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芝加哥学派到结构功能主义
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3)
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3)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
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
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
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
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
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
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工程师詹尼(williamle baron jenney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rancr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包豪斯学派(bauhausschool)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
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
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内容概要:20世纪20年代。
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功能主义是在设计艺术史的发展中形成的,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功能主义设计也应随映时代潮流作出相应的变化,达到与人们的生活要求的需求的平衡。
关键词:功能主义包豪斯发生发展一功能主义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时代的特征便是工具的完善与目标的混乱。
”20世纪世界设计艺术的发展史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便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新流派层出不穷,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于我们今天依然存在并起较大作用的只剩下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
它已经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设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和模式。
二功能主义的发生与其他历史现象的出现一样,功能主义的发生也有着其深远的历史。
由于功能主义是建立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工业革命必然的成为功能主义的前提。
19世纪,蒸汽机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大工业革命,这便是功能主义出现的最基础的物质前提。
由于机器的精确化使设计与生产相分离,设计与手工艺生产之间的区别迅速拉大。
机械化的生产使得“传统的由艺术家和工匠完成的任务面临着被各种机器和新材料取而代之的危险”。
1851年,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隆重登场,展览的场所是被称作“水晶宫”的由约瑟夫·帕格斯通(Joseph Paxton)设计的建筑,而帕格斯通本身是作为工程师而非建筑师。
在这次博览会上一系列由于工业革命带动的新的发明如蒸汽机、引擎、汽锤、车床甚至包括由预制的金属肋拱和薄片玻璃及建成的“水晶宫”都引起了人民对工业革命成果的极大兴趣。
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社会学
2、帕森斯和结构功能主义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 美国社会学第三时期的主角、结 构功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博士论文: 《桑巴特和韦伯理论中的资本 主义概念》(1927) 代表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成名作和 主要代表性著作,1937 ), 《社会系统》, 《行动理论手稿》(合著,1953),《经济 与社会》(合著)。
4、沃思
路易斯·沃思(Louis Wirth, 1897~1952): 芝加 哥社会学学派十分有影响的代表。 其代表著作: 《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1928) 《城市和社会生活文集》(由他的学生在 其去世后于1964年编辑出版) 是国际社会学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的创建人之一,1949 年任该协会第一任主席。
⑤
科技决定论 未来社会学派(科技决定论、技术统治 论) 代表著作: 托夫勒(T. Toffler):《第三次浪潮》 丹尼尔·贝尔(D. Bell):《“后工业社 会”的来临》 赖斯比特(J. Naisbitt):《大趋势》
第四节 社会学在中国
一、社会学的传入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两种传入方式: 引进:中国具有改良主义或民主主义思想 的学者或维新派人物的主动“引进”; 输入:西方传教士与西方社会学者的有意 “输入”。
•《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
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专业性的 巨著 两点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1. 它首创了利用私人文献(波兰农民家 庭成员间的私人信件、日记、自传、 私人文书等)进行社会学研究的新途 径; 2. 它开辟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人 们“生活史”的领域。
2、兹纳涅斯基
结构功能主义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结构图
行动者与外界环境构成的系统
(文化系统)价值观
行动者
有机体 人格系统
目标达成
目标
社会系统(和其他行动者构成的)
• • • • • • • •
(3)、对社会系统的功能分析: 1956年,《经济与社会〉。 经济制度(有机体系统)——适应; 政体(人格系统)——目标达成; 法律和宗教(社会系统)——整合; 家庭、教育制度(文化)——维模。 (4)、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一个系统能否稳定运行,不仅取决于是否具备 满足基本需求的子系统(结构),而且取决于 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对流式的交换关系。
• • • • • • • •
(1)、功能分析的四个基本取向: 显——正 潜——正 显——反 潜——反(默顿认为要特别注意的) (2)分析的步骤: ①明确分析的重点是结构的客观后果(功能); ②要充分认识客观后果的多重性,特别注意潜 在后果(潜功能); • ③确定后果的性质(正功能?反功能?)
三、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功能主义的 完善和发展(严格的分析程序) 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一些概念、问题, 完善和弥补帕森斯功能主义的不足 1、默顿的主要概念(也是默顿功能分析范 式的内容) (1)显功能、潜功能;
启发: ①可以明晰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社会模式; ②促进了对理论上最有潜力的领域的注意; ③意味着社会学知识的重大进步; ④避免朴素的道德判断代替社会学的分析。 (2)正功能、反功能、非功能(推翻功能普遍性假 设); (3)功能接受者(推翻了功能统一性假设 (4)功能替代物(推翻了不可缺少性); (5)结构制约性 2、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
第二编 现代社会学理论
• 背景:20世纪初, 社会学中心的转移。 • 美国成为世界社会 学研究的中心 • 芝加哥学派(微观 研究); • 结构功能主义(宏 观理论)。
教育社会学三大取向
述评教育社会学的三大取向摘要:教育社会学自20世纪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尤其是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并出现了影响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一些主要社会学研究取向,分别有功能取向、冲突取向和互动取向。
这三中取向下的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了教育社会学,并提出了一些令人思索的问题。
关键字:功能主义;冲突主义;互动主义一、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取向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确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范式由规范性研究转向证验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范式齐头并进的是功能主义(又称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盛行,由此出现了教育社会学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派——功能主义学派。
这一学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直到60年代前半期,一直支配着欧美教育社会学舞台。
其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积极地社会功能为基轴来探讨教育现象。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涂尔干、帕森斯、特纳、杜威等人。
结构功能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因素,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连接,并相应地对社会整体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其状态总是平衡的,而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尽管会发生变化,但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经过自我的调节和整合,仍然会达成新的平衡状态。
在帕森斯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社会体系》一书中,所谓社会结构,在他看来,是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会系统”,包含执行“目的达成”、“适应”、“整合”和“模式维护”四项基本功能的完整体系。
这个完整体系被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四项基本功能:“经济系统”执行适应环境的功能;“政治系统”执行目标达成功能;“社会系统”执行整合功能;“文化系统”执行模式维护功能。
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整体的、均衡的、自我调解和相互支持的系统,结构内的各部分都对整体发挥作用时,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维持整体的动态的均衡秩序。
在这里,结构表现为一种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整体稳定社会秩序,而构成社会稳定秩序的关键条件是共同价值体系,要让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体系,并且能把这套价值体系作为行动的依据标准和导向,规范自己的行动或者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结构,成为社会性的共识,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使社会道德渗透到每个人的意识之中,成为社会成员思想意识的组成部分,让整个社会拥有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从而才能使整个社会保持稳定这种把整个社会道德观念传输给单个的个体的过程就是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发展演变
[关键词]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发展演变[摘要]本文论述了作为现代主义核心的功能主义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探讨了功能主义未来的发展趋势.重新强调了功能主义因其合理内核及意识形态背景,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辞海》中功能的解释一指事物的功效、作用,一指事攻和能力.《汉书·杜钦传》〝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与官职〞.本文中所探讨的功能即为事物的功效、作用. 功能主义一词早在18世纪即已出现,当时指的是一种哲学思想.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设计史上的巨大变革,现代主义设计开始萌芽、发生和发展.功能主义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与特征,它以崭新的面貌在19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历史地位.功能主义最具影响力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认为一件物品或建筑物的美和价值取决于它对于其目的的适应性.〞[1]p108 在人类现代设计发展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功能主义始终作为一条主线索贯穿其中,设计终将不能舍弃〝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第一准则.一.功能主义的萌芽和发展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篇章.现代工业设计在轰鸣的大机器生产中孕育,在与传统设计彻底分离的阵痛中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18世纪英国开始的商业化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起点.在商业化的条件下,市场迅速扩展,设计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和工业社会中进行美学与社会交流的载体,开始具有它今天所具有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传统产业的一些消费性用品如家具、小五金、陶瓷等,依然以装饰和趣味为主要因素,实用和功能反倒退居其次.但一些非消费性的工业产品,如机器、仪器和工具,工业革命对其设计带来了巨大变化.在这些生产领域,〝产生了一种直接而坦率的设计语汇,强调产品的使用功能和效率,〞[1]p35标志着设计开始与传统分道扬镳. 图(1-1)所示即1755年由伦敦著名仪器制造师约翰·多伦德(John Dollond)研制的天文尺,它用来测量太阳直径及恒星间距.其设计简洁、明确,真实的反映了仪器的材料、结构和用途,抛弃了任何形式的装饰,预示着将来功能主义设计的出现.从19世纪开始,功能主义的趋向便愈加明显地发展起来. 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拉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为思想先驱的工艺美术运动在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 1834-1896)领导下展开了。
西方社会学派别介绍
西方社会学派别介绍西方社会学派别介绍芝加哥学派20世纪初至30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
1892年美国社会学家A3>.W.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开设了第一个社会学研究生班,与G.E.文森特合写了第一部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1894),并于1895年创立了美国第一个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社会学系创立后,斯莫尔先后聘用了文森特、W.I.托马斯、R.E.帕克、E.W.伯吉斯等人,形成了该系强大的师资阵容。
到20年代,在帕克等人的努力下,该系日臻完善,每年招收 200余名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开设 40多门课程,成为同期美国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学系。
以后影响日益扩大,逐步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学派对新兴的芝加哥城市的社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托马斯和F.W.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是该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芝加哥学派对人文区位、邻里关系、人口、种族、犯罪、贫民窟等问题的研究,是都市社会学研究的范例。
这一时期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果有:帕克等人著的《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1925)、《都市社区》(1926),伯吉斯的《家庭——相互影响的个性之统一体》(1926),L.沃思的《都市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1938),H.佐巴夫的《黄金海岸和贫民窟》(1929),F.R.思雷舍的《团伙》(1927),等等。
芝加哥学派的经验社会学方向对后来美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到了30年代,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相继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中心。
1935年美国社会学会创办了《美国社会学评论》,不再以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刊物为全美社会学会刊。
这一变更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统治地位的减弱。
艺术的自主性:论艺术社会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美学思想彭 锋 / 主持艺术的自主性:论艺术社会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美学思想阳 烁近年来,有学者将艺术社会学归结为三种范式:以卢卡奇、戈德曼、阿多诺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范式;以贝克尔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范式以及以德诺拉为代表的新艺术社会学范式①。
前两类的分类方式主要依据的是偏向艺术和偏向社会学之间的差别,而第三类新的艺术社会学范式则是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和融合。
本文试图通过进一步厘清艺术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来反思这一分类方式的合理性。
一、艺术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关于“何为艺术社会学”一直存在争论,许多学者都曾尝试通过对艺术社会的文献梳理来构建艺术社会学的发展路径②。
下面,本文试图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审视艺术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历史发展和变化。
摘要: 近期流行的一种观点将艺术社会学划分为三种范式:“艺术——社会”学范式、“艺术——社会学”和新艺术社会学。
本文试图通过进一步厘清艺术社会学的发展路径来反思这一分类方式的合理性,并且试图以艺术的自主性为核心重新对艺术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进行重新划分。
关键词: 艺术社会学;审美转向;研究范式;艺术自主性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18 (2022) 02-0119-05The Autonomy of Art: On the Three Developmental Phrases of the Sociology of ArtYang ShuoAbstract : Recently, a popular view divides the sociology of art into three paradigms: "art-society" paradigm, "art-sociology" and the new sociology of ar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flect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is classification by teasing out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rt sociology. It tries to redivide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sociology of art by focusing the art autonomy.Key words : art sociology; aesthetic turn; research paradigm; the autonomy of art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社会学起源于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③。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诞生于1910年左右的美国,被认为是美国传播学的源头。
当时,芝加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哈珀致力于将该校办成美国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并对探索新知和面向社会十分推崇,于是为芝加哥学派的诞生提供了自由的土壤。
芝加哥学派为何衰落?1.结构功能主义与定量研究的结盟力量巨大,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出现,并更加适应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
而芝加哥学派排斥定量方法,这无疑显得有些落后。
2.二战后,美国急于发展经济和政治,对社会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控制,而芝加哥学派提倡的自由观念和理想主义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制,这让他们得不到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支持,日渐式微。
3.芝加哥学派内部近亲繁殖,以及其关注的议题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成果不受重视。
总的来说,是芝加哥学派本身的研究重点与美国当时的国情不符,再加上研究视野狭窄,方法有局限性,最终导致了衰落。
一、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的。
芝加哥派的主要学术成就:1.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2.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城市理论3.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完善4.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二、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即世界经济危机时期,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结构功能论的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在结构功能论看来,社会首先是一个整体。
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①适应:;②达鹄;③整合;④维模2.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供了一种更具弹性的功能分析方法。
三、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透彻的冲突论。
1.刘易斯・A・科塞:功能冲突论。
《冲突的社会功能》社会冲突不只是具有破坏的反功能,也具有正功能。
2.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达伦多夫认为,“我们称作社会分层的不平等体系,只不过是社会权力结构的派生物”这属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冲突论。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五、模式变量理论
• 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因为, 在制度化的现实社会体系中,价值取向 通常反映出“内化于”社会成员人格中 的各种行为规范。对价值取向分类度量 对价值取向分类度量 和综合分析, 和综合分析,可揭示任何具体的社会关 系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 系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为此,帕森斯 在影响社会行动价值取向的诸多因素中 归结出五项主导变量,每项主导变量的 度量区间由两个极值界定:
四个关于发展过程的理论命题
3、包容(inclusion),是指兼容各种分化 结果以稳定新生社会系统的过程。 整合,民主化建设是这一过程的集中反 映。
四个关于发展过程的理论命题
4、价值概括化(value generalization),是 指对正向分化结果进行合法化确认。 特征: 以抽象的共有价值代替各种特殊 规范。
运用帕森斯的模式变量
分析中国社会: • 情感性 与 • 普遍性 与 • 先赋性 与 • 私利性 与 • 扩散性 与 城市: 农村: 非情感性, 特殊性, 自致性, 公益性, 专一性。
六、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
• 社会系统和行动系统都面临着一些大致 相同的基本功能要求 • 基本观点:功能是理解所有的生命机体 的中心概念。 • 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和它们必须满 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的。 亲属关系 职业关系
社会系统的结构分析
• 社会结构的核心概念是 自我 他人 (学生、教师) 社会系统依赖于角色之间在权利和义务 关系上的互补性。维持社会系统的稳定。 先决条件:行动者对同一组价值规范有 共同的理解。制度化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社会结构偏移
• 原因 1. 新成员的加入 2. 人们不按角色期待行动 后果:可能造成结构解体。 调整:社会化和社会监督机制(剔除违规 者)
机器美学及与其相关的部分风格学派简介
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
柯布西埃对于机器的颂扬,在理论上的反映就 是“机器美学”。机器美学追求机器美学追求机 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 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 的、纯而又纯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 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 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在机 器美学被实际应用到机器本身之前,首先在建筑 和一些实用艺术品上得到体现。在这里,对于机 器的兴趣不如说是对于简单、抽象形式的兴趣。 柯布西埃最有影响,也是最受非议的一句名言就 是“住房是居住的机器”。他主张用机器的理性
芝加哥学派简介
• 1.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 基者。 • 2.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 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中主义的羁 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 3.芝加哥学派建筑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 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 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 感。 • 4.其代表人物是沙利文和莱特。
总结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
机器美学总的来说主要解决的是人和机器的问题,这也是 工业时代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果的高度体现。当人类社会向未来 的数字时代迈进的时候,西方以人为本理念已经在各个方面都显现了 它的局限性。我们发现,古代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设计美学观 念,却恰好符合信息时代的新美学观念应该立足于解决人、机器(产 品)、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代中国设计师在整个 人类文明进化的大背景之下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质和历史使命, 才能在向传统追寻文化血脉和灵感启迪时,从文化的发展动因上解读 传统,产生我们应有的洞察力、理解力和美学观,从而在作品中体现 其独特的创造性。因此,在今天我们从新的视角研究机器美学,是为 了以“反传统”的角度审视过去,创造未来,在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 发展过程当中,让我们的美学观念和设计形式从割裂走向融合、统一, 实现一种中华民族设计文化的新生 。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
社会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法国和英国的启蒙时代,但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十九世纪末,当时社会学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社会变革息息相关。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社会学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早期的社会学家主要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规律。
在德国,马克斯·韦伯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强调了理性化和官僚化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权威、传统和理性三种合法性的类型。
他的理论对社会学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在法国,埃米尔·杜尔凯姆也对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维持,提出了“社会事实”的概念,认为个人行为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约束。
他的理论在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整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社会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社会学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例如,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了经济和阶级冲突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他们的理论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批判的视角。
除此之外,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芝加哥学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他们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他们通过进行社区研究和实地观察,推崇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在二十世纪后期,社会学开始关注文化、性别、种族和社会身份等議题。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流派,如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批判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互动,符号互动主义则关注个体之间通过符号和意义交流的过程。
批判理论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指出社会结构和制度对个体的束缚。
当今社会,社会学继续前进并应对新的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交流和社会变迁,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互动方式,同时,社会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移民问题也日益凸显。
构造主义与功能主义
有适者生存。
如果进化原理能够自由地发挥作用,那么所有有机体,包括人类, 都会接近完美。所以,政府最好的政策,就是鼓励公民自由竞争 的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制定的帮助弱者和穷人的计划,只会干扰 进化原理,只会阻止社会不断走向完美。
机能主义的背景: 社会背景、哲学背景、自然科学背景、心理学自身背景
一、机能主义的自然科学背景——进化论
1.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进化论 2.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进化论 《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1859),1500本上市第一天
即告罄 任何一个物种的后代之间,都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些有利于生
测验成绩并不必然意味着儿童有智力缺陷。在使用这样的标签之 前必须保证儿童的身体是健康的、接受测验时是积极的、对法国 文化的了解足以理解测验中的文化因素。
比纳将智力量表看做是识别需要某些特殊教育的儿童的手段。比 纳坚定地认为,如果得到特别的治疗,测验得分低的孩子也能和 受益匪浅。
同时代的智力研究还有斯皮尔曼的一般智力理论。
3.遗传决定论、智力测量等在美国的传播 (1)戈达德Goddard 师从霍尔 相信高尔顿的智力遗传观点 对“卡里卡克”家族的研究: 老马丁的8个孩子中,只有小马丁是低能的。 小马丁的孩子有5个是低能的。小马丁这一支的后代中,很多有
人智力缺陷。 在戈达德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大多数犯罪行为、不道德行为和
和变态者的研究。 5.机能主义者对心理和行为的原因感兴趣,这直接导致其关注动
练迁移、社会现象的测量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1903
二、机能主义的特点
1.机能主义反对构造主义对意识元素的研究。 2.机能主义希望了解心灵的功能,而不是对心灵的内容做静态的
芝加哥学派与高层建筑
芝加哥学派与高层建筑芝加哥学派是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的产生背景源于1871年芝加哥城大火,几乎城市中的大批木材建筑都覆没在这场大火中,城市也因此重建。
为了节省土地,政府迫使建筑师在设计中增高楼层,扩展空间。
现代的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出现。
在此,当时的芝加哥设计师从中形成了趋向于简洁独创的风格流派,这就是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希望使建筑摆脱华而不实的羁绊,主张经典与时代结合的建筑设计。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
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
第一代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沙利文(Louis H.Sullivian 1856--1924)。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鼎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他较为反对浮夸和形式主义。
而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则是弗兰克.赖特(Frank L Wright 1869--1959)。
芝加哥CPS大厦是芝加哥建筑学派中人有力的代表作。
芝加哥学派的设计观念主要是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使他们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环境。
赖特的著作——流水别墅,正是这样的设计。
他们注重室内空间的合理性,力求要做到舒展、自由。
小空间分割要注重其流动性。
这类建筑注重采用纯天然的建筑材料,以求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
高层建筑源于美国芝加哥学派设计者的创作,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是史上第一个高层建筑。
纽约帝国大厦曾为世界第一高大楼和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
高层建筑的优点是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
但有利也有弊,譬如近期上海高楼大火,伤亡惨重,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楼层太高,逃生不便。
而且采光通风性不够好。
总体来说高层建筑,就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其实就是在产品设计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以功能至上而审美其次的一种现代主义设计派别。
设计的功能主义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维特鲁的《建筑十书》。
从这本书中充分了解到了建筑应该考虑到适用,建筑,悦目。
这些对以后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进入了工业社会之后“功能”这一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芝加哥学派沙利文宣扬“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认为“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
他还把他的办公室了注入了这一观点,成为了当时高层办公室的典范。
沙利文认为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
这和当时的其它的建筑风格是不一样的。
在后来的柯布西耶也强调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他和德国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斯密·凡德罗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们都强调建筑应该个工业的发展相适应,强调建筑师应该考虑实用功能和经济,还主张采用新型材料、新结构摆脱传统建筑建立新型建筑。
在1912年格罗皮乌斯创立了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使其在20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他的发展有魏玛、德绍、柏林三个时期。
在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强调工艺、技术、艺术的和谐统一,在设计教育体系和具体的设计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包豪斯在教学方法、形式训练和色彩教育方面都进行了探索。
强调对形式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体系,用三大构成奠定设计教学基础。
设计师利用几何图形和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德绍时期的包豪斯已经走向成熟。
这一时期的设计思想具有高度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征,没有过多的装饰,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有批量生产的感觉。
在1930年米斯·凡德罗担任包豪斯的校长。
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米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
提倡纯净、简洁的设计风格。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第三章 社会问题理论III:结构功能主义
第三章社会问题理论III:结构功能主义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了解和掌握社会问题理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分析视角。
通过用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其特点和主要理论流派观点。
学会应用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观点解释当前中国社会的问题,并对结构功能主义的的局限进行批判。
第一节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发展背景一.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的发展1.结构功能主义的背景20世纪初,社会学的中心开始转移,美国成为世界社会学研究的中心,芝加哥学派兴起,结构功能主义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代表性人物帕森斯在二战时期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通过运用AGIL模式来分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与当时的大背景及人们的愿望相符合。
但二战后环境逐渐稳定,这样庞大的宏观理论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与反驳,符合互动论、冲突论等从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出发进行批判,认为他的功能主义理论太理想化,忽视了社会变迁等真正出现的问题。
2. 结构功能主义主要理论特征结构功能主义通常被简称为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功能学派,是一个社会学流派。
它把社会看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组织化手段的系统,各社会组织有序的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有效功能。
强调整合的作用,忽视冲突。
结构功能主义研究主题:社会系统要维持平衡、稳定,必须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如何满足这些条件?注重和谐、稳定、平衡,忽视冲突、失调、变迁。
3.代表人物(1)涂尔干(Emile Durkheim)涂尔干基于社会结构的观念提出三个基本假设:第一,社会是一个实体,是不可化约的;第二,社会的各个部分可以满足社会实体的基本需求;第三,功能需求是社会需求。
同时,他还强调社会整体的优先位置—结构的自主存在问题。
与其倡导的方法论一致,他指出社会事实并非个人意愿能左右,社会对个人具有制约性,人们的思想结构反映着社会结构的秩序,而且在反映的过程中加强和再现了这些秩序。
功能主义——精选推荐
功能主义百科名片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目录基本释义建筑学解释多面解释产生因素历史变革环节生态更多信息新的趋势展开编辑本段基本释义何为“功能”?对于20世纪初的建筑设计来说,“功能”(function)的以人为本功能主义家具含义是很清楚的,它指人们对一个房屋的“使用要求”,例如保暖、通风、卧室客厅的设施等等。
但是到1950年代出现系统论后,“功能”的含义变模糊了。
在系统设计方法中,用function表示机器内部的传递函数,是输入与输出的比值,这叫机器的“内部功能”,而不是用户在人机界面上的“外部使用方法”。
当设计仪器时,如果一个人说“function”,工业设计师不明白是什么含义,无法进行交流,此词的概念往往引起许多争论。
另一方面,六十年代出现大量新的微电子产品,使传统设计思想感到困惑。
电子元件微型化使用户难以搞情许多产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且这些产品的功能不能通过电子器件外形表现出来,它们象一个“黑匣子”。
人们使用这些产品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从产品的外部形式来了解它的内部功能。
“外形”设计怎么“跟随功能”?许多人开始探索新的设计理论,有人提出“外形跟随美学”,有人提出“外形跟随成本”。
这些理论的潜在思想仍然是在“形式美”的大框架之下,用形式美的方法无法使人“看透”电子产品的功能,也无法设计电子产品外观的可操作性,功能主义和形式美的设计思想对这些产品已经失去意义。
后来人们明白了电子产品外观设计的关键是:应当通过其外形设计,使电子产品“透明”,使人能够看到它内部的功能和工作状态,使它够与用户进行交流。
外国社会学史笔记10结构功能主义
外国社会学史笔记10结构功能主义第9章结构功能主义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长期占有⽀配地位,30年代中,⽶德的去世和帕克的去职,使芝加哥社会学系从此⼀蹶不振,失去其在美国社会学界的领导地位。
⼆战结束后,⼈们渴望建⽴没有战争,没有社会冲突的理想世界,这与帕在其理论中试图得出的解释本世纪上半叶社会⾏动中的⾮理性,建⽴新的道德伦理的结果和愿望相吻合。
帕构筑了结构功能主义⼤厦,使他成为西⽅社会学理论界倍受推崇的⼈物,他希望其社会学理论不仅能解释社会现象,⽽且能在意识上为社会整合作出贡献,他企图排除个⼈偏见,解释集体的秩序和规范。
1937年,帕《社会⾏动的结构》⼀书的出版,可以说是美国社会学发展的⼀座⾥程碑,它开辟了⼀条新的道路,即功能分析的道路;代表了⼀种⽅法的转折,即从早期美国社会学主导的个⼈主义的社会⼼理学向反⼼理学的整体论⽅法的转折。
第⼆次世界⼤战后,功能主义已成为主要的社会学范式。
到了50年代,功能主义不再被⼈看作仅仅是诸多社会学⽅法之⼀,⽽是被视为唯⼀的社会学⽅法,⼀直到6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主导了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向,帕占核⼼地位。
第⼀节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在研究的基本假设上,在使⽤的概念、分析⽅法上,却存在着⾼度的⼀致性。
1st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2nd在研究⽅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向,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及其中维持系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
再次,在研究主题上,基本问题是:⼀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那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以及这些条件是如何得到满⾜的?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些基本的制度模式(结构),⽽这些制度模式之间发⽣着相互⽀持的关系(功能),从⽽保证了社会系统的⽣存。
3rd⼀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法。
狭义的机能主义 杜威,安吉尔,卡尔
安吉尔(1869-1949) 安吉尔主要著作中属心理学的专著有: Psychology ; A introductory study of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human consciousness(1904)
哈维· 卡尔 Harvey A. Carr 1873-1954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 的一个农庄。 卡尔是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晚期代表, 是他把由安吉尔和杜威创建的芝加哥机能 主义心理学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卡尔关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集中体 现在他1925年所著的《心理学:心理活动 研究》一书中, 心理学史家E.G.波林和D.舒尔茨均称该书使 机能主义的心理学体系达到其顶峰,是机 能主义心理学完成形式的表现。
杜威对结构主义的论战
反射弧概念的提出: 反射弧(reflex arc )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神经冲动,经由传 入神经元传至脊髓,而后再由传出神经元表现出反射活 动。反射弧概念是从生理心理学观点,对刺激引起感觉 而感觉引起反应的简单解释。 结构主义分析意识基本元素时,视感觉为孤立元素。杜威 认为,如此无异于将反射弧分为刺激、神经活动及反应 三个孤立元素来解释,这是错误的。 他认为,构成反射弧的三元素不是分离的,是连贯的,而 且完整的反射弧并非从刺激开始。他以儿童手近火焰则 缩手为例,火焰刺激不是反射弧的开始,儿童看到火焰 才是开始,而且火焰热的刺激、感觉、缩手之间不能分 开来研究。 杜威根据反射弧的不可分理念,批评结构主义所持的元素 主义不合理。
杜威(Dewey,John 1859-1952) 三大领域: 哲学:实用主义及工具主义 教育学 :倡导民主教育 强调儿童中心教育 主张从做中学
心理学:美国机能学派中芝加哥学派的 创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翼青发表于 2008-4-2 15:23:00
阅读全文(528)|回复(0)|引用通告(0)|编辑
——兼论美国早期传播思想发展的历史动因
内容摘要:尽管传播学给拉斯韦尔以崇高的地位,但很少真正对他进行深入的研究。拉斯韦尔早年的芝加哥大学经历,使他的传播研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芝加哥学派的烙印。然而,在二战开始后,随着美国意识形态的变革,传播学的知识生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拉斯韦尔介入了战时传播研究项目的研究,并逐渐成为传播学行政研究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一分子,其学术倾向越发保守,并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了福柯关于知识和权力的理论。
其实,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本身是多元的和复杂的。如果说以米德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强调的“传播”是一种仪式或一种信息的共享和互动,那么以帕克为代表的城市社会学则常常强调“传播”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与技术,这是他们不同的学科方向使然。有学者指出:“拉斯韦尔们在进行宣传分析时已不能保持‘传播是关系’、‘社会存在于传播’这样的观点和基本立场。从芝加哥学派那里使用的communication(“传播”、“交流”)到拉斯韦尔使用的propaganda(宣传),名词的转换意味着研究主题的转换:从关注传播作为人类关系的本质以及媒介建构‘大共同体’的希望,转移向了研究大众传播和媒介对舆论可能的操控。”(周葆华,2005:26)这些判断多少有点武断。在芝加哥学派内部,传播从来就不是一个意义明确,没有歧义的概念。除梅里亚姆外,芝加哥学派中还有其他重要学者如帕克也深入研究过宣传,他们也极其关心大众传媒对舆论的操控。
其次,与米德相比,帕克的思想和研究主题可能更接近于拉斯韦尔的学科视角。拉斯韦尔必然会放弃米德的思想,是因为他所受的现代政治学的训练。作为现代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拉斯韦尔把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精英,他指出:“政治学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拉斯韦尔的政治学,大众只是精英的反衬,因此大众不是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拉斯韦尔,1922:15)因此他的研究重点是精英如何控制大众而不是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而他的传播学也必然强调从精英到大众的单向传播而不是互动的双向传播。这种学科视角与符号互动论当然有着巨大的差别,而事实上却与帕克的城市失范与控制研究的主题有相近之处。
其三,拉斯韦尔对于心理学的兴趣,也使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排斥米德而不排斥帕克。拉斯韦尔从很早起就受到了弗洛伊德和华生的影响,而这两位学者的思想在社会心理学层面与米德有着本质的不同。米德是一位不承认本能的学者,他认为人的所有心智和行为都与社会化的互动过程有关,因此米德是不承认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尽管华生也不承认人的本能,但米德并不认可华生将人与动物心理研究完全等同的倾向。华生完全否定意识而米德并不认可这一点,“米德坚决反对行为主义拒斥研究人的内部世界的倾向”。(周晓虹,1990:191)这一争执本身可以被看作是纯科学主义与具有人文色彩的科学主义之争,但这一点细微的差别后来竟成为不可逾越的天堑,成为主流与非主流的分水岭。相比之下,米德更倾向于把他的理论称之为社会行为主义,原因是,他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建立在部分认同、部分反对和批判性扬弃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的。
在帕克那里,拉斯韦尔得到了关于传播社会控制功能的重要启发。他把战时宣传看作是一种控制手段,这种控制手段能够帮助社会大众统一思想,投身到对敌人的战争中去,也可以瓦解对方的统一观点,使敌人的阵营被分裂。他把宣传界定为:“仅仅指通过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但是不那么准确地说,就是通过故事、谣言、报道、图片以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来控制意见。”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宣传的功能——宣传具有统一思想的功能:“要让平民团结起来,不能靠人身控制,也不能靠重复运动,而只能依赖重复理念。平民的思想是通过新闻报道,而不是军事训练,才被统一起来的。宣传正是帮助和支持这一过程的方法。”拉斯韦尔还接受了帕克的另一个观点,即新闻媒体是工业社会社会控制的最好的工具之一。在工业社会中,面对流动性大、分散性强的次级群体,宣传是一种能“将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人融合成一具有共同的仇恨、意志和希望的集合体”。(拉斯韦尔,2003:22,23,177)不仅如此,拉斯韦尔尽管没有将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一书列在他的参考书目中,但毫无疑问这本书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这本书中,帕克曾对一战中的宣传作过如下的论断:“如果说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增加了毁灭性的力量,那么传播与信息渗透的增长则使文明人陷入了一场内部的和致命的搏斗。在这些无处不在的宣传环境中,存在着分裂与动乱的潜在威胁,这可能完全改变了战争的特质就像手枪曾经做到的那样。”在这个意义上,帕克揭示了宣传对现代战争的作用:“宣传已经被人意识到是战争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ark,1922:412)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这些论述其实就是拉斯韦尔宣传研究的基本观点。
综上所述,尽管拉斯韦尔在博士论文中已经比较强调宣传中传播者的重要地位,对传播的理解已经具有“单向”的倾向,但其中所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பைடு நூலகம்帕克和米德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与黄旦等学者的看法不同,我认为拉斯韦尔博士论文的传播观仍然可以被看作芝加哥学派传统的延续。
二、青年拉斯韦尔的选择
从上述分析来看,拉斯韦尔宣传研究的部分思路其实是米德与帕克传播思想或者说是符号互动论与城市社会学对传播不同认识的一种综合。然而,米德的观点主要用于解释人际传播,而帕克的观点则主要可以用来分析大众传播和宣传;如果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宣传,矛盾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对于宣传而言,“互动”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与“控制”是矛盾的。所以,要在这个矛盾的框架下建构他的理论体系,拉斯韦尔注定做出自己的选择。
根据凯瑞的观点,在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的先驱杜威——一位同时具有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气质的学者——身上,传播定义的矛盾就已经存在,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开篇就表达自己对传播概念的两种认识:“社会不仅因传递与传播而存在,更确切地说,它就存在于传递与传播之中。”(Dewey,1916:5)这里的传递与传播就是两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前者构成帕克的传递观和控制观,而后者强化了米德的交流、参与和共享观。“他(杜威)在著作中利用这两个定义之间的冲突,作为其创造力的源泉……也正是这种冲突使得他在某些地方误入了歧途。我们用不着满心欣喜地重复他的洞见,或不自觉地重复他的错误,我们应该抓住他对‘传播’一词在理解上的矛盾,拓展他的思想,利用这一矛盾活跃我们的研究。”(凯瑞,2005:4)所以,拉斯韦尔的具有控制色彩的传播观就其问世时而言,是芝加哥学派的一脉。
具体说来,《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在以下方面深受芝加哥学派影响:
在米德那里,该书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对于“符号”、“互动”或“象征”的界定。在拉斯韦尔的许多表述中,我们很容易看到米德的影子:“选择宣传为研究课题,源于对战争或和平的非象征性事件中被象征性事件占据的场所进行检验这样一种愿望。”(拉斯韦尔,2003:2)也就是说,拉斯韦尔把宣传看作是对暗示性符号的直接运用。
结合米德和帕克的观点,宣传被拉斯韦尔看作是一种用象征符号进行的控制手段,它“通过直接操纵社会暗示,而不是通过改变环境中或有机体中的其他条件,来控制公众舆论和态度”。(拉斯韦尔,2003:22)由于宣传可以用来煽动对敌人的仇恨和瓦解敌人的士气,保持与盟国和中立国的友好关系,因此它被拉斯韦尔看作是与经济手段、军事手段相并列的现代战争的三大工具之一。从这一论述中显然可以看出帕克上述宣传思想的影响。
就文本而言,拉斯韦尔还是更多地倾向于帕克的传播观并将其进一步加以延伸。所以,更客观地说,早期的拉斯韦尔应该被看作是在芝加哥学派中更强调传播的“传递”意义而不是“交流”意义的学者。之所以会这样,与以下一些事实有关。
其一,帕克对拉斯韦尔的影响更为直接。拉斯韦尔受杜威的极大影响,甚至曾说是杜威鼓励他从事政策学研究的。但当拉斯韦尔进入芝加哥大学时,杜威已经离校多年,因此帕克成为将杜威思想传递给拉斯韦尔的关键人物。罗杰斯分析说:“杜威的有些思想可能通过R•帕克——拉斯韦尔以他有‘一种真正的敬重’——传递给拉斯韦尔。”(罗杰斯,2002:239)拉斯韦尔不仅上过帕克的城市社会学课程,直到获得芝加哥大学的教职后,他还曾作为政治系的教师参加了帕克组织的类似于研究生沙龙的活动。尽管米德也给拉斯韦尔开过课,但两者的互动并没有那么直接。
关键词:拉斯韦尔 宣传研究 芝加哥学派 结构功能主义
非常欣赏彼得斯的一句名言:“太常见了,我们对前人及其思想作出评判却从不返过去重读(甚至从没有读过)他们的论述。我们仪式化地搬出那些死去的名字或褒或贬,却几乎不与他们留给我们的文字进行任何实际的有意义的联系。”(Peters, Simonson,2004:11)对于中国传播学而言,这句话用在拉斯韦尔身上,可能再贴切不过了,我们除了知道他是施拉姆钦定的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外,除了知道他的宣传研究、“五W”理论与三功能说之外,除了嚷嚷他对传播学具有巨大贡献外,可能对他再没有更多的认识了。然而,这么一位左右着传播学早期思想及其发展走向的人物,实不应当受到如此冷遇。在拉斯韦尔的学术生涯中,芝加哥学派与“结构功能主义”曾经有过激烈的交锋,身处其中的拉斯韦尔游走于两大阵营之间,他的思想轨迹体现了美国传播学当时走向的必然性。这对于我们理解美国传播学走向的历史背景,反思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缺陷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拉斯韦尔似乎在骨子里更认同弗洛伊德和华生。当拉斯韦尔去掉了互动概念中所蕴含的受众的主体性后,他对宣传的看法逐渐体现出了“魔弹论”:“即使在考虑了这些限制因素并彻底去除了过高的估计之后,事实仍然是:宣传是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作为研究的结论,这一判断与导言中他所提到的具有互动论色彩的判断是相互矛盾的:“人们谈起宣传的时候,常常把它当作一种神奇的力量,似乎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及身份条件的制约。《宣传技巧》一书有力地反驳了这一观点……宣传者是在某个具体环境中社会化的,该环境的具体特征将限定宣传者潜在的观点、想象和行为。” (拉斯韦尔,2003:176,5)马拉特认为,拉斯韦尔的宣传理论就是一种行为主义理论,它是“原始意义上的刺激—反应的机械论理论”,受众“被简化为由舆论支持专家炮制的信息的被动的接受者”。(马特拉,2001:64)拉斯韦尔后半生的研究基本可以看作是行为主义的研究,但这一转向的种子是在芝加哥大学时埋下的。