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原电池说课教案
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电池的特性和使用规则;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电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通过实验探究电池的特性和使用规则。
【教学难点】1.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过程;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电池的特性和使用规则。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干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醋酸、铜片、纸巾等;实验设备:万用表、灯泡等;教学材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PPT,实验操作指导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PPT介绍电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电池的兴趣。
2.提问:大家平时使用电池的经验有哪些?电池有哪些不同类型?请举个例子说明。
二、讲解(20分钟)1.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结构上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2.电池的化学反应:以干电池为例,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铜片和纸巾接触,浸泡在醋酸中,实验观察放电现象。
3.电池的电压和电流:电压是电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力,电流是电荷流动的速度。
4.电池的注意事项:不要将电池短路,避免过度充放电,及时更换电池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实验一:比较不同类型电池的电流大小。
材料:干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万用表、灯泡。
方法:将不同类型的电池串联,连接到灯泡两端,测量灯泡亮度。
结果:干电池亮度较弱、镍镉电池亮度适中、锂电池亮度较强。
2.实验二:测量电池的电压。
材料:干电池、万用表。
方法:将万用表的正负极分别接触电池的正负极,测量电压。
结果:干电池电压约为1.5V,符合标称电压。
四、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从实验一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电池的电流大小不同,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结构设计。
2.从实验二结果中,我们可以验证电池的电压与标称电压基本相符,说明电池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成熟。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案高中化学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研究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和应用。
2.解析:要求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①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②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2.解析:1)通过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2)通过练,让学生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和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2.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
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现象:Cu Zn3.将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中。
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
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材料
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材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了解原电池的应用范围,能够运用原电池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定义与组成介绍原电池的定义,解释原电池是由两个不同金属(或半导体)通过电解质连接起来,在外部电路中产生电流的装置。
详细讲解原电池的组成,包括负极、正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和示意图,阐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电流。
3. 原电池的特点分析原电池的优点和局限性,如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环境友好等。
同时,介绍原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自放电、极化等。
4. 原电池的应用举例说明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手机电池、电动车电池、燃料电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池为例,引发学生对原电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实验,系统讲解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 案例分析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原电池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期待。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2. 实验材料:原电池实验套件、电解质溶液、金属片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 能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教学难点- 掌握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电池相关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讲解原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过程。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演示,展示原电池的组装和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变化以及电池的工作状态。
知识巩固(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原电池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思考原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课堂作业1. 思考并写下一篇关于原电池的应用文章。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确保学生对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教学设计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电池”,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的第一节内容。
高中选修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在必修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提高深化。
电化学这一章属化学能的转化知识范畴,之所以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和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分列选修课本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一方面是由于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来看,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相对简单,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阶段都有了较多的涉及且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而电化学部分相对显得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比较难以掌握。
另一方面,电化学一章的知识有涉及到弱电解质的相关内容,因此将其安排在了全书的最后一章。
选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电化学原理相关知识,也为学生理解和运用电化学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课本将实验探究充分融入到理论知的学习过程当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创设了平台。
同时,也充分联系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有用性,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课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进一步深化巩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并随之引入盐桥的概念,结合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学习盐桥的作用,并从围观本质上学习掌握盐桥的工作原理。
之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正确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本质及其实质应用,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此前通过必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同时,对于原电池的实验操作的相关技能和规范也有了了解,可以说对原电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作为高二理科班的同学也有相对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对化学的学习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与“电”,这一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元素之一的知识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思考,并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教案
4.1 原电池一、原电池: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 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 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5.正、负极的判断:(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二、化学电池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二次电池①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②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SO42--2e-=PbSO4↓正极(氧化铅):PbO2+4H++SO42-+2e-=PbSO4↓+2H2O充电: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2-阴极:PbSO4+2e-=Pb+SO42-③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3)燃料电池①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②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
原电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原电池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解剖原电池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组成,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极。
⑵形成原电池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原电池设计和原理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⑵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⑵通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难点: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三、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位叫伏打的科学家吗?是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伦都曾三次聆听他的演讲。
这一发明引起了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一节就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探寻原电池的奥秘吧!板书:第二节原电池大家看一个演示实验:用电流计测电池的电流(电池的正极接电流计的正极)请同学们观察电源的正负极和电流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简单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教师在黑板的右上角画出电路图。
教师引导:指针偏转---电流产生---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板书:1. 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干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最常用的电池,它的组成如何?我们从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探究一解剖干电池(学生活动三分钟左右,教师巡视)解剖完后请你说出干电池的组成(进一步提示黑色物质是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播放原电池的组成:碳棒(正极),锌筒(负极),二氧化锰,氯化铵(浓缩的电解质溶液)。
问: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吗?非电解质呢?请根据干电池的组成并模拟科学家的发明过程,利用桌面的仪器和药品设计组装原电池并探究形成条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2 页 发生 反应 原电池 离子 离子负极正极 电解质溶液(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发生 反应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一、解读课标1、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2、利用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原电池。
二、教材分析由于原电池在必修二第二章已经详细介绍过,因此,在本节课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复习为主,由单液原电池向双液原电池过度,熟练掌握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三、重点、难点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根据工作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4、学会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四、《导学案》自己填写,小组讨论,每组找代表展示。
对展示成员进行鼓励和表扬。
五、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暖宝宝”为例。
通过本节课学习,思考“暖宝宝”的工作原理。
【设计思路】以生活实际入手,引起学生注意,生活处处是化学,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观看视频】观看铜--锌原电池的实验视频。
【独立自学】回顾《氧化还原反应》和必修二《原电池》的内容并结合课本七十一至七十二页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复习】部分。
【展评激学】学生展示成果,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加强巩固】每组同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1,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总结】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总结升华】第 2 页 共 2 页 原电池 离子离子 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发生 反应 (填“阴”或“阳” , 右同)【小组讨论】比较《导学案》上【练习】1中的图Ⅰ和图Ⅱ,完成《导学案》上的【思考】1、2、3、4部分【设计思路】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向新知识过度。
由单液原电池引入双液原电池。
从而引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学以致用】 讨论《导学案》上【思考】5.“暖宝宝”的工作原理:以还原铁粉为负极,石墨粉作为正极材料,氯化镁或氯化钙为吸水剂,氯化钠为电解质,空气中的氧气在石墨上得到电子,形成原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41课时说课文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41课时说课文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第41课时,主要内容是关于原电池的介绍和原理。
通过研究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原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结构;-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能够分析原电池的优缺点并举例说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分析原电池的优缺点并举例说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引发学生对电池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原电池的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原电池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知识总结:对原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进行总结。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电筒、遥控器等。
6. 归纳概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 实验器材:原电池、导线、灯泡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原电池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电池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七、板书设计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4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1. 导入2. 概念讲解3. 实验探究4. 知识总结5. 拓展应用6. 归纳概括教学资源1. 教材2. 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 实验报告- 课堂问答- 小组讨论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
教学重点
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2、三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过程 与
方法
实验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2、三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
程度高的导学案教学法。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
突破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分析推理—整合运用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想
导入新课
新旧知识衔接
学习新知
归纳总结
演示 苹果 实验
分析 铜锌 原电 池
演示实验 工作原 理 形成条件 盐桥 作用 实验探究
思维导图 整 体把握
学习新知 【工作原理与形成条件】
教师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互评 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不同之处 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
学习新知
【盐桥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采用讲授、引导探究,模型构建,教师质疑、理论分析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
选修4原电池教案
选修4原电池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精华] - 副本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海口市灵山中学—化学组—柯劲松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高一所学习过的原电池的概念,组成要素引入课程,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本节课采用“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盐桥的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是在高一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能量的转换重点内容○3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4盐桥的作用○5原电池的用途2、教材作用: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之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
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而且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不仅仅是前面必修课学习的复习,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角度有了一定的变化,从能量的角度、从电流产生的本质以及最后的应用两方面进行了编排,应该说符合认知规律,既是复习旧知,又是加深学习,提升能力。
虽然学生的学习有了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但是必修课中学习经过较长的时间,学生对知识淡忘了较多,所以要进行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应该利用好这一点。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41《原电池》课堂讲稿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41《原电池》课
堂讲稿
导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第41课《原电池》。
原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它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原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它在生活中
的应用。
一、原电池的构造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其中一个半电池是氧化半电池,另
一个是还原半电池。
氧化半电池中的金属棒浸泡在金属离子溶液中,而还原半电池中的金属棒则浸泡在该金属离子的酸性溶液中。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通过两个半电池之间的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来产生电流。
在氧化半电池中,金属棒失去电子,氧化成离子;而在还原半电池中,金属离子接受电子,还原成金属。
这种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的
过程产生了电势差,使电流从氧化半电池流向还原半电池,从而产
生了电能。
三、原电池的应用
原电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在电子设备中使用,如手电筒、遥控器等。
原电池还可以用于供电,如给小型电子设备提供电能。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第41课《原电池》的内容。
原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都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原电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谢谢大家!。
原电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原电池一、说教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地位该节内容为高中电化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和教学评价的根本依据: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及本着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有效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2)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操作及设计能力;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高级技能2.过程与方法(1)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三)、教学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依据:1、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2、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反应原理依据:该内容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
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激学法 2.探究实验促学法 3.CAI辅助教学法 4.归纳、演绎法学法:1.实验探究法2.归纳演绎法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教材中没有把教材内容作简单,有序的展示,而是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来重新组织,站在改组和重建的高度来审视教材,把教材内容做为了解学科科学的生长点,以学生探究实验贯穿始终,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原电池》教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原电池的构成,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能理解盐桥的作用;3.能够按要求设计简单的原电池,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如何避免普通原电池内耗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经历尝试使带盐桥的原电池形成闭合回路的过程,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追根究底、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盐桥的作用、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教学过程】【投影】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引入】图片引入【板书】第一节原电池【讲述】必修二已经学过原电池,现在又学原电池,区别在于现在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原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探究实验一】把锌片和铜片与贺卡扬声器用导线连通,然后把锌片和铜片放入【归纳】复习原电池工作原理【思考】1、锌片上为什么有红色物质析出,贺卡扬声器为什么声音越来越弱?2、该原电池不使用时能否长期保存?为什么?【思考与交流】实验探究一是我们在必修2中学习过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又不能长期保存,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溶液直接接触)(提示:刚才的实验中锌与CuSO4【回答】把锌与硫酸铜溶液分开【提问】分开后,锌的烧杯里加什么物质?【投影】加金属对应的盐溶液【探究实验二】把锌片和铜片与贺卡扬声器用导线连通,然后把锌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把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贺卡扬声器会发出声音吗?为什么?【回答】不会发出声音,因为构不成闭合回路。
(提示:从微观的角度)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回答】搭桥【探究实验三】【思考】什么物质能作为离子通道,让Zn2+、SO42-沿着它移动呢?(提示:能吸水的物质就能让溶液沿着它移动,就能让离子沿其运动)用提供的材料把两烧杯连通,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通过实验,设想成立,但声音微弱,为什么?【回答】电流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量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概念2. 原电池的组成和分类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 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1.1 展示干电池、燃料电池等日常生活中的原电池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原电池的应用。
1.2 提问:什么是原电池?原电池是如何工作的?2. 讲解原电池的概念2.1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2.2 强调原电池的特点: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两极性、闭合回路。
3. 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分类3.1 讲解原电池的组成:负极、正极、电解质、导线。
3.2 介绍原电池的分类:酸性电池、碱性电池、中性电池、燃料电池等。
4.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1 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讲解负极和正极的反应过程。
4.2 强调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在原电池工作中的重要性。
5. 分析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5.1 讲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离子迁移。
5.2 举例说明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6. 巩固知识,解决问题6.1 提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有哪些实际应用?6.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7. 课堂小结7.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原电池》word教案三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原电池》word教案三第一节原电池一、差不多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2、年级:高二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5、教学时刻:40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明白得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初步把握形成原电池的差不多条件。
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能初步依照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原电池的发明、进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本教科书的第一章着重研究了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本章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二者都属于热力学的范畴。
而本节则着重研究原电池,即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分析,合成等领域应用专门广,由此形成的工业也专门多。
因此,有利于学生了解电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明白电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同时,本节还设计了一些有味的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究化学反应原理的爱好,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2)内容结构原电池是学生在必修化学2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上,在那个地点将进一步原电池的构成和原理,了解设计原电池、选用正、负极的原则。
(3)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定。
3、设计思路:(1)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原电池的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专门注意原电池原理的明白得与应用。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爱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努力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原电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选自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便是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在必修中建立的已有认识。
要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必修2中以铜锌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初步介绍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并简单介绍实用电池。
选修4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
第二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从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需要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
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深入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双液原电池。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并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培养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难点:①盐桥的引入及作用
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双液原电池。
二、【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已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
..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的分析】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法: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四、【教学程序】
包括六个环节:【新课引入和再现旧知】【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2】【实验探究3】【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三个实验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实验验证猜想,从而建构模型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情景导入:展示有关电池的图片,激发学生回忆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再现旧知:
Ⅰ、请学生判断哪些装置属于原电池?进而复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②③④,在此特别强调
....内、外电路及其构成的闭合回路,为构建双液电池模型做准备。
Ⅱ、请学生分析(5)装置工作原理,从而复习原电池的正负极规律、外电路(导线)电子流向、内电路(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向,为双液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做准备。
Ⅲ、请学生根据工作原理预测实验现象。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电流表指针偏转;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进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他们很想进入
【实验探究1】组装(5)装置并观察现象
他们惊讶地发现:电流不稳定;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锌片表面竟有黑色物质析出,断开导线继续有黑色物质析出,经引导学生理论分析得出红色、黑色物质均为铜,在此我只做简单解释是由于金属粉末吸收可见光的原因。
同时以此为契机布置一个课外活动:实验验证黑色物质为铜。
从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发现单液原电池的两个不足:①电流不稳②开路耗损。
思考:锌片所失电子是否全部形成电流?
结合实验现象学生不难发现不足③效率低。
从而找到学生
......最近发展区
.....
创设问题:如何解决单液原电池“不足”呢?
讨论交流
找到根源....
: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在表面与Cu 2+直接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提出设想....
: ①把锌片和硫酸铜溶液分开,不直接接触 ②锌片插入非Cu 2+
的电解质溶液中(选NaCl 溶液)
③构成闭合回路(用浸有NaCl 饱和溶液的滤纸条或布条将两电解质溶液接通) 注:教师提示“外电路(导线)、内电路(电解质溶液)”,避免..学生想到用导线..
将两溶液接通。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持否定观点:锌片与硫酸铜溶液没有直接接触,不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不能产生电流。
“事实究竟如何”,此时学生探索的欲望达到本堂课极点,心早已飞入
【实验探究2】:按上述设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他们非常惊讶地发现:表针同样偏转,且电流稳定,铜片表面仍有铜析出,但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无铜析出,取出“浸NaCl 滤纸条”时表针回零。
得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没有直接接触的情况也可以构成原电池(双液),但需用到浸有NaCl 饱和溶液的滤纸条(化学上叫“盐桥”)。
从而突破局限认识,构建双液电池模型,并很自然地引出“双液原电池”、 “盐桥”的概念 ,为教材实验做准备。
展示、介绍:实验室常用的盐桥,并与浸有NaCl 饱和溶液的滤纸条进行对比,得出其效果更好。
然后进行
【实验探究3】:教材实验4-1
学生们淡定..
地发现实验现象与【实验探究2】现象相同,且电流更持久。
从而全面得出双液原电池优点:①电流稳定 ②开路零耗 ③效率高 。
接着分析实验现象并结合分析示意图和动画归纳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式、外电路电子流向、内电路离子移向、两极电解质溶液作用,盐桥的作用等方面。
着重通过对盐桥拿出和放进电解质溶液时表针偏转情况的分析,并结合“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电荷作用原理归纳出盐桥的作用:①形成闭合回路(离子通道....)②平衡溶液电荷(离子库...
) 讲述介绍:电池符号:(-) Zn ︱ ZnSO 4(aq )‖ CuSO 4(aq )︱ Cu(+)
从而使学生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完善知识体系,建立原电池思维模型,体现了由浅入深的新课程理念.
【课堂小结】让学生思考与交流:你对原电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借以老师合适的指引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巩固提升】
1题、2题 设计意图:属容易题,考查原电池概念、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有利于激发学生解题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