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课题开题报
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时间独自生活在农村家庭中的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问题以及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措施,以期为改善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和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其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帮助与支持措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生活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饮食、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探讨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缺乏家庭陪伴、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
2. 心理问题探究:借助心理测试、观察法等手段,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等,揭示其原因和影响,寻找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法。
3. 帮助与支持措施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案例研究,探索帮助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如加强社区教育、亲子关系建设、心理辅导等,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四、研究意义留守儿童问题涉及社会、家庭、个体等多个维度,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学校、家庭等关键部门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梳理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3.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与问题:详细阐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包括物质条件、教育资源、精神状态等方面的问题。
4.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方法。
5. 帮助与支持措施:提出相应的帮助与支持留守儿童的措施,包括社区教育、亲子关系建设、心理辅导等,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家外出务工,而被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
他们在家庭教育和情感关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问题陈述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孩子们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和教育,面临着心理、教育、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这些困境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对他们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状况。
四、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收集数据: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收集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数据和案例。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3.问题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深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机制。
4.解决方案探索: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
5.解决方案实施:在具体实施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合作的可能性。
6.解决方案评估:对已实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了解其效果和改进空间。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行动指南。
通过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六、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揭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将包括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等措施。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有望改善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七、计划进度本研究的计划进度如下:1.数据收集(2周):收集相关数据和案例,包括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2.数据分析(1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取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题报告 (3)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随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产生了。
近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对于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别是在我国提出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使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引人注目。
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推进该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进展1、留守儿童含义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2、我国目前留守儿童社会现状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
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全国妇联(2010),全国 12 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缺失,从而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正文: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务工,儿童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乡村老师照顾成长的一类特殊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2.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2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与措施的评估;(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研究。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3.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与分布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地区等方面的特点。
3.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如学习成绩低下、心理健康问题等。
3.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父母教育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4.1 留守儿童概念与属性介绍留守儿童的概念及主要属性,分析留守儿童群体的共性及特殊性。
4.2 留守儿童教育理论研究综述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与措施的评估5.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评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包括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
5.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措施的效果评估评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措施的效果,并分析措施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家庭父母需要外出打工,留下的孩子们就成为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普遍存在多种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社交、营养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已然成为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
二、研究意义留守儿童是当代中国社会在面临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人口与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政府、民间、学者和媒体等多方面的关注。
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有助于探讨现代化进程与人口、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关系,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家庭创造更好的人口环境。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心理和社会关爱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和全面发展能力,为家庭和社会创造更加和谐、有爱心和关怀的环境。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留守儿童进行深入探究:1. 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 留守儿童家庭关怀的有效途径研究。
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4. 留守儿童社交问题的研究。
5. 留守儿童营养问题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小组讨论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收集和分析留守儿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案例,并以此为依据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索。
六、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为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研究价值。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独自留在家中或由亲戚、邻居照顾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情感疏离、学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现状、影响和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并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不仅对他们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 家庭背景:留守儿童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是主要原因。
他们常常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亲情关怀。
2. 学业压力: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无法得到及时的学习辅导。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也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1. 个人发展:留守儿童在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上遇到困难。
2. 社会稳定: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源头,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1. 家庭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福利,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2. 学校关怀:学校应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强自信心。
3. 社区参与: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怀,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4. 教育改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
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日益普遍,造成大量农村儿童在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成为留守儿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影响,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和应对策略,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丰富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成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依据。
(2)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本课题将构建一个包含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1)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研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和应对策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爱。
(3)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对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外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队伍不断扩大,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为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因此,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对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北临长江,南接江西,面积为3256平方公里,人口为53.5万人,辖1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地形分布为”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65所,其中:幼儿园5所(含民办2所)小学318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办2所),职业高中2所。
现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园)幼儿4509人,小学生42514人,初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职高生3308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至县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全县总人数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
《东至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课题于20xx 年4月着手准备,并向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省教育厅教科研1号文件于11月22日批准立项,根据省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本课题予以开题。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全县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公平教育,推进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县国家,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导致儿童长时间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属照顾的一类儿童。
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情感孤独、教育机会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
因此,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综述等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将涵盖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深度访谈将针对留守儿童、其父母、亲属和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以了解他们的体验、观点和需求。
文献综述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4. 研究内容4.1 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将首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
包括留守儿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机会、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
通过对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4.2 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教育是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将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支持情况。
包括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学业进步、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包括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等。
4.3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支持留守儿童常常面临情感孤独和心理健康问题。
本研究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包括焦虑、抑郁、自尊心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团体活动和培养亲子关系等。
5.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成果包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全面描述和分析、对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的具体建议以及相关政策和社会实践的改进方案。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或城市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关爱和监督,面临着诸多身心健康、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分析:调查留守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年龄特点等,了解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2. 影响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状况、亲子关系、社会环境等因素,探究这些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机制。
3.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评估:分析留守儿童问题对个体发展、家庭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长远影响,评估其对社会的负面效应。
4.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从政府、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环境。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评估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政府决策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资料调研:梳理相关学术文献和政府报告,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以及问题所在。
3. 访谈调研:针对选取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4. 数据分析与整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合,形成可供研究使用的结论和建议。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绪论: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与意义,概述研究内容与目标。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1一.研究的背景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二、研究目的: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加强家校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3、有计划地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留守儿童之家”工程,为留守儿童创建健康、安全、平等的成长环境。
四、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1. 研究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将儿童寄养在他人或祖辈家中,无法与父母正常生活在一起的一类儿童群体。
在中国,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现象普遍存在,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显。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5800万。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和应对这一群体的困境,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的支持措施提供依据。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并分析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2.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情况与学习困难;4.分析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和人际关系问题;5.总结国内外在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研究现状;6.提出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重点关注父母经济压力、教育资源不足、监护人能力不足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
3.2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测试工具,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
探讨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孤独感、焦虑、自尊心低下等,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
3.3 留守儿童学业发展与学习困难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对照,研究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等。
同时,分析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3.4 留守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研究通过观察和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情况。
探讨他们在与同伴和他人交往中面临的问题,如交流困难、自我表达能力不足等,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
3.5 国内外研究综述对国内外在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总结,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留守儿童的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的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开题报告概述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留守在农村家庭中的儿童。
这个问题在中国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中国是庞大的。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而父母则在城市工作。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在农村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1. 教育问题由于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低下。
这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差距。
2. 心理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
3. 社会适应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会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三、留守儿童的影响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1. 人力资源浪费留守儿童在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对农村地区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他们在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方面的缺乏,可能导致他们成年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2. 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在成年后出现更多的社会问题,如犯罪、自杀和家庭暴力等。
这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1. 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确保留守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
2. 家庭的责任父母应积极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尽量减少与子女的分离时间,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父母还应注重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或城市的家中,由亲属或其他人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1. 心理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 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如其他儿童。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他们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 社交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交圈通常较小,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有限。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交技巧方面的不足。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1. 家庭关怀:父母应尽可能减少外出务工时间,亲自照顾孩子。
如果无法做到,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保持与孩子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
2. 学校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
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留守儿童的社交圈。
3. 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或志愿者组织,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保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未来发展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时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 教育资源均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留守儿童获得与城市儿童相当的教育资源。
3. 志愿者支持: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志愿者可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
结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亲情缺失,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研究、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
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
2、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缺陷,容易形成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例如网络暴力、低俗文化等,导致价值观扭曲。
这些问题引发了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关注。
留守儿童需要更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家长外出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了物质上的改善,但忽视了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不良惯和思想误区。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引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即留守儿童的增多。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工作而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亲属或祖辈照顾的儿童。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三个方面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这种缺失对他们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能受到影响。
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由于亲人的照顾能力有限,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可能较为艰苦,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积极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心理健康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情感上的空虚。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心理上容易感到失落和无助。
这种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些留守儿童可能表现出自卑、自闭、焦虑等问题,甚至出现抑郁和行为问题。
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重视,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三、学业发展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学业发展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在学习上可能缺乏动力和目标,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此外,由于留守儿童的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可能不如城市地区。
这使得留守儿童在教育机会和学习资源上存在不平等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和机会,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结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开家乡,留在农村或小城市寄宿在亲戚或家庭教师家中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他们面临着许多独特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旨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常常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
他们的教育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留守儿童往往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心理问题的增加。
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结果。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分析:1. 经济压力。
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他们只能选择外出打工。
经济压力使得他们无法在家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2. 教育观念的滞后。
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够读书,就已经是最好的教育。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们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3. 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
在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给留守儿童。
这导致他们在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入手,共同努力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1. 家庭层面的对策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联系,给予他们关爱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们专家、领导:大家好!我校申报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课题,经奉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为基础教育科研2012年度县级课题。
根据县教研室的相关要求,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评审专家指正、审议。
一、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1.根据国家留守儿童现状提出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人,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人,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
而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47.7%。
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
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2.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提出为了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施关爱行动,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我校服务范围为草堂镇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儿童少年的教育。
在我镇现有生产力和生产规模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幼儿)家长涌入城市,而他们的孩子则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作为承担全乡幼儿和儿童教育任务的我校,幼儿和儿童1232人,留守儿童542人,约占全校学生的43.99%。
调查中还发现:这些留守儿童有的留给爷爷奶奶管教;有的留给外公外婆教养;还有的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
这些临时监护人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至于孩子的学业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就无法实施,情感教育则几乎出现了空白。
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校是继家庭之后,未成年人重要的活动社区。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承担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任务。
虽然学校也发现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学校缺乏符合学校实际科学的留守儿童教育理念,教师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只是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来开展,学校在这方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措施。
占全校学生43.99%的留守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成了我校服务质量提升的瓶颈。
综上所述,形成一个系统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措施,找到一个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行性成果。
无疑对提升农村小学服务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是关注较多,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
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各有差别。
我们搜索到的已有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1.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规划《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2004年以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个别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
3.2005年6月尹前军发表于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问题,自理能力差。
提出“要改善学生寄居环境、学校要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4.2006年1月,英国救助儿童会、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保障学会调查认为:留守儿童群体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方面的欠缺。
我们在网检留守儿童相关资料时也发现,对关注留守儿童的呼吁较多,对城镇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系统实践、可操作性强的理论还很少。
对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教育的缺陷是农村学校教育中突显的一个严峻问题。
本课题研究即以我校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进程与需要,可扩大到全区内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
本课题力图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形成原因及症结、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旨在为这一群体的教育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教育,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草堂小学所有“留守儿童”。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挖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积极因素,促进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2.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纵向研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详细、全面分析,初步了解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留守儿童转化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探索并形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的预防,矫治策略。
丰富教育方法、手段,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教育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决策的指导依据和策略措施。
4.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研究技能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研究内容1、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策略的研究2、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稳定、持久的行为以及良好个性品质教育策略的研究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的研究五、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主要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需求,调整教育策略,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以便进行动态调整。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3.比较分析法。
对实验对象转换化情况及时统计分析,定期检测。
找出经验、差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4.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收集典型案例,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留守儿童教育方法。
5.经验总结法。
定期组织专题交流、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6.文献资料法。
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查阅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成果,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综合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以求实践创新。
六、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1.课题负责人黄兴荣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他在工作中注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政治信念坚定,工作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近两年时间,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科研组成员共同完成了《草堂镇中心小学学生体育技能(武术)的探究》课题研究,课题成果得到应用与推广,武术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社会影响,武术特色学校形成规模。
2.我校留守儿童本身就很多,一直以来也在开展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活动和关爱教育,部份参研人员撰写的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多次获市县级奖项。
3.学校藏书很多,各种期刊杂志也较多,可以满足本课题的资料需求。
4.学校设有教研室,有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组建了学科教研组,成立了德育组和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的成员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从事过多年的班主任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德育工作经验,且有浓厚的科研热情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5.课题经费与科研时间学校均有充足的保证。
我校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曾对留守儿童采取了跟踪教育策略,收到了实效,为本次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校在组织、设备、经费方面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七、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1.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留守儿童摸底统计。
2.课题研究理论学习。
3.命制调查问卷,撰写问卷调查报告。
4.召开课题组会议,筹备开题工作。
5.撰写开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周期及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2012年4月— 2014年5月),分为三个阶段:㈠准备阶段(2012年4月— 2012年6月)⒈组建课题组,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网络;⒉学习相关理论,撰写《理论综述》;⒊撰写《研究方案》,组织课题论证,完善《研究方案》,向有关部门申报课题立项;⒋调查教学的实际状况,撰写《研究前的调查报告》;⒌召开课题开题会,提出课题研究的要求。
㈡实施阶段(2012年7月— 2014年2月)⒈ 2012年7月—— 2013年1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策略”的专题研究2.2013年2月——2013年8月开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稳定、持久的行为以及良好个性品质教育策略”的专题研究2. 2013年9月—— 2014年2月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的专题研究㈢总结阶段(2014年3月— 2014年5月)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梳理、总结研究成果⒉撰写《研究报告》,参加结题工作⒊召开结题会议,推广课题成果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一)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方案》初稿,调查问卷表、调查研究报告,各种经验总结、论文,典型教育案例,留守儿童转化情况统计分析表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变化对比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册等。
(二)最终研究成果留守儿童学习、纪律、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较大转变,形成课题研究《结题研究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关爱教育”《论文集》等。
十、本课题组织机构及分工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黄兴荣成员:吴家富夏云魁李健明黄兴培2.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夏云魁成员:全体班主任、各学科教师3.课题研究小组相关人员分工:夏云魁:完善课题申报工作;负责分析我校“留守儿童”在本课题研究前后的心理健康对比情况;全面负责该课题的指导、协调及保障工作。
陈晓梅:主研,负责“留守学生”心理咨询;撰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关爱教育”结题报告等。
柴林:主研, 负责撰写“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策略”阶段研究报告。
郭小环:主研, 负责撰写“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稳定、持久的行为以及良好个性品质教育策略”阶段研究报告。
杨业菊:主研,负责撰写“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策略”阶段研究报告。
全体班主任: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负责本班“留守儿童”的建档、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学生进行谈心、关爱教育、撰写相关的研究个案及经验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