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探析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广谱性”,是面对所有学科和所有专业学生的教育。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独立运行,与专业教育处于“双体同行”状态,失去了创新创业的专业特色。创新创业又具有专业性,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通识教育、专业主体课程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全过程,提升创新创业培养的针对性,增强专业教育实践性。构建“精神与通识课程相互渗透―能力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入―教育与专业实习和实践相互嵌入”的聚合模式。并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与社科类专业教育的聚合实践,具体过程包括:与公共基础教育聚合、与专业主体课程教育聚合、与素质拓展教育聚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聚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144-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应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理念。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

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了全体学生都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2014年,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面向全体”和“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员性和全过程性。本文重点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聚合。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的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精神是能力发挥的动力,能力是精神的助力,两者的密切结合才是创新创业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门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不同教育方式相结合,才能体现它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过去的创新创业教育多与专业教育疏离,各自独立,分开教学,分别制定各自的教育体系和方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批师资,相互不交叉。而高校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专业基础和特长进行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联性整合,意味着在凸显不同专业特色和优势基础上,两者由分离走向聚合,由“双体同行”转变为“合体并行”,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创新创业培养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普适性特点,所有专业的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忽视了专业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导致理科、工科、文科,乃至于电气专业、管理专业和文学专业学生接受相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实际上,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所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体现专业特色,不应该“一刀切”。其中,创新

创业精神的培养阶段可以采取相同的模式,而创新创业技能的培育阶段需要因人而异,结合专业特点来规划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案,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手段和内容。

(二)增强专业教育实践性

赋予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的专业教育,改变多门专业理论课程组成的平面教育,走向理论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立体教育,可以增强专业教育的时代感,增强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校内专业课程学习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状,逐渐将实践精神和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理论、思考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嵌入专业教育,可以促进专业教学的鲜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提供实践经验和娴熟的专业技能,避免因缺乏实践经验而不敢涉足创业的尴尬境

地。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原则贯穿始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每个阶段和环节中,贯穿每门课程的设计中。以四年制本科生为例,四个年级所学课程的侧重点不同,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可以构建“创新创业精神与通识课程相互渗透―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习和实践相互嵌入”式的聚合三维模式(如图1)。

(一)渗透通识课程

一般情况下,大学一年级学生主要以学习通识性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处于大学适应期,可以在传授通识性知识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思想,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二)融入专业课程

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课程,这期间可以将创新创业技能课程融入教学具体内容,培养学生专业化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

(三)嵌入专业实习和实践

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主要以社会实践为主,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实习或实践教学之中,带领学生体验现实工作情景,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社科类专业教育聚合的实践

目前,国内高校社科类专业种类很多,涉及经济、管理、法学和教育等不同学科,按照传统教学思维,社科类专业只是传播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毕业后适合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传统的专业培养方案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很少涉及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有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某些具有较强技术属性专业的“专区”,如机械、电子、电气、工程等专业,而社科类专业属于软科学范畴,传播的知识不具有技术性和工具性,意识形态属性鲜明,工作内容抽象,很难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联系在一起。这种误判需要纠正,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广普式”教育,针对对象是所有专业大学生,不特指某个专业;其次,实践证明,创新创业教育与社科类专业的结合是可行的,有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将两者充分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在面临目前严峻就业形势的情况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路的指引下,大部分高校社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由理论教学拓展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专业教育拓展到专业教育吸纳创新创业教育。社科类专业教育逐渐与创新创业教育由分化走向了整合,不再采取“双轨式”教育,而是采用“聚合式”教育模式,具体实践如下:(一)与公共基础教育聚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