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麻醉知识重点
麻醉知识重点一.产妇椎管内麻醉特点?孕妇做椎管内阻滞麻醉时所需的局麻药量要减少1/3.原因为:1.硬膜外静脉充血使硬膜外腔狭小;2.腹腔压力增加促使局麻药通过硬膜;3.腰椎前凸使局麻药易于向头侧扩散。
大多数专家倾向于黄体酮所致,孕妇脑脊液中黄体酮水平升高,可能改变神经元结构,使其对局麻药敏感,同时也使所有吸入麻醉药的MAC降低。
二.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1.呼吸节律不规则,各种形式的呼吸均可出现;2.胸廓不稳定,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高,腹部较膨隆,呼吸肌力量薄弱,纵膈在胸腔所占位置大,容易引起呼吸抑制;3.而头大、颈短、舌大、鼻腔、喉及上呼吸道较狭窄,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均有引起呼吸道阻塞的倾向;4.婴儿有效肺泡面积是成人的1/3,耗氧量是成人的2倍,说明换气效率不佳,故小儿麻醉时应特别重视呼吸道的管理。
三.小儿气管插管注意事项?小儿气管插管是黏膜易损伤和发生水肿。
因此小儿易发生呼吸道梗阻。
麻醉中常需要将肩部垫高,以伸展颈部,以方便气管插管或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自主呼吸插管时,咽喉反射强,表现为无呼吸、心动过缓、喉头痉挛。
插管时要备好3支连号的气管导管。
因机械损伤或感染小儿易发生急性下会厌炎,导致急性呼吸道梗阻,危急生命,要积极处理。
四.老年椎管内麻醉特点?1.老年人的硬膜外间隙随老龄而变窄,容积减少;椎间孔闭缩,局麻药向椎旁间隙扩散减少,因而老年人对局麻药的需要量普遍减少。
2.老年人对脊麻敏感增高,麻醉起效快,阻滞平面扩散广,麻醉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用药剂量酌减1/2--1/3。
3.老年人脊柱钙化和纤维性退变,常使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困难,遇棘上韧带钙化直入法难以成功时,改用旁入法往往顺利达到目的。
老年人实施硬膜外麻醉应用镇静镇痛等辅助药物时,剂量宜小,为青壮年的1/3--1/2.遇麻醉效果不佳时,切忌盲目增加辅助用药,慎用氯胺酮,以免导致心血管意外事件。
常规给予病人鼻导管吸氧(必要时以面罩加压吸氧)有助于维持较高的动脉血氧分压,防止缺氧的发生。
麻醉知识重点
麻醉知识重点麻醉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疼痛管理和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痛化。
了解与麻醉相关的知识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操作步骤、麻醉剂和麻醉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一、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是通过应用不同的药物和技术手段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和无意识状态的过程。
麻醉能够消除疼痛感觉,镇静患者,保持生理平衡,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麻醉的操作步骤1. 麻醉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个人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手术部位等,以确定适合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
2. 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 麻醉维持:根据手术操作的需要,调整和管理麻醉药物的用量,维持患者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
4. 麻醉解除:手术结束后,逐渐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使患者恢复清醒和自主呼吸。
三、麻醉剂的分类和作用1. 局部麻醉剂:用于局部麻醉,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消除局部疼痛感觉。
常见的局部麻醉剂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2. 静脉麻醉剂:主要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
常见的静脉麻醉剂包括丙泊酚、芬太尼等。
3. 插管麻醉剂:用于气管插管后的全身麻醉维持,以保持患者的无意识状态。
常用的麻醉剂有异氟醚、巴比妥类药物等。
四、麻醉监测麻醉监测是对患者生理状况在手术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常见的麻醉监测指标包括:1. 心电图监测:监测患者心脏的电活动,了解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2. 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确保血压在安全范围内。
3.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4. 呼吸监测: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和呼气二氧化碳浓度,了解呼吸功能情况。
除了上述指标,还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其他监测如体温、尿量等。
综上所述,麻醉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麻醉医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
麻醉学重点
掌握的概念:1.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2.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沿手术切口分层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3.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而使其所支配区域产生感觉运动、反射功能暂时性障碍,它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隙阻滞、(含骶管阻滞)、腰硬联合麻醉(CSEA)4.硬膜外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阻滞。
骶管阻滞也属于硬膜外阻滞。
5.蛛网膜下腔麻醉: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简称脊麻。
6.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7.中心静脉压力:是指位于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入口处的压力,主要用于反映右心室前负荷。
8.动脉压:是指血流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向压力,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
9.心排出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射血量,是反映心泵功能的重要指标,受心率、心肌收缩性、前负荷和后负荷等因素影响。
10.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内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11.血氧饱和度(SaO2):是指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
12.困难气道:是指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一般指具有5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内插管时遇到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一般包括困难面罩通气和困难气管内插管两种情况。
13.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成为平均动脉压。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使患者失去疼痛感、意识和反应能力,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而临床麻醉学是研究麻醉的科学,主要涉及麻醉的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临床麻醉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各种手术的必要前提,也是各种疼痛治疗的基础。
因此,医学界对临床麻醉学的研究和发展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总结临床麻醉学的几个关键点。
1.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麻醉药物是麻醉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
主要分为三类: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和神经阻滞剂。
吸入麻醉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导电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麻醉效果。
静脉麻醉药则是通过作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神经阻滞剂则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
2. 麻醉的分类麻醉可分为全麻和局麻两种。
全麻是指将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疼痛感,通常需要使用吸入麻醉剂和静脉麻醉剂,以及肌松剂等辅助药物。
局麻则是针对特定部位进行麻醉,通常使用局部注射麻醉剂或神经阻滞剂。
3. 麻醉的风险虽然麻醉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技术,但是麻醉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主要的风险包括呼吸抑制、心脏停搏、低血压、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麻醉前,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结合手术类型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制定出最合适的麻醉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4. 麻醉监护麻醉监护是麻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液体平衡监测等。
通过麻醉监护,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5. 麻醉后的恢复和护理麻醉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恢复和护理。
主要包括呼吸道保护、血氧饱和度监测、镇痛等。
此外,麻醉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其尽快摆脱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临床麻醉学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新麻醉学复习重点
1.麻醉:系指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2镇痛: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疼痛。
3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
4硬膜外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神经传导的方法称为硬脊膜外阻滞,简称硬膜外阻滞。
5.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可逆发生中框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志消失,遗忘,全身感觉及痛觉丧失,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6.局麻药的中毒反应:是指单位时间骨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7.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可逆性全身麻醉作用,称为吸入麻醉。
8. MAC:即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
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药物浓度。
9.肌肉松弛药:是指能够阻断神经一肌肉传导功能而使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10-麻醉诱导:在传统上是指患者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的这段时间,对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一般指从开始给全身麻醉药到完成气管插管的这段时间。
11.困难气道:一般是指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生或急诊ICU医生在给病人面罩通气和(或)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时发生困难。
12-氧代谢:氧气从肺部进入循环系统,再由循环系统输送至组织器官,并最终被细胞所利用的过程。
13. P50: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称为P50,是反映Hb与02亲和力的指标,正常情况为26.5mmHg. 14低氧血症:是指循环系统中的氧分压低于正常。
定义为Pa02低于60mml馆,Pa02是判断有无低氧血症的唯一指标。
15.动脉血氧分压(Pa02):指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02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为80^-100mmHg.16.血氧饱和度(Sa02):指血液标本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与最大结合氧量的百分比,正常值为92%-99%。
麻醉学知识点
麻醉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考题)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括: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诊疗。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2.麻醉前准备:1) 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2) 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3) 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4) 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
(考题)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 镇静2) 镇痛3) 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1)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2)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3) 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4)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5) 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6.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字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麻醉学重点整理
麻醉学----------------2012-11-26整理N-----名解10个30分T----填空30—40分W-----问答4—5 题第一章绪论麻醉学精髓:生命机能调控W 临床常见的麻醉方法分类分类麻醉方法麻醉药给药方式麻醉药作用部位全身麻醉吸入全麻吸入中枢神经系统静脉注射静脉全麻肌肉注射直肠灌注局部(区域)麻醉蛛网膜下隙阻滞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脊神经硬膜外阻滞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隙硬膜外脊神经神经干(丛)阻滞局麻药注入神经干(丛) 神经干(丛)局部浸润麻醉局麻药局部浸润皮肤/粘膜神经末梢N 联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N 复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及|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能量及副作用。
第五章全身麻醉⏹N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可逆性中枢系统的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志消失,遗忘,全身感觉及痛觉丧失,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N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50%的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药物浓度。
⏹W 常用吸入麻醉药主要优、缺点的比较吸入麻醉药优点缺点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可致氟烷相关性肝炎,麻醉诱导和苏醒慢恩氟烷苏醒较平稳可能诱发癫痫,对肾功能有潜在损坏异氟烷扩张血管适用于控制性降压高浓度可能导致心肌窃血七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在钠石灰中不稳定地氟烷麻醉加深和苏醒迅速呼吸道刺激性强,兴奋交感神经氧化亚氮对循环抑制轻,对呼吸道无刺激,麻醉作用弱,使用高浓度时麻醉诱导和苏醒快易发生缺氧,增加体腔的积气⏹T 全身麻醉的实施: 全麻的诱导、全麻的维持、麻醉的苏醒。
临床麻醉学重点笔记
临床麻醉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麻醉学的范畴一、概念:麻醉原意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而麻醉学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二现代麻醉学已不仅局限于手术期间的麻醉,还包括重症监护,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第二节麻醉学发展史一古代临床麻醉的发展1 针刺镇痛治病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砭石,骨针,竹针。
2 春秋战国,记载了针刺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见《内经》)3 东汉末年,华佗用酒冲服麻沸散,全麻进行剖腹手术.4 之后各朝代的麻醉药:洋金花,草乌子,大麻,曼佗罗等。
5 国外古人:阿片罂粟,古柯叶,酒精等麻醉进行外科手术.二、现代麻醉学的开始和发展1、1844年,N2O应用于临床拔牙的麻醉1846年10月16日,施行乙醚吸入麻醉。
1847年,乙醚用于产科。
用氯仿麻醉为当时英国女王顺利产一王子。
1884年,Koller将局麻药可卡因(Cocain)用于临床.其后,1905年普鲁卡因合成使用。
然后,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相继面世.2、静脉麻醉药:最早是硫贲妥钠(1934年)。
其后有氯胺酮,异丙酚等.然后镇静、镇痛药的应用:芬太尼,度冷丁,苯二氮卓类。
3、肌松药用于解决全麻中肌肉不松弛的问题。
最早是箭毒(1942年,南美洲)。
其后有琥珀胆碱,维库溴铵,阿曲库铵.4、80年代后的麻醉突出了麻醉监测和麻醉安全问题.美国麻醉学会(ASA)提出的麻醉中的5个基本监测手段:1) 体温(2)心电图(3)动静脉血压(4)脉搏氧饱和度(5) 呼气末CO2分压.此外,还有肌松药的监测.第三节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一、临床麻醉:消除术痛,保证安全,监控。
二、急救复苏:术中紧急,临床急诊,突法意外灾害。
三、重症监测治疗:ICU,PACU。
四、疼痛治疗:疼痛门诊,治疗室。
五、其他任务:因医院规模和设置而定。
第四节麻醉的分类一、麻醉方法的分类1 、全麻: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称全身麻醉。
麻醉学知识点
麻醉学知识点麻醉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各种麻醉技术和药物的学科,主要目的是实现手术期间的无痛手术和术后患者疼痛管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麻醉学知识点。
一、麻醉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全身麻醉药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传导功能来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局部麻醉药则通过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产生局部麻醉效果。
镇痛药则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感受。
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是指从清醒状态到无痛意识丧失状态的过程。
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有巴比妥类药物、苯妥英钠、异丙酚、丙泊酚等。
麻醉诱导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等重要生命体征。
三、麻醉维持麻醉维持是指在手术期间保持患者处于无痛意识丧失状态的过程。
常用的麻醉维持药物有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醚、异氟醚等)、静脉镇痛药物(如芬太尼、瑞芬太尼等)等。
在麻醉维持期间,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和代谢等生理参数。
四、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深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生理指标和仪器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恰当的麻醉状态。
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包括脑电图(EEG)监测、熵值监测、血浆浓度监测等。
五、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常用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法包括镇痛泵使用、神经阻滞技术、静脉镇痛药物等。
六、麻醉并发症与安全虽然麻醉是为了实现无痛手术的目的,但是麻醉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
麻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安全意识,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七、特殊人群的麻醉考虑不同的患者在接受麻醉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麻醉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麻醉管理。
特殊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患者等。
总结:麻醉学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学科,它在手术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麻醉学重点
麻醉学重点1、现代麻醉学: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功能监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学诊疗的科学。
2、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改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稍差;Ⅳ级上述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危险;Ⅴ级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
3、(P10)心血管风险的评估:(1)床旁试验方法a:屏气实验(深吸气后屛住呼吸30秒以上为正常,少于20秒认为心肺功能显著不全);b:爬楼梯实验(不弯腰爬上三楼);c:6分钟步行实验(运动期间最大耗氧量V02>=20ml则肺部并发症少,<=10ml有高危险。
360m约=12ml,660=约15ml);(2)Goldman心脏危险指数;(3)对冠心病患者的风险评估。
4、麻醉前用药目的:a 镇静;b 镇痛;c 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d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
5、麻醉前常用药物:a镇痛药;b苯二氮卓类药物;c巴比妥类药物;d抗胆碱药;e H2受体阻断药。
6、局麻药的毒性反应:a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初期眩晕、口周麻木,最终发生强直阵挛性惊厥;b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布比卡因可致严重心律失常;c过敏反应。
7、(P24)毒性反应的防治:(1)预防:a重视麻醉前准备b控制局麻药剂量和注意操作技术(2)治疗:a一般处理:立即停止注入局麻药,维持气道通畅,给予吸氧,防止和纠正缺氧和co2蓄积;b紧张或烦躁者,给适量苯二氮琸类;c惊厥:静脉用药首选苯二氮琸类。
若心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肾上腺素初始小剂量,不建议使用血管升压素,避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和B受体拮抗药,心律失常时,建议使用胺碘酮,不建议使用利多卡因。
手术麻醉知识点总结
手术麻醉知识点总结1. 麻醉的分类根据麻醉药物的作用方式和部位,一般将麻醉分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脊髓麻醉三种类型。
局部麻醉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式来实现局部麻醉的目的;全身麻醉是通过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对全身各部位的麻醉效果;脊髓麻醉则是通过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脊髓腔内,从而产生对身体下半部的麻醉效果。
2. 麻醉师的工作内容麻醉医生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确定麻醉计划。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还需要协助患者从麻醉状态中恢复,并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管理。
3.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麻醉医生需要非常重视的一环。
一般情况下,麻醉药物包括镇痛药、镇静药、肌肉松弛药等几类。
在手术前,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手术类型和个体差异来确定麻醉药物的具体选择和使用方案,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能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4. 麻醉过程管理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麻醉并发症,比如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
此外,麻醉医生还需要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的状况来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在合适的麻醉状态。
5. 麻醉后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从麻醉状态中逐渐苏醒。
在这一过程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情况。
此外,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及时评估和处理,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总之,手术麻醉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麻醉医生和护士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能够全程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状态,以确保患者能够在手术中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的手术结果。
希望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麻醉工作能够越来越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麻醉体验。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Broca指数(肥胖指数):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超过标准体重15%~20%这为明显肥胖,超过20%~30%者为过渡肥胖。
BMI(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
标准体重的男性的BMI约为22kg/m2,女性约为20 kg/m2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联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气管内插管: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称为气管内插管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半紧闭式:用循环式麻醉机,对逸气活瓣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在呼气时一部分呼出气体经此活瓣排出,一部分呼气通过CO2吸收器,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被重复吸入,故不易产生CO2蓄积。
本法优点在于容易控制麻醉药浓度。
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区域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使该手术区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术中控制性降压: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到50-65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麻醉学重点总结x(总6页)
麻醉学重点总结x(总6页)麻醉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的应用与监护。
其内容涵盖了各种外科手术、疼痛控制、重症监护等方面,对于保障手术安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恢复都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对麻醉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麻醉药物1.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平类、氢化可的松、吗啡类等。
其中,巴比妥类常用于喉镜检查、内窥镜检查等短时间手术;苯二氮平类药物适用于全身麻醉和镇静;氢化可的松常用于手术前的镇静和减轻术后疼痛;吗啡类药物适用于剧痛、癌痛、急性心肌梗死等。
2.局麻药物局麻药物主要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其作用机制是阻滞神经传导,使神经兴奋性下降,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
应用范围广泛,常用于外科手术、产科分娩、疼痛治疗等。
二、麻醉技术常用的全身麻醉技术包括静脉麻醉和气管插管。
静脉麻醉可分为全麻和维持麻醉两个阶段,通过输注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呼吸抑制、循环稳定等。
气管插管主要是为了维持气道通畅,保证呼吸功能正常。
局麻技术包括皮下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硬蛛鞘外麻醉等。
皮下浸润麻醉适用于小手术和疼痛治疗;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疼痛;硬蛛鞘外麻醉适用于剖腹产、下肢手术等。
三、麻醉监护1.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麻醉监护中最重要的一项。
通过电极贴在患者胸部,可以监测出心率、心律、QT间期等指标,预防心脏意外。
2.呼吸监护呼吸监护是麻醉监护中最危急的一项。
通过插入气管插管、面罩等装置,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等指标,提供有力的呼吸支持。
3.血氧饱和度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是麻醉监护的必要组成部分。
通过指夹等装置,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氧气供应。
四、麻醉并发症1.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麻醉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往往源于药物剂量过大或患者基础疾病。
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心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是麻醉过程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
麻醉学考试复习要点
麻醉学考试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麻醉2.镇痛3..局麻药的中毒反应4.蛛网膜下隙阻滞5.硬膜外阻滞6.吸入麻醉7.全身麻醉8.麻醉诱导9.肌肉松驰药10.氧代谢11.低氧血症12.P5013.PaO214. PEEP15.CPAP16.疼痛17.分娩镇痛18.神经阻滞疗法19.通气机相关性肺炎20.呼气末压21. 胸肺顺应性22.MAC23..困难气道24.中心静脉压25.体液电解质平衡26. SaO227.酸中毒28.心搏骤停29.心肺复苏30.病人自控镇痛简答题1.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的工作包括哪些?2.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3.简述局麻药中毒时的临床表现。
4.硬膜外置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5.全脊麻的临床表现如何?6.去极化肌松药的特点有哪些?7.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特点有哪些?8.影响吸入麻醉药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有哪些?9.喉痉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0.气管插管的并发症有哪些?11.常见的影响解剖气道通畅的原因有哪些?12.机械通气的适应证有哪些?13.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氧解离曲线?14.麻醉过程中PaO2降低见于哪些情况?15.临床上监测CVP的适应证有哪些?16.手术后镇痛的目的是什么?17.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18.硬膜外麻醉并发症有哪些?19.胸外心脏按压的禁忌证有哪些?20.气管插管的并发症有哪些?论述题1.论述如何防治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2.论述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有哪些。
3.论述全身麻醉的适应证有哪些。
4.论述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5.论述使用肌松药时的注意事项。
6.论述如何防治麻醉期间的反流和误吸。
7.临床上监测CVP的适应证有哪些?8.简述成人CPR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9.论述如何判定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10.论述癌痛三阶梯止痛方法。
另外填空题重点类似。
麻醉学复习资料
⿇醉学复习资料⿇醉学资料第⼀章绪论1、⿇醉科的⼯作任务包括:临床医疗、教学、科研。
2、⿇醉科的组成:⿇醉科门诊、临床⿇醉、RR、ICU、疼痛诊疗、实验室等。
3、RR:RR是⼿术之后继续观察病情,预防和处理⿇醉后近期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提⾼医疗质量的场所。
4、ICU:凡有⿇醉科主管的ICU都可以称为⿇醉科ICU(AICU),主要针对是⼿术后患者,是围⼿术期危重病诊治、保障重⼤⼿术安全、提⾼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平、⾼效益医院的必然产物。
第五章全⾝⿇醉1、全⾝⿇醉的概念:全⾝⿇醉药经呼吸道吸⼊,或者经静脉或肌⾁注射进⼊体内,产⽣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智消失,遗忘,全⾝感觉及痛觉消失,反射抑制和⾻骼肌松弛。
2、吸⼊⿇醉:⿇醉药经呼吸道吸⼊体内,产⽣可逆性全⾝⿇醉作⽤,称为吸⼊⿇醉。
3、吸⼊⿇醉药:经呼吸道吸⼊产⽣全⾝⿇醉作⽤的药物称为吸⼊⿇醉药。
4、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指某种吸⼊⿇醉药在⼀个⼤⽓压下与纯氧同时吸⼊时,能使50%患者在切⽪时不发⽣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越⼩⿇醉效能越强。
5、⽓体⿇醉药:在室温和⼀个⼤⽓压下为⽓态,⼀般在⾼压下以液态的形式储存,使⽤时经减压变为⽓态供吸⼊⿇醉⽤的⿇醉药。
6、挥发性⿇醉药:在室温和⼀个⼤⽓压下为液态,使⽤时经过专⽤⿇醉药蒸发器变为⽓态供吸⼊⿇醉⽤的⿇醉药。
7、理想的吸⼊⿇醉药的特点:①不燃烧,不爆炸;②在CO2吸⼊剂中稳定;③⿇醉效价⾼,能同时使⽤⾼浓度氧⽓;④⾎/⽓分配系数⼩,⿇醉加深和减浅迅速;⑤体内代谢率低,代谢产物对肝、肾等⽆毒性;⑥对呼吸道⽆刺激性;⑦不抑制循环功能;⑧不增加⼼肌对⼉茶酚胺的敏感性;⑨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耗氧量,不增加颅内压,不诱发癫痫;⑩不致畸,不致癌。
8、静脉⿇醉药:为经静脉注⼊⼈体后,可使病⼈镇静、催眠、遗忘,直⾄神志完全消失的药物。
可⽤于全⾝⿇醉的诱导和维持。
9、理想的静脉⿇醉药的特点:①易溶于⽔,⽔溶液性能稳定,对于组织⽆刺激性。
(完整word版)麻醉学知识点
麻醉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考题)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括: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诊疗。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2.麻醉前准备:1) 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2) 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3) 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4) 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
(考题)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 镇静2) 镇痛3) 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1)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2)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3) 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4)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5) 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6.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字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麻醉学相关考点整理
保护患者隐私和尊严
尊重患者隐私
麻醉医师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的个人信息 和病情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维护患者尊严
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师应注意维护患者的尊严 ,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或心理伤害。
提供心理支持
对于需要接受麻醉的患者,麻醉医师应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恐惧情绪。
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药物经血液 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 麻醉的方法。
03
特殊患者群体麻醉处理
老年患者麻醉处理
术前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减退, 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血 管、呼吸、肝肾等系统功能,以
及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
麻醉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局部麻醉 、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并尽量减 少麻醉药物用量。
麻醉作用。
神经干(节)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 ,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 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
用。
全身麻醉技术
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血液 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 麻醉的方法。
静脉麻醉
复合麻醉
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全身麻醉 药物或麻醉技术达到全身麻醉的方法 。可彼此取长补短,取得较单独应用 某种药物更好的效果。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呼吸道梗阻
01
确保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使用合适的面罩和通
气导管,确保有效通气。
低氧血症
02
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浓度和通气量;对于严重低氧血
麻醉学期末重点
麻醉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1.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是一类能暂时地,可逆地阻滞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递,引起相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感觉和运动丧失的药物,简称局麻药。
2.局部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一区域神经传导的麻醉方式.3.表面麻醉(surface Anesthesia):是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和局部黏膜表面接触,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产生无痛的感觉。
4.区域阻滞(regional block):围绕手术区域,在其四周以及基底部注射局麻药,暂时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传导的局麻方式。
5.静脉局部麻醉(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指在肢体近端安置止血带(使静脉回流小范围内受阻),由肢体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局麻药从外周血管床弥散至伴行神经来阻滞止血带以下部位肢体的麻醉方法。
6.蛛网膜下隙阻滞(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的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
7.硬脊膜外隙阻滞(epidual anesthesia):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神经传导的方法,包括骶管阻滞。
8.全身麻醉: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的麻醉方式。
9.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是指经呼吸道吸入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
10.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11.肌肉松弛药(muscle relaxants):简称肌松药,能阻断神经肌肉传导而使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隙阻滞间接作用(全身影响)(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血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周围循环变化皮肤温暖红润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心脏功能做功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氧供减少,氧耗减少更多对循环系统的影响:(2)对呼吸的影响低位脊麻对通气影响不大。
阻滞平面上达颈部时,膈神经被阻滞,可发生呼吸停止。
术前用药或麻醉辅助用药量过大。
高位脊麻时,PaO2降低,PaCO2轻度升高。
平面过高,诱发支气管痉挛。
(3)对胃肠道的影响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加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入胃(4)对生殖泌尿系统影响肾血管阻力不受交感神经控制,脊麻对肾的影响是间接的。
血压降至80mmHg时,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低于35 mmHg时,肾小球滤过停止。
尿潴留常用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①纯度较高的普鲁卡因,150mg/支。
②使用时用5%葡萄糖溶液或脑脊液溶解至总量3m1,使成5%浓度。
③成人一次用量为l00-150mg,最多不超过180mg。
④普鲁卡因的起效时间约l一5分钟,作用时间3/4一l小时。
⑤为了延长作用时间,药液内常加0.1%肾上腺素0.2-0.3ml,这样作用可持续l-l.5小时。
丁卡因①丁卡因白色结晶10mg/支。
②使用时用脑脊液lml溶解,再加10%葡萄糖溶液和3%麻黄碱溶液各1m1,配成所谓1:1:1溶液,其丁卡因浓度为0.33%。
也可用5%葡萄糖溶液溶解至1.8ml,加0.1%肾上腺素0.2m1,配成0.5%溶液。
③丁卡因成人一次常用量为10mg,最多不超过15mg。
④其起效时间较长,约5~lO分钟,作用时间2~3小时。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常用剂量为8~12mg,最多20mg。
浓度0.5%~0.75%,用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溶液。
持续2~2.5小时,诱导时间5~10分钟。
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阻滞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直接作用⑴一过性脑脊液压力升高,头晕⑵大量局麻药进入循环而引起惊厥⑶长时间内累积性吸收比超量药物骤然进入循环易为病人耐受间接作用低血压引起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神经性因素⑴阻滞交感神经传出纤维,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扩张⑵平面在T4以上时,心脏交感神经纤维麻痹,心率慢,心脏射血力量减弱药理性因素⑴局麻药吸收后抑制平滑肌、阻滞-受体,心排血量减少⑵肾上腺素吸收后兴奋-受体,心排血量增加,周围阻力下降局部因素局麻药注入过快,脑脊液压力升高,血管张力及心排出量反射性升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阻滞平面T8 以下时无影响,T2~4或颈部,膈神经受累,通气量下降局麻药种类、浓度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影响小,依替卡因影响大;0.8 ~1%利多卡因对运动神经纤维影响最小特殊病人老人、体弱、过度肥胖其它因素术前用药、手术硬膜外阻滞失败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穿刺点离手术部位太远,内脏神经阻滞不全;多次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粘连阻滞不完全麻醉药的浓度和容量不足;导管进入椎间孔;导管未能按预期方向插入完全无效导管脱出、误入静脉;导管扭曲、被血块堵塞;穿刺失败穿刺失败体位不当、脊柱畸形、过分肥胖、穿刺点定位困难;穿刺针误入椎旁肌群或其它组织全身麻醉理想的吸入麻醉药不燃烧,不爆炸在CO2吸收剂中稳定麻醉效价高,能同时使用高浓度氧气血/气分配系数小,麻醉加深和减浅迅速体内代谢率低,代谢产物不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不刺激呼吸道,适用于吸入麻醉诱导不抑制循环功能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不导致心律失常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耗氧量,不增加颅内压,不诱发癫痫不致畸,不致癌理想的静脉麻醉药易溶于水,稳定,无组织刺激性起效快,清除迅速可控性强,代谢产物无生物活性或毒性不抑制呼吸、循环镇静无不良反应无组胺释放硫喷妥钠主要优点:全麻诱导迅速可靠;单次注射苏醒快;脑血流减少;颅内压下降;脑氧耗量下降主要缺点:抑制循环;反复注射体内蓄积;无镇痛作用;诱发喉和支气管痉挛氯胺酮兼有镇静,镇痛作用木僵状态,分离麻醉Dissociative anesthesia苏醒期幻觉,恐惧等心理反应,提前给予苯二氮卓类可预防.分泌物增多,应提前给予抗胆碱药不宜用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动脉高压颅内压高,青光眼病人可用于呼吸道应激性高的病人及小儿麻醉主要优点:具有镇痛作用;支气管扩张;易保留自主呼吸;意识与感觉分离现象,因此称之为“分离麻醉”主要缺点:苏醒时常有不愉快的梦幻、恐惧、及情绪改变交感神经兴奋,有心肌抑制作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抑制咽喉反射脑血流量,耗氧量和颅内压增加丙泊酚不宜与任何药物混合;超短效,30秒起效,维持7分钟;剂量相关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抑制减低颅内压和脑代谢率;无镇痛作用主要优点:全麻诱导迅速可靠;注射后无体内蓄积,清醒完全彻底;脑血流、耗氧量和颅内压下降;有镇吐和抗搔痒作用主要缺点:心搏出量减少: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无镇痛作用:注射局部疼痛依托咪酯用于危重病人的麻醉诱导,0.3mg/kg.;起效迅速,维持3-5分钟对循环系统无影响;对呼吸系统无抑制无镇痛作用;肌震颤;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主要优点:对循环系统几无影响;无明显呼吸抑制;降低脑血流和颅内压主要缺点:无镇痛作用;注射后可出现肌震颤;反复给药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咪达唑仑苯二氮卓类,1976年合成,水溶性;剂量相关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快,半衰期短,安全性大用于麻醉诱导和静脉复合麻醉;镇静,抗焦虑,提高局麻药中毒阈值;诱导:0.1mg/kg,30秒起效;17分钟意识恢复主要优点: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顺行性遗忘,无术中记忆;中枢性肌肉松弛主要缺点:呼吸抑制;无镇痛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和血压肌肉松弛药:不是全身麻醉药应用目的:实施控制呼吸手术区骨骼肌松弛气管内插管需控制呼吸的检查和介入治疗使用呼吸机病人和防治严重的肌肉抽搐泮库溴铵潘龙:长效;无组胺释放作用;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病人慎用;ED95为0.06mg/kg 哌库溴铵阿端:长效;无组胺释放和迷走神经阻滞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病人;ED95为0.05mg/kg阿曲库铵.卡肌宁.:苯肼异喹啉类;组胺释放作用,导致皮肤红,低血压,支气管痉挛和类过敏反应.;Hofmann降解;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病人;ED95为0.25mg/kg维库溴铵.万可松.仙林:短效;无组胺释放作用;心血管系统影响小;目前应用最多的肌肉松弛药;ED95为0.1mg/kg罗库溴铵爱可松:分子结构类似维库溴铵;起效快;无组胺释放作用;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ED95为0.3mg/kg常用肌松药比较吸入麻醉的优缺点优点:作用全面overall effect麻醉深度易于监控easy monitoring心肌保护作用myocardial protection缺点: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肝毒性hepatotoxicity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 inhibition恶心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静脉麻醉的优缺点Advantages:no stimulusno pollutionno inhibition of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Disadvantage:individual differencecontrol difficultyexcept ketamine, no analgesic effect全身麻醉的适应证对生命功能(特别是自主呼吸)有较大干扰的手术或有创检查不合作病人清醒病人不能耐受的特殊医疗干预病人必须保持难于耐受的特殊体位或长时间的固定体位时必须机械通气全身多部位的手术伤害性刺激强烈检查和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心房纤颤电复律不能实施局部麻醉手术病人要求危重病人降低全身和重要器官的耗氧量心肺脑复苏关于高血糖加重脑损害的机制:(1)脑内葡萄糖浓度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当急性脑血管病时,病灶处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大量葡萄糖无氧酵解,产生大量乳酸,造成严重的乳酸中毒,加重脑组织的损害;(2)血糖升高使神经元内线粒体肿胀和破坏,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破坏血脑屏障,加重脑水肿;(3)高血糖使血液黏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4)高血糖不利于脑血早期灌流的钙离子恢复,而细胞内大量的钙离子堆积,即钙超载加剧水钠潴留和自由基损伤,从而加速神经的坏死过程。
复苏的特殊情况—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的典型症状有胸部不适,上身的其他部位不适,呼吸短促,出汗,恶心及轻度头痛。
典型的AMI的症状会持续超过15分钟。
EMS评估和处理:●监测、ABC支持,准确提供CPR和除颤;●给予阿斯匹林和考虑氧疗、硝酸甘油,必要时给予吗啡;●获取12导联ECG;如ST段抬高:转运期间提前向接收医院预警或解释;告知症状发作和开始医学处理的时间;●提前告知医院以调动需要进行STEMI的资源;●如考虑院前溶栓,使用溶栓清单复苏的特殊情况—中风中风的征象及症状包括突发性面部、手、脚的麻木或无力,尤其是发生在身体的一侧,突发性意识丧失,说话或理解困难,突然一只或双眼视物困难,突发性行走困难,头晕,失去平衡感及协调感,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EMS评估和处理:ABC支持,必要时吸氧;院前中风评估;确定发作时间(最后发现正常的时间);送往并提前通知有中风处理能力的医院;复苏的特殊情况—哮喘病理生理:l 支气管收缩、l 气道炎症、l 粘液阻塞严重的哮喘并发症包括张力性气胸、肺叶膨胀不全、肺炎、肺水肿,均会导致致命。
严重的哮喘通常会出现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静脉回流减少所引起的低血压。
最常见死因是窒息。
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哮鸣是常见的症状,但哮鸣的严重性与气道阻塞的程度不相关。
没有哮鸣可能意味着严重的气道阻塞,而喘鸣的增强反而暗示气道对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反应良好。
血氧饱和度(SaO2)的水平可能反应不了肺泡通气不足的进展情况,特别在吸氧的情况下。
治疗开始SaO2可能会降低,这是因为β2受体激动剂不仅会舒张支气管,还会扩张血管,从而引起肺内分流增加。
主要治疗措施:以吸氧、扩张支气管药物及类固醇激素。
辅助措施: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哮喘病人引起的心脏骤停在BLS 阶段治疗措施无发生改变。
应遵循标准的ALS指南内源性PEEP 在心脏骤停的哮喘病人可能相当严重,低呼吸频率和小潮气量的通气策略是合理的。
停搏期间可以考虑将管道从面罩或呼吸机作短暂的分开;胸壁按压以减轻空气滞留被认为是有效的。
对于所有心脏骤停的哮喘病人,尤其是正在进行通气的病人,应注意考虑张力性气胸的诊断可能,并及时作出处理复苏的特殊情况—过敏反应BLS的更改:气道早期快速的高级气道管理是紧迫的,不容许任何的拖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