾼我国艺术设计的地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与传承--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广告•书评(2018-4)X IN W E N A IH A O Z H E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与传承—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化和国际化是当今时代音乐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两大主流方向,尤其在中国,多元的民族构成,丰富多彩的音乐种类,传承深远的民间器乐和民间曲目等共同组成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传播与传承这笔遗产对中国音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胡红、卫凌共同编著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2016年12月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以中国各民族、地域的传统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音乐类专著。
全书按照以上五种体裁分为五大章节:在民间歌曲部分,编者展示了号子、山歌、小调和多声部民歌的类型区别和艺术特性;在器乐艺术部分,分为独奏和合奏两类,展示了中国吹管乐、弹拨乐、拉弦乐、打击乐的独特音乐艺术风貌;在歌舞音乐部分,主要以秧歌、花鼓调、花灯调、采茶歌、鼓舞乐、弦子舞乐、综合舞乐等民众耳熟能详的音乐类型为论述主体;在说唱音乐部分,编者列举了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等代表性的说唱曲种;最后在戏曲音乐部分,一一介绍了昆剧、京剧、川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典型的戏曲剧种。
对音乐专业或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书都是一扇综览中华民族多元璀璨的民间音乐文化的窗口。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民间集体智慧的艺术成果,在过去民间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范围有限,内容上紧贴民众的生活实况,如实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民间生活图景,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随着信息时代和社会艺术的多元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内容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图景再现,而是要在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音调的基础之上拓展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内容,反映更广阔、更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社会题材,更好地促进今人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进而推动传播和传承的顺利开展。
民间美术论文
青田石雕的艺术特色摘要: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雕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
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
基调为写实而尚意;手法主要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工序分相石,开坯,粗雕、细雕、封蜡、润色等。
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干百年来,它让人向往,令人喜爱,给人启迪,把美丽和幸福赐给热爱它的知音。
关键词:青田石青田石雕民族艺术艺术特色研究类型:理论研究正文:1.青田石雕的历史渊源: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
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
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多次参加国际性赛会,并在1899年巴黎赛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奖。
宣统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光绪《青田县志》就有“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石印盛行”的记载。
只因赵子昂的书画名声太大,而使他创用积压青田石刻印的功绩被漫漫岁月忘却了。
明代的文彭是幸运者,他在南京西虹桥畔偶然遇上了挑运青田石的老汉,购买了四筐青田冻石,使他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从而开创了中国印坛的石章新时代。
在明代已天下尽崇温润可爱的青田石,对推进中国古老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
到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
五种传统手工艺特点
五种传统手工艺特点中国结中国结不知什么时候起,现代人又把老祖宗那时候流行的饰物重新从箱子底下找出来,然后依葫芦画瓢,加上更多的想法,更多的点缀,于是,彩色丝线编扎成的粗粗细细带子,有图腾纹样的小环儿,婀娜多姿的穗坠儿,这一切构成了美丽奇特的中国结。
让人惊叹一根红绳原来可以变出这么多的花样。
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人们追求随意、祈盼平安的一种意趣。
“结”是绳编饰品,它同我国的布艺、刺绣并称为祖国的三大手工艺品。
它朴实无华,庄重雅气。
说起中国结可谓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
“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
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
”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
“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结”与“吉”谐音,“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
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
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其中苏州的苏绣和缂丝最为盛名。
苏州刺绣发源于苏州。
苏州女子性情柔和,心灵手巧,擅长慢针细活。
苏州绣娘有10 多万人,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
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
书法艺术论文范文2篇
书法艺术论文范文2篇书法艺术论文范文一: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
国画论文范文3篇
国画论⽂范⽂3篇略论近世国画⽂章⼤家楼笙华⼜名楼森华,现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画⼤讲堂》主讲,中国开放⼤学中国画教程副主编,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品鉴赏与修复学术主持,浙江⼤学艺术鉴赏与收藏投资⾼级研修班主讲,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浙江收藏》副主编,黄宾虹国画院院长。
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曾在浙江⼤学、厦门⼤学、宁波师范学院执教中外美术史和艺术概论。
个展:2014 《秋⼭问道》⼭⽔画个展2013 《听此太古⾳》楼森华⼭⽔画展(中国美术学院)2012 《古雅之道》楼森华⽔墨画个展(宁波)2012 《钱塘时代》楼森华油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2011 《⼗⼆⽉》楼森华油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2008 《澄怀观道》楼森华⼭⽔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2000 《楼森华⽔墨与油画》个展(台湾⼤学)1997 《回望传统》中国画个展(宁波展览馆)等近世国画⽂章⼤家,五百年间名世者黄宾虹有云:上古书画同源,仰观俯察,以造六书,取乎象形,⾃有丹青之画,书与画分,后世因重⽂⽽轻艺,有⼠夫之画,画与图分……⼜云:⾃来书画同源,书是⽂字,单体为⽂,孳⽣为字,以加偏旁。
⽂字所不能形容者,有图画以形容之,尤易明晓。
故图画者,⽂字之馀,百⼯之母也。
今求画学之途径,⾮讨论⽂字,⽆以明画之理,⾮研究习字,⽆以得画之法……学画之⽤笔,⽤墨,章法,皆源于书法。
舍⽂字书法,⽽徒沾沾于缣墨朱粉中以寻⽣活,适成其为拙⽽已,未可以语国画者也。
其语何出!六朝谢赫著画有“六法”,所谓⼀⽓韵、⽣动是也;⼆⾻法,⽤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
元初赵孟\⾔书画同体(即后世曲解为“书画同源”),明季董其昌借禅宗以分画有“南北宗”。
⾄于后世影响甚巨,此后史学家竞相引证。
赵孟\有诗证⽈:《题柯九思画⽵》“⽯如飞⽩⽊如籀,写⽵还应⼋法通,若也有⼈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此论以理论⾼度指明了绘画的技术要旨。
⽆论这“本来同”的是源、是体、还是法。
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论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论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民间符号、地域民俗、人文风情的生动演绎中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得益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滋养,各民族、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别具特色,地域性构成民族区域的文化标志,塑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代表着人们的生活习尚,体现出浓郁的民俗色彩和地域风情。
如陕北剪纸,东北皮影、蛋雕,徽州三雕,河南的年画,唐卡等,④透过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人们可以窥探到不同民族、区域的民间礼仪、民俗风情、审美情趣。
内容丰满形式多样,原汁原味的自然流露,随性而质朴的表现风格,具有感人的力量,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乡土情结。
在海纳百川中汇入华夏文明的源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北方的画家,应着眼于北方的人文景观地域特色,在我国北方,流人文化、鹤文化、冰雪文化、工业文化包含着东北特有的生态文化资源,是历史发展的人文印记,“鹤”被誉为神鸟,生态鸟、吉祥鸟,它以形态之美、色彩之美、声韵之美而著称。
它的姿态优雅、本色天然,在芦荻雁荡生生不息,群鹤翔舞蔚为壮观。
鹤已成为北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养分。
白山黑水的冰雪世界孕育了北大荒版画,冰雪文化构成东北最具品牌的旅游产业,演绎为城市的文化气质。
纪念册、旅游工艺品、摄影、雕塑、浮雕、壁画等,作为公共空间艺术从题材到形式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符号。
北方的画家应更加关注北方的地域民俗中典型化的原始生态,地域性的民族、民间艺术独有的人文风情。
北方,沼泽湖泊、沃野千里,南方多石林舟桥,湖畔观荷柳暗花明,北方多森林平原,白山黑水冬花雪韵。
北方的桦树皮制作的工艺品以天然本色、自然肌理与精美手工艺巧妙结合,尽显天然气象,北方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田园渔猎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天地和谐共生。
驯鹿、帐篷、雪橇,不惧寒酷的生活,就是他们与世相处的存在方式。
他们使用的弓箭,取自天然,造型精美,手工技艺精湛,以兽皮自作服饰,传统饰品、一派天然本色。
传统手工技艺论文(5篇)
传统手工技艺论文(5篇)传统手工技艺论文(5篇)传统手工技艺论文范文第1篇一、装饰美化类民间艺术的范畴民间传统手工艺分类大致从艺术性、民俗性、生活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依据张道一等有关民艺专家的分类观点,民间传统手工艺分为八类,装饰美化类是其中类别之一,是指民众对环境和自身的美化和装饰,主要包括节令活动、人生礼仪等民俗生活中的年画、窗花、布画、杂画和室内装饰品;民众对自身的装饰,包括服饰剪纸花样、鞋样等。
装饰美化类民艺品起源大都具有肯定的功利性目的,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化,其原初的功能有所减弱,审美功能不断加强。
装饰类民艺一般只限指在二维的平面范围之内,有平面造型艺术的特征,无论是创作观念、表现方法还是存在形式,与一般所指的美术范畴更为接近,从而集中体现了民间艺人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具有朴实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
二、装饰美化类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进展现状1、现代生活方式转变了民间装饰艺术的生存土壤民间传统手工艺根植于传统的农耕生活,最大程度地继承了原始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本元文化”。
生态文化是人类的文化积淀,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
但是随着我国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步伐的加快,受社会政治经济、现代科技的进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人文观念和审美发生了较大转变。
新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一夕之间,很多具有民俗特色的村落、具有历史韵味的街道被无情拆除,代之以冰冷无温度的现代立方体,隔离了传统邻里间情感沟通与人情往来,移风易俗间,耕植传统民间装饰艺术生存的土壤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很多传统手工艺因无存在的理由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2、价值观的转变导致民间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从业人员后继乏人目前,我国许多年轻人择业价值取向从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轻视社会责任的担当。
选择社会热门职业,忽视那些可以为人民服务的冷门职业、基层职业。
民间艺术皮影戏
皮影戏
民/间/艺/术/主/题/模/板/系/列
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目
皮影戏的历史起源
录
皮影戏的制作方法
皮影戏的艺术流派
壹 第一篇章
文
巧
汉
帝
剪
妃
下
治 国
纱
桐 叶
耍
抱 子
平
照
窗
天
窗
前
民间艺术
表演形式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 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 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 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民间艺术
张灯作戏调翻新 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 帐前活见李夫人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叁 第三篇章
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 文帝治国平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 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皮影的制作
帐环顾张制文巧汉 前佩囊灯乐帝剪妃 活姗徘作传治桐抱 见姗徊戏于国叶子 李连知调百平照窗 夫步逼翻姓天窗前 人稳真新家下纱耍
皮 影 戏
民间艺术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篇章
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 文帝治国平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 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 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 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 的欢迎。
张灯作戏调翻新 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 帐前活见李夫人
民间 艺术
贰 第二篇章
鹿儿戏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鹿儿戏作为一种地方民间艺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其在舞台的表演形式独特。
同样需要适应可持续发展传承鹿儿戏的时代要求,开拓新的保护和发展思路。
制定苍梧县持续发展的鹿儿戏保护传承规划,对于保护地方戏剧鹿儿戏起着重要作用。
鹿儿戏是广西苍梧县民间传统地方戏剧。
是十八世纪后期广西桂东南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尤其在苍梧县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由于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并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明朝崇祯所编的《梧州府志》中记载的“舞春色、舞鹿儿”就是今日鹿儿戏的前身。
一、鹿儿戏的起源鹿儿戏是起源于广西苍梧县乡村的一个地方小戏。
有着悠久发展的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在苍梧县乡村就有鹿儿戏表演活动。
至于鹿儿戏起源的确切时间,目前难以考证。
但纵观鹿儿戏的传承发展过程,鹿儿戏大致经历4个阶段:鹿儿戏的起源阶段、鹿儿戏的形成阶段、鹿儿戏的发展阶段、鹿儿戏的繁荣阶段。
(一)鹿儿戏的原始阶段由于秦汉之际开发岭南的战争推进了中原文化的南移,使古“百粤之地”的苍梧文化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苍梧民间歌谣较早出现。
据《苍梧县志》记载的《陈临歌》,七言五句、口语直白,述事铺陈,讲究押韵,经过历代苍梧各族劳动人民的不断发展和创造,在民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口头吟唱的民歌。
由于民歌的曲调简单朴实,易学好记,便于演唱,因此在苍梧早已扎下了深根。
所以,当苍梧的民间戏曲出现的时候,苍梧民歌的曲调很自然地影响了戏曲音乐。
从现在鹿儿戏的主要曲调可以明显地看到苍梧民歌(苍梧山歌)的演变痕迹。
苍梧县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丰富多彩,鹿儿戏是其中一支最具特色以及受众最多的民间戏剧,它是伴随着民间民俗活动产生发展而形成的,是民间表演艺术中最经久不衰又广受民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艺术。
根据史料对舞春色的记录,“立春先一日,厢民扮戏剧,鼓吹迎土牛于东郊,男女竞唱,掷菽粟麻豆,‘祈丰禳灾’”。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技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技法剪纸基本特性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历经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盾,⼜互为统⼀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对于不断变⾰侧⾃然选择⽅式,从⽽与宫廷艺术、⽂⼈艺术拉开了间距。
1.依附性与独⽴性的统⼀ 民间剪纸是附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种艺术活动。
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化背景与⽣活环境。
家中有⽩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娃娃不⽣病,⽼奶奶也不肯剪⼀串吊魂的⼩⼈⼈;⽤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丧事还是做寿;⼀对⽼夫⽼妻的屋⾥如果贴上⼀对坐帐喜花,那肯定是年轻⼈的戏耍;久旱⽆⾬,如果剪的不是求⾬的“独⼥捣棒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的咒骂。
这种受存在⽬的作⽤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
如悬空吊挂的门笺、碗架云⼦之类,必须线线相连;贴在窗户上的则要求与窗格适合,并多镂空,否则迎光看去只是⼀个⼤纸⽚⽚;贴作炕围的,就最好少剪零碎花纹,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损坏。
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
民间剪纸在完成⼀定的民俗作⽤之外,⼜极⼒显⽰着⾃⾝存在过程中的独⽴性即美的特性。
⼀张剪纸,不论它⽤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的审美感情。
只要⼈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
当然民间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性,对于民俗的限定不是抛离,⽽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所欲。
因⽽。
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为⽬的。
这种艺术上的独⽴性,正随着社会变⾰和旧民俗的逐渐消失⽽渐趋明显。
( 艺术中国⽹/ )2.集体性与个性的统⼀ 从绝对意义上讲,任何艺术创造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纯属个⼈的产物。
⼈的社会属性,使之必然地反映着⼀定阶层的艺术趣味。
⽽个性,只是在集体,或传统基础上的发挥。
民间剪纸的集体性特征,明显表现在其作品的最后归属上。
关于美术论文的范文大全锦集
关于美术论文的范文大全锦集美术论文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美术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特点研究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有着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美术文化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美术文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其研究与应用对我国传统文化都有重要影响,我国美术文化与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民俗文化的艺术内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传统中国美术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民俗文化发展的进程,民俗文化是一种特色文化,在美术文化中需要运用民俗文化展现出艺术的色彩,展现出民族的风貌,展现出民族特色,符合民族的发展需要。
中国美术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内涵,也展现出了我国的民间美术文化由注重物质生活到注重精神生活的转变。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作者要深入了解生活,但作品又的高于生活,在我国很多艺术作品都与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我国春节都贴“门神”、挂红灯笼、贴“福”等。
美术文化就有很多这样的作品。
即使在物质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人们的家中也常常能够见到漂亮的家具、竹编等,它们工艺精美,式样朴实,常常使人忘记它们实用品的本质。
制造者追求器物造型、色彩花纹的完美性,力求做到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中国艺术文文化在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其艺术的特色,传统美术文化与民俗文化二者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特点2.1人本和时代相结合美术的作品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作者需要来源于生活,必须依靠生活的特色进行有效创作,创作出的作品能符合人们需要,成为人们喜欢的作品,这是艺术家的的目标。
我国美术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的岩石刻画,这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美术逐渐从岩石刻画发展到纸张绘画,同时美术的功能也发生着改变,记录生活、陶冶情操、物质来源等都是创作者美术绘画的意图,但无论出于何种意图,绘画者的美术作品都遵循“人本”思想。
对艺术院校民间美术教育的一些看法
陶克彦’ 陈功 ( 江苏省 中国矿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2 00 100)
说 就着 实悲哀 了。他们 是传 统文 化必 不可 少 的一部 分 。民间美 术 的流失 有许 多原 因 ,最根本 的 是实用 性 的的 降低 ,取 而代 之 的是 西 方工 艺美术 。当代人 对原 有 的民俗 大都 不屑 一顾 ,很难 想象祭 祀活 动在 当今 家庭 里会有 什 么轰 动的 影响 。宗教 信仰 在 当今 中国 主流 社会难觅 踪迹 ,所以也就谈 不上 民间美术 在其 中的表 达 了。 民间美 术是 艺术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同时教 授和 传承 民间美术 22 .西方美 术的冲击 也是 当代中 国民间美术面 临的现 状之一 ( 这里特指 中 国民间美术 )是 当代 艺术院校 义不容 辞的责任 。 西方 的美术 教育 方式 无疑 已经 是 中国 当代 美术 教育 的主 流 , L艺术 院校 想要 做好 民问美 术 教育 工作 ,首先应 当了解 民 间 西方 的文 化观念 也无 时无 刻不 在影 响着 我们 。吸取 外来 文化 的精 美术 的特 点。总 体上讲 民间美术 具有 多元 性 、传承 性 、民俗性 的 髓 是有 进 步 意义 的 ,但 中 国 民间 美术 大 部 分 是 固有 文 化 的衍 生 特 点。 物 。文 化消 失 了,他 们也 就失 去 了灵 魂 。只 能成为 古董存 在 于博 11 . 多元 性: 物 馆里 。现 代美 术是 西方 资本主 义 的产物 ,浑 身上 下充 满 了工业 地域 多元 性 。在 中国几 乎每 一个地 区都 有 自己特 点鲜 明 的 民 的味道 ,相 比那 些泥 土味 的 民间美术 ,他 越来越 贴近 当代 人 的生 间美 术表 现形 式 ,中 国地域广 大 ,人 口众 多, 决定 了明 间美术 的 活 ,更加具 备实用性 ,他们 强势进入 了我们 的生活 。 3 针 对 当 代 民 问美 术 的特 点 和 现 状 ,艺 术 院校 应 当采 取有 . 地域 多元 性 。比如 西北地 区 的剪纸 艺术 ,天 津 的杨 柳 青年 画 ,潍 坊地 区 的风筝等 。同一种 艺术 形式 在不 同地 区也 可分 出不 同的 风 力 的措施 对待 民间美术 教育 。可 以从 重视人 才培 养 ;重视传 统文 格和 内容。 化 ,区分中西式 美术教 育;重 视商业化 的影响三 方面入手 。 民族 多元性 。首先 这 一点较 突 出地表 现在 服饰 上 。中 国5 个 6 31 . 重视人 才的培养 民族 ,各 民族大 都拥 有风格 鲜 明 的服饰 苗族 人特 别钟 爱银 饰 。 如今 ,我们 看到 一些 可喜 的现象 ,许多 艺术 院校 开设 了 民间 苗族银 饰体 积大 。样 式 、花 纹 都十分 精 巧,相 比其 他 民族显得 十 美术 的相关 课程 ,有 的 院校拥有 专 门 的系科和 研 究生 ,这都 是院 分 突 出。再 比如满 族 、蒙 古族 等马 背民族 ,都 有旗袍 等 便于骑 射 校 对 民间美 术教 育的贡献 。但 也存在 着 一些 问题 。比如 ,现在 院 的服装 形式 ,而南 方许 多少 数 民族 生活于 山地 丘陵 ,则 有不 开襟 校 培养 的 民间美 术相 关人 员大 都是一 些理 论性 人才 ,实 际操作 方 的裙装 。如傣 族等 。 面 的人 并不 是很 多 。而 且这 些人 毕业 以后 也大 都不 再从事 民 间美 其次 是工 艺装饰 美 术。伊 斯兰 民族 的 工艺美 术具 有强 烈 的宗 术研 究 。 国内对 于高学 历 民问美 术人才 的需求量 相较 于其他 行业 教 色彩 。他们 深受 中东 文化 的影 响 ,重视 教义 。无论 是建 筑 、生 并 不是 非常 大 ,但 显然 社会 舆论 在对 民 间美 术人 才 的重视程 度 上 活器 具还 是装 饰 品都有伊 斯 兰独特 的装 饰风 格 。云南 有些 少数 民 还有 待加 强 。高校 也可 适 当考虑加 强 实践性 人才 的培养 。这 对提 族喜 爱 “ 五毒 ”等 一些奇 异 的纹饰 。这 些 民族 特 点鲜 明的装 饰形 高技 艺 自身和促 进技 艺传 承 都有好 处 。 民间美术 是本土 艺术 , 民 式 ,正反映 了中国 民间美 术审美 的多元性特 征 。 间美 术人 才体现 的是 民族文化 修养 和 民族历 史底 蕴 。所 以必 须重 12 承性 : .传 视 民间美术人才 的培养 。 许 多 民间美 术形式 经 历 了漫 长 的历史 发展 过程 。是 无数 艺人 32 . 强调本土 民间美术 的审美 不断加 工完 善才 有 了今天 较成 熟的面 貌 。 比如 门神 贴 画,就经 历 在 当 代 中 国几 乎 每 个 学美 术的 学 生 都 学素 描 、 色彩 。主 要 了长达 数千 年 的演 变史 。从悬挂 草药 , 田螺壳 这类 实物逐 渐演 变 的理论 也都 是西 方 的透 视 、空 间、对 比之 类 。中 国传 统 的美术 向 为 民间绘画 的一部 分 。取代 实物 的是 一些 神话 、历史 故事 里 的英 来 重写 意 。比如泥 塑 ,传统 的 民间泥 塑没有 什 么解剖 、结 构的概 雄 人物 。也正 是深 厚的 历史 积淀 ,使 门神 画充满 了文 化气 息 。民 念 。形 象几 乎也是 以夸 张变 形为 主 。东西方 人对 色彩 的审 美传统 间美术 的多元 性也 是传 承性 的一种 诠释 。那 些 复杂 多样 ,精美 绝 也 是有 区别 的。 比如鲜 艳 的红色 ,在 中 国人 的传 统观 念上 ,红色 伦 的艺术 表现 形式和 手法 ,是 民间艺人 传承 发展 而来 ,是他 们用 是 喜庆 、吉 祥 的颜 色 。重 大节 日 ,红色 都 是 用 于装 饰 的 主要 颜 时 间与生命谱 写的精华 。 色 。但欧 洲人 在传 统观 念上 认为 红色是 一种躁 动 的颜色 ,代表 了 l3 _ 民俗性 : 血腥 和不 安 。相对 于红 色 ,他们 更愿 意选 择蓝 色 _我 们学 习西 3 民间美 术最 主要 的特 点还 是他 的 民俗 性 。 民俗 即 民间风 俗 , 方经 典美术 ,也 学着 他们 审美 ,渐 渐的 , 民间美术 中传 统艺术 审 指一 个国家 或 民族 中广大 民众所 创造 、享 用和 传承 的生 活文 化 。 美就 被打破 了。这些 传统 的东 西并 不 比外 来文 化低 劣 ,只是我 们 美术 必须拥 有 民俗 性 才会 成为 民间美 术 。 民俗 性使 民 间美 术 具有 越 来越 习惯 崇 尚外来 文化而 已。应 强调本 土 民间美 术的 审美 。这 了实用 性 。从传统 上 说,从 祭祀 的用 品 ,到过 节 、婚 葬 的装饰 都 业 符合现代 艺术 多元 化发展 的要求 。 是 民间美 术发 挥作 用 的地 方 。 由于 民俗 性 , 民间美术 的表 达形 式 33 .重视 商业化观 念的影 响 也 丰 富 多彩 。可 以 是各 种 宗 教教 义 ,也可 以是 儒 家 “ 、孝 、 忠 应 当重视 商业 与 民间美 术 的结合 。 民间美 术需要 生存 空间 , 忍 、义 、信 ”的诠释 ,更可 能是一 些花 鸟兽 抽象 的 图案 ,甚 至只 在 市场经 济条 件下 ,只 有与 市场 紧密 结合 ,才 能使 民间美 术直接 是些 形体 。许 多艺术 家苦 苦追 求 的创作 手法 ,很 可能在 一个 没读 改变 失传 的危 机 。这也 是重新 使 民问美 术恢 复其 实用 性的 方法 。 过书 的农 村老太 太手 中精 彩地 展示 出来 。可 以说 民俗性 使 民间美 比如 与旅游 业 的结 合 。展 示地 区 的特有 风俗 文化 ,是 旅游业 的基 术充满 了实用色彩和 生活气 息 。 本 内容之一 。民间美 术 以其特 有 的本土 化和 民俗性 足 以引起 成千 2 应 当 了解 民 间美 术 的现 状 。 民间 美术 面临 着 技 艺流 失 严 上 万 游 客 的注 意 。与抽 象 的文 化 不 同 。他 们便 于 游 客携 带 。因 . 重 ,西方美 术的冲击 的现状 。 此 ,在 学 院的教 育 中就应 当意 识到 这一 因素 的存在 ,而 不应 当将 2 1 艺流失严 重是很 严重 的一个现状 。如 今大量 的民 间美术 他 看作 阻碍 艺术 发展 的不 良思想 。 民间美 术市 场的 发展 也关乎 到 .技 工 艺面 临失传 。 比如剪纸 ,上世 纪八 十年代 。一 些精 通剪 纸 的安 民间美术教 育的发展 。 塞老 太太 曾经赴 京展 演剪 纸 ,作 品还到 欧洲 展 出 。她 们现 在大 都 民 间美术 教育 同样 是 中国高 等教 育的 组成 部分 ,重视 民间美 已经 去世 。如 果没有 传人 那 么这类 民 间美术 工艺 就失传 。在 此之 术教育 是提高 国 民素质 的重要举 措 。 前 已经有很 多 民间美 术形 式 已经 失传 了。 比如一些 地方 的家 具雕 塑与雕 刻 。如今 的家 具生产 ,大都采 用 机器 生产和 简 易制作 。即 参考文献 . 《 M】 长沙 :湖南美术 出版社 ,20 . 07 便是 人工制 作 ,也很 少有木 匠会 像过 去 的艺人 那样 ,精 工雕 琢 。 1吕品 田. 中国民间美术观念 》【 . 样式也 奔着 简单 、快捷 发展 了。有一 些工 艺 的消 是不 可避 免的 2李广元 ,李黎. . 《中西 色彩 比较 》[ . 家庄 :河北美术 出版社 , M】 石 6. 了。如墓 穴 绘画 等。但 大 部分 民间美 术形式 消 亡 了,对 于民
论民间美术的精神本质与视觉创新——对民间美术与中国现代设计的再思考
者 具 有 明 显 的 可 交 叉 性 民 间 美 术 的 美 学 观 念 和 造 物
思 想 正 是 中 国 现 代 设 计 应 该 继 承 和 树 立 中 国 风 格 的 根
¨。一
被 称 为 工 业 设 计 界 奥 斯 卡 的 德 国 红 点 奖 将 -O 7 i - 0 2 _
神 运 用 到 抽 象 创 作 之 中 ,在 色 彩 与 线 条 之 间 造 成 一 种
的 细 腻 和 西 方 绘 画 的 浓 烈 融 汇 得 最 成 功 的 画 家 ’ ” 吴 。 ( 钢 大 象 无 形 : 德 群 抒 情 抽 象 绘 画 之 旅 程 [ 中 外 文 朱 J]
■ ■ _l
。
化 ≯
, 01, 46—49) 20 4: 。 .
睡 炳 孽再
有 笔 有 墨 的 书 法 韵 味 。在 此 意 义 上 , 家 的 创 作 成 功 地 画
结 合 了 东 西 方 两 种 艺 术 传 统 — — 这 也 正 是 二 十 世 纪 以 来诸 多中 国艺 术 家 、乃 至西 方 艺 术家 所 孜孜 以求 的 目 标 。 ” 以 说 , 德 群 是 在 双 重 文 化 的 熏 陶 下 形 成 自 己 可 朱 绘 画 风 格 的 。 朱 德 群 绘 画 中 的 线 条 无 不 体 现 中 国 书 法
底 蕴 ” ( 立 元 、 振 复 《 人 合 一— — 中华 审 美文 化 之 。朱 王 天 魂 》 上 海 文 艺 出 版 社 1 ' 版 ) 论 是 汉 代 董 仲 舒 发 展 , 98 9 无
的 “ 人 之 际 , 而 为 一 ” 哲 学 体 系 , 是 《 经 》 确 天 合 的 还 易 所 立 的 “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 哲 学 思 想 , 谐 既 是 宇 宙 万 一 的 和 物 的最 佳 状 态 又 是 其 基 本 状 态 。 在 工 具 发 明 之 初 ,原 始 人 类 带 着 征 服 的 喜 悦 和 不 可 知 的 神 秘 带 来 的 恐 惧 的 复 杂 心 情 , 小 心 维 持 着 与 自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对后世的影响工艺美术文化和工艺美术技艺,是两个完全不同,又相互依存的概念。
工艺美术技艺是劳动者掌握的技能,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而工艺美术文化则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二者不但有区别而且是可分的。
一个景泰蓝打胎工,做个碗不费事;一个好的刻工,可以非常自信地说“我什么都能雕”。
跟工艺美术文化没有任何关系。
尽管工艺美术文化,有没有产生文人艺派的缺撼,但是并不影响工艺美术技艺的发展。
一方面一代传一代,几千年上百代的技艺沉积;另一方面同时代工业技术的广泛渗透;再有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把清廷轰出了紫禁城,一批宫廷艺人散落民间,清室优待政策废止什么都干不了的皇族,把宫赏玩物变卖于民间,又有样式,又有人就像给工艺美术行业打了一针鸡血。
行业内产生了一大批能工巧匠。
没有文化没关系,靠在业内的耳濡目染,靠心灵手巧……一方面紧贴着宫廷皇权神授文化。
这个不用文化人参与,主要是仿制宫廷用品、图案。
另一方面是民俗工艺品,大部分人没有文化(上过初小的在业内被称为秀才),又没有美术的基本训练。
民间流行什么就跟着做什么。
做活没问题,但这是技艺不是文化(文化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工艺美术行当里成为了生活本身。
谈到设计、创作就非常难了。
说得透白了设计,主要靠“仿”;创作,主要靠“攒”。
程式化的、概念化的、图解化的设计,依托的不是工艺美术文化,而是工艺美术技艺。
民间传说的流言,在工艺美术行业像长了翅膀一样到处飞,停止不了:史载彭祖活了八百寿;到了工艺美术就变成了八百岁(一寿等于60天折算起来130多岁是可信的;八百岁鬼才信)。
中国的天地说,本来有三种:浑沌说、球体说、天圆地方说。
工美人一说就是天圆地方。
为什么呢?随俗啊。
民俗文化有这一说儿。
民俗文化是工艺美术文化的两大来源之一。
于是乎,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地媚俗;于是乎,天龙捧珠、彩凤点头、祥禽瑞兽百般地颂德。
极尽谐音影射之能事。
这些能人真不易,在缺撼的工艺美术文化不能有效地反作用于工艺美术技艺的时候,在已经变化了的时代,仅凭借一个帝王文化,一个民俗文化,就打拼到了现在,尽管拼得非常惨烈。
潍坊民俗(辛苦整理)
潍坊,是历史悠久的手工业名城。
古来曾以“二百红炉,三千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赫赫阵容,名扬四海。
其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品,至今盛行不衰,如红木嵌银漆器、木版年画、风筝、布玩具、桃核雕刻、仿古铜器、麻布绒绣、书画拓片、泥塑玩具、金银首饰、字画揭裱、抽纱刺绣、屏风、彩灯以及各种地毯、挂毯等三十多种工艺美术品,仍称压市之作。
风筝的故乡在中国,而潍坊的风筝,在中国的风筝史上则自成一派。
它以选材讲究,造型精致,色彩鲜艳,式样美观而扬名中外。
特别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牵动了全国和世界风筝爱好者的心。
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有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同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画市。
潍坊年画取材于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理想、希望、寄托着他们丰收富裕、消灾祛祸、安居乐业的意愿,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嵌银漆器是潍坊独有的手工艺品,曾在一九一四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
嵌银漆器由艺人们用特制小刀小剪小锤,按照设计的图样,在硬质的红木上雕出细沟,再顺着细沟嵌入细如发丝的金丝或银丝,然后涂以数遍大漆,推光而成。
嵌银漆器色泽庄重清雅,线条洒脱简练,是绘画、镶嵌与雕刻的巧妙结合。
看了桃核雕刻《赤壁夜游》,无人不为艺人的精湛技艺而叹服。
在一个不大的桃核上,雕了六个人物和酒桌、酒壶、蓬门、风旗、锚链等多种器物,连蓬门两边的一副对联,在放大镜下也清晰可见。
真是神夺天工!潍坊不仅出产工艺品,还是古代文化荟萃的地方。
十笏园,布局谨严,小巧玲珑,是北方少见的中国园林建筑。
地处古青州(益都)的云门山、玲珑山和驼山,分别以石刻、石窟名闻遐迩。
临朐的“山旺化石”,更是首屈一指的“大自然的万卷书”。
所有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潍坊古老而又年青。
古韵历新_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于创作时,有的用剪刀,有的 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 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 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 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 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 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 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令风俗 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 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
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的一项优秀代表是各族人民世代相 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 文化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既是历史发 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 值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 脉。位于鲁南地区的枣庄市具有深厚 的文化底蕴,富有灿烂多姿的民间美 术,伏里土陶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藤县松枝鸟等也被列 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 优秀的文化遗产代表,枣庄的民间美 术正不断地被保护、传承、发展下去。
古韵历新
——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
文/周 鼎 李向苡
46
中华民居
枣庄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地 方,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们居住。 枣 庄 境 内 出 土 的 文 物 十 分 丰 富, 土 陶、剪纸、松枝鸟、布艺等民间艺术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枣庄地处运河 之畔,交通四通八达,在多元文化的 影响下形成了一套自身独特的审美和 独特的民间文化形式。其中枣庄的民 间美术品既有中原文化的精细华丽之 美,又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粗犷浑 厚之美。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这种根植于民间,流传于 民间的艺术形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 枣庄人,以至于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香
筒、 香 牌、 土 堞 和
狮 子 等。 香 炉 最 古
老,圆形三足,型样
与新石器时期的鼎几乎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合集6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1篇1、鲁迅的民间文艺观2、民俗文化传统对鲁迅的'影响3、鲁迅关于民间文艺的思想与实践4、鲁迅作品中的方言与俚语5、《故事新编》中的故事6、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7、鲁迅与民间宗教8、民间传说在鲁迅作品中的运用9、鲁迅作品中的神话10、《朝花夕拾》的民俗描写11、鲁迅看社戏及其他12、《二十四孝图》中“孝”13、《故乡》中的风俗画14、《野草》“梦”解15、鲁迅谈“民间陋习”16、鲁迅论风俗习惯的改革17、鲁迅的民俗文化情结18、鲁迅与地方戏曲19、鲁迅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20、《朝花夕拾》的人情味21、《雪》的乡土风俗画22、鲁迅与中医23、鲁迅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创新24、朱自清记人散文研究25、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探讨26、对宋剑华《质疑五四》的质疑27、五四文学革命的功过与成败28、鲁迅后期著作及书信日记中搜购图书考29、鲁迅后期杂文之得失论30、中国现代文学中改革国民性主题31、茅盾小说中性爱描写研究32、“再批判”的批判33、革命样板戏批判34、从“黄金”到“黑铁”——论王小波的创作道路35、试论三十年代的女性写作36、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民间立场37、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38、从《丈夫》看沈从文对湘西民间叙事的改写39、论现代小品文的创作特点——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小品创作为例40、现代散文文体认知41、现代散文类型初探42、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43、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知识分子类型探析44、试论老舍创作中的平民视觉45.女性视角下的男英雄?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2篇现当代美学史研究论文许多人不满意前人的观点学说,常停留在指陈弊病缺憾,但却提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更具说服力的观点来代替。
祁志祥是在学习反思前人各种学说观点的基础上,从美的“乐感”性能出发,推导、剖析美的语义、范畴、根源和特征,周密谨慎地推出自己取而代之的观点学说——“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用这一核心观念统帅全局,辐射广远。
《民间舞蹈青年艺术家个人事迹》
民间舞蹈青年艺术家个人事迹高原民间艺术术的使者——记一位为地区区民间舞蹈艺术作出做越贡献献的青年艺术家**,女,,藏族,现年28岁,19999年高中毕业后, 因父母母年老体弱,家境贫寒辍学走走入社会,从此一个家庭的重重担就落到了年仅19岁的小小姑娘身上。
她为了养家给父父母看病四处奔波打工,历经经艰辛。
2003年一个偶然然的机会进入*县通天河民间间艺术团。
从此,她与民间舞舞蹈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近几年的工作中她在思想、业业务各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现,成为了艺术团乃至地区文文艺界的楷模。
她是一个普普通的舞蹈演员,每天起早贪贪黑,刻苦练功,奔波各地演演出。
每月拿着仅一千多块钱钱的工资,辛苦赡养着年迈的的父母。
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的民间“艺术使者”,她自进进入通天河艺术团以来,在实实践中积极学习本地艺术前辈辈的舞蹈技巧和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功底较好的优优势,大量阅读各种有关民间间艺术发展的书籍,搜集观看看我国各地民间艺术表演影片片资料,博采众长、积极吸纳纳各地民间艺术精华,并将其其运用的自身的舞蹈实践当中中,她从一个出入演艺界,表表演略显拙劣的小姑娘,一路路走来,终于练就了今天舞蹈蹈技巧精湛,能够将藏族民间间舞蹈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致的过硬本领,也因其优美的的舞姿获得了“雪域天鹅”美美称。
但是并不满足于现有有的成就和荣誉,她的一直以以来的梦想是通过自己和众多多藏族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将将藏民族的舞蹈带出高原走向向更广阔的世界,让更多的人人领略藏族独特的舞蹈艺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她经常深深入牧区收集民间歌舞,并编编导了“卓、伊”等很多有价价值的舞蹈,多次在州、县比比赛中获奖,同时也为民间艺艺术团今后的发展和藏区民间间歌舞的传承发扬作出了很大大的贡献。
她为了宣传和弘扬扬民族文化,为民间艺术团创创收,每年组织演员奔赴上海海、深圳、海南、西藏等各地地去演出,并担当主角。
受到到了国内外观光者的高度评价价。
2006年她参加了***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农牧去去剧团编导培训班,参与编导导了**省2007年春节联联欢会,担任舞蹈艺术指导,,并参加表演,同年获得了第第五届青、滇、藏、川毗邻地地区文化旅游节暨玉树“三江江源”赛马节筹办工作中被评评为先进工作者。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第2课时)
名称 春联 川剧 手影戏 剪纸 竹编
简介、产生和来源 喜庆象征,春节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生产生活用品 生产生活用品
现状 越来越少 越来越少了 越来越少了 越来越少了 越来越少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 )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 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二)民间艺术的衰落调查 学生在课前选择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民间艺术的现状。 许多民间艺术都没有传承的必要,任由它衰落吧。 它的采矿炼铁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步兴起。 而且,现在会写毛笔字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3)不断丰富民间艺术的内涵,让更多的人喜爱并传承民间艺术。 小组合作讨论:春联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许多民间艺术都没有传承的必要,任由它衰落吧。 小明觉得“打铁花”很危险,失传就失传吧。 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1)做民间艺术宣传小使者,让人们了解民间艺术; 这些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却在濒临灭绝,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听听春联的自述。 以四川当地的民间艺术现状为例,对民间艺术的衰落进行分析。 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如今却濒临失传。 小组合作讨论:春联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上世纪90年代,“栖霞龙舞”这一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 这项民间艺术,70岁的“栖霞龙舞”传承人薛友新走进小学校园,给孩子们当龙舞 教练,义务教学排演。一开始就有50多名同学报名。 “只在电视里看过舞龙,还没见过真正的舞龙,我是龙的传人,当然也要学会舞 龙。”四年级学生杜朕是“龙头”,在舞龙时他要一边做动作一边喊口号:“龙出水、 龙回首、滚龙、大摆……一套表演结束后,杜朕已满头大汗,不过,他说:“参加舞 龙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锻炼身体,我觉得挺好的。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 支持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艺术论文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依照字面上来看就是“某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冠上“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
不过姑且不论“民间艺术”的领域有多广,其基本架构“某某艺术”的重点在于“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有关于艺术的含意。
《辞海》(台湾中华书局)中有如下的定义:“艺术”(Art)一、广义:凡含技巧与思虑之活动及其制作,如机械、工匠、建筑、房屋之类,皆称艺术;义与技术相当。
二、狭义:指含美的价值之活动,或其活动之产物;意义与美术(fine art)同。
可见艺术是指学问与技术而言,也可谓是“巧艺”或“工艺”。
这可从周朝的六种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周礼》郑氏注国学基本丛书中有关“百工”的记事,得知艺术本来的意义就是指“工艺”,而我们从古书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之定义:1. 工艺是指生活所必备的知识。
2. 工艺是指人类制作生活用具之事。
3. 工艺是指考虑材料与加工技术以人工的方式制作器物之事。
4. 工艺是指熟练精巧的技术。
由以上所列对于艺术的定义,再冠上「民间」而成「民间艺术」,就不难理解「民间艺术」其实就是「民间工艺」,而有别于「贵族工艺」、「机械工艺」、「产业工艺」、「美术工艺」、「现代工艺」等艺术领域。
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织、中国结、剪刻、木偶、魔术、杂技、原住民文化……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
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
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
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
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
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中国剪纸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后来在公元105 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为现在的剪纸艺术。
风筝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早期风筝主要是用在军事方面的,从晚唐开始逐渐被当成玩具使用,现在中国的风筝一部分还出口日本、朝鲜、欧洲等国家。
剪纸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
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
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
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
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
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
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
绝大多数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春节习俗:舞狮子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
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
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舞狮子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
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
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
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
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
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
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
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阱。
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
……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
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
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
民间一般舞狮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
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
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
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
山西晋城市的阳城县,则是用中式大裆裤填满于草,一头作马首,一头作马尾,白裤腰是表演者的坐骑部位,外加马头,人称之为“裤马”。
跑竹马,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
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中国民间艺术欣赏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民族,都有着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在他们当中产生、流传、发展着的民间美术及其丰富多彩,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是民族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
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
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因民间是民俗的载体,就要结合各民族、各地风俗民情来欣赏。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与节日活动的内容,民间艺术与这些节日紧密结合着,要欣赏它是如何“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才施艺”的。
民间艺术是表意的艺术之一,即像它们自己说的:“从心里想出来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能用科学的解剖透视法去衡量它,也不能用专业美学的标准欣赏它的好坏、美丑,而应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美好”等情趣及稚拙的表现手法去感受、体会、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