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高中数学课题教学设计案例.docx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5篇)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5篇)【篇1】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教学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注意: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_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篇2】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很普通的一个空间图形。
“二面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B)中9.7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又要重点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它是为了研究两个平面的垂直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基础。
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知识乃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秀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秀4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指导思想: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上学期期末考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于高一期末考有进步,但还不是很理想,理科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本学期将增大,加上学业水平考试,所以本学期学生面临的压力将更大,任务艰巨。
三。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分析: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数学选修2-2,2-3和学考复习。
(1)认真把握“标准”的教学要求。
(2)通过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3)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4)把握学考大纲复习标准四、主要措施1、明确一个观念:高考好才是真的好。
平时不好高考肯定不好,但平时红旗飘飘高考时未必红旗不倒。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照顾到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起点要高,注意培养后劲,从整体上把握好的自己的教学。
2、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3.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二以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大纲和考纲为指导,以课本和大纲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仅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而且要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本学期执教班次是高二6班的文科班的数学教学,基础好的学生较少,绝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极差。
且成绩参次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本学期数学教学上新台阶。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优秀3篇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优秀3篇篇一:高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篇一一、复习内容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二、复习重点向量的概念及运算法则的运用及其用向量知识,实现几何与代数之间的等价转化。
三、具体教学过程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回家做作业。
其具体步骤是:相应知识的系统梳理;典型例题的摘录;搜集平时作业,测验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错误;提出针性训练的练习题;准备思考题,以及家庭作业。
学生的准备可以从中选择一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选。
2、学生可以分为出题组、答题组和归纳组(每组3~4人),三个小组又可构成一个大的探究组,各小组的角色在其过程中可以互换;教师从旁引导,控制教学节奏,并有机、适时地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作相应的释疑,最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和表达最完整的归纳展示给学生。
出题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出题意图后,可以自编或在课本、资料中寻找适当的例题。
答题组:迅速给出题目答案或解题思路步骤(由学生自己讲解),同时确立该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和方法,并互相讨论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和容易忽视的问题。
归纳组:对照相应的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项。
并以书面的形式给出,可充分利用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3、教学中教师按上述环节顺序,让每一环节准备相同内容,学生自己选择一人担任主讲,其余同学组成评议组,主讲讲解完后,由评议组补充、完善或评价、矫正……。
4、教师控制教学节奏,并有机、适时地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作相应的释疑。
5、在学生自己完成这一复习环节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师的精选题例题的讲解,同样采用启发讨论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问题的解答。
6、课尾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小结(由学生自己完成),并评选本课“主讲明星”与“评议”。
四、案例分析及其反思1、让学生走上讲台,既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满足其表现欲,尝试成功感,又让学生亲历知识掌握的构建过程。
2、由于要自己完成课前的准备作业和讲解内容,迫使学生进行章节的全面复习,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这一复习环节,却真正达到了学生自觉地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7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7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中优化问题的学习,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2。
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如何建立实际问题的目标函数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问题1把长为60cm的铁丝围成矩形,长宽各为多少时面积最大?问题2把长为100cm的铁丝分成两段,各围成正方形,怎样分法,能使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各最小?问题3做一个容积为256L的方底无盖水箱,它的高为多少时材料最省?二、新课引入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导数求最值的方法,可以求出实际生活中的某些最值问题。
1。
几何方面的应用(面积和体积等的最值)。
2。
物理方面的应用(功和功率等最值)。
3。
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利润方面最值)。
三、知识建构例1在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铁片的四角切去相等的正方形,再把它的边沿虚线折起(如图),做成一个无盖的方底箱子,箱底的边长是多少时,箱底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多少?说明1解应用题一般有四个要点步骤:设——列——解——答。
说明2用导数法求函数的最值,与求函数极值方法类似,加一步与几个极值及端点值比较即可。
例2圆柱形金属饮料罐的容积一定时,它的高与底与半径应怎样选取,才能使所用的材料最省?变式当圆柱形金属饮料罐的表面积为定值S时,它的高与底面半径应怎样选取,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说明1这种在定义域内仅有一个极值的函数称单峰函数。
说明2用导数法求单峰函数最值,可以对一般的求法加以简化,其步骤为:S1列:列出函数关系式。
S2求:求函数的导数。
S3述:说明函数在定义域内仅有一个极大(小)值,从而断定为函数的最大(小)值,必要时作答。
例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的内阻为,电动势为。
外电阻为多大时,才能使电功率最大?最大电功率是多少?说明求最值要注意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也就是说取得这样的值时对应的自变量必须有解。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必备3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教学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注意: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练习: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⑴(x-2)2+(y+3)2=3⑵x2+y2=2⑶x2+y2-6x+4y+12=0⒊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精选12篇)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精选12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
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7篇)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7篇)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更是现代社会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以下是准备的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篇1)教学目标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具准备投影片1张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
(放投影片)(Ⅱ)讲授新课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2,3,4,5,6;①10,8,6,4,2,…;②生: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2≤n≤6)对于数列②-2n(n≥1)(n≥2)对于数列③(n≥1)(n≥2)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即:即:即:……由此可得:师: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n≤6)数列②:(n≥1)数列③:(n≥1)由上述关系还可得:即:则:=如:三、例题讲解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1)由n=20,得(2)由得数列通项公式为: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高中数学教案实例
高中数学教案实例【篇一: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课题 :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设计思路:1、函数及其图像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既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像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我们知道:函数的表示法有3种:列表、图像、解析法,以往函数的学习大多只关注图像的作用,这其实只借助了图像的直观性。
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函数是片面的。
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的研究方法,以便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2、本节课我努力做到:①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③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案【篇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默认分类2009-10-11 07:29阅读69评论0字号:大中小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高度概括地说,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即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合作就是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创新就意味着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全)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全)获奖作品汇编(上部)目录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对数的概念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1、循环结构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14、函数yAin(某)的图象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18、正弦定理(1)19、正弦定理(2)20、正弦定理(3)21、余弦定理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前言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获奖文章的排序原则,并非按照获奖名次的前后顺序,而是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5的内容顺序,进行编排的。
部分体现大纲教材内容的文章则排在后面。
不管你获得的是哪个级别的奖项,你们都可以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你们用心、用汗浇灌出的果实,它记录了你们奉献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书中每一篇的教学设计都耐人寻味,都能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和启迪.你们是优秀的,在你们未来悠远的职业里程中,只要努力,将有更多的辉煌在等待着大家。
谢谢你们!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一、教学内容分析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
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
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完整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docx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必修 5》1.1.2 余弦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课题课标要求认知层次知识点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1 余弦定理及证明 √2 用定理解三角形√1. 引导学生用向量独立地推出余弦定理,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概括这一定理。
目标设计2. 要求学生能根据余弦定理解以下两类问题: ( 1)已知两边夹一角求第三边; ( 2)已知三边求三角。
教学情境一: ( 问题引入 )在ABC 中,已知两边 a,b 和夹角 C ,作出三角形。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 1. 第三边 c 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 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uur ruur r uurr r rrr r如图,设 CB a , CA b , AB c ,那么 c a b ,则bcr 2r rrrrrcc c a babrr rr rr rCBa ab b2a bar2r 2rra b 2a b从而 c 2 a 2 b 2 2ab cos C ,同理可证 a 2b 2c 2 2bc cos A , b 2 a 2 c 2 2ac cos B于是得到以下定理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 a 2 b 2 c 2 2bc cos A ; b 2 a 2 c 2 2ac cos B ; c 2 a 2 b 2 2ab cos C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对应问题 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
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 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 (由学生推出)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cosA b2 c2 a2;cosB a 2 c 2 b2;cosC b2 a2 c22bc2ac2ba[ 理解定理 ] 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5篇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以《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争取20__年高考获取全面胜利。
二、学情分析:7班全班现有41人,经过两年多的高中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语文学习能力,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够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更有不少同学缺乏应试能力,还有一些同学对语文科学习不够重视,书写潦草,答题不规范。
8班全班现有40余人,多数同学语文基础较差,语文应试能力不高,语文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同学之间语文成绩不平衡,甚至差别很大。
但职高语文考试能力要求不是太高,只要努力,明年高考一定会有好成绩的。
三、考点分析: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字音字形,实词虚词,熟语,病句,标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八种修辞方法,名言名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文言翻译,文言文分析综合,现代文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学类实用类的阅读要具备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写作能力。
四、具体措施:1. 制定长远的计划及详细的短期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
2.向45分钟语文课堂教学要质量。
高三学生多数同学把课外时间都给了理化和数学,如何提高语文成绩,只能是向45分钟的语文课堂要效率,在备课时要大量参考多种资料,力求知识的新、全、准。
高中数学教案(8篇)
高中数学教案(8篇)高中数学教案篇一1.课题填写课题名称(高中代数类课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
.。
.。
.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
.。
.。
.(讨论、发现、探究),提高。
.。
.。
.(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1)讨论法(2)情景教学法(3)问答法(4)发现法(5)讲授法5、教学过程(1)导入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奇函数的定义)。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
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分组判断几组函数图像是否为奇函数,并归纳奇函数图像的特点。
设置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否为奇函数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下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2.高中数学教案格式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3.高中数学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高中数学教案案例(素材18篇)
高中数学教案案例(素材18篇)高中数学教案案例篇1__月,我在江苏连云港新海高中上了一节《椭圆的几何性质》公开课。
这节课从准备,到与组内老师探讨、交流,并修改、上课,直至最后聆听各位老师和专家的指导,都让我受益非浅。
本节课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完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来探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主要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让学生了解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又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利用曲线方程来研究其性质的过程,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是围绕着探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进行的。
因此,依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目标,将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按照椭圆方程来研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学生感到困难,且如何定义离心率,学生感到棘手,所以我将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然而,课后的反思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在讲解“顶点”定义时,单纯定义为椭圆与坐标轴的交点,没把握住顶点的重要特征,即“顶点是椭圆与其对称轴的交点”,如果把握住这一点,在讲解时就应先讲“对称性”,再讲“顶点”;二是本节课对几何性质的导入,是由学生回顾上节所讲特征三角形的三边与的大小关系开始的,而多数人对特征三角形的记忆是很模糊的,上节课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吸收的并不好,如果把它放在本节课“顶点”之后再讲解,会显得更自然一些;三是“对称性”的讲解过于单薄,学生既然很快就观察出了这个性质,何不趁热打铁,再从代数的角度证明一下呢?过于避重就轻的做法不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上的几点不足都提醒我今后要在研究教材上下更多的功夫。
还有在讲解完“对称性”、准备讲“离心率”之前,我穿插了一道“画椭圆的简图”的题目。
并提圆相似吗?椭圆呢?引起了同学们注意。
这道题起到了较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刚学的性质,又引发了一个问题:椭圆的“扁”的程度与哪些要素有关。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4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4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课程说明(一)教材分析:此次一对一家教所使用教材为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
辅导内容为第一章第二节等差数列。
前一节的内容为数列,学生已初步了解到数列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首项,什么是通项等等。
以及了解到什么是递增数列,什么是递减数列。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的铺垫,可以让学生更自主的探究,学习等差数列。
而我也是在这些基础上为她讲解第二节等差数列。
(二)学生分析:此次所带学生是一名高二的学生。
聪明但是不踏实,做题浮躁。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
每次她遇到会的题,就快快的草率做完,总会有因马虎而犯的错误。
遇到稍不会的,总是很浮躁,不能冷静下来慢慢思考。
就由略不会变成不会。
但她也是个虚心听教的孩子,给她讲课,她也会很认真地听讲。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的配合,让她能够懂得什么是等差数列,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让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学会自己对公式的推导。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3、在教学中让她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来明白推理的艺术,并且培养她学习,做题条理清晰,思路缜密的好习惯。
4、让她在学习,做题中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她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培养她对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
耐心地解决问题。
5、让她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独特的美,能够爱上数学这门课。
并且认真对待,自主学习。
(四)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掌握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以及其性质。
并能独立的推导。
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并且能把相应公式与题相结合。
(五)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及其意义。
2、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应的题中。
二、课前准备(一)教学器材对于一对一教教采用传统讲课。
一张挂历。
(二)教学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有规律数据的观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前一节所学,思考有什么规律。
从生活中着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更积极地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优秀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优秀4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一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去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不把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适宜的认知和合作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认知策略,从而对教学目标进行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白话文】。
可见,探究式教学主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2、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探究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具体地说,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展开的。
这个学习环境具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它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以自己的方式检验其设想。
二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研究中能明确方向。
这说明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创造出一种智力交流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发现规律。
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1)问题性。
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
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探究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恰当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两篇.doc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两篇第1条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集合与函数概念练习作业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1)(人民教育版)3 、设计思想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
数学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
让学生逐渐理解数学、理性精神的思维方法,体验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和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4 、教学目标1。
了解函数、发展概念的形成历史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享受通过合作学习分享知识的快乐。
3.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困难训练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准备] 1。
将4 ~ 6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并确定一人为组长。
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2.这个话题是基于个人兴趣来初步确定实习的话题。
教师应该去每个小组了解主题选择,并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主题。
参考主题(1)功能生成的社会背景;(2)功能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3)功能符号的故事;(4)数学家(如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伯努利、欧拉、柯西、狄利克雷、罗巴切夫斯基等。
)和职能;(5)也可以画出题目3。
根据个人情况和优势分配任务,在小组讨论后,组长将决定每个人的具体任务。
4.通过各种方式为所选主题收集数据(相关书籍-功能在你身边、世界功能通史、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等。
);相关网页-WWW 、XXXX(日期、月份、月份、年份)学科带头人和参与者、教师评论和等级文本注释(指出参考文献或相关网页)5。
投影仪、多媒体;6.将每个小组的实习报告张贴在班级的学习栏中,以便学生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 1。
展示主题交流、分享实习报告2。
交易所、份额(由几个学科的代表主持。
集团推荐中心发言人;以下记录都是发言摘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课程可选内容的资源——数学建模、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案例1.升旗中的数学问题(一)问题情景和任务问题情景:在不同地区,同一天的H出和H落吋间不尽相同;对一个地区而言,H岀日落时间又是随FI期的变化而变化的。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伴着太阳升起、伴着太阳降落,下表给出了是天安门广场2003年部分LI期的升、降旗时刻表:任务1:试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分析升、降旗时间变化的人致规律;建立坐标系,将以上数据描在坐标系中;任务2:分别建立I」出时间和I」落时间关于I」期的近似函数模型;利用你建立的函数模型,计算“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的升、降旗时间;任务3:利用年鉴、互联网或其它资料,查阅北京天安门2003年升旗时间表,检验模型的准确度,分析误差原因,考虑如何改进口己的模型。
任务4:你所生活地区(城市、省、乡村等)某年不同的日期的“日出和FI落”的时间, 建立一个函数关系。
(二)实施建议与说明通过对升旗中数学问题的求解和讨论,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体验数学建模的基木过程,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理解用函数拟合数据的方法,捉高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处理、从中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探求活动屮,要特别重视观察、分析、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现代技术的合理使用、数学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原因分析。
1•组成学习探究小组,集体讨论,互相启发,形成可行的探究方案,独立思考,完成每个人的“成果报告”。
2.任务1的建议:为了便于在坐标系中观察表中数据,选择适当的计最单位,如升旗时刻以10分之为一个单位,H期可以天为单位,即1月1 H为第0天,12月31日为第364天;可借助图形计算器或其它工具绘制各点,3.任务2的建议: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访问家长、地理老师等,结合散点图,选择学过的适当函数, 作为刻画该关系的模型;要应注意关键数据(如最早升(降)旗时间和最迟升(降)旗时间等)在确定拟合函数参数小的作用;4.任务3的建议:根据观察坐标平而上所绘制点的走向趋势,对以考虑分段拟合函数。
5.“成果报告”的书写建议成果报告可以下表形式呈现。
表1:探究学习成果报告表年级 ________ 班—完成时间_________、参考文献:4、成果的自我评价:(请说明方法或原理的合理性、特色或创新点、不足之处等)5、拓展(选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新问题,可以延伸或拓广的内容;得到的新结果或猜想等6.体会:描述在工作中的感受5.成果交流:建议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在班级中报告研究成果,交流研究体会。
6.评价建议:在评价中,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善于发现别人工作中的特色,以下几个方血的内容可作为重点考虑:(1)求解过程和结果:合理、清楚、简洁;(2)独到的思考和发现;(3)提出有价值的求解设计和有见地的新问题;(4)发挥组员的特长,合作学习的效果;(5)合理使用技术;(6)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参考信息第七届数学知识应用初赛试题题目:在不同地区,同一天的口出和口落时间不尽相同;对一个地区而言,日出L1落时间有时虽日期的变化而变化的。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伴着太阳升起,伴着太阳降落。
表1是天安门广场2003年部分FI期的升旗吋刻,表2是天安门广场2004年2月部分日期的升旗时刻。
请回答卜•而的问题:(1)建立坐标系,将表1数据描在坐标系屮;(2)根据已给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估算200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升旗时间:(3)如果你打算在“五一”观看升旗,选择什么吋间到达观看点?表1表2解:(1)将数据描在坐标系中,如图1-23(2)天体运动具冇很强的周期性,所以UHIU落时间成周期变化。
观察题内两表,2003年2月10日升旗时间是7: 14, 2004年2月9日是7: 15, 2刀11 FI是7: 13,可以认为,在这儿天,两年的升旗时间是相同的;2003年3月2日升旗吋间是6: 47, 2004年2月27日是6: 52, 2 M 29 H是6: 49, 再过两天就是3刀2口,显见,在这儿天,两年的升旗时间也是相同的。
y=ax+b xw[3 , 5. 5]记作瑞,讪日就记作5,于是有:)9,27 z5— = 4 — a + b 60 30「9 <15 k4— = 5 — a + b 60 31得 y 二-0. 5709x+8. 114对于 x=5,有 y=-0. 5709 x 5+8. 114=5. 265.26 月为 5: 15所以,200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升旗时间约为5: 150(3)因为5: 15是个近似值,且是估值,为了确保不误事,所以,2004年“五一”观看升旗,就应该在4: 59 (2003年5刀16日的升旗时刻)至5: 15这段时间到达。
2. 正方体截面的形状(一)问题情景与任务用一个平而去截正方体,截而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取4月28日的5: 19和5月16日的4: 59,因为升旗时间是早上,所以5刀16日就不妨设函数模型为图 1—231.给出分类的原则(例如:按截面图形的边数分类)。
按照你的分类原则,能得到多少类不同的截而?设计一种方案,找到截得这些形状截而的方法,并在正方体中画出示意图。
2.如果截面是三角形,你认为可以截出几类不同的三角形?3.如果截面是四边形,你认为可以截出几类不同的四边形?4*.证明上而的结果。
5*.截面多边形的边数最多有几条?请说明理由。
截面可能是正多边形吗?可能冇几种?应出示意图。
7*.如果截lij是三介J形,其liU积最人是多少?画出示意图。
8*.你还能提岀哪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实施建议与说明该课题学习设计的意图1.按课标要求,在高中阶段金少要冇一次数学探究活动和数学建模活动,而活动的开展是要有一个渐近的过程的,学生需要一个逐步适应、了解和认识白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所以在本模块设计该课题,是为实施更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做准备。
2.该课题涉及内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直观图画法。
涵盖了立体几何中的相当多的概念、定理,木课题学习的过程是对立体几何知识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应用的过程。
3.该课题的学习很好的体现了立体儿何初步一章的基本要求:有助于认识空间图形,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儿何直观能力。
4.在本章末安排该课题学习,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丿施展所学的舞台;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借此课题的研究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应用和反思,加深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该课题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认识数学研究中直观和严谨、感性猜测和理性推理的关系,鼓励学生发挥口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题学习的实施建议采用形式:形式一(能有效节省课吋,但要求学生已初步具备一些自主探索、学习的经验和能力):首先分组(2-3人)进行课下讨论研究,适学生悄况,可建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研究,最后形成小组的学习报告。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报告完成情况,在课上让部分小组报告他们所得到的结果,阐述理山。
并回答教师或英他学牛提岀的问题,共同研究讨论。
形式二(需要较多课吋,适合于没有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经验的学生,有利于他们初步认识、了解口主学习的开展):让学生课前准备几个正方体模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发现。
可以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对引导问题逐一研究讨论,分组报告研究结果,阐述理由,并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质疑。
对课上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或是山此而引发的新的问题,可以布置给学牛课下去探索、研究,并完成研究报告。
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报告。
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无论是课下指导,还是课上教学实施过程zm,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牛从直观、感性的猜测,到严密、理性的思考和推理论证上来,帮助学牛认识到两者在数学研究中的关系; 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吸纳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并从中吸取友谊经验;注意帮助学生清塑、一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
2.采用形式一时,教师应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加强对学生H主研究、学习的指导;对没能在课上进行报告的小组,要进行及吋鼓励性评价,积极肯定其长处,并指出不足Z处,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冃的是让所有学生从中受益。
3.釆川形式二时,教师除了要关注1.中要点外,要特别注意是引导学牛进行主动研究、学习,而不是取而代之,白己给学生讲解。
此外,在布置的课下任务中,可以适当拓宽一些, 不必仅局限于该课题学习内容本身。
如:(I )通过对正方体棱上点确定的截而的作图方法的了解,利用儿何画板制作课件,通过课件进行研究。
(II )研究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截面形状及性质:与棱平行的截面;与体对角线垂直的截面;等分正方体的截血等。
(III)一个装有定量液体(不满)的封闭中空的正方体随着位宜的某种规则(如:以一棱为轴旋转)变化,液体与正方体各接触而的而积有怎样的性质,各接触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处于何位置吋接触而最小?何位置时液而而积最小?(IV)研究其它几何体截而形状。
4.帮助、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学习报告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课题学习屮发现的新问题,可拓展的或与其相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白我评价,包括探究方法或原理的合理性、特色或创新点、不足Z处等;课题学习的反思和体会,包括他人的哪些工作、研究方法是值得你学习借鉴的,某种特别的感受等。
(三)教学参考信息1.课题学习报告的结构形式:“正方体截面形状问题”课题学习报告—年级—班完成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名称:研究的简要过程和方法,相关信息及参考文献的来源和出处等初步结论(写明所得结论的性质,如由实验观察得到、猜想、已证、能证、待证、已构造出、已找到实例等等)发现的新问题、可拓展的、相关的问题初步结论(写明所得结论的性质,如由实验观察得到、猜想、已证、能证、待证、已构造出、已找到实例等等)课题探究的白我评价课题学习的反思和体会若上表填写时地域不够,可以自己增加副页,也町以自己设计一个研究报告的报表。
2.课题研究的部分结论图1-(1)多边形的种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截面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可以是等腰,等边)•如图1-21 ,12 2 _ 2°2=夕2 +小2 <员+。
2,由预先定理cosA= —>0,所以边°所对角为锐角,2bc同理可得其余和也为锐角。
或由图可知边。
所对顶点在以d为直径的圆外,所以该角为锐介, 同理其余角也为锐角。
(3)因为止方体的六个面中,冇三对平行面,截面多边形的边是平面与正方体的面的交线,所以截面多边形最多是六边形,其中四边形截面至少与一组平行面相交,所以四边形小至少有一对边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