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ppt 67页)_5535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摘要: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类型金矿床可形成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是金矿资源的主要产出类型,也是当前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通过对该3种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勘查实践中应用这些标志性特征和因素识别、确认金矿床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找矿勘探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金矿找矿的工作效率提供可靠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已有研究表明,金矿床可发育在所有地质时期、各种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中,形成丰富多样的矿床类型。
因此,有关金矿床类型的划分一直争论不断,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划分方案。
然而,在世界范围的找矿实践中,一些类型金矿床的探明储量在近十几年来一直稳居前列,因此逐渐成为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据R.Lipson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球除了南非的兰德(Witwatersrand)金矿床和砂金矿床外,金资源禀赋(过去产量+储量+资源量)排在前四位的金矿床类型分别是造山型(41.0%)、斑岩型(20.9%)、浅成低温热液型(18.4%)和卡林型(5.2%)。
尽管这4种主要金矿床类型划分和命名的标准不一致,例如:造山型金矿床主要是根据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基于矿床成因,卡林型金矿床的命名来源于其主要产地,但这些名称目前在矿床学术界和矿业界已被普遍接受。
斑岩型矿床中的金常与铜伴生,形成斑岩型铜金矿床,独立的斑岩型金矿床很少。
本文主要对可形成独立金(或以金为主)矿床,以及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的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勘查实践中应用这些标志性特征和因素识别、确认金矿床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找矿勘探工作,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金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
重力异常
金矿床所在区域常有明显的重力 异常现象,可能与地下大规模的 金矿体有关。
磁场异常
金矿床所在区域也常有磁场异常 现象,可能与地下大规模的金矿 体有关。
遥感特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探测到金矿床 在地表的露头、蚀变带和其他地 质现象,为金矿床的发现和资源 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03
砾岩型金矿床
总结词
砾岩型金矿床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金矿 床类型,以砾岩层为主要储层。
详细描述
砾岩型金矿床通常形成于古河流沉积 环境中,由含金的砾石和砂岩沉积物 经过成岩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形成。 砾岩型金矿床品位较低,但分布广泛, 资源潜力较大。
火山岩型金矿床
总结词
火山岩型金矿床是一种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金矿床类型。
成矿时代
金矿床的形成主要集中在岩浆活动频繁的时期,如中生代和新生代, 也有一些金矿床形成于古生代和太古代。
成矿环境
金矿床的形成与特定的地质环境有关,如板块俯冲带、大陆边缘和 大洋中脊等。
金矿床的矿物特征
01
02
03
主要矿物
金矿床中的主要矿物是自 然金,但也有其他矿物如 银、铜、铁等。
矿石类型
根据矿物组成和结构的不 同,金矿床可以分为石英 脉型、蚀变岩型、砾岩型 等不同类型。
空气污染
03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可能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金矿床的环境保护措施
土地修复
采矿结束后,应对破坏的土地进行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
废水处理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进行治理,确保达标排放,避免对环境造 成污染。
废气治理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应进行治理,减少对周边空气的污染。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金矿床是指含有金矿石的矿床,是具有经济价值的金矿石的聚集体。
根据形成过程和特征,金矿床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破碎带型、变质岩型、沉积物型和碱性火山岩型等。
每种类型的金矿床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评价方法。
首先,破碎带型金矿床是指金矿化贯穿于构造破碎带内的金矿床,主要特征包括构造破裂、岩屑堆积、多次充填等。
这种类型的金矿床分布广泛,储量一般较大,但金品位较低。
对于破碎带型金矿床的资源评价,主要通过勘查区域内金的赋存状态,如破碎带宽度、金矿化的延伸程度及矿石中金的含量等进行判断。
其次,变质岩型金矿床是指由变质作用引起的金铜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板块构造带和变质带。
特征包括较高的金品位、矿体巨大和矿化特带状叠溪状等。
此类金矿床的资源评价主要考虑矿床构造特征、矿体规模、矿石中金的含量和品位的分布等。
再次,沉积物型金矿床是指由含金沉积物逐层积聚形成的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海岸等地,具有广泛的空间分布。
沉积物型金矿床的特征包括含金沉积物的源头、沉积环境和形成机制等。
评价沉积物型金矿床的资源主要考虑沉积物中金的含量、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等。
最后,碱性火山岩型金矿床是指由碱性火山岩和岩浆活动过程中的金、银、铜等金属元素共存形成的金矿床。
这种类型的金矿床通常具有明显的地质特征,如火山岩裂隙、矿脉和土壤异常等。
评价这种类型的金矿床主要考虑火山岩的地质特征、矿脉金矿化程度以及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等。
在资源评价方面,主要有金矿床的勘探评价和资源量估算两个方面。
勘探评价主要通过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方法进行,确定金矿床的存在性和经济价值。
资源量估算主要采用储量计算、灰度模型、地统计学方法等,根据地质特征和采样数据来推算金矿床的储量和品位。
综上所述,金矿床的类型和特征各不相同,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矿床的地质特点和矿石中金的含量、品位分布等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和评估金矿床的特征和资源量,才能制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球金矿床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
全球金矿床基本特征及成矿条件1.1金矿床基本特征1.1.1金矿床的层控性在世界范围内,金矿床的形成往往与各种含金高的岩层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重要的金矿床都受一定的地层控制。
在世界上已知的重要含金地层有北美大陆上的基瓦汀超群,耶洛奈夫群,提敏斯群,霍母斯塔克群。
澳洲西部伊岗地块上的卡尔古利层、南非洲大陆上塞巴奎群、布拉瓦约群和斯威士兰超群、维特瓦特斯兰德群。
印度地盾上的达瓦尔群。
我国的含金地层有太古代的鞍山群、太华群、迁西群;元古代的辽河群、碧口群、歪头山组、陈蔡群,泥盆系的古道岭组。
二叠系的大厂层等。
在含金地层中,金矿床的分布,总与特定的岩石建造(含金建造)有关,主要是超基性一一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含铁硅质岩建造;含碳泥质页岩建造;含碳陆源碎屑岩建造等。
尽管金矿所赋存的岩石类型比较多,对各类岩石无明显的专属性,但是前寒武系的绿岩是最重要的赋金地层。
似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绿岩带中总是有金矿床存在。
近年来对太古代绿岩和其它含金地层中金矿床的成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呈残留体保存于地壳局部地段的太古代绿岩和其他地层中金的原始含量(丰度)较高,与金矿化相伴生的其他矿化元素和矿化剂含量也较高,是形成金矿床的矿源层。
这些矿源层中的金在尔后的变质作用、同期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可以发生重新分配,在有利部位形成矿体。
含金地层与矿体(或矿化岩石)经风化破碎后,又为形成含金砾岩或其他时代的砂矿提供碎屑物质原料。
著名的南非兰德变质砾岩金矿床,就是古盆地(兰德盆地)北缘的太古代绿岩,提供了成矿的碎屑物质。
金对不同变质相带的选择也表现得十分典型,金首先选择变质程度低的(片岩相)相带中富集的事实,在许多地区能清楚地见到。
绿岩中有一个最佳热力带,金和伴生的硫化物矿化趋向于选择性富集,这种金矿的形成可能发生不大的再分配,有助于金聚集积的热力条件可能接近于区域变质中的中等或稍高级的绿片相(大约450〜550℃,更准确些是300〜400℃的温度范围卜在超变质作用下由于压力差的驱动,金主要表现从深变质相排出,向绿片相集中。
浅析金矿床分类1-PPT精品文档
国 内
• 涂光炽(1990):5类 – 太古宇绿岩型; – 沉积岩型(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等) – 浅变质碎屑岩型 – 火山岩型(海相/陆相) – 侵入岩内外接触带型 • 罗镇宽等(1990):6类 – 与新、古元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角闪质岩石建造有关的; – 与元古宙-古生代变质碎屑岩(浊积岩)建造有关的; – 与显生宙粉砂质夹碳酸盐质沉积岩建造有关的; – 与中新生代(陆相)和晚古生代(海相)钙碱系列火山岩 有关的; – 与元古宙-古生代(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细碧角斑岩(蛇绿 岩套)建造有关的 – 产于花岗岩侵入体内外接触带的。
经典且具有重要影响的金矿床分类方案
金矿床分类标准
• • • • • • • • • • 基于成矿温度-深度的分类 基于矿体特征和矿化类型的分类 基于含矿建造(或容矿围岩)的分类 基于成矿作用的分类 基于成矿物质来源的分类 基于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的分类 超大型金矿床(成矿省)分类 金矿床地球化学分类 中国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矿床的自然分类——矿床的成矿系列
3、基于含矿建造(或容矿围岩)的分类
• 国外:
– Routhier(1963):(5种) – Tatsch(1975):(10种) – 谢尔巴科夫(1977):(16种) – R.L.索普(1984):(5种) – 库伦德舍夫(1985):(29种) – 博伊尔(1989):(10种)
Boyle(1989)的分类
陈纪明(1990):5类 • 太古宙-古元古代绿岩带中的(石英脉型/复脉带型); • 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脉型/构造蚀变岩型); • 震旦纪-三叠纪粉砂岩泥质碳酸盐岩中的(微细浸染型/脉型/构造角砾岩 型) • 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矽卡岩型); • 碱性侵入岩中的(石英脉型) 韦永福(1990):10类 – 太古宙含金绿岩系 – 元古宙含金浅变质岩系(含碳细碎屑岩/含碳火山碎屑沉积岩/沉积-火山 岩系) – 古生代-早中生代含碳碎屑岩系(含碳粉屑岩/含碳火山-碎屑沉积岩系) – 中生代花岗质杂岩系(交代重熔类/碱性类/同熔类) – 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系(中酸性火山岩类/中酸性次火山岩类) – 新生代含金砂砾岩类(第三纪含金砂砾岩类/第四纪冲积金矿床) – 石英脉-蚀变岩型(显生宙基性超基性岩中的/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中石英 脉-蚀变岩型/产于海相基性火山杂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 – 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火山岩中的:脉型/断裂破碎带型/构造角砾 岩型;次火山岩中的: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 – 风化壳中的(铁帽型/红土型) – 砾岩中的以及现代砂金
金矿床分类
金矿床分类摘要:一、金矿床的定义与重要性二、金矿床的分类方法1.按照成因分类2.按照地质特征分类3.按照金矿床的形态分类三、各种金矿床的特点1.岩浆热液型金矿床2.交代型金矿床3.砂矿型金矿床4.生物化学型金矿床四、金矿床的勘探与开发1.勘探方法2.开发技术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我国金矿床的分布与特点1.我国金矿床的分布情况2.我国金矿床的特点与优势3.我国金矿床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正文:金矿床是指在地球表层,含有金元素并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地质体。
金矿床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有按照成因、地质特征和金矿床的形态进行分类。
首先,按照成因分类,金矿床可分为岩浆热液型、交代型、砂矿型和生物化学型等。
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地壳深处,由于地壳深处的高温高压作用,使得岩浆中的金元素逐渐富集。
交代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地壳表层的变质岩中,通过交代作用使金元素富集。
砂矿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河流、海洋等水体中,由于水流的作用,使得金元素逐渐沉积。
生物化学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沉积岩中,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使金元素富集。
其次,按照地质特征分类,金矿床可分为脉状、浸染状、角砾状等。
脉状金矿床主要表现为金元素呈脉状分布于矿床中。
浸染状金矿床是指金元素呈浸染状分布于矿床中。
角砾状金矿床是指金元素呈角砾状分布于矿床中。
再次,按照金矿床的形态分类,金矿床可分为地表金矿床和地下金矿床。
地表金矿床是指金矿床位于地表,易于开采。
地下金矿床是指金矿床位于地下,需要进行地下开采。
金矿床的勘探与开发是实现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
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等。
开发技术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和选矿等。
在金矿床的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生。
我国金矿床的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新疆、黑龙江等地。
我国金矿床的特点是品位较低,但储量丰富。
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分析
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分析发布时间:2021-10-13T02:45:19.3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5月15期作者:赵金龙[导读] 金矿赋矿围岩为巨厚的新元古代浊流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
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床按矿体产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有“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2种类型。
赵金龙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金矿赋矿围岩为巨厚的新元古代浊流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
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床按矿体产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有“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2种类型。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坑头背斜两翼的层间滑脱带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隐伏的逆冲断层中。
本研究拟以造山型金矿的观点,研究坑头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分析引言受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矿区上形成了以近东西向褶皱及纵横向脆、韧性断裂为主的一系列不同期次、不同规模的构造形迹,最典型的褶皱构造为羊山复向斜和旬阳复背斜。
其次为断裂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表现形式为北西向、近东西向顺层断裂,其中以北西-南东向转近东西向断裂规模最大。
区域顺层断裂均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早期具有东西向走滑、北盘东移、晚期为上盘向北西逆冲的逆断层。
其次为小型顺层掩卧褶皱,节理劈理发育。
其中以北西向节理最为发育,且延伸较大,为后期的成矿物质来源起到了迁移富集作用。
这些断裂决定了包家河一带铅锌金矿的空间展布形态,金矿化受控于次级构造蚀变带。
1矿床地质特征存在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2种类型。
都以自然金的形式产出,少许以颗粒金形式赋存于毒砂中。
石英脉型金矿矿体赋存于坑头背斜两翼的层间滑脱带内,脉体形态规则,脉壁舒缓波状起伏,沿走向或倾向延伸都比较稳定。
有分支复合与尖灭再现情况。
脉体呈似层状、扁豆状、条带状产出。
脉宽为0.1~2m,走向延伸100~850m。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北东向隐伏断层矿区内。
金矿选别.ppt
岩金矿是金的主要存在矿类,其工业参考指标为:
项目
指标
边界品位(质量分子数)(~1(×11×01-60)-6~)(2×10-6),堆浸氧化矿石为(0.5×10-6)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 子数)
(2.5×10-6)~(4.5×10-6)
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 子数)
(4.5×10-6)~(5.5×10-6)
矿石类型及选别方法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的不同,结合我国金矿石的实际情况, 以及选矿工艺要求可对不同性质的矿石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贫硫化物金矿石 硫化物含量低,金的粒度较大,是唯一回收对象,采用单一浮选和全泥氰化 等简单的工艺流程即可获得较高的回收指标
2、多硫化物金矿石
该矿石中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的含量为20%~45%,它们跟金一样也是回收对象。
金属硫化物较少,70%以上的金 与石英等脉石矿物共生。一般粒
度较细。
可选性及选矿方法 粗粒可用重选法或混汞法回收;细
粒多用全泥氰化法回收。
属易选矿石、以氰化法、浮选法为 主,常用浮选精砂氰化流程。
以氰化和浮选法为主。混汞、重选 法辅助回收粗粒金。
(4)黄铁矿含金 石英脉矿石
石英 脉含 金氧 化矿
(5)部分 氧化
我国金矿资源比较丰富。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居世界第4位。已探明 储量的矿区有1265处。就省区论,以山东独立金矿床最多,金矿储量占总储 量14.37%;江西伴生金矿最多,占总储量12.6%;黑龙江、河南、湖北、陕
中国十种金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十种金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之一。
我国砂金矿点多面广,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和海南岛,西自阿勒泰与雅鲁藏布江,东至胶东、皖南、福建,许多江河水系都有砂金,都有前人淘金的遗迹。
据1989 年统计,全国砂金矿床(点)总计3000 余处,其中矿床700 多处。
探明储量占金矿总储量13%,产量约占全国黄金总产量12%。
砂金具有生产成本低、收效快、易采易选,便于群采等优点,同时通过砂金往往可以找到岩金矿床。
因此继续开展砂金地质工作,努力扩大金矿资源,对我国发展黄金生产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矿权推荐(第三批)
01、转让大型高品位磷矿采矿权,面积3 平方公里,磷矿储量6000 万吨,设计产能60-100 万吨/年,矿石品位20-30,目前处于生产状态,手续齐全,寻有实力公司整体转让或合作投资。
04、云南铜矿转让,采矿权转让或合作,铜钼半生矿,储量27 万吨,铜品
位2,钼17 度,有配套选厂300 吨,面积0.27 平方公里,在生产中,未开发探矿权48 平方公里,铜矿预估总储量200 万吨,另有露天铅锌矿伴生。
05、四川煤矿转让,位于攀枝花3000 万吨煤矿,15 万吨选厂配套,在生产中,手续齐全,整体转让或部分股份
06、辽宁大型铁矿转让,总储量5000 万吨
07、黑龙江煤矿转让,储量40000 万吨,30 万吨选厂,6000 大卡,矿区10 平方公里,底下井采
08、湖南金矿寻求合作,金品位2-3 克,100 吨选厂,0.3 平方公里,主矿脉之上,周围皆为大型金矿。
金矿床分类
金矿床分类金矿床分类在地球上,金矿床是非常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根据成因和产出特点,金矿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1. 热液金矿床•热液型金矿床是最常见和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形成于热液活动下的金属成矿系统。
•热液金矿床可分为热液脉状金矿床和热液斑块金矿床两种类型。
–热液脉状金矿床是指金矿化流体通过岩石裂隙或破碎带进入,形成矿脉;–热液斑块金矿床则是热液在岩石内部沉积并形成金矿化斑块。
2. 流水沉积金矿床•流水沉积型金矿床主要是由水流携带金属颗粒或砂矿沉积在河床、河岸或沉积盆地中形成。
•金砂、沙金、金质砂岩是流水沉积型金矿床的主要产物,其中金质砂岩是指砂矿中含有金子的沉积岩。
•堆积型金矿床是由黄金在河流或海洋中长时间运动后聚集形成的金矿床。
•运动力学作用将黄金颗粒向前推移,并在适当的地点堆积形成富含金子的砂砾层。
•例如,冰川堆积型金矿床就是冰川活动在地表剥蚀和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4. 硫化物金矿床•硫化物型金矿床是由含有硫化物的岩石中金的沉积形成的。
•这类金矿床通常形成于含硫的火山喷发活动,其中金通常形成硫化物矿物的微小颗粒。
5. 氧化金矿床•氧化型金矿床是由金属硫化物经氧化作用转化为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并沉积形成的金矿床。
•这类金矿床通常位于地表附近,形成浅表矿床。
了解金矿床的分类对于发现和开采金矿资源非常重要。
对于地质学家、矿产勘探者和矿业工作者来说,对金矿床的分类和特征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帮助他们确定矿区的潜力和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地进行资源开发和管理。
•露天采矿型金矿床是位于地表的金矿床,通常是由岩浆活动或地壳运动带来的金属矿化物在地表裸露形成的。
•这类金矿床的开采方式较为简单,一般使用开挖、爆破和物料运输等常规方法进行采矿作业。
7. 斑岩金矿床•斑岩型金矿床是由岩浆活动带来的金属矿化作用形成的特殊类型金矿床。
•这类金矿床主要形成在火山岩或花岗岩等岩浆岩中,金属矿化物通过岩浆在岩石中沉积形成斑状分布。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
绿岩带
花岗-绿岩地体
太古宙发育的火山岩-沉积岩建造, 火山岩中基性-超基性岩石占较大比例
由绿岩带和与绿岩带有成因联系 的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共同构成
? 根据花岗岩类和绿岩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先 后关系,将花岗绿岩地体区分为O型和C型;
? 构造型式分别是绿岩→花岗岩类(改造系列 为主)和花岗岩类(TTG为主)→绿岩;
Tonnage and grade repartition for gold deposits in the world containing at least 30 tonnes of Au.
Table 1: Most productive Canadian districts for GQCV deposits
造为原始矿源层的多时代、多种成矿作用、 多种成因类型相伴产出的成矿演化系列.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产出背景
华北克拉通花岗绿岩地体中金矿床的成 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是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 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中国绿岩型金矿床
受华北陆台花岗岩-绿岩地体的控制,主要分布 在华北陆台南北两缘及东部; 主要形成于显生宙的海西期和燕山期; 成矿作用主要受显生宙板块运动诱发的构造-岩 浆活动控制。太古宙绿岩建造、显生宙花岗岩化 作用、韧-脆性剪切构造岩带是控制绿岩型金矿 的三要素;
?铅同位素组成金矿床与花岗岩的源区相似;
?H、O、C 、S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且指示成矿 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流体为深源流体,后期有大 气水的混入;
?金矿化主要发生在350~200℃和相对低的压力条 件下,成矿流体盐度较高(NaCl)=6%~17%)
华北克拉通主要绿岩带型金矿床
矿源 沉淀
背景
强烈碳酸盐改造的 火山岩带中的矿床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共68页文档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Li
O
A l S iP
0
Be B C
Br
Sc
Se
As
Ti V Cr
G aG e C uZ n
Mn FeNi
Co
Y
La Te
Sb Ce
Zr Nb Mo
Sn In Cd Ag
T c R u R Ph d
矿可具
床形有 Rn
成亲
独硫
立和
矿
床 和 伴 生
特 性 ,
Ra Ac
Po At
Th
Bi
Pa
方铅矿等。
(四)、工业要求
原生金矿 工业品位:3-5g/t 石 砂金矿 工业品位:0.2-0.3g/m3
边界品位:1-2g/t 可采厚度≥0.8-1.5m
边 界 品 位 : 可采厚度≥0.2-0.5m 0.05-0.1g/m3
二、金的成矿地质作用
(一)、金元素地球化学
金元素原子序数79,原子量196.9665,位于元 素周期表第六周期,与Ag、Cu一起组成IB副族。
金只有一种同位素,179Au79,半衰期3×1016
年(Strominger et al.,1958),人造同位素20余种,
但半衰期没有超过185天。
金的原子半径=1.79×1-10 um,在化合物中金 有Au+(R+=1.37)和Au3+( IV配位数、正方形、 R3+=0.85)二种价态,但金的电离势较大,难于
Pb
Tl
U
TR
Hg
Hf
Au Pt
Ta
W Re OsIr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原子序数
V.M.戈尔德斯密特元素的共生规律和地球化学分类
1)亲气元素(大气圈元素); 2)亲石元素(s2p6); 3)亲铜元素(s2p6d10); 4)亲铁元素(过渡性最外层电子数8-18)。
二、金的成矿地质作用
二、工业矿物和矿石类型
1、工业矿物
自然界常见的金矿物有20余种,大致可以分为六组:
(1)自然金-银系列矿物
(2)金和其它金属的互化物 或金的Cu、Pd、Bi、Pt、Hg互化 物
(3)金的碲化物
(4)金的Leabharlann 化物(5)金的硫化物(6)金的硒矿物
前三类可构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石或伴生金矿石,最重
(1)加拿大苏比利尔省Abitibi绿岩带的Timmins金矿,截止20 世纪90年代初已经生产了1800t金。
(2)西澳大利亚Yilgarn地块Kalgoorlie(卡尔古利)矿田中的 Golden Mile (金英里)金矿, 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生产了 1150t金,占澳大利亚金产量一半以上。
形成离子,其化学稳定性较强,故自然界中金大
多呈自然状态存在。
原子容积
. 70
Cs
. 60 .Rb
50
.K
.. .. . 40
Kr Sr
Ba
PGE
. ... . Xe
. 30
Ar Ca
I
...................................... Na Cl
20 He
Ne
S
H NF
Mg
要的工业矿物是第一类。
自然金类 自然银类
自然金 银金矿 金银矿 自然银
Au>80% Au:80-50% Au:50-10% Au<10%
Ag<20% Ag:20-50% Ag:50-90% Ag>90%
二、工业矿物和矿石类型
2、矿石类型
1、贫硫化物含金石英矿石 ——硫化物含量<0.5%; 2、少硫化物含金石英矿石 ——硫化物含量0.5-5%; 3、中等硫化物矿石 ——硫化物含量为10-20%,并以黄铁矿为主; 4、多硫化物矿石 ——硫化物含量在50%以上,除黄铁矿外,尚有黄铜矿、
2、变质热液成矿作用 主要是绿岩型金矿,其机制可能是变质-侧分泌作用。 3、外生(风化-沉积)成矿作用 主要是由于金的大比重、高稳定和不溶于水的特点,易风化形
成残积砂金矿床(红土型)和冲积砂金矿床。
第二节 金矿床主要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1.变质热液型/太古代绿岩型金矿床 2.岩浆热液型/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3.斑岩型金矿床 4.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5.卡林型金矿床 6.古沉积砾岩型金矿床/含金-铀砾岩矿床 7.现代沉积砂金矿床
(3)印度Dharwar克拉通内的Kolar金矿,截止20世纪80年代 中期,已经生产了大约790t金。
3.矿床基本特征
(1)形成环境 ——绝大多数该类矿床产于中到高级绿片岩相的变质地体中。 (2)矿体特征 ——可呈透镜状、板状或不规则状,由具复杂矿物组合的含
金石英脉和含金石英-铁白云石/方解石构成。 (3)矿石矿物 ——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赋存,黄铁矿是最常见的
硫化物,磁黄铁矿和毒砂也较常见。 (4)蚀变矿物 ——发育强烈而广泛的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
2、我国
系统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至1996年, 探明的金保有储量达4264t,居世界第4位。主要分布于山东、河 南、河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省区,其中以山东最 为集中,仅胶东一带的金储量就占全国总储量的25%。
3、用途
具有极好的韧性和延展性,纯金可拉成直径2微米的细丝,金 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自然界较少,故价格昂贵,广 泛用于铸造货币、制作工艺品、电子工业和电气工程、首饰等。
一、变质热液型(太古代绿岩型)金矿床
1、基本概念 ——指由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热液所形成的金矿床,以中 温热液为主。
2、概 述
世界上,许多产在太古代绿岩带内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都是世界级的超大型矿床,仅次于金铀砾岩型。储量居前列是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该类型金矿常形成大型矿化集中区,单
个金矿区储量常达1000t。如: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ppt 67页)
第一节 金矿资源概述
一、金矿资源概述
1、 世界资源概况
世界范围内金矿资源丰富,据统计:除我国外,世界其它国 家黄金预测储量为65812t,已探明37776t;其中,62%集中于南 非(32500t),其次是美国加拿大(2600t)、巴西(3700t)、 澳大利亚(2550t)、巴布亚新几内亚(1440t)、前苏联 (7776t)。
(二)、成矿作用 1、岩浆成矿作用 *金在岩浆中含量甚微。 ——在基性岩浆熔离作用中,金与铜有较大的亲和力,金可进
入铜镍硫化物矿石,个别品位达10g/t。 ——金在酸性岩浆中的行为主要是由于挥发分的影响进入热液
中,金在热液中以络合物等形式搬运,然后由于FeS2的还原作 用,可使其中金大部分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